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神的精灵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自1986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届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拨款资助学术届和智囊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学涵义、现实发展状况、争夺世界市场的策略以及各种可能的政策行为等。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开放金融、保险、运输及商业销售等市场仍持谨慎的保护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经贸领域中真正做 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中处于主动地位。
韩建忠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关贸易发展的历史,对中、美两国在货物贸易结构、服务贸易结构和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及变动进行分析,从贸易结构上说明中、美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非竞争性,指出美国的贸易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结构 一、中、美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建国以来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期间,由于我国还未实行对外开放和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双边贸易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中、美贸易额在1972年之前都不大,1954—1971年甚至出现停滞,主要因为朝鲜战争。直到1972年中美签置《上海公报》以后,中、美贸易才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1979年正式建交后,中、美自1980年2月起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中、美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前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外贸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实施开放型政策。这一政策使外贸管理体制在一致对外的前提下逐步放权,放弃有差别的双边贸易,开始实行平等的双边贸易,并主动参加国际经贸组织,因此,中、美贸易额幅度不断增加。1987年,美国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989年中、美贸易额上升到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对美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国对美贸易一直为逆差,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对机械设备等商品的进口需求很高,同时,由于经济实力较低,商品出口竞争力不高,出口适应力低下。三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1992年10月,中、美双方签订《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开放的经贸环境促使中、美两国的经贸发展速度加快。同时我国逐渐放松对外汇的管制,使人民币汇率与实际汇率逐渐靠拢,中、美贸易额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到1996年,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美第四大贸易伙伴。2001年7月,《中美贸易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签署;2001年12月,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中、美双边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产品种类更加广泛,加工程度更加精密,及中国优惠政策对美跨国公司的吸引,从1993年以来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都处于顺差,而并非如美国所认为的我国从80年代起就出现对美顺差。 二、中、美贸易结构的比较 1.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1)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扩大,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得到优化,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制品为主,1980年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与工业制成品相差无几,分别为和,而2002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仅为,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到;可见,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而工业制品的比重持续上升。这说明,在外贸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结构发生不断的变化。同时初级产品出口的内部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前单纯以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主、食品及活动物为辅的出口格局,形成了以食品及活动物为主、以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辅的良性出口结构。另一方面,我国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也得到优化,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形成了以机械运输设备及杂项制品并重的出口结构。我国的出口制成品正朝着以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高级制成品为主的方向发展。工业制成品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而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也在逐步提升。(2)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美国产品贸易除1973、1975年外,从1971年起,30多年来连年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1971年出口额为672亿美元,进口额为727亿美元,逆差额为55亿美元;2003年出口额为10186亿美元,进口额为15079亿美元,逆差额达4894亿美元。虽然美国的商品贸易连年逆差,但由于其经济基础雄厚,所以它的进出口规模仍是全世界最大的,而且对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这也是美国能动辄以贸易制裁威胁有贸易争端的国家的原因。美国的出品商品结构几十年来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在出口贸易中,宇航、信息、通讯及电子构成了美国出口的主要部分;出口的初级产品中占前列的是食品,达(2001)年。国外竞争的激烈和生产的全球化使许多高技术产业的进口也加强,出口最集中的美国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进口最集中的产业,只有塑料和飞机除外;工业制成品在美国的进口占(2002)年。美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原油,进口的生产资料占初级产品进口的(2002)年。(3)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因此,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中出口结构以轻纺制品为主,重化工业制品比重较低,机电产品出口不足30%,进口结构则以重化工业制品尤其是机电设备为主,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很小,不到20%。这样的贸易结构使我国在两国的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低层次。 2.中、美服务贸易结构比较。(1)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获得高速发展。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中国服务出口总额为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进口总额为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为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高。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比仍很小,与商品贸易相比处于劣势,服务贸易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2002年服务贸易项目逆差达68亿美元,这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在世界排名的不平衡。在服务贸易项目中,存在顺差的部门是旅游、通讯、建筑及其他商务部门,其余均为逆差,主要的逆差部门是运输和保险服务。(2)美国服务贸易结构。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美国自1976年来服务贸易年年保持顺差,是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大大改善了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巨额逆差的不利环境,2002年出口额达2678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美国主要的十大服务贸易行业是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培训、商务服务、通讯、设备安装维修、娱乐业、信息和医疗保健,这些部门在世界均居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3)中、美服务贸易结构的比较。我国的服务贸易与美国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首先,从服务贸易绝对数值看,我国的服务贸易远不如美国。其次,从服务贸易构成看,我国的 服务出口都属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进口则大多数是附加值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再次,从政府对服务贸易的干预上看,美国政府的促进造成了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服务贸易强国。美国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我国虽已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完善。 3.中、美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比较。(1)中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变以前对外贸易只针对前苏联、东欧及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和地区的结构形式,对外贸易地区结构呈现多元化。从1993年以来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2年中、日贸易额达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美国从1996年以来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美贸易总额达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亿美元。我国对三大贸易伙伴的依存度主要体现在出口上,而且是我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随着东盟各国经济复苏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将有大幅度增长。(2)美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二战结束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西欧及日本等国,主要是因为战后初期,美国制造业能满足这些国家战争抑制了的消费需求以及恢复经济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美国对外贸易都集中在北美地区。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为美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2002年美、加贸易额达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额的;美、墨贸易额达亿美元,占美对外贸易额的9%。日本、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台湾、法国、马来西亚依次成为美国前10大贸易伙伴。目前美国的出口对象分别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国,主要的进口国是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3)中、美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的比较。从对中、美对外贸易结构的分析可看出,日本在中美、的外贸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额要大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额;美国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远高于中国。美国主要依赖北美市场,而中国主要依赖亚洲市场;中、美两国对非洲、拉丁美洲、东欧等经济欠发达区域的进口贸易比重都不大。美国经过多年的外贸发展和格局调整后,其市场结构已渐趋合理;我国的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有很大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而且市场多元化水平明显低于美国。其主要表现是,我国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过高,而对北美、拉美尤其是占世界进口份额很大的欧洲市场的出口比重过低,这对我国未来贸易地区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启示。 三、中、美贸易结构比较的启示 中、美两国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贸易结构,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是: 1.加强对出口产业组织的引导,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规模经营的意义在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加速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布局分散、产业规模狭小、区域分工度低,从而造成普遍的规模不经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为此,我国应全力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出口产业组织的引导,鼓励企业跨区兼并和集团化,倡导产业内分工协作,调整生产地区布局,逐步建立能发挥各地资源、经济、技术优势的出口生产体系。 2.通过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产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补贴与优惠,使一国幼稚产业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制订产业政策的重点是:按结构升级的要求和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将全部产业划分为当前支柱产业群(轻纺类产品)、今后产业群(机电仪化产品)和未来战略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生代机电仪化产品),然后根据阶段性的变化和需要,科学地设计目标和实施步骤,最后通过立法的形式或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予以实施。 3.加强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加强对服务贸易的支持,积极组织、参加服务贸易双边和多边谈判,为服务贸易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4.有步骤、有重点地调整外贸格局,促进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分散化。首先,由于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强,又是资金、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主要来源地,因此,我们应巩固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并适当提高西欧的贸易比重。其次,由于俄罗斯、东欧等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发达的重化工业技术,同时他们对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食品、轻纺、家电等产品需求很大,因此双方贸易潜力很大,我们应扩大对俄罗斯和东欧市场的比重。再次,由于拉美国家的经济重现活力,非洲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我们应努力扩大他们的市场比重。当然,鉴于我国对东南亚的地缘经济关系,我们应在保持绝对额增长的前提下,逐步降低港澳地区的贸易比重,扩大与东盟的贸易比重,促进我国外贸市场格局的多元化。
sys19818888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服务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服务贸易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可以参考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服务贸易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 钟毓卓. 中外合作办学研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最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是跨国界的经济交易活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国际商务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商务论文题目(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
浅析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营销战略分析http://tabobo.cn/soft/20/233/2008/056016713940.html[国际经济与贸易]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其对国民经济整体的效率促进和质量提高的特殊作用,服务贸易研究成为世界性的前沿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务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