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ydream
SCI是自然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检索和评价工具,它的来源期刊大都是国际性重要期刊。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已经成为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者投稿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SCI、网上获取SCI水资源、农业工程、环境科学、电、电子、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源期刊路径、投稿注意事项。1 SCI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最初由美国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创办,现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nc.Philadelphia�U.S.A.(简称ISI)编辑出版。SCI有多种版本:印刷本、磁带版、光盘版、联机版和网络版。目前,国内熟称的 SCI是指SCI的印刷版和光盘版。磁带版、联机版(SciSearch)和网络版(Web of Sci-ence)是SCI的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2003年来源期刊为5800中)。SCI的印刷版和光盘版从浩如烟海的科学期刊中精选3700种国际性重要学术期刊(2003年),这些学术期刊被称为“核心期刊(Core Journal)”或“一流期刊(Leading Journal)。”1997年,ISI推出了Web of Science,它把网络技术和超文本连接与检索技术相结合,为研究人员通过In-ternet WWW轻松检索SCI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 SCI是一种科学领域的综合性检索工具,它涉及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农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工程学等。SCI选用期刊的主要标准:引文数据、期刊编辑标准和专家判断。它的理论依据是布拉德福离散定律(Bradford’s law of scattering)和加菲尔德的集中律(Garfield’s law of con-centration)。2 如何从Internet上获得SCI来源期刊信息 (1)首先进入搜索引擎“google”页面,然后键入“ISI”。 (2)进入ISI页面后,选择Journal Lists,发现有许多专业数据库。这样,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SCI》数据库。 (3)选择并双击《SCI》,将会进入“Science Citation Index JOURNAL LIST OPTIONS”页面。那里有多个选项。在“Search”栏中,你可利用刊名、刊名中的字或词、ISSN找到你所圈定的期刊。通过“View Journal List”,可以查到SCI中所有来源期刊。可以利用分类目录的方式“View Subject Category”,来查找你所在学科期刊的目录。 (4)通过利用“View Subject Category”途径,检索者可找到水资源、农业工程、环境科学、电,电子,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题数据库。例如,选中“AGRICUL TURAL ENGINEERING”后,点击VIEW JOUNAL LIST。该页面所提供的信息为:在“AGRICULTURAL ENGINEERING”范围内,《SCI》共有来源期刊6种;可以查到期刊的出版周期、ISSN、编辑出版单位及地址。 (5)通过浏览刊名,选择期刊。假设检索者认为期刊“IRRIGATION SCIENCE”比较适合,那么就应该了解该刊的内容、投稿须知、编辑部地址等事项。双击该刊的出版单位,进入该页面后点击Journal Resources栏目下的“Springer LINK”,然后照下列步聚进行:点击“Complete Lists Titles”,点击“Journals”,再点击“Journals”,就可看到该出版社按字顺排列的期刊列表。 (6)下一步,你找到了《IRRIGATION SCIENCE》,然后,点击该刊,进入该刊页面。点击About this journal,可以得到如下信息:Editorial Board、Description Information、Instruction for au-thors、Copyright Information、Addresses 。如果需要了解该刊内容及范围,可点击Ains&Scope和上页中的“Contents”;如需了解投稿须知,可点击Information、Addresses;如想了解该刊编辑部及投稿地址,可点击Editorial Board和Information、Addresses。3 投稿 (1)树立职业道德,反对‘一稿多投’ 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中国科协于1999年2月1日召开“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职业道德公约”大会。其中,把‘在规定的期限内一稿多投’视为不道德行为。目前,我国科技界‘一搞多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一篇研究论文或文章只有在所投刊物不拟采用的情况下,才可投往其它刊物。把任何一篇研究论文改头换面后再重新投稿,同样视为违反科学道德。 (2)稿件附信的写法 投搞附信和稿件一样,都应写得出类拔萃,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编辑对来稿的重视。在写这类信件时应注意: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说明意图。②语言要精炼,词句要简明,不要使对方产生误解。③外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因此,要谦虚有礼。 尽管《SCI》提供的引文分析数据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依据具有较大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但其先天也存在着基本假设不够严密的不足。 引文概念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之上的,即,论文作者吸收、利用了参考文献(被引用文献)。但由于引用文献动机的复杂性和性(如假引、转引、反引、虚引等),使得这一基本假设不够严密,从面使得完全建立在引文分析基础上的《SCI》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 此外,国内科研管理部门在动用《SCI》评价学术成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Nature》与《Science》是国际著名的综合性、多学科杂志,在世界享有盛誉,在《SCI》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因子分别为和。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向两刊投稿,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两刊虽为多学科刊物,但偏重于生命科学,所发表的生命科学方面的文章分别占70%和60%。在生命科学类的期刊中,影响加子并不是最高的,比这两份期刊影响因子或引用总数更高的期刊还7、8份。因此,单纯奖励或过分奖励在两分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员,不符合实际民政部会挫伤在其他影响因子更高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 某一种科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只能针对其自身学科领域,因为无论影响因子还是总引用数在学科之间都没有可比性。比如物理、生化研究方面的任何发现,都会被国际同行重视和引证,研究论文被上百次引用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地学、植物学等,因为研究对象有很强的地域性,研究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情况就会很少,这与文章的实际学术水平并且没有根本的联系因此,刊物的影响因子大小只能在同学科范围内的期刊之间比较,否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此,我们在利用《SCI》的引文数据评价科研成果时,必须做到全面理解,正确运用。ISI高级主管Jame Testa 1997年9月访华时专门指出:"必须特别强调正确解释和理解引文数据。因为不民学科作者和期刊的数量变化很大,与学科有关的引文水平和引文文章也大有不同。小学科如植物学或数学不像大学科如生物技术或遗传学那样产生较多论文或引文。同样,在有些领域,一篇文章要吸引一定数量的引文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数年(注:爱因斯坦相对论文章发表以后,六年内无一人引用),而在其他领域,如生命科学,往往两三年后引文就可达到高峰。要正确使用引文数据,这些事实必须加以考虑。"
lilybell714
探讨屈原时代的楚国风物以及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屈原的投江动机如今在认识了美国民俗后,很多人不禁惊叹童年被当成动画的猫和老鼠很多地方其实更像一部纪录片,反过来想,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其实也很难理解两千多年前的行吟诗人屈原所描绘的景象。三千年前河南的气候还非常温暖,不仅有大象存在,犀牛、虎豹也众多。战国时期洞庭湖周边的湿地还到处都是自由生活的麋鹿。屈原时代的楚国是什么样子,目前我们所见得环境中长满了从外界带来的入侵植物,原本平缓柔软的草地可能被半人高的野蒿草占据,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景象现在可能变成浮满水葫芦的河面。同时因为人类大规模地开垦农田和开发建筑用地也很大程度改变了地表面貌,远远不是屈原时代楚国那个香草美人的时代。湘西有很多原始森林,沈从文曾深有感触地说道:“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两千年前中国会产生一个屈原,写出那么一些美丽神奇的诗歌,原来他不过是一个来到这地方的风景记录人罢了。屈原虽死了两千年,《九歌》的故事还依旧如故。日本的青木正儿这样论述中国南方气候环境对作家的影响:“南方气候温暖,土地低湿,草木繁茂,山明水秀,富有自然资源。所以,南方人生活比较安乐,有耽于南国幻想与冥思的悠闲。因而,民风较为浮华,富于幻想,热情,诗意。而其文艺思想,则趋于唯美的浪漫主义,有流于逸乐的华丽游荡的倾向。” 但是楚国的自然环境远不止影响了屈原的文风,在地理上它当时是不同民族的分界线,从资源环境上更是深刻的影响了楚国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在生产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又产生出了楚人独特的道法自然的意识形态。 从民族上讲,先引用一段资料,2020年4月30日,瑞金医院内分泌科领衔的ChinaMAP(中国代谢解析计划)联盟携全国29家研究机构和医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Cell Research》杂志首次报道了对覆盖全国27个省份和直辖市,8个民族,超过1万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表型的系统性分析。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汉族人群可显著分成7个亚群:北方汉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西北汉族(甘肃、陕西),东部汉族(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汉族(湖北),南方汉族(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云南、江西),东南汉族(福建)和岭南汉族(广东、广西)。屈原在橘颂中早就写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借以表达自己的坚定志向和对楚国国土的热爱,同样楚人也是受命不迁的橘树,当时的战争不仅是诸侯争夺霸权的战争更是民族之间的战斗。从自然资源上讲,《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也就是说楚国凭借相对优渥稳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广种薄收的混合型农业,彼时更加接近西欧形成的农牧业而不是当时中国北方精耕细作的农业 当时的战争更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对抗。北方有限的平原支持不了众多的人口,导致井田制瓦解演变为一种以种粮为主的单一小农经济,对种粮来说,投入劳动力数量增多,单产会缓慢增加,从而刺激人口增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口就是战斗力,稳定的粮食供给也是战斗力,所以当时的楚国在生产力上难以赶超。如果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根据陈平老师《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的观点,当时北方发展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开发自然的土地资源来发展生产的办法。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光是造成自然生态破坏,黄土高原从森林变成了荒漠,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递减。也造成了周期性的土地危机和社会动乱,直接造成周期性的改朝换代,人口死亡三分之1到2分之一的破坏在中国2000年间至少发生了十次,战国末年,人口总共2000万,秦末农民战争后仅余1/10,西汉人口高达6000万,三国时仅剩1%,此后到盛唐的1000年间都不能恢复到西汉的数目。西欧仅发生了两次,一次是蛮族入侵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导致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产生,另一次就是黑死病。其次就是小农经济具有的超稳定经济结构阻碍分工,抑制交流。存在了几千年的单一农业经济结构是长期阻碍中国发展分工协作的大生产方式和阻碍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根本原因。 从楚国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也发展出了道法自然的意识形态。屈原不光在自己的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写了《山鬼》写了《招魂》,丰富瑰丽的想象让他可以筑室兮水中,也可以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他也可以写下《天问》中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表现他的实证主义和怀疑精神,而这正是现代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素养。这种对于科学规律的求证主义和老子的道法自然也是相互贯通的。《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在道德经里写下自己的理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正贴合了货殖列传中对楚国的描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 当时的屈原正是站在这种民族对抗生产生活方式对抗意识形态对抗的战场上面,离骚开篇就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介绍自己是楚国的贵族。整个一战中,有600万奔赴战场的英国成年男性,死亡率为。当时入伍的英国贵族及贵族子弟伤亡率,则高达45%。英国贵族大多担任军官,但是因为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对于他们来说,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斗,责任和荣誉比生命更重要。在和平时期接受百姓的优待,在战争时期为国家奉献生命,这在屈原看来,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那一场战争的失败,对屈原来说不光是自己效忠的国家,将要被灭亡,更是自己所喜爱的国土,喜爱的民族,喜爱的自然环境,自己信仰的道法自然的意识形态也将要一同覆灭正如屈原在九歌国殇中写下的诗句一样,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用自己的死完美的诠释了终刚强兮不可凌。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风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早已经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之中,唯独屈子的风骨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要被世人所传颂!我想这便是毛主席所说的在辩证法上的胜利吧在楚人的宗教意识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河,皆是神灵,他们崇拜的是自然的神。屈原信仰的是楚人信仰的众神,而楚王只不过是楚人之中的一个代表。屈原的死不光是因为他无法在一个失去自由的国家生活下去,想要警示后人保卫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也是他为自己没有保卫好神灵居住的环境从而选择将自己祭奠。屈原的死实际上是相当于将自己献祭给了自然之神,用来祭奠今后两千多年将要发生的生灵涂炭。从这个纬度上来说,屈原不光是想要帮楚人维护他们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了保护环境,保卫他们信仰的自然众神,更是为了保卫实证主义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保卫华夏民族从此往后数千年的发展福祉,使之免受周期性的战争和灾荒。屈原自己在离骚中也有两次披露投江的想法,想要效仿商代因为上谏不成投江的贤大夫彭咸。一次是在文章中段写下,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认为自己虽然不能被现在的人所理解,但像彭咸一样以死明志后人也能像自己读懂从前的彭咸一样读懂他。另一次就是离骚结尾的两句,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写自己不能实现改善楚国政治的理想,又身受党人的加害,加上国家在战争的失败让他无法再生活在原来那个自由的国家,屈原最终决定到彭咸所生活的地方去与他为伴。现在的人难以理解并不奇怪,但是在楚人的宗教意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即便肉体消散人的魂魄也不会消散。另外当时的水肯定是比现在的水要清澈很多的,屈原或许认为混浊的陆地不能寄存他的躯体,只有洁净的水中世界才可以吧。《湘夫人》里也曾经写下,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早已打算为自己构建起理想的居所,将自己的袂和褋扔到江中顺流而下送给远方的人,我们可以看作他比喻将自己的精神和思考精简为文字使之飘浮与时间长河之上送给后世之人。而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则自己的大厦已经落成,先世的神灵从云天之上纷纷为他的即将到来前来迎接,而自己的灵魂也将在这纯净的江水和神室中得以升华。让自己的生命灵魂重新回归自然众神,肉体元素重新融入宇宙大地。
A.灰~白~黑~
请查web of science.这个需要权限的。你可以慢慢学习。实际很简单的,关键是需要找这个文章的购买的大学。好多大学有的。比如yale等,有时间你可以去学术论坛看看,肯定有所收获。比如:丁香园,小木虫,红军长征等等。
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都不错 生物谷里有很多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
你是学的植物吗?我知道植物领域比较牛的期刊plant cell,plant journal。不是很好投。
1、Nature子刊名 (1)Nature Cell Biology 19.122 (2)Nature Immunology 27.586 (3)Nature
生物类或生物化学类的中文核心期刊哪个容易投中北大核心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