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论文精选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把理想信念 教育 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
摘 要: 从党章历史沿革的维度来研究党的思想建设,得出的结论是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中青年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理想信念
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苏联、东欧共产党发生政治巨变,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全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通过对中共党章的梳理和研究, 总结 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 经验 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章: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教育全党
1921年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注:后文中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均用简称)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要求所有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对党忠诚,并且必须与那些和我们党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这说明,一大的政治纲领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鲜明的战斗性,体现了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没有任何机会主义色彩。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22年党的二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的党章。二大党章的中心内容是加强组织建设和建立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对党员和干部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做了严格的规定[3]。二大还通过了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了明确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章的内容,具有很大政治意义。二大的党章和决议对于健全党内生活、指导党员的政治言行、促进党的组织发展与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崇高的革命理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1923年6月召开的三大和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分别通过了两个《党的修正章程》。党的三大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制定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三大和四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和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党在组织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建党初期的50人、二大召开时的190多人、三大召开时的400多人、四大召开时的994人,到1927年五大召开时已经发展到579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1927年4月的五大是在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会议期间没有制定党章。根据此次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这个修正章程共计12章85条,除了没有总纲以外,在结构上已经与七大党章很相似,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党章[4]。大革命失败以后,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但绝大部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头可断,血可流,也决不背叛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决不出卖组织机密和革命同志,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品格,就连国民党阵营中的有识之士也为之感叹不已。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 至今仍然激励和鼓舞着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些活下来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而是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大批农村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新高潮。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一时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成为我们党的中坚力量和各级领导干部。这些足以证明,从一大到五大,我们党制定的党章是基本正确的,各级党组织依据党章对党员干部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六大。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六大党章存在一些严重缺点。实际上,六大党章没有解决好的一些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步加以解决了。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通过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决议》要求支部要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各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小农意识、小资产阶级意识、封建主义思想以及流寇主义和军阀作风。这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5]
1945年4月至6月,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七大党章与六大党章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七大党章增加了总纲部分。在七大党章的总纲部分,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是我们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和思想水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七大党章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2.七大党章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路线。七大党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彻底地脱离了苏共党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七大党章充分吸取了一大到六大党章(包括《古田会议决议》)的优点,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 报告 》中指出:“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须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阶级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克服他们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没有这种改造,就不能成为很好的党员。而这种改造,又常是一种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并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上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重大的特点。”[6]从刘少奇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党的七大修订党章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特别强调思想建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全党,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真正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建党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党章:对执政党思想建设的艰辛探索
(一)八大党章:大力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八大。八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一是更加强调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着重要求党员、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情绪,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要求“必须在党的教育系统中,在党员的教育材料中,在党的报刊中,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7]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意识。二是明确指出要提高党员标准。邓小平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的增长,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且,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8]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开始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
(二)九大、十大党章: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严重混乱
九大是在“”的高潮中(1969年9月)召开的,九大党章仅有12条,文字表述极为简单,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九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做了错误的、不科学的论述。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大。十大党章除了对涉及到林彪的文字表述做了必要的修改,其内容和结构都保持了九大党章的原貌。正如邓小平后来说的那样:“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9]
总的来说,在““””时期召开的两次党代会及其制定的党章,是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完全背离了毛泽东过去几十年所坚持的正确建党思想。这就必然在全党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和“左”的政治狂热,严重削弱了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训惨痛。
(三)十一大党章:思想建设的进步与徘徊
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大。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强调要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做坚决的斗争;强调“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0]。在条文部分全面规定了党员的8项义务,贯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第19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还明确规定了“领导党员和非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路线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1]的内容。这些修改无疑都是积极的和正确的。
但是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性质以及“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论述等,这些又是错误的。
十一大是在毛主席去世和粉碎“_”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党代会。由于党的领导层还没有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当时还不可能一下子从“”的“左”倾路线和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中觉醒过来,更不可能系统地纠正九大、十大错误的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十一大党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既体现了一种努力向前、稳定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面貌,又暴露出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的迷信与固执。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党章:不断深化对党的思想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十二大党章: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党章奠基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大。十二大党章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是:第一,根据七大、八大党章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充实的总纲;第二,对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党员的8项义务、8项权利的表述更加严谨科学;第三,专列“党的干部”一章,明确提出了干部的6个基本条件。
十二大党章专门针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制定和实行能够体现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国以后3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搞特权搞腐化、脱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教育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十三大提出了10条党章修正案
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十三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也没有做修改党章的报告,只是对十二大党章提出了10条修正案,涉及十二大党章中的10个条文,共计有13处增删改动。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党要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革命、而主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些新提法、新论断实际上充实和发展了党章总纲的内容。[12]
(三)十四大党章:对党章总纲进行重大修改,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建设的内容
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十四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把这个理论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写进党章,并且表明这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动摇的基本路线。三是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命题,这对全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四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进行了重大修改。
(四)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十五大党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理论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在党章上,确定为党的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十五大党章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就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13]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14]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完善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大党章最为引人瞩目的修改,是对总纲第一段(关于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最终奋斗目标)的修改;其次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补充和完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单列一段加以论述[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命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把这个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增进党的团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六)十七大党章:总结历史经验,大力倡导理想信念教育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党章修改的主要亮点:一是在总纲第七段增写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6]这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丰富和完善。二是在总纲第八段增写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7]这段文字,这是总结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政治结论,它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回应了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想疑虑。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总纲部分增写了第14段和第17段,同时大幅度修改了第15段和第16段。在先进 文化 建设这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民”的重大命题。同时提出“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18]四是在党章第三条(党员义务)增加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党章第34条(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也增加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论述。[19]这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思想道德和政绩标准。
总之,从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这是党的历史上党章结构最稳定、体系最健全、理论创新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党章在十二大奠定的框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经过五次党代会的反复修订,现在已经日臻完善,对党的思想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3][4][6][7][8][10][11]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22;33;74;177;193.
[5][12] 范平,姚桓. 中国共产党章程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0;36.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198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33.
[13][14] 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353;353.
[15][1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17][18][1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6;14;57-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论文精选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理想 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人生路途漫漫,有说不清的驿站,有讲不完的故事。但,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到达了终点站,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但,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还是挣扎着? 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浪费时间,自然于事无益。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把握失调。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看来,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看来,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可以……。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虽然,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有款、有房、有型”,但,也是个目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不过,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那么监狱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我想,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享受知识,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的航船前进。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起点决定终点(一个人的生活) 大一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想一下自己三年后将在哪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要刻苦学习什么?尽心体会什么。努力克服什么,断然拒绝什么? 即便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为之努力过,你们生活就会不一样。也许只是一时多走了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就业市场上胜出成千上万的人。 要有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的确定,就会比较容易避免因挫折而产生低潮,不至于被不相干的人或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浪费一去不返的青春。 像一个冲锋战士,往往不会意识到路边的荆棘及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划痕和刺伤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转,不断有所创造,也有所历练,并把自身能量和资源发挥到极致。 面对感情(两个人的世界) 大学生活给我们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带来了比中学更大的生活圈和交往范围。这是许多中学恋情无法继续的原因之一,何况许多中学生所谓的恋情,并不能真正称得上恋爱。 对大一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面临爱的选择,而我们对爱情的抉择,也许是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尤其是初恋,因为一个人可以忘记许多事,却很难忘记自己的初恋。 你如果轻易接受一个人,就会错过许多其它的人和事,还有时间、感情,有朝一日,当你肯定这一接受重于任何的错过和付出时,你才会后悔。 “年纪越大,越不能轻易说爱,似乎爱是比较严重的一件事。事实上,真正的爱情有时候像中彩票一样,并不真那么容易碰上,需要耐心,眼光,更需要运气。”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感情,如果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找到,那多半不是真正的爱情。来的容易的东西,往往失去的也容易。 心理学家莱格曾说:“两个人的邂逅,就像两个化学物质接触一般,无论发生任何反应,两人都会因此而改变。”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并唤醒人内心沉睡的力量。真正的爱情如同体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的心跳经受着各种考验,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变得敏感,坚强,果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论文精选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把理想信念 教育 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
摘 要: 从党章历史沿革的维度来研究党的思想建设,得出的结论是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中青年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理想信念
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苏联、东欧共产党发生政治巨变,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全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通过对中共党章的梳理和研究, 总结 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 经验 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章: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教育全党
1921年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注:后文中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均用简称)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要求所有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对党忠诚,并且必须与那些和我们党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这说明,一大的政治纲领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鲜明的战斗性,体现了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没有任何机会主义色彩。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22年党的二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的党章。二大党章的中心内容是加强组织建设和建立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对党员和干部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做了严格的规定[3]。二大还通过了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了明确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章的内容,具有很大政治意义。二大的党章和决议对于健全党内生活、指导党员的政治言行、促进党的组织发展与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崇高的革命理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1923年6月召开的三大和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分别通过了两个《党的修正章程》。党的三大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制定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三大和四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和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党在组织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建党初期的50人、二大召开时的190多人、三大召开时的400多人、四大召开时的994人,到1927年五大召开时已经发展到579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1927年4月的五大是在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会议期间没有制定党章。根据此次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这个修正章程共计12章85条,除了没有总纲以外,在结构上已经与七大党章很相似,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党章[4]。大革命失败以后,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但绝大部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头可断,血可流,也决不背叛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决不出卖组织机密和革命同志,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品格,就连国民党阵营中的有识之士也为之感叹不已。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 至今仍然激励和鼓舞着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些活下来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而是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大批农村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新高潮。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一时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成为我们党的中坚力量和各级领导干部。这些足以证明,从一大到五大,我们党制定的党章是基本正确的,各级党组织依据党章对党员干部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六大。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六大党章存在一些严重缺点。实际上,六大党章没有解决好的一些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步加以解决了。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通过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决议》要求支部要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各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小农意识、小资产阶级意识、封建主义思想以及流寇主义和军阀作风。这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5]
1945年4月至6月,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七大党章与六大党章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七大党章增加了总纲部分。在七大党章的总纲部分,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是我们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和思想水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七大党章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2.七大党章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路线。七大党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彻底地脱离了苏共党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七大党章充分吸取了一大到六大党章(包括《古田会议决议》)的优点,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 报告 》中指出:“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须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阶级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克服他们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没有这种改造,就不能成为很好的党员。而这种改造,又常是一种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并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上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重大的特点。”[6]从刘少奇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党的七大修订党章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特别强调思想建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全党,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真正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建党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党章:对执政党思想建设的艰辛探索
(一)八大党章:大力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八大。八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一是更加强调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着重要求党员、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情绪,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要求“必须在党的教育系统中,在党员的教育材料中,在党的报刊中,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7]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意识。二是明确指出要提高党员标准。邓小平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的增长,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且,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8]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开始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
(二)九大、十大党章: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严重混乱
九大是在“”的高潮中(1969年9月)召开的,九大党章仅有12条,文字表述极为简单,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九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做了错误的、不科学的论述。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大。十大党章除了对涉及到林彪的文字表述做了必要的修改,其内容和结构都保持了九大党章的原貌。正如邓小平后来说的那样:“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9]
总的来说,在““””时期召开的两次党代会及其制定的党章,是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完全背离了毛泽东过去几十年所坚持的正确建党思想。这就必然在全党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和“左”的政治狂热,严重削弱了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训惨痛。
(三)十一大党章:思想建设的进步与徘徊
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大。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强调要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做坚决的斗争;强调“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0]。在条文部分全面规定了党员的8项义务,贯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第19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还明确规定了“领导党员和非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路线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1]的内容。这些修改无疑都是积极的和正确的。
但是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性质以及“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论述等,这些又是错误的。
十一大是在毛主席去世和粉碎“_”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党代会。由于党的领导层还没有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当时还不可能一下子从“”的“左”倾路线和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中觉醒过来,更不可能系统地纠正九大、十大错误的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十一大党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既体现了一种努力向前、稳定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面貌,又暴露出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的迷信与固执。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党章:不断深化对党的思想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十二大党章: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党章奠基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大。十二大党章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是:第一,根据七大、八大党章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充实的总纲;第二,对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党员的8项义务、8项权利的表述更加严谨科学;第三,专列“党的干部”一章,明确提出了干部的6个基本条件。
十二大党章专门针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制定和实行能够体现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国以后3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搞特权搞腐化、脱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教育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十三大提出了10条党章修正案
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十三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也没有做修改党章的报告,只是对十二大党章提出了10条修正案,涉及十二大党章中的10个条文,共计有13处增删改动。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党要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革命、而主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些新提法、新论断实际上充实和发展了党章总纲的内容。[12]
(三)十四大党章:对党章总纲进行重大修改,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建设的内容
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十四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把这个理论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写进党章,并且表明这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动摇的基本路线。三是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命题,这对全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四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进行了重大修改。
(四)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十五大党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理论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在党章上,确定为党的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十五大党章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就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13]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14]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完善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大党章最为引人瞩目的修改,是对总纲第一段(关于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最终奋斗目标)的修改;其次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补充和完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单列一段加以论述[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命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把这个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增进党的团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六)十七大党章:总结历史经验,大力倡导理想信念教育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党章修改的主要亮点:一是在总纲第七段增写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6]这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丰富和完善。二是在总纲第八段增写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7]这段文字,这是总结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政治结论,它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回应了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想疑虑。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总纲部分增写了第14段和第17段,同时大幅度修改了第15段和第16段。在先进 文化 建设这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民”的重大命题。同时提出“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18]四是在党章第三条(党员义务)增加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党章第34条(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也增加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论述。[19]这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思想道德和政绩标准。
总之,从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这是党的历史上党章结构最稳定、体系最健全、理论创新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党章在十二大奠定的框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经过五次党代会的反复修订,现在已经日臻完善,对党的思想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3][4][6][7][8][10][11]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22;33;74;177;193.
[5][12] 范平,姚桓. 中国共产党章程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0;36.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198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33.
[13][14] 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353;353.
[15][1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17][18][1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6;14;57-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论文精选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思政论文范文如下:
【摘要】人生的价值是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创造出来的,而人生的意义更要靠自己在忘我的拼搏中去深刻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人生的价值和追求人生的意义涵盖了我们的一生。锤炼道德品质和培养爱国情怀更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课题,只有基于以上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才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迎接坎坷,面对挫折,直至通往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人生价值价值观世界观人生态度社会价值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理想。
【正文】:
一、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括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实现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也表明了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因此它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大学生对世界观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
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达到某个目标,而在于保持一种奋进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首先,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往往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它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因为如果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的统一整体。
在人的社会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关的联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从中我们获悉个人既不是单纯的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是单纯的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辨证关系的基础。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因此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和社会的辨证关系,才能协调好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间的联系。锤炼道德品质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脉相承。
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以此为规范,不断地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推崇,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自爱”,“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以上都是从仁爱精神出发,主张“和为贵”,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
这些只是道德品质的某一些方面,但从中大学生应该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积极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想必有人会说奉行爱国主义似乎离我们很远,甚至根本就毫不相干,所以我们只需塑造理想人格就可以。
其实不然,如果人人都怀有这样一种思想,那么祖国靠谁来建设,何以发展?邓小平曾告诉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是啊,我们不应该过于局限自己的思想,应该有一种潜在的爱国意识,继而发扬成为一种精神情操。
爱国的行为何以体现呢?其实只需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爱国的行为更多的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频频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积极的爱国者。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我自从上大学以来,曾这样对自己倾诉:“本科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
我首先要感谢理想,是它无私地搭上了我这个曾经迟到的旅客,将我选上了这个站台,张望四周,只剩下寥寥几个同行者,而一些疲惫的旅客已打算出站了,可是我还要追赶下一个站台,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奋斗……”这段立志文字就是我对理想的一个表白,也是我不断奋斗的催化剂。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平时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针见血,要在文章的开头表达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段落要清晰,多举例子。
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中心论题,一定要及时表明观点,段落要清晰,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去典型例子,然后在文章的结尾要再一次的画龙点睛。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作者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的整体思路。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潜规则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一种不成文的章法而存在,它是被隐蔽和潜藏起来的,是见不得光的。社会转型和封建传统文化是潜规则产生的重要原因。它的产生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也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功利化。为了解决潜规则对大学生的影响,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入手:首先,要净化社会风气,完善制度,坚持改革,坚持民主与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觉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品德。再次,提倡家庭的正面教育引导,发挥家长的教育职能,家长是大学生的启蒙老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为校园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大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潜规则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献言献策。
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8
引言8-9
第一章 潜规则及其危害9-19
一、潜规则的内涵9-13
(一) 潜规则的概述9-11
(二) 潜规则的特点11-13
二、潜规则产生的根源13-14
(一) 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13-14
(二) 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14
三、潜规则对社会的危害14-19
(一) 潜规则对公平正义的扭曲14-16
(二) 潜规则对知识的蔑视16
(三) 潜规则对社会道德的破坏16-17
(四) 潜规则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17-19
第二章 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19-2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9-23
(一) 爱国情怀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19-20
(二) 共产主义的`理想与现实功利思想的矛盾20
(三) 开阔的视野与甄别力不足的矛盾20-21
(四) 思想观念开放与人际交往能力偏低之间的矛盾21-22
(五) 自尊和自卑与自我疏导、调试能力的欠缺22-23
二、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23-26
(一) 理想信念淡漠,政治信仰迷茫23
(二) 价值取向功利化,对社会认知失衡23-24
(三) 使命感缺失,责任感淡化24-25
(四) 潜规则影响严重冲击学校的正面教育25-26
第三章 抵御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26-36
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6-28
(一) 贴近实际,体现时代,与时俱进26
(二) 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求真务实26-28
(三) 贴近学生,尊重主体,遵循规律28
二、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8-30
(一)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28-29
(二) 坚持民主,公平公正29-30
(三) 舆论公开,加强监督30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30-36
(一) 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30-31
(二) 提倡家庭的正面教育引导31-32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2-36
结论36-37
致谢37-38
参考文献38-4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的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逐步发展,微博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以微博为载体开展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微博运营人员,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等。
[关键词 ] 微博;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微博源于网络用户个体对于自身感知状态发布的需求,并可以引起关系密切的人的关注和反馈。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何利用微博的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将从微博的功能及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举措等入手,论述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功能,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微博概述
微博,又称微博客,它允许用户用简短的不超过140字的文本进行公开的消息发布,包括心情状态、新闻、趣事百科、图片、视频等。在发布状态时,它有公开、朋友圈以及仅自己可见等三种权限。作为一个可以分享信息以及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和平台,具有“短”“灵”“快”等实效性特点。同时,其承载的工具和客户端通常以手机和电脑为主,具有非常方便的特点。微博在中国尤其是面向各高校的青年朋友的发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截止到20xx年,我国的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并且以源源不断的形式继续发展着,同时微博的发展,其营销手段具有本地化、实用化的趋势,微博中的互动将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成为消费的场所。总之,微博在网络时代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微博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同时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它没有严格的规范约束,个人在某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想成为微博当中的主要内容,引领着很大一部分价值思潮。对于信息的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浏览和阅读,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量的多少,能够快速将某一新闻和消息传播,这是新闻报道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微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有价值的信息和精神资料。在微博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关注、评论、转发和点赞等具体功能。关注主要是指微博用户通过搜索或者推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者信息进行关注,而后这些被关注用户所发布的信息就能出现在关注者的微博圈中,通过不断关注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圈层和系统。评论在微博中具有自由性,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通过评论形成一条系统化的评论。转发是指微博用户将自己觉得有价值或者有用的信息,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中。这几个功能的开展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兴趣,而高校学生正是微博的广泛使用者。
二、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面面相授的方式进行,讲解的知识和范围都比较小,同时局限于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从内心产生思考,时间性的局限和封闭的方法并未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微博开通以后,创造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模式。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开展与学生思想、生活有关的话题。学生对于话题的探讨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够充分拓展思维,直接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选择和被选择也能从别人的思考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微博的平等性。学生由被动接受话题变为主动进行评价,这就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进行宣传和互动。以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主要有主题活动、正式会议等,形式单一,内容固化,往往以宏观的思想政治主题切入。微博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小见大,从小的.生活事件切入,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集中产生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通过一定的引导,既能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另外,在微博中,也可以以事实型的话题发问,有针对性地以理论为先导,引导学生不误入歧途,加强理论的宣传力度。总之,微博作为信息时代兴起的重要工具,具有自身的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用微博来进行,是因为微博的双向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通过发布一个教育话题和信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提出的质疑,通过专业的教师解答,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印象。所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正因为微博具有快速、直接、接受性强、关注度高等优势,因此需要积极寻找以微博为载体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微博经营人员,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等。
(一)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
微博中的关注有关注和被关注两种状态。教育者在开通官方微博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最新的思想政治动态和政策,也要通过微博去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动态和最新的活动状态,掌握学生的发展动向,根据学生的动向制定规范学生思想教育的制度和相关对策,这是高校基于微博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优势,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关注官方微博的时候,也能够尽情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者建议反馈给学校,使其改善不合理的地方,真正形成学生和学校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所形成的效果才是真实的效果。以武汉大学的官方微博为例,武汉大学官方微博的粉丝不仅有来自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更多的是其他高校的学生,它所辐射的人群也不再局限于武汉大学,而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学生,这就是武汉大学的影响力。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利用关注和被关注紧密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接受人群,而其所发布的内容不仅是关于本校的一系列政策,还有很多平民化的贴心提示信息等,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二)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
微博中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是评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对于开展的一个话题来说,粉丝或者非粉丝的评论能够引起巨大的反响。评论主要是针对双向互动而形成的一个功能。教育者通过开展某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引来学生的围观和评论,找出中心词和关键词,发现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与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育者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实,关注学生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起情感共鸣,用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的情绪和心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想中,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在评论的过程中,也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式下形成不同的圈子,从而将没有联系的人联系到一起。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随着武汉大学的各项活动和政策而有所变化,在进行推送的过程中也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发布关于毕业生求职的消息,分析形势,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在学生放假的时候会给出一份安排表,贴心地为学生制订计划。同时,学生在消息下面进行评论,形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圈,为教育者指明教学和研究方向。
(三)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微博的转发功能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微博的转发也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手段。高校可以将有用和有价值的信息转发给关注者们,还可以让粉丝们进行转发,增加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转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
微博转发得越多,那么消息传播的速度越快,不同领域的人转发就会扩大传播的范围,迅速引发关于转发内容的评议。武汉大学的微博就经常通过信息转发与其他高校或相关机构开展实时交流,例如北大新媒体、微言教育、央视新闻等,将最新的消息转发给学生,使其及时了解信息和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很多问题就是在微博转发的过程中发现和披露的,这个功能也有利于对微博形成严格的监督,而运营者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四)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
微博作为网络上一个可以发表任意言论的平台,虽然会对涉嫌违规的消息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对于所发布的信息却无法准确地进行判别,因此容易使微博内容产生较大的质疑。高校在转发和发布微博消息时,要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对于迅速传播的消息要找到有关渠道进行求证,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再进行转发和发布。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消息进行仔细甄别并且及时沟通。对于那些传播谣言影响到自身利益和形象的不属实消息,要查明来源,追究责任。在查明真相后,经过谨慎的分析和研究,正面做出回应,维护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来说,一定要利用微博进行正面的引导,早发现,早处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是必需的程序和过程。
(五)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格管理
各高校都会为自身的官方微博建设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尤其是影响力大的微博,其关注程度越高,越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管理。要对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严格管理,主要是对发布人员进行管理。运营微博的人员,应该是学生工作部门的有关人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生工作能力、微博相关知识熟悉程度进行严格的选择。运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能力,跟进学生动态以及微博的热点话题,能够对于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正面的、有效的回应,使自己运营的微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微博。对于微博发布和转发的内容要通过专门的审核,切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的官方微博除了注意自身内容质量、人员水平的提高外,还要在团队内部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正规的审核程序,减少错误的发生,实现对微博管理的专业化,建立起真正权威的微博。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官方微博的管理模式,学习他们的有效经验,完善自身的微博建设;可以与其他官方微博形成互动,共同开展活动,扩大微博的影响力,吸引学生的目光,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微博这个平台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新颖的教育形式,而这种形式是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微博不仅是学生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传递感情的媒介,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当前信息化和复杂化的世界,大学生需要辨别有效的信息,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朝着真正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下,形成了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叛逆心强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及时提出对策,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90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8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至今,“90后”学生成为了大学的主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独有着一些心理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成新的挑战,所以深入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现阶段教育现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策略。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但辨别能力有限。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挑战自我,相比“80后”,他们个性更独立,表现更高的自主性,追求非主流,喜爱火星文字,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大学生,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然而,在获取知识时,很多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受西方思想的侵袭,易误入歧途。
(二)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脆弱。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他们的成长从出生时就作了长远规划,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他们经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心理变态。
(三)人生观、物质观有待树立,叛逆心理强烈。
笔者曾经开展过心理座谈,旨在了解“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座谈发现,“90 后”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物质观,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信仰,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可能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视剧及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开,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而更加关注个人现实的物质利益。通过座谈我还发现,部分“90 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此外,“90 后”大学生由于个性张扬,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部分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位点数量等因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更加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不重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引导,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大讲逸闻趣事,片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却没有把这些逸闻趣事上升为理论高度,最后这些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混课堂”的现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已显陈旧。
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广播,这些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而在内容上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的创新点。
三、新时期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进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育人为本”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针对“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承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示范者和领路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思想素质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要把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识、时事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不断涌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
(三)塑造大学生个体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范大学生个人行为。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德育方面入手,作为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的个体性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的前提下,为了使个性化的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觉悟,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使有差异的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及的价值观相结合,真正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让大学生认清自身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
(四)讲究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筛选,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受学生喜爱的交流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精干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队伍,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报道带来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更贴合当下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
[2]刘涛,宫翠萍.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3]李春林宋登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李为民,李淑慧.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绥化学院学 报..
[5]陶惠敏,张紫君.“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思政论文范文如下:
【摘要】人生的价值是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创造出来的,而人生的意义更要靠自己在忘我的拼搏中去深刻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人生的价值和追求人生的意义涵盖了我们的一生。锤炼道德品质和培养爱国情怀更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课题,只有基于以上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才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迎接坎坷,面对挫折,直至通往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人生价值价值观世界观人生态度社会价值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理想。
【正文】:
一、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括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实现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也表明了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因此它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大学生对世界观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
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达到某个目标,而在于保持一种奋进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首先,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往往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它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因为如果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的统一整体。
在人的社会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关的联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从中我们获悉个人既不是单纯的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是单纯的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辨证关系的基础。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因此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和社会的辨证关系,才能协调好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间的联系。锤炼道德品质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脉相承。
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以此为规范,不断地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推崇,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自爱”,“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以上都是从仁爱精神出发,主张“和为贵”,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
这些只是道德品质的某一些方面,但从中大学生应该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积极的爱国者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想必有人会说奉行爱国主义似乎离我们很远,甚至根本就毫不相干,所以我们只需塑造理想人格就可以。
其实不然,如果人人都怀有这样一种思想,那么祖国靠谁来建设,何以发展?邓小平曾告诉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是啊,我们不应该过于局限自己的思想,应该有一种潜在的爱国意识,继而发扬成为一种精神情操。
爱国的行为何以体现呢?其实只需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爱国的行为更多的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频频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积极的爱国者。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我自从上大学以来,曾这样对自己倾诉:“本科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
我首先要感谢理想,是它无私地搭上了我这个曾经迟到的旅客,将我选上了这个站台,张望四周,只剩下寥寥几个同行者,而一些疲惫的旅客已打算出站了,可是我还要追赶下一个站台,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奋斗,奋斗……”这段立志文字就是我对理想的一个表白,也是我不断奋斗的催化剂。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