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日本文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日本文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日本文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说起“耽美”,相信熟悉它的人都知道这是“BL”的代名词(“BL”即“boy’s love,字面意指两个男人之间的爱,也就是同性恋其中一种)。“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他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意为“唯美、浪漫之意”[1]。在中国字义中“耽”字有“沉溺”的意思,所以耽美即沉溺于美。耽美小说是以表现男男情爱故事为主要内容,但是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同性恋小说,其区别于一般“同志”①小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通常由女性创作,主要观看对象是女性,读者群绝非是同性恋。耽美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日本产生,九十年代初开始向周边的亚洲国家蔓延。其中影响以台湾本岛这一地区最为巨大。耽美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鼻祖是一位名叫森茉莉的女人,她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森欧外的小女儿,较熟悉日本文学的人,当听说过森欧外,他与夏目漱石齐名。森茉莉从小深受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响,她的小说《恋人们的森林》(又名《情人们的森林》)《枯叶的寝床》开启了女性描写男同性恋情的时代[2],同时成为了日本耽美小说主流派的宗师。日本文学传统里,认为生命最美的时候是菊花凋落的一瞬间。短暂、奇艳、死亡的意味搀杂在一起。这样的民族审美在文学和艺术中必然倾向了虐恋、宿命和唯美。而深受这种文学传统熏染的森茉莉的每一部小说,都是英俊的中年男人与漂亮的少年之间残酷而美丽的爱情,攻、虐恋、拘禁、鲜血、死亡(以上词汇皆为耽美小说术语)②:《枯叶的寝床》的结尾就是“男主角杀了自己最爱的人,将他的遗体放在枯叶上,自己再躺在他的身边,享受这幸福的一刻…….”继森茉莉在1962年出版第一部耽美小说《情人们的森林》之后,大量女性作者进入耽美写作,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森茉莉的影响,山蓝紫姬子《长恨歌》(虐恋、拘禁)、吉原理惠子《间之契》(拘禁、攻)等等。其中也不乏温馨的优秀作品,可又不可避免的带有宿命感,这以木原音濑为代表人物。耽美小说在日本有独特的地位,从事写作的都是专业写作者,会定期在相关的杂志上连载文章和出版作品,其中的大多数是“科班”出身,具有很高的写作素养,这不同于台湾或其它任何地方的耽美小说作者(台湾的情况在下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随着漫画的盛行,特别是成为日本动画史断代标志的《机动战士高达》触动了“同人女”③的灵感,让动画里面众多的美型男角色互相恋爱,一时极为流行,于是诞生了有别于耽美主流派的“同人志小说”④。从事这部分写作的人身份比较杂乱,创作多是缘于一时的兴趣,这部分作品对台湾的影响远远高出主流派。日本耽美小说的创作在漫画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两极”创作群。

日语虽然为一门语言,但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日语单纯当做一门语言来讲解,让学生仅了解日语的使用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语语言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种文字的产生绝非一两句话能够简单的表述出来,不管是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千锤百炼形成的。作为人类智慧与 经验 的集合体,文学作品是文字记载的手段得以流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日语文字的研究, 文章 主要从日本古典文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一、汉字的传入及万叶假名

公元四世纪,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头语言为主,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开始日文章字的出现。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话、歌谣、 传说 得以记录保存。随着佛教、儒教等 文化 思想随着文字的传入,进一步的促进了日文章化的繁荣。而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如何被接受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记载书籍。公元712年前后,日本天皇命令太安万侣对稗田阿礼习诵的历史资料用文字进行记录。该书中,记录了自创世以来至天皇时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之后,相继出现记录创世神话以及天皇统治历史的《日本书记》和对风土民情记录的《风土记》。以上三部著作都是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只是在汉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很多地方采用变体的汉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学习韩文字时,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达造成的,该文体不是纯正的古汉语,因此也成为变体汉文;书籍中的歌谣所采用的文字后来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该文字不是纯正日语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离汉字意思的基础上,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进行使用对如本固有词汇的读音进行表示。《万叶集》中大量的使用“万叶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读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日文章学中,主要是采用汉字记录、汉文撰写的,主要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对“万叶假名”和变体汉文的应用,表现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种倾向,在记录历史资料时,采用汉文记录,而对于抒情类诗歌的记录多以假名进行。“万叶假名”的应用也为以后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纪前后产生的,而将其称为假名也是后世出现的,最初称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汉字。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在假名出现之前,日本书写所采用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种,在官方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中管饭的得到应用。受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朝廷中以男子为官为主,仅有小部分贵族男性才有机会学习汉字,对于当时的如本人而言,汉字是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难接触到汉字的学习与使用。由于家庭式的私塾教学,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略有学识的女子在偷学汉字的时候,为方便记录,往往书写的比较潦草,简化了汉字符号,形成“女手”,也就是后来的“平假名”。平假名的应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于简便书写受到文人的亲睐。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发展

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来源于汉字的楷书,取出负荷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进行简化而来,是为了训读汉文而出现的,尤其是在佛经传入日本后,由于佛经全部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日本的僧侣及文人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受发音不同的影响,为了记住汉字的日语发音,阅读者在该字旁,加注一个汉字进行表音。由于字间距的空间有限,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该汉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号存在。到公元十世纪,片假名发展为独立的文字。由于该文字主要用于佛经阅读中,很受僧侣的亲睐。到公元十一世纪,片假名被广泛的用于记录一般性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采用“汉文训读”文体的文学书籍是公元12世纪出现的《今昔物语集》,也就是在汉字旁边用小字号的片假名进行标注,由于书中数千 故事 都是以“今ぃ昔”开头,以“卜ナ厶语リタヘルヤ”作为结尾,因此被称为《今昔物语集》。至此,片假名已经不单是作为表音符号,已经成为文章一种文体,有其固定的语义存在。平假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候,现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时期确定下来的。二战之后,日本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平假名和汉字混合书写主要用于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语等的表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得以成型。

四、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善于接受和吸纳的民族。而对于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荣、历史悠久的邻邦中国。从文艺思潮到政治制度,从城郭建筑到水稻 种植 ,古代日本从中国大陆文化中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充分的进行吸收,促进了日文章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字作为日文章化发展的基础,从变体汉字到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

摘 要:中日属于邻邦国家,两国在文化基础层面上有着鲜明的共同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本文化及其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日本国家语言文学中的主流意识与社会文化进行了探讨,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就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与日本典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学案例相结合,对日语语言文学中蕴含着的家园意识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1.前言

由于日本与我国属于近邻关系,所以两国文化发展底蕴较为深厚,共同点较为广泛。日本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影响与熏染下,遗留有我们很多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西方国家掀起的资本主义思想潮流使日本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西方文化印记也十分明显。所以,日本社会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国家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语言文学成为我国各个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主题思想、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蕴含着的主流意识及其形态,使我国日语语言文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2.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

从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看,远古时期,日语语言文学长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遗留由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鲜明的文化烙印。进入二十世纪而后,日本国家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束缚,积极引进希望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日语语言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文学时代标记较为显著

我国汉语发音、拼写与日语有着很大差异,所以日语语言文学有着鲜明且独特的时代标记。例如,在抒情诗歌创造上,公元时期,日语抒情诗歌主要由三十一个音节组合而成,并通过短歌形式展现出来,而十七世纪,日本抒情诗歌从原来的三十一个音节缩短为十七个音节,使得骈句表现力变得更强。由此可知,日本语言文学主要是新形势与旧形式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下形成的。

语言文学社会特征较为强烈

从早期与近代日语语言文学典型著作中可以发现,其语言文学社会特征都较为强烈,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点。尤其是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著作,能够将日本国家某个时期社会状况进行充分揭露,并将国民对社会疑惑、对未来向往充分反映出来。由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其国内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远古时期,日本语言文学著作开始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京都作为日本经济、经济与文化较为集中地方,所以很多日语语言文学著作都将日本京都作为创作背景。江户时期,武士被当做为日本国家新延生的贵族,其中很多参与日语语言文学创作武士,使日语语言文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这个时期经典语言文学著作主要有《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其中《今昔物语》由芥川龙之介所创作,其在日本古典语言文学熏染与影响下,以历史小说作为创作题材,以国民喜而乐见的社会故事作为创作原型,并利用借古喻今方式,能够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

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较为浓厚

从日本国家社会 传统文化 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家非常注重家庭,认为家庭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所以,日本国家早期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具有浓厚的家园意识,尤其是以离愁、思乡作为思想主题的抒情诗歌,将人们对家庭思念、眷恋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而从日本国家近代史来看,国民受到战争严重摧残,家园在战争中受到破坏,所以这个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能够将日本国民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日本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以家园作为创作题材,同时赋予了日语语言文学鲜明的创作特点。

3.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及其特点

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家园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题材,而本文也将从其创作题材出来,对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具有“安宁”的象征意义

从传统日语语言文学至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很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将家园塑造成具有“安宁”意义的象征。“安宁”不仅象征着人们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宁静的内心。从日本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自日本国家挣脱“闭关锁国”枷锁后,日本国家特有的农耕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而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本国家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文化,能够给人带来安宁与安全感,当这份安宁感被破坏后,日本国家在给世界各国带去战争灾难的同时,也给国内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浩劫,这时日本国内民众对家园向往与渴望不断增长,从这个时期日语语言文学著作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当世界二次战争结束之后,很多日本语言文学家创作的语言文学著作中仍然带有浓厚的家园悲剧色彩,由于残酷的战争,很多家庭骨肉分离,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家涌现出很多女性文学家,如津岛佑子,通过细腻描述方式,将自己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悲痛之情充分抒发出来,并对家园抱以新的向往与希望。《安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彻所创作,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向往与渴望进行了描述。

具有“缩小”的意识特点

“缩小意识”属于日语语言文学较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在日本国家,很多语言文学作家喜欢将大的认知、观念及事件缩小,即缩小至一个家园中,并采取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将其对社会感知,对人生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将日本国民社会生活映射出来,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精致生活,从生活环境到院子布设、饮食文化,都能够将缩小条件下完美展现出来。在日本语言文学作家笔触下,能够将家庭缩小,并蕴含着浓厚的亲情,达到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很多现代学派的日本创作家,将家园庭院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庭院也是现代化居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庭院规划设计到整体布置,都能够将日本国民生活观念及文化观念集中展示出来。日本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塑造了很多典型“庭院”,而庭院摆设物品也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都集中在庭院这个小小的环境中。所以,家园中的“缩小”意识,能够将日语语言文学与 社会实践 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语言文学更加的真实。

4.结语

家园意识作为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能够将日本国民对美好家园向往与追求充分体现出来。从中可以明确日语语言文学多以家园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将日本国民思乡之情作为创作主题思想,从而引发日本国民的共鸣。因此,我国在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可以从其家园意识角度出来,对完善我国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 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 教育 ,2013,8(17):89-90.

[2] 艾千又.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8(01):76-78.

[3] 於国瑛.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集”[J].日语知识,2011,9(11):65-66.

[4] 张军.李瀛芥川龙之介与日本古典文学――以《今昔物语集》为中心[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8(4):75-76.

[5] 王昭.文学的时代时代的文学――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初探[J].时代文学,2010,6(10):75-77.

有关浅谈日语语言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浅谈语言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2. 语言教育毕业论文

3. 日本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探究

4.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5.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6. 语言艺术分析论文

7. 解析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日本电影中的武士道精神》(没输入法请见谅)我主要举例的是黑泽明的电影。其他文学方面的可以写女性文学--我们系主任的博士研究方向、或者日本出名作家的作品。切忌题目过大,要从小处着眼,最好自己写呵呵因为外教会比较认真,翻译软件翻过的容易让返工,哈哈我们小组的论文都是外教盯着一个一个字自己写的。。痛苦啊呵呵最后祝你成功。

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与影响

现如今,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与影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美术老师 美育 教育

论文摘要: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有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美术教育的特点,认识到美术这门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道路上尽到最大可能的责任,从而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方针路线。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美术教学中,科学性、灵活化都能够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美育教育中美术是它的主要培养方式,美术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心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最终让不良的心理通过治疗和矫正趋于和谐,心智方面的各种潜能协调发展。

一、绘画艺术本身就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安排有培养性地让学生们感知美,进而表达美。美术这门教育也就承担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成就健康和谐的美好心灵的责任。学生在学习绘画艺术的同时,使本身所具有的对美的天赋得到启迪与开发,对美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这些都会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健康向上的艺术理念产生认同感,进而也会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二、绘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

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在绘画中就可以让自身的心灵接受熏陶。通过点线的流动、块面的铺展和色彩的渲染,学生会在自己一步步创造的理想世界中感受到新鲜和神奇,同时更能感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滋润。这是上天对于热爱艺术的人的厚爱。试想,当学生们带着探索的心情,张着好奇寻找的眼睛,让自己无尽的想象和满腹的激情在绘画创作中得到舒放时,他们的心理自然能得到舒缓和抚慰,不良的情绪也都能得到缓解,课业的压力给他们造成的紧张和抑郁,成长中遭到的各种困惑,心中的躁动和不安,都能得到一定的调节和平复。与此同时,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遵从美的规律重新认识大自然,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并赋予自己的认知,并表现出来,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美感认知和全新的心灵感受。

三、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论对于学生将来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还是干其他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绘画教学中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画作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比方说,有的学生整篇制作的非常精细;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可能造型普通,但色彩非常漂亮;有的学生态度认真,卷面整洁;有的学生思想活跃,见解独特……老师要认真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他们能够保持和加强这种表现方式,利用自己的优点和强项来增强他们能够自我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信心和能力。

四、在美术教育中加强训练学生的自控力

一个拥有健康心态的人,其行为是受自我意识的支配的,思想和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在青幼年时期,一些学生的行为不能自控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这却给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比如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做事情虎头蛇尾,只保持三分钟的热度。所以,美术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并让兴趣一直保持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在课堂设计中,多加入“为什么”“你觉得怎么样”这种疑问句,让他们一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其中的感觉。学生在充满这种热络的气氛中很快就会对美术产生感觉,从而延长了注意力。同时,要安排固定的画画时间,当学生们画画的时候不能让其他的事情干扰到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在安静的空间里自然地进入绘画的状态。对学生在绘画时产生的厌倦情绪、应付差事的状态要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多用表扬的方式。而且课程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逐渐地延长作画的时间,让学生的自控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会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

结合以上几点,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尤其重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注重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这个社会才会出现更多的拥有高尚人格的成功之士。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1.(4)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对幼儿进行心理、人格和情操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活动,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美术活动,如画画、做手工等,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人格,陶冶情操。文章从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方面探讨其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人们可以从一幅幼儿的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件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画了一幅关于他一家三口的画,他拿给笔者看并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我今天很开心,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一开始看到这幅画,笔者觉得很普通,可是仔细一看,画面中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在两边,笔者就问他为什么旁边还有两个房子,他告诉笔者,今天爸爸和妈妈带他出去玩了,所以他才很开心。后来笔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住在一起,只有偶尔在周末时爸爸妈妈才会一起带他出去玩。其实,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这把钥匙。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于幼儿毫无“艺术感”的绘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涂鸦,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其实,如果幼儿绘画的画面符合大人的审美观,那就不是幼儿绘画了。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可能几根线条就是一棵树,一个圆圈就是一朵云,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的画面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古时的甲骨文就和幼儿时期的涂鸦很像。幼儿在涂鸦时,也是将自己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儿的画,是因为两者的想象力和认识能力有差别。大人世界里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而幼儿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里太阳会唱歌、小猫会跳舞、电视机会长出脚,这正是幼儿想象力的表现。当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看我的超级奥特曼。”这时请不要说画得不像或者画得不好,因为这是幼儿自己通过观察画出来的事物,有时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会以特别的形象出现,这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幼儿情绪的及时宣泄

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心理学家在治疗时让病人先画一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有这么一项内容,即通过幼儿的绘画看出幼儿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儿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生硬、重叠,颜色暗淡,说明他当时情绪不好;相反,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丰富、柔和,色彩明亮,则表明他当时的心情还不错。

三、使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在平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大脑,而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画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画,并对双手进行控制,这些会促进左右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时,对颜色、形状和构图等的思考,无意间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认知能力,这对幼儿右脑的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绘画可以让幼儿同时活动左右脑,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和方式,让左右脑同时工作。

2至3岁的幼儿绘画基本上属于涂鸦,3至4岁的幼儿对事物的描绘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岁的幼儿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自己掌控画面了。从筒单的涂鸦开始,幼儿就在不断创新,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让幼儿创作出一张游泳的绘画,幼儿如果游过泳,肯定对游泳有一定的了解,他会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游泳时穿的是什么衣服,游泳池旁边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潜水时眼晴不敢睁开,或者水进眼晴时自己是什么感觉,等等,幼儿只有亲身经历过游泳才知道这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游过泳之后,幼儿自己心里肯定有了对游泳的看法,是喜欢还是讨厌,要是喜欢,他画这幅画时可能就会用比较明亮的颜色,要是不喜欢,可能会用暗淡一点的颜色,这正是幼儿情绪的一种宣泄。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

用视觉形式冲击学生感官的美术教育,是儿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其中的绘画课程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而且能积极推动儿童观察能力的提高。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儿童能够通过细心的观察来找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积极地自我观察能够让儿童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这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同时,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完成记忆力训练。小学美术教育的写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身边比较常见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并借助自我记忆来完成特定形象的记忆。这不但能锻炼儿童的观察力,而且能训练儿童的记忆力,从而推动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儿童观察力和记忆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儿童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比如小学生在画鱼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海底怪兽或者美人鱼,这样的联想锻炼将会对儿童想象力进行有效地锻炼。最后,小学美术教育不但包含必要的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还包含相应的美术成品欣赏和美术作品创作,这对小学生审美形态的形成具有长远的影响。早期美术教育在引领小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推动小学生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推动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

首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个性塑造。作为陶冶儿童情操的有效方式,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将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儿童完整个性的形成。美术作品是最能体现儿童内心的艺术形式,从美术作品的绘制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体验到儿童内心主动、敏感和独立的性格特点。合理的安排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促进儿童个性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丰富儿童绘画课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促进儿童思维和智力的双向延伸。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智力的开发需要从左脑训练和右脑开发结合在一起。但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内容不是文字就是数字,这给儿童的左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其右脑的开发却几乎处于荒废的状态,这对儿童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早期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引导儿童在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明确某一特定事物的外在特性——外形、结构和颜色等,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推动儿童智力的发展。再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作为目前素质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把儿童文化讲述和实践能力培养放置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个性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集中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将会引领儿童在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从而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实现健全自我人格发展的目的。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励儿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合理实践,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推动儿童人格的发展。

三、总结

在小学过程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儿童基本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升。作为一种刺激儿童视觉的艺术形式,它不但让儿童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劲的记忆力,而且可以帮助小学生完成个性塑造,推动儿童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这些都是儿童人格健全的一个方面,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从这些角度促进儿童人格的完善。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于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美育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一:《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二:《浅谈美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儿童认识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是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幼儿教育;素质培养 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幼儿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仪表美等。观察语言美,就是要指导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语言美。观察行为美,就是观察其他幼儿和周围生活中的人能否有礼貌文明的行为,即要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尊老爱幼、重师敬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观察环境美是要指导幼儿学会对周围生活环境予以正确认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 动物画 及 卡通画 ,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美育发挥了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社会安定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听英雄模范的 事迹 介绍,可以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参观县政府、游览观景台等人文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感受美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艺术部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大,成效之显著,有目共睹,也是其他艺术教育不可替代。幼儿舞蹈凭借着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感染力的表演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舞蹈的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的表现手法寓教于乐,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个真、善、美的七彩世界,它让幼儿在舞蹈教育活动中受到美的启迪、美的熏陶,使幼儿具有美的情操、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舞蹈中有诗意的构思,有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有神奇梦幻的童话王国,有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世界,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有绚丽多彩的服装道具等等。而这些在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幼儿感受美的情趣?首先,引导孩子去感受舞蹈的艺术之美。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它的独特性,在于运用人的形体动作表现艺术,属视觉艺术范畴。让幼儿多欣赏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不断加深幼儿视觉印象,让他们从观赏中感受舞蹈动作之美。如我在教《小孔雀》时先找来杨丽萍代表作《雀之灵》 三、美育释放儿童自然天性,健全人格 美育教育包含审美教育以及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上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对美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感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审美理想,端正审美观,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审美态度看待社会。幼儿教育作为儿童初步突入教育门槛的启蒙教育,不单单要教会孩子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还要教育孩子审视美的能力,以及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塑造孩子的个性。而美育教育的渗入,能够有效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给儿童营造一个理想教育的环境。一切美的事物对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人往往会循着美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但是处于由于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其本身心智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美的感知和鉴别,往往容易在根据自己主观意识的喜好去判定“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这极容易让孩子走入一个对美的事物认识的误区,而且这种误区一旦在儿童的潜意识中扎根,就很难根除。 美育教育对于健全儿童人格方面的作用体现在,让儿童在发现美、鉴别美的过程中,对自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互相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是非对错,如何区别美与丑。毕竟孩子对这个社会的了解非常有限,对美的事物缺乏一定的评判标准,往往会根据自己喜好来判别美。比如对自然事物的美的看法,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海,往往会因个人的第一感觉喜好来辨别,又比如对社会上一些精神层面上的美的评判,儿童更是没有判别的标准。因此,美育教育作为一个摆渡者的身份,让儿童感受自然的万千变化、神奇奥妙的美,让儿童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美的思想去感知精神层面上的美德。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发展,在协调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差异互补过程中,实现幼儿全方位个性的发展。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三:《浅析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事迹,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2.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参考 5.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物流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 【摘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发展物流业的作用及怎样发展物流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城市 关系 发展定位 国际贸易是一个关于物的流通的学科,物流是国际贸易离不开的重要一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这样的话揭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历史:“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上离不开物流活动。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是商品流通――从空间位移和从时间推移,也就是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此可见,物流并不改变物品的大小、形状、外观等物理性质,但是它却克服了需求方和供给方在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经济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流的空间效应是指在商品流动过程中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效应。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空间效应是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体现了“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的过程。 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政府发布经济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不少议题特别提出要扶持重点企业的物流建设。 企业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点,而单独对城市物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讨论却比较少;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发展起步较晚,在国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认识、发展了现代物流,从物流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而西部、北方城市的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部分停留在过去粗放型的物资供应、储存、运输、中转、装卸等单一的流程操作管理上,没有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城市物流发展定位――城市物流和物流城市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完成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布局。现在不仅是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竞争愈演愈烈。从争做金融中心,争做经济中心,争做产业中心,到现在开始了对物流中心位置的争夺。每个城市都力图成为该省,该地域,甚至全国的物流中心。 一个城市发展物流需要一个清晰的宏观定位,其中有两种定位就是城市物流和发展物流城市。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或者是城市内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特点是:属于中观物流领域;城市物流流动的物质资料,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废弃物等;城市物流的流量比企业物流大。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以满足本市及与周边地区的物流需要。以城市多个物流中心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网络,合理组织物流。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就是多个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情报信息网络,城市物流也是发展物流城市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城市发展物流的基础。 物流城市,即它是一个物流的城市,即物流占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区域的物流中心。如广州、上海、重庆、武汉区域物流枢纽等。当城市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内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可以发展为物流城市,一个城市,通过出台实施各项政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兴建的力度,加速引进各种具备实力的物流公司,通过建设各种物流中心,发挥本身所具备的如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等优势,支持城市物流发展,使该城市的物流能力极大提高,辐射力加强,成为周边城市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利用强大的物流能力成为地区内的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相继建成各种物流中心,谋划在新世纪站企制高点,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集散地,在城市经济推动中加入物流这一充满活力的重要环节。 四、物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发展物流对城市的作用 首先,发展城市物流,可以减低城市内物料流通的效率,减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减少物耗,有效整合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转的速度,并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发展成为物流城市,成为地区物流中心,就可以更多地吸引商品进入该市享受物流服务,从而使城市的贸易量增加。一个物流区域中心,必然是周转中心,一定会带动仓储、交通、消费方面的增长,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由此带来的人流的增加,房地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物流中心,供应商或者生厂商或者电商自己,为了节约成本,必然尽量的在物流城市设工厂或者是物流增值服务,例如包装、非主要工序的加工等,这就会带动生产企业进驻。这个乘数效应无疑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城市竞争力的下降、比较优势的减弱、经济发展的增长要求及物流带来的种种好处,使物流成为城市间的热门话题。 2、城市发展物流的动力 纵观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我们发现,城市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物流城市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必要环节,即便是占尽发展先机的沿海城市也需要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原因有三点:首先,当今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城市间在政策方面的差距越少,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在政策方面并无法再凝聚太多的眼球;没有太大的优惠。其次,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减弱。以前沿海城市的廉价劳动力是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而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中国内陆城市及其他国家如越南等在这方面开始具备了比较优势,虽然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劳作水平不高,但假以时日,他们将同样扮演以前沿海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再次,世界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表明,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而一直处于产业链上最低端的加工地位,不仅无法取得更高的利益,更危险的它将失去所有活力,而将城市的发展决定权完全交出去。近几年国家开始在大力强调自主创新,强调城市的转型。那么在当前各城市发展普遍出现瓶颈,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时,发展物流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 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中,举广州为例,广州市是中国传统的贸易中心,多年对外贸易的经验和积累,使城市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地,加上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的网路建设,保税园区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广州城市内的物流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区域概念来看,广州是华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物流中心,是区域物流城市的佼佼者。在国外市场受全球经济拖累的今天,广州依然可以依靠物流的能力,支撑扩大内需求增长的要求。 3、如何发展区域物流城市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物流城市,物流城市需要具有先天地域中心的先机,需要有通达的城际网络,省际网络,以及国际网络。首先必须对城市定位,是否能成为物流城市,应该成为哪个级别的城市。这个定位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即地域、行政级别、影响辐射能力、交通辐射、经济发展程度、本地的主要经济类型等。一旦定位为物流城市,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上有所完善。 软件上,政策,包括第三方企业扶持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政策、商贸政策。一个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也必定是区域零售批发中心周转城市,如广州的白马衣服市场,深圳的华强北。因此必须发展现代商贸物流节点,推进集群发展。规划设立一批现代商贸物流节点,建立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吸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商贸物流集群发展。 硬件上,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以转化区域优势为导向,加快构建商贸物流、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区域服务中心,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调整提高、发展占位,适时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城市进行产业衔接,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城市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区域现代服务中心。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既兴建现代专业市场,又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企业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形成“企业+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项目带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开发好高质量的项目、核心项目、前瞻性项目和大项目,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和鼓励骨干流通企业通过自由连锁、挂大靠优等形式扩大投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在政府层面,消除城市发展物流和区域发展物流城市的障碍。首先,政府的重视不应该在理念上,而应该付诸行动,如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废除阻碍物流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政策法规来支持城市物流发展,加强城市物流的研究与规划。其次,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统一协调城市的物流发展,改变城市物流无人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整合物流资源。如在现有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其职能,把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的能力统筹统管起来。政府对本市的这些物流设施资源,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使其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服务。再次,大力吸引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政府创造环境,而经济的主体,经济的活力来源于企业。所以物流的发展,最终还是得这些物流企业来实施。政府只是做好保姆,提高良好的公共服务。最后,人才是21世纪的根本。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创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这一切的发展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其中,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二项重要使命。政府要做好这个工作,吸引培养物流人才,提供人才给企业。在经济受外部市场影响的今天,发展物流城市对区域经济是机遇,对企业是机遇,对政府同样是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斌:物流的时空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S8). [2] 张文杰: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J].北京商业,2000(3). 看了“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 2.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3. 物流论文范文大全 4. 物流论文范文 5. 关于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流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前台物流和后台物流

摘 要:物流运作和管理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存在不同于传统零售业物流的一些特点,文章通过前台物流和后台物流两个概念的提出,对电商物流运作流程的内容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电商物流的再认识有助于厘清当前一些模糊的提法如电商“自建物流”,对现实商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提出了一些值得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理论课题。

关键词:电商物流;前台物流;后台物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何谓“前台物流”和“后台物流”

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问题日益突出,众多B2C电商纷纷“自建物流”以应对节日订单暴增导致的“物流爆仓”现象,并借以提高自身对物流的主控性,加速货款的资金回流。可以说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电商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战略以及管理难题,基本上和物流问题是等同的。B2C电商的典型企业京东商城全力解决其自身物流问题的结果是,业内人士已经把它视作一家物流企业了,事实上这也是京东商城在未来同业竞争中的立足根本。

电商物流不同于传统零售行业的物流体系。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零售业的物流基本上是不被消费者感知的。人们进入商场购物,多数情况下小件商品消费者自提,个别情况下大件商品由商场负责送货上门。如果缺货,消费者要么放弃购买,形成商场的销售损失;要么同意延迟交货,商场需付出延迟交货成本(如降价、送货上门等),借以挽回销售损失。消费者对于其所购商品以何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通过何种流转途径出现在商场货架上并无太多了解,实际上消费者对此大多也是持之以漠不关心的态度,虽然知道其所付货款中包含了若干商品的物流成本,也仅此而已。而电商物流则不同,消费者对其网上下单后电商企业的一切订单处理过程,有着不容置疑的知情权。而且,在物权并未真正实现转移前,消费者对其所购商品的流转过程无疑也有着相当高的关注度。目前这些物流信息的流动并无技术上的难题,通常可以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快速反馈至消费者,此外,消费者还能够通过腾讯QQ或阿里旺旺等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商客服或网店店主线上交流,随时问询和跟踪商品包裹的处理情况。由于商品实际所有权的转移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商场,而是分散的消费者居所,商品送递的速度和准确率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体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实上,在网购商品的定价体系中,任何一个电商都不能不把这部分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价值考虑进去。

也就是说,站在消费者角度,物流运作过程和信息在传统零售行业中一直以来是隐性存在的,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有一部分物流运作过程必须成为买卖双方之间的共有信息。这种情形非常类似于普通的电脑软件使用者只能感受到或只关注软件的前台操作界面的运行,忽视或不关心软件后台深层次的程序命令调度及响应运行情况。有鉴于此,如图1所示,物流运作流程可分为订货、仓储、拣货、配送、运达五个环节,我们可以将消费者关心的终端商品配送和运达环节称之为前台物流,而将前端的商品订货、仓储、拣货等三个环节称之为后台物流。

2 电商物流运作的再认识

以网购消费者的角度,提出前后台物流的概念,凸显了电商物流运作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这两个概念,加之与传统零售业物流相比较,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和认识电商物流的若干特点:

(1)电商物流的业务运作重心后移,愈加关注前台物流。无论传统零售企业,还是现代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无外乎图1所示的五个环节。但二者的物流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的业务重心是后台物流,尤其是以仓储及库存控制为关注重点,而后者的业务重心则是前台物流,主要关注商品运达(delivery)至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原因很简单,对于传统零售商而言,几乎不存在前台物流,其商品配送和运达的目的地是各个实体卖场,也即零售商和顾客之间完成交易的终结点(如果不考虑售后服务的话),个别的送货上门服务显然不是传统零售商的日常管理内容,其物流业务的重心必然是库存控制问题(如确定订货量,设置再订货点,制定安全库存策略等),以应对随时到来的顾客需求;而电商则不同,线上(online)产生需求,达成交易,线下(offline)送货上门,终结交易(货款部分线上支付,部分货到支付)。商品送达至消费者手中是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网购交易合同的履行终止点,商品送达效率成为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而电商也有相当部分的货款是通过商品送达后上门收取的,送达效率也直接影响电商资金回笼和周转的速率。因此前台物流对于电商而言更重要,这也即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据国内发布的《网购快递满意度监测》报告显示,网购快递的服务整体满意度仅为,因此这是目前电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2)电商的前台物流重管理,后台物流重控制。站在消费者角度,电商物流被划分出前台和后台物流以后,作为电商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二者之间的管理手段及内容是有所区别的。毫无疑问,前台物流要想运转顺畅必须要投入大量人力。电商如果要“自建物流”,彻底解决前台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其结果就几乎是要重新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快递公司。目前京东商城自有物流配送比例占到70%,2012年自配送城市将达到350座。据《新京报》报道,2012年京东商城招聘员工2万人,其余万名员工以基础型员工为主,例如售后服务、物流仓储人员等,到2012年底京东商城的员工数可达到约4万人。如果京东商城的物流人员占其员工总数的50%,那么也将是2万人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劳动力密集型的前台物流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同时配合灵活柔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从员工培训、组织架构、考核体系、奖惩制度等等方面入手鼓舞员工士气,打造优秀作业团队,才能真正提高电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反观后台物流,以传统零售商的管理经验来看,更多地是对物——商品的管理,我们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软件等对其实施规划性很强的控制作业,例如可以通过跟踪库存信息在既定的订货点上发布订单,可以依靠先进的商品编码技术和信息读取技术,高效准确地找到顾客订单上的商品等。相比前台物流,后台物流在土地、设备、技术、软件以及人才上的资金投入更高,属于资本密集型。以目前国内电商的经营情况来看,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后台物流的建设当中,并且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和国外同行同等的运营水平,原因就在于后台物流是以针对库存商品的作业性工作为主的,只要软硬件条件具备,围绕库存控制的作业水平必然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针对人的管理的前台物流显然不是这样的,短期内无法见效,必须要有一个较长期的成长过程。 (3)电商物流各环节的内容和本质与传统零售业相比有着显著差异,尤其是前台物流。和传统零售业不同,前台物流的配送和运达环节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高效准确是其价值核心,并且已然构成消费者购物体验的一部分,每个电商都及其重视前台物流的服务质量,所谓电商“自建物流”其实质是“自建前台物流”,希望以此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而后台物流各环节和高效准确的前台物流相配合,其内容和本质更趋向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需求信息直接传递至后台物流,且其传递速度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幅提升无疑是主要原因。例如,拣货人员不再面对每隔一段时间由传统零售商提供的补货单来进行拣货作业,而是随时都按照实际发生的需求,把消费者网络订单中的商品拣选出来装配发运。而仓储作业中的库存控制方面,其库存所应对的不仅是当地或本区域的需求,可能还要兼顾其他非当地非本区域产生的需求,库存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变得更高了。从本质上讲,虽然电商的后台物流不被消费者所关注,但和传统零售商相比,其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更迅速也更直接。

3 重新认识电商物流运作的意义

前后台物流概念的提出,是对物流运作与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一次重新梳理和认识,其意义如下:

(1)电商背景下的网购消费者(或消费者满意度)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电商物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QR)以及对于网购商品的高效准确送达有着不同于传统物流的要求和标准。消费者在电商物流系统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消费者需求信息的快速即时传递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揭示出电商“自建物流”的本质是“自建前台物流”,而后台物流是每个电商(尤其是B2C电商)立足市场的必要硬件设施。中国电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没有可靠的、“自建”的后台物流是不可想象的,后台物流建设可以“短平快”,但电商在无奈之下涉足管理难度极高的前台物流,电商“自建物流”的现状和前景并不乐观。

(3)在现实的商业实践领域,有助于电商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决策和物流战略方针。起码电商可以明确其在日常物流管理中的工作重心和难点何在。电商后台物流必须要“自建”,那么就要回答应当以何种方式和何种标准来建设的问题。前台物流建设必然加重电商的人力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就必须回答是否要“自建”以及“自建”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问题。

(4)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将要面临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例如,是否要考虑重新定义电商物流“服务水平”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物流中的“以现有在手库存满足随机需求的概率”,起码要考虑加入后台物流中的商品的送达效率和准确性。此外,电商物流的补货频率和传统物流相比究竟是高还是低?在快速便捷的需求信息传导机制下,传统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否依然显著?如何将快速反应(QR)纳入到电商物流的建模分析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学者关注和研究。

4 结束语

电商,尤其是中国诸多不依托传统零售业而白手起家的B2C电商,已不是人们固有观念中步伐轻灵的“轻资产”的、靠租赁购置服务器创立网站就可以开张营业的电子商务企业,他们在电子商务的道路上步伐愈来愈沉重,原因就在于其不得不深深地涉足到物流领域,以至于有人说,中国优秀的电商如京东商城的本质就是一家物流公司。电商物流是物流和电子商务的交叉结合,在未来无论是商业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人们去关注、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崔西. 电商参考:京东商城刘强东的倒三角形管理模式[EB/OL]. (2012-07-19)[2013-01-05].

-07-19/.shtml.

[2] 付永军. 电商自建物流:变瓶颈为竞争力[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3):41-42.

[3] 佚名. 走进京东商城幕后:一次商品的神奇之旅[EB/OL]. (2012-11-21)[2013-01-05]. .

[4] 佚名. 京东是一家物流公司[EB/OL]. (2011-11-17)[2013-01-05]. .

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

【摘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城市物流与物流城市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发展物流业的作用及怎样发展物流业。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城市 关系 发展定位

国际贸易是一个关于物的流通的学科,物流是国际贸易离不开的重要一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这样的话揭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历史:“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上离不开物流活动。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是商品流通――从空间位移和从时间推移,也就是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此可见,物流并不改变物品的大小、形状、外观等物理性质,但是它却克服了需求方和供给方在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经济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流的空间效应是指在商品流动过程中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效应。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空间效应是由于商品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体现了“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的过程。

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政府发布经济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不少议题特别提出要扶持重点企业的物流建设。

企业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点,而单独对城市物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讨论却比较少;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发展起步较晚,在国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认识、发展了现代物流,从物流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而西部、北方城市的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部分停留在过去粗放型的物资供应、储存、运输、中转、装卸等单一的流程操作管理上,没有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城市物流发展定位――城市物流和物流城市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完成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布局。现在不仅是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竞争愈演愈烈。从争做金融中心,争做经济中心,争做产业中心,到现在开始了对物流中心位置的争夺。每个城市都力图成为该省,该地域,甚至全国的物流中心。

一个城市发展物流需要一个清晰的宏观定位,其中有两种定位就是城市物流和发展物流城市。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或者是城市内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特点是:属于中观物流领域;城市物流流动的物质资料,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废弃物等;城市物流的流量比企业物流大。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以满足本市及与周边地区的物流需要。以城市多个物流中心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网络,合理组织物流。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就是多个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情报信息网络,城市物流也是发展物流城市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城市发展物流的基础。

物流城市,即它是一个物流的城市,即物流占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区域的物流中心。如广州、上海、重庆、武汉区域物流枢纽等。当城市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内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可以发展为物流城市,一个城市,通过出台实施各项政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兴建的力度,加速引进各种具备实力的物流公司,通过建设各种物流中心,发挥本身所具备的如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等优势,支持城市物流发展,使该城市的物流能力极大提高,辐射力加强,成为周边城市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利用强大的物流能力成为地区内的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相继建成各种物流中心,谋划在新世纪站企制高点,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集散地,在城市经济推动中加入物流这一充满活力的重要环节。

四、物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发展物流对城市的作用

首先,发展城市物流,可以减低城市内物料流通的效率,减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减少物耗,有效整合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转的速度,并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发展成为物流城市,成为地区物流中心,就可以更多地吸引商品进入该市享受物流服务,从而使城市的贸易量增加。一个物流区域中心,必然是周转中心,一定会带动仓储、交通、消费方面的增长,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由此带来的人流的增加,房地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物流中心,供应商或者生厂商或者电商自己,为了节约成本,必然尽量的在物流城市设工厂或者是物流增值服务,例如包装、非主要工序的加工等,这就会带动生产企业进驻。这个乘数效应无疑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城市竞争力的下降、比较优势的减弱、经济发展的增长要求及物流带来的种种好处,使物流成为城市间的热门话题。

2、城市发展物流的动力

纵观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我们发现,城市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物流城市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必要环节,即便是占尽发展先机的沿海城市也需要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原因有三点:首先,当今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城市间在政策方面的差距越少,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在政策方面并无法再凝聚太多的眼球;没有太大的优惠。其次,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减弱。以前沿海城市的廉价劳动力是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而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中国内陆城市及其他国家如越南等在这方面开始具备了比较优势,虽然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劳作水平不高,但假以时日,他们将同样扮演以前沿海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再次,世界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表明,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而一直处于产业链上最低端的加工地位,不仅无法取得更高的利益,更危险的它将失去所有活力,而将城市的发展决定权完全交出去。近几年国家开始在大力强调自主创新,强调城市的转型。那么在当前各城市发展普遍出现瓶颈,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时,发展物流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 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中,举广州为例,广州市是中国传统的贸易中心,多年对外贸易的经验和积累,使城市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品集散地,加上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的网路建设,保税园区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广州城市内的物流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区域概念来看,广州是华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物流中心,是区域物流城市的佼佼者。在国外市场受全球经济拖累的今天,广州依然可以依靠物流的能力,支撑扩大内需求增长的要求。

3、如何发展区域物流城市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物流城市,物流城市需要具有先天地域中心的先机,需要有通达的城际网络,省际网络,以及国际网络。首先必须对城市定位,是否能成为物流城市,应该成为哪个级别的城市。这个定位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即地域、行政级别、影响辐射能力、交通辐射、经济发展程度、本地的主要经济类型等。一旦定位为物流城市,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上有所完善。

软件上,政策,包括第三方企业扶持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政策、商贸政策。一个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也必定是区域零售批发中心周转城市,如广州的白马衣服市场,深圳的华强北。因此必须发展现代商贸物流节点,推进集群发展。规划设立一批现代商贸物流节点,建立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吸纳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商贸经营者入驻,推进商贸物流集群发展。

硬件上,具有地域优势的城市以转化区域优势为导向,加快构建商贸物流、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区域服务中心,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调整提高、发展占位,适时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城市进行产业衔接,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城市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区域现代服务中心。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既兴建现代专业市场,又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企业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形成“企业+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项目带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开发好高质量的项目、核心项目、前瞻性项目和大项目,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和鼓励骨干流通企业通过自由连锁、挂大靠优等形式扩大投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在政府层面,消除城市发展物流和区域发展物流城市的障碍。首先,政府的重视不应该在理念上,而应该付诸行动,如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废除阻碍物流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政策法规来支持城市物流发展,加强城市物流的研究与规划。其次,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统一协调城市的物流发展,改变城市物流无人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整合物流资源。如在现有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其职能,把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的能力统筹统管起来。政府对本市的这些物流设施资源,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使其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服务。再次,大力吸引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政府创造环境,而经济的主体,经济的活力来源于企业。所以物流的发展,最终还是得这些物流企业来实施。政府只是做好保姆,提高良好的公共服务。最后,人才是21世纪的根本。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创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这一切的发展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其中,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二项重要使命。政府要做好这个工作,吸引培养物流人才,提供人才给企业。在经济受外部市场影响的今天,发展物流城市对区域经济是机遇,对企业是机遇,对政府同样是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斌:物流的时空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S8).

[2] 张文杰: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J].北京商业,2000(3).

本科论文对的影响研究

没什么影响的,你导师没有告诉你咩?

硕士学位论文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差别很大,是因其培养目标不同,因此,要求就不同.

如果要想毕业,毕业论文是一定要通过的,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毕业,可能会导致延毕等问题。而且,不论你是考研还是求职,绝大部分的学校和企业都要求是应届毕业生。什么是应届毕业生?就是你要能够在当年的七八月份如期拿到毕业证书,这样你才有可能去进一步升学或入职。

大学生毕业论文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毕业。

毕业论文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业论文首先得选好中心思想,围绕哪方面来写都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分为好几个阶段来写具体来说就是:选题、写开题报告、列题干、写论文、指导老师辅导、查重、答辩、结题报告这些大致分类,如果想顺利毕业就得好好对待论文,尤其是近几年来论文要求越来越严的状况下更要认真去对待论文的质量,以免影响毕业。

在开题中要明确的指出论文的中心思想,在开题报告中要写清楚自己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并提交学校这样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论文的编写,在编写论文的时候要确定论文所用数据和案例的准确性不能随便找数据以免造成论文的不严谨性。       在写论文时要注意不要抄袭,抄袭的话在查重阶段会被学校退回来并要求修改,修改论文时一个特别艰苦的日子,有时候一修改就是几天白天黑夜一直不停的修改只是为了论文在查重时可以顺利的通过,学校在查重通过后会安排学生进行毕业答辩,答辩也需要毕业生精心准备,在答辩时如果表现不好的话打分不及格也会给退回去重新准备。       如果答辩过了的话论文就基本完成了后续都是一些小问题。论文在毕业生眼中是魔鬼一般的存在,它在准备和编写时段一直折磨着学生,食无味夜不能寐的感觉本人也是亲身体验过的,所以来说毕业论文对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算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的事,我们要用十分的精力来对待毕业论文,好好对待毕业最后一件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是对大学的一个总结,影响到毕业证书会不会拿到, 如果答不好可能会影响文凭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影响研究论文

早恋……我就算是早恋吧哈哈~

其实,人的一生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爱!尤其是在人面对从来没有过的压力和紧张时,爱往往能带来一种温馨、轻松的感觉!中学生谈恋爱,在我们的父母看来是不可以的,绝对不可以的,原因是因为当下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制度,和那些必须要过关的考试——中考和高考!诚然,中学生谈恋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学习,如果说一点不影响那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那么影响学习也要分两种,第一,会让你更加明确目标,让你变得成熟、有责任,让你带着更大的责任感去学习;第二,就是沉迷了,堕落了,失去理智了!我们不应该反对中学生谈恋爱,因为恋爱是爱的最高级形式,在当下的社会,爱已经被利益化、商业化,失去了那种纯真、本质的东西了,中学生远离社会上的权利、利益等等争夺,在心灵上可以说是比较纯真的,那么他们的恋爱也应当是比较纯洁纯真的!当然我在这里说的是恋爱、真正的爱!当下的中学生,很多人对爱的理解偏差了,偏失了!导致他们认为爱就是简单的性,简单的你一句我一句“我爱你”,简单的彼此不想在一起了可以一天换不少的朋友!所以,面对前途的迷茫,面对学业的紧张,面对父母的监视,很多中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爱,误区了爱,扭曲了爱!最终没有爱好,没有真正的恋爱,反而也耽误了学业,毁了前途!所以,我想,中学生可是谈恋爱,但是前提必须是你懂得爱,是真正的爱,这样你就有权利恋爱,有资格恋爱,否则,请那些所谓的爱尽早的夭折,尽早的灰飞烟灭吧!

如何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吴涛明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题记定义: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龄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到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有特长等,往往都会使他(她)们产生倾慕之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自已,便会走进情感误区,产生早恋。现状:早恋已经成为了中学生,甚至已经提前至高年级小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高中学生早恋占全体学生的,高三级早恋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50%。这种倾向随年级升高而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女生在13周岁以后,男生在14周岁以后,心理上容易萌发初恋的幼芽,所以近年来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曾经有心理学家调查了726名中学生的恋爱状况,结果发现,单相思,谈恋爱及失恋学生分别占学生总人数的%,%和%。来自各方面的调查都显示,由于中学生的恋情幼稚,所以相恋终成眷属者十分罕见,初恋的成功率非常低,失恋几乎是中学生恋爱的必然结果,失恋对心灵的打击有时可影响人的一生,许多早恋的中学生都从单相思到难以自拔,可谓尝尽了爱情的酸甜苦辣。原因:要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首先要清楚早恋产生的根源:那么早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分析早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生理、心理趋于早熟。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徒增,第二性特征渐趋明显,性的心理欲求萌发提前,会较早地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和吸引等思想感情,青春期对异性充满着神秘感。二是社会文化等原因。传媒的不良影响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的诱惑。书刊、电影、电视等信息传媒中关于爱情的描写、西方生活方式的传播对他们有较强的诱惑力,甚至会特别引起他们的关注,简单地去模仿,以至滋生早恋现象。三是家庭等环境原因。一方面,因为目前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年龄的差异,他们与父母有代沟,他们不愿意向父母倾诉,同时又无兄弟姐妹可交流,促使孩子把对家庭、学校的不满及学习的压力急于向他人倾诉,这种欲望很容易使情窦初开的异性中学生之间相互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导致早恋。另一方面,早恋大多是因为父母给的爱太少了。住读的同学最易谈恋爱,就是因为平时和父母缺少沟通。本来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就有好感,一旦身边出现一位关爱自己的同学,就难免动心。而且发生早恋现象的学生往往和他的性格,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单亲家庭或者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孩子早恋的几率就远远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为他们从小缺少爱,一般而言性格孤僻,同时更渴望爱! 学生早恋的原因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恋爱理由。具体主要有五类学生最容易谈恋爱。 第一类是那些需要爱和关心的孩子,主要包括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粗暴管教下的孩子和与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这几类孩子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第二类孩子是学习成绩不佳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势的。学习上不行,他们就在其他方面寻找自己的价值。比如长得帅的男生、长得漂亮的女生,以及特长生,甚至一些家里有钱的学生。 第三类是两个都优秀的学生或者两个性格互补、意气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容易早恋是因为相互欣赏,相互需要对方。 第四类学生是被动性恋爱,他们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当被别人猛追后,常常不由自主坠入情网。 第五类是喜欢攀比的学生,耍朋友纯粹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学生、专家、老师对早恋的看法:“我们不应该诋毁感情本身,恋爱本身并没有错,不要像防贼一样防着孩子”。”专家这样说。但在家长看来,中学生的爱情就像是“毒药”, 早恋让他们很紧张。而学生们则说:“早恋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好好沟通,影响就不大”。专家说抵抗早恋靠亲情 抵抗早恋最有效果的武器就是家庭和亲情。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们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沟通聊天,最好是同性家长与孩子多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女生一旦早恋,父母一定要教她学会一些必要性知识,避免身体的伤害。同时,家长应非常留意不要给她创造独处的机会。例如不要让孩子单独租房住,孩子周末回家里以后也不要让她单独一个人在家。“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要做孩子最可靠的港湾”。比如女孩子不小心怀孕了,那也是一只迷途的羔羊,更需要家长的关爱,父母一定不能放弃孩子。家庭的温暖能抵抗一切早恋。老师说应尊重学生的感情孩子们都是有强烈自尊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然后与他们进行沟通, 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谈恋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校老师一定要站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立场上。老师在这个过程要一方面要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另一方面要给他们生理和心理知识进行“补课”,做更多的疏导工作。对早恋宜疏不宜堵,大家们不能先入为主认为恋爱是十恶不赦的事,更不可因此对孩子有过激行为。因为一些父母和老师的不当处理方式,反而适得其反。有时本来只是同学相互的一种好感,却被大人们说成是恋爱,并且非要管这管那,不停追问,弄得心里很烦,有时也会弄假成真了。 学生说最烦家长乱管制其实很多中学生都会处理自己的感情,发现这段恋爱不适合自己,都会选择放弃的。不少谈恋爱的中学生,虽然一时轰轰烈烈的,但持续时间没有一个超过一个学期,相处时间久了,慢慢认识到对方的缺点,就自然会分开。发生这种恋情,学生们说最怕老师和家长公开出面阻止。 为什么不该早恋: 早恋是老师、家长们眼中的“误区”,心中的雷池,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曾是一个校园里避而不谈的话题。家长和老师在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方面当起了警察,亮起了红灯,一旦教师和家长发现了早恋的苗头,多半会坚决制止,大有不拆“鸳鸯”誓不罢休的干劲。首先,中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人、对世界和对社会的看法还比较幼稚,处于动荡时期。今天也许两个人还很投机,几年以后就可能分道扬镳了。其次,身心发展也还不成熟。中学生可能存在一种“盲目的成熟感”。喜欢自以为是,在情感方面容易冲动,自制力较差。最重要的是,你的事业方向还远远没有确定。中学是人全面发展,求知欲最旺盛的年代,你的重心应当放在学习上。对于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的说法是不客观的事实上,当你的情感时刻被某个人牵制,你的学习不可能不分心,成绩下降是必然的。很多早恋的人因为已经不幸地陷入了“早恋”的泥潭,或许是单相思,苦于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对倾慕已久的男(女)生表白心迹,或许是正处于爱情的甜蜜滋润中,或是给对方写了情书却没有回音,因此陷入失恋的苦恼中。而且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单相思学生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抑郁寡欢,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消瘦等身心症状,严重时引起心理和生理疾病。“恋情”曝光后,很多女生和少部分男生都会变得不爱说话,每天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一般而言,早恋会严重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有的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有甚者,用结束年轻的生命的方式面对早恋这个“纠结”的难题。当然,早恋并不是违法犯罪,问题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的“黄金时代”,经济上尚未独立,尚缺乏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的条件。换言之,中学生的早恋基础是极不牢固的。许多事实表明:中学生早恋十之八九都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它只能影响和干扰自己的学习、健康和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由于性成熟时期的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性冲动,一些人难以控制,往往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可见,早恋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学生正确做法: 第一条建议是摆正心态,一定要明白恋爱是没有错的,学生们不要对自己的自然情感有犯罪感。对异性有好感,就正如树要发芽、长枝、开花、结果一样正常; 第二条建议是不要轻易随便地表达情感。珍爱自己,让自己的情感在最合适的时候赢得真正属于它的精彩; 第三条建议是不要做出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事情。花儿开得过早,会提前凋零,结不出饱满的果实。 同时,中学生朋友要努力做到“三要”:一是要尊重自己的情感,不要随意滥用;二是要尊重自己,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三是要慎重平衡中学生阶段学业和情感的关系,“只有翅膀上去掉了枷锁的鸟儿,才会飞得更高”。青少年要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 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 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 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 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5)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无论如何,你都应该意识到你有必要冷静地控制一下你的感情了。下面简单的介绍几招理智地冷冻已经出现的早恋的方法:正确对待求爱信。中学生表示朦胧爱意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写情书。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往往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将内心的爱慕和好感倾诉于笔端,通过情书来向对方传达爱意。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感情无节制地任意发展。因此,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求爱信呢?最不妥当的做法是,立即给对方回信,把别人痛斥一顿;向老师打小报告。要求老师整治“求爱者”;告诉家人,让父母帮你去解决,把信的内容在全班公开,让对方感到耻辱。试想一下,以上四种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给你写情书只是为了向你表示好感和爱慕之情,如果对方并没有什么“肮脏下流”的言辞或目的,那么你若采用这些做法,不但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正常友谊。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又失去了一个关心你的朋友。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冻。所谓冷冻,就意味着对于已经或就快来到的早恋,你要明确地表示停止的态度。但前提是:尊重别人,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初恋的感情,往往是纯真,诚挚的,应该保护他,引导他,而不是破坏它,决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粗暴地制止。然而,冷冻并不等于消灭,冷冻一方面意味着不谈恋爱的态度是坚决的 ,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初恋,意味着将来可以有解冻的一天,如果双方条件成熟了再来做决定。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装作若无其事。有些男生可能是由于一时冲动给你写情书,你若是立即回信,可能还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在意对方,因此可能引来更多纠葛。你如果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还是像往常一样和他来往,既不要过于疏远,不要表现出刻意回避,也不要表现出亲近和热情,一段时间后,他可能就会明白你的态度,因此而鸣金收兵了。面对面交流。如果你装作若无其事,对方还是对你穷追不舍,百般纠缠,这时你可以与对方直接面对面地沟通,告诉对方你们可以做朋友,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保证你将为对方保密。也可以在交谈时趁机将情书交给对方,以表示你的坚决态度。总之,在处理情书时要慎重,要持尊重对方的态度,不要伤了和气,更不要让对方感到难堪。请求别人帮忙。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起作用,他仍纠缠你不放,在你的一再警告下仍如此的话,你有必要请求一个你信赖的第三者。比如同学来转达你的意思,必要时才找家长或老师,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理智控制单相思。如果你现在正陷入对一个男孩或女孩无尽的想念,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你的神经,这种力量让你难以自拔,那么你不妨采用升华的方法。你应当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尽量使自己跳出感情的漩涡。培养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告诫自己应当珍惜年少时光,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而不该沉溺在儿女情长的纠纷中。你可以去看一些伟人传记,或摘抄名人名言来鞭策自己不断地超自己的理想迈进。自我暗示也是良好的解决办法。时刻提醒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不要胡思乱想”,适当地转移你的注意力,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比如到运动场上去打球,看小说,听音乐。另外,转移你的活动空间也是必要的,尽量减少你与他(她)单独相处的机会,注意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友谊来冲淡已经快将团团包围的“恋爱关系。没有人会吃下未成熟的青果,它的余味又苦又涩。正在增长知识的中学生,最好不要感情用事,你需要理智。走进死胡同,要想走出来,那是要付出代价的,锦绣前程才向你展开。值得你去追求,值得你去体验的美好事情还很多。鸿鹄千里,是因为它有远大的志向,雄鹰搏击长空,是因为它目光的远大。今天,你该去耕耘,用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也为了明天的收获。不要过早的把自己的追求与志向浓缩于二人世界,大好的年华不能仅仅获不成熟的感情。虽然有些人却不认为早恋是对人的成长不利的,因为失败了才会进步,挫折中才能成才;但是我们又何必等到尝试到痛苦才停止呢,并不是每件事都要自己去经历,不必走不必要的弯路。总之,不要给自己无聊的压力,那样才对成长不利;兵来将挡,一切顺其自然,如果爱来了,就努力的去尝试;但要分清什么是主次,如果因此而耽误了成绩,不坏的事情也都被别人当成坏的事情。问题最终的解决还是要靠你自己.首先你应该明白自己目前处在人生什么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青春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关键的是做为当事人,是勇于积极面对还是消极放任自由,让它在你的生活学习中肆意冲撞.早恋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也不要把早恋看成是洪水猛兽.从生理上讲,这只是可尔蒙分泌导致青春期出现的一种情绪起伏而已.但这种情绪状态我们要正视,不要让自己沉溺在其中,要学会转移视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最应该的最喜欢做的事情上,学习之余让自己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让自己了解得更多,学会与人交流,这也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必备的生存能力.老师的正确做法: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做到以下原则:第一是要为学生保守秘密;第二是为孩子提供可靠的情感支持;第三是开展有意义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理智认识处理情感问题。 同时,老师们应当遵守“三不要”的原则是:第一是不要过度营造早恋可怕的神秘紧张氛围;第二是不要到处传播学生的私人信息;第三是不要伤害诋毁学生的个人情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作为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首先不要草木皆兵,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能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利用课余,课外活动或集体活动的时间观察学生的行动,和他们交谈发现中学生的早恋有种种迹象,比如:上课变得不专心听讲,通过互借书籍传递约会信息;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以次引起对方注意、好感;喜欢看言情小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异性面前大声讲话、吵闹,作恶作剧等吸引对方……了解了学生早恋的情况,才能开始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加以教育。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过于敏感,只要男女生站在一起说话,就认为苗头不对,紧接着就是警告、检查甚至斥责、向家长告状…。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很孤单,到异性那儿寻求友谊和温馨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要,其实质很纯洁。这需要班主任细致耐心的工作,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主动跟学生讲话、开玩笑,套出他们的心里话。学生既怕老师,又喜欢老师,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社会阅历浅,很多事情他们需要老师的建议。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易受外界的影响,只要老师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他们就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我也经常和家长联系,掌握每个学生的心态。但家访不是告状,只有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给学生感动而不是伤害,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义气” 和老师对他的尊重。其次,作为老师,还应该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爱,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对于学生的早恋不能采取粗暴干涉的方法,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用亲近、理解的态度与学生耐心交谈、引导。在对待这类事情时,不能简单粗暴,否则的话事倍功半。 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身的人格、心理等得到成长与完善。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生生理和心理成熟期提前,但很多学校的青春期教育都没有普及,一些学校的生理卫生仍然让学生自学,有的老师仍然向学生传达恋爱可耻的信息,“越是这样禁锢,搞得这样神秘,学生们越想去尝试”。中学生早恋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提及的问题,但如果对于早恋问题一直避而不谈,势必会令更多的学生产生好奇心理,陷入误区。开诚布公地讲清楚,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班会课上我经常给孩子们讲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帮他们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化解师生、生生矛盾。尽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许多逆反心理,只要好好引导,孩子的心灵才会更纯净,知识才会学得更轻松,教育的过程才会更有效。 最后,对学生的早恋应该疏导而不是强行阻止,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可以的,只要把握好分寸就行。如果有些同学拿捏不好,再适时适度地加以提醒也不晚。一旦发现有早恋的苗头一定要讲究方法,应让学生知道早恋是对自己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让他们知道家长社会培养他们的不易,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份责任感,不能因自己的一时冲动而置自己的前途和家长老师的期望于不顾。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对他们的行为强行禁止,这样只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逼他们向相反方向发展,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让他们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的,这样才能和他们进行坦诚交流与有效沟通,才不至于让他们感觉老师只是一味想拆散他们。对于一时不能分开的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等他们的热情慢慢消退。例如曾经有两个同学一时不能分开,我答应他们暂时不告诉家长同时提出必须遵守的两项规定:一是不准约会,在学校内保持正常交往,二是要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这两位同学遵守了规定,他们逐渐地理智地感觉到自己的恋爱的确有问题,不是他们有问题,而是恋爱的时间不对,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结果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慢慢就变成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对早恋的孩子要视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应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盲目钟情的孩子,要帮助他们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马,认识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任务。早恋的学生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心理,既挣脱不了情网的束缚,又担心学习掉队和受到老师、家长的斥责,因此,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所以对早恋的学生不能歧视,要用爱和关怀、理解和尊重,使他们对老师增加信任感,这样才利于引导学生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才便于老师进行疏导,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当然,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可以与家长、学校、社会配合,多搞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举办文学作品鉴赏指导讲座,这样既可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以提高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减少早恋现象的发生。总之,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同于其他错误,多半是秘密进行的,而且发生早恋现象的学生往往和他的性格,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因人而宜,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情况加以教育。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方法有很多,主要还是要适时、适度地对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学生,去关心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处理好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家长的正确做法: 一定要牢记三条原则,一是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要给孩子扣上各种消极的帽子;二是要积极陪伴孩子青春期的独特阶段,给孩子必要的人生指导,而不是棍棒、打骂和威胁;三是要记得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最坚强后盾,帮助孩子协调处理好青春期的种种困难和烦恼。 家长们还应当做到“三不要”:不要把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当成是洪水猛兽;不要把早恋等同于道德败坏;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萌动的时光。家长要联合老师,配合学校,平时要将青春期的知识包括性知识都讲给孩子听,一旦发现孩子早恋了,首先停止对他的过多管教。想办法拉近与他心理距离。第二步,走进心灵,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让他们倾诉自己的烦恼。第三步才是和孩子一起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只要孩子正确摆正心态,把握自己感情的宣泄方式,权衡早恋的利弊,在家长、学校及老师的配合下,一定能正确处理早恋这个问题。让祖国的花朵绚丽的绽放,让祖国的旭日冉冉升起!

议论文---关于中学生“早恋”的问题 眼下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是十分普遍.据说,北京等大城市中学生谈恋爱的比例占六成以上。其实我们不用看这类数字,生活中留点心就会发现勾背搭肩的 “小情侣”比比皆是。这个问题的出现,自然有其必然性。最近在网上看了几篇相关的文章,发现研究这个问题的都是热心的老师们,他们就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影响等等评头论足。然而由于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未免有很多误区,现举两例: 很多老师都这样认为:中学生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完善自己,将来有了工作、有了收入,自然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爱情之果,说“家有梧桐树,还怕招不来金凤凰?”当然我们不是说这种观点错误,但是中学生往往是单纯的,并不考虑恋爱的目的和现实性,如果让大家意识到现在不能谈恋爱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工作、没有收入,那岂不是在大家纯洁的感情中注入了恋爱的杂质?这里我斗胆说一句,这种有钱有权有地位的成人所谓恋爱结婚大都是例行公事,是利害权衡后的选择,而不是真情所在。这是被世俗的城墙困住的必然结果。朱光潜先生说过,对于恋爱来说,这类东西介入一分,恋爱的纯真程度就会降低一分。所以这样的观点不大可取,也没多大说服力。 还有老师认为中学生恋爱主要原因是随着自身性意识的萌芽,开始对异性产生一种神秘感(主要指身体),而受到的性教育缺失,这时又受到一些图书、网络的不良诱惑,引起性冲动从而急切寻找异性伙伴,导致早恋发生。这种说法是完全的西方直线型思维模式的产物,在下实在不敢苟同。因为照这么讲,异性伙伴似乎成了泄欲的对象,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然而真正出现性行为越轨的现象却是少之又少,且因为对异性身体有神秘感而去早恋也很难讲通。王昌龄《闺怨》中说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闺中少妇也就是现在中学生的年纪,难不成也是受什么不良影响?可见这种感情是很自然、很正常的。 由此可见,老师们虽是热情,但是教育制度已经把他们固定成为严厉古板的私塾先生,很难真正理解学生。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中学生自己探讨、研究、思考。 中学生早恋问题就像洪水,来势突然且凶猛,学校、家庭、社会自然要想对策,现实中往往是高筑墙堵之,这实在是不太明智。我们知道,大水当前,要学会疏导,还可以蓄水来发电。水是越堵越泛滥,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现实也无不如此。以前封建王朝镇压农民起义,可是发如韮,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不如下诏招安,让乱民成为“正规军”,自然可以息事宁人。今天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越来越泛滥原因就在这里。(然而只要有封建王朝就会有农民起义,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那么“早恋”这支起义军背后的朝廷是什么,我们以后再论述)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是合情合理的。(大家先别急,咱们慢慢分析)远的不说,就是一百年以前,现在的中学生恐怕全都“成家立业”了,所以人到了这个年龄,情窦初开是很正常的现象;还有句话说存在即合理,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理”就是从存在的东西中发现的,所以存在当然要合理,更不要说普遍存在了。这可能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确实是在情理之中。(关于原因我们下面有交待) 既然是合情合理的存在,那它产生的影响也必定有好坏两方面。老师们提到早恋的影响,无不咬牙切齿、深恶痛绝,认为它百害而无一利。因为早恋的学生往往把时间浪费在“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之中,就是上课、学习的时候也在牵挂着对方,致使无心向学、成绩下滑;再者,早恋往往会引发同学间的矛盾和冲

  • 索引序列
  • 日本文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 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 物流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论文
  • 本科论文对的影响研究
  •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影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