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抱抱
“激趣”是“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读课要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放在第一位。激趣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课文来设计激趣方式。如童话可以故事激趣法,诗歌可以用图片、音乐激趣法。方法要灵活运用,不能过于死板、单一。比如教学《树和喜鹊》这一课时,要避免出现老师大量课文分析的现象,而应该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会原来树和喜鹊的孤单,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我们可以先用“图片+文本”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复述故事,再概括情节。2.“1+X”的阅读方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让“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有计划。阅读要有进度,有计划。要根据教材来设计课外阅读的进度,更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来安排。(2)有内容。延伸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学校自己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出版社出版的、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3)有实施。计划、内容有了,最关键的是实施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活动、有测评、有反馈,最终形成阅读成果。低年级的我们可以举行“讲故事大赛”“读书小报”等活动,对孩子阅读惊醒检测,激励和表扬。3.开辟阅读新阵地要建构小学语文“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更重要的是开辟阅读新阵地。如何开辟呢?“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其中“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和大人一起读”不是把它当成语文课来上,而是要让这些大人也进入阅读之中。那么,要如何做呢?第一是要读纸质书籍。纸质书籍有一种其它如电子书籍无可代替的魅力。因此,大人要以身作则,主动与孩子阅读纸质书箱。第二是读的形式多样化。可以一起朗读,一起讲讲读后的感受,还可以一起讲读。大人扔掉手机,关掉电视、电脑,静下心来与孩子共同阅读。第三是读的地点多样化。可以在沙发上,在床上,在地板上,在草地上,在图书馆,在书店等等。地点不要拘束,最好能与孩子比较自由、快乐地共读。第四是建立阅读分享机制。利用家长微信群、朋友圈、家长会等平台,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分享机制不能把它当成作业来检查,这样子分享就成为学生、家长的负担了。总之,小学语文要抓住“部编本”新教材这一新契机,从“教读有法,注重内容”、“略读有度,提倡‘1+X'”、“开辟阅读新阵地”等方面入手,重新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michelleyi
所谓“三位一体”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他指出在这三种阅读行为中落实语文要素,这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思维训练兴趣培养及运用能力整合能力完善,全面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接着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教师、课堂三个角度指出存在的十个问题,通过的分析得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时间、阅读资源不够,教与学过于依赖教材,只有“半截子”语文课,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类的学习,疏于实践,语文与生活割裂等问题。如何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帮助找回教师的职业尊严与幸福感?首先要改变的我们的阅读教学行为。提出了三点:一、区分不同的课型,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精读与略读相互配合,来完成阅读教学。二:重视阅读方法,采用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书等多种读书方法开展阅读,方法要多样。三: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统编教材中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等几个板块。采取1+x的办法,大单元备课的方式,解决课时不够的难题。以识字课《中国人,方块字》为例,让我们明白,以单元课例为主,补充拓展相关的儿歌、歌曲、儿童故事等,合理设置学习要求,让识字教学更加有趣,多元,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用生动的案例启示我们:首先把握知识教学的内涵与度,基本词汇语法知识要随文学习,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修辞方法,要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知识;其次,知识和能力训练要活动化;第三,学的过程和教的过程要一体化。教的行为就是激发、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要基于语言文字特点,潜移默化。
大施兄帅呆了
小学语文教材设置的“三位一体”理念,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理念的联系和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课,主要是老师教,一般讲的较细,精教,给例子、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兴趣。自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课型不同,功能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2、要重视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课型,常用的方法有: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3、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都是很好的展示,采用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中国人,方块字”,老师通过“我认识人了”“ 人在天地间”“我会读儿歌、写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很好地整合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三位一体”理念的阅读行为中落实语文要素,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思维训练兴趣,全面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潘潘大小J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导语: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就从两个方面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问题
一、着眼语文素养,把握三维目标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明确地把三个维度当作语文素养的内容加以申说。从语文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能增强目标意识和有利于提升教育理念。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三)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二、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5个生字。
条件 对象程度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对象 程度 行为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 准 确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行为
(三)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 》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四)教学过程实践化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学指导方法化
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论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
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
(六)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主编
3、《谈“语文素养”》 刘贞福 《语文建设》2003年4期
4、《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与语文教学的转型》华东师范大学 倪文锦
5、《新课程中的教与学》北京师范大学 肖川
一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小学教师都不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 一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一年
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自己上去检索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挑挑吧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