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瑟季候风
蒋方舟的人物争议:
1、清华大学有意降录取遭网友质疑
2008年清华大学降60分调档录取蒋方舟。一则“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80后少女作家“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面对网友的种种质疑,蒋方舟于2008年7月8日晚在其私人博客发表了《我没有被破格录取》的博客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网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她称她并没有破格录取,
她一直按有关学校自主招生的办法。
2、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2012年,蒋方舟在微博上祝贺自己从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7月3日《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在微博上给出了确切的答案,蒋方舟将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作家蒋方舟毕业即任副主编引热议,对于大家的疑虑,封新城说,认识蒋方舟是从2008年开始,“我当时就发现她比很多同龄人成熟很多。”后来,经过四年的学习,蒋方舟从最开始的特约记者到后来的主笔,是一步步实践、锻炼出来的,“蒋方舟是从主笔的职位提拔到副主编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毕业就当副主编。”
3、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蒋方舟的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绑架的一代”从社会层面入手,谈她这一代人的青春与他们生活视角里的中国;第二部分“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她希望通过记录,反抗一些使自己不像自己的东西;第三部分的长篇散文《审判童年》,毫不避讳地坦白童年生活当中的刺痛与尴尬,在她看来是对天才儿童身份的一个告别。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附录,记录当时写那篇文章的场景,现如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这篇文稿的反思。有时她甚至推翻了自己此前的一些想法,“更多的是坦诚自己的一切。”蒋方舟透露,2014年可能还会出一本小说,但当前不能透露内容,“怕写不完,因为现在读书和写作的时间太少了”。
扩展资料:
蒋方舟,女,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中国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她自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并引起了较大争议;2009年10月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评奖中,蒋方舟获得散文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外界评价
蒋方舟在她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随心所欲,描写的对象还是行文的方式都绝少条条框框,显得很轻松,甚至有些任性。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乍看上去不容易让人接受,恐怕在应试教育式的命题作文考试中也很难得到高分。然而方舟的风格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除了一大批痴迷的小读者,许多文学界的专家权威也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蒋方舟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除了她作品的内容看上去特别大胆、另类以外,还在于她出奇的坦率直白。蒋方舟毫不隐讳自己成名成家的欲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蒋方舟
哇啦哇啦bibibi
微博不仅成了突发新闻的发源地,也成了意见领袖们的论坛,制造并传播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如郭美美的微博炫富、邓飞的微博打拐和“免费午餐计划”、微博局长等等。素以提供“观点”著称的《新周刊》在一期杂志的封面故事中指出,微博正在以新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掀起一场“微革命”。在FT2011年中国高峰论坛上,一些微博名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互联网观察家谢文认为,革命并非仅仅因为微博而引发。他说:“为了探索微博,我专门去了趟伊朗,想看看twitter和伊朗革命有没有关系,事实证明,没有关系。今年我又去了突尼斯,发现突尼斯革命和twitter还是没有关系。当一个社会要突变的时候,有没有微博根本没有关系。”他强调说:“微博就是一种工具。不要把微博的使用者产生的内容,强加给微博本身。”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觉得“革命”这个提法“野蛮、粗暴。”但他同时又盛赞了微博:“微博解放了我。我发了一条微博后,想不出博友们会从什么角度给你解读。像我这种读书少的人,现在再读大学不可能了。微博就是我的学校。”他认为:“微博上有错误,但微博同样可以集结所有人的力量来纠正错误。比如,刚才我把环保部说成环保局,把人家说低了一级,微博上马上就有人给我指出了。”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也不喜欢“革命”的提法。虽然他承认微博对他的影响也很大。他指出:“中国的微博现在因膨胀而失控。微博舆论的力量正在改变决策的方式。一个缺乏法制的社会,如果因为舆论的力量,而改变决策,也很悲剧。因此需要一个配套,而不能只靠微博这一个东西。”提出“微革命”观点的《新周刊》的总编封新城则在会场解释他们想出这个名词的初衷:“微博掀起的不仅是‘微革命’,它是通过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微动力’来推动社会的‘微变革’,同时组成我们日常‘微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大势所趋。”
lisalisa喵喵
一本标题党杂志。封面标题最出色的杂志之一。 放眼望去,市面上大部分的杂志都是以明星或者人像来做封面。但《新周刊》一直采用的是插画,当然比插画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他们的文字标题。非常吸引人。大专题的话题性切入之准确到令人敬佩的地步。专栏、文化专题的操作十分具有人文关怀。 至于主笔春树了,则是处于独立编辑的状态。会写一些她关心的事情以及对一些现象的针砭。几乎很难界定于她的写作。应该和她的小说和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贴近生活的本身,比如她最近刊登的一篇有关韩国写作村的故事。鉴于,她的生活已和十年前刚刚出《北京娃娃》的时候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她对于一些时事的关心程度也和之前大为不同。 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杂志。新周刊 的sop做得还是不错的,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化模具,造话题、玩概念、向受众群及时更新的社会情绪撒娇,这是它的拿手好戏,所以微博会很适合新周刊,上了微博一下子就培养了很多年轻粉,我觉得它比较不错的地方就是抓情绪抓的比较准,但内容有时候会给人“只把脉,不开方”之感,它是话题概念先行,但也就止于话题和概念。当然,这是定位问题,谈不上好坏之别,总的来说,新周刊做得还是挺成功的,我觉得很多国内杂志的问题,就是自己找不到北,面目模糊。
可以看看时尚周刊
我觉得你有点落伍了,现在国内比较好的时政类杂志,我觉得只有四家,你把四家弄透彻了,基本你就搞清楚了这四家分别是 三联生活周刊,环球人物杂志,南方人物杂志和看天下
怎么才能和媒体,记者联系上,比如我有事情想曝光 每个媒体都有接待爆料的热线,一经采用还会有一定的奖金。这种联系方式在各媒体官网上,或者纸质媒体的边边角角都有写
新闻编辑是做新闻信息的统合的,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楼市报纸,市面上的 新民晚报 ,新闻晨报 周四都有楼市专刊的;如果你要看二手房专栏 房地产时报,地铁里周五早上 时代报(免费拿,上班8点左右);杂志 上海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