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1000
1. 关于白兰花幽香的诗句 关于白兰花幽香的诗句 1. 描写白兰花的诗句 一、第一首: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李德裕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翻译:芳草已经生的幽绿,兰花在秋季时开的正好,花朵绽放时,满树都是芳香,白兰花的秀色滴沾雨露,在清风里摇曳,不知王孙何时归来,谁同我一道欣赏这别致美景。 翻译: 二、第二首: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 刘长卿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翻译:温柔的南风在湖面上送来了波绿的水波,水波清沥透彻,风自已感动的流下了热泪,黛墨似的被水环绕的群山也陶醉了。 三、第三首: 戏题木兰花 白居易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翻译: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紫色的花苞绽开了,吐出了美艳的花瓣,其怒放之态,如同一座精巧玲珑的建筑被“拆”开了;柔嫩、洁白的花朵,如同施了脂粉的女郎细腻丰腴的肌肤,在微风吹拂下轻轻地改变着形态 拓展资料: 白兰花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雌蕊心皮多数,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时鲜红色。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白兰花 2. 描写白兰花的诗句 描写白兰花的诗句有:一,【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刘长卿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二,【戏题木兰花】白居易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三,【题令狐家木兰花】白居易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三,【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李德裕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四, 【木兰花】李涉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五,【兰溪(在蕲州西)】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六,【三月十日流杯亭】李商隐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七,【木兰花】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八,【病起】贾岛 高丘归未得,空自责迟回。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来。 灯下南华卷,祛愁当酒杯。 扩展资料兰花主要价值观赏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 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 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置几盆兰花,点缀室内,顿觉生意盎然,花开之日,清香阵阵,会使你感到生机勃勃,心旷神怡。[食用兰花香气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 药用据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 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 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 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 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兰花的主要价值。 3. 关于白兰花的妙词佳句和美文和诗词.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刘长卿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戏题木兰花】白居易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题令狐家木兰花】白居易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李德裕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木兰花】李涉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兰溪(在蕲州西)】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三月十日流杯亭】李商隐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木兰花】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病起】贾岛 高丘归未得,空自责迟回。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来。 灯下南华卷,祛愁当酒杯。 【偶题】裴廷裕 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看花倚柱终朝立,却似凄凄不在家。 【木兰花(一名玉楼春、春晓曲、惜春容)】李煜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 【木兰花(即春晓曲)】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容颜镜中老。 【木兰花】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班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木兰花(即玉楼春)】顾夐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 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 惆怅少年游冶去,枕上两蛾攒细绿。 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 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香灭绣帏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 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月皎露华窗影细,风送菊香黏绣袂。 博山炉冷水沉微,惆怅金闺终日闭。 懒展罗衾垂玉箸,羞对菱花篸宝髻。 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婿。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 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箸痕留红粉面。 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木兰花】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 【木兰花】欧阳炯 儿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来书不寄。 闲庭独立鸟关关,争忍抛奴深院里。 闷向绿纱窗下睡,睡又不成愁已至。 今年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 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 绿杨风送小莺声,残梦不成离玉枕。 堪爱晚来韶景甚,宝柱秦筝方再品。 青蛾红脸笑来迎,又向海棠花下饮。 春早玉楼烟雨夜,帘外樱桃花半谢。 锦屏香冷绣衾寒,怊怅忆君无计舍。 侵晓鹊声来砌下,鸾镜残妆红粉罢。 黛眉双点不成描,留待玉郎归日画。 【木兰花】徐昌图 沉檀烟起盘红雾,一箭霜风吹绣户。 汉宫花面学梅妆,谢女雪诗栽柳絮。 长垂夹幕孤鸾舞,旋炙银笙双凤语。 红窗酒病嚼寒冰,冰损相思无梦处。 【木兰花】庾传素 木兰红艳多情态,不似凡花人不爱。 移来孔雀槛边栽,折向凤凰钗上戴。 是何芍药争风彩,自共牡丹长作对。 若教为女嫁东风,除却黄莺难匹配。 回答者:8565035 - 举人 五级 1-31 20:35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回答者:小女子花痴地笑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31 20:391. 春兰兮秋菊, 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向原创致敬。 4. 描写白玉兰花的诗句 1、《亭下玉兰花开》 年代: 宋 作者: 陆文圭 初如春笋露织妖,拆似式莲白羽摇。 亭下吟翁步明月,玉人虚度可娄膏。 2、《玉兰》 年代: 宋 作者: 陈辅 内史北轩多种竹,隐居南洞少栽花。 蓝桥西路青青处,拾得璚儿似虎牙。 3、《天台李公孟长官出示桐柏观百丈坑玉兰且索赋》 年代: 宋 作者: 谢伋 桐柏古福地,琼台上侵星。 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 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 悬崖百丈坑,九畴诗得经。 真境有谁何,守护烦六丁。 长官仙李氏,不畏兹山灵。 河阳无数花,叶蕊炫紫青。 受此贞洁姿,不露凡卉形。 命彼轻举者,窃取岩中扃。 封植入笼槛,罗列帝轩屏。 结根失所托,催残日飘零。 揖我求我言,矢诗当见听。 草木遂其性,民物自安宁。 君其毋求奇,采掇遮可停。 兰玉近取譬,何用专阶庭。 人观尽白眼,莫遣下青冥。 4、《玉兰》 年代:明 作者: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5、《贺圣朝·阶蓂八叶当炎赫》 年代:宋 作者:无名氏 阶蓂八叶当炎赫,此际公生日。 金炉香爇起祥烟,气佳哉葱郁。 称觞兰玉真无敌。尘簪缨世袭。 鸾栖枳棘暂淹留,即黄扉召入。 5. 描写白玉兰花的诗句有哪些 1、《玉兰》 明·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2、《题玉兰》 明·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3、《玉兰》 明·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4、《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5、《满庭芳·玉兰》 清·朱廷钟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 搓酥滴份丰姿。 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 自爱临风皎皎, 笑溱洧、芍药纷遗。 藐姑射,肌肤凝雪, 烟雨画楼西。 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 鹤翅初披。 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 绰约露含日, 冰轮转、环参差。 问琼英。返魂何处? 清梦绕瑶池。 6、《七绝》玉兰花 临窗听雨亦怅愁, 横笛斜吹未解忧, 信手拈来花几许, 自此暗香闺中留。 6. 形容白玉兰的诗句 《七绝·白玉兰》 / 王占九 荒叶枝头寂寞开,冰肌玉骨绝尘埃。 楼前晓见清芳色,枕上香魂入梦来。 《题玉兰》 洁若清荷不染尘,色如凝脂嫩荑纷。 娇柔独爱东风暖,影落红墙香满门。 《平水韵》 江城昨夜雨兼风,吹落雪花青草中。 留得枝头三四盏,也将枯骨对晴空。 明·睦石《玉兰》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明·文征明《玉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清·查慎行《雪中玉兰花盛开》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lathermatthaus
1、《咏玉兰》——明代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译文:玉兰花洁白优雅,仿佛绰约多姿的美人刚刚妆点过雪白的面容,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穿着素衣的美人,聚集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起舞,美不胜收。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姑射山的仙子,上天才会赐予她这样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
2、《题玉兰》——明代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译文:玉兰翠绿的枝条力气很大,引的风似乎也变大了,点破了银色的玉兰花,像雪花般飘落又带有迷人的香味。玉兰花自己知道人们对她的欣赏,隔着帘子轻轻展开雪白的花瓣。
3、《古风·孤兰生幽园》——唐代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玉兰》——明代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玉兰花片片飘拂轻柔的花瓣,犹如晚宴新绘的妆,直挺细柔的枝干犹如女子纤细的腰肢,使得宫殿里春意盎然。花瓣的粉晕由浅至深,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落地的花瓣。
5、《饮酒·幽兰生前庭》——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译文:兰花幽幽生长在正屋前的庭院中,内蕴着芳香之气等待清风的吹拂。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杜拉拉candy
论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关键词:霍桑 清教主义 清教徒 《红字》 原罪
论文摘要:纳撒尼尔·霍桑并不是一个清教徒,但是清教主义的思想却对他影响深远。一方面,他承认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另一方面,他又坚信清教主义的诸如“原罪”等教义,主张人生来就有罪恶,应该自我救赎。这种矛盾思想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获得了很好的体现。
一
清教主义是从殖民地时期开始便深深刻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容忽视和忘却的烙印。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清教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而对霍桑和他的代表作《红字》来说,清教主义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解读视角。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兴起、它与霍桑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态度等方面来看一下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二
(“清教思想/清教主义)(Puritanism)”一词是由“清教徒(Puritan)”衍生来的,是人们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清教徒”一词源于拉丁语Purus,意为清洁、纯净。
清教运动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16世纪后期,教会一部分虔洁信徒提出要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他们要求在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疵的真教会。
清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起过重要的作用。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他们是英国第一批新大陆移民,是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清教主义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深远影响。
清教主义既是一种信仰概念,也是一个伦理价值概念。清教的伦理价值就是清教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主要表现为虔诚、诚实、节俭、勤勉、节欲、自我完善等。这些信仰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教徒最初是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的。他们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朽风气,注重理智,推崇理想,禁绝欲望;他们始终保持严谨和克制,排斥任何可能引致道德堕落的行为。
但是,清教徒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
三
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霍桑一生共写下短篇小说一百余篇,有小说集《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 1843)等;著有四部长篇小说,即《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1850)、《七个尖角顶的房子》(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1851)、《福谷传奇》(The Blithedale Romance,1852)和《玉石雕像》(The Marble Faun, 1860)。
他出生于新英格兰一个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他的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要人,参与过一六九二年萨莱姆驱巫案及其后的迫害教友派的活动。他一方面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思想,但又因祖辈驱巫案的行为而深背负罪感,并反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疾首;这种矛盾心理在他的小说《红字》中深有体现。
四
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萨勒姆,开始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霍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读书。他热衷于探索家族历史。通过这段观察、思索的过程,他意识到清教伦理束缚人性的一面。因此,在1850年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红字》。
《红字》以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作为故事的背景,当时的居民是1620至1630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遭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即加尔文教)徒,因此,在当时,美国大多数人都是清教徒,清教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各方各面。以此为时代背景的《红字》中各个人物均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清教思想的影响,在清教主义的教义面前他们有迥然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清教主义灌输给霍桑的是强烈的罪恶感,先祖们留给霍桑的是血淋淋的犯罪事实。但是,霍桑却仍然相信清教主义的原罪观,也相信人的彻底堕落。尽管他不是清教徒,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清教主义关于人性堕落的观点。所以,《红字》中的几个主人公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的“罪”。对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牧师来说,他们的原罪就是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A”代表了“Adultery”(通奸)”。海丝特虽然是出于保护自己心上人的好意,但还是犯了欺罪;丁梅斯代尔牧师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罪恶,继续留在圣职上,既冒犯了上帝,又欺教民。齐灵渥斯的罪则表现在他发现海丝特的不忠之后进行疯狂的复仇,最后变成了“一个恶魔”。连最天真的小女孩珠儿都是“罪恶的情欲泛滥中开放”的花朵。
人有原罪,所以需要救赎。在霍桑看来,对待罪恶,人应该自觉采取赎罪的方式,使被罪恶玷污的心灵在“净化”中得以拯救。他主张通过善行和自我忏悔来洗刷罪恶,从而得以“赎罪”。对海丝特来说,她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行,独自承担罪责,忍辱负重,顽强地生活着,同时还接济穷人,四处行善。她的善行使得她胸前的字母“A”已经不再是它的本意通奸(Adultery)了,而是成了能干(Able),天使(Angel),欣赏(Admiration)等等各种含义了。而对于牧师丁梅斯代尔来说,当他走向邢台,彻底坦陈了自己的罪行,最终含笑死在海丝特怀抱中的时候,他的灵魂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救赎。牧师死后,海丝特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多年以后重归故里,之后在牧师的坟旁出现了一座新坟。墓碑上只有一个字母“A”。作者在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尽头,而是实现生命永恒,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五
作为一个清教世家出身的作家,霍桑思想上充满了矛盾,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对他影响很深。一方面他为清教徒、为祖先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而深负罪恶感,所以他试图反抗这个传统,抨击宗教狂热和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另一方面他又受到这个传统的束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他的作品中渗透着“加尔文教派的‘人性本质’和‘原罪’的观念”。从他身上可见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和文学各方面的深厚影响。
参考文献:
[1][美]霍桑著,温烈光译。红字[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
[2]杨志宏。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我看霍桑的《红字》[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l)。
[3]刘丽霞。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3,(2).
[4]柴惠庭。英国清教[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拓展:霍桑作品对清教思想的继承和叛离论文
【摘 要】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说和有限救赎,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省的重要性,对美国文学、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清教的基本价值观出发,探讨了清教思想对美国作家霍桑作品的影响。由于出身于清教徒家庭,霍桑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深深的清教徒的印记;但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又体现了对清教思想的叛离和反思。
【关键词】清教思想;罪恶主题;反思
纳撤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开创者,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和象征主义的奠基人。霍桑的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的生活图卷为背景,用神秘的象征手法反映美国早期清教徒的生活和价值观,体现出了很深的清教思想的烙印。可以说,霍桑继承了美国文学中的清教传统,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对清教思想和清教徒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恶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美国清教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本价值观
从清教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来看,清教主义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宗教, 而是一个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思想体系。
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清教始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16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结束了罗马天主教教会在欧洲各国的权威统治,其中1517年马丁·路德和1534年约翰·加尔文所领导的新教运动最为著名;进入17世纪,作为新教的一个激进派,英格兰清教徒连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新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开始了北美洲的移民运动。这样以加尔文教神学及传统为基础的清教主义在美国殖民地初期逐渐形成统治地位,为17世纪以后新英格兰的政治和宗教思想及美国的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清教思想,就没有美国文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国文学。
清教思想强调原罪说和有限救赎的理念。清教主义认为:源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原罪,人类是生而有罪的,因此现世中人必须为自己的罪行赎罪,而上帝的救赎则是有限的。人类该如何获得上帝的救赎?人类又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获得救赎?美国清教思想给出的答案是:要获得救赎,必须谨言慎行,虔诚信仰上帝、努力工作、不断进行道德内省;获得救赎的人上帝是会给出提示的,这个提示在很多清教徒看来就是生活和事业的成功。美国清教徒把美洲大陆看成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而他们则是“被选之民”,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在美洲大陆上重建伊甸园。清教思想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人类的堕落与原罪 。
(2)上帝的挑选 。
(3)有限的赎罪 。
(4) 命定的选择。
二、霍桑作品对于清教思想的继承
纳撤尼尔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出生于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萨莱姆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祖先都是虔诚的清教徒。霍桑的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长官,家族中出过州长、迫害异教徒的立法要人以及审判萨莱姆驱巫案的主要法官等。霍桑年幼丧父,与母亲一起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浓重的清教气氛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学毕业后,霍桑回到家乡潜心读书,走上了创作之路。
由于受到清教思想的深刻影响,霍桑的作品显示出了对宗教题材的浓厚兴趣,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以宗教信条为基础的善恶之争和因果报应。霍桑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两百多年的历史为背景,大力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并以此为根据不断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事实上,由于深受清教原罪说的影响,罪恶以及罪恶感对于人的影响成为霍桑在自己作品里最为热衷的关注对象。
以霍桑的代表长篇小说《红字》为例,在这部小说里,霍桑集中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罪恶的理解、他们所犯下的罪以及罪恶感对于这些人物的影响。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这部小说里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从表面上看,她犯下了清教徒难以容忍的罪行:纵欲以及通奸,但是霍桑却对海丝特表现出了深厚的同情和宽容,罪恶和无罪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海丝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牧师丁梅斯代尔虔诚、热诚、深得教友爱戴,但是同样他不仅犯下通奸之罪,而且不敢承担责任,怯懦地隐瞒了自己的罪行。海丝特的丈夫从表面看是受害者,但是他为人冷漠、自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并一直策划着对牧师的报复,犯下了妒恶之罪。而海丝特的女儿珍珠是一个无辜的女童,她给妈妈带来了无限的慰籍和欢乐,是海丝特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但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却再好不过地诠释了清教思想中关于人类原罪说的观念。珠儿是通奸的产物,她的诞生便是对海丝特胸前佩戴的A (adultery)的最好注解。不同的人物,以各自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各式各样的恶,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心中挥之不去的罪恶感,霍桑把自己对于罪恶主题的关注淋漓尽致地在这部小说里表现了出来。除了强调清教思想中有关原罪说的理论,霍桑同时也在自己的作品里肯定了宗教的重要精神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霍桑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清教思想对于霍桑作品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关注宗教原罪说的命题和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上,还表现为对霍桑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清教思想强调圣经是宗教诠释的法典、一切教义、教务问题应从圣经中寻求答案,因而圣经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手段成为清教文学作家的学习、效仿对象,霍桑也不例外。圣经中为了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善用隐喻、对比、故事以及传说,霍桑将其吸收发扬,多次在自己的作品里用象征的文学手段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增加文学感染力。《红字》作品里的红字是体现全篇主题的重要象征,同时在最后将主题得以升华――完成了由adulterer(通奸者)到angel(天使)的转变。不仅如此,《红字》的场景描写、人物名字以及人物的长相都体现了象征文学手法的应用。例如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Chillingworth),这个名字从发音上来看,和英语中的chilly(冰冷)以worth(糟糕)一样,暗示这个人物是个自私冷漠的家伙;又如海丝特的女儿珍珠(pearl),人如其名,美丽可爱,是妈妈最最贴心、珍爱的珠宝。
事实上,霍桑深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难摆脱清教思想对于自己的影响,他把自己对宗教命题的思考写进小说。清教思想关于人生而有罪的观点给霍桑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他的作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探讨了人类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以及罪恶对于人类个体以及社会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霍桑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又表现出了对于清教思想的背离和反思,下面将集中就此展开论述。
三、霍桑作品对于清教思想的反思和背离
清教徒在移民美洲大陆的早期阶段,在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以清教思想为基础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发展到后来,清教徒中的统治者为了推行、宣扬清教,他们打击异己,排挤其它宗教派别和宗教信仰,最终导致清教统治的没落。霍桑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段清教徒的历史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和反思。在他的多部作品里,我们都可以读到霍桑对于清教徒的虚伪道德和冷漠无情进行的强有力的谴责。如《恩地科与红十字》这部小说集中描绘了当时清教迫害的残酷,被迫害者带着各式刑具在广场示众,他们当中有失足的女人,有愚昧的老妇,有疯子,有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许多人在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便被诬陷成是异端或者巫婆而定了死罪。又比如在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这部小说当中,霍桑讲述了一个品钦家族祖先对宗教异己疯狂迫害,最终家族受到可怕诅咒的故事。在他的诸多小说当中,霍桑对于清教徒所表现出来的恶做了形形色色地描述和反思,对他们的道德虚伪做了深刻的谴责和揭露。
与此同时,霍桑也对清教思想中的有限救赎理论做了反思,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是以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小说当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救赎,克服了心中的罪恶感,并且战胜了心中的恶。海丝特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现实生活里自私冷漠的丈夫将其视为私人物品,得不到关爱的海丝特在牧师那里找到了爱情,却犯下了通奸之罪。但是白兰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坦诚了自己的罪行,却独自承担了罪责,以坚忍、乐观的生活态度善对生命和周围的人,最终海斯特得到了心灵的自由和真正的救赎,那个佩戴在胸前的巨大红字完成了从adulterer到angel的转变。牧师Dimmsdale一开始不敢坦诚罪行,他每天目睹海丝特独自承担着巨大的耻辱和人们的嘲弄、蔑视,心灵备受折磨,在他临死之前,终于面对全体教众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勇敢地和海丝特站到了一起,在这一刻,牧师的罪得到了救赎。即便是书中冷漠奸诈、不断在精神上折磨他人的Chillingworth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与了珍珠,内心获得解脱,在谅解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霍桑一方面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内省”、“命定”等宗教信条的约束,一方面又因家族的负罪感而对清教的专制统治感到痛心。霍桑一方面抨击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容异己的行径,另一方面又以清教的基本信条作为认知判断的准则,倡导人们以忏悔和善行洗刷罪恶、净化心灵,对清教思想的继承与叛离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霍桑的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冠商译.霍桑短篇小说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孙筱珍.《红字》的清教主义传统透视[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4] Hawthorne, Nathaniel. The Scarlet Letter [M]. New York: Bantam Dell, 2003.
1. 关于白兰花幽香的诗句 关于白兰花幽香的诗句 1. 描写白兰花的诗句 一、第一首: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兰花的养护方法之生长环境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干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玉兰花
L4-40kg的力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
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