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文章是自己写的,“署名文章”是报纸行业特有的名词,指报纸上这篇文章的观点是由署名的人自己负责,即文责自负。而没有署名的文章就是代表了报纸自己的观点。现在新华社有时也会发出“署名文章”。另外,报纸上还有专栏作家,他们的“署名文章”往往较重要。有的人的“署名文章”一出来,大家为之关注,因为过去这个人的文章代表了一定权威人士的观点,风向等。
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一般都不是代表个人,尽管都有署名,其实这个署名一看就知道是某个机构的谐音。比如仲轩理,就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仲祖文就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其实这种传统古而有之。
人民日报还这样用只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当然,也有报纸是用所谓特约评论员文章的,比如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就是在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的。
在某些情况下,署名文章并非真由署名作者亲自所写,而是由他人(一般是秘书、专家或学者等与署名人有一定关系的作者)代笔,最后以署名人身份发表,但是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体系上,基本上能够代表署名人本人或是其背后的利益团体的观点。
扩展资料
如:
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文章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围绕对价值约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公开举行听证会,美国各行各业表达反对的声音呈压倒之势。
文章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不是哪一个国家刻意设计出来的,而是市场规律使然,时代潮流使然。
文章强调,解决国家之间的经贸问题,只能通过平等对话。如果美方强行违背民意选择继续打下去,中国将不得不奉陪到底,中国既能扛得住,也能耗得起。选择谈,就要有诚意,关键是要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之声-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就是没有名字的文章
第三作者一个发表的期刊论文可以有三个有效作者一般第一作者都是做这的这个实验或发表的设计的主要人第二作者可以是参与的人 也对这个文章里的内容做出贡献第一作者有这个文章的版权拥有的权利 第二作者没有评职称,一般文科的第二作者没多大用,但理科的第二作者是有用的。要看单位的职称评定文件,或者所在省份的职称文件
第一作者、作者排名和通讯作者
作者署名代表著作权,能够宣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在职称晋升、科研基金申请、求职和人才称号评定等方面,作者排名是最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
很多高校在资格评定时看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著。由于作者署名与学术声誉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对作者排名格外关注。
按照排列顺序,作者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等。按照分类,作者分为普通作者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又称通信作者,因为这种作者负责回复来信。
论文作者排列注意
作者排列顺序分为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法、首末作者排位法、贡献排位法三种。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法用于无法区分每个作者的贡献程度的情形,在署名处注明按照姓名字母排序。这种方法虽确有运用,但不被学术界提倡。
首末作者排位法是指学生或团队成员做第一作者,导师或课题负责人做最末位作者,其余有贡献的人员居中排列。这种方法虽然曾在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形成过约定俗成的共识,但目前这种共识不复存在。
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
1、论文署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署第二第三的就是第二第三作者。一般看你的文章份量,如果份量足,可以署多个作者。国外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文章可以挂100人。
2、文章一般还有一个通讯作者,是指文章的所有权人和指导者。还有的有一个通信作者,指是的联系人。
3、这个也可以由双方商量来确定排名,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是排在前面的为第一作者,排在第二名的为第二作者,余此类推。
署名权利:
第一作者是自己的导师,这不仅是出于惯例,而且是合理的。因为情况往往是,研究课题是导师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时,不论用道德的眼光,还是用权利的眼光,导师署名第一都无可非议,
因为关键思路(搞科研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习惯上称作“idea”)出自导师,学生投入和贡献的是一般工作、知识、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说,即使在另外的情况下,两人合作决定署名次序也是如此,导师的身份、学校的行政权力等背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宋体。
5、关键词4号宋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倍行距。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2015年4月7日《环球时报》15版刊出环球时报评论员的署名文章《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流出谁之过》把央视星光大道制片人兼主持人毕福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该视频从6日曝光后,毕福剑的言论成为社会各界舆论的焦点。据央视员工透露称:针对主持人毕福剑的视频风波,央视高层昨日开会进行讨论后决定,将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停播4天,改为播电视剧。工作人员还透露称:4天之后能不能复播还是问题,目前暂时没有接到通知。
单仁平,音义就是被骟了的人嘛
是。胡锡进系环球时报总编辑,也是环球时报社评的主笔。2013年出版的《胡锡进论复杂中国》,集纳了部分环球时报社评有关中国的时事评论,以及胡锡进以“单仁平”署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今晚上(25日)的《新闻联播》不一般,一连播了四篇重磅评论: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
《人民日报钟声文章:开放合作 携手发展是正道——维护国际道义才有世界共同繁荣》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用创新的钥匙开启未来——坚定必胜信心,应对风险挑战》
《环球时报社评文章:蓬佩奥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
这四篇文章也回应了当前四个比较关注的问题:
要不要硬碰硬?
世界共同繁荣的正道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
为什么要讨伐蓬佩奥?
答案在这里找: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频挑起经贸摩擦,全方位对华施压,然而,舆论场上也有极个别人发出“与众不同”的杂音,称美方的打压是因为中国“高调”所致,现在应该“忍让为上”,宁可“委曲求全”,也不可“硬碰硬”。
真的是“高调招敌”吗?忍让真能求安、委曲真能求全吗?
历史 一再警示我们,霸权主义的逻辑从未改变,霸权者恃强凌弱的本性也从未改变,在“丛林法则”面前,退让一步只能换来得寸进尺,委曲一次只会招致更高要价。
回望 历史 ,我们正是在一次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取得了新胜利,开创了新局面,也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世人的尊重。在具有许多新的 历史 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更要靠发扬斗争精神去赢得民族尊严、创造发展空间。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
第二个问题,世界共同繁荣的正道是什么?
为自由贸易创造条件,可以促进全球发展。但是,美国一些人出于一己之利,丧失基本认知能力。面对本国发展问题,他们诿过于人,将别国视为威胁,肆意挥舞关税大棒,进行极限施压,动辄以“脱钩”等做法伤害经济全球化进程,暴露其根深蒂固的、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零和思维。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倡导的国际发展合作充满道义的力量,彰显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自世界各地的97个成员加入。今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达成283项成果。世界银行近日发表的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使全球贸易增加,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全球收入增加。
所以说,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坚持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结交全球发展伙伴,中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任何人妄图遏制中国发展,注定都是徒劳的。
什么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
答:用创新的钥匙开启未来。
近一段时间,中国 科技 领域创新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中国以219台超级计算机第四次夺得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上榜数量第一,17家中国机构跻身《自然》杂志发布的“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百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人炮制出“强制技术转让”“盗窃知识产权”“中国技术有害”等错误论调,滥用国家安全名义打压中国企业,将 科技 问题政治化,企图遏制中国高 科技 发展,将中国限制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些 科技 领域的霸凌行径,与时代潮流不符,与科学精神相悖,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反对。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还是要靠自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 科技 竞争,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最需要的是科学理性的态度、奋发有为的行动。下定决心,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破解“缺芯少魂”之痛,夯实创新发展之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牢牢把握经济 社会 发展的主动权。
好,第四个问题:蓬佩奥!
《环球时报》的这篇评论标题很直接:蓬佩奥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
为什么?来看看他的表现:
在美国国家战略朝着冷战思维扭转的 历史 关头,他以个人之力将这种扭转一次次推向极端,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鹰中之鹰”;
近一段时间借频繁出访制造的机会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左右开弓,极尽抹黑和打压之能事。仅仅在中国方向,他的攻击性语言完全突破了以往美国对华外交语言体系,使用了各种恶毒字眼;
他是煽动盟国封堵华为的最活跃说客和威逼者,在攻击中国涉疆政策方面尤其不遗余力,在香港等问题上他的所作所为更是越过了卢比孔河;
……
蓬佩奥的经历中有很多军事和情报的元素,当众议员时也没少发起对外冲突,对抗似乎成了他的思维定式,也成为他唯一会做的事情;
美国国家战略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但蓬佩奥在把“战略竞争”偷换成“战略敌对”。这决不是同样希望过和平日子的美国公众想要的,为了让对中国的敌对主张看上去合理,蓬佩奥做了煽动美国舆论仇视中国的急先锋,他把一个又一个恶毒的标签贴到中国身上。
文章最后说:
出了这样的国务卿,不能不说是美国政治的悲剧,同时也是国际政治的悲哀。世界需要警惕蓬佩奥对人类和平所造成的类似虫蛀的侵蚀,不要因为他有美国国务卿之尊,就对制造破坏力的他报以客气。他尤其打击了外交界的建设性作用,挤掉了缓和国家间冲突的宝贵空间,他给外交的职业光荣抹上了很重的污点。全球外交界应当鄙视他的作为,共同讨伐之。
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海乘风启新程的意思是新的发展蓝图已经规划好了,乘着东风向着新的征程进发。该句话出自辛仲平发表的署名文章,原话是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海乘风启新程,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更高起点上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江苏号巨轮乘风启程,驶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巴金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曾用过的笔名佩竿、极乐、非子、黑浪、赤波、壬平、甘宁、亦呜、李冷、呜希、马拉、春风、一切、李一切、余一、王文慧、马琴、欧阳镜蓉、余三、余五、余七、黄树慧、德瑞、巴金。(复旦大学教授唐金海考证,由巴金证实。)简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1920年8月,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1年4月,以芾甘笔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1923年,先到上海入读上海南洋中学,后到南京。1925年1月,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中(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1925年毕业。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在1928年10月,以巴金为笔名发表译著《脱落斯基的托尔斯太论》,为此笔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1934年11月赴日本留学,1935年8月回国。1957年7月,巴金和靳以主办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并担任主编。1960年8月,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66年8月,受上海作家协会“造反派”批判,开始强迫劳动的生活,关进牛棚;被《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点名批评。1977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直至逝世达28年之久。1983年起连续五次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任职达22年之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超过百岁且在任上去世的国家领导人。1984年5月,被国际笔会第47届大会推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10月获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3月26日,主持北京西郊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典礼。1999年2月8日,因呼吸道感染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反覆,从此未能出院。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一个愿望至死还未实现。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正因如此,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四人帮的非人道迫害。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消息指他曾表示要求安乐死,但因政治原因而遭政府拒绝并封闭消息。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作品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火》(共三部),1940-1945,开明书店《寒夜》,1947,晨光中篇小说《海的梦》,1932,新中国书局《春天里的秋天》,1932,开明书店《灭亡》,1929,开明书局《死去的太阳》,1931,开明书店《砂丁》,1933,开明书局《萌芽》(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1933,开明书店《利娜》,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憩园》,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第四病室》,1946,良友图书公司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1953《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火》(三部),1940-1944《憩园》1944《寒夜》,1947《第四病室》,1946《复仇》,1931,新中国书局《光明》,1932,新中国书局《电椅》,1933,新中国书局《抹布》,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将军》,1934,生活书局《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沉落》(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发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猪与鸡》,1959,作家出版社《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散文集《随想录》(5卷)1979-1986《海行》(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旅途随笔》,1934,生活书局《点滴》,1935,开明书店《生之忏悔》,1936,商务印书馆《短简》,1937, 良友图书公司《控诉》,1937,重庆烽火社《梦与醉》,1938,开明书店《感想》,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无题》,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1942,重庆烽火社《旅途杂记》,1946,上海万叶书店《怀念》,1947,开明书店《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1951,平明出版社《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1951,平明出版社《慰问信及其他》,1951,平明出版社《大欢乐的日子》,1957,作家出版社《坚强的战士》,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友谊集》,1959,作家出版社《赞歌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倾吐不尽的感情》,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贤良桥畔》,1964,作家出版社《大寨行》,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烟火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跋集》,1982,花城出版社《忆念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愿化泥土》,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控诉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再思录》,1995,上海远东出版公司《静夜的悲剧》,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著《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希金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传记与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巴金自传》,1934,第一出版社《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理论《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1930,上海自由书店《谈契河夫》,1955,平明出版社荣誉和奖项1982年 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85年 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 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9年 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2003年 “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书目《巴金选集》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全集》二十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短篇小说集》(一至三卷),1936-1942,开明书店巴金作品译本Jin Ba; Ward Four : A Novel of Wartime China,ISBN 0835126463Ba-Jin Die Familie Nachw. v. Wolfgang Kubin;2002 ISBN 3933314380;Ba-Jin:Kalte Nächte : Roman. Nachw. v. Wolfgang Kubin, 1981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生平: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巴金( -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巴金( -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一九零四年一岁 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 原籍浙江嘉兴。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芳。巴金有两兄、两姐、两弟、三妹,分别为:大哥李尧枚,三哥李尧林;二姐李尧桢,三姐李尧彩;十四弟李尧椽,十七弟李尧集(继母生);九妹李琼如,十妹,十二妹李瑞珏。(以上兄弟姊妹均为大家族排行)。 一九零九年六岁 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前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除随先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传统蒙学读物外,亦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 一九一一年八岁 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 是年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2月8日成都军队哗变,秩序大乱,由父亲和大哥留家,母亲带其他儿女到外祖母家避难,翌日回家。22日秩序恢复,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一九一四年十一岁 母亲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盘山。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一生影响颇大,后来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 一九一五年十二岁 父亲娶继母(邓景遂) 一九一七年十四岁 父亲病逝,大哥挑起长房生活重担,大家庭矛盾加剧。 自是年起,在晚间随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的香表哥学习英文。 一九一八年十五岁 秋季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一月后因病辍止,继续在家从香表哥学习,其间直接阅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史蒂文森的《宝岛》等英文原著。 一九一九年十六岁 “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巴金接触到《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星期日》、《学生潮》、《威克烈》等各种新刊物。 一九二零年十七岁 祖父病故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更为加剧。 读克鲁泡特金《告少年》、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中译本及《实社自由录》第一集中刊登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的文章,第一次了解到无政府主义的要义,其后称高德曼为”精神上的母亲”。 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一九二一年十八岁 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参加组织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秘密团体“均社”并发表《均社宣言》,从此开始以“安那其主义者”自命。 参与编辑《警群》月刊,第一期出版后因与原筹办者发生争执,原《半月》刊同人联名发表声明,集体脱离该刊,《警群》亦停刊。 一九二二年十九岁 上半年参与创办成都无政府主义者联盟主办的《平民之声》周刊,主持编辑事务。 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共十二首)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一九二三年二十岁 秋季入上海南洋中学;年底赴南京入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 一九二四年二十一岁 五月在广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发表诗作《悼橘宗一》和《伟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荣君之灵》。 一九二五年二十二岁 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南京学生的声援活动,后参与发起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民众》半月刊。 一九二六年二十三岁 《五一运动史》于是年四月出版,该书是目前所见的巴金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 一九二七年二十四岁 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 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一九二八年二十五岁 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 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较《灭亡》早发表近三个月,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一九二九年二十六岁 一月至四月《灭亡》在《小说月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论著《断头台上》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参加自由书店编辑工作,以“马拉”为笔名编辑五期《自由月刊》。 本年,还发表各种译著、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工女马德兰〉之考察》、《〈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势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艺评论文章。 一九三零年二十七岁 本年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世界语杂志《绿光》;译著《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托名美国三藩市平社出版;译著托尔斯泰着《丹东之死》,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发表《亡命》、《复仇》、《哑了的三角琴》等十二篇短篇小说。 一月据世界语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话剧《过客之花》;二月参考《世界语史》等材料著《世界语创作文坛概况》,连载于《绿光》第7卷1月号至3月号;三月代表上海世界语学会接待日本世界语者长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七月据有关材料写成的《世界语文学论》连载于《绿光》第7卷第7月号至10月号。 一九三一年二十八岁 一月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由开明书店出版。 四月十八日,《时报》开始连载《激流》。 八月,《新生》结稿,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复仇》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说《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初冬,应邀到浙江长兴煤矿作客,为后来创作《雪》积累了素材。 本年与复旦大学学生章靳以结识,日后成为编辑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关系密切的朋友。 一九三二年二十九岁 一月,中篇小说《雨》开始连载于南京《文艺月刊》。 三月,中篇小说《海底梦》,五月至七月在《现代》杂志连载,八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五月,一周内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先在《时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光明》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九月,开明书局出版《新生》,中篇小说《砂丁》在《申报月刊》发表,一九三三年一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和译著《秋天里的春天》出版。 十二月,应《读书》杂志约写《我的写作生活》一文,回顾自己1927年以来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状况。 本年度整理一九二七年赴法日记,结集为散文集《海行》,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一九三三年三十岁 一月,开始创作中篇小说《萌芽》,在《大中国周报》连载,八月由现代书局出版,不久遭禁;次年八月将书中人物改名换姓,改题《煤》,拟由开明书局出版,又遭禁;后改名《雪》自费印刷,托名美国旧金山平设秘密发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五月,《家》(《激流》第一部)由开明书局出版。 八月初,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九月至十二月,去天津、北京与靳已、郑振铎共同创办《文学季刊》,任编委。 一九三四年三十一岁 一月回上海。国民党正式实行图书检查,《文学》2卷1号巴金的《电》、欧阳山等的短篇小说被抽出,《新年试笔》中“巴金”的名字被勒令改署为“比金”。 四月,《电》改名《龙眼花开的时候》,署名“欧阳镜蓉”在《文学季刊》连载,次年三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改题《电》,为《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 八月,散文集《旅途随笔》,短篇小说集《将军》由生活书局出版。 十月,短篇小说集《沉默》出版,十一月赴日,《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二十四日抵达横滨,住在佛教徒武田博家,据此创作了短篇小说《神》、《鬼》。 十一月《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利娜》始连载于《水星》。 一九三五年三十二岁 三月散文集《点滴》由开明书店出版。 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未能发表,后据此改为短篇小说《人》。 五月,吴朗西、伍禅、丽尼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巴金名义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 九月,论著《俄国社会运动史话》、译著《狱中记》(伯克曼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往北平协助靳以办理《文学季刊》停刊工作。短篇小说集《神·鬼·人》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三十三岁 二月短篇小说集《沉落》、散文集《生之忏悔》由商务印刷书馆出版。 四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 由开明书店出版。《爱情三部曲》(及《雾》《雨》《电》) 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五月,译著《门槛》(屠格涅夫等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 八月,散文集《忆》、译著《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斯捷普尼雅克著,即《地底下的俄罗斯》改版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短篇小说集《发的故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本年,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为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二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 一九三七年三十四岁 三月,与靳以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童话集《长生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3日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8日,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13日淞沪抗战爆发,文化生活出版社业务停止,工作人员继续撤走;22日,由《文学》、《译文》、《中流》、《作家》四家刊物联合出版的《呐喊》周刊(第三期改名为《烽火》)在上海出版,茅盾、靳以为编辑,巴金为发行人,不久因茅盾离沪由巴金编辑。24日,《救亡日报》创刊,巴金名列编委名单。 十月,译著《西班牙的斗争》(洛克尔著),托名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 十一月,杂文集《控诉》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三八年三十五岁 一月,译著《告青年》(克鲁泡特金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二月,译著《叛逆者之歌》(普希金等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三月,《春》由开明书店出版。与靳以一起经香港到广州。五月一日,经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巴金为编辑;十月十一日,《烽火》出至二十期后在日军炮火下被迫停刊。 七月,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九月,散文集《梦与醉》由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三九年三十六岁 三月,散文集《旅途通讯》由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杂文集《感想》由烽火社出版。 十月,散文集《黑士》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零年三十七岁 三月,改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取略》并易名《面包与自由》,八月由平明书店出版。 五月,《秋》结稿,七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六月,修改克鲁特泡金的《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易名为《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次年六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译著《一个家庭的悲剧》(赫尔岑著) 和中篇小说集《利娜》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九月,重译凡宰地《我的生活的故事》(即《一个卖鱼者的生涯》) 均由为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七日,出席全国文协举行的来渝作家茶会,出席的还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田汉、艾青等七十余人。周恩来也出席了这次茶会,这是巴金首次件到周恩来。《火》第一部由重庆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一年三十八岁 五月下旬,《火》第二部结稿,次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六月,杂文集《无题》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四二年三十九岁 一月,散文集《龙·虎·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四月,短篇小说《还魂草》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散文集《废园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三年四十岁 三月,散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译文集《迟开的蔷薇》(史托姆著),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四年四十一岁 五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到贵阳并结婚;中旬,陪萧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憩园》;下旬译著《处女地》(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十月,中篇小说《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五年四十二岁 二月,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译著《散文诗》(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火》第三部由开明书店出版。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二十八日,毛泽东到重庆。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 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萧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文协上海分会成立,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四十三岁 一月,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现行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 四月,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五月,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会部社务。 六月,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七月,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八月到十二月,《寒夜》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次年三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这也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一九四七年四十四岁 八月,散文集《怀念》由开明书店出版。 九月,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八年四十五岁 三月,译著《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译著《笑》(奈米洛夫等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改订一九三八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二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静夜的悲剧》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九年四十六岁 三月,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十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九月,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 十月,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十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尔》,十二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一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零年四十七岁 二月,译完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四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五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 九月,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稿一篇,编为《草原集》,十一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十月,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十一月由上海出版社出版;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十二月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及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 一九五一年四十八岁 二月,编选散文集《华沙的节日—波兰杂记》,三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三月,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六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它》结集,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十一月,译完迦尔洵的《癞蛤蟆和玫瑰花》,次年一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一九五二年四十九岁 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五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二月,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并任团长。 三月,7日率访问团启程离京,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四月,1日与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 十月,从朝鲜回国。 一九五三年五十岁 二月,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 三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巴金等二十一人当选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三月至七月,《新生》、《海的梦》、《雾·雨·电》、《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等旧作相继修订出版。 八月,再度入朝访问。 九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因在朝鲜未能出席,致信《衷心的祝贺》;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月,当选为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 十一月,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当选为理事。 十二月,离开朝鲜回国。 一九五四年五十一岁 一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 六月,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应邀赴莫斯科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八月,离开莫斯科回国。 九月,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15日至29日,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序》、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分别于次年3月和5月出版。 一九五五年五十二岁 二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三月,出席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并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 四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五月,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 六——七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八月,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一九五六年五十三岁 一月,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 二月,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七月,全国整风开始,创作《“鸣”起来吧》、《“独立思考”》等杂文,均署名余一。 八月,编成散文集《大欢乐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 十月,参加鲁迅新墓迁葬仪式,与金仲华一起将写有“民族魂”的旗帜献盖于鲁迅灵柩。 十二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一九五七年五十四岁 三月在北京参加作协创作规划会议,与赵丹、方纪等受毛泽东主席接见。。 五月,开始编《巴金文集》。 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七月,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创刊,与靳以共同担任主编。 一九五八年五十五岁 一月,主持作协上海分会会议并作报告。 二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十月,赴苏联塔什干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本月开始,《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杂志展开对巴金建国前作品的批判和讨论。 是年《巴金文集》第一卷至第六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九年五十六岁 四月,编完散文集《新声集》,9月出版。 五月,编完散文集《友谊集》,9月出版。 六月,在北京与周扬等参加首都诗人座谈会。 九月,与萧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出版。 十一月,靳以逝世,巴金为治丧委员会成员。 是年《巴金文集》第七卷至第九卷相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零年五十七岁 四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七月,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题为《文学要路在时代的前头》的发言,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八月,参加全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继续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六一年五十八岁 三月,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七月,创作短篇小说《团圆》。该小说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 是年十到十二月,《巴金文集》第十卷到第十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一九六二年五十九岁 五月,上海第二次文代会召开,致开幕词《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并作《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讲话。 七月,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 是年《巴金文集》第十四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汇集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一九六三年六十岁 四月,参加全国文联第三次扩大会议。 六月,赴越南访问;访日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出版。 十二月,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达东京访问,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藏原惟人曾接见。 一九六四年六十一岁 六月,编选访越散文集《贤良桥畔》,九月出版。 八月,参观访问,回上海后写报告文学《大寨行》。 十二月,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一九六五年六十二岁 一月,继续在北京参加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七月,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受胡志明主席接见。 一九六六年六十三岁 六月,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 七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见到老舍,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八月,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 九月,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一九六七年六十四岁 一月,挨斗更频,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 五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是年,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一九六八年六十五岁 频繁遭到批斗,《文汇报》先后发表长篇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斗倒批臭文艺界反动”权威”巴金》;《解放日报》亦以《彻底斗倒批臭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巴金》为通栏标题发表多篇批判文章。 一九六九年六十六岁 《文汇报》发?/div>
巴金( -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一九零四年一岁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原籍浙江嘉兴。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芳。巴金有两兄、两姐、两弟、三妹,分别为:大哥李尧枚,三哥李尧林;二姐李尧桢,三姐李尧彩;十四弟李尧椽,十七弟李尧集(继母生);九妹李琼如,十妹,十二妹李瑞珏。(以上兄弟姊妹均为大家族排行)。一九零九年六岁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前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除随先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传统蒙学读物外,亦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一九一一年八岁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是年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2月8日成都军队哗变,秩序大乱,由父亲和大哥留家,母亲带其他儿女到外祖母家避难,翌日回家。22日秩序恢复,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一九一四年十一岁母亲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盘山。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一生影响颇大,后来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一九一五年十二岁父亲娶继母(邓景遂)一九一七年十四岁父亲病逝,大哥挑起长房生活重担,大家庭矛盾加剧。自是年起,在晚间随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的香表哥学习英文。一九一八年十五岁秋季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一月后因病辍止,继续在家从香表哥学习,其间直接阅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史蒂文森的《宝岛》等英文原著。一九一九年十六岁“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巴金接触到《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星期日》、《学生潮》、《威克烈》等各种新刊物。一九二零年十七岁祖父病故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更为加剧。读克鲁泡特金《告少年》、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中译本及《实社自由录》第一集中刊登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的文章,第一次了解到无政府主义的要义,其后称高德曼为”精神上的母亲”。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一九二一年十八岁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参加组织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秘密团体“均社”并发表《均社宣言》,从此开始以“安那其主义者”自命。参与编辑《警群》月刊,第一期出版后因与原筹办者发生争执,原《半月》刊同人联名发表声明,集体脱离该刊,《警群》亦停刊。一九二二年十九岁上半年参与创办成都无政府主义者联盟主办的《平民之声》周刊,主持编辑事务。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共十二首)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一九二三年二十岁秋季入上海南洋中学;年底赴南京入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一九二四年二十一岁五月在广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发表诗作《悼橘宗一》和《伟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荣君之灵》。一九二五年二十二岁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南京学生的声援活动,后参与发起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民众》半月刊。一九二六年二十三岁《五一运动史》于是年四月出版,该书是目前所见的巴金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一九二七年二十四岁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一九二八年二十五岁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较《灭亡》早发表近三个月,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一九二九年二十六岁一月至四月《灭亡》在《小说月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论著《断头台上》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参加自由书店编辑工作,以“马拉”为笔名编辑五期《自由月刊》。本年,还发表各种译著、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工女马德兰〉之考察》、《〈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势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艺评论文章。一九三零年二十七岁本年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世界语杂志《绿光》;译著《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托名美国三藩市平社出版;译著托尔斯泰着《丹东之死》,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发表《亡命》、《复仇》、《哑了的三角琴》等十二篇短篇小说。一月据世界语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话剧《过客之花》;二月参考《世界语史》等材料著《世界语创作文坛概况》,连载于《绿光》第7卷1月号至3月号;三月代表上海世界语学会接待日本世界语者长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七月据有关材料写成的《世界语文学论》连载于《绿光》第7卷第7月号至10月号。一九三一年二十八岁一月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由开明书店出版。四月十八日,《时报》开始连载《激流》。八月,《新生》结稿,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复仇》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十月中篇小说《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初冬,应邀到浙江长兴煤矿作客,为后来创作《雪》积累了素材。本年与复旦大学学生章靳以结识,日后成为编辑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关系密切的朋友。一九三二年二十九岁一月,中篇小说《雨》开始连载于南京《文艺月刊》。三月,中篇小说《海底梦》,五月至七月在《现代》杂志连载,八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五月,一周内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先在《时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光明》由新中国书局出版。九月,开明书局出版《新生》,中篇小说《砂丁》在《申报月刊》发表,一九三三年一月由开明书局出版。十月,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和译著《秋天里的春天》出版。十二月,应《读书》杂志约写《我的写作生活》一文,回顾自己1927年以来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状况。本年度整理一九二七年赴法日记,结集为散文集《海行》,由新中国书局出版。一九三三年三十岁一月,开始创作中篇小说《萌芽》,在《大中国周报》连载,八月由现代书局出版,不久遭禁;次年八月将书中人物改名换姓,改题《煤》,拟由开明书局出版,又遭禁;后改名《雪》自费印刷,托名美国旧金山平设秘密发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五月,《家》(《激流》第一部)由开明书局出版。八月初,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九月至十二月,去天津、北京与靳已、郑振铎共同创办《文学季刊》,任编委。一九三四年三十一岁一月回上海。国民党正式实行图书检查,《文学》2卷1号巴金的《电》、欧阳山等的短篇小说被抽出,《新年试笔》中“巴金”的名字被勒令改署为“比金”。四月,《电》改名《龙眼花开的时候》,署名“欧阳镜蓉”在《文学季刊》连载,次年三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改题《电》,为《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八月,散文集《旅途随笔》,短篇小说集《将军》由生活书局出版。十月,短篇小说集《沉默》出版,十一月赴日,《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二十四日抵达横滨,住在佛教徒武田博家,据此创作了短篇小说《神》、《鬼》。十一月《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利娜》始连载于《水星》。一九三五年三十二岁三月散文集《点滴》由开明书店出版。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未能发表,后据此改为短篇小说《人》。五月,吴朗西、伍禅、丽尼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巴金名义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九月,论著《俄国社会运动史话》、译著《狱中记》(伯克曼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十一月,往北平协助靳以办理《文学季刊》停刊工作。短篇小说集《神·鬼·人》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一九三六年三十三岁二月短篇小说集《沉落》、散文集《生之忏悔》由商务印刷书馆出版。四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 由开明书店出版。《爱情三部曲》(及《雾》《雨》《电》) 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五月,译著《门槛》(屠格涅夫等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六月,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八月,散文集《忆》、译著《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斯捷普尼雅克著,即《地底下的俄罗斯》改版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十二月,短篇小说集《发的故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本年,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为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二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一九三七年三十四岁三月,与靳以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童话集《长生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八月,3日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8日,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13日淞沪抗战爆发,文化生活出版社业务停止,工作人员继续撤走;22日,由《文学》、《译文》、《中流》、《作家》四家刊物联合出版的《呐喊》周刊(第三期改名为《烽火》)在上海出版,茅盾、靳以为编辑,巴金为发行人,不久因茅盾离沪由巴金编辑。24日,《救亡日报》创刊,巴金名列编委名单。十月,译著《西班牙的斗争》(洛克尔著),托名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十一月,杂文集《控诉》由烽火社出版。一九三八年三十五岁一月,译著《告青年》(克鲁泡特金著)由平明书店出版。二月,译著《叛逆者之歌》(普希金等著)由平明书店出版。三月,《春》由开明书店出版。与靳以一起经香港到广州。五月一日,经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巴金为编辑;十月十一日,《烽火》出至二十期后在日军炮火下被迫停刊。七月,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九月,散文集《梦与醉》由开明书店出版。一九三九年三十六岁三月,散文集《旅途通讯》由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七月,杂文集《感想》由烽火社出版。十月,散文集《黑士》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一九四零年三十七岁三月,改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取略》并易名《面包与自由》,八月由平明书店出版。五月,《秋》结稿,七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六月,修改克鲁特泡金的《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易名为《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次年六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八月,译著《一个家庭的悲剧》(赫尔岑著) 和中篇小说集《利娜》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九月,重译凡宰地《我的生活的故事》(即《一个卖鱼者的生涯》) 均由为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十二月七日,出席全国文协举行的来渝作家茶会,出席的还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田汉、艾青等七十余人。周恩来也出席了这次茶会,这是巴金首次件到周恩来。《火》第一部由重庆开明书店出版。一九四一年三十八岁五月下旬,《火》第二部结稿,次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六月,杂文集《无题》由烽火社出版。一九四二年三十九岁一月,散文集《龙·虎·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四月,短篇小说《还魂草》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六月,散文集《废园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一九四三年四十岁三月,散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七月,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十一月,译文集《迟开的蔷薇》(史托姆著),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一九四四年四十一岁五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到贵阳并结婚;中旬,陪萧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憩园》;下旬译著《处女地》(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十月,中篇小说《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一九四五年四十二岁二月,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译著《散文诗》(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七月,《火》第三部由开明书店出版。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二十八日,毛泽东到重庆。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萧珊因怀孕留在重庆。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文协上海分会成立,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一九四六年四十三岁一月,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现行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四月,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五月,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会部社务。六月,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七月,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八月到十二月,《寒夜》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次年三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这也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一九四七年四十四岁八月,散文集《怀念》由开明书店出版。九月,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明书店出版。一九四八年四十五岁三月,译著《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六月,译著《笑》(奈米洛夫等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八月,改订一九三八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二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静夜的悲剧》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一九四九年四十六岁三月,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十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七月,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九月,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十月,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十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尔》,十二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十二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一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一九五零年四十七岁二月,译完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四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五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九月,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稿一篇,编为《草原集》,十一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十月,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十一月由上海出版社出版;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十二月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及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一九五一年四十八岁二月,编选散文集《华沙的节日—波兰杂记》,三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三月,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六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六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它》结集,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七月,《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十一月,译完迦尔洵的《癞蛤蟆和玫瑰花》,次年一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五二年四十九岁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五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二月,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并任团长。三月,7日率访问团启程离京,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四月,1日与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十月,从朝鲜回国。一九五三年五十岁二月,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三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巴金等二十一人当选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月至七月,《新生》、《海的梦》、《雾·雨·电》、《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等旧作相继修订出版。八月,再度入朝访问。九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因在朝鲜未能出席,致信《衷心的祝贺》;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由平明出版社出版。十月,当选为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十一月,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当选为理事。十二月,离开朝鲜回国。一九五四年五十一岁一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六月,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七月,应邀赴莫斯科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八月,离开莫斯科回国。九月,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15日至29日,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序》、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分别于次年3月和5月出版。一九五五年五十二岁二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三月,出席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并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四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五月,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六——七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八月,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一九五六年五十三岁一月,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二月,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七月,全国整风开始,创作《“鸣”起来吧》、《“独立思考”》等杂文,均署名余一。八月,编成散文集《大欢乐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十月,参加鲁迅新墓迁葬仪式,与金仲华一起将写有“民族魂”的旗帜献盖于鲁迅灵柩。十二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一九五七年五十四岁三月在北京参加作协创作规划会议,与赵丹、方纪等受毛泽东主席接见。。五月,开始编《巴金文集》。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七月,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创刊,与靳以共同担任主编。一九五八年五十五岁一月,主持作协上海分会会议并作报告。二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为主席团成员。十月,赴苏联塔什干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本月开始,《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杂志展开对巴金建国前作品的批判和讨论。是年《巴金文集》第一卷至第六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九五九年五十六岁四月,编完散文集《新声集》,9月出版。五月,编完散文集《友谊集》,9月出版。六月,在北京与周扬等参加首都诗人座谈会。九月,与萧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出版。十一月,靳以逝世,巴金为治丧委员会成员。是年《巴金文集》第七卷至第九卷相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九六零年五十七岁四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七月,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题为《文学要路在时代的前头》的发言,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八月,参加全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继续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一九六一年五十八岁三月,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七月,创作短篇小说《团圆》。该小说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是年十到十二月,《巴金文集》第十卷到第十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一九六二年五十九岁五月,上海第二次文代会召开,致开幕词《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并作《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讲话。七月,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是年《巴金文集》第十四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汇集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一九六三年六十岁四月,参加全国文联第三次扩大会议。六月,赴越南访问;访日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出版。十二月,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达东京访问,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藏原惟人曾接见。一九六四年六十一岁六月,编选访越散文集《贤良桥畔》,九月出版。八月,参观访问,回上海后写报告文学《大寨行》。十二月,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六五年六十二岁一月,继续在北京参加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七月,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受胡志明主席接见。一九六六年六十三岁六月,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七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见到老舍,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八月,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九月,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一九六七年六十四岁一月,挨斗更频,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五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是年,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一九六八年六十五岁频繁遭到批斗,《文汇报》先后发表长篇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斗倒批臭文艺界反动”权威”巴金》;《解放日报》亦以《彻底斗倒批臭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巴金》为通栏标题发表多篇批判文章。一九六九年六十六岁《文汇报》发
论文署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应该从学术规范角度来考虑。一篇论文的任何署名作者均须有实质性贡献,且知晓论文的全部内容和投稿事项。一些期刊在收到稿件时,会给每名作者单独发信确认是否知晓自己是作者。未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如果是基于某种利害关系而成为作者,可能会被判定为学术不端。即使有贡献,在成为合著者时也需要谨慎,因为一旦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现象,那么所有作者可能都需要承担责任。接着需要考虑谁是第一作者和谁是通讯作者的问题。有多名作者时,人们可能会看重是否为第一作者,谁是通讯作者。严格而言,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有不同含义。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真实含义从根本上来说,通讯作者在投稿出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第一个作者实际上是做研究和写稿件的人。作者的顺序可以按照最适合于研究小组运作的任何顺序排列,但提交出版必须由通讯的作者完成。也可以是你不属于某个课题组,想独立发表自己的论文,那么你很可能同时是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义:通讯作者是在稿件提交、同行评审和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沟通的个人。通常,他或她还确保期刊的所有管理要求,如提供作者的详细信息、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临床试验注册文件以及收集利益冲突的表格和声明等都已正确完成,尽管这些职责可能会委托给一个或多个合著者。一般来说,通讯作者是在科学研究论文的提交和出版过程中有一些或很多经验的高级研究人员或团队领导。他们不仅对论文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有能力确保论文顺利、成功地完成出版过程。一名通讯作者应该怎么做?在研究传播的每个阶段,一名通讯作者负责几个关键方面——出版前后。如果你是第一次成为通讯作者,看看下面6条简单的提示,它们将帮助你成功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1.确保遵守主要截止日期2.准备好可以提交的稿件3.制作一个提交全文件包4.正确获取所有作者的详细信息5.确保遵守道德规范6.负责开放获取事宜简而言之,通讯作者是负责将研究(和研究人员)带入公众视野的人。要想成功发表,并且手握研究人员的声誉,通讯作者总是需要记住,一篇高质量的文本是打动一群同行评阅人甚至打动更挑剔的读者的第一步。谁该是科学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一作者通常是对稿件做出最重大智力贡献的人。这包括设计研究,从实验中获取和分析数据,并撰写实际的稿件。作为第一作者,你必须在提交和出版过程中给一大群玩家留下深刻印象。但是,首先,如果你在一个课题组,你就要抓住通讯作者的眼球。给你的稿件以应有的关注和你对通讯作者的信任的最好方式,是交付一份完美的稿件,无论是在科学准确性还是语法方面。虽然有以上严格定义,但研究生导师和团队领军人物往往会将自己列为通讯作者。由于人们可能会看重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一部分期刊允许声明多名通讯作者和多名共同第一作者。如果是学位论文工作产生的论文,研究生导师一般会将研究生列为第一作者。也存在资深学者主动将年轻学者列为第一作者的情形。最后需要考虑作者们的排序问题。对于多名作者的情况,往往会依据相对贡献的大小来安排作者排序,有的甚至在文尾部分的合适位置声明每位作者的贡献。在贡献大小区别不明显或者相互不在乎这种区分情形下,合作者可能选择“阿尔法贝塔”(α-β)顺序排序,即按姓的首写字母的顺序排名。这种排序往往暗示署名作者被视为同等贡献。排序,并不总是意味着排名。例如,你在A方面是专家,合作者在B方面是专家,两人用各自的特长合作了一份工作,形成了一篇结合A与B的文章,此时排序总得有左右,不管排序如何,同行还是会认同每人的贡献。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
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
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
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扩展资料: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