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4

香了哩个辣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武警杂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阳澄湖边

已采纳

读完《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的感触非常大。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中丧失了母亲,到德国留学时对生他的母亲和他的祖国母亲强烈的思念。 季羡林老爷爷的命很苦,六岁时就失去母亲,在没有母爱的关怀下,他强忍痛苦去学习,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 还有一点,季羡林老爷爷的爱国之心很强烈,不像现在的我们。嘴上说爱国,到国外便把爱国抛到九霄云外,还说外国这好,那好,都想着去国外,在那里安定下来。估计呀,那些爱国心,都变成了外国心了。再看一看季老先生,就连他的日记里也写满对中国母亲魂牵梦绕的句子。 哎,季羡林老爷爷的爱国心是和现代的我们难以对比的。我们应该向季老先生学习! 学习季老先生强烈地爱国心和他对痛苦的忍耐与坚强!

214 评论

嘉定美食客

军旅诗人中有康桥、王久辛、马萧萧、宁明、辛茹、周承强、大兵、刘立云、史一帆、刘笑伟等,他们就是中国军旅诗人中的佼佼者。 康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专业作家;1993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2004年参加过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全国文艺骨干三项学习班;2005年重走过长征路;2009年在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级研讨班学习;著有诗集《寸草心》、《血缘之源》、《飞翔,向着太阳》、《生命的呼吸》、《征途》等诗集及21制高点丛书《天问:我是谁》(关于克隆、关于世界、关于诗人)。有诗集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首届齐鲁文学奖、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2010年被评为首届十佳军旅诗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8年被军区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王久辛,男,诗人。1959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祖籍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首届十佳军旅诗人”。古都赵国后裔,生于秦都长安;上山下乡扛锄头,边关从军舞大枪。曾担任多部电视系列片总撰稿、作词。作品先后获得《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宣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颁发的特等奖、一等奖,2003年荣获民间设立的首届剑麻军旅诗歌奖之特别荣誉奖,2004年10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出访波兰;2007年11月再次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出访俄罗斯。2008年在波兰出版发行波文版诗集《自由的诗》。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全军文学创作座谈会、第一、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第一、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曾任第3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初评评委,延安大学文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历任排长、师新闻干事、军区文艺干事、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主任,《西北军事文学》副主编,《中国武警》主编,现任某杂志编审,大校军衔。 马萧萧,一位长期生活于半隐居状态的诗人、作家,周易学者,取名专家,水墨画家。 湖南隆回县人,1970年6月出生。1989年3月特招入伍,历任炮兵、排长、干事、编辑、创作员等。现居大西北,供职于某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代读中学期间,发表《我是萧萧马一匹》等大量作品,出版诗集两部,创办全国第一家中学生自办诗报,被誉为中国校园诗坛领军人物。1990年代以来,在文学编辑、创作之余,长期致力于易学、禅学、姓名学、地理学等研究,上千次成功进行名称策划、环境设计、吉祥调理。偶事现代水墨创作,发表国画作品百余幅。已出版长诗《中国地名手记》、散文评论集《谢谢你的美丽》、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婚姻档案》等著作10余部。曾获首届中国十大校园诗人奖、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奖、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 宁明

81 评论

最爱黄冕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看,效果不错!

152 评论

挑剔宝宝

内部发行杂志,邮局不提供订阅。只有直接去该杂志社自办发行订阅。杂志社编辑部在武警天津指挥学院内,地址:天津市内卫国道187号。

171 评论

8888一美食家

在网上认识洪烛是在2007年,当时我们同在新浪《久辛推荐》博圈,我是管理员。圈主王久辛是《中国武警》杂志社主编,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洪烛和久辛是好朋友,供职于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擅长诗歌和散文,他说这是“一手圣经,一手宝剑”。洪烛的散文《母亲》,获“2008中国散文年度金奖”。 《母亲》,是作者自创的“节段体”(笔者称),写的是怀念逝去的母亲,全文共85节,26000多字,获奖后在全国散文界引起轰动,被称之“洪烛体”。在这个长篇巨制中,作者回顾承蒙母爱四十年的时光,撷取在医院看护、挑选墓地、葬礼和母亲生前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各成一节,任泪水和着思绪流淌。节节如杜鹃啼血,让人为之情动;字里行间氤氲着对母亲的思念,常有让人猝不及防的话语撞进读者的眼帘,让人潸然泪下。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我记得写到哪段时,想哭,忍住了;写到哪段时,忍不住还是哭出来了。但愿你也能看得出来,看得出哪一段的原稿曾被泪水打湿过。我一直以为,用墨水写的文字和用泪水写的文字,是能看出来的,是有区别的。”很多读者在这篇博文的评论栏里说,“看完后我泪流满面”,“泪眼模糊,不忍卒读”,“因《母亲》来到这里,因《母亲》而热泪盈眶”……我是在夜深人静时一气把文章读完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可读完后我已经泪流满面。 历代追思父母恩德的诗文众多,诗经•小雅《蓼莪》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句子,被后世称为父母的“九我之恩”,而后,历代也不乏“孝思”佳作。洪烛是《芒种》 2008 年度诗人奖得主,他在《母亲》中用白话间或以诗的语言倾吐着他的哀思。一个极平凡、极细微的细节,他的思绪、联想、感悟往往超乎读者思维的空间,那至情至真至纯的文字,会猝然拨响你心灵深处久久搁置的琴弦,使之轰然作响。 他写母亲在医院病逝:“……再一次握住她变冷的手,她已没有感觉。她不设防地躺在我面前,就像我诞生时,也曾如此不设防地躺在她怀抱里。这才是我真正的出生地!” “失去母亲,等于失掉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 “母亲没了,内心的童年才真正结束。” 他在到派出所为母亲注销户口时写道:“值班警察将母亲的那张卡片从家庭户口簿里抽掉,我仿佛看见上帝的手——如此轻而易举地从人间夺去我的母亲。才明白什么叫命比纸薄啊。” 为母亲挑选墓地,是使人心伤的时刻,人们往往心中是一片空白或悲痛。但洪烛的笔触写出了他独特的内心独白,“ 哪是我在替你挑选呀,分明一小块土地,早就远远等着你。离绿水不远,离青山更近,刚好一平方米,构成最小的房地产,你的下辈子将在这里度过。替你安顿另一个家,同时替你选择左右的邻居。‘互相关照吧,我妈妈人很好的……’”“什么叫墓碑?分明是一块石头,打磨光滑,等着刻下你的名字。记住:松竹园30区1排16号,你的门牌号码……到时候我给你写信,能收到吗?你是我的出生地,可我活到今天,不得不接受这项使命:替你寻找一块称心的墓地——难道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母亲,你的墓地是我见过的最伤心的废墟。” 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新旧衣服、老花镜、梨木梳子、梳妆镜……都引起作者揪心的联想,整理完毕,他茫然写道:“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母亲忘了的……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就那么一小堆。找来找去,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她不放心的还是我啊……总算替母亲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母亲晒在阳台上的棉鞋,还没收回来。她不能亲手去收了,也无法穿上它了。失去主人的棉鞋,在正午的光线中,像道具一样摆设着。我在犹豫:收回来合适,还是让它们继续在那里等待?晒了很多天太阳的棉鞋,虽然是两只,可看上去一样孤单啊。” 在母亲的葬礼上,“我怀抱母亲的骨灰盒(感觉里面还是热的),弟弟捧着母亲的遗照,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骨灰盒被封进墓穴,我与母亲之间一场真正的离别开始了,下意识地喊出一声“妈妈”;几乎忘掉自己已进入不惑之年,而恢复成一个牵着妈妈衣襟怕迷路的儿童。” “……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像捧着飞机失事后的黑匣子。想知道她还有哪些话要跟我说。对于一次不可抗拒的空难,我是迟到的搜救者。” 每个人都有母亲,也有很多人失去了母亲,虽然心中有各自的悲痛,但我敢说,大概洪烛的悲痛更惨烈些吧!因为他是孝子,同时他还是诗人。他的这几段话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椎胸拔发”、“肝肠寸断”。“丧母是一种痛,与别的痛不同,它痛定了还会痛,一痛再痛。就因为它是无法填补的。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我的母亲再也回不来。她被昨天的太阳弄丢了。” “……你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就当是前半生享受的母亲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出生时的脐带已经剪断,我像一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脐带再一次被剪断了,这次手拿剪刀的不是接生婆,而是死神。但是,母亲——这一次我们都别撒手啊。哪怕只是紧紧攥住各自手中的半截断线。也算一种安慰: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再把它系结起来。” 20年前,我失去了母亲,也曾在报刊上写诗撰文寄托哀思,也写了“母亲的爱,是遮雨的伞 / 母亲的爱,是凉爽的风......”之类的感慨,但和洪烛的《母亲》相比,空怀一腔哀思,文字表达显得多么苍白!诗经•小雅《蓼莪》一直被称为历代“千秋孝思之作”,依我看,洪烛的《母亲》又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大儿子在小饭馆吃饭,两个人喝了半斤白酒,话题扯到文学,我就把洪烛《母亲》中的若干文字讲给他听,讲着讲着,已为人父的儿子竟也泪挂两腮。饭店的小老板以惊诧的目光盯着一老一少两个“泪人”,肯定以为是喝醉了。

302 评论

summer阿超

戴望舒(1905~1950) 诗人。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余杭市)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等人的影响。1929 年出版的诗集《 我底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 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41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出版。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89年《戴望舒诗全编》出版。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138 评论

A可儿她姑

昨夜我与公路巡逻队把车赛,可那辆庞蒂亚克比我的车更厉害,所以我用尾巴缠住了电线杆,此刻我的宝贝她正坐着痛哭心头哀。我高高在天堂,心肝,你别哭泣,你没有理由要恓惶悲戚,坐上你爹爹的老福特车与警察去比个高下你也能来天堂与我同憩

34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警事杂志

    Q: 中国警事报道是什么单位 : 中国警事报道是中国公安部下属的新闻网站,专注于发布关于中国公安部的新闻和资讯。

    好吃好喝好玩i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武警医学投稿

    你说的是《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么?不是这行期刊,只是普通的省级期刊。《医学新知》也只是一个省级期刊。原上草论文

    claire小雨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武警论文题目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

    Sissy有福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华武术研究杂志

    朋友根据我的经验订搏击和其中的一本就是了,平时在发刊时去报刊亭看看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感觉能用上的东西就买一本,没必要期期都订的。

    基督城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警用装备杂志

    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皮卡汀尼导轨,由美国皮卡汀尼兵工厂生产,这是北约国家的轻武器的标准装备,但是目前国内的轻武器大多没有装备导轨,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

    爱思晴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