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日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中日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日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题目写好了吗?

养老产业的发展研究可以和完成我来写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养老保险政策调整,从养老保险三支柱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企业年金快速发展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新的补充,未来前景广阔。

养老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养老体制改革步伐一直在向前。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养老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社保基金规模快速上涨,养老保险参保增速稳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别为亿人比2019年底增加3128万人,同比增长,整体来看,2015-2020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速较稳定。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增长面临多重压力

2011-2019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至52063亿元。增速方面,2011-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率波动上涨,但自2016年开始出现较为明显下滑趋势,2019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率仅为。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万亿元,同比下降。为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

基本养老保险比重上升缓慢

从2011年到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结余占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仅占,到2016年占。自2016年来,养老保险比重上升缓慢,至2019年比重仅上升了个百分点。

基本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上升

2020年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万亿元,基金支出万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万亿元。较上年下降万亿元。自2014年开始,基金当期收入中征缴收入小于待遇支出。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难度大

2019年,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为,较上年上涨个百分点。增幅有所提升,分别比2018年上升个百分点,较2017年减少了个百分点,扩面难度仍旧较大。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快速发展

企业年金参保人数快速上升

2019年末,全国参加职工万人,比上年增长。自2015年以来,企业年金参保人数的增长几乎陷于停滞,2016年和2017年的年增长率更低至和。

2017年底,《企业年金办法》的出台,无疑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从2020年前三季度,参保同比增长率上升至,可见一斑。

企业年金累计结存快速增长

2012-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规模逐年增加。2019年,年末全国有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548万人。2020年,企业年金累计结存万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企业年金累计结存快速增长。

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快速增长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8-2019年,养老保险公司的受托管理资产逐年增加。2019年,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较2018年同期上涨达到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亿元,同比增长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前景广阔

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商业养老保险机制在适应未来个性化养老需求、完善养老金积累增值机制、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从我国人身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来看,近年来我国投保人身险的人员规模逐渐扩大。相比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体系中占比较低,如美国商业养老保险为居民提供的必要开支占比达35%以上,我国目前这一占比还不到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政策支持下,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有望迎来井喷式发展,将对保险业特别是寿险行业形成重大利好。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亿元,参保人数万人。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仍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阶段,各商业保险机构应抓住机遇,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学习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产业的先天优势,依靠自身努力,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捕捉市场机会,发掘客户潜在的养老需求,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保险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养老产业的发展研究可以和完成我来写

题目写好了吗?

日本养老研究日语论文

日本は、平均寿命、高齢者数、高齢化のスピードという三点において、世界一の高齢化社会といえる。日本在平均寿命、高龄者人数、高龄化这三种增长速度上,堪称世界第一的高龄化社会。日本の少子高齢化の原因は、出生数が减り、一方で、平均寿命が延びて高齢者が増えているためである。日本的少子高龄化原因,一方面是出生人数减少,另一方面是平均寿命延长,从而造成了高龄者不断增加。日本の人口构成を人口ピラミッドで见ると、第1次ベビーブームの1947年~1949年生まれと第2次ベビーブームの1971年~1974年生まれの2つの世代に膨らみがあり、出生数の减少で若い世代の裾が狭まっている。日本人口的构成用人口金字塔型来看的话,第一次生育高峰是1947年~1949年,第二次生育高峰是1971年~1974年,这两个年代急剧膨胀,因此出生人数的减少,造成了年轻一代的延续变得狭窄起来。また、第1次ベビーブームの人达が、もうすぐ高齢者の仲间入りをするため高齢化は进展する。2005年と比べると、2020年には総人口は1割ほどしか减らないのに対し、70歳以上の高齢者はほぼ倍に増え、社会的负担は急増する。另外,第一次生育高峰的人们,马上就到了高龄者的队伍从而发展为高龄化。与2005年相比,到2020年总人口仅会减少1成左右,70岁以上的高龄者会增加几倍,社会负担急剧增加。本论文はまず総务省统计局の统计から日本の高齢化の现状について述べた。そして高齢化は始まっており、生活状况の変化について述べた。本论文首先从总务省统计局的统计出发,阐述了日本高龄化的现状。而且,论述了关于高龄化已经开始形成、生活状况的变化。最后は、高齢社会白书に目を向けて、高齢者健康・福祉と高齢者の社会参加活动と高齢者の生活环境について详しく述べた。本论文を通して、高齢者の生活を保障するために、日本はこの目标に努力していることを人々に分かるようにする。 最后将目光转向高龄化社会白皮书,详细阐述了高龄者健康、福利和高龄者参加社会活动以及高龄者的生活环境。通过本文,日本希望人们明白,他们正为保障高龄者的生活这一目标而在努力。请参考~~~

(一)日本儒学的核心——忠勇日本——“仁”从未获得像在中国那样的地位,“忠勇”是武士阶级信奉的儒学德行,反映了日本当时社会的需要。研究日本文化与价值著称的本尼迪克特曾指出,“仁”在日本从未获得像在中国那样的地位。她在研究日本文化中对天皇和父母的“报恩”观念时指出:这种报恩是一种无限的、无条件的义务,比中国文化中关于对国家的义务和对父母的孝行的观念更绝对化;忠和孝的范畴虽然都来自中国,但在中国并不是无条件的。“中国设定了一种凌驾一切之上的德目作为忠孝的条件,这个德就是仁”。她指出,在中国统治者必须行仁,否则人民反对君主就是正当的。“中国人的这种伦理观念在日本从未被接受过……,事实上在日本,‘仁’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道德,完全没有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占的那种崇高的地位。”罗伯特•贝拉认为,在前现代的日本,对主君的特殊主义的“忠”的观念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观念之上,忠是江户时代的中心价值。他说:“我们看到,在日本,忠渗透于整个社会,成为所有阶级的理想。而在中国,忠甚至很难适用于整个绅士阶级,而仅仅适用于做官的那些人。”现代的日本人已把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成对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每个成员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归宿,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他们往往自愿超时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回报企业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因此节俭观念、重智意识、实用思想等也应运而生。然而这些并未形成理论体系,外来的儒家文化则恰好基本适应了这些思想,于是为日本人所接受并奉为真理。按照这些说法,当前现代的日本儒学或日本文化中,支配性的价值和原理是“忠”,人对特殊系统或特殊集体的承诺胜过了他们对普遍主义价值(正义、博爱)的承诺。沟口雄三教授对中国和日本的价值原理曾作出深刻的揭示,他指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变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在中国则变为严复的《天演论》,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给予了强烈的冲击,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自然淘汰、弱肉强食被当做进步的原理来接受。但中国要接受这种弱肉强食的原理必须在世界观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因为,从宋代以来,在中国,仁义礼智被作为人的世界,弱肉强食被看作禽兽的世界;财产以均分继承,职业并非世袭,义田、义庄相当普遍,同居共财视为美德。所以中国的社会伦理和社会组织方面都牢固地树立了与弱肉强食相反的原理。日本与中国差异很大,江户时代是长子继承的世袭阶级社会,因而私有财产和职业意识得以确立,成为易于适应竞争原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江户时代的武士阶级接受儒学时,“勇”被作为与仁相并列的重要德目。在中国无论是陈淳的《北溪字义》或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中都没有“勇”这一项,而在荻生阻徕的《弁名》中则有勇、武、刚、强、毅的德目。因此,他认为,“在思想与伦理传统中,日本具有容易接受弱肉强食原理的根基;而与此相对,中国岂止是没有这种根基,毋宁说具有与此相反的原理基础。”的确,忠敬、勇武、刚毅是武士阶级的儒学的重要德行,反映了江户社会的需要。尽管日本儒学中也有注重讲仁的学者(如山崎暗斋、伊藤仁斋),但日本儒学很难被概括为仁学,这确实是事实。(二)日本儒学的发展形态和社会功能按照历史的顺序,儒学在日本的兴衰划分为儒学东渡(大和时代)、早期日本儒学(飞鸟、奈良、平安时代)、作为禅宗附庸的儒学(镰仓、室町时代)、儒学的全盛和日本化(江户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日本儒学,共五个时期。对于日本儒学的发展形态,对其社会功能的分析,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其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辨证地展开论述的。1.早期日本儒学:在论述儒学东渡时,考古学家通过详细考察当时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历程,分析了中日两国当时的文化势差,从儒学东渡的历史事实中揭示出文化传播的普遍规律,使之得到了理论的升华。在此基础上,把儒学的传来到平安时代末期的儒学发展界定为早期日本儒学。2.镰仓、室町时代儒学的发展:镰仓、室町时代,幕府将军独裁,武士专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民众困苦不堪。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人心趋于淡泊,禅宗以明心见性为标榜,一家独盛。作为禅宗附庸的儒学也同时兴盛起来。当时儒学的具体内容是以家臣对主君的“忠节”为核心,要求武士具有武勇轻生、爱名尚义的精神,养成重视礼仪修养、节约寡欲、以清廉自许,鄙视平安贵族优柔文弱的习气。这时朱子学虽已传入日本,但它是佛教的附庸,也罕见儒学的独立的抽象世界观思考。在室町时代后期,儒学教育机构足利学校虽曾以易学作为教学重点,但是,所进行的易学教育,与其说是作为儒学世界观的易学,莫如说是作为占卜的易学。足利学校的不少毕业生利用其所学的易卜知识,为战国大名布置军阵和攻守进退作占卜,实际上发挥了军事顾问的作用。这些儒学者并无兴趣进行世界观的抽象思考。3. 儒学的全盛:中国的宋儒朱子学传入日本的江户时代是儒家思想传播及其兴盛时代。朱子学首先受到幕府的青昧,在德川家族的推崇下,成为官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进入江户时代,日本儒学摆脱佛教而独立,这为日本儒学者展开独立的理性思维创造了条件。然而,日本的儒学者尽管接受了具有强烈思辨性质的中国宋明理学,并对其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宋明理学中思辨性最强的本体论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未能占有重要地位。即使是接受了“理”这一范畴,他们也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与经验事物相联系的自然规律与道德准则,而大大将其理解为形而上学的世界的本体存在。有的日本学者说,日本儒学史“可以看作是带有相应变形而压缩地重复了”的中国儒学史。4.儒学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及其功能:日本近代文化变革的正确道路即“寻找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接点,创造地扬弃传统文化,有选择地接受西方近代文化,实行两种的‘融入’”。这一结论与国内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必须走综合创新之路的观点在表述上已经十分接近,可谓殊途而同归。在当代,日本的儒学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态可以用“日用而不知”来概括。(三)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在政治领域,从大化革新与“周孔之教”、“建武中兴”与朱子学的关系,到“尊王攘夷”思想与明治维新。在法律方面,从《养老律令》和“以礼入法”,经《贞永式目》和大名家法,到明治民法中的家族制度等等。这样纵横交织,形成了一幅广阔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图景。透过翔实的历史事实陈述,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便具体而豁然了。《古事记》中有关宇宙生成和演变的神话与儒家典籍《淮南子—精神训》和《周易—系辞》等的关系,说明“无论是其神学思想还是其宗教祭仪活动,都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到平安时代中期,以佛教为根本、神道为附庸的“本地垂迹”说,则是神佛调和理论化的最初尝试。到室町时代,神佛调和理论又与儒佛不二思潮互相汇合,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神、儒、佛一致说。无论是哪种一致说,实际上都是由外来思想所准备与培植的,尤其是受到宋学的影响,这并不表明以日本固有之道相标榜的神道出现了什么具有思想独创性的新发展。从日本神道与儒、佛等其它宗教与思想的关系中便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日本民族是怎样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神道的理论化过程,是与佛、儒等外来文化在日本产生影响的强弱消长息息相关的。因而神道的理论化过程不是思想积累的过程,而是一个浅薄的不断变换色彩的过程,要在不同阶段的神道理论中寻找一贯性的思想,实在是十分艰难而又成效甚微的事。日本神道的发展以及儒学对它的影响充分说明“文化对日本民族来说,始终只是手段,而未像中国那样成为需要维护其纯洁性的目的。日本民族正是以‘有用性’为准则不断摄取与利用多元的外来文化,从而形成其民族文化的”。(四)日本儒学对现代化的影响第一,日本的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同样,日本儒学也具有二重性。他认为,日本现代化的消极面与日本儒学的消极面不无关联,但更重视日本儒学的积极面对于促进日本现代化的积极贡献,而且指望它能有助于解决日本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第二,儒学对现代化的影响是发挥正面的功能或产生负面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对儒学与西方近代思潮能否均持分析、批判态度”。[5]同一思想观念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中可以发挥不同的社会功能。思想观念的这种功能的更新与转型当然不同于生物工程中的遗传与变异,因为社会运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运动,特别是在既具时代性差异,又具民族差异的东西文明发生撞击时,要构筑新的思想、价值、文化系统,必须“在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寻找其共性,从而发展两者真正的结合点和转化点,达到两者创造性的综合”。第三,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分析是为了寻求东西文化的交汇点,解明优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具体机制。日本经济奇迹是“日本社会协调发展的结果。过分强调某种或几种要因,都不免带来片面性”。思想文化和物质基础两方面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是相互依存并且相互渗透的。“系统整合”论正是看到了两者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企图扬弃各自的片面性,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理论的创造。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以上是儒学对日本文化方面的影响!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は、平均寿命、高齢者数、高齢化のスピードという三点において、世界一の高齢化社会という国家である。日本の少子高齢化の原因は、出生数が减り、一方、平均寿命が延びて高齢者が増えているのである。日本の人口构成を人口ピラミッドで见ると、第1次ベビーブームの1947年~1949年生まれと第2次ベビーブームの1971年~1974年生まれの2つの世代に膨らみがあり、出生数の减少で若い世代の裾が狭まっている。また、第1次ベビーブームの人达が、间もなく高齢者の仲间入りをするため高齢化は进展し続ける。2005年と比べると、2020年には総人口は1割ほどしか减らないのに対し、70歳以上の高齢者はほぼ倍に増え、社会的な负担は急増する。本论文はまず総务省统计局の统计から日本の高齢化の现状について述べる。そして高齢化は始まり、生活状况の変化について述べる。最后は、高齢社会白书に目を向けて、高齢者健康・福祉や高齢者の社会参加活动や高齢者の生活环境について详しく述べる。本论文を通して、高齢者の生活を保障するために、日本政府がこの目标に努力していることを人々に分かるようにする。 在全球高龄化国家排行榜上,就平均寿命、高龄人数、高龄化速度三方面而言,日本排行第一。日本出现少子高龄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出生人数减少,另一方面为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用人口金字塔的方式来观察日本的人口构成,我们可以发现,1947年~1949年和1971年~1974年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而年轻一代由于出生人数减少而峰值较低。此外,第一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婴儿不久后就要进入老年人的行列,进而促进了高龄化的发展。和2005年相比,到2020年总人口只会减少10%左右,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数目倍增,因此社会负担也会急剧增加。利用总务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本论文将对日本高龄化现状进行论述。然后论述高龄化开始后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改变。最后参照高龄社会白皮书,本论文将详细论述老年人健康、福利、社会活动和生活环境等问题。本论文撰写目的在于想让人们知道,日本政府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正在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最看不起你这种人,拿着父母的钱在外面疯玩,不学无术,毕业时倒想抱佛脚,你学日文啊?想往日本方面发展?就你这种处世态度?更会让日本人看不起。。。。。。。。。

上海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二)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容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三)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四)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二、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区共有老年人口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近年来,我区通过在社区建立“十分钟服务圈”、托老所,开展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同时我们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社区为老服务基础上,部分街道、社区作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一)基本情况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年,我区成立了江东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都各负其责,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工作,把加强老龄工作和开展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形成了抓好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加大了对社区建设和老龄的工作力度,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网络不断健全。老年“星光计划”稳步开展。全区各街道、社区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目前,全区共有“星光计划”50家,社区覆盖率达 %。各站点都设立了图书室、书画苑、棋牌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休闲场所。为老服务不断扩展。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服务中心7个,社区级服务中心 个,初步形成了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服务内容遍及医疗、家政、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等数十项,并实行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形式,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服务。同时我区还通过自愿报名、宣誓承诺等运作方式,组织发展了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且能提供自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较为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服务载体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老龄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区也对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服务载体不断创新。如开通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服务;推出“邻居守望卡”、“睦邻卡”,加强与居家养老老年人联系,倡导全社会为老服务;成立“老年互助组”,以自愿、无偿原则,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推行“家庭养老院”,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并由社区各服务机构通过入户服务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服务。这些有益的探索都有利地促进了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发展。老年福利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福利机构1所,街道级福利机构3所,收养老人 多人。这些福利机构实行成本化管理,收费低,服务态度好,质量高,还解决了一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这些机构之间比价格,比服务,比质量,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二)主要问题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其主要表现,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领导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五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三、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一)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首先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首先在资金供给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还可提供相关福利补贴,接受补贴的老人用自己的收入购买福利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他们虽然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但也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区虽然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如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等,但社区居委会毕竟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困难老人较为全面的服务要求,因此他们往往因为囊中羞涩,难以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如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日托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的尝试。如对享受低保或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250元;市级劳动模范(全国单项先进)、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年归侨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250元;百岁以上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以上三类对象之外的其他80岁以上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按其服务费用总额的15%的费用优惠,每月优惠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150元。这种服务模式,对缓解日益迫切的才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探索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市的海曙区为做好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也在今年提出“政府扶持、非营利性机构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确定服务对象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孤老、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海曙区政府将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社区老年协会、为老服务非赢利性机构和志愿者队伍 ,使他们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第二政府还应在制定有关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和规章上下工夫。从现有的状况看,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法规还是较完善的,但重要的事是抓督查和落实。在完善配套法规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的规划,使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能适应银色浪潮的需要。对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要依法加强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抓好服务。同时政府要制定“扶持和优惠”的政策,给予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都能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外,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1、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我区的社区建设是从社区服务起步的,社区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子女又往往不在身边,需要一定项目的上门照料服务,如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一般是早出晚归,白天在社区日间护理中心或托老机构接受护理和康复服务,也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要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他们设立应急呼救电话。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自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子活动,使他们在社区中安度晚年。其次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大力发展托老服务中心(托老所),因为在中国城市4000万老人中,有一半是低收入者,当他们不得不依赖别人照顾时,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承受较高档次的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而依托社区建的托老所则能解决老人和家庭的许多实际困难。托老所面积不需要太大,但必要的设施和功能需具备,它们应根据老人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可以全托、日托,还可以临托(即临时寄养照顾),可以家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在这方面已作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推出了“家庭养老院”这一新模式。首先,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在老人得到高质量、便捷服务的同时,失业女性在家门口也实现了再就业;其次,以社区居委会名议与辖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家政公司、医疗保健机构等)签定服务协议,通过入户服务为在册的社区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为老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组织他们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包护协议,切实解决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第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2、重视整台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3、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如可以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诸如送餐、定制服装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等。在发展机构养老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发挥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三)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可在全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我们应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另一方面要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援助。如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增加一定的休假,对爱老摘自《我要公文网》()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房屋建筑上设计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提供方便,并给予政策优惠等。

题目写好了吗?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健康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二)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容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三)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四)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二、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区共有老年人口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近年来,我区通过在社区建立“十分钟服务圈”、托老所,开展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同时我们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社区为老服务基础上,部分街道、社区作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一)基本情况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年,我区成立了江东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都各负其责,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工作,把加强老龄工作和开展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形成了抓好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加大了对社区建设和老龄的工作力度,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网络不断健全。老年“星光计划”稳步开展。全区各街道、社区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目前,全区共有“星光计划”50家,社区覆盖率达 %。各站点都设立了图书室、书画苑、棋牌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休闲场所。为老服务不断扩展。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服务中心7个,社区级服务中心 个,初步形成了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服务内容遍及医疗、家政、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等数十项,并实行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形式,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服务。同时我区还通过自愿报名、宣誓承诺等运作方式,组织发展了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且能提供自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较为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服务载体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老龄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区也对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服务载体不断创新。如开通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服务;推出“邻居守望卡”、“睦邻卡”,加强与居家养老老年人联系,倡导全社会为老服务;成立“老年互助组”,以自愿、无偿原则,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推行“家庭养老院”,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并由社区各服务机构通过入户服务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服务。这些有益的探索都有利地促进了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发展。老年福利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福利机构1所,街道级福利机构3所,收养老人 多人。这些福利机构实行成本化管理,收费低,服务态度好,质量高,还解决了一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这些机构之间比价格,比服务,比质量,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二)主要问题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其主要表现,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领导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五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三、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一)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首先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首先在资金供给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还可提供相关福利补贴,接受补贴的老人用自己的收入购买福利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他们虽然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但也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区虽然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如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等,但社区居委会毕竟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困难老人较为全面的服务要求,因此他们往往因为囊中羞涩,难以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如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日托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的尝试。如对享受低保或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250元;市级劳动模范(全国单项先进)、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年归侨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250元;百岁以上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以上三类对象之外的其他80岁以上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按其服务费用总额的15%的费用优惠,每月优惠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150元。这种服务模式,对缓解日益迫切的才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探索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市的海曙区为做好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也在今年提出“政府扶持、非营利性机构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确定服务对象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孤老、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海曙区政府将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社区老年协会、为老服务非赢利性机构和志愿者队伍 ,使他们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第二政府还应在制定有关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和规章上下工夫。从现有的状况看,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法规还是较完善的,但重要的事是抓督查和落实。在完善配套法规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的规划,使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能适应银色浪潮的需要。对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要依法加强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抓好服务。同时政府要制定“扶持和优惠”的政策,给予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都能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外,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1、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我区的社区建设是从社区服务起步的,社区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子女又往往不在身边,需要一定项目的上门照料服务,如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一般是早出晚归,白天在社区日间护理中心或托老机构接受护理和康复服务,也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要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他们设立应急呼救电话。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自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子活动,使他们在社区中安度晚年。其次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大力发展托老服务中心(托老所),因为在中国城市4000万老人中,有一半是低收入者,当他们不得不依赖别人照顾时,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承受较高档次的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而依托社区建的托老所则能解决老人和家庭的许多实际困难。托老所面积不需要太大,但必要的设施和功能需具备,它们应根据老人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可以全托、日托,还可以临托(即临时寄养照顾),可以家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在这方面已作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推出了“家庭养老院”这一新模式。首先,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在老人得到高质量、便捷服务的同时,失业女性在家门口也实现了再就业;其次,以社区居委会名议与辖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家政公司、医疗保健机构等)签定服务协议,通过入户服务为在册的社区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为老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组织他们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包护协议,切实解决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第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2、重视整台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3、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如可以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诸如送餐、定制服装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等。在发展机构养老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发挥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三)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可在全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我们应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另一方面要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援助。如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增加一定的休假,对爱老摘自《我要公文网》()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房屋建筑上设计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提供方便,并给予政策优惠等。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以养老支援力的来源考量。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路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养老遭遇巨大挑战,以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就是供求失衡的结果。

1子女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意味着子女数量减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在缩小,而核心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人/户降到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2农囤对减少。伴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转变、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兴起,农村土地的保障作用不断降低。一是农业耕地面积减少。二是土地经营的绝对收入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0年农民的人均土地收入仅为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元。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三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般很低。长期以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更低,虽然 *** 也采取有关优惠政策使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上升。但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另一方面。与同国际类产品相比无优势可言。四是城乡差异不断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2002年的32:1,大大高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到2006年已达到328倍

2、老年^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增加

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养老需求锄Ⅱ。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村人口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s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40%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约为3180万人,农村则大约为5631万人。其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城市。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至2034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全年共有20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85亿元。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上,仍存在着许多有待克服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每月交费2元、4元,交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94元,lS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元、20元。若再考虑到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管理费等因素,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更少,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制度上的可持续眭差。自从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始,全国各地特别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对推行这项制度热睛很高。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有些曾受表扬的典型地区,时隔不久却已解体。个中缘由是,从制度的建立、撤消,到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式,而是按照地方 ***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不是 *** 与农民的一种规范性、永续性契约。养老保险缴费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农民在年轻、收入较高时候缴费,在老年时收入过低、需要照顾的时候,期望能用养老金来安度晚年。但目前不具备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首先农民不像城市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脆弱,农民收入受气候及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即使略有收入也难以抵消包括价格负担在内的各种沉重的负担,增收困难,难以保证缴费的稳定持续;其次,从基金的管理上看,许多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让农民心怀忧虑;再次,从 *** 方面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在法律基础上建立的,受行政因素影响较大。

3、缺乏真正的社会性。《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国家的财力有限,城市的社会保障尚且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局面,更无力顾及农村,因而资金的筹集只能依赖于集体和个人。而大多数农村集体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甚至为零。农村养老费筹资变为实际上的“全部个人缴费”、过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自我保障性质的储蕾陆养老,根本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性”。

4、管理水平低,资金保值增值困难按现行政策规定养老保险金主要是存入银行,由于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普遍存在养老金的给付承兑无法兑现的问题。而民政部向农民承诺的基金增值率129%,并按照这一水平确定给付标准。并且,《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难以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老年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不变或稳中有升,难以承担现实及未来养老的重任。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满足农民需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一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是所有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5年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2003年全国已有l0个省份已经或正在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截止到同年底,有3l万村民、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未来趋向

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构建的理念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备种保障方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农村社会保障必须能够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满足温饱等基本的生理需求;二是满足社交、文化、教育等合理的生存需求;三是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享受公民待遇。其次,有利于城乡和谐、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和谐发展。农村稳则全域性稳。对中国未来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最大的社会力量就是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农民,采取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解决农民的即期养老、未来养老难的问题,有助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该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构想

农村应该实行与城镇同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这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终极目标。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总体构想是:立足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巨集伟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巨集观背景,以完善制度和规范操作为重点,从横向上按照经济的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的状况,有差别、分类推进,先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城乡统一、待遇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后在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从纵向上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并存,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多种保障并存;从步骤上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建立家庭养老为主导、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目标导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群养老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健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型养老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其中75%的老人又居住在农村,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农村综合型养老模式。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人生旅途中都要经历幼年时受长辈抚养,成年时养育子女和赡养父母,老年时被子女或亲属赡养的过程。因此,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无论社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赡养老人的问题存在,老有所养是涉及全人类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在我国,问题的严重性是预计到2020年将有2. 31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 2050年达4. 12亿,占总人口的 %,其中75%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而且迄今为止,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仍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旧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在国家暂时没有能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条件下,农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养老保障模式。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原因及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观点。“寿经”开宗明义就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论孝,评价更高:“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文”。尊老敬老被推崇为天地间最大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说明古人对孝道的崇尚。在现代社会,应当看到广大老年人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为子女成长操劳了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年老回归家庭之后,除了从社会得到必要的补偿之外,理应受到子女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庭起作用。正是家庭既培养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又体现出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

二从社会发展看,家庭养老模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慢,为尽快发展工业经济,国家采取了一些“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做法。如表现在农产品收购上的剪刀差。农民教育、农民医疗、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因经济贫乏而无法实施。这样,农村中以家庭养老的模式,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的乡情、村情、家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又难以推行新的养老模式。

三家庭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

在漫长的尊老敬老文化的流传中,老年人精神愉快、心理满足构成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高标准。《礼记·祭义》说,养是可能的,但敬就不容易了;敬是可能的,但让老人安逸满足就不容易了①。子路曾因不能很好地赡养父母而内疚。孔子说,“虽然吃豆腐、喝清水,但是父母精神上满足和偷快,就是孝了”②。孔子曾经质问子夏:“为父母劳作,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③那么什么是孝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让父母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此,明代吕坤指出,“对待父母,最好的是使父母心中愉快,其次是照料父母,最差的是只照料父母却不体谅父母的心理感受。”④对于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晚年的安乐窝、庇护所、一生最后的港湾,是老人感情世界的主要支援,这是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法替代的。在家养老也有利于代际间进行经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尤其是精神上的取长补短;有利于老年人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气息,开拓视野,恢复生机,延年益寿;同时有利于年轻人从长辈那里学习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好的品德、作风,更好地成长、成熟。丹麦这个“福利国家”老年人自杀率高的现象有力地说明:老年人自身有钱,社会有充足的福利设施,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这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老年人十分孤独。正如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所强调的:“家庭,不论其形式或组织方式如何,被公认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要改善老年人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改善家庭环境。

二、转型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步人历史的转型期,这个阶段的到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等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并呈弱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家庭养老的负担难以承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 700万,占总人口的8. 6%,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7%就为老年型国家,由此而知,我国已进人了老年型国家,而且进人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的。据预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每隔25年老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 38%。而世界其他国家老年人口翻番的速度较慢,如法国老年人口翻番要115年,瑞典要85年,美国要66年,英国要45年。面对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形势,靠家庭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四二一”家庭将不断增多,也就是说一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能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子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3. 58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将进一步弱化家庭养老功能,而“四二一”型家庭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上升,子女对父辈生活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加大。

二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为了家庭长远利益,应早结婚、早生育、多生育。谢元态等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社会里,家庭把传宗接代视为头等大事,不生育、无子女使家庭血缘关系不能继续延伸,就此中断被视为对祖宗最大的不孝。这种家庭观念强烈地 *** 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促使人们形成早婚、早育、多育的习俗, *** 着人口的高增长。但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等对这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成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依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家庭养老已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由于流出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援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 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我国 *** 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但是,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少。在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赡养权受到侵害所占比例最高。得不到家庭赡养的老年人多是那些高龄、多病、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问题严重就是由于没有比较完备且可操作的规则,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 *** 仅仅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至于怎样养才算尽到了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 *** 基本上放弃了对家庭养老进行主动监督。如果我们把法院仲裁养老纠纷案看作 *** 对家庭养老的被动监督的话,那么,目前倒是这种简单形式在消极地起作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障。

三、建立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的形成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决定的。养老模式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转型期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并不能否定家庭的养老价值。由于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暂时缺损,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我们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但在目前,我们应注意做好下列工作: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子女尊老养老观念如何,直接影响老人的养老质量。2及时处理家庭养老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村儿媳当家的多,在老人与儿媳的关系中,儿媳占据主动,而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她们的赡养义务,经常出现养老纠纷。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劝解、教育加以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与子女关系的协调。

2.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而实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主要停留在商业养老保险阶段。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依赖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与社会保障制度侧重子追求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依靠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出现一些私营社会养老,但国家提供社会养老保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私营养老保障专案统一由 *** 管理,养老保障专案的实施细节无论从资金的来源、运用方向还是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式等等,几乎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允许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养老保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对养老保险专案的监管,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投人到公益性的社会养老保障中来,大力发展养老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3.自我养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要求农民个人培养和强化自我养老保障意识。一般而言,家庭中经济资源大部分是老年人一生的财富积累,老年人不应一味地“无偿”转移给下一代,而应强化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利用这种控制权进行自我养老保障。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收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实现自我养老保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据1986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五校人口研究所联合对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二市所进行的老年人口抽样调查三省两市老年人的调查表明,乡村老年人口经济保障靠自己现在劳动收人维持晚年生活的比例高达30. 06%,三省两市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人达25. 67%。因此,应鼓励那些有能力的低龄老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饲养业、服务业、手工业、摆摊经商等。这样就能增加自身的养老收人。另外,国家要保护和鼓励自我养老储蓄,比如每人有一个“养老优惠储蓄特别账户”,利息随行就市,但是不征利息税,且在通货膨胀时,指数化的补足利息损失,对这个存款可以设一个最低和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到老年时才可以领用,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4.社群养老社群是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群。在考虑农民养老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社群的作用。社群在养老中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受制于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因此,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群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二是对农民养老的生活服务支援,主要解决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目前,我们应该逐步建立社群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体系,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家庭养老分忧。同时,利用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生活料理服务。三是利用社群控制机制对家庭养老进行引导和督促,使家庭养老落到实处。

一、乐山发展健康养老业的认识与定位 (一)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乐山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而养老机构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据统计,2013年底市县两级福利院仅10个,床位只有2549张,每千名老人仅拥有张床位,低于全国7床 /千人的平均水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脑血管疾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单是高血压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达到,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达17%,心脑血管疾病极易造成截瘫、偏瘫、呼吸衰竭等,形成了一大批失能老人。而我市现有的养老机构中,能做到医养结合的机构还是空白,亟待发展和新建,这是本届政府急需解决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三期叠加”倒逼我市产业转型,医养康养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是各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以来,乐山的工业化程度较高,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第二产业吸纳资源的能力特别是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在下降,包括钢铁、水泥在内的部分制造业相对饱和,高能耗低利润的严峻现实,客观上为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让路”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攀升与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形成,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健康养生和老年产业潜力强劲。国际规律显示,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后,常规医疗升级为以享受型和保健型为主的养生、康养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将达到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485美元,预示着健康消费井喷时代的来临。 目前,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均高度重视康养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14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并制定《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全省构建以成德绵为核心的“一区两片三带”健康服务业战略格局。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紧锣密鼓的出台健康服务产业的宏观指导意见和落地政策支持,其目的是迅速挖掘并激发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可以预见,健康服务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战略机遇期。 (三)大量社会资本正在瞄准健康养老业,为转型升级开辟了重要的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期,不少社会资本苦于投资无门,大量闲散资本正在寻求出路。不少民营企业家、房地产商和民营医院普遍看好医养与康养这块巨大市场,纷纷计划投资养老产业。而乐山拥有世界级的休闲旅游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富集区,集名山、名佛、名城、名人四位一体,是全国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之一,境内山水文化、遗产文化、民俗文化、佛禅文化、名人文化、以及美食文化交相辉映,其康乐资源品质一流,具有极高的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旅游价值。 目前我市康养产业面临统筹规划不清晰,工作协同不够;政策出台不到位,执行落实欠力度;用地瓶颈制约严重,养老机构发展困难;康养服务业投资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乐山如何能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拔得头筹,我们认为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变困难为动力,借助政策的春天,把发展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作为一号工程打造,必将成为乐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只要政府因势利导,即时出台鼓励政策,则不难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这不仅会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养老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发展我市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力争把乐山纳入全省“一区两片三带”发展布局,成为康养产业重要试点市。目前,省政府制定的全省“一区两片三带”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格局是以成都为核心,由德阳、绵阳组成创新发展核心区,川南融合发展示范片和川东北融合发展示范片,攀西阳光康养服务业发展带、秦巴生态森林服务发展带、川西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带为主构成。川内的都江堰、攀枝花包括眉山的洪雅在发展康养业上都走在了乐山的前头,分别打出了符合各自区域特征的康养牌,如都江堰的道教养生,攀枝花的攀西阳光城,洪雅的森林度假区等。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康养产业与省政府发展布局的对接问题,把康养产业定位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第三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向省上争取将乐山建设成为川南融合发展示范片和川西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带中的试点市。以获得给予我市发展康养产业能落地的政策、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支持。尽快研究试行康养产业指标体系,为我省完善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推动国家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在我市大胆试验创新。 (二)统筹规划布局,准确定位乐山医养康养业态,为我市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一是在我市“十三五”规划中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完善医疗、养老布局规划;统筹医疗、养老设施规划;科学布局医养建设用地规划。准确定位乐山养老业态,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作为一块,再把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机构作为另一块,分别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居家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养老方式的主体。因此如何尽快建立社区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切实有效的为家居老人服务到位,这是当务之急,也是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方向。首先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其次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各县区按上年度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数,合理安排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投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购买专业和中介组织服务,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必需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政府全额或部分补贴。最后尽快制订“全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全市敬老院建设运营补助办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及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等 ,强化政策驱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设计出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参考国外和国内康养业成功模式,无一例外都有自身区域特色的定位,如医疗养生之都瑞士的蒙特勒市,美容养颜之都韩国的首尔,退休疗养之都美国的太阳城,国内著名的有三亚的山水龙城复合型度假社区。乐山应把健康产业作为整个服务业的“产业芯片”辐射养老产业,根据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特征,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健康主题新城、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为目标,可以提炼为“佛禅静修之都”。既立足于自身特色优势,也区别于都江堰、攀枝花的养生主题。可以考虑在全域范围内根据资源禀赋和特色分为中医养生区、佛禅静修区、田园休闲区、彝族风情区等。 (三)依托峨眉山中药材的驰名度,把中医药养生作为我市医养业的突破口。我市在医药发展方面本身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康养产业中尤其要着重打好峨眉山中药材这张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佛禅静修、教育培训、养生居住、会议会展等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可以借鉴著名医疗养生名城瑞士蒙特勒的经验,蒙特勒借助羊胎素发源地之机,开发高端医疗养生旅游项目,其抗衰老的羊胎素驰名全世界,每年接待近3万人的高端人群,人均消费超过百万瑞郎。中医药养生题材可以和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基地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项目或中草药种养植观赏,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亚健康恢复、慢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抗衰老治未病”的推广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调理服务,为健康养老提供高端品牌中医支持。建立药膳养生养老产业研发基地。研发具有抗衰老、抗血管硬化、降脂减肥、益智、补钙等功用的药膳饮食、中药饮片产品品种,大力发展药膳食疗养生产业。鼓励研发以中药为基础的其他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链,把峨眉山打造为中医养生品牌区。 (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医养融合发展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目前我市已有不少企业和民营医院正在策划实施。政府应大力支持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大力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同时继续鼓励医疗机构走进社区,建立社区康养服务中心;二是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由卫生部门确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将其纳入医保,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三是采取措施消除医养融合发展的障碍。医养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目前的医保政策不支持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按住院计费时间长、人均费用高行不通,按门诊计费不报销、个人负担不起,应修改医保支付政策,消除障碍,促医养融合发展。 (五)加大康养产业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一是建议将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纳入社会福利建设专项规划,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康养机构规模,提高康养机构补贴标准;二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康养产业,在参照国有康养机构提高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形成竞争性、开放性的康养服务市场。鼓励社区吸纳民间资金共建康养服务机构,鼓励乐山与省内其他地区共建康养基地,打造康养产业链;三是进行金融体制试验和创新,探索建立“养老银行”,实现养老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以更加开放和契合市场发展的金融体制,服务于乐山康养产业的发展。 (六)大力引进高端品牌康养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都江堰在发展康养业中大手笔引进康体养生的重点项目,与奥地利合作抗衰老医疗、上海南方基因检测、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公司签约,先后打出“西部健康服务产业研发基地”、“世界医疗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等重量级的康养牌。再如海南三亚引入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等,极大的推动了当地医疗健康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乐山与川大华西医院、省医院等省内外一流医院加强合作,通过建立分院或专家坐诊等方式,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人才,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康养企业开展招商对接,争取有国际品牌的康养项目落户乐山,必定会极大提升乐山康养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康养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所需人才涉及医疗、金融、旅游、健康养生等多个专业和领域,建议鼓励地方职业技术学院或大中专院校开设专门的“康养专业”课程,积极培育多层次、多专业的康养人才,切实增强专业人才储备。同时,加大对现有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七)创意体验式、参与式旅游业和康养产业相结合,将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康养产业是“健康养老”,融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受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乡村观光旅游业为短期的、一次性的旅游。建议建设康养产业发展基地或康养机构,打造创意体验或参与式旅游,将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如在打造康养基地时,加入可参与养殖、种植的项目或体验,让康养人员想长期留下来、能长期留下来。同时还可将城市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康养基地的建设,以解决城市养老无地和无着力点的难题,以农村资源来解决养老问题。通过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 索引序列
  • 中日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 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 日本养老研究日语论文
  • 上海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 健康养老产业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