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7

京荣盛门业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物调查论文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ggie13050

已采纳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鼓励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下面我们来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从互联网背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少年儿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四个方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在传统村庄减少、农耕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非遗,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非遗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指非遗的产生、发展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血脉和情感的主要体现。

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

一方面,非遗项目需要在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中,为当代人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也要杜绝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泼水节”“火把节”天天上演,那只是“表演”,而非“过节”;带有恶搞甚至低俗性质的婚庆习俗强拉游客参与,目的就是让游客为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买单,早已失去了展示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认识非遗的初衷。

这种纯粹为了赚钱、改变非遗性质的所谓创新,实则是对非遗的严重破坏,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是要坚决摒弃的。尊重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人群获得收益的权利,在保护和传承中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二、日本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新求变的传承之路。

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漆艺和陶艺制作时使用天然材料和传统技法,对器物形制、色泽、纹样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

1974年日本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92年国会进一步修正该法律,加大了扶持力度。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坚持创新求变,因此多年来发展良好。

(二)“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活”

的动态文化,其声音、形象和技艺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性”的核心因素。

日本在非遗的保护中非常重视传承主体,强调对传统文化持有人的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的认定。日本将那些具有高超技能,能够传承某项文化的“身怀绝技者”,称为“人间国宝”.

日本的这些“人间国宝”对所传承的技艺予以记录、保存并公开。

日本 *** 每年给这些“人间国宝”200万日元补助金,用来培养和传承继承人。因此, *** 监督该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人间国宝”

每年要向 *** 报告该笔款项的用途。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有力推动了日本非遗的传承发展,“能乐”、“歌舞伎”、“狂言”这些日本传统的艺术表演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非遗保护中的儿童意识。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少数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还关系着培养传承群体,特别是传承群体中的少年儿童。

日本非常重视对传承群体中少年儿童的培养,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艺能的机会。

例如“歌舞伎”,2001年开始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歌舞伎讲习会”,从2002年起,“歌舞伎讲习会”拓展到小学生,并且每年都予以实施。

日本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重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立了传统工艺品课程,加深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他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三、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被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与选择,拓展其生长空间,以真正实现非遗的价值。

微信推送、淘宝开店、视频课程,是许多非遗项目都在尝试的互联网背景下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以桐乡竹编的传承之路为例,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和他的团队开创了竹芸工坊,让竹编从小众作坊走向大众传承。

他们根据受众的年龄和基础编写了生动直观的竹编网络课件,开设竹编私房课的网络直播教学,并在“竹芸”微店上推出竹编DIY商品。钱利淮开创的“互联网+竹编”的传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普通大众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选购竹编材料,按照网络课程自己在家学习竹编。

浙江桐乡推出了非遗项目专题传习班的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剪纸、桃核雕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木雕、麦秆画,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需求。

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到非遗项目实体店;通过非遗项目实体店的展览、展示,创造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敬畏,形成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良性互动发展。

社交媒体公众账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这些途径让非遗越来越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

例如,浙江象山的非遗订阅号“象山非遗”,信息发布频率很高,阐释质朴而到位,策划很接地气。

中央美术学院发布的《中国古典家具》APP大受欢迎,这个APP运用游戏的手法,实现明代榫卯家具的完成过程,在带给人们娱乐游戏的同时,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的技艺。

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明代榫卯家具APP,是数字化背景下将现代新技术与非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个明代榫卯家具APP,使用户短时间内能够直观的认知榫卯家具的结构和组合,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此外,通过开发非遗游戏软件来扩大非遗在儿童、青年人中的传播。

例如:南通蓝印花布的游戏软件收录了近千种蓝印布典型图案,该软件还可用在苏绣、云锦等非遗项目中。

(二)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的支持和培训计划。

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

除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之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29条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目前,文化部已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自2008年起,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2016年起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

非遗的传承仅靠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甚微,还需要积极培养非遗持有者、从业者等非遗传承人群,通过非遗传承人群来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正式启动,该研培计划是文化部联合教育部专门针对非遗保护发起的。

研培计划有助于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能力,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群深入领会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非遗活态传承的持久动力。

(三)非遗走进少年儿童。

非遗的活态传承要在少年儿童中扎根。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为中小学生常年授课,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学校里的少年儿童讲好民族文化的每一课。

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传统文化基地,将非遗烙印在少年儿童心中,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充分利用民俗、节日,让少年儿童在非遗实践环节参与技艺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建立非遗博物馆,展示非遗项目的图文及实物,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活动,点燃少年儿童非遗教育的火种。通过深入认知和参与非遗项目,使少年儿童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后备力量。

(四)非遗的海外传播。

将中国的非遗向世界传播推广,是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以非遗项目剪纸为例,剪纸在中国多地广泛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剪纸。

以剪纸为媒介,可以很好地起到文化交流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剪纸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剪纸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十多年间与不同国家进行以剪纸非遗为主题的创作合作,将剪纸作为国际间交流共有的文化背景。

这既推动了中国剪纸走出去在海外的传承,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同与接纳。

从营销策略来看,将非遗产品上传到网络平台,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宽广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67

[2]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3):10~12

[3]徐继宏,薛帅,郑蕾。“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7-06-08

[4]郑海鸥。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N].人民日报,2017-06-08

169 评论

爱宇冰冰

提要: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为专门为宫廷用瓷而制造的,所以产量很少,因而流传至今的瓷款也极少。关键词:北宋 官窑 五大名窑 特点 造型 釉色 烧制 支钉一.揭秘北宋官窑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很多人就产生疑问,北宋制作的官窑的地方在哪?是景德镇吗?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①。至今官窑到底在何处是一个谜团,等待后人的探索与发现。二.北宋官窑瓷款的特点②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 以这张图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上图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给人的感觉虽朴素但却高雅清新,给人以脱俗之感。此天青釉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官窑会使用,一般民窑不会以此作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烧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没有半点瑕疵,光亮照人,内部也没有小的气泡。试问现在我们现在还能见到这样美丽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术吗?即使在景德镇也很难再见到这样的珍物了。3.釉层厚度极为薄从以上两图的断面,我们可以看到,北宋官窑瓷器的釉层的厚度很薄,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难遇见的,并且想要模仿也是难。并且断处呈现的是流畅的线状,这也是其独有的特点(赝品呈现的是不连续的齿状)。现今有些人为了赚取不义之财,制作假的文物变卖,如果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断处的裂缝来判断它是不是北宋官窑的真品。4.底部的支钉痕迹北宋官窑的制作采用烧钉制作,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并且从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钉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外。 三.总结这学期通过在复旦大学选修《中国文物鉴赏》,我对文物这一方面更感兴趣,尤其是北宋官窑及其瓷器。历史传承,在对北宋官窑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时对北宋宫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测和估计,可以联想到当时宫中歌舞升平奢华的生活。也透过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生活的我们也无法想到,无法达到的。

83 评论

永创佳绩

一、问题提出 木洞人文主义——沧白故居将7月下旬完工。木洞镇政府正准许前往上海博物馆领取有关历史文物,来完善早以规划好的沧白故居,沧白故居内的建设是否与从前一样?沧白故居到底会起多大影响?政府将会怎样对待此事? 二、活动过程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指导教师:章艳,组员:部分同学。 2、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A、杨沧白;B、沧白故居介绍;C、沧白故居的前景 (2)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 (3)课题研究活动的时间安排 4月15日:成员在班上调查有关杨沧白的事迹 4月16-18日:在网上及图书馆查有关资料 4月22日:成员们参观沧白故居 4月26日:集体讨论总结调查结果 4月27-30日:分析整理有关资料 5月8-14日:撰写研究报告 3、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按照研究计划,首先我们组织同学在班上进行调查,有多少人了解杨沧白先生的事迹,结果班上有28人知道,其中6个比较清楚知道一部分。 我们又在网上,图书室查阅关于故居及杨沧白先生的事迹,故居的历史沿革、建筑式样、房屋结构、建设面积、房屋房间。 杨沧白历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省长,并曾任四川省省长。他跟随孙中山先生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与筹划国民党召开“一大”。 联络滇军于各军汇合打败陈炯明的叛乱。 稳定广东局势的革命生涯。 经老师组织,我们又去参观了沧白故居,第一次前往故居,眼前出现的是一片繁忙的故居重修工作景象。我们访问了重修故居的负责人,据他介绍,故居的总体样式是不会改变的,之前,他们已把每个部分都摄拍下来了,完全遵照原样修复。 然后,我们又到镇文化站采访了站长,知杨沧白先生的孙子现居住在上海,已六十多岁了。我们还就居故修复工作提了问,站长大致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并送给我们一份故居简介资料。 在4月27日,我们就各自把采访的成果加以分析,并整理资料,然后分组撰写研究报告。 最后我们又集体去参观了沧白故居,修复工程正在进行,我们小组在此摄影留念,我们再次采访了工程负责人,知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7月完工。 我们研究小组组织了6次专题会议,组织了3次校外采访,共收集资料和写心得体会约3000字,形成小论文1篇。 三、研究成果 1、了解了杨沧白先生的革命生涯 杨庶堪又名杨沧白,1881年12月9日出生于巴县木洞镇第五段猴子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人物。他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又是早期的同盟会员,四川辛亥革命领导人。 1905年,杨沧白先生加入同盟会,任中国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1913年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号召,他跟随孙中山先生在重庆起兵讨袁,任四川民政总厅长,讲座袁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与筹划国民党召开“一大”,任政治部副部长及四川主盟人之一。 1818年被孙中山委派任四川省长,联络滇军与各军汇总打败陈炯明叛乱,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育了革命种子。 之后,辅佑孙中山建立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出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秘书长和广东省省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斥汪批蒋,高风亮节,为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统一祖国大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沧白先生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府委员等职,为辛亥革命元老之一。 自1930年以后,杨沧白先生闭门读书、做诗、作文,过着隐居的清贫生活。 1942年8月6日,杨沧白先生在重庆南岸大石坝寓所逝世,享年六十一岁,在他逝世之后,有关他的政治生涯、诗文作品和文章也陆续问世,以近年来出版的为最多,在台湾,也出现了一些纪念他的文章。 重庆市渝中区的沧白路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 去年,杨沧白先生被重庆市评为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2、弄清了沧白故居的基本情况 2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人物杨沧白故居调查报告 杨沧白故居位于木洞第五段猴子洞四合庭院内,该故居呈三合院布局,座南朝北,总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正房: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三穿用七柱,面阔5间米,进深2间7米,通高6米,素面台基米,阶梯式踏道2级。左右厢房:面阔4间米,进深1间5米,前有围墙、院门,故居前为街道,后为尖顶坡,左为公路,右为石坎,杨沧白故居具有历史纪念意义,2000年9月7日,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可是经历了100多年风风雨雨,故居显得有些破败,2004年11月2日记者杨野报道:“一人多高的杂草遍布了院子天井中央,让人无处下脚。左边一处厢房因年久失修,加之雨水浸泡,屋顶腐蚀早已垮塌,只留几根独木撑着,岌岌可危,残楼上抓满了青藤,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走出过一位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层层申报,最后由国家文化部门拨款修复故居。 3、沧白故居的前景 目前沧白故居正在落架修复,不久的将来,它将会以完整、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看到它,就会想起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想到他的高风亮节,想到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于后世子孙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 三、几点建议 1、给政府部门的建议 “沧白”先生在木洞人眼里不仅仅只是一个伟人,更是家乡人心中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建立“杨沧白先生”陈列室(杨沧白先生有关生平简介、手迹文稿、图片、生活用具等主要依靠区、市文物部门到上海等地索取)。 2、给文化部门的建议 展馆举办的书画展览,要聚集国内外书画名家的作品,这样就能提高家乡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带动家乡有经济发展,使家乡人精神物质双丰收。 4、给教育部门的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物质生活的飞速提升,人们似乎对那段特殊的日子有所淡忘,当然,没有人愿意沉湎于苦难的回忆,可是,事实如此,我们是一个有过太多苦难历史的民族,尤其是那段特殊的岁月。我们现在从鞭种角度上说仍受人欺侮,所以我们这代人不得不经常回顾先人们的苦难,才能更怜惜今天的幸福,转化为自己奋发图强的动力。 建议教育部门倡导和组织学校、单位、社会团体参观故居。从而受到爱国教育,正是沧白先生等历史伟人改变了中国历史,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睡狮,解救人民于水火,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挺起胸膛,向世人展示了华人风采。 4、给“重庆沧白书院”的建议(我校美术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大师——蒋治义现任书画院院长)、给文化部门的建议:相关部门应该把“沧白”先生的伟迹发行成出版物,如邮票、书籍、影视作品等,编如中国历史教材、语文课文,打造成为重庆地区革命文化明珠,吸引电视剧组的实地拍摄。 5、给木洞中学的建议 走出木洞中学的大门,隔了一条公路,仅几步之遥就是沧白故居了。这对木中人是一件幸事,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名人精神教育,深入挖掘木洞历史文化教育底蕴,鼓励同学们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名人,学习名人,促进自身的发展。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了解了历史伟人杨沧白先生的革命事迹,弄清了沧白故居的基本情况,也知道一些故居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活动的展开,我们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我们大家都觉得获益匪浅。

118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物调查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

    京荣盛门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植物调查

    论文题目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除非老师要你先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选择一个。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一、市场类 关于有益花卉及食用花卉的市场需

    有星星的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园林植物调查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除非老师要你先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选择一个。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一、市场类 关于有益花卉及食用花卉的市场需

    yeye要吃好吃的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七年级生物调查小论文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所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它包括物质代

    hdgjcxsgbjj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生物调查类论文范文模板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一生物 论

    Lookiamyc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