•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5

金鳞平面设计
首页 > 期刊论文 > 遥感地质学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安居客jismkll

已采纳

王品清姜德仁孟凡让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在本项研究中,在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借鉴邻区已知岩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地学信息,尤其是陆地卫星TM图像所提供的大量区域构造信息,对研究区内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地面详查找矿预测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

在方法技术方面,以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为主,结合地形、地质、矿产及物化探等地学数据进行综合评价预测。除了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蚀变岩石和矿物以及与Cu、Au等金属硫化物矿床有关的地植物异常进行信息提取试验外,还在各类地学信息的变量提取、变换和综合分析及处理方法方面进行探索,即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以人机交互处理的方式对区内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地质变量进行筛选,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出每一个地质变量的含矿概率值。最终,利用本次建立的概率模型分别以4×4和1×1的网格密度计算出每个网格区域内至少有一个矿化事件出现的概率值。这为区域矿产资源分析及找矿靶区预测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

一、研究区概况

(一)位置及自然地理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东部的小兴安岭北段,地理坐标为N50°00′以北和E124°00′以东的黑龙江地区,中俄边界为本次研究区的北部和东部边界,总面积约54000km2。

该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属高寒林区。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无霜期不足百天;7~8月为雨季,9月开始降雪。

区内森林密布、沼泽遍地、岩石出露条件极差。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工作环境恶劣以及野外装备等限制,给图像处理、图像解译分析、信息提取和地面检查验证带来极大困难。

(二)地质概况

1.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除太古界尚未发现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而且有些是代表性地层建组、建群的地区。

元古界的兴华渡口群和落马湖群在本区均有出露。其中下元古界的兴华渡口群主要分布在呼玛县兴华、韩家园子、加格达奇和松林岭一带。自下而上分别由兴华村组、兴安桥组、呼玛河组、和小古里河组组成。其主要岩性为均质混合岩、条带混合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石英片岩、变粒岩、大理岩、条带磁铁石英岩等深变质岩石。上元古界落马湖群分布在倭勒根河、宽河、嫩江上游落马湖和铁帽山农场一带。主要岩石为含石榴石二云石英片岩、含硅线石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片麻岩、十字石二云片岩和大理岩夹层等。

古生界地层在研究区内十分发育,分布也十分广泛。主要为一套优地槽型的沉积建造。其中寒武系地层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即兴隆沟一带。主要岩性为千枚岩、绢云板岩、绿泥板岩、大理岩、泥质板岩、火山凝灰岩及熔岩等正常沉积建造为主的岩石组合。在这套沉积建造中,泥盆系为一套典型的含细碧—角斑岩建造。其中以下泥盆统的罕达气、金水和泥鳅河组中的富含钠质的细碧岩和角斑岩为主,是区内的主要矿源层,绝大部分砂金采矿活动及岩金矿点的空间分布与该套地层分布吻合。

中生界地层中除三叠系、侏罗系下统和白垩系下统地层缺失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较发育,而且分布十分广泛,尤其在本区西部和北部出露面积最大。侏罗系地层以一套陆相沉积建造和陆相火山岩建造组合为主要特征。白垩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一些坳陷和断陷盆地中,为一套内陆火山—陆相碎屑含煤建造。

2.构造

从大地构造的观点来看,研究区位于大小兴安岭褶皱带的交汇处。虽然本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但由于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的破坏,加之土壤发育、植被覆盖严重、地层出露条件极差,使本区的构造显得十分零乱,在野外难于恢复完整的构造格架。但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大量的线性构造信息。尤其是近东西向构造带的识别与发现,弥补了以往常规方法研究中的缺欠。

除上述东西向构造外,区内北西、北东向构造均比较发育,而且在遥感图像上反映得比较明显。

3.岩浆岩

研究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以中酸性侵入岩和中生代大面积的中酸性陆相火山喷出岩为主要特征。前者多以较大的岩基产出,其中华力西期酸性侵入岩分布最广、出露面积最大,具有活动强烈、频繁等特点,而且与区内主要内生金属矿产关系最为密切,如多宝山铜钼多金属矿和三矿沟夕卡岩型铁铜矿床等。

(三)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目前,除研究区南部的多宝山斑岩型铜钼金等多金属矿床外,还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岩金矿床。所以,在本项研究中不得不借鉴邻区(如南部地区的团结沟大型金矿床)已知金矿床的成矿特征,根据地质条件、沉积建造特征及成矿模式,采用外推法来分析和研究区内的金矿空间分布规律。此外,区内的近代砂金采矿活动及古代采金信息可为本项研究提供十分重要的线索。

现有的地质资料表明,研究区内的金矿化与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而且受优地槽型的沉积建造控制,即区南的泥盆系细碧角斑岩建造和区北的下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变质岩系属本区的主要矿源层。

根据与邻区已知矿床的对比以及对本区已知金矿点的分析发现,金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关系极为密切,直接控制矿体的形态和产出部位。研究区内已知的金矿化主要有斑岩型铜金矿、变质热液型金矿和火山热液型岩金矿床。此外,在区内还有与中生代陆相沉积建造有关的古砂金矿床,即砾岩型金矿。但该种类型成因复杂,在本项研究中未被列入工作重点。

与金矿化作用有关的蚀变有硅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以及毒砂矿化等围岩蚀变。

研究区内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下元古界和古生界优地槽型沉积建造控制。在地理信息系统人机交互式处理分析中发现,区内绝大多数已知矿点和采金迹的空间分布与这两套沉积建造的分布吻合。由此说明,矿源层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变质作用或者岩浆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和气水热液,而构造裂隙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提供良好的通道和空间。

图1金成矿地质模型

1—海水;2—碳酸盐岩;3—花岗岩;4—细碧岩;5—角斑岩;6—火山角砾;7—碎屑岩;8—金矿体;9—韧性剪切带;10—片理化带;11—断层

图1示出了该研究区内金成矿作用的地质模型。在地槽发展的早期阶段(图1a),随着地壳的剧烈沉降,大范围的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使大量的金呈分散状态分布于火山沉积建造中形成矿源层,但地层中金的含量远远未及工业品位(在火山口附近例外)。然而,在地槽发展的后期,造山运动使这套沉积地层经受了强烈的褶皱和区域变质作用(图1b),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使原本呈分散状态的金得以活化,其与SiO2及变质热液同时析出、迁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即形成韧性剪切带型或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与此同时,在造山运动过程中,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作用也提供了气水热液和热源,也使矿源层中的金在岩浆热液中进一步富集,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品位很高的岩浆期后矿床或接触交代矿床,而在一些小的岩枝或斑岩岩体内则形成斑岩型金矿床。

在后期的造山运动中,成矿作用则变得复杂化,一是可能使早期的矿体遭到破坏,二是使已有矿体进一步富集。另外,在一些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沉积的磨拉石建造中形成砾岩型金矿床,即古砂金矿。这类矿床的形成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取决于岩相古地理环境。

二、研究方法

(一)遥感地质解译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了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中4、5、7(R、G、B)三个波段组合的假彩色合成图像。由于区内植被、土壤极为发育,给图像的岩性解译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图像中仍能反映出大量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特征。其中有许多线性构造在前人工作中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发现,东西向线性构造对研究区内的地层(特别是北部区的含金地层)以及砂金、岩金的空间分布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环形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火山机构和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1.线性构造解译

线性构造在研究区内的陆地卫星TM图像上反映的十分明显,区域性构造往往与水系分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反映出构造水系特征。其主要为一些呈线状分布的沟谷、线性色调异常等图像特征。现将区内的线性构造分述如下:

(1)东西向线性构造

研究区内东西向构造比较发育,这一结论是通过遥感解译分析得出的。该构造是本区中最古老的一组构造,由于受后期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变得支离破碎。因此,在遥感图像上通常反映为一系列断断续续且彼此平行的短直线性沟谷和冲沟。这组构造在研究区北部反映的较为明显,而且继续向东延伸,在俄罗斯境内反映的更为突出。在以往的工作中,人们对这组构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通过遥感图像解译以及与区内地层和采金迹的对比分析发现,这组线性构造的空间分布与元古界地层分布基本吻合,而且与古代和现代的采金活动关系密切。

此外,在该区南部的黑宝山至金水一线,也明显地反映出有一条东西向构造特征。这一条构造带在航磁资料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尤其是在南北方向导数的处理结果中明显地反映出梯度带特征。它除了可能与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等多金属矿有一定成因联系外,也对第四纪五大连池旧期玄武岩的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2)北东向线性构造

它是本区最发育的线性构造之一。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的也最为明显,而且连续性好。多表现为线性沟谷、角状水系、水系节点连线、直线形陡岸,以及切割山脊的微地貌和直线性色调异常特征。此外,大多数近代河流均受该组构造控制,如嫩江、塔河、内倭勒根河、嘎拉河等。

该组线性构造对区内的地层沉积、岩浆活动,乃至各类金属矿产的空间分布起控制作用。该组构造常为不同地质单元及不同地质体的分界线,并切割不同时代的地层和侵入体,说明其形成时代较晚。

(3)北西向线性构造

本区北西向构造比较发育,分布也十分广泛。像黑龙江、呼玛河、倭勒根河、那都里河—裸河和皮尔格里河—泥鳅河等较大的河流均受该组构造控制。应着重指出的是,北西向构造对研究区的内生金属矿产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如多宝山、三矿沟、小多宝山、育宝山等矿床和矿化作用均与该组构造有关。此外,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交互式处理分析发现,区内的砂金矿、古采金迹和部分岩金矿化也与该组线性构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河流沿这组构造带分布的地段往往是砂金的富集区,如韩家园子东部的达拉罕河等。

2.环形构造解译

研究区内环形构造十分发育。在遥感图像中的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如有单层环形水系合围构成、多层同心状水系及山脊构成(如多宝山环形构造),同心状和放射状水系共同构成,和以色调及其它综合标志表现出来的环形构造等等。就其成因来说,比较肯定的有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环形构造,与岩浆侵位有关的环形构造,也有褶皱构造转折端及多组不同方向构造构成的环状断裂形成的环形构造。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成因不明的环形构造,在此不赘述。

(1)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环形构造

这类环形构造在本区,尤其在北部、西部居多,但最有代表性的应属东部龙音山环形构造和西部塔源环形构造。

①龙音山环形构造

在陆地卫星TM假彩色合成图像上表现为大半个椭圆形图像特征,为四层同心状结构,核部和内环带为墨绿色调,中部环带为蓝绿色,外环带为黄色。从地质上看,核部和内环带由侏罗系中性火山岩组成;中环带由志留系、泥盆系构成;外环带则由奥陶系、石炭系和花岗岩构成。此外,在自然重砂测量结果中,该区有一辰砂、金的异常区,颇值得注意。

②塔源环形构造

该环形构造由一环形沟谷和近放射状冲沟表现出来。由核向外为白垩纪次火山岩、火山岩、侏罗纪火山岩至花岗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构成。

此外,像大博乌勒山西环形构造、哈源环形构造等环形影像特征也都十分典型。

(2)与侵入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

这类环形构造也比较多。规模较大的有呼玛县二道沟环形构造、兴隆沟环形构造和多宝山—卧都河环形构造等。

①二道沟环形构造

该环形构造由核部山体,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构成。核部是由元古代花岗岩构成,外部则主要环绕着加里东期花岗岩。在该环形构造内有较大的砂金矿床。

②兴隆沟环形构造

以北西里—兴隆华力西早期基性岩体为核心,以寒武-泥盆纪及华力西晚期中酸性岩体构成直径约50km的环形构造。

③多宝山—卧都河环形构造

是以三峰山主体及其周围一系列放射状沟谷组成的环形构造。北到卧都河林场,西南过多宝山。该环形构造是以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白岗岩侵入古生界形成。

(3)构造运动形成的环形构造

①桦树排子南山环形构造

由下志留统构成的山体发生明显弯转,岩层走向与山脊走向一致,构成弧形。外围岩层和山脊也呈弧形,可以确认是由向斜转折端构成的环形构造。

②罕达气环形构造

该环形构造东部被断裂切开,其余三面有环形水系,内部几条断裂相衬托,推断为断裂围限的环形构造。

3.岩性解译

考虑到区内森林密布、土壤发育等不利条件,岩性解译未被列入工作重点。但是,在这种遥感技术难以发挥特长的地区,仍能识别出一些地层、岩性特征,特别是一些中酸性的侵入体特征。如,在韩家园子南山地区,以往填图中将其误认为下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地层。通过此次陆地卫星图像解译分析,认为该地区应属华力西期花岗岩,后来经过实地调查得到证实。由此说明,即使在这类森林覆盖地区,遥感图像不仅能为地质学家提供大量的区域性构造信息,而且还能揭示出某些地层岩性特征。正如Barry 等人(1980)指出的,到目前为止,遥感技术对地质学的主要贡献是为地质学家们提供大量有用的区域性构造信息和修改现有的地质图件。

(二)古采金迹信息的提取

黑龙江省地矿部门在七·五期间的攻关研究结果中得出根据砂金分布特征直接找岩金矿床的结论。因此,通过对现代砂金采矿活动及古采金迹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区域性岩金矿床的评价预测提供依据。现代采金迹在经过增强处理的陆地卫星TM图像和航空像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示,而古采金迹(主要是日伪时期砂金采矿活动的遗迹)仅能在50年代获取的航片和据此绘制的地形图中有所反映。

图2示出了兴隆沟—韩家园子地区的古采金迹分布图。这类采金迹信息在建立区域性矿产预测概率模型中,对于变量选择、参数估计和概率计算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研究区内的砂金采迹中,有相当一部分砂矿属于残坡积型砂金矿床,甚至是构造破碎带中的风化残积型砂矿床。因此,对这类砂金采迹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岩金的普查与找矿提供有益线索。

(三)各类地学信息的综合处理

图2韩家园子地区古采金迹分布

图3研究工作方法框

在本次研究中,除利用遥感图像资料提取区域性构造,即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以外,还结合常规地质、矿产、古采金迹及重砂和化探资料,对区内的岩金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预测(图3)。首先将上述地学信息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然后根据已知金矿点及矿化点和采金迹信息,以人机交互处理的方式研究各类地质变量与金矿化空间分布的关系。

某种特定成因类型矿床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多次地质作用叠加的结果。成矿作用的发生、发展、演变乃至最终的空间分布规律受众多的地质因子控制。然而,对各类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控矿地质因子来说,无论是它们各自形成的地质环境及时空分布特征,还是它们对成矿作用的贡献大小、作用方式、性质及其组合关系等方面都是极为复杂的(王品清,1990)。正是由于地质现象及成矿作用的多样、变异和复杂因素,使之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即有随机性和模糊性。所以,利用统计分析与概率计算等数学方法来处理、研究地质现象和成矿条件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鉴于上述讨论和分析,本项研究中采用了笔者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所建立的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内的金矿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预测分析。即:

Pt(m≥1)=1—Pt(m=0)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0≤Pt(m≥1)≤1

方程(1)中,Pt(m≥1)是每一个网格区域中至少有一个矿化事件出现的概率;ni为每一个网格区域内第i个地质变量统计单元出现的数量,而Pi则是在人机交互处理过程中,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出的每一类地质变量的概率常数。

为了分别考虑不同方向线性构造与区内金矿化之间的关系,参考线性构造走向玫瑰花图,将研究区内所有的线性构造按其方位分组,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分别估计出它们的概率常数Pi。

需要指出的是,由方程(1)所计算出来的每一个网格区域内至少有一个金矿化出现的概率值Pt(m≥1),不仅考虑到不同方向线性构造和有关地层、岩性以及地球化学等地质变量对成矿作用的影响,还从数值上确定了各类控矿地质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关系,从而达到为区域性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和找矿靶区预测提供定量分析数据的目的。图4为韩家园子地区的含矿概率等值线及其三维立体图示。

图4韩家园子地区含矿概率等值线图及三维立体显示

三、金矿评价与预测

纵观全区,近东西向(北部)和北东向(南部)区域性构造对金的成矿作用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盛产砂金的地段是寻找岩金的直接标志,因为岩金的控矿构造直接控制着砂金的富集。因此,应注意在砂金富集地区寻找岩金矿床。

北部的韩家园子至兴隆沟地区中,应侧重在受东西向构造控制的古凹陷区内寻找与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有关的岩金矿床。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古采金迹与不同时代的地层、不同方向线性构造的对比发现,下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变质岩系分布的地区,通常也是古今砂金采矿比较集中的地段,而且东西向构造往往比较发育。因此,在这类地区应重点沿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寻找与破碎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岩金矿床,特别是东西向与北西向构造交汇的部位对成矿最为有利。此外,在中酸性侵入体附近,还可能找到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或者斑岩型金矿床,如韩家园子至老达罕一带。在这类地区中,古今砂金采矿活动十分活跃,而且往往是“狗头金”或者“暴头”出现的地段,说明砂金的搬运距离不大,寻找岩金的潜力很大。

在南部地区,北东向区域性构造不仅对古生界含金沉积建造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且与区内的金矿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应在下泥盆统细碧—角斑岩分布地区内区域性构造发育的地段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斑岩型岩金矿床。尤其是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与局部北西向断裂两组不同方向构造交汇的部位对成矿十分有利,如三道沟—五道沟一带。

迄今为止,环形构造,特别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环形构造与区内的金矿化作用的关系不十分清楚。虽然在北部韩家园子及南部金水山两个环形构造附近均有古今砂金采矿活动的遗迹,但岩金矿点却寥寥无几,两者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找矿手段上,除利用遥感图像资料进行区域性构造解译分析外,在这类森林覆盖区还应充分利用砂金矿的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来指导岩金的普查找矿工作。此外,应密切结合现有的物、化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综合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的有望地段进行小面积化探测量,以圈定金的富集地段。而其它方法,如地面物探等手段,在这类交通极为不便,沼泽遍地,而且野外定位极其困难的地区难以奏效。由于地下水位极浅,轻型山地工程在多数情况下也难以进行。

四、结论

尽管研究区地处高寒林区,但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仍为这次岩金遥感地质研究及找矿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区内东西向构造带的识别,以及该组构造与老地层、砂金矿、岩金矿化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的确立,为进一步的岩金找矿提供了有益线索。建立了在北部区应以近东西向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在南部区以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为找矿有利地段的找矿模式。

古采金迹信息的识别、提取及其在区域性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使人们对研究区内的岩金矿化作用与下元古界、古生界优地槽型沉积建造相关性的认识得以深化,也将对进一步的岩金普查与找矿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内的地质、地形和物化探及重砂等多种地学信息,利用改进的概率模型对区内岩金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预测。此外,还对各类地学信息的提取、交换及综合处理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

本项研究除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在森林覆盖地区进行资源调查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外,还确定了7个找矿远景区,3个找矿靶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寻找岩金矿床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

参考文献

1.吕英杰,陈树汉,马大明等.黑龙江省砂金矿的富集规律及其成因类型研究.见: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孙国章,张保成.黑龙江省第四纪砂金形成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见: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3.彭云彪,霍志善.黑龙江省嘉荫—萝北地区从现代砂金谷底找原生金矿的研究.见: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4.吕英杰,马大明,王炳训等.根据砂金矿的富集规律对乌拉嘎断裂两侧预测原生金矿研究.见: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5.谢学锦.黑龙江团结沟地区砂金成因探讨.见:中国地质大全.1990

6.冯保成,汪培庄.模糊数学实用集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J C et aL Regional Structural Blocks,Volcanism and Precious Metal Deposits in the South-Central Nevada Structural Zone.

E A et of Remote Sensing with Multidata Correlation to Mineral Exploration in Central Europen Workshop on Remote Sensing in Mineral Exploration.

Pin Index:The Results of Intergrated Analysis with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Remotely Sensed of ISPRS Commission Ⅳ Tsukuba

B S,Gillespie A Sensing in Geology,1980

G F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at Derived Linears and Occurrence of Gold in the Timminz-Kirkland Lake Area Ontario In:Proceedings of 1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1644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AT TM DATA TO THE GOLD EXPLORATION IN FORESTED TERRAIN

Wang Pinqing Jiang Deren Meng Fanrang

(Aero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Sensing Center,Beijing 100083)

Abstract

Some results of applying Landsat TM data to gold exploration in forested terrain are briefly presented in this few target area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were delineated by analysing the linear features reveal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s well as the conventional geologic data.

349 评论

冷火秋烟

第一节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如人们要靠山 川大地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要从地球中开采矿物资源制造生产和生活 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便发展生产,要与地球上发生 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因而,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地球的认 识,并且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球科学(geoscience)。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周围的气 体(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至于地球表面的生物体(生物圈),由于其研究内容广、分支学科较多、且 研究方法具有特殊性,因而已独立成一门专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物学。 但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生物体与生存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地球科学 的研究范畴。地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不仅承担着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的科学使命,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 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 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 合性学科体系。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 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其中,地质学(geology) 由于其研究领域广博、分支学科较多,并且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 因而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至于人们有时把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作 为同义语使用,其实两者的含义是有差别的,它们具有包容关系。随着科学 的发展,地球科学还会不断地诞生新的学科和出现一些边缘学科。地理学(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一 般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 形、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普通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地志学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与自然地形、地理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与聚落地 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气象学(meteorology)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 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其研究内容也很广泛,包括许多 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高 空气象学、动力气象学等,主要的应用学科有卫星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等。其目的在于揭示大 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本质,从而掌握并应用它为人 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水文学(hydrology)和海洋学(oceanography)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 为研究对象。水文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沼、冰川、地下水以及海洋等 各种水体的数量、质量、运动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海洋学是以海洋作为一个独立 体进行研究的,它实际上是从地球科学的其它几个分支学科中独立出来的, 这是由于海洋在现代地球科学、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 越重要的缘故。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 各门学科的总称,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可分为海洋物理学、海洋水文学、海洋 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气象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土壤学(soil science)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 究土壤的物质组成、结构、类型、分布和形成发展过程。根据具体研究内容 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土壤学也有一些分支学科,如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 土壤气候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地质学等。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地球科学与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重要边缘学科。广义的地 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其表部的水体和周围的大气圈。但由于 水体和大气圈的研究都已建立起相应的独立学科,所以一般所称的地球物理 学是狭义的,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因而也可称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重点研究固体地球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过 程、地球的内部构造与组成、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等。其主要分支学科有地震 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地电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应 用地球物理学等。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 在地球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球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地质学(geology)研究的主体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地壳或岩石圈的厚度一般为几十到二百公里 左右,与地球的半径(6371km)相比只是一个很薄的表壳。这一薄壳之所以 成为地质学当前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方面是出于实际需要,因为这一层与人 类的生活、生产及生存都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是受现时人类能力的限制。人 们可以直接观测和研究地球表层,但现阶段人类尚无能力对地下深处进行直 接研究。钻井取样是目前人们获取地球较深部物质进行直接研究的唯一途 径,但由于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钻井所能达到的深度是有限的。目前世 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这一深度尚不足 该区大陆地壳厚度的二分之一。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学研 究的对象将不断向地球的深部(如地幔、地核)扩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形成演化历史。按其研究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地质学的主要 分支学科可简举如下:(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学科,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 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等;(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学科,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 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学科,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 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 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 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此外,人们为了更好地研究上述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它一些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以促进和深化地质学的各项研究,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数学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 天文地质学、海洋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及实验地质学等,这些边缘学科在现 代地质学各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农业、军事、航天、交通等产业的飞 速发展,其结果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 的(如污染问题)、有些是间接的(如气候变化),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地 球的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受到科学工作者和全人类的广泛关 注。这一问题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关系密切,于是在地球科学中逐渐形成 了一门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即环境地学。环境地学主要研究地球 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变以及环境的破坏、污染、防止、保护、 改良与评价等。根据地球科学中各学科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境 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气象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 等。朋友! 这些比较详细缺点就是多点 呵呵不知道你用不用

254 评论

danyanpimmwo

sfdsefdewfewfewfewfwefweofiewfffffffewfhe ff efiewufuwuifweuifywe fwefewfewfewfewf

204 评论

相关问答

  • 遥感地质学论文

    王品清姜德仁孟凡让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在本项研究中,在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借鉴邻区已知岩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充

    金鳞平面设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遥感学论文格式

    现如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格式

    壁虎荡秋千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遥感sci期刊

    IJG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IS

    李小墨Len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遥感学报查重吗

    有必要。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遥感学报属于国家核心期刊,专业认可度很高,同时也很难发。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是中科双

    没蜡笔的小新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遥感学报是sci

    遥感学报是国内遥感类的天花板了

    杂草公主/yl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