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语教学与研究简介《外语教学与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 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刊。 [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总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被引量54522、下载量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 二、刊物历史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起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 2014年11月,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三、办刊条件1、栏目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以英语为主,兼顾俄、德、法、日及其他语种。刊登翻译理论、书刊评介、学术动态,介绍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翻译技巧等。 《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栏目有语言学研究、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读者主要面向为高校外语教师与翻译工作者、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等。 2、人员编制据2018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官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审委员会拥有21位编委。 四、办刊成果1、研究发表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 收录信息《外语教学与研究》被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 2、影响因子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总被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被引量为54522、下载量为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88种)排名为第11名,在语言文字(43种)排名为第2名。 3、荣誉表彰《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语言学类权威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五、文化传统1、办刊标准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的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办刊责任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建设具有高学术水准和高编辑质量的全国语言/外语类著名学术期刊。 以上就是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身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兼顾科研,成为“教师即研究者”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领域,7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开始并推动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Kemmis和McTaggart(1982:5)),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师把自己的教室当成实验室,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和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标准考试、座谈等多种渠道得到数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Crookes(1993)把“行动研究”分为两类。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年半,每周十几节的课时量,也会在第一次课后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课后想一下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却很少把自己的课堂和反思记录成日志,久而久之,那些想法就逐渐模糊了,对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反馈。有幸参加了行动研究研修班后才知道,原来教学中的实践、调整、反思都可以形成研究的材料并指导自己之后的教学。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有:Self-reflective(自我反思式),Action-based(基于行动的),Contextspecic(情境化的),Empirical(实验性的),Participatory(参与式的),Collaborative(合作的),Aimingforchangeandimprovement(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
说到行动研究,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在课前教师进行备课,然后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相应的备课进行讲课,课后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多较重,每个老师平均都要教3个班左右。经常我们课后在教休室讨论的是,往往在上第一个班的时候会觉得课堂的内容节奏都处于“实验”阶段,因为第一个班是首先将你的教案和备课实施的课堂,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重难点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第一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你自己上了课想一下,回顾一下,最好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对第一次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也为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指导!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往往比最后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最后一次课的班级通常提前就可以讲完需要讲的内容。你会觉得经过前两个班的上课,你对教学的内容聊熟于心,因此在上课时也就驾轻就熟了。作为老师应当坚持写反思日志!这样你的整个教学生涯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过程,您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得知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三、学生在行动研究中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记录,那么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因为当老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后就会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结果之前,往往老师会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结果的.假设,也就是假设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假设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调查,最后根据最终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判断出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做出的调整是否有效!学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这种记录,老师也可以看出是否这个反思-调整-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起到了作用。
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以及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学生的这种反馈和记录,可以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平常在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而有了学生进行记录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到学生整个的教学感受,更有利于行动研究的开展和实验。四、行动研究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在通常的研究中,一般会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种传统的研究中,往往对实验班进行预先设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对照班就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这是否合乎道德呢?行动研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没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只要进行了行动研究,再预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就会根据自己设立的调整方法进行上课再反思。也就是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爱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和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28.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核心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双核心(即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如果通过中介发的话肯定不会低于7000,如果直接投稿的话,可以打电话到杂志社问问,看有没有版面费,版面费多少钱了
《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生版、教师版均可;《中学生英语》、《英语之友》《中学语数外》、《语数外学习》等刊物文章刊发后均付稿费,且发稿难度不是很大(质量较好就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属国家核心期刊,刊发质量要求较高,在投一般刊物且大量发表后,可把自己认为质量较好的文章投向国家爱级刊物。
是文学性质的吗?百透论坛发表文章可以获得稿费,作为一个爱好写作的新手可以去试试!百透网创新了网络文化发展模式,被网友称之为百透模式,以拍卖文章冠名权获取商家资金,作为稿费支付给作者,而商家的广告永久绑定文章,作者得到稿费支持,商家得到品牌宣传,读者享受到真正的免费阅读,最终形成读者,作家,商家,网站互动的良性网络文化。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这里发表文章,你不妨试试!百透论坛被很多大学生称为未成名作家的成长摇篮!写得好,效果不错再出书吧!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第一层次:理论层次的,即研究英语教学法、英语教育学理论、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等。此外,在教学法流派上,影响比较深远的有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还有其他的教学法流派,如直接法(Direct Method)、静默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活动法(Activity Method)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就这些外语教学法流派进行分析研究。 如《国内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英语教学法研究流派评述》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等。这个层次的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进行。 第二层次:从理论到实践,即在一个重要的教学法理论指导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 如《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习得规律与英语教学》 《论交际法语言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应用》等。 第三层次:实践教学研究。英语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包括方方面面,具体可以有: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语音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教师备课、课堂管理、测试等等方面。 《互联网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英语学习方式》 《学生英语思维、表达能力提高的途径》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的研究》等等。 各位同学可以从以上层次中选择自己的论文方向,以上列出的题目仅供参考。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身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兼顾科研,成为“教师即研究者”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领域,7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开始并推动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Kemmis和McTaggart(1982:5)),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师把自己的教室当成实验室,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和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标准考试、座谈等多种渠道得到数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Crookes(1993)把“行动研究”分为两类。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年半,每周十几节的课时量,也会在第一次课后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课后想一下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却很少把自己的课堂和反思记录成日志,久而久之,那些想法就逐渐模糊了,对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反馈。有幸参加了行动研究研修班后才知道,原来教学中的实践、调整、反思都可以形成研究的材料并指导自己之后的教学。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有:Self-reflective(自我反思式),Action-based(基于行动的),Contextspecic(情境化的),Empirical(实验性的),Participatory(参与式的),Collaborative(合作的),Aimingforchangeandimprovement(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
说到行动研究,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在课前教师进行备课,然后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相应的备课进行讲课,课后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多较重,每个老师平均都要教3个班左右。经常我们课后在教休室讨论的是,往往在上第一个班的时候会觉得课堂的内容节奏都处于“实验”阶段,因为第一个班是首先将你的教案和备课实施的课堂,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重难点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第一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你自己上了课想一下,回顾一下,最好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对第一次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也为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指导!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往往比最后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最后一次课的班级通常提前就可以讲完需要讲的内容。你会觉得经过前两个班的上课,你对教学的内容聊熟于心,因此在上课时也就驾轻就熟了。作为老师应当坚持写反思日志!这样你的整个教学生涯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过程,您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得知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三、学生在行动研究中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记录,那么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因为当老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后就会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结果之前,往往老师会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结果的.假设,也就是假设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假设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调查,最后根据最终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判断出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做出的调整是否有效!学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这种记录,老师也可以看出是否这个反思-调整-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起到了作用。
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以及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学生的这种反馈和记录,可以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平常在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而有了学生进行记录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到学生整个的教学感受,更有利于行动研究的开展和实验。四、行动研究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在通常的研究中,一般会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种传统的研究中,往往对实验班进行预先设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对照班就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这是否合乎道德呢?行动研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没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只要进行了行动研究,再预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就会根据自己设立的调整方法进行上课再反思。也就是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爱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和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28.
多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与反思论文
多媒体环境下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与反思
摘要:本文继娜敏在2008年在外语界发表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对我国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1995—2006)”一文之后,对过去7年(2007—2013)中的8种主要外语期刊刊登的有关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做了数据统计和文献分析,与娜敏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①最近七年,我国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②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探讨,课堂实践,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软件。③从整体上看,实证研究的数量从2008年开始处于稳定且与理论研究方法数量持平的状态。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之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简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外语教学;统计分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船舶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发展船舶工业,我国应该从造船业的基础入手,不断强化造船工业基础。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具体表现为技术落后,设备不足,对于国外的依赖很大,很多重要技术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问题就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太少。现阶段,培养更多的船舶以及海洋工程专业人才非常紧迫。从目前我国船舶以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阻碍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因此,立足现状,制定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现阶段相关教学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教学内容仍有待进一步更新。船舶以及海洋工程是一个积淀深厚的传统领域,因此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必须要从我国船舶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材与飞速发展的工业现状结合,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满足各种人才的需求。这样一来,我国船舶与海洋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难度更大,形势更加严峻。现阶段,我国在这个方面的基础教学中,教材不足,内容匮乏,很多内容无法正确取舍,教学过程中比例失衡,虽然很多教材中针对研发现状方面进行了相关补充,但是课程内容单一,创新少的现状依旧无法改变;另外,课时少,内容忽视由浅入深的规律等问题也存在,这些都制约了教师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得到实现,教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教师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硬伤,制约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体的表现为:①教师自身的修养不够,思维守旧不灵活,最主要是对教育没有兴趣,缺乏热情。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底蕴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极度热情,是最为基本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作为教师,不懂得语言的运用,没有科学的授课方法,学生将无法真正领会到课程的真正意义,更无法产生兴趣。②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于主观,讲课内容松散,毫无系统性可言,还有一部分教师授课方法死板,不懂得创新,授课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比如介绍船舶操纵性时,就可以介绍水翼船、气垫船、多体船等各种最新船型及其船舶操纵的特点,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这样结合船型最新的发展动态来讲述本专业知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在课堂上,教师不擅长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让教育的效果发挥出来;同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古老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从这个整体特性出发,运用新型的教育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二、有关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1.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要能够从理论基础出发,在这之上发展并找到新的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在确定了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建立知识的立体化联系,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积极进行联想,活跃思维,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从特殊能够向一般延展,从而找到教学的规律所在。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同时将学科史上突出的理论以及工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基本思想的本质以及局限性揭示出来,让学生知道其兴衰枯荣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培养创新能力要求在基础课程中增加近代内容的比例,要从现状出发,教学内凸显现阶段的科研前沿内容,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具体的说,就是科学地添加先进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新方法与新思想的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事业也开始向着更加大型、高速化的趋势发展。那么因此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其中所延伸出来的概念也成为了船舶海洋专业的基础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船舶大型化、高速化的趋势下,高速船的.设计及相关性能研究应该进一步考虑船行波与尾浪对航道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发展个性,鼓励他们提出建议,不同的观点相互影响碰撞,这样才能够产生新的理论与思想。同一种模式不加以改变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发挥,没有自己的风格,不利于教学创新目的的实现。
2.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考。这里说的是关于课程建设的一般性的思考。课程建设主要关注的是共性,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应该强调个性。就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践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共性而非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建设是趋同,而创新思维是求异。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似乎不太一致。课程建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根本。这些年的课程建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而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注意不够,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嫌。
3.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思考。船舶及海洋工程的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就其性质而言近于应用力学类的课程,而教学时数较少,学生对有关专业的工程背景陌生,课堂上学生人数多。教师宜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总结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举办小型系列讲座,介绍一些相关的工程背景、学科研究史、学科研究现状及最新成果等,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给予相应评价,并记入平时成绩。笔者一向对于高等学校中实行的学生给教师的教学打分的评价方式持异议。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学生的理解程度等做出客观评价,但是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甚至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4. 关于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思考。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在很多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因此进行船舶与海洋基础课程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要设计精细,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学辅助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现代化的教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优化了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应用的灵活性,课件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多媒体教材的专业性与可行性,这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材的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教材内容上,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填充进去,也可以合理的将教材进行更换,从而实现完善教材,解决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教师需要利用电脑以及各种信息数字产品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声情并茂传授知识,也可以使资料搜集更加方便、快捷。这样的授课模式,教师自由掌控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其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说,在课堂上适用专业性的教材资料,能够节约很多做数据图标的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也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进一步传播。在讲授船舶粘压阻力的有关内容时,若能演示相应的船体绕流流线的实验照片,最好是实验的影像资料,则有助于学生将船体几何与相应流场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至少目前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手段。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船舶与海洋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进行了几点分析,从中能够看出,在这个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内容老旧、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依旧存在。由于该专业的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非常强,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个性,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孙玉山,李岳明,张国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省科技信息,2015,(2 ):55.
杨才福,苏航。高性能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开发.钢铁,2012,47(12):1-8.
王自力,姚震球,蒋志勇。浅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78-80.
陶永宏,刘日胜。江苏省发展海洋工程的战略思考.江苏船舶,2009,26(4):39-40.
一、本刊欢迎以下各类来稿:1.对语言本体的研究:2.对语言学各领域、各交叉语言学科及语言哲学的原创性研究和评述;3.对各国语言文化所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以及与中国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4.关于外语教学及二语习得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和调查报告;5.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6.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的分析与评论;7.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书刊评价、新书简介、札记、访谈、报道等;二、来稿请力求精练,凡论文以10000字以内为宜,书评、札记、访谈5000字以内为宜,简介、报道等不超过3000字。论文请附中、英文摘要和题目。三、本刊按国际学术界通行做法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故来稿正文请勿写作者姓名和单位。四、本刊力求高效处理稿件,一般稿件三个月内给出处理结果。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探索2、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英文)3、英语语篇模式与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4、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5、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7、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8、高中英语整合型课程模式探析9、布达佩斯国际中学中匈学生英语阅读模式的比较10、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1、高考英语完型填空应试对策与英语教学12、中学英语学习策略应用现状及相应对策13、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英文)14、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15、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以上十五个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文献参考格式不只是怎样的,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2]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1.期刊论文
Bolinger, D.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J]. Language, 1965 (4): 555-573.
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 (3):167-173.
2.论文集论文
Bybee, J.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4: 235-254.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A]. 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55-259.
3.网上文献
王岳川.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 2004.(2005年11月18日读取)
4.专著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 1933.
吕叔湘, 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2.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译著
Saussure. F.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ed. C. Bally & A. Sechehaye. trans. R. Harris. London: Duckworth, 1983.
赵元任, 中国话的文法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丁邦新译.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68/1980.
6.编著/论文集
Giacalone, A. & P. J. Hopper (eds.).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7.学位论文
Tabor, W.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1994.
祖生利. 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
8.会议论文
Traugott, E. C. 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antiagov de Compostela, Spain, September 2000.
崔希亮. 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R]. 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湖南长沙,2002年4月.
9.词典
Hornby, A. 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 ed. Sally Wehmeier. Oxford: OUP, 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报刊文章
田志凌. 魔戒的尴尬与文学翻译的危机[N]. 南方都市报,2005-8-24(8).
注: 先英文后中文,以字母顺序排列。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小四;汉语部分:宋体 小四号;均倍行距,两行及以上悬垂缩进3个字符。参考文献要与文中夹注项对应。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