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7

治愈系小精灵
首页 > 期刊论文 > 唐三彩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双鱼0303

已采纳

唐三彩是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盛得于初唐。它的釉彩有黄、绿、褐、蓝、黑、白等色。所以它的确切而又符合实际的名称应该是“唐代彩色釉陶器”。但又因这种彩色釉陶是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其主要色调,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为唐三彩。我国古代有以三、五为多数的意思,因此三彩也有多彩的含义。其珍品大批发掘于九朝古都的洛阳,故又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当时的陶瓷除一些日用品与陈设品外,三彩釉还大量应用于陶俑、陶马等作为殉葬品的明器上。"唐三彩"的艺术特点,不仅表现在雕塑艺术上,更突出的是色彩绚丽灿烂。“唐三彩”在釉彩上使用了我国独有的流串工艺,在煅烧过程,制陶艺人利用铅釉流动性强,烧制时候往下流淌的特点,把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互相结合,造成色泽典雅富丽的艺术效果。制陶艺人用黄、褐釉表现马和骆驼的鬃毛,用蓝、绿表现人物的肌肉,……这完全是中国绘画中的“随类赋彩”在雕塑上的应用,生动的雕塑作品再加上这些自然缤纷的色彩,终于构成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唐彩色釉器。唐三彩施用的绿釉所用原料有氧化铜、红丹、石英长石等;白釉用石英、长石、白铅粉、氧化锌等;黄釉则用氧化铁、红丹、石英、长石等配合,有从棕红色到浅黄色的不同变化。几种釉色虽然简单,但经艺人们精心创作,成品素烧(1000-1100℃)再施釉经850-900℃的氧化气氛烧成,即呈现出一种斑驳晕缬,十分富丽的艺术效果,成为后代的宋三彩,辽三彩,乃至对我国明清时代的颜色釉和釉上彩瓷器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钴料的应用,为元代以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外的波斯三彩,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等无不是在我国的唐三彩之后,显然受到了唐三彩的一定影响。

314 评论

fenny80231

唐三彩的第一彩——白色。 这是一种简约到极致的色彩,所以一动笔,便想到了“计白当黑”这四个字。- “计白当黑”的说法,不常见。但画家们对这四个字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画家从来没有把白色当作“无”,而是视其为最有表现力的颜色之一。画家在画面上大量留白,这些空白处虽不着墨,却是整个画面的一部分,空白的地方与有颜色的地方相互映衬,形象就更加鲜明了。留白是为了映衬,“用简”是为了“驭繁”,“计白当黑”的微妙之处,就在这里。 唐三彩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渊源到流变,可以写成一部大书,但花开千朵,咱只表一枝,让我们在简约的白色光影里,先来了解一下唐三彩的历史吧。 一 唐三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统治时期,也有人说唐三彩早在南北朝时已经萌芽了。其实要考证一个事物的来源,能在时间上追溯很远,但这些考证,有时候真的是既繁琐又牵强,弄来弄去的,反而把唐三彩真正成型的年代弄混了。所以,既然是“唐三彩”,就是唐代生产的,记住这一点便是了。- 唐三彩中的白色,似乎给人的印象不深,人们记住的是绿色和黄色。洛阳人只要走到七里河中州桥桥头,溜达几步就到了涧东路,就看到了一溜商店,就看到了三彩马。三彩马的颜色,绿色和黄色占的比例大,白色少一些,似乎只能在马嘴和马鬃上见到一点儿,要不就是马底座的背面。- 白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最为特别,对于人的眼睛来说,白色是不设防的自由空间,人们的想象可以在白色中充分展开,所以白色是想象者的平台,看似无,却是有,白色里存在着辩证法。 按照惯常的说法,唐三彩取材于白炼土,但我跑到唐三彩作坊里一看,所用的土全是灰白色的。作坊里的工人说,这种土叫高岭土,在河南省,只有巩义、济源和我市的宜阳等地有。巩义的唐三彩窑址在站街镇的黄冶村,那里离诗圣杜甫的故里南窑湾村不远,属于丘陵浅山地带,地表是一层厚厚的黄土,已经干涸的黄冶河蜿蜒北上,通向黄河,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 说是土,其实跟石头差不多,摸起来很硬,但这种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吸水性能好,黏结起来十分牢固,晾干后又不会开裂,素胎烧成后更结实。就是这种土,被人们赋予了韧性和灵性,被制成了唐三彩,书写了唐三彩从无到有的全部历史。 二 唐三彩之称谓,在唐代的文献中寻不到。就是唐三彩“本人”,也是深藏地下1000多年,到了近代才被人发现。 发现唐三彩纯属偶然。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为改善东西交通条件,清政府开始修筑陇海铁路,途经洛阳和邙山。 邙山横卧黄河之南、洛阳城北,是汉唐以来著名的墓葬区,老早就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的民谚。历朝历代,古墓重叠,这里“几无卧牛之地”,所以修铁路的时候,难免挖掘出大量古墓。在唐墓中,人们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各种随葬物品,唐三彩也在其中。 当时的民工看到这些从古墓里出土的唐三彩,觉得这不过是陪葬品而已,阴森森的,留着觉得晦气,遂将其砸碎,抛洒在工地上,但古玩商懂得这是宝贝,就将这些出土的三彩陶器运往北京。 这些东西到了北京后,立即引起金石学家王国维、罗振玉的重视,一时间洛阳唐三彩蜚声海外,外国商人纷至沓来,重金购买。唐三彩因此成为盛唐的象征,位列中华艺术瑰宝。 专家学者研究后发现,唐三彩与唐文化密切相关,首先是它的出现与厚葬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国力雄厚,经济发达,统治阶级生前极尽奢华,也影响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古人笃信灵魂不灭,而讲究礼仪孝道又促成厚葬之风。厚葬,成为生者寄托哀思的主要手段。唐朝中央政府设“门下省”,下辖的“甄官署”专门负责皇亲国戚陵墓所需的明器。明器就是冥器,是供人死后“享用”的。由于当时的人都相信灵魂不灭,所以大家都“事死事,如生事”,让死者把其生前拥有的财富带到阴间继续“享用”。这些陪葬品,大到马匹车辆,小到盆盆罐罐,都一股脑儿地弄到墓里去了。人们为了显示墓葬的规格和品位,纷纷购置明器,互相攀比、炫耀,极大地刺激了唐三彩的生产。 皇室也鼓励厚葬。唐典明文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吏,死后可领取大小不等的三彩陶器陪葬。这就为唐三彩的生产开了绿灯,三彩作坊成为优先发展的“企业”,唐三彩的“成长”和壮大,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三 唐三彩器物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器皿类、俑像类和动物类。 器皿的种类很多,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建筑模型等,样式新颖,色彩绚丽。人物主要有妇女、文官、武士、伎乐俑、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是根据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往往面部胖润,肌肉丰满,梳着各式发髻,着彩服。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勇猛英俊,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彪悍。动物类有鸟、狮、骆驼、马、牛等。其中以马的塑造手法最为出色,有的扬蹄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有的俯首舔足,形态生动逼真。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唐三彩陶器的窑场多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有河南巩义、陕西铜川、河北临城。除此之外,四川邛崃也有所见。唐三彩的品种很多,有静物器具、立体塑像、明器和生活用具,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称得上是最贴近生活的手工艺品。在唐代,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手工艺品在种类上能超过唐三彩。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它用高岭土作胎料,经过提炼,精选出颗粒细、杂质少的材料。洛阳和巩义出土的唐三彩,胎土洁白,胎质坚硬,某些产品底部还有支钉的痕迹;西安出土的唐三彩,胎土白中闪红,胎质相对较软,有的用指甲一划可显出痕迹;而扬州地区出土的三彩陶器,有白色、淡红、淡黄等几种颜色。烧制唐三彩的温度较瓷器略低,在800°C~1000°C,其中三彩俑的烧制温度为900°C左右,三彩器皿的烧制温度在1000°C左右。 初唐时期,唐三彩制作的工艺较为简单,品种也较少,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是唐三彩制作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产量很大。唐天宝以后唐三彩的产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之后,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衰落。宋代初年,唐三彩已经很少生产了,巩县(今巩义)的黄冶窑也突然停烧了,但在黄冶河两岸还有小作坊继续烧造瓷器。后来,考古专家在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的第二烧造区东北部,清理出8座唐代窑炉,其中有5座窑炉保存相当完整。巩县离洛阳不远,历史上多次划归洛阳管辖,实际上属于洛阳地域。改革开放以后,唐三彩首先在孟津县恢复生产,孟津的民间艺人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料配方,提高了烧制温度,使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 “唐”是一个世界性的符号。唐代生产的唐三彩以其简约的造型和亮丽的色彩,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唐代,唐三彩已经走出国门,与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那一只只彩色的骆驼,有双峰的,也有单峰的;牵引骆驼的胡俑,高鼻深目,分别来自西域和更遥远的异国。这些骆驼和胡俑,传达了丝绸之路上商业往来的重要信息。 佛教艺术对唐三彩的影响也很大。唐三彩中的天王力士俑,与龙门石窟的同类造像十分相似,凡是天王力士俑,都是身材高大、金刚怒目,不是挥舞着拳头就是单脚踩着一个魔鬼。古人塑造出如此骇人的形象,并将其放进墓中,本来是用来镇墓驱邪的,熟料无意中折射出了佛教艺术对唐三彩的影响。- 唐三彩是唐朝与世界接轨的一个见证,它广泛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又以辐射的姿态影响着世界文化。凡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大唐的各种工艺技术、奇珍异物、宝相花纹,都成为当时唐三彩再次表现和刻画的对象。- 当时的大诗人杜甫,曾写过“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东来囊驼满旧都”等诗句,足见当时西域商人纷至沓来的景象是多么热闹。源于生活的艺术品唐三彩,最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景象。当然,阅人无数的杜甫,肯定欣赏过许许多多唐三彩,想必当他面对这些彩虹般的艺术品时,心情也会愉悦和激动。 但唐三彩也有衰败的时候,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王朝一个可怕的梦魇,全国死了那么多人,却再也无力厚葬,唐三彩制造业随之萧条,这种釉陶作为一个多彩的梦,渐渐被稀释成一杯残酒。 如今洛阳人见到的唐三彩,多是仿制品,而且多为彩马和彩驼,但你只要走进洛阳博物馆,就会看到真正的唐代生产的唐三彩,在那里,这种文物多得很。若是三彩马,必是马首微垂,神态安详,初看好像是完全放松的状态,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马的四只蹄子已经开始躁动,肥壮的身躯蕴藏着磅礴的力量;马的眼睛虽然看着地面,但分明有着广阔的视野,它是看到了战场还是看到了漫漫旅途?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三彩驼比马的个子大得多,却没有马的色彩艳丽,好像还残存着丝绸之路上的风沙征尘。驼峰上,平展展地置一平台,驮着沉重的货物,载着歌手乐手,这些伎俑或吹羌笛,或弹琵琶,似乎有了这个“移动的歌舞团”,漫漫的通商之旅也不寂寞了。唐三彩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挥洒奇彩,直到现在……

338 评论

白色七巧板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吸取了我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3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

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复色、兼色等,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

140 评论

定州人民

【特点】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也是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们经商可能就是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有关。 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现在的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是作为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制作,并且人们的使用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286 评论

青蛙公主999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的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有的就是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讲,这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系。在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吧,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各种文化,包容了外来的好多文化,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从绘画也好,从陶瓷也好,从金银器的制作也好,它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这么一个特点。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也是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们经商可能就是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有关。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现在的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用的器皿,但是作为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制作,并且人们的使用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

1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工艺美术审美特点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米诺很努力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文艺论文的特点

    主要用来记录科学研究的进行过程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学术性,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公开性,公开发表。独创性,是新研究成果的首次发布。规范性,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艳的笑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唐三彩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

    唐三彩是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盛得于初唐。它的釉彩有黄、绿、褐、蓝、黑、白等色。所以它的确切而又符合实际的名称应该是“唐代彩色釉陶器”。但又因这种彩色釉陶

    治愈系小精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艺术教育的特点论文

    在不断推进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

    社区人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插花艺术特点论文

    浅谈盆景艺术盆景为我国独创,历史悠久。它主要是应用各种深浅不同、形态别致的花盆,栽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制盆石而成的艺术观赏品。我国

    egyptshizh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