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香杜鹃7366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垚垚姐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小小的I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悲剧连连发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教育论》
[摘 要]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因大学生无法正面应对挫折而导致的悲剧连连发生。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矛盾更加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诸多因素都给涉世未深的“90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改善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低、耐挫能力差的迫切要求。在科学分析大学生挫败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抗逆力,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素质;干预对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72-2
一、含义的界定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大学生挫折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学习生活及人际等方面想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过程中因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遭到阻碍或是干扰而导致形成的一种由烦恼、焦虑、困惑、迷茫等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此种心理感受有可能引发非正常思维或行为。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提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他们正处于成年早期, 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然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据调查,在北京市的大学生中,约的学生感觉有强烈挫折感,约的学生受挫折感困扰而处于心理上亚健康的状态。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很少接触到社会实践,抵抗挫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虚幻想法,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严重者甚至走向轻生。2012年7月12日,甘肃农业大学17号公寓一女大学生因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考试作弊被校方发现这一事件而跳楼自杀,终结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挫折是每个人必然遭遇的问题,大学生因生活、学习中的小挫折频频陷入情感危机状态进而产生自我毁灭行为警示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挫折教育日益被社会和广大家长接受和重视,并且成为教育界用心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90后”的挫折教育既是我国素质教育新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历史重任,更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迎接挑战。
四、当代大学生挫折感成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多种主客观原因综合互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教育体制在学生挫折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校方对学生挫折教育未给与足够重视,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主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学生自身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学业方面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人际关系障碍;青春期的恋爱困扰;生理缺陷及疾病原因;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就业挫折;物质需求性挫折等。
五、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原因的分析和总结,另外在参考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之上,就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感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挫折观。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反应,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而锻炼了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培养挫折辩证观,挫折对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挫折可以使人生丰富多彩,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大学生只有学会客观地分析挫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处客观环境以及时调整个人努力的目标。
(二)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应付挫折的具体方法。一是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当某一目标屡次无法达到时,可以考虑降低要求或采取其他方式。二是学会自我安慰,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遭遇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我们不能在挫折面前全盘否定自己。三是学会转移注意力。经历挫折之后,通过短期内转移注意力,调节自我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藉以减少精神痛苦,排遣烦闷。四是学会对亲人、朋友倾诉。遭受挫折后与亲人、朋友交谈,倾吐自己的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缓解自身压力,平衡自我心理的目的。
(三)学校应设立配备有高素质心理咨询指导人才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热线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从新生入学起就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保密心理档案,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同学要进行跟踪教育并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挫折教育讲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挫折教育作为工作常态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高校可以将社会上勇敢战胜挫折的典型人、事,作为榜样,融于校园文化中,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类影视作品,陶冶性情、寓教于乐。
(五)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排解力。一个人处在受挫情境之中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反应,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如果不能适时地宣泄出来,就可能被“累积”而导致病态心理乃至攻击行为的发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箱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优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宜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六)创设良好的群体环境,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学生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氛围同其遭受挫折后,到底是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消极退却有很大关系。充满温暖、互相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的群体氛围,会使受挫折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而相互疏远、冷漠的群体氛围,则会降低受挫者战胜挫折的勇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为受挫者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要启动校园“爱心工程”,建立贫困生奖、贷、助、勤、免制度,鼓足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不让其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同学,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和他们谈心、交流,鼓励其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帮助其克服孤僻、离群的心理,使他们在活动中意志得到磨练、情感得到升华。
(七)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鼓励学生以义务的身份到社区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福利中心、收容所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发现个人价值的内容和体现方式,完善自身社会性人格和心理机制,增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挫折容忍力、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八)获得战胜挫折的经验。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免遭遇到一些小困难,一方面学校及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灌输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凡事不过分依赖他人的好习惯,给与学生足够的信赖,摒弃以往事事包办的惯例,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学会自己走出困境,获得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九)重视就业指导。当代大学生固有的优越感较强烈,不乏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一方面高校应切实了解就业形势,在学生尚未毕业之前,多联系一些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讲座,为在校大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给予就业建议,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学生应重视实践、实习环节,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严格完成实习工作任务,为大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十)高校应在全校课程平台上专门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可以将挫折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独分离出来,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挫折的基本知识、产生原因、应对办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自觉性。课程应本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灵活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遭遇挫折的情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室外课堂或者野外生存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培养他们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一)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的危险状况。学校可模拟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境,教育学生在灾难来临时如何冷静理性地应对,求得生存。学校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发生火灾、遭遇歹徒等意外状况中更好地确保自身安全,让学生在逆境中勇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十二)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在夏、冬季节举办马拉松比赛,使参赛学生能在相对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勇于挑战自我,发现自我,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学校可成立徒步旅行协会、山地自行车协会和攀岩协会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与运动相关的协会,使学生在运动中磨练心智,发现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大学生挫折教育根本上要依靠大学生自觉提高抗挫能力,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去完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高校应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家庭、社会应给与足够的配合和支持,切实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保障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庆梅.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2]由雪莲,曲长旭,焦建亭. 大学生心理挫折感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1,(04).
作者简介:李清怡(1991-)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秘教育系,研究方向:文秘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
屠夫糖糖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阻力,需要、动机无法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不平衡状态。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遇到挫折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认知调适》
摘 要: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预防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是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 方法 很多,如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合理归因、调整目标、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以及积极自我暗示等认知调适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心理 认知调适
在现实生活中,困难无处不在,挫折也难避免。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环境中的大学生,挫折更是不期而遇。能否正确对待挫折,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许多研究表明,人们的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与对挫折的认识密切联系着。因此,增强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能力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阻力,需要、动机无法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不平衡状态。许多调查显示,学生在面临挫折时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的。长沙交通学院付宏渊的调查结果是:一、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遇到挫折自己独立解决的分别占、、、;杭州商学院王晓刚的调查结果是:大学生遇到挫折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的占。由此可见,大学生遇到困难,选择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排在首位。付宏渊的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遇到挫折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这表明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学会自我调适,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是大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 经验 ,对自己的心理困扰进行干预,使不良情绪得以解脱。它主要是通过发挥自己本身的内在力量进行的。大学生自我调适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认知的改变,情绪的宣泄,行为的矫正和性格的塑造。其中,认知的改变是最重要的调节方法。因为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造成的,认识问题解决了,情绪、情感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挫折认知方面的自我调节。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谓“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祝福。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人们总有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时候。所以,大学生对挫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有了心理准备,在挫折来临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其次,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并非是一无是处,它既可以使人消沉沮丧、一蹶不振,也可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的斗志。它在给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奋进。无数事实说明,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经受一些挫折,可以促进人更快地成熟。钟向阳说:“挫折是上帝的礼物。如果不明白某个道理,上帝就会安排挫折来磨砺我们,一次还不够,会继续创造新的挫折,直至感悟。”大学生如果能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遇到挫折时提醒自己说“这是上帝的礼物,是成功的垫脚石”,就能大大减轻挫折感。《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步一步的走啊,一天一天的活,逼迫、患难你也别难过,这是耶稣考察我。”如果大学生遇到挫折时不难过,不气馁,也能想到这是生活对自己的考验,这种“精神胜利法”,虽不能改变挫折情境,但却改变了挫折认知,从而改变挫折体验。人生在世,都会受到各种创伤,哭过笑过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以后的路上还是会有坎坷,再看待人生、看待问题时,想法肯定与以往不一样,这就是挫折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越是成就大事业者,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往往越多。所谓强者,是战胜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才成为强者,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因此,正确看待挫折,本身就能减轻挫折感。
二、不要盯住挫折不放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认为,情绪、情感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情绪、情感的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终消失;当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时,就会逐渐强化。第一条规律是:挫折刚刚产生时,人的情绪体验很强烈,达到顶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第二条规律是:如果挫折情境继续存在,以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挫折刺激上时,挫折体验不但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和消失,反而会加强。所以,遇到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可调整目标做些别的事,也可变换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但是,如果盯住挫折不放,挫折体验就会被强化,久久不能消失。这时,人就会一蹶不振,无法从悲观、沮丧的消极情绪体验中解脱出来,无法采取合理的行动应对挫折。所以,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调整目标或转移注意,让消极情绪自然消失;不要盯住挫折不放,不要强化挫折体验。
三、合理归因
挫折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挫折对人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它的评价与归因。挫折感的大小与个体的归因方式有重要关系。
归因是指人对一些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归因方式又叫“归因风格”、“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作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它是个体对挫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人的挫折感。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认为,挫折情境(A)能否引起个体的挫折感(C),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B),即个体的归因方式。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价所引起。这就是艾利斯的ABC理论。例如,面对失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怨恨对方无情;有的人怨恨自己无能;有的人虽然痛苦但能理解对方、接受现实;有的人则化悲痛为力量,格外振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尔后作出一番成就。所以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根据这一观点,如果个体能对挫折情境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即使面对较严重的挫折情境,也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挫折感。相反,如果个体的归因方式比较消极,即使挫折情境不严重,或根本没有挫折情景,也可能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积极、合理地归因,保持良好的心境。
四、适当调整目标
没有生活目标,行为将失去动力。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由此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一般情况下,目标得以实现,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感到焦虑,产生挫折感。大学生如果 自我评价 和抱负水平过高,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达到,就会灰心丧气,失望痛苦。所以,大学生受挫后,要学会调整生活目标,看目标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就应适当降低,避免再产生挫折,否则,一意孤行,纵然百折不挠,也只能是反复受挫,还有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和自我挫败的性格。所以,大学生不要给自己确定无法实现的目标,要保持合理的期望值,这样就能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以保持健康心理。
另外,大学生还要认识到人的理想不是都能实现的。人人都追求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无止境的。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是“得陇望蜀”,永无止境。健康的人所渴望的小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而总的目标是不能达到的。只有这样人才能有健康的心理。他说:“福音只会降临到这种人身上,他不断的激励自己去追求那种最终不能完全达到的目的。”为此他解释说,如果完全达到了目标,我们将不会再有指引我们生活并整合统一我们人格的促进力量。所以,世界是发展的,每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这与人人都追求长寿,而寿命是有极限的是一个道理。认识到这一点,在最终目标不能实现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境。
五、使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个体遭受挫折后,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体验到紧张、焦虑和不愉快的情绪,这时,受挫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寻找一些策略和方法,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任何人的心理活动中都可见到防御机制的存在。我们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焦虑不安,便会在无意识中调动起自我防御机制。适当使用防御机制能缓解紧张情绪,但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分,影响了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就会成为病态的表现。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与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成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防御机制成熟的人在工作、爱情和友谊方面都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人需要心理治疗,也没有人患过精神病。而防御机制不成熟的人有一半以上有精神病。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有意识地使用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一目标受挫时,通过别的途经满足需要或改变原有的目标,用别的目标取代。即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如长相平凡难以出众的人,可以发奋学习,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补偿作用对于缓解受挫后的损失感,防止心理压力过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升华作用。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策略。它是指个体遭到挫折以后不是沉浸在受挫的痛苦之中,而是将痛苦化为一种具有建设性的动力,把情感和精力投入到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之中。如,恋爱受挫,便转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以补偿。“升华”引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个体受挫后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有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当个体受挫时,既是对人格的挑战,又能激发人的潜能。逆境更能造就人才。这就是升华作用。
3.积极认同。认同指个体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时,把自己比拟成现实中或幻想中的某一位成功者,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的头上,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减轻挫折感。
认同的对象多数是受挫者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其具备的优良品质、成功经验等正是他所羡慕的,因而往往表现为模仿偶像的 言行举止 和风度,从中玩味“与圣人同行”的感觉,以减轻挫折感。
调查发现,大学生常常把一些历史名人、学术权威、英雄楷模作为自己认同的对象,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寻找自己战胜挫折的动力,这种认同是值得提倡的。
另外,当遇到挫折,感到强烈痛苦、焦虑不安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妥协的防御机制,如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即从内心放弃得不到的东西,说它不值得追求,而对既得的利益大加肯定。这种防御机制虽有点儿自欺欺人,但对于缓解焦虑,暂时走出挫折情境具有一定的作用,只要不过度使用,就会有助于心理健康,因而也可以作为一种自我维护策略。
六、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着奇妙的作用。“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都是消极暗示作用的写照。“罗森塔尔效应”则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有消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有的同学为参加考试做了很多准备,但考前总觉得复习不充分,担心自己考不好,结果每次考试都很紧张焦虑,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还有的同学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觉得自己口才不好,十分紧张,结果越紧张越说不好。这些自己实现的预言叫做“自我挫败”。这种人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常因自我设阻而失败。自我挫败的形成是因为生活中失败的经历,使个体产生了不良的感觉,一连串的失败使个体产生了消极的想法,这种想法成为习惯,最后形成了自我挫败的性格。所以,消除自我挫败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个体的认知,首先建立起观念性的自信,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自我暗示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训练中。这种方法的自助效果非常明显。自我暗示可以默念进行,也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每天只要有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改善个人不合理的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如果经常性地进行积极暗示,就能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要坚持自信的精神状态,要坚信“我能行,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
积极的暗示若能配合一些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乐曲,如“不要相信自己没有用”、“放飞梦想”、“飞得更高”等,效果更加好。音乐能调节人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增强记忆,培养自信。所以,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可以有意识地将肯定观点暗示给自己,以改变挫折情绪状态。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2010BJY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付宏渊.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分析[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2)
2.王晓刚.切实把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到新层次[J].当代青年研究,1998(2)
3.钟向阳.大学生挫折管理与辅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张旭东,车文博著.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2)
《浅议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自我实现理论角度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挫折 需要 人本主义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人们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往往也以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必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青年大学生今天是天之骄子,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大学生都胸怀大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个人的成长中成功与失败同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不甘失败继续拼搏还是消沉、颓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因此,赋予大学生迎接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原因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有对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由此产生各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挫折。
1.缺乏挫折。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无法拥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挫折感受。这类学生大多是由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能力和经验及情感方面缺乏而导致挫折。
(1)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惭心理
自1995年起高校全面“并轨”,高校的困难生比例不断加大,普通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有的为衣食无着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心理。
(2)生理缺陷或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女生为自己长得又胖又黑、男同学为自己长得瘦弱矮小而烦恼,还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卑微人格和畸形心态。
(3)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心理
自小被溺爱,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受不住一点点阻抑个人要求和愿望的刺激。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从小就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压抑,以致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感情上的缺憾。
2.损失挫折。
主要是指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而引起的挫折,这类主要包括失恋、亲人死亡等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挫折。
(1)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都处在18-22周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的学生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却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一旦同恋人分手,或追不到意中人,成为失恋者,思想上便想不通,行为上就容易极端化,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会自弃、消沉,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2)家庭亲人的失去,对大学生的挫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本温馨、甜蜜的家庭,由于亲人的离去,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原本活泼外向的学生,因为在瞬间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就可能一下子变得内向许多。
3.阻碍挫折。
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学生需求和目标之间出现的阻碍或障碍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挫折。这类中最常见的要数学习上的不成功、工作中不顺利和在就业上受挫折的感受。
(1)大学生约占同龄人的15%左右的比例,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原来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高考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出现了许多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一贯争强好胜,或过于苛刻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误承受不了,沉浸在后悔、自责之中,生怕失误再次重演,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过于紧张,从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大学生活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初次承担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影响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无疑给正在摸索工作方法且有着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会因此一意孤行,自暴自弃。
(3)每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产生焦虑情绪、悲观的心理。
大学生的这些挫折都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体时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客观的依赖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这些层次的需要遇到阻碍时,其动机不能实现,形成了挫折感受。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的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越强烈。以上所列举的大学生身材矮小、失恋、工作不顺利、就业难等都是因为在现实生理、爱和自我实现需要时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策
1.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主体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观印象。因此,对挫折这一客观刺激的知觉与判断也因人而异,对挫折能够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够作出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可见,挫折赖受力不是先天赋予的,它是后天学习锻炼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科学 文化 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
2.调整抱负水平,确立个人目标。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的规定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反之亦然。大学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其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标准是否合适相当重要。如果目标水平很低,当然就很容易达到其目标水平,这样大学生不但不会激发进一步奋斗的进取心,而且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如果目标水平很高,即使竭尽全力也达不到追求的目标,就会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因此,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水平,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终切实可行。
3.锻炼个人意志品格,增强个人容忍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缺乏坚强意志品质往往是学生获得最大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障碍中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面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必须经过生活的锻炼,例如多参加义工、到基层进行参观等,接触到来自实际生活中那些经历挫折、磨难,抱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坚强地与挫折抗争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从而认识到成为强者的关键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而义无返顾地同困难进行较量,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锻炼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遇难而上,勇于克服。
大学生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参考如下: (一)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应相信学好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我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分支,自197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健康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共享。健康心理学在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评估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纳入到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与其他的各项教育相结合,它在培养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
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