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5

LiangJin0727
首页 > 期刊论文 > 徽州文化之古桥研究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乐乐9

已采纳

走进徽州,你会看到山麓田野之间宽阔的河面和湍急的溪流上架起的座座形式各异的古老桥梁,正是通过这些桥梁,徽州人才开始逐步认识和接触外面的世界,并迈开脚步,从山村走向通都大邑。 河是自然,桥是文化,桥是人们征服自然的一种文化创造。徽州的古桥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的古桥多姿多彩,其中既有巍峨壮观的多达16孔的横亘在歙县西门外练江之上的太平桥,也有乡间村野中的一孔小石桥或木板小桥。这些桥梁或不加点缀,朴素无华;或精雕细琢,风姿卓然。光秃秃的桥梁固然司空见惯于徽州的山间村头,盖上走廊房屋的风雨廊桥,尤称是徽州一绝。 建于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其桥面建筑高约5米。在这座南北朝向的廊桥上,入口处南端的门额上镌刻有“乡贤星”3字,北端门楣上则刻有“谦庵旧址”,廊内被隔成11个单间,东侧墙壁上辟出8个大方窗,西侧则对应开了8个风洞窗,北端西侧的“美人靠”则可供过桥者栖息。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处迷人的风景画。 徽州现存的廊桥还有许多,如徽州区唐模的高阳桥、歙县绍村的长生桥、资源的观音桥和婺源甲路的花桥等等。不过,最让人叫绝的还是婺源清华建于南宋时期的彩虹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长140米、宽7米的桥身和桥上错落有致的11座阁亭,使彩虹桥宛如彩练,横亘在婺江之上。这一壮观的廊桥内设有石桌、石墩,供南来北往的过桥人歇息,静坐其中,不仅可以使劳作的人们得以暂时解除疲劳,更可凭栏远眺远处的青山白云,倾听婺江的涛声。 徽州的古桥为数众多,仅祁门县现在保留下来的古桥就有82座,婺源则更有320座之多。在一些被称为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从进村的水口,到穿村而过的溪流,几乎每隔一段距离,有时是很短的距离,都会建有一座桥梁,婺源的坑头村因古桥林立,甚至赢得了“三十六桥半”的美誉。 桥是一种文化,每一座古桥,都凝聚了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在徽州,几乎每一座古桥,都有一段优美或伤感的传说故事。如现存安徽跨度最长、孔数最多的歙县太平桥,就有一个令人伤感的传说。据传,太平桥原本是一位徽商妇李氏出资建造的,费时5年。桥建成后,县官诬其建双孔桥是不守孝道,欺君犯上,被处以极刑,后因激起民愤,李氏方才免于一死。于是,本来称为“寡妇桥”的河西桥,被改称为“太平桥”。 古桥还是徽州人精神生活的反映。我们在徽州很多古桥上,都能看到或听到有关建桥还愿的故事。从歙县北岸风雨廊桥上所供的神龛,到绩溪坑口杨尼姑桥,再到婺源胡济祥募化建清华彩虹桥而被后人立神位于桥上……所有这些,都透露出了徽州人积阴德、行善举的美好品德。 星转斗移。历史的沧桑巨变,使得徽州的古桥历经百千年的风雨侵蚀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有的已经轰然倒下,有的则被拆毁了。作为徽州徽字来源标志的绩溪徽溪桥被拆了,虽然当时曾经引发过一些争论,但结果还是拆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而2001年6月红顶商人胡雪岩故乡湖里的明代建筑———五孔中王桥,在一场大洪水中被轰然冲垮,又不知给热爱古建筑的人带来几多伤感和愁绪。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通往道教圣地齐云山的休宁岩前登封桥上保护桥梁的清代《徽州府正堂峻示碑》,碑文写道:“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暴污秽;栏石不许磨刀,桥角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倘若我们都能效法当年徽州知府的做法,把徽州古桥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真正地给保护起来,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桥,历来为跨河越水方便通行所建,不为观赏,重在实用。然而一座座嵌镶在古徽州山川脉络上的古桥却造型各异、风姿万千,它如一部部灿烂的艺术史书记载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线路折回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着古徽州的辉煌历史。 徽州古桥是衡量一个古城镇和古村落所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古徽州地域保存的大小古石桥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在全国实属少有。这些古桥隧产生的年代有所不同,但其行程和主体结构大体相同,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苦创业、挣钱回乡后所建,结构上都由桥墩、石拱良、分水垛和桥栏组成,材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耐腐茶园石,也有少数红砂岩。 到徽州不看石桥是一种遗憾,饱览徽州古桥是一种历史的考证,是一种艺术的享受。阳春三月,千峰叠翠,万壑云烟,河上碧波荡漾,两岸杨柳青青,正是古桥生辉的美丽季节,我们兴致勃勃的走进神奇的古徽州,饱览桥的旖旎风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代徽州的府治所在地,看桥首站自然在这里。古城歙县六水回澜,练江环绕,横卧在连江之上的三座大古桥在徽州古桥中可算是“大侠”风度了。他们各有特色,悠悠太平桥以长著称,建于明弘治年间,该桥为16孔拱形石桥,桥身为红色粉砂岩,全长268米,宽米,系安徽省最长的古石拱桥。原桥中心有亭,解放后拆除改为平面公路桥。神奇的是这座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由上百万块散石砌筑而成的石桥作为徽州的交通枢纽,在肩负新中国50周年的载运使命中,哪怕是数十吨载重车也未压塌,照样通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如今的太平桥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退休养老”,成为古城对外开放的旅游景观。 紫阳桥高大而雄伟,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直穿而过,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桥,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横卧在惊涛拍岸的渔梁古坝下,早晨流动的雾纱飘逸而来,穿过桥洞,弥漫在古坝水埠的渔船上,似片片白帆。从古坝奔流而下的激流象一匹受惊的野马,在暗礁上激起层层浪花,美不胜收。 万年桥以坚固而闻名,它坐落在城北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9孔,长153米,高10米,宽米,石料为清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古桥。 比起歙县城区的三座古桥,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桥虽没有高傲的形象,却富有各自浓郁的特色。休宁齐云山下登封桥,建于明万历15年,8墩9孔,长140米,宽7米,高米,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它作为旅游景区的水上通道,桥头古树浓罩,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江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置身桥上,情调浪漫,心旷神怡,令人留恋忘返。来到万安古镇轮车村,眼前的轮车桥给人一种小巧玲珑、古意苍生之感,这座长仅15米,宽4米,高8米的石拱桥与桥头苍老的徽派建筑融为一体,加之布满桥体墙头的爬山虎,使这座明代古桥显得更缘故,更有韵味。 我们在“世外桃源”黟县看到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碧玉,它们均为两墩3孔,看上去年纪相当,其实为一老一少,前者为清朝所建,后者为金朝遗产。在气闷秀丽的阊江上,横卧着一对姊妹桥,通称“阊江双虹”,即平政桥和仁济桥。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古风扑面,韵味无穷,一派贵族豪气。 徽州古桥,徽商编制的美梦。每座古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座古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令人陶醉,过目不忘。

302 评论

挥之不去215

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徽派建筑工艺特征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徽州古建“三绝”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徽州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足,雨水充沛,土脉厚良,因此石材、林木、土壤资源都很丰富。如石材有黟县青、茶园石、庙前青等;而土种多样,有鸡肝土、黄红土、紫色土、猪血土等;至于木材则种类更丰,目前仍存有千余种,如银杏、樟树、黄松、赤松、金叶松、马尾松、杉树、柏树、樽树及椴树等。徽州三雕正是取材于当地的这些材料用于雕刻。徽州三雕都是在一定的材料上雕刻物体,因此雕刀是其基本工具。徽州三雕采用的刀具形状大同小异,刀头形状有大有小,有尖有圆,但所用材料不同。三雕用刀以前都是用钢打制,现在除了木雕外,砖雕和石雕的刀头大多用钨钢制成,这种刀头硬度大,耐用,不容易磨损。徽州三雕的雕刻类型大致有线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工艺流程也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备料、放样、粗胚、细胚、修整等几个阶段。民间艺人在进行三雕创造时,就如同用刻刀来作画一样,而作画是很讲究笔法的,象提顿按挫、钩回曲直、刚柔疾徐等,同样用刀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直人刀、斜人刀、切刀、冲刀、涩刀、轻刀、迟刀等等,不同的用刀,会产生不同的刀力,如冲、切、削、铲、刮、挑、凿、划、疾、徐、迟、顿等,便能在材料上雕出不同特点的形象,这点在砖、木雕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徽州三雕题材广泛,工艺精巧,形象细致生动,而且层次丰富,少则几层,多则十数层,尤其是清朝三雕鼎盛期的木雕、砖雕则更显突出。这就要求三雕艺人在雕刻时,尤如画家、书法家创作时讲究章法气韵、笔墨意境一样,更要讲究刀法的运用,要将各种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355 评论

老幺2010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话题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叮叮……”清脆的铃声叫醒了沉睡的我!

我几乎是挣扎着才爬了起来,妈妈带着往日的微笑走进来对我说:“宝贝,最大的米泡上水是什么?”我迷迷糊糊地想了想,说:“是大米粥!”“对,今天就给你吃这个。”妈妈高兴地说。此时的我一扫睡意,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洗漱之后,就去吃妈妈所说的“大米粥”了,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大米粥”怎么特别香呢?呵呵,我饱餐一顿之后,便出去上学了。

这一路上,我又猜了许多的谜语。我碰到了一群母鸡,母鸡对我说:“鸡下面是什么?”“鸡蛋呗!”我信口说。

我又碰到了一个人,他说:“一个横,加一个中字念什么?”“一中”我面带自信地说。“再加一个横”,“二中”我也笑嘻嘻地回答。“再加个横”那个人不厌其烦。“三中”我也决心将游戏进行到底。“再加一竖呢?”那个人没完没了了。“王中”我有些不耐烦地回答。“再加一点呢?”那人略带诡秘地问我。“再加一点?”我思索了一下,随口说:“主中!”

“主中(祖宗)?你溜我玩呢?”看着他无耻地笑着,我的牙根恨得直痒痒,咬得咯吱咯吱的。就追着他想用武力惩罚他。

不知不觉地我来到了学校,学校校门对我说:“你来干什么?”这不是废话吗?可我还是耐心地回答:“上学啊!”校门就笑了,给出谜面:“两个人,打一字!”我想了想,说:“天!”校门又说:“加个星期一起念!”我就听话地念道:“星期——天!”校门就哈哈大笑了:“星期天,你来干什么?”

星期天?今天是星期天?——我真的要昏了!

对啊!桥是什么?谁会考虑这个问题呢?

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却仔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桥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小河,或是一个小谷,就形成一座桥。”

不!桥,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的,绝不是的!

如果是的话,那爱心桥算什么呢?那天上迷离的彩虹桥又算什么呢?所以,它并不简单。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两座不简单的桥,它们是——

亲情之桥——万年桥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友情之桥——万年桥

窗外雨潇潇,把思绪浸润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缕送来温馨一片,故乡的桥连着难忘的友情。

还记得那座古韵悠悠的小桥么?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伙年少天真的伙伴、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们曾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走过风雨中的古桥,走过艳阳下的古桥。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古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

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啊!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这几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两三年,我就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

年味首先是空气中的`硝烟味、饺子味。北方人说:好吃不如饺子。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肥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剁馅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就有底了。

已经记不清父母曾给过我多少次亲切的爱抚,多少次微笑的鼓励,也许这一切都过于平凡,过于普通,我们常常会将它忽略,直到某一天,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我,突然驻足回首时,才发现正是那一个个被忽略的细节,扬溢着浓浓的爱,时刻伴随着自己幸福地成长。可此时,我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白发悄悄爬上了他们的双鬓,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已渐渐离他们远去。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当时光在飞逝,当我们整天埋头于成堆的作业,当我们期盼着快快长大时,请不要忽略了身边为我们辛勤操劳的父母,忽略那每一根白发,每一道皱纹,每一个充满亲情的细节。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刚过完年去上学,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春暖花开的美好,可是,我不觉得有什么好。因我在料峭春寒中上学,早晨我冷得牙齿打颤。班上的同学说“你看,她的嘴唇发青。”过了几节课,我回到家里很是不舒服,并躺倒床上睡着了。

我在睡觉中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快起来!小琬!”醒来一看是妈妈。我说:“我好象有点发烧。”妈妈赶紧给我用体温表一量,“体温四十度”妈妈立刻紧张起来。给我的班主任打电话请假,接着,妈妈手忙脚乱拿起杯子到水给我喝退烧药,我仔细的发现妈妈的额头上有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滚。我想,妈妈这肯定是急出来的,我一定要病好早点。

我不知怎么高烧不退,喝了药汗流浃背,妈妈忙着换毛巾给我擦背,一直忙了个中午,连饭顾不及吃,我又睡了……我感觉到妈妈背着我上医院。没想到我就在医院住了一星期零四天。

每天我挣开眼睛都看见妈妈守在我的身旁。我的病好了,我又发现妈妈黑了一圈眼圈,多了一丝银发……

姥姥的岁月如歌,算不上轻柔美妙,也不是豪气万丈,却教人踏实心安。

姥姥今年已经六十又五,身材不高,显得憨厚老实,加上笑容慈祥,让人感到很温暖。平时她很喜欢和我唠嗑、说说笑笑。

姥姥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贫困家庭中,小时候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家里兄弟姐妹又多,有时连煮锅白稀饭只能数出几粒米。——家里日子过得实在艰难。

姥姥小时候很上进,七岁时经常背着几个月的弟弟偷偷跑到学堂去听老师上课,就这样,她的父母还是支持她上完小学。在下一个开学前一星期,一个很不友好的消息如霹雳闪电一般从学校传入她耳中:校长因教师人手不足、教育能力缺乏,通知姥姥停学,到一二年级做代课老师教数学;如果她愿意,在校每天还可包吃两餐,另有教学奖金。为了增加点经济收入,好让家人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供弟弟妹妹们也上学,姥姥答应了。代课过程中,姥姥默默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心里没有放弃继续读初中的念想。她经常利用闲时偷偷跑到中学学堂里,迅速找到班级最后面角落坐下来听课。

日子一天天过去,姥姥就这样边坚持当代课老师挣钱补贴家用,边勤奋学习初中知识。三四年后,虽然平时成绩优异,但姥姥因为没有学籍就没有资格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姥姥放弃继续深造读高中的机会,留在小学兢兢业业当好一名代课老师。姥姥的生活如此坎坷,甚至现在让我听来仍感到有些愤懑不平,青春年少的她犹如一只被遗弃的丑小鸭,吟唱着一支在艰难忧伤中挣扎成长的曲子。

姥姥长成大人了,到了可以出门打拼的年纪。代课老师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她决定出去闯闯。因为学历不够高只有小学文凭,她常常遭遇招工企业的碾压和排挤,但这并没有使姥姥灰心丧气。她开始尝试社会底层的各种苦力活,凭自己还算壮硕的身躯(一个女子能壮硕到哪里)进入一个干重活的制材厂,天天搬运直径50-80厘米笨重的大木头,工作危险而艰苦,常常因过于劳累扭伤了腰或者被木头压折了腿。好在收入还算可观,她就是这样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上了车间主任。

这样姥姥一做就是大半辈子。90年代国企改革,姥姥又沦为了下岗工人。为了养家糊口,她不得已回到老家做了很多小事情,餐厅洗碗,酒店清洁,家庭保姆……有时候还因为一些细微小事会被人辱骂。那些年,姥姥经历过大风大浪,也经历过小难细雨,许多困难、各种痛苦、一些常人没做过的累活,犹如悲怆的生命进行曲,一路向前。

无论如何,姥姥终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退休后在厦门买了房,儿女孝顺,和姥爷幸福地过着夕阳红的生活。愿这温柔舒适的协奏曲,伴她度过安适余生。

灰色的房间里,物什摆得满满当当。咖啡机精密得像化学实验室里的仪器;验电器里的金属铂片分隔老远,相互排斥;胶卷摞成一堆,放在墙角的小桌子上。

眼前这个戴着细边圆框眼镜的男生,还在不厌其烦地讲述物体摆放的美感,我却盯着他黑色的高领毛衣,感到一阵冷,冷到出了神。

他是我哥哥,也是我的摄影老师。本来摄影于我只是业余爱好,都因为他用胶卷打开的一个个神秘世界而彻底沦陷。父母起初也赞同我学摄影,说是技多不压身,可当看到我数学考卷像滴血的白玫瑰,只一言不发地把我的相机与胶卷放进了纸箱。我也仿佛迷了途的羔羊,彷徨迷惘,整天思考坚持摄影的意义。

感到头顶被敲打的疼痛,痛到回了神。他捏着拳头,身子斜靠着墙,居高临下地俯视,“你最近经常开小差,再这样我就收补习费了。”我心中的指针摇摆不定,没像往常那样腆着脸皮拒绝付费,而是脱口而出:“要不咱放弃吧。如果摄影这项才能不会让我混口饭吃,而只是消遣的乐子,还可能干忧我课业学习,我为什么要坚持?”他松开了拳头,环抱双臂沉默良久,最后拉了把椅子跟我平起平坐。“你今后也可以去做个摄影师呀!”“想过,但不切实际。”我听到他鼻息里的一阵轻笑,他又拍我的头,不过这次轻轻下手。“像梦想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才是实际的基础。况且,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啊,”他说,“我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在两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一所可以生活稳定,一所可以实现梦想,后来我选择了梦想。”

在这世界“摸爬打滚”了十多年,我头一回有了醒悟到彻底的感觉。他把手中的相机递给我,光落在他脸上,漂亮得一如往常。当然,生活不能只有梦想,于是眼前这个戴着细边圆框眼镜的男生,不单教我摄影,还教我数学。

迷惑不解和彷徨不安,其实都是常态。但那些在夜里翻来覆去被质疑又或质疑自己的人们都该醒悟,像梦想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才是实际的基础。

纵横交错的枝丫里透出点点红色踪影,红如血,红如火,暗香轻浮,飘散到空气中——我的眼前总是闪现着梅花那绰约风姿,高雅身影。

天气渐寒,原本在抱怨冷漠的秋风吹散了世间繁华,连遍地黄花也不见了踪影时,兀的想起了被薄雪覆盖的江南的原野中傲立的梅。万芳凋零时清冷高傲的身姿,令人心动。北风吹动枝丫原本凛冽的寒风竟因那枝头轻晃的红梅生生多了些柔和,比春风杨柳更多了几分况味。红梅,像是在向我招手,不自觉地走过去,心中感受到了格外的宁静。雪纷纷落下,梅瓣夹杂其中飞舞,落在我的额上,肩上,拂了一身。此情此景,好像我们本就该融为一体似的。我与梅都融入了这片天地。

神思飘回,我不禁轻笑,又想起了那茕茕独立,不染铅华的梅。恍惚间,我眼中闪过点点嫣红,恍若看见那红梅正待我去寻她——“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支素影待人来。”

记得有人赞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你这不可与群花相比的红梅,我不曾忘记你沁人但不甜腻的花香,有凌寒风姿却也温和的身影啊!

心中升起强烈的愿望,我想折下一支素梅,将你种在庭院的池塘边。我想,水的慈悲与含容,正能配上你的高洁与不染铅尘吧。可是我心中却不忍,不忍将原本该傲立的梅花禁锢于这小小的一方庭院中。也许,更是害怕,害怕花开之后,我会亲眼看着你凋谢。

自然万物,都有其本真的色彩,是美,是纯。我贪恋朵朵梅花的绰约、清丽、高贵、似火的身姿,不觉间爱上了她的清冷与动人。也许正是因为我也渴望着,渴望着做这红梅一般的人吧。在俗世中留有一份清雅,一份高贵,让心灵得以沉静,不染世间铅华。

花开花落总有时,凌寒独自开的梅啊,你又怎么会害怕凋零呢?就算你零落成尘,也不减半分风姿,暗香如故。

荷锄溪边,明月为伴,我亲手将这一支红梅种下。高悬着的圆月,见证着我们的相约——待到寒梅花开,我定当与你相聚,也想着煮一壶梅花,与你共享那一份宁静与高雅。我们只谈花开,不畏花落。

“怎么又要管我,就不能让我自己做吗?”一声怒吼从一户人家中突然爆出,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我对着母亲这样大吼。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只因我对母亲长期以来的“特殊看法”,瞬间变成了一场即将开始的大战。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吵架成了一种日常,仿佛家常便饭。曾经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母女,不知什么时候起成为动辄怒目圆睁,恶语相向的冤家路人。

初中开始,青春期的躁动与易怒给本就紧张的母女关系火上浇油。从前总是对母亲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如今我渐渐反抗起母亲的管束来。一次,两次,三次……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吵架代替了沟通,鸿沟疏远了亲情。从前乐此不疲的事,现在会心烦意乱,从前日思夜想的人,现在会嫌弃讨厌。母亲的细心呵护不再温馨,反倒觉得是多此一举的麻烦;母亲的精心安排不再称心,反倒以为是存心作对的桎梏。从小到大都没有被质疑的事,现在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烦心事,从小到大都亲得不能再亲的人,如今成了我避之唯恐不及的陌路人。

记得一次外出前,我照例向母亲提出了外出请求,本以为母亲会很顺利答应,没想到她一口否决。“一大堆作业没写完,还出去?写完再说,没写完啥都别想!”一听这话,不由得一愣:我早已答应同学,更何况是去做活动小组作业,为什么不同意?作业有的是时间,可答应了的事总不能言而无信啊。不论我如何向母亲解释,母亲仍一口回绝。当时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竭斯底里地冲她大声嚷嚷:“凭什么母亲可决定女儿所有的选择?凭什么一个人可以任意安排别人的生活?”转身冲进卧室,我狠狠地将房门摔在身后。

坐在桌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心里不停地数落着母亲的不是。可无论如何,就算再生气,也得把作业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提前一天完成了所有作业。当我将一大叠作业整齐地放入书包,心里有种收获的欣喜和登顶的痛快。我突然明白,妈妈有时话难听些,神情也凶一点,可她真是为我好。一个学生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能解脱了自己作为学生的烦恼,除此之外,哪有捷径?与同学如约会面时,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功课和作业,不是在哀叹作业太多,就是在后悔浪费的时间不少。我心里不由扑哧一笑:谁让你们曾经快活逍遥,只落得如今的手忙脚乱吧,哈哈……我一旁看着,想起母亲常说的两句话“凡事都要赶在前面做”,“没有自律,哪有自由?”对母亲爱的感应和共鸣,今天终于击溃了长期以来困苦我的烦恼和无明。

回来的路上,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十几年来母亲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那些一度让女儿嗔怒的严格,不知不觉成就了我的自律,那些曾经让女儿抱怨的唠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的自觉……母爱微瑕,难掩其瑜。我是一块璞玉,感恩母亲爱心的雕琢。

293 评论

横竖都是213

3000就写不了了~~~1500左右给你参考一下!关于徽州我也去旅游过~~对那里的历史文化也有了解~总结如下:徽州历史档案具有民间性、具体性、真实性、典型性、系统性等五大特点。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1.民间性:徽州历史档案的最显著特点,即是其民间性。从来源上看。徽州历史档案是在民间发现的,是从徽州平民家庭中流散出来的。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比如现存的徽州赋役、官府等方面的文书、档案,都是徽州民间家庭的一些抄本占大多数。不是抄本的,也是当时历史时期保存于宗族、家庭或基层乡村组织的那一部分文书、档案。以黄册为例,按其来源,在徽州,黄册就有保存在州县的正册和保存在里甲的底册或草册。徽州州县官府都设有专门保存黄册等簿籍的架阁库,正常情况下是应该能够保存下来的。但我们目前发现流传下来的徽州黄册大多是家庭抄本和里甲草册、底册。除黄册外,徽州告示、谕令、诉讼抄本、各种誊录簿等,几乎全是各个家庭和宗族保存下来的。至于文契、账簿、租约等更是徽州民间生活的各种伴生物,都是由徽州民间平民百姓保存下来的。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从徽州历史档案的内容看,它也是以反映民间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为主,记载的绝大多数是与平民百姓休戚相关的事情。如中国社会利·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中,官府文书只占5.1%,其余的均为与地主、农民、商人有密切联系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材料。反映的领域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关系为主。特别是经济文书,总数加起来占%。因此,有学者一提到徽州历史档案,就认为那只是研究徽州社会经济的新材料。这种认识虽然有些偏颇,但徽州历史档案中反映农村经济材料占绝大多数却是事实。这在我国历史档案中是十分罕见和难得的。徽州历史档案同以往发现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以王室部衙类政治史材料为主的局限,表现出厂鲜明的民间性和经济特色,十分具体和实用。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2.具体性:形成于平民社会的徽州历史档案,没有泛泛描述,有的只是具体的、微观的记录。例如,它对徽州大大小小家族的世系递嬗、家族教育、科举状况、土地积累、管理经营、宗祠创建、族产管理和运营、与官府和当地其他家族及农民的关系、商业活动和资产的积累等情况的记载,对徽州平民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各种会社、风俗习惯等日常生活的记录,详细到每家每户,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人。再如,宗族各式账簿,每天的开支、每月的开支到每年的开支,都有流水账和总账相互对应。宗族祭祀登记,更是细到每个支派和各个家庭支丁。土地管理,有的家庭收藏有每一块土地完整的文书、档案,有土地登记和赋税管理的,有税役征派的,有出租收佃和交租谷的,等等。徽州历史档案如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历史百科全书,对农村社会的各个历史领域都有所涉及。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徽州历史档案中,有许多内容如果在官方文书、档案或文献史籍中是不可能记载的。如歙县档案馆保存有一本《古松山舍风雪寒暑墨集》,记载了歙县崔氏平民道光十四年(1834)至咸丰四年(1854)每天生产生活基本情况,除自己每天的开支和活动外,还有一些民间重大活动记载,有民间教馆、冥寿、续弦、出阁、报讣、药帖、宴席等重大事务记录。通过这册文书,我们可以研究既是地主又是商人的崔氏日常生产生活轨迹,又可以弄清民间一些重大社会活动的真实情况。再如黄山市档案馆收藏有一册《复教馆记簿》,记录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民国六年(1917)一位师塾先生的详细收支账目,内有每年学生人数、组成、束修支付、教馆活动等情况,是研究民间师垫生活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这些有关千民生活的具体记载,正好填补了官方文书、档案和正史官书之空白,成为我们具体研究中国农村平民百姓和社会发展实态的宝贵历史材料。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3.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使契约文书真正合法有效,其中多载有公证事项,从而在徽州历史档案中留下了许多标识其真实性的地方。如契约文书中除了受契约条件约束的双方当事人外,还有中间人的见证鉴定,而这中间人大多则是由当地很有名望的长辈耆宿、族长房长等担任。税票、契尾、推单等有里甲组织中的公正、公副、弓手、算手、书手、画手、册里等共同立约或签押。乡约合同上则有全村成年男子的署名画鉴押。商业票据中更有许多票号或商人的钤印作为防伪标志。至于诉讼案卷、布告、租簿、实征册等,都有明显的可以鉴定其真实性的地方。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徽州历史档案的真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记载历史实态的原始文书,其记载历史的真实性超过丁任何一种史料,因此,研究它,可以印证某些史籍记载的不实或不准确。比如,在封建社会中,族长是家族的首脑。从史籍上我们了解到族长由族中生活富裕者担任,在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在徽州历史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初族长的经济状况亦有与史籍记载并不相同的情况。如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初期的契约中,休宁县一位叫朱胜右的,在洪武三十年(1397)订立的卖田赤契中,是作为“主盟族长”具名的。然而从建文元年(1399)订立的另一件卖田赤契中可以知道,朱胜右租佃有他人土地,是一户佃户。在地主将这块土地的一部分出卖与他人后,朱胜右又成为另一家人的佃户。这说明了明初徽州的族长并不一定由族中的富户担任,一般的自耕农即可,甚至具备佃人(并非佃仆)的身份也不影响他的威望和地位。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4.典型性:徽州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政策贯彻十分彻底和最为典型的地方。传统中国农村经济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在徽州的历史积淀很深,因此,徽州历史档案所反映的内容在中国农村历史社会中也最为典型。比如,徽州遗存的赋役文书、档案,如亲供册、黄册、编审册、实征底册、易知由单、串票、滚单、完纳钱粮执照等,构成完整而典型的明清赋税制度,是中国明清赋役文书档案中的典型代表。徽商档案,更是中国封建商业集团传统经营和发展的典型反映。如歙县芳坑江氏茶商档案,形成于嘉庆至清末这段时期,其时正是徽州茶商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时期,也正是中同传统商业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时期,它所反映的商业资本形式、经营方式、利润分配和消费以及其衰落的原因等,是中国这—时期传统商业的典型缩影和反映。徽州历史档案的这种典型性十分明显,以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农村社会七个世纪的历史缩影-,是研究传统中国文化不可忽缺的典型档案材料。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5.系统性:徽州历史档案的系统性表现在全面性、连续性上。其全面性表现在横纵两方面。横向上,徽州历史档案对农村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其种类之多,所涉范围之广,其他史料难以企及。具体来说,它重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商业经营、文化、宗族、教育、风俗、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系统性很强。纵向上,具有连续性。所谓连续性,是指现存的徽州历史档案在历史年代上的长期性和连续不断。现已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若论抄件,最早的是黄山市档案馆收藏的五代十同时期的南唐保大:年(945)渝祭文书,若论原件,最早年代的足黟县档案馆收藏的南宋嘉泰元年(1201)家祭龙简,最晚年代是民国三十八年(1949),时间连续跨度达千年,这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地方历史文书档案中是绝无仅有的。5h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如果把徽州历史档案分类别、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各种门类上,徽州历史档案都保持着长期的连续性。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最早年代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南宋嘉定八年(1215)《祁门县吴拱卖山地契》抄白,最晚的是民国三十八年。其中有些土地的档案,从开垦到管理、买卖到过户、税契到赋粮,每一笔都注册清楚,历经十几个王朝而无一疏漏。诉讼档案,据我们所知较早的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明代宣德八年(1433)民事诉讼案件形成的状纸,最晚的有延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诉讼文书。有关赋役档案较早的有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祁门县谢智甫析税文书,最晚的亦有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文书。徽州宗族档案,最早的是黄山市档案馆收藏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保大三年(945)谕祭文书,最晚的是民国三十八年的。年代就像一条线索,把徽州历史档案紧紧相连,真实地记录了徽州长达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

11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文化之书法的研究论文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

    会员27643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思州古城的环境研究论文

    丝绸之路跨越两干多年,纵横数万公里,曾经领着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手工产品,造纸玳、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科学技玳,以

    卓木木收藏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永州柳文化研究论文

    来永州工作已多年,对永州之风景名盛,基本亦曾游历,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周敦颐故居等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与所居地近在咫尺的“

    小蘑菇少吃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路桥施工管理的标准化研究论文

    路桥工程公司薪酬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一、薪酬管理的概念 薪酬,顾名思义,是雇主对雇佣者的一种回报和补偿,是雇佣关系的一种体现。而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

    臭臭花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徐州文化的思考与研究论文

    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徐州交汇,哺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一

    福尔萝卜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