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论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孩子的心理研究”“90后一代与高科技,70后一代与自然生活”,“论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小学课外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教师的素质研究
28、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41、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42、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43、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44、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45、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46、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7、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48、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49、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0、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51、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52、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3、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54、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5、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6、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7、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8、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9、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60、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61、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62、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63、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64、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65、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66、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67、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68、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69、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70、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71、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72、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7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74、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75、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76、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77、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8、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79、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80、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81、青春期教育研究
82、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83、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84、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85、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86、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87、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88、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89、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90、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91、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92、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9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94、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95、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96、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97、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98、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99、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100、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101、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102、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103、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104、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105、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106、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
107、小学德育目标、课程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108、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分析
109、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与评价的研究
11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111、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112、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
113、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14、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15、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6、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7、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8、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9、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20、小学生放学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1、小学生过激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122、小学生可支配零用钱的使用状况分析
123、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124、小学生文明用语调查分析
125、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26、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7、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128、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129、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30、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131、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132、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133、小学生中小团体的调查与分析
134、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35、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6、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的研究
137、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
138、小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139、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的研究
140、小学校园网络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
141、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142、小学信息课程体系的研究
143、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及其实证研究
144、小学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研究
145、小学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146、小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147、小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148、小学应用教育技术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49、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150、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151、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152、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153、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154、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155、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156、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157、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158、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160、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161、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162、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16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64、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165、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研究
166、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67、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68、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169、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170、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171、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172、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173、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74、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175、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176、校长负责制实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7、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178、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审美教育的研究
179、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0、新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
181、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18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83、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184、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
185、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
186、学校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187、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
188、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评价的研究
189、研究性学习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
190、一个小学教师发展案例的'研究
191、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
192、英国公立小学的课程设置研究
193、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194、优秀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5、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196、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197、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198、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19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0、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美育
201、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研究
20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203、中外学校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204、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205、中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206、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207、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研究
208、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素质研究
20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
2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研究
2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21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213、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1、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2、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
3、漫谈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三个命题
4、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5、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
7、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8、解决学生问题不可太随意
9、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0、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11、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
12、阅读、悦读——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13、因文采而精彩,为精彩而喝彩
14、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15、满眼生机争日新
16、炼就学生一双慧眼——浅谈作文教学中题材选用的做法
17、听课,迈开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18、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19、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20、耐心融化坚冰——语文学习“特困生”的转化案例
21、准确切入、引爆课堂思维
22、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23、文道统一,趣解经典
24、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25、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26、鼎力挖掘语文思想教育功能
27、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
28、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29、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30、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31、阅读反思——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视角
32、在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3、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塑造人文精神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35、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
36、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37、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38、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孩子,你为什么自卑?
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当止
培养思维能力源之“将错就错”
我为红花表“整容”
新课程:作业怎么做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美丽牧场”
数学日记:心灵和思维的“体操”
“换位”与“让位”
巧用联系卡 和谐你我他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作文回归生活三及跳
源何在!原何在?
教学立意,涵养语文教学的起点
评语:学生发展自己的“名片”
让真情与笔尖共舞
教育智慧:为心灵解码 给生成加油
“认识你脚下的土地”
“轻声”策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甸甸的思考——浅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
作业批改中的“三言两语”
有多少语文教学行为经得起追问
小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
让考试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关系
不能搬家为哪般?——“愚公搬家”的理性思考
走出围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师德——临照学生心灵的永恒阳光
四十五分钟之后怎么办?——历史教学更要重视课外研究
如何避免学科损伤——谈初中物理双语教学
论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操作模式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
走出“精英主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文质之辩——关于课改实践和听课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开发“校园人文环境”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重视学生的听力 培养听知能力
低效管理:基于学校产权制度视野的分析和对策
让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高考日记——对教育的几点反思
关于教师发表论文合法性的调查报告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把握“参与时机”,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精彩缘于瞬间
端五节的鸡蛋“飞”起来了
参与,快乐并收获着——“让学生参与备课的案例分析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与相应教学手段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胆怯心理的个分析”研究报告
“我的礼物呢?”一个孩子的“控诉”
为小学生“流行文学”阅读导航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合作日记--开在课外的一朵习作之花
用“人文”建构“和谐”
音乐是快乐的!
物质奖励“四忌”
“派送”快乐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和谐错位与校长前瞻视野
从做数学到说数学
语文“结课”的“布白”艺术初探
莫让“乱花”迷人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制作
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感悟“诗化语文”
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还权于学生
跳出“语文”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之“生态环境”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种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个性化教学摭谈
浅谈体态语艺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课改中,语文活动教学如何避免作秀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报告
范读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调查报告
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够进行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首先需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情感交流的教学氛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目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够进行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还能利用情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同时促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开展学习。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培育学生的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教师应当重视。下面我给你分享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欢迎阅读。
摘要: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人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人形式导人新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生动有趣的作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性一直是我们教师所极力推崇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何才能让平凡的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如何才能把平淡的文字演化成绘声绘色的课堂教学,而且能够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集中精力去听课,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导入的作用
1.引起注意,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上课开始。学生由课问的游戏状态到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既搞好了这个时间差的过渡,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的目标迅速转化为学的需求,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2.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晟好的老师”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的导入采用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式,就会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动机。
3.沟通感情,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伊始。教师就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导语来教学,就会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在设计导语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被问题难倒了。再想让他们进入到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明确目标,向学生交代学习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要使备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导入环节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弓l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要求,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善抖包袱,设置悬疑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卖拐”和“卖车”,这两个作品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个有效的导入,来瞬间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让对方紧跟自己思路走的目的。对于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这方面着手,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更多的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感性认识很强,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会尽力去学习研究,总能够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不妨多提一些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话题。
三、通过旧知识进行导入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对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为当堂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我们通过旧知识来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也是常用方法。比如有的课文比较长,我们一节课无法讲完的时候,在第二节课就可以针对前一节课的主人公或者故事情节展开提问,这样既对上节课内容做了相应的复习,也完成了对这节新课的导入教学。
四、故事导入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占据思想的主要地位,他们对一些相对简单,同时又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除了相应的游戏教学外,故事教学的导入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结合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自己编排故事,也可以通过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导入,或将小学生作为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角色,这样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吸引到课文教学中来。还有很多导入方法,大家都可以借鉴,笔者也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在此也做一个简单的分享,比如:简介导入、实物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录音导入法、图示描述法、录像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等。鉴于篇幅的关系,笔者不能把所有的方法加以详解,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广大老师都可以把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发扬光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而在于教会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让每位同学在新课改的推广下得以滋润和成长。虽然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像磁石,它能让学生的分散思维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提高他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导人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人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教师应当重视。下面我给你分享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欢迎阅读。
摘要: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人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人形式导人新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生动有趣的作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性一直是我们教师所极力推崇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何才能让平凡的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如何才能把平淡的文字演化成绘声绘色的课堂教学,而且能够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集中精力去听课,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导入的作用
1.引起注意,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上课开始。学生由课问的游戏状态到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既搞好了这个时间差的过渡,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的目标迅速转化为学的需求,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2.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晟好的老师”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的导入采用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式,就会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动机。
3.沟通感情,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伊始。教师就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导语来教学,就会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在设计导语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被问题难倒了。再想让他们进入到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明确目标,向学生交代学习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要使备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导入环节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弓l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要求,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善抖包袱,设置悬疑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卖拐”和“卖车”,这两个作品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个有效的导入,来瞬间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让对方紧跟自己思路走的目的。对于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这方面着手,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更多的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感性认识很强,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会尽力去学习研究,总能够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不妨多提一些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话题。
三、通过旧知识进行导入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对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为当堂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我们通过旧知识来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也是常用方法。比如有的课文比较长,我们一节课无法讲完的时候,在第二节课就可以针对前一节课的主人公或者故事情节展开提问,这样既对上节课内容做了相应的复习,也完成了对这节新课的导入教学。
四、故事导入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占据思想的主要地位,他们对一些相对简单,同时又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除了相应的游戏教学外,故事教学的导入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结合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自己编排故事,也可以通过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导入,或将小学生作为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角色,这样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吸引到课文教学中来。还有很多导入方法,大家都可以借鉴,笔者也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在此也做一个简单的分享,比如:简介导入、实物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录音导入法、图示描述法、录像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等。鉴于篇幅的关系,笔者不能把所有的方法加以详解,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广大老师都可以把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发扬光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而在于教会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让每位同学在新课改的推广下得以滋润和成长。虽然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像磁石,它能让学生的分散思维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提高他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导人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人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要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节课中,老师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情境,其中有碧叶相连的画面,有轻松愉悦的音乐,有充满童真的语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让童真童趣在课堂上荡漾。如第四节:描写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出现在静谧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展示夏夜星空图,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学习“穿梭”一词,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相对较难理解的。教师组织学生表演,两名学生扮演可爱的蝴蝶,其他学生扮演美丽的花朵。老师娓娓道来:“孩子们,你们看,可爱的小蝴蝶在花朵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从这朵花前穿过,又从那朵花后绕过,多快乐啊!这样就是穿梭。”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领悟了词意。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三、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 四、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2、运用电教媒体,要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难点。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教学要能温故知新,巧妙地启发诱导,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淡化教学重、难点。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3、运用电教媒体,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如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我们全体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课堂最终会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教师的素质研究
28、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41、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42、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43、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44、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45、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46、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7、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48、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49、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0、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51、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52、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3、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54、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5、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6、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7、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8、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9、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60、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61、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62、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63、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64、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65、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66、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67、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68、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69、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70、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71、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72、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7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74、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75、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76、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77、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8、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79、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80、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81、青春期教育研究
82、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83、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84、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85、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86、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87、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88、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89、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90、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91、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92、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9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94、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95、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96、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97、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98、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99、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100、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101、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102、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103、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104、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105、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106、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
107、小学德育目标、课程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108、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分析
109、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与评价的研究
11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111、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112、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
113、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14、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15、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6、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7、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8、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9、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20、小学生放学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1、小学生过激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122、小学生可支配零用钱的使用状况分析
123、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124、小学生文明用语调查分析
125、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26、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7、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128、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129、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30、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131、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132、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133、小学生中小团体的调查与分析
134、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35、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6、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的研究
137、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
138、小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139、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的研究
140、小学校园网络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
141、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142、小学信息课程体系的研究
143、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及其实证研究
144、小学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研究
145、小学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146、小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147、小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148、小学应用教育技术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49、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150、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151、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152、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153、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154、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155、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156、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157、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158、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160、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161、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162、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16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64、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165、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研究
166、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67、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68、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169、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170、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171、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172、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173、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74、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175、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176、校长负责制实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7、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178、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审美教育的研究
179、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0、新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
181、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18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83、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184、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
185、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
186、学校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187、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
188、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评价的研究
189、研究性学习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
190、一个小学教师发展案例的'研究
191、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
192、英国公立小学的课程设置研究
193、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194、优秀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5、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196、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197、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198、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19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0、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美育
201、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研究
20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203、中外学校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204、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205、中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206、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207、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研究
208、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素质研究
20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
2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研究
2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21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213、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1、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2、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
3、漫谈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三个命题
4、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5、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
7、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8、解决学生问题不可太随意
9、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0、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11、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
12、阅读、悦读——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13、因文采而精彩,为精彩而喝彩
14、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15、满眼生机争日新
16、炼就学生一双慧眼——浅谈作文教学中题材选用的做法
17、听课,迈开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18、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19、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20、耐心融化坚冰——语文学习“特困生”的转化案例
21、准确切入、引爆课堂思维
22、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23、文道统一,趣解经典
24、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25、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26、鼎力挖掘语文思想教育功能
27、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
28、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29、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30、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31、阅读反思——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视角
32、在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3、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塑造人文精神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35、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
36、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37、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38、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孩子,你为什么自卑?
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当止
培养思维能力源之“将错就错”
我为红花表“整容”
新课程:作业怎么做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美丽牧场”
数学日记:心灵和思维的“体操”
“换位”与“让位”
巧用联系卡 和谐你我他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作文回归生活三及跳
源何在!原何在?
教学立意,涵养语文教学的起点
评语:学生发展自己的“名片”
让真情与笔尖共舞
教育智慧:为心灵解码 给生成加油
“认识你脚下的土地”
“轻声”策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甸甸的思考——浅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
作业批改中的“三言两语”
有多少语文教学行为经得起追问
小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
让考试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关系
不能搬家为哪般?——“愚公搬家”的理性思考
走出围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师德——临照学生心灵的永恒阳光
四十五分钟之后怎么办?——历史教学更要重视课外研究
如何避免学科损伤——谈初中物理双语教学
论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操作模式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
走出“精英主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文质之辩——关于课改实践和听课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开发“校园人文环境”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重视学生的听力 培养听知能力
低效管理:基于学校产权制度视野的分析和对策
让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高考日记——对教育的几点反思
关于教师发表论文合法性的调查报告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把握“参与时机”,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精彩缘于瞬间
端五节的鸡蛋“飞”起来了
参与,快乐并收获着——“让学生参与备课的案例分析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与相应教学手段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胆怯心理的个分析”研究报告
“我的礼物呢?”一个孩子的“控诉”
为小学生“流行文学”阅读导航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合作日记--开在课外的一朵习作之花
用“人文”建构“和谐”
音乐是快乐的!
物质奖励“四忌”
“派送”快乐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和谐错位与校长前瞻视野
从做数学到说数学
语文“结课”的“布白”艺术初探
莫让“乱花”迷人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制作
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感悟“诗化语文”
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还权于学生
跳出“语文”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之“生态环境”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种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个性化教学摭谈
浅谈体态语艺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课改中,语文活动教学如何避免作秀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报告
范读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