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璐璐131483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学生生活世界中最具有语文教育性因素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潜在的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文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校园文化与语文教育》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学生生活世界中最具有语文教育性因素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潜在的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指由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和校园非物质文化景观,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与语文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里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教育中,有些语文教材里包含有丰富的道德情操教育、审美情趣教育。然而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对这些教育起到熏陶与感染的作用。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语文教育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人际关系几个地面。
(一)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二)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启动宣传媒体扩宽学习渠道
建立校广播室是加大宣传力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广播室可以转播国内外新闻及有关教育政策,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也可报道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播报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启发学生懂得学好语文必须联系生活。另外,还可指导学生模仿课本中的“消息”、“通讯”,写一些校园消息和人物通讯,向广播室投稿。做到学以致用,既可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还可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拓宽创意领域,开发学生思维
1.依据叶圣陶先生“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说明,确认语文的主体是言语,而不是语言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根据这种精神,我们发现言语教学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活动中开展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在校园环境中,在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提高。
2.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寓教于乐,寓阅读于多种活动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校组织的“语文周”活动,“古诗词背诵比赛”等。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大难题。学生普遍反映: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缺少内容。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的人生“史记”。而脱离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材料的源泉,即使你有强烈的兴趣,也会受到没有题材所带来的痛苦的遏止。弥补这一缺点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阅读来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读是写的基础,而写也是读的升华和发挥。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语文教育同样也是学校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当然,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校园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校园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学校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语文教育毕业论文
陈家小鱼儿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电大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让我国的汉语文化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流行起来。学习语言最基础的是学习文化背景,尤其是汉语这样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其底韵内涵之深,其概括力,语言弹性,包容性之大更增加了其学习上的难度,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及意境分析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汉语言专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
1 导言
汉语言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汉民族文化、古代诗歌文化,以及世界华文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独特用法,以及语言营造出来的意境,能够将读者充分的带入到文章当中,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我国的语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汉语言文学,更加深入的进行分析,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实际的应用方式,以及如何营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2 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作用
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如果不了解汉语言的应用方法和意境,就无法安心阅读,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作品中极尽深刻而优美的语言。例如,在欣赏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四句包含作者所有的寄托:“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的语言朴素明朗却又隽永清新,作者对世界充满希望,充满感恩,善良虔诚的祈祷,愿每一个人在尘世间都可以获得幸福,而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仅仅依靠语言根本无法理解全诗的深刻内涵,必须深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才能在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文学鉴赏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观也会更加准确和健康。
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笔书写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目标不仅包括对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也包括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笔能力,才能更加的施展语言功底。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汉语言文学在语言应用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毕竟,文字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能口述,也能用笔来书写,才是真正懂得语言应用的人,才是真正能够领会语言意境的人。比如,如果将“沏茶”的过程用文章表达出来,并加以立意的提升,联想到人经历风雨,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必然会通过文字语言感染更多的人。
3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主体的特定性
汉语文学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好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乐于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可见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理所当然,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自然被得到重视,因为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其所涵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从流程的与人交流沟通,进行理性的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品读。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及语境的拿捏会更加准确到位,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
4 提升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能力的策略
增加必要的背诵内容
背诵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无论中国人学习外国语言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增加背诵量必然会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篇,学生如果可以对这些经典文学进行背诵,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还能增加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最终,通过深刻记忆,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经据典,增加文章的亮点,提高文章的层次,使文章更具有灵性。
掌握语言规律
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以及各个地方的方言都独具特色,在众多语言中,普通话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在使用普通话,因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难分清卷舌,会不自觉的将一些读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北方人来说也很不容易。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是为了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语言的规律,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语言规律。
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断创新
我国的诗文中,一般是通过一些诗句或是一些词语来营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营造意境,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而已经往往源于生活,是诗人通过日常的生活进行观察,运用普通的事物来营造诗歌的氛围,通过自己的感悟,来提升诗歌的美感,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境界。而营造意境,不仅能够使诗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还会使诗歌中描绘的实物更加真实,甚至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描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真切的刻画,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这样不仅是整首诗独具特色,更加吸引读者,同时还呈现出了很高的哲学道理,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能够将诗歌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读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也会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能够充分的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来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运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素材来为文章营造意境,又能够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实现突破,收获惊喜。
5 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有着方面严格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在老师的带动下,发展主观积极性,努力探求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体会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02:144.
[2]潘家珍.解析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02:136.
[3]庞华.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使用与意境分析[J].求知导刊,2014,09:122.
浅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策略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关系的和谐与冲突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主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效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将课堂变成舞台,增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新颖性;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增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直观性。
【关键词】 新媒体;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关系;策略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不仅仅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经典文化作品阅读作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模式,实现文化价值,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和谐关系
1、网络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
移动图书馆的开发,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已逐渐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作品阅读只能通过纸质的书籍,进行慢慢品味书中的韵味,而如今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等的流行,人们在阅读的时间、方式上的选择上更加灵活,从而节约时间,提升了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前,外国的经典名著很难被普通人群所接触到,而如今文学爱好者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品味到更多的优秀外国经典名著。
2、汉语言经典阅读有利于社会、网络环境的净化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统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利于心灵的净化,优秀品质的培养,对生活中的事与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时期、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深刻体会到经典文化作品的内在价值。在品读经典文化作品的过程中,读者感受到的是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在日常的工作、为人处事过程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然会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也会注重自身的言行,从而净化了网络环境,减少了、传播不良信息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
1、表现形式上的冲突
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一颗沉淀的心去体会与细细品味,需要一种氛围与环境。去实现与文学作品作者心灵的共鸣,去感受作者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之美。实践中,网络技术的普及虽然为人们获取信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在时间上与方式上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人们已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是人们通过网络更多的还是为了获取新闻简讯、以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因为网络上有着众多的各类信息干扰,不能使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因此,在网络上品读经典文学名著的读者还不是很多,网络仅仅只是为人们获取相关的文学资料提供了相应的媒介载体。
2、在时代背景上的冲突
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会影响人们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生活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内心具有较大的浮躁情绪,甚至一些人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而经典文化作品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时代背景特性,比如《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而《茶馆》、《雷雨》则是对旧社会、民国初期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描述,而学生要想感悟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必须要将自己处身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但是现在的人们是没有足够的精力让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情境中。
三、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效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课堂中来,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的黑板板书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并记好笔记,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上课的效率。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创新。记住重点的知识点与体系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增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汉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PPT、人物传记视频资料、图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内容融合于教学过程中,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将课堂变成舞台,增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新颖性
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内容较长、情节复杂等特点,比如名著《水浒传》里故事的起因、发展、大结局;还有各种人物关系的衔接与变化,仅仅通过课堂上简单的口头讲述很难使学生清楚的理解经典名著里的文学价值与内涵。将课堂变成舞台,增强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新颖性,比如,可以选择比较经典的文学著作布置给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截止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各自的见解。同时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演讲比赛,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应变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口才的提高,本质上是其知识储备情况,应用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理论水平,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与外物的独特认识与见解,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目标。
3、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
鼓励学生阅读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文字性的作品不感兴趣,而对于图像、声音相结合的作品则表现为非常的关注,而且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依靠网络视频资源,因此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将一些文字性的经典作品转化为具有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视频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组织相关的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社团组织,比如组织说书论坛,说书论坛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说书活动,在说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一本经典文化作品以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说出来,让学生们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当然学生在进行说书之前需要认真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悟作者的情感。
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有利于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升自己品味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处理好汉语言文学与经典阅读的关系,有利于创新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有效的体会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名著演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种经典阅读与体验[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2] 贾波.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武汉科技报・科教论坛,2013(11).
[3] 蔡梅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牛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新月之垣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又承担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化育人的重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
摘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又承担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化育人的重任。从本质上来看,可以说语文教育是一种“生活的必须”,本文简要探讨了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化价值
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可以说是遵循一种人文构成的脉络,它就像是一双隐形的双手,不管是在内容上的丰富性还是在形式上的变化性,都为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借鉴素材。
作为我国近代的文化传播工具,语文教育是在两股力量的驱使下前进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的儒家文化。西方文化主要以其独有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中国的儒家文化则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两者之间相互交锋、碰撞,在相互吸收与促进的同时,近代的语文教育则有所突破,其表现就是改变了只注重道德教化的单纯性,转而更加注重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学科基础建设的努力。语文教育之路在我国现代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在各种思想的汇合下不断确立起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它的主导思想,并为之苦苦求索,这是一条为社会服务,关注民生之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语文教育将白话语体作为语文教育的载体。语文课程在建国前五十年注重继承人文传统和开拓人文精神,建国后六十年语文课程对文化的选择则充满了艰辛和困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的意识和意义逐渐被发现和唤醒。语文教育在民族文化彰显新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使文化传播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文化生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世界中人与社会的一种建构。语文教育在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是师生围绕文化进行切磋和积极对话的一个过程,它旨在传播社会所提倡的主流文化,其表现在师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的理解、互动和共享之中。
自我国近现代以来,虽然语文教育在实践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科学性的强化、传统文化失语和人文性的弱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颇。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化、工具和人文三方面,下面笔者主要从教化价值、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三方面来对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一、教化价值
语文教育的教化价值是指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用社会的政治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的行为规范等。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换句话说,教育感化即教化。教育感化自古以来都作为一项重要的事业存在着,我国古代教育把“教化万物”当成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业,其实就是一部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的教育。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年轻人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基础语文教育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它的主要内容,语文教育秉承着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中,我国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对学生进行教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心思想。其实在任何社会,教化功能一直都在教育功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受教育者进行一定的教化,主导着其主观的判断,这也为更好的建设社会提供了可能。
语文教育的文化教化价值是任何社会的语文教育都不能回避或弱化的,它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保持政治、文化的先进性,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语文教育的教化价值才发挥到了极致,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二、工具价值
语言因人类的交际而产生,是人类交际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由于语言的特殊功能,人们将它作为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而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了语文,语文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出现,将满足交际需要作为主要任务的语文,使得语文具有了工具价值。不管是语文教育内容中的静态文化还是动态文化,在它的工具性方面都体现着语文教育的价值,它的工具性主要在于满足众多交际主题的需求上。语文教育的文化工具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工具性;二是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工具;三是教师组织工具;四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工具。
文化包罗万象,而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内容则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在语文课程中民族优秀文化充当了语文课程的主体。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多元的优秀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文化则起到了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并对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深入的借鉴和吸收的作用。
文化在语文教育中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背景语境和情境语境,也提供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教学内容。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并通过相互的交流折射出文化的意义。通过文化展开师生互动,通过相互间的互动来找到新的发现和对语文知识的满足。通过师生共享文化,围绕文化而产生的工具性价值,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
语文教育的文化还有教师组织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来组织语文内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会将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告知给学生。其次,将文化的意义和情感等进行阐述,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价值所在。再次,文化本身作为一种解释方式,语文教育也具有解释的价值。最后,文化在给学生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指导性的工具作用。
三、人文价值
语言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交际需求而产生,它除了具有教化和工具价值以外,还蕴含着人的精神层面的思想道德、情绪情感等等,在人的精神层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1],这说明语言不仅有工具方面的意义,在人的精神层面它还包含极其丰富的意义。“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语感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言语中映现着人的生命、生存、生活,言语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同步。”[2]语文教育将语言和言语作为载体,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文化既包括了人的生命活动又包括了人的精神活动,既包括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活动的方式,它的人文价值表现在静态和动态的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上。
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内涵,“粗浅地说,人文性就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3]人文性体现出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自身的人文关怀。人作为人不仅仅满足物质层次的价值,还应满足精神层次的价值,语文教育也是同理,既要求满足工具的价值需求,还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在精神层面有所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社会所需要的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是语文教育的文化的人文价值,是对语文教育的文化教化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语文教育召唤着人性最本真的一面,陶冶着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成长。我们只有在文化传播中不断探索,才能发现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和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2][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69,372,37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
任务型、情境教学。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
电大毕业论文答辩比一般成人高校难。主考教师一般是经过培训的其他学校老师,一次性通过率绝不是100%,有很多学生是补答及格的。如果论文是网上下载的,不能通过。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又承担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化育人的重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