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 指导 运用
论文摘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将内部审计自身的职能与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一、什么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对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修订,并执行新的风险导向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降低信息风险为根本目的,以控制审计业务风险为中心,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根本途径,以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审计思路的一种审计方法。
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的认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这一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法论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它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三、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解 内部审计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把社会审计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即内部审计人员立足于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行为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风险(不是审计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企业风险为中心做审计报告,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而从第二种观点的描述上看,所谓的“风险”不是单纯意义的“审计风险”,在更大意义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企业风险。由此可见,此时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将风险管理原则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用这种观点来界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会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相背。
笔者认为,在现有准则下,以第一种观点作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较恰当,而第二种观点与其说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如说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我们姑且不去定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但是在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向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企业需要内部审计对整体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提供有效的审计监督和建设性评价,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不应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关口前移,充分发挥预警性作用。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加大防范力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性测试的结果,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的特殊风险,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隐患,达到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2.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为指导,执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一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针对可能影响风险评估的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二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三是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最新战略和方针。四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五是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六是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内部人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何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 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实施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难度加大。再者,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审计工作面临失误与差错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千扰。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合法权益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处在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之下,我国法律法规制定的时滞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合理性和缺乏操作性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企业审计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被审计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日趋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一个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经营,可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其经营业务也千差万别,再加上企业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比原来更加复杂,使得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再不多的扩大,不仅包括对财务上的审计也包括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等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上的检查发表正确全面的审计意见难度比较大,因此,增加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主观方面因素 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 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审计手段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一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意志来维护企业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这自然违反了审计原则,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技术从过去人工审查发展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应技术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审计最佳效果,因此,审计局限性与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轻视审计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型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对审计的作用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把审计当作是一种核实财务数据的程序,未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的甚至对此加以回避,致使审计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地位,很大程度降低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与审汁的“独立性、权威性”相匹配,而且容易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及客观因素,为了将企业审计风险有效降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能够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股份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按股份公司设置的特点,应赋予内部审计“董事会之下,所有部门之上”的地位。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独立,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 2.2 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和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审计法律是执行审计工作行为的准绳,在审计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审计法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另外,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也要不断予以规范,特别是在会计法律中确认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应考虑重点集中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减少审计工作中违法乱纪行为的数量,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制定违反审计会计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审计会计法律法规作用的关键。审计法制的健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较难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公司的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且层次不高,再加上在企业养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首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 其三,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减少审计风险。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作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探讨摘要:相对于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其成因的多样化已成为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大障碍,文章从目前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原因对策 一、进行环境分析,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也就是针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2年第25号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外因素有:(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2)管理人员的能力;(3)管理人员的正直程度;(4)单位规模;(5)会计系统的近期变动;(6)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7)要职人员的近期变动;(8)资产的流动性;(9)单位经济环境的恶化;(10)快速增长;(11)单位的电脑化程度;(12)距上次审计的时间间隔;(13)管理人员对完成目标的压力;(14)政府法规的范围;(15)员工的士气状况;(16)外部审计的时间、次数、覆盖范围、重要性水平;(17)对公众的公开程度;(18)离总部的距离。通过对内外环境所涉及的风险因素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应合理地识别、估测、评价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考虑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作出审计决策。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 1.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高,其独立性强。企业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内审领导体制,董事会中负责内审工作的领导者应有足够的权力,内审部门的地位应比其他职能部门高一级,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应由董事会决定。应建立内审部门与董事会的沟通渠道,内审经理应有权出席、参加由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审职责有关的会议,通过在会议中提交书面或口头的报告,通报有关审计工作计划和实际审计工作信息。遇到重大问题,内部审计经理可直接向董事会中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负责人汇报、请示,以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或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可实行系统内内审机构的垂直领导或实行审计委派制,使内审部门的地位高于其他部门,以利于内审部门独立地、有权威地开展工作,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碍。 2.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应配备合格的、专职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不得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应当置身于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在领导体制的选择上,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与财务工作的关系,避免一人既领导财务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既领导某项业务,又领导对该项业务活动的审计。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内审人员时,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当内审人员因单位人员紧缺等原因被抽调去完成其他非审计工作时,他们以后不得审计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对从其他部门调入或借入的兼职审计人员,也不得安排他们审计他们原先从事的工作。通过明确上述审计职责,保证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使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1.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内部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内审人员不关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这无疑会造成审计风险。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使内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以崇尚正直和威信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和组织精神,就是要将职业关注和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审计风险。 2.执行合格的审计,编制良好的工作底稿。合格的审计要求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计划,通过审计计划促使内审机构和人员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审计任务,满足组织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标准》第2010款要求:将审计计划与风险相联系;内部审计活动的参与计划必须以至少一年一次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计划应该反映机构的风险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集中人力资源于高风险领域,使内审部门和人员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对审计中风险性质严重、风险程度高的业务、程序及风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地审计,搜集形成审计结论所必须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在事前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执行合格的审计,还应当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恰当地记录审计工作,编制良好的审计工作底稿;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恰当地评价审计证据;分配审计资源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确保识别重大差错和非法事项;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监督、复核制度,对重大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对问题的解决实行追踪审计制度。合格审计的执行,可以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审计业务的执行统一起来,从而在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建立起风险的“防火墙”。 3.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其后续教育。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着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配备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使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其次,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把握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运用。再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聘用机制,并对新聘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谨慎态度,从进人关上为防范审计风险打好基础。 四、树立风险审计观念,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将被审计对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风险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预备调查、分析性检查、了解、评估等方法确认重要的审计领域,目的是评估固有风险,它一般在审计计划开始时进行。 第二阶段,了解和评估重要的资料来源,考虑何处可能出错,确认与评估相关的控制,目的是寻找并确定控制弱点,一般在期中审计时进行。 第三阶段,执行初步风险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首先考虑固有风险,再对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管理意识、控制程序、职责分工等状况的判断,对控制有效或无效做出判断。如果有效,其可依赖程度如何,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如何。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不同的风险程度,针对不同的审计风险,选择可靠的、有效益的、有效果的审计查核程序。 第四阶段,拟定与执行审计计划,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第五阶段,执行全面评估,将审计结论形成书面文件,即作出审计报告。 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起点,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组织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内部审计风险,并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联系,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并通过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内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1.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要想使内部审计创造价值,单位和组织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逐步将审计内容扩展到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销售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审计、环境审计等方面,使内部审计有更多的机会为组织创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当注重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内部审计,将工作重点转向利用内部审计创造价值,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当好管理者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取得组织各级人员的信赖和支持。 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和每一项内部审计业务,促使内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在审计的每一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达到防范与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来源免费论文网,免费论文网提供论文
审计报告怎么写 审计报告一般的格式如下: ****(审计机关全称) 审计报告 *审**报〔20**〕**号被审计单位:**************** 审计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全称或者规范简称)派出审计组,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对****(被审计单位全称或者规范简称。写全称时还应注明“以下简称****”)****(审计范围)进行了审计,****(根据需要可简要列明审计重点),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被审计单位简称)及有关单位对其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审计机关全称或者规范简称)的责任是依法独立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说明: 1.审计依据和审计范围应当与审计通知书保持一致。 2.被审计单位作出书面承诺的,应注明。 3.采取跟踪审计等特殊审计方式的,应当写明。]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 [说明: 1.本部分简要表述被审计单位、资金或者项目的背景信息,如被审计单位性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相关内部控制及信息系统情况;相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适用的绩效评价标准等。 2.本部分反映的内容应当与项目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3.一般不得引用未经审计核实的数据,如必须引用,应当注明来源。] 二、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结果表明**************************************** ******************************************************************************************。 [说明: 1.本部分应围绕项目审计目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评价。 2.本部分既包括正面评价,也包括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的简要概括。 3.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4.审计评价意见不能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矛盾。 5.本部分还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以往审计决定情况和采纳审计建议情况作出总体评价。 6.审计评价用语要准确、适当,以写实为主。]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 *************************************************************************************************。 [说明: 1.此部分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问题、影响绩效的突出问题、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重大缺陷等。 2.反映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问题的,一般应表述违法违规事实、定性及依据、处理或处罚意见及依据;反映影响绩效的突出问题的,一般应表述事实、标准、原因、后果,以及改进意见;反映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重大缺陷的,一般应表述有关缺陷情况、后果及改进意见。 3. 依法需要移送的问题也应在本部分反映,但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 上报审计应该怎么写 审计报告一般的格式如下: ****(审计机关全称) 审计报告 *审**报〔20**〕**号 被审计单位:**************** 审计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全称或者规范简称)派出审计组,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对****(被审计单位全称或者规范简称。写全称时还应注明“以下简称****”)****(审计范围)进行了审计,****(根据需要可简要列明审计重点),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被审计单位简称)及有关单位对其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审计机关全称或者规范简称)的责任是依法独立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说明: 1.审计依据和审计范围应当与审计通知书保持一致。 2.被审计单位作出书面承诺的,应注明。 3.采取跟踪审计等特殊审计方式的,应当写明。]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 [说明: 1.本部分简要表述被审计单位、资金或者项目的背景信息,如被审计单位性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相关内部控制及信息系统情况;相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适用的绩效评价标准等。 2.本部分反映的内容应当与项目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3.一般不得引用未经审计核实的数据,如必须引用,应当注明来源。] 二、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结果表明**************************************** ******************************************************************************************。 [说明: 1.本部分应围绕项目审计目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评价。 2.本部分既包括正面评价,也包括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的简要概括。 3.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4.审计评价意见不能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矛盾。 5.本部分还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以往审计决定情况和采纳审计建议情况作出总体评价。 6.审计评价用语要准确、适当,以写实为主。]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 *************************************************************************************************。 [说明: 1.此部分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问题、影响绩效的突出问题、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重大缺陷等。 2.反映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问题的,一般应表述违法违规事实、定性及依据、处理或处罚意见及依据;反映影响绩效的突出问题的,一般应表述事实、标准、原因、后果,以及改进意见;反映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重大缺陷的,一般应表述有关缺陷情况、后果及改进意见。 3. 依法需要移送的问... 如何撰写审计跟踪报告 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认定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实际竣工情况。 (2)竣工验收和遗留问题的处置情况。 (3)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待摊和其它的完成额以及交付使用资产结转情况。 (4)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合规和完整情况。 在建设项目开工前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检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覆、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2.检查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 3.检查与各建设项目相关单位签订的条款是否合规、公允,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 4.检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规定其***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并作为建设资金审计的重点。 5.检查各种规费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减、缓、免手续是否完善,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检查征地或拆迁补偿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评估、计价是否合规、合理。有无擅自扩大拆迁范围、提高标准或者降低标准等问题。 需要看你今天的是哪个方面的审计跟踪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 别忘记点哦--- 专项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一、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1、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 2、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内容编制,作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 3、 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4、 审计报告应及时编制,以便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5、 审计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6、 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 二、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标题; 2、 收件人; 3、 正文; 4、附件: 5、 签章; 6、报告日期。 三、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2、审计依据: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3、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 4、 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 5、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科研费用如何审计 科技费用使用管理要把好“三关” 为加强对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减少资金风险,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资金的安全封闭运行, *** 在对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管理过程中,要把好如下“三关”。 一是把好项目立项关。科技部门每年要提前安排下一年度的科技项目指南,并对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报 *** 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然后由科技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项目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报 *** 批准后实施。 二是把好手续完善关。项目批准后,项目承担单位要根据计划,并附项目预算,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根据申请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用款协议,必要时要经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然后进行资金拨付,从而为资金的安全运行提供法律保证上。 三是把好事后监督关。1.科技三项费用实行决算管理制度,在项目完工时要对项目的安排和使用进行决算,并填制决算表和分析报告报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鉴定和验收。2.科技、财政部门要对科技资金进行跟踪监督,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并按资金使用合同及时清收到期的资金,对有偿拨款不能按期偿还的项目承担单位,要查明原因,并要求用款单位及时提交用款延期申请,续签用款协议,以减少资金的运行风险,3.审计部门要对科技三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以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1。滞留经费、延缓拨付。有的主管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于财政拨付的科研资金,未能及时安排拨付,将资金滞留在主管部门,从而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运作。如20xx年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安排某市项目款299万元,当年项目款已全部拨付给市科技局,而市科技局实际只拨付229万元,尚有70万元未拨付,滞留金额占项目款的 %;某区科委20xx年在到位的项目经费69万元中,实际只拨出 46万元,尚有23万元未拨付给项目单位,滞留金额占项目款的 %。 2.挤占经费、挪作它用。科技主管部门掌握大量的科研经费,履行着分配、安排科研经费的职责。但是,有些科技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左右科研经费的分配,并从中为自己谋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通过挤占科研经费弥补自身的行政经费不足,如在主管部门设立的课题中列支了与课题无关,本应由行政经费开支的有关会议费、差旅费等内容;二是科技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处室挤占基层科研单位的课题经费,在科研单位的课题经费中列支了本应由科技主管部门负担的差旅费、各项补贴费等,而基层科研单位为了今后能争取到课题经费,不得不违规列支与他们无关的费用。同时在审计中也发现一些基层科研单位自身也存在挤占挪用现象。如由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总公司与某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微型条码打印机系列产品”项目,该项目资金30万元,被开发区建设发展总公司挪用于大楼基建20万元。 3.虚设课题、转移资金。有些部门为了获取科研经费用于自身的日常开支,采取与基层科研机构相互串通的办法,由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取得科研经费,而后将科研经费从申报单位转至这些部门。如我们在审计某研究院的科技专项经费时,在支出中发现有一笔专项经费转至某协会,随后审计人员跟踪审计该协会,经核对查明,这笔专项经费系研究院虚设课题,取得经费20万元后,除了留下部分手续费外,余款万元全部转至该协会,用于协会的各种补贴、餐费等与课题无关的开支。 4.未按合同使用经费。按照科技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及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科研单位在申请科研经费时,必须与科技主管部门签订科技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资金专款专用。合同中对经费的使用范围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 如何撰写计算机审计报告 一是要提前谋划,抓住重点。 计算机审计方法是对审计项目的经验总结,撰写工作一般在审计项目后期进行,因此计算机审计方法不可能孤立于审计项目而单独存在。那么,审计机关在年初安排计划项目时,就要有意识地选取会计电算化程度较好的项目,尤其要注重选取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高、有大量电子业务数据可利用的项目。这样,在撰写时就有规范的财务数据和大量的业务数据可用,既可利用AO系统提高审计项目开展的效率,也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撰写提供了必备的良好素材。如果所开展的项目根本没有合适的电子数据,那么计算机审计方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要创新思维,把握热点。 审计人员利用AO在长时间的实践运用中总结出了大量经验,目前,审计署已连续多年在全国征集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撰写计算机审计方法时必须有新意。在创新思维的同时,项目的开展和方法的撰写不能局限于利用AO系统本身的功能,还需要很好地抓住当前形式与经济发展的热点,紧紧围绕当前的新政策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审计的成效,对类似项目的开展起到超前的指导作用。 三是要耐心细致,排除疑点。 在具备审计思路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也必须同时具备清晰的计算机数据分析思路,要在编写代码时尽量使用规范的缩写和通用的格式,绘制流程图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选择图形。实际操作当中,必须要有耐心,认真仔细,特别是在反复出现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思维清晰,注重细节,排除一切可能的疑点。 四是要团队合作,解决难点。 对计算机人员来说,如何更好地审计重点事项是难点;对审计业务人员来说,如何用计算机来满足审计需求是难点。计算机审计方法是依附于审计项目而存在的,所以多是由审计业务人员进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撰写,而现实情况中大部分的审计业务人员都很少接触过SQL语句。因此,团队合作也非常关键,解决掉各自的难点所在就可取长补短,经过互相探讨并总结提炼,以保证优质计算机审计方法的产生。 工程审计报告格式 工程审计包括财务审亥和工程造价审计两大部分。请根据你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报告编写内容。一般有开始、基本情况、审计查出问题和处理、审计建议等4部分。工程财务管理审计,需要报告项目预算、拨款、进度等管理情况,对照存在的问题详述基本情况;造价审计需要报告审计程序、审计标准、核减金额及原因、会签情况、处理处罚意见。 开题报告中的选题意义和主要观点怎么写?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谢谢 10分 目是“论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的 关于请求 *** 指派项目跟踪审计人员的报告怎么写? 关于 *** 指派项目跟踪审计的请示XXX人们 *** : XXXXX工程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 *** 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使工程进度、施工质量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是这个工程投资额大、建设工期长,而现有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懂技术熟悉工程造价的人员更是缺少,由于施工现场面积太大,仅靠现有的项目班子几个人难以承担全面管理和监督之重任,为此项目部经反复商量,拟打算请求审计局派专人进驻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跟踪审计,使该项目取得更加完备的效果,望批覆为盼! 此致 请示部人:XXXXX工程项目指挥部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三日
开题能搬忙做一下。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论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2.理解论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3.能归纳论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论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你好,开题不难写的了
2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探讨摘要:相对于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及其成因的多样化已成为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大障碍,文章从目前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原因对策 一、进行环境分析,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也就是针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2年第25号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外因素有:(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2)管理人员的能力;(3)管理人员的正直程度;(4)单位规模;(5)会计系统的近期变动;(6)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7)要职人员的近期变动;(8)资产的流动性;(9)单位经济环境的恶化;(10)快速增长;(11)单位的电脑化程度;(12)距上次审计的时间间隔;(13)管理人员对完成目标的压力;(14)政府法规的范围;(15)员工的士气状况;(16)外部审计的时间、次数、覆盖范围、重要性水平;(17)对公众的公开程度;(18)离总部的距离。通过对内外环境所涉及的风险因素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应合理地识别、估测、评价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考虑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作出审计决策。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 1.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高,其独立性强。企业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内审领导体制,董事会中负责内审工作的领导者应有足够的权力,内审部门的地位应比其他职能部门高一级,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应由董事会决定。应建立内审部门与董事会的沟通渠道,内审经理应有权出席、参加由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审职责有关的会议,通过在会议中提交书面或口头的报告,通报有关审计工作计划和实际审计工作信息。遇到重大问题,内部审计经理可直接向董事会中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负责人汇报、请示,以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或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可实行系统内内审机构的垂直领导或实行审计委派制,使内审部门的地位高于其他部门,以利于内审部门独立地、有权威地开展工作,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碍。 2.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应配备合格的、专职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不得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应当置身于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在领导体制的选择上,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与财务工作的关系,避免一人既领导财务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既领导某项业务,又领导对该项业务活动的审计。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内审人员时,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当内审人员因单位人员紧缺等原因被抽调去完成其他非审计工作时,他们以后不得审计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对从其他部门调入或借入的兼职审计人员,也不得安排他们审计他们原先从事的工作。通过明确上述审计职责,保证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使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1.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内部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内审人员不关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这无疑会造成审计风险。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使内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以崇尚正直和威信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和组织精神,就是要将职业关注和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审计风险。 2.执行合格的审计,编制良好的工作底稿。合格的审计要求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计划,通过审计计划促使内审机构和人员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审计任务,满足组织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标准》第2010款要求:将审计计划与风险相联系;内部审计活动的参与计划必须以至少一年一次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计划应该反映机构的风险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集中人力资源于高风险领域,使内审部门和人员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对审计中风险性质严重、风险程度高的业务、程序及风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地审计,搜集形成审计结论所必须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在事前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执行合格的审计,还应当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恰当地记录审计工作,编制良好的审计工作底稿;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恰当地评价审计证据;分配审计资源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确保识别重大差错和非法事项;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监督、复核制度,对重大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对问题的解决实行追踪审计制度。合格审计的执行,可以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审计业务的执行统一起来,从而在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建立起风险的“防火墙”。 3.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其后续教育。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着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配备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使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其次,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把握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运用。再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聘用机制,并对新聘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谨慎态度,从进人关上为防范审计风险打好基础。 四、树立风险审计观念,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将被审计对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风险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预备调查、分析性检查、了解、评估等方法确认重要的审计领域,目的是评估固有风险,它一般在审计计划开始时进行。 第二阶段,了解和评估重要的资料来源,考虑何处可能出错,确认与评估相关的控制,目的是寻找并确定控制弱点,一般在期中审计时进行。 第三阶段,执行初步风险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首先考虑固有风险,再对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管理意识、控制程序、职责分工等状况的判断,对控制有效或无效做出判断。如果有效,其可依赖程度如何,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如何。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不同的风险程度,针对不同的审计风险,选择可靠的、有效益的、有效果的审计查核程序。 第四阶段,拟定与执行审计计划,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第五阶段,执行全面评估,将审计结论形成书面文件,即作出审计报告。 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起点,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组织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内部审计风险,并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联系,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并通过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内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1.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要想使内部审计创造价值,单位和组织就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逐步将审计内容扩展到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销售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审计、环境审计等方面,使内部审计有更多的机会为组织创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当注重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内部审计,将工作重点转向利用内部审计创造价值,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当好管理者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影响,取得组织各级人员的信赖和支持。 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和每一项内部审计业务,促使内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在审计的每一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达到防范与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来源免费论文网,免费论文网提供论文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 指导 运用
论文摘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将内部审计自身的职能与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一、什么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对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修订,并执行新的风险导向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降低信息风险为根本目的,以控制审计业务风险为中心,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根本途径,以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审计思路的一种审计方法。
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的认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这一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法论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它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三、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解 内部审计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把社会审计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即内部审计人员立足于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行为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风险(不是审计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企业风险为中心做审计报告,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而从第二种观点的描述上看,所谓的“风险”不是单纯意义的“审计风险”,在更大意义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企业风险。由此可见,此时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将风险管理原则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用这种观点来界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会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相背。
笔者认为,在现有准则下,以第一种观点作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较恰当,而第二种观点与其说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如说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我们姑且不去定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但是在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向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企业需要内部审计对整体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提供有效的审计监督和建设性评价,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不应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关口前移,充分发挥预警性作用。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加大防范力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性测试的结果,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的特殊风险,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隐患,达到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2.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为指导,执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一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针对可能影响风险评估的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二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三是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最新战略和方针。四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五是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六是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俺发你。。。。。
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写:1.首先写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2.然后写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3.最后写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回答是:根据型号来看,这种开题报告首先第一步就是你要介绍一下你写的这个题目的一些主要内容。其次的就是写一写你关于这个内容的一点一点的步骤。首先就是风险的来源,还有就是风险的减少或者是风险的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最后做一个总结就可以。
我在天涯问问里看过人家也发过这问题. 它有说到:1、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的目的是:结合所学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审计的风险与防范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的意义是(理论或实际):随着市场经济风险的加剧,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和采取控制防范对策,有效控制和避免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对此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2、论文(设计、调查报告)任务、重点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及进度安排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的任务是:通过对我国审计现状的分析,对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剖析,阐述防范审计风险的方法和措施,论文(设计、调查报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风险及成因,以及对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试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写作提纲一、 绪论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 本论(一) 审计风险的概念 (二)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 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2、 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 3、 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4、 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差异 5、 审计方法本身隐含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3、 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4、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5、 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三、 结论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最终起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作用。 这个是我自己的论文,你看下你是否用得上。呵呵~~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若干对策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研究浅谈财会规范化管理财务报表主体与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比较论会计报表中心的变迁企业改组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关于财务报告质量问题的思考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浅议代理记账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与责任划分对会统核算一体化的构想《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物价变动环境下折旧计提试论会计报表合并的实体理论财务报告舞弊的社会思考试论会计的四个国际重要差异关于会计国际化的研究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简析会计法的演进及其实施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的挑战及具对策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的探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新方法审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运用谈企业会计实务的几个问题经济增加值对传统企业会计准则的挑战绩效管理系统及作用适时生产系统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进一步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预算管理的新模式应用与发展案例研究浅谈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技术从战略管理会计看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管理会计研究的误区和方向论策略性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用把财务会计提高为管理会计美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特点及启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浅论作业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的应用集团型预算管理的模式浅谈管理会计中业绩考核的几点认识传统战略管理的缺陷和片面关于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商业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概述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对成本策划的思考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企业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风险导向审计是“五大”审计失败的原因建立信誉的成本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现金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关于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的思考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技巧乡镇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确立与完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分析探讨管理陷阱:企业赊销是把双刃剑在社保领域探索计算机审计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审计的定义和方法研究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与防范经销商现金流淤滞原因及对策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的变迁论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物流成本初探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我国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构建案例:如何对投资企业实行财务监控中国公司在美上市指南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独立性浅析跨国投资财务决策的税务筹划对完善行政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财务分析之“七忌”谈高校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形式的管理现金管理中的盈缺平衡分析关于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思考实行会计委派制需关注几个问题我国农村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探索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从会计人员的身份看会计委派制政府委派会计之评析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不宜实行会计委派制我国试行会计委派制小浪底建设管理试行会计委派制度浅谈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的缺陷试析《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几个特点中美债务重组准则评析小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制度转换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建议会计和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比较简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租凭》评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难点浅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认识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实现形式试析非货币性交易中的两个问题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分析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收款项交换会计处理的改进合并会计报表如何抵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中立性的探讨中日会计合并报表的比较与思考对母公司免编合并报表的建议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构架的思考改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内部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的一种模式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简介从案例看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控制论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如何建立企业长期性的财务控制措施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缺憾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刻不容缓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电子商务下的财务及企业管理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企业并购的会计思考新《会计法》中有关问题会计行为学分析浅论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合并报表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增值税会计浅议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论会计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西方会计信息披露的三个基本理中小企业差别报告问题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研究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股份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政府委派会计之评析科学技术:21世纪会计革命的决定因素论高质量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强制性与自愿性披露研究析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集体利益获取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寻中国金融改革的内涵与取向论信托投资公司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构新时期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浅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产评估的应用研究实现财政调整须划分层次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确保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解析中国财务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如何判断与规范盈余管理上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管理模式研究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研究上市公司分布财务报告的分部确定研究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浅谈国企集团的内部财务集中控制问题并购前的重组要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价值评估关于控制部分货运成本支出考核方案设想论会计计量观念的创新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解析环境成本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探讨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加入WTO中国会计面临的挑战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自创商誉的形成因素研究论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思考新《会计法》中有关问题会计行为学分析入世前后的会计准备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探讨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新探上市银行资本状况与资产损失准备计提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之我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创新及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方法创新政府预算改革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影响分部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论国有上市公司首要会计目标的转变我国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试论我国当前财务会计报告的变革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浅议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城市商业银行财会工作探析关于现代企业期货会计理论的几点思考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试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企业内部风险来自哪里会计诚信、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销售环节的会计监督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的一些经验体会谈业务循环与会计监督的联系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 指导 运用
论文摘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将内部审计自身的职能与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一、什么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对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修订,并执行新的风险导向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降低信息风险为根本目的,以控制审计业务风险为中心,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根本途径,以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审计思路的一种审计方法。
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的认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这一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法论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它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三、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解 内部审计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把社会审计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即内部审计人员立足于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行为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风险(不是审计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企业风险为中心做审计报告,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而从第二种观点的描述上看,所谓的“风险”不是单纯意义的“审计风险”,在更大意义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企业风险。由此可见,此时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将风险管理原则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用这种观点来界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会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相背。
笔者认为,在现有准则下,以第一种观点作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较恰当,而第二种观点与其说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如说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我们姑且不去定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但是在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向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企业需要内部审计对整体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提供有效的审计监督和建设性评价,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不应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关口前移,充分发挥预警性作用。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加大防范力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性测试的结果,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的特殊风险,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隐患,达到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2.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为指导,执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一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针对可能影响风险评估的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二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三是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最新战略和方针。四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五是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六是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会计论文题目
现如今,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会计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2: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3:浅谈公司股利政策问题
4:浅谈投资活动的纳税筹划
5: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研究
6: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7: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8:从世界通信公司事件看内部审计的作用
9: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0: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
11:论关联交易及审计
12:论风险导向审计
13:浅谈目标成本管理
14: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15:浅谈每股盈余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16:企业融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17: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与税收筹划的关系研究
18: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19: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目标的选择
20: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效应分析
2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浅析企业筹资方式
23:完善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机制对策分析
24:存货管理方法研究
25:财务预测问题的浅谈
26:对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公允价值的思考
27: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析
28:论经济效益审计
29:论制度基础审计
30:如何避免审计失败
31: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
32: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发展进程
33: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34:如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35: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价值
36:商业贿赂的识别与审计
3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发展进程探讨
38:国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39:由银广夏、蓝田股份、黎明股份财务舞弊案探讨分析性审计方法的运用
40: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41:可持续增长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42:关于预算管理
43: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44: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45: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分析
46: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47:管理者激励制度研究
48:上市公司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分析
49:企业价值驱动的因素分析
50:企业资本结构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51: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创新研究
5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选择
53: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54:企业财务战略分析
55: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56: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57: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质疑与完善
58:财务预警的应用问题研究
59:评判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指标体系
60: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评析
61:透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6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初探
63: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财务导向问题研究
64:论审计方法的发展进程
65: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