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子孓COMIC
李清照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1155/6?) 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藕神: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 一、家人•弟子 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 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二、生平 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佑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 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岁。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 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开禧元年(1205)刻书。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三、作品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风格上看,主要是诗慨言志,词婉道情。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长诗,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十余岁时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风格婉约,但偶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的豪放之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诗、文虽留存不多,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部分诗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广为传诵。 也有如《偶成》、《春残》这样的思人怀乡的清深之作。晚年有五首写给皇帝、后妃的节日帖子诗,皆美化阿谀之语,俗甚。 其文存数篇,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金石录后序》一文追忆一生,情深意切,更是研究李清照的珍贵资料。晚年有《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赵明诚所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现存作品不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有文6篇,残句2则,诗18首,残句15则,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传世,包括存疑词14首,残句1则,误题词29首,残句2则。 李清照工书,能文、画,兼通音律。四、研究 从宋代开始,人们已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1984年举办了“全国李清照研究学术讨论会”,后又成立了“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在各地成立了李清照研究会或李清照学会。李清照研究会即位于山东济南李清照纪念堂内。 研究专家旧有毛晋、王鹏运、况周颐、胡云翼、李文裿、张寿林、傅东华、魏尧西等,今有唐圭璋、王仲闻(学初)、王延梯、黄墨谷、黄盛璋、平善慧、刘乃昌、陈祖美、刘瑜、徐北文、孙崇恩、徐培均、王璠、周桂峰、刘瑞莲、朱德才、于中航、佘雪曼、诸葛忆兵等等。 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中国大陆及港台,现在至少已经有近二百部关于李清照的研究论文集、专著、小说、词评等出版。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在文学成就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介。出了专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种文字,尤以美国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纽约新闻书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获得世界的公认。五、争论焦点 1、改嫁辩 最早提出易安曾改嫁张汝舟之事见于她生前所出的宋人著作,始自明、清有人为其“辩诬”,迄今难有定论,但自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辩》后,今人多倾向于改嫁说。 据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孤独无依之中,绍兴二年夏(1132),曾再嫁张汝舟,秋八月离。张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直至拳脚相加。张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广西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此段婚姻前后不满百日。 对于此事,明、清始有人著文反驳“辩诬”,至今对此还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不管她是否真的改嫁都不影响李清照的人品,追求自己幸福的人是勇敢的,我们应该尊敬,只是所选非人罢了。 近年又有一新说,言其是被逼婚,既非自愿,谈何改嫁?此说挺有意思,改嫁就改嫁嘛,难道不是心甘情愿,就不是婚姻了吗:) 2、金石情缘论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李、赵的婚姻是金石良缘,夫妻情深,但自20世纪的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开始提出疑议,认为两人感情上有矛盾,特别是李对赵不满, 由于六十、七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王先生提出的这一新鲜的话题便久被搁置。直到1989年,朱淡文在《论李清照〈漱玉词〉中的爱与忧郁》一文才重申王先生的看法,认为“赵明诚有不止一个侍妾”,而“余性不耐”、“侯素性急”(《金石录后序》)诸语,显示了两人的性格差异。同在1989年,陈祖美先生发表《对李清照内心隐秘的破译———兼释其青州时期的两首词》,在王汝弼先生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赵的“纳妾”问题及其对李内心世界的影响,并由此对《凤凰台上忆吹箫》与《声声慢》二词进行了新的诠释,此后,陈在一系列相关论著中,重申了她对赵明诚纳妾问题的坚定看法,并对李清照内心隐秘进行了开掘,对其许多词作做了新的阐释。提出赵有“天台之遇”,出现过第三者插于其间,李也因此发出“婕妤之叹”,两人关系曾出现裂痕。 陈的观点日渐引起关注,特别是其《李清照评传》出版后,反响更热烈,或支持,或反对。其中1998年到2001年,讨论的论文更多,形成了一个争鸣的小高潮。有的反对者基本认同赵明诚纳妾之说,但不同意纳妾给赵、李感情造成伤害,有的则坚决否定赵明诚纳妾之说。 就宋人纳妾的普遍习俗和赵明诚无嗣的特殊情况而言,赵明诚纳妾与不纳妾都有可能,但现在既无直接史料“证真”,也无确凿的史料“证伪”,既不能肯定赵纳了妾,也不能咬定赵没有纳妾。这个问题只能存疑,最终的结论还有待坚确史料的发现。清照为什么被人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的生辰? 目前,较一致的意见是北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即:公元1084年。 李清照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建中辛巳即公元1101年。又云:“呜呼,余自少陆机做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间,患得患失,何其多也”。陆机二十做《文赋》,少二年,即十八岁。蘧瑗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过两岁即五十二岁。中隔三十四年。学术届由其出嫁之年上推十八载,即得出上述结论。 李清照的卒年? 不祥,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文中所记,李清照晚年欲将所学传“十余岁“的孙氏女,孙氏言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孙氏绍熙四年(1193)卒,年五十有三,推算当生于绍兴十一年(1141),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由此李清照的卒年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辛未至年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1~1156)李清照为六十八至七十三岁。据各方推测,不大可能早于绍兴二十六年丙子。 李清照有后人吗? 史书明载:“赵君无嗣。” 责任是否在清照?未必。有理由相信,该负无嗣之责的是赵本人。不仅清照从未生育,赵的姬妾也概无生育!史书还记载,赵只有两个亲侄子,连可出继的都没有。很早就替他背上不生麟儿十字架的,却是李清照。并因此被迫同丈夫分居几年之久。 《漱玉词》的来历? 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李清照早年曾在泉边洗漱。该泉自今仍在流淌,现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门口。
Angelia8412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
李清照国外研究现状是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李清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尤其在李清照的性情、诗词的主题和内
题目 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中文摘要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作品记录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推荐去优酷看“【李清照】(杨雨教授讲座)百家讲坛 ”,这是我们学院的教授,她专门研究李清照,你可以在视频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