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新华字典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新华字典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新华字典论文范文资料

1.题目 2.内容摘要 3.关键词 4.作者名字,地址,邮政编码 5.正文 6.参考文献 7.其他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字典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有一本具有超级功能的“杨字典”,她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令我尊敬的人,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杨老师。

杨老师特别漂亮,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额头上还长了一颗智慧痦,一看就是一位博学的人。平常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个难题,杨老师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英语或者其他学科我们只要问到的问题,她都能一一解决。同学们总是在私下里叫她“十万个为什么”“杨字典”“杨百科”……

其实杨老师最专长的还是她的语文学科。有时候我做题的时候碰到了难写难记的字,她总能想出有趣的方法让我们记得牢牢的。二年级时我们学“德”字,真难,很多同学写一次错一次,杨老师给我们编成了小字谜“二人去上庙,十四才赶到,买了一根梁,夹在心上跳。”一下子全班同学的兴致来了,大家这个字再也没有错过。比如“富裕”这样的词语她就会给我们一点一点地拆分:“有家住,一人一口田,有衣服穿,有谷子吃。”同学们听完,哇的一声恍然大悟,都学会了。杨老师知道的汉字知识非常多,有时候为了讲解一个字给我们从甲骨文开始讲起,大家兴趣十足,听也听不够。

“杨字典”不但字认识的多,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学校每年的教师书法比赛,杨老师都能捧着奖回来,更重要的是她还手把手的教我们写好一手 中国字。这次三年级的硬笔书法比赛我们班拿奖的同学是全年级里最多的。

有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杨子典”陪伴我们学习和生活,真的很幸福。我要向她学习,书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年级时,每天都有英文功课,可是我没有字典,所以每次都要跟姐姐借,但姐姐的那本字典看起来很破旧,而且里面的字跟蚂蚁一样小,我每次使用都觉得很吃力,妈妈看我这样很是心疼,因此就帮我买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新字典。

一天下午,妈妈对我说:“心瑜,妈妈之前有答应过你,要带你去买字典。”我听了忍不住兴高采烈的说:“太棒了!”在书店里,我看着书柜左思右想,到底要选哪一本呢?最后我选了一本字体很大,而且旁边还有小插曲图的字典,它很轻巧,我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把它抬起来了,它的外观是金色的,在灯光下会闪闪发亮,所以我非常喜欢这本新字典,迫不及待的在那里翻阅它。

以前我都懒的查字典,但自从有了新字典,我遇到了不会写的单字,就会积极的查字典,甚至还乐于帮姐姐查单字,慢慢的,我认识的英文单字越来越多,我也越来 越喜欢英文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一件事,必须先准备好适当的工具,所以如果想要让英文变好,就要善用英文字典!我要谢谢妈妈,帮我买了这本字典,我会用功读书,让英文更上一层楼。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好朋友,你也许会问好朋友怎会买,其实那是字典。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我有一个字不会认,我去找爸爸,我问爸爸:“这个字怎么认。”爸爸说:“自已想想看。”“老爸,告诉我吧!”我央求道。可爸爸坚持让我自已想,忽然我想起这本字典,于是我急奔回房间,查了查字典,找了半天,终于找到。我兴奋不已,当我问是这样读吧,爸爸问:“你怎么知道了。”我高兴地说:“我的好朋友告诉我的。”“好朋友怎么进来的?”爸爸吃惊地问。我自豪地回答:“本来就在我家。”爸爸非常惊讶,我得意地告诉爸爸:“这是字典”爸爸说我真幽默。

这本字典还是我的朋友,我很爱护它。记得有一次,我的字典弄丢了,我大哭起来,妈妈说:“再找一找。”我又找了找,可还是没有,后来,我终于在床底找到了字典,字典的身上满是灰尘,我拍了拍,把字典放在了书柜上,心想:我以后再也不把你弄成这样。泪花闪烁在眼眶里。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字典。

字典虽小,可它也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哩!

别看它小,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全部汉字差不多都在里面呢。找字也特别简单,找音序、音节就好了,还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字典多么有知识,同学们不会的字查字典,老师不会的组词也要查字典,大学的教授还要查字典,没有人一生不查字典的。

字典,你真厉害,教了我不懂的字,教了我不会的词,还教了我不会的偏旁部首。在课堂上,同学们碰到很多多音字,大家就翻开字典认真查阅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了“慰”字,我既不懂它的音序,也不懂它的拼音、组词,我突然想起老师说的“要学会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我随手拿起厚重的字典翻阅起来,找到了部首“心”,翻到了相应的页数。原来这个子读wei,组词:安慰、慰问,‘安慰’的意思是:指某个人受到了挫折,另一人来安慰受到挫折的人。“原来这样呀!”我自言自语道,“字典真是大家的好老师!”

字典,你真博览,真有丰富的知识,大家不懂的都要来请教你呢!

看过很多位老师教育过我,她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但我却还有一位独特的老师--字典。下面我就和你们举例说说“字典老师”是怎么搭上我的,我又对它有了怎样的感情。

有一次,我的语文作业有一个字不会读,我就拿去问爸爸,爸爸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有字不会读就又叫我帮了,自己查字典去,这么大一个人了,不会读的字还没学会查字典,以后不准再这样了。”我低着头回答说:“哦。”我马上把字典找出来,等我翻开字典查到我要找的字的读音、解释以及组词,从那以后,我发誓:有不会的字、词,就请教我的“字典老师”,再也不过问别人。

还有一次,在课堂上,同学们都遇到了一个大家从未谋面的词,看见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样子,老师又不肯说这个词的意思,说让我们自己查这个词的意思,我拿出了新华字典,查到了大家要查的词,并且还大声地读了出来,使全班同学听到,我读完之后,脚发软,教室先是一片寂静,等我慢慢坐下来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屁股刚刚沾到凳子就被吓得跳了起来,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老师也向我点了点头,好像在对我说:“不错不错,以后继续发扬。”最后,要感谢的非我的“字典老师”莫属,要谢谢它帮我这一个忙,让我感到了它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

我的字典,我开始喜欢上这一位“好老师”了。

小朋友,你知道字典吗?他的用处可大啦!他能帮助我们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语汇,还能丰富知识。我和他已经交上朋友啦!

字典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老师。一次,我在看书的时候,看见一个“杉”字,我想:这个字会不会读“mǜ”?于是,我翻开字典,先查到三撇儿,再找到4画,然后翻到正文一看,原来这个字读“shān”。

当我在预习课文或看一些课外读物时,常常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一次,我在预习课文时,突然,看见一个词语“阑尾炎”,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又翻开字典找到这个词语一看,原来是一种病的意思。

有时我在写作的时候也经常用到字典。记得有一次我在写《猴子捞“月”》这篇文章时,不知道形容大树高的用什么词语比较恰当。于是,我又打开字典,看到了“参天大树”这个词语,心想:嘿嘿!这正是我要找的。小朋友,你知道字典吗?他的用处可大啦!他能帮助我们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语汇,还能丰富知识。我和他已经交上朋友啦!

通过一件件小事,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好朋友——字典,他的学问真是渊博,他能帮助我解决许多难题。小朋友,你们也要和他交个好朋友哦!

“一本书,字不少,厚厚一本却不重。只需翻开看一看,不会的字跑不了。”大家猜一猜它是谁?它就是陪伴我多年的朋友——字典。

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的,比一块砖头还要大,字典是鲜艳的红色,长约20cm,宽约13cm,高约1dm。它的材料就是牛皮纸做的,是用线把牛皮纸缝起来制的。

有一次,我写字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字,问了班上的许多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我只好拿出我的字典查,不到2分钟,那个字便被我查到了,下面解释这个字的意思,还有可组的词语。

还有一次,上品德课,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图像什么吗?”过了2分钟,也没人回答,我瞬间想起了我的字典。对啊!字典最后一页不就是中国的地图吗!下一秒,我就举手回答:“老师,我们中国的地图像一只鸡!”老师听后夸奖我:“你真聪明。”我心想:学典朋友,你又帮了我一个忙,谢谢!

这本学典的质量非常好,我用了4年都还没有损坏,而且它非常便宜,只需28元!

字典朋友,谢谢你帮我这么多忙,我一定会好好爱护,让你一直陪伴我。

我的字典里没有怕遇到困难,我会十分坚决地说不。

我不怕困难,比如说那一天老师交给我了一个任务,让我中午我把手抄报做好,这是我的强项,于是我就爽快的答应了。中午我和小伙伴们先把手抄报放在讲台,然后到楼下去吃饭,之后再上去接着画。

而就当我们吃完饭在路上还开开心心的,一起说手抄报怎么出好看的时候。一走进教室门,心都碎了。我们精心出的黑板报已经被四分五裂的挂在墙上了,我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的打转,当时很迟,一个人都没有在教室,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我要向困难说我怕了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句话。当时觉得这句话是出自谁之口都忘了,只晓得这句话叫做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我反复回想,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先用那样处之泰然的眼神仰望天空,之后再闭眼休息了一会,静悄悄地走到了多媒体的.打印室拿了一张巨大的纸,回班之后我把那些做好的板报整整齐齐的剪下来。然后贴在大纸上涂涂画画,还比原来的好看了许多。

我要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轻易向困难说我怕了。

什么书可使我一生欢读?

一本字典,足矣!

我热爱字典,爱来回翻弄它,喜欢我的指尖轻触它身躯的感觉,热爱它微微泛黄的纸张,热爱它有趣却又似乎有些枯燥的内容。

从儿时第一次接触字典,我便对这厚重而方正的宝物充满敬意,以至于让妈妈翻开读给我听。现在,我已不再需要妈妈的朗读,可以独自探究它,仿佛更有种说不出的乐趣,为自己又发现了以前不了解的知识而欣喜。倘若没有字典,没有这无声的老师,我也就缺乏了这种自己了解知识的乐趣,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也许说字典可以读一生有些牵强,但徜徉其中确乎是一种乐趣。我总会发现自己不明白的,疑惑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转而将其化为真理。这何尝不令人愉悦呢?

字典中密密麻麻、井然有序的汉字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它独特的经历。它们并不是无用地堆积着,而是兴致勃勃地期待人们去发现。一张又一张单薄的纸凑成的乃是一名值得敬畏的老师,也是我最认为深不可测的“人”。字典与我,仿佛子期与伯牙,形影不离。

字典与我同行。无论到哪里,我总愿意带着一本字典,无所事事之时,也算学习。倘若有人出现错误与疑惑,立刻便有纠正的证明。若能纠正他人,我也是乐在其中。

倘若与老师分别,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便会油然而生,似有一种焦躁与寂寞充斥着内心,更感到这书的伟大。

或许是因为我的无知,才认为字典如此珍贵,但无知是人人都有的,因此字典就能一生读,读一生了。

我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一本内容丰富、知识量大、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的小学生全功能字典,可以增强我们小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认识,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它身穿一件紫色的衬衫,约有15厘米长,11厘米宽,6厘米厚。我非常细心地保管它生怕把它弄丢;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书包里,从不让它折一个角。字典陪伴我已经有两个春夏秋冬了。它勤勤恳恳地帮助我,只要有不懂的字,我就毫不犹豫地请教他,它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让我获得新的知识。

有一次,我在读课外书,发现了一个“巍”字,我一下子拿出小字典,我先查山字头,再查17画,这个字在796页,它的读音是wei,意思是:形容高大的样子,一般形容山,可以组词“巍峨、巍然、巍然屹立”,可以造句“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高原上”。

小小字典无私地把知识献给了我,好像妈妈的乳汁一样滋润着我,让我茁壮成长。我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才能回报它给予我的帮助。

我有一个好帮手,它每天陪着我上学、放学,有些问题我不会,都是它帮我解决。它的名字就叫《新华字典》。

它的形状是个长方体,像是一个彩色的小礼盒。封面的颜色可丰富了:下面是绿色的,就像是绿油油的草地;上面是红色的,像是红红的晚霞;中间还印有“新华字典”这四个白色的大字,像是天空中洁白的云朵。这个字典大约3厘米厚,别看它小,但它蕴含的知识可多了。翻开字典,里面全是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的小字,犹如一群密密麻麻的黑色小蚂蚁。

你知道《新华字典》里有多少个字和多少词语吗?告诉你吧,足足有13000多个字和3300个词语呢!

《新华字典》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它能教我认字、组词,还能帮我分析词语的意思。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家看书,看到一个“鮸”字不会读,于是我问妈妈。妈妈说:“你不是有一个好帮手吗?”哦!我想起来了!于是我就去查字典。不一会儿,我查到了,原来这个字读“mian”。

《新华字典》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帮手,我永远离不开它。

我有两本字典,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汉语成语字典》,它们都能帮助我认识生字、理解词汇、丰富了我的知识,作用可大啦!

字典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老师,我每天都离不开它,我的好朋友--字典作文。每次预习功课时,我都会找到它。有一次,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上有一个生字“甚”,我就随便写上一个部首,转念一想,不能马虎,于是,我就请来了字典,终于知道了这个字的部首是“其”。

又有一次,我在看课外书时,看见成语“敷衍了事”,但不理解它的意思,就立刻去查《汉语成语字典》。原来,“敷衍了事”的意思是做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应付一下就算完事。就这样,通过《汉语成语字典》,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成语。

这两本字典,真是我学习的好伙伴!

亲爱的奥欣小朋友:你在文中的语言通彻流利,第一段总写了《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字典》对你平时学习的帮助。接着分别描写了它们在学习中对你的实际帮助,最后一段呼应了开头,也点明了主题。只是以后写作时,应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这样你的作文会更加优秀!

尊敬的奥欣小朋友家长:作为二年级的孩子能够流利、通畅地表明自己的意思,而且无论是在语言组织上,还是表述能力上都是很不错的。愿您们加大对孩子的鼓励与赞赏,使她能够更好!

下课时,老师叫我们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要发礼物给我们,我想:是什么礼物呢?发下来一看,原来是一本又胖又矮的字典,我对它完全没好感,直接就把它放到了书包里。

回家的路上,书包比平时重了许多,我想一定是那个“胖子”惹的祸,否则我的书包不会有这么重。我真想把那个可恶的“胖子”从我的书包里拿出来,扔在地上,再狠狠地踩它两脚。可我又想,这是学校发的,虽然我们没出一分钱,但也应该珍惜,所以我才没有抛弃它。

回家后,我打开书包做作业,有个字不认识,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正当我发愁时,突然想到了“胖子”,我从书包中拿出那个可恶的“小胖子”,开始查找那个不认识的“小朋友”。找了一会儿,终于从“小胖子”的肚子里找到了那个我调皮的“小朋友”。我这才开始对胖子有了一丝好感。

还有一次,我在网上查资料,又发现两个字不认识,赶紧找来“小胖子”,它依旧不辱使命,教会了我认识那两个字,我成功地查阅到了所需的资料。渐渐的,我越来越离不开“小胖子”了。

现在,“小胖子”成了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好老师,我非常喜欢它!

你们知道老师有多少种吗?那我就告诉你们吧,其实老师有两种,有一种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一种是会说话的老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

我家的字典老师形状是长方形的,它身穿蓝色的“外衣”,它共有897页,它的使用方法有:拼音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检字表的功能,部首查字法只要你把这个字的部首查找到,它就会告诉你这个字在哪,音序查字法只要你把这个字的拼音找到,它就会告诉你在第几页。这本字典就像魔术师一样,能变出千万个字,可以让你快速查找到这个字的部首、音节和结构。

它还是我的好帮手!有一天我在家里做作业,有一道语文题里面有一个字我不会读,突然我想起来,我有一个不会说话的字典老师,我就打开字典用部首查字法来查字,不一会就找到那个字了,字典真是我的好帮手!在一个冬天,我在做寒假作业,我经常写错字,比如:在和再,已和以,的和地等等,都容易混淆,这些字都已学会了,是字典老师来教我的。只要查一下字典就以有知道这个字,不会再写错了!

字典的用处可多了,它可真是我的好老师!

你们猜我爱的是什么,哈哈,就是我的字典。它的封皮是红绿相间的,上面写了几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下面我来讲讲它的来历和对我的帮助。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逛书店,第一眼就看见了我一直想要的那本字典。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就要这本字典,新华字典第11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老师、同学都推荐这个版本。”妈妈听了说:“好,那咱们就买这个字典,付钱去吧。”说完妈妈付了钱,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心爱的字典翻阅起来,这时,老师发来一条通知,明天要比赛查字典,大家都把自己的字典带上。

第二天一上课老师说:“今天来比赛查字典,查的最快的有奖励哦!”我心里暗想:“刚买的新华字典就能派上用场了,我昨天都已经学会怎么查字典了,今天一定能赢得奖励。”同学们都把字典准备好了,老师说:“比赛开始,查(知)这个字。”我专心致志地翻开字典,不一会就查到了,赶紧站起来报告老师,耶!我是第一名太棒了,老师给我发了小奖励,我开心极了!

后面的几次比赛我越来越有信心,都得了第一名。我爱我的字典,谢谢它对我的帮助。

可以写某个具体的字的字体、读音、字义的演变

天空的颜色晚上差不多7:00多的时候,我望着天空,忽然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天空的颜色变了!看看时间,要是以前的话,这时候天应该快黑了吧,但是这时候的天空很亮,风也吹的厉害,偶尔落在脸上几滴雨珠,雷时而响亮时而给人的感觉又很温和。“咦?怎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其中肯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天空的颜色开始是昏黄的,很亮很亮,过了些时候,颜色在继续变化着,由黄变成了红,过了一会这种颜色开始暗淡,慢慢,开始消逝在天空,只给远处的山边上留下了痕迹。太有意思了,大自然真奇妙啊。这次的观看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事情的解释。通过网络的查找与学习,我总算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不是天空的颜色在变化,因为天空本来是无色的,但是我们看见得天空一般情况下是蓝色的,这又是因为太阳的关系,由于太阳光进入大气层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一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蓝色。我想的话同样的道理,有时候天空呈现红色或黄色,这跟散射的时候应该有些联系。我把看到的情况分析了一下,都作为了假设,总结后一共有三点,一、可能是因为气层大气密度的原因。二、可能和散射的时候有联系。三、这现象是由太阳光和云朵组合而成的等等。我在网上开始针对这个问题发出提问,最后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例如:水汽多时,云也会比较厚,这时候反射效果较强,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大多被发射出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看天空是黄色的;有人也说是散射、折射的原因之类。通过进一步的查看资料和书籍,和好朋友一起讨论,我最终认为,当时出现的红色属于是晚霞,晚霞是红色的原因又是因为阳光斜穿过大气层,大气中空气分子、水汽、尘埃微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使阳光受到很大衰减,各种不同颜色光衰减情况又不相同,因此,通过气层后的阳光已经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这些光再经过大气中散射粒子的散射,才形成了晚霞。其中天空呈现而黄色的原因应该是跟散射有很大的关系,和上面说的一样是由太阳光和云朵组合而成的。想不到就一个问题,竟然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查找资料,去思考其中问题,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那么几个字,可是它其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识是无法估量的,科学家付出的汗水也是无法想象预计的,那些科学家真的是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猛然间我恨不得把所有的问题都思考出一个答案来解释,也正是了解这些后,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总之,受益匪浅。大自然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永远解释不完的奥秘!请采纳。

关于新古典主义论文范文资料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类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1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摘要]很多英美经典电影,都是以英美文学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将文字转换为银幕上的画面,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观众对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经典的英美电影,对比那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爱情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的方面。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引 言 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 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 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当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虽然罗切斯特的豪宅已经被他那个疯子般的妻子烧毁,虽然罗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简?爱按照心中对于爱的执著,认为这样的罗切斯特仍旧是自己的最爱。简?爱因为自己的爱而成为罗切斯特的天使,罗切斯特的余生因为简?爱而精彩。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在尊重英国女性作家奥斯汀原著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人们所谈论。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没有金钱财富,没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是两人之间的彼此相爱。通过电影中,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难让观众理解原著中的那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伊丽莎白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需要无聊的高姿态和耍酷态度。 伊丽莎白这样的爱情观,也正是原著作者奥斯汀的爱情观。我们在看这些英美电影时,对于银幕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爱情这种在银幕上独特表现的情感,更容易让我们通过电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爱情世界,那是一个执著的感情观。 但是这样的爱情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女性的爱情执著观,带来的往往是爱情悲剧。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对于爱情也是固执的,哪怕被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误会,她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因为爱情而带来的伤害。不管爱情的结果怎样,对于爱情,这些女性仍旧是那么执著与肯定。 三、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 在众多的英美电影中,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中反抗男权的思想,即强烈的女权主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最为显著的表现点。目前,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多以20世纪初期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开始阐述女权主义,反对男权。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独有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的女性实际上开始走出家门,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而这些女性正是反抗男权的代表,她们的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气息,但是却多了一些职业性的元素。她们更加关注社会、政治等话题,这些女性角色,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多的英美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性角色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而在以《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中,观众对于那个富家大小姐斯嘉丽印象深刻。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夺取了斯嘉丽家庭的一切,而斯嘉丽在重重困难中,从一个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大小姐,成长为一个智慧的现代女性。 斯嘉丽这个女性形象在原著中,属于写实人物,米切尔对于这个人物没有泾渭分明的描述,而是做了真实的叙述。在电影中,这种感觉更加直观一些,斯嘉丽似乎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所以,很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个独立于外的弱势群体,导演与作者都在强调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她们有着自我价值。在电影《名利场》中,那个为了跻身上层社会的蓓基,按照现代的评判观点来看,用“女强人”来形容蓓基更加合适。 她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卖弄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歌声,甚至自己的肉体,蓓基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勾引好友艾米利亚的哥哥乔斯,还是对克劳莱家族继承人的罗登,蓓基都成功地将自己的价值融入计谋当中。 这些女性形象,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女权思想在电影或小说中都毫无掩饰。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本是巴黎的一个名妓,但是她爱上了阿尔芒,并与之在乡下同居。 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玛格丽特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胁迫玛格丽特移情别恋,而阿尔芒信以为真,愤怒下当众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终因病而亡,而阿尔芒事后知道了缘由后,悔恨不已。玛格丽特的死,是爱情悲剧的表现,更是对男权世界一种无声的反抗。同样地,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一开始,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高傲而没有接受他的表白。 我们通过电影,再去原著中寻找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会发现奥斯汀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那奇妙的爱情。直到达西改掉了自己的“臭毛病”,伊丽莎白才真正地接受了达西。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对于达西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很厌恶,她故意地对达西冷漠,也正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在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改编成电影后,苏的“新女性”形象更加凸显,她敢于追求自我的价值而反抗学校的规定,敢于直面对裘德的爱。 四、悲剧色彩浓重的女性形象 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剧性的。这些女性形象虽不至于占据英美文学作品的大半,但是在我们观看的很多英美电影中,这样的悲剧色彩,似乎更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欢迎,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更多是与作品创作背景下的大多数女性有着明显的思想和行为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女性角色“前卫”的行为,造成了她们悲剧的产生。这些悲剧多体现在女性的爱情上,还有社会阶级的残酷压榨上。 例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芳汀这个角色,被赶出了工厂,死在了医院里。她本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但是却被情人抛弃,独自带着女儿珂赛特。在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被迫去那个她永不想涉足的地方,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甚至是身体。当I Dreamed a Dream响起时,芳汀的悲剧终究发生了。对于芳汀的死,是悲剧的结局,也是她的解脱。 又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个角色,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塑造的形象,而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和中国的传统女性一样,对父亲和兄长十分尊敬,甚至达到了盲从的地步。然而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对她的表白,被奥菲利亚的父亲否决。当奥菲利亚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奥菲利亚崩溃了。她一直在无声地承受着一切,但悲剧的脚步没有因为她停止。一个纤弱的女子,一个温柔的女子,一个性格柔弱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注定了她的悲剧色彩。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的悲剧色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电影改编后,这种女性悲剧更加真实。她们与周围生活的格格不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除去《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种被社会压到无法喘息的女性外,还有爱情带来的悲剧。例如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她有着自己的家庭,却爱上了罗伯特。 这样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在道德的束缚下,在伦理的谴责下,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四天深入骨髓的爱情,折磨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这样的悲剧让观众更加心痛。同样地,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一个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凯瑟琳对于爱情的渴望极其矛盾,她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不受世俗影响的纯净的爱,还期望能够找到身世好、家境富裕的白马王子。凯瑟琳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纯净的,为此不惜打破社会的道德枷锁。而凯瑟琳还是放不下对财富的向往,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成为山庄的女主人。这是世俗中“美好”的婚姻,但她对爱情的矛盾,让她无法割舍爱情,最后为之付出了生命。 五、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无论是对爱情的执著,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抑或是悲剧性的色彩,通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美文学作品中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主义在文字上的宣泄,在银幕上的爆发。在19世纪,简?奥斯汀、勃朗特等一大批女作家走向英美文学的高处,她们反对男权,发扬女性主义。例如,在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 在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中,简?爱一直保持着克制和清醒,她嘲笑那些可笑的权贵,她向往平等。简?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简?爱对于爱情的追求,一直保持着独立。她知道了罗彻斯特有妻子后,不愿贬低自己的地位价值,选择离去。而当她认识到自己对罗彻斯特的情感后,不顾罗彻斯特的失明和一无所有,仍旧回到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爱的容貌也许并不出众,但是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追求独立和自主,她有更加吸引男性的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特别是简?爱对于经济独立的认识。这都是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表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中,简?爱都让我们感叹不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同样的女性特质,我们在《名利场》中的蓓基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蓓基的“女强人”特点,正是她独立自主的一些体现,虽然她一直想傍上一个富翁。 六、结 语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爱情还是自我价值,抑或是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方面,都有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电影的展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活了过来,以电影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闲来无事,可以走进影院,去回顾一下这些英美经典。 [参考文献] [1]辛淑兰.超越傲慢与偏见:从女性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幸福婚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黄治康.《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王盈盈.从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J].电影文学,2013(08). [4]陶曦,李雯倩.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J].电影文学,2010(12).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2 浅析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二者关系 摘 要: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与我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发现,英美文学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而我国文学作品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相互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主题;人和自然 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在“人和自然”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异,是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和研究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作品的重要线索。 一、英美文学发展的分析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英国文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与美国语言因为同属于一个英语体系,长久以来认为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两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 文化 的等外在力量的影响,以及遵循文学内部自身规律,其文学发展历经了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战后则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中古英语时期的文学较以前在扩展主题、丰富类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深受到__的影响,传奇小说及诗歌逐步流行。 二、英美文学中人和自然的主题分析 尽管英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多元化,但社会的存在无外乎人和自然,世界上好多文学作品都是反映“人和自然”这一主题的,当然英美文学也不例外。 英美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力图揭示在特定条件下主宰人的行为的两种力量:一方面是遗传,是人内在的力量,具体来说是描写人对其生物本能的依赖,即人追求爱情、金钱和享受的不可压抑、无法阻挡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是外在的力量,是作家对人所生存的社会的研究,具体来说,是描写高度文明的社会给人造成的威胁与围困。民族传统依据每个民族生活的社会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长久地在民族成员中保留下去。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又是人类的敌人和战场。这种矛盾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的自然观念中,便是两种对立的心态: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这种对立一直贯穿英美思想、文学传统的始终。就文学家个体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性和变动性。有的礼赞、崇拜自然,有的在对抗、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突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的聚焦于特殊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有的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的交融,有的显示出超时代的远见卓识。 三、我国文学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分析 我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 故事 含有丰富的泛神论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都神圣不可毁坏,因为一切都是从一个叫“盘古”的巨人身体长出来的———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 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 传说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人类应该爱护自然和其他一切生命。 四、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中“人和自然”对比分析 在探讨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时,实际上是包含着比较与借鉴的意图的。通过通读惠特曼、梭罗等人的作品,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受到过我国宗教和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我国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天人统一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事实上,现代西方某些哲学、伦理学在理论建构之际,就已经吸收了一些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统一的智慧。德国学者格罗伊从东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对立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以印度佛教和我国道教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人与自然”与英美作品中反映的“人和自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遗憾的是我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量引进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忽略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建设与更新,如今已面临比西方国家更为严峻的自然问题。目前我国在大力倡导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一个思潮巨变的历史时刻,一方面,作家们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祖先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大力推出优良作品;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责任感,要注重社会的我和自然的我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健红.论英美文学教学的道德关联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二是《春秋》于客观记事之中“寄其微言大义”,故有“春秋”笔法之说,对后代学者撰写文学史影响极大。 有当代学者认为:“新文学史既然是史,又与现代政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备,在史德遇到考验时,能够站稳脚跟。古时所以创造了‘春秋笔法’,就因为在不让讲真话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讲真话’,川。孔子的《论语》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历史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印的进化论思想,“不以人废言”即的治史准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历代文学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相对于其他学术或学问独立出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范围,初次形成清晰独立的文学概念,出现了较为完整、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观念。魏晋南北朝也是文学史研究自觉的时代,主要标志有三个。 一是史书中立《文学(文苑)传》。范哗的《后汉书》在《儒林传》外别立《文苑传》区分出儒学与文章之学的不同。萧子显在《南齐书》中立《文学传》,并在传后撰写一篇长论,叙述属文之道及文章体变。此后《文学(文苑)传》便成为多数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现研究文学史的专论。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别其特征,概略而全面、条理化地勾划出文体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是一篇文体史研究专论。钟嵘的《诗品》探讨五言诗体的源流变化,把品诗与辨流结合起乘,在对作家品评时都把每位诗人放人这种诗体、题材和表达方式的继承源流关系之中。《诗品序》史论结合,既系统阐发他的诗歌理论,也概述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钟嵘品评作家作品的优劣虽然也有不少涉及社会因素,但大多是以审美因素为标准,他提出并推祟诗歌创作的“滋味”,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显示出钟嵘的文学史观的审美倾向。 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中的《通变》、《时序》是论述文学发展的文学史论专篇。《通变》被作者归之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实际上是从文学自身演变的历史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者概述历代文风的衰变之后,从文学创作自身寻找原因:“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争相模仿现代的而忽略借鉴古代的,是造成文风黯淡文气衰落的原因,如何解决文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类令人优虑现象,刘娜认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革新,“通变则久”,但革新之时必须注意继承,一方面要“变”,一方面要“通”,这样,文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旧新其业”。《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文学史论。刘叙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历史,考察了文学演变与历史社会状况的关系。如文学受政治教化的影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又如,文学受包括学术风气与文化氛围的世情的影响。屈原、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与艳丽文辞“出乎纵横之诡俗”;建安文学由于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时势虽极艰难,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聪在《时序》中还涉及到影响文学发展的其它因素,见解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2)文学史方法论。它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注意文学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点,并评介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引进国外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断探索既体现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新成就,又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古代文学史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史学科特点的探讨,也属于方法论的范围。 (3)文学史编纂学。它专门研究文学史著作的叙述方法与编纂体例。诸凡记传体、编年史体或“分体合编”式、“时代为纲作家为序”式等不同体例,都要分析其优劣、比较其高下,然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适合的叙述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说,而许多原始记录已经不复存在,文学史是人写的,而且是被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创作。人无论希望自己立场多么公正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因而无论是再好的史学家,其所记录的历史都会带有其主观意向,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而且在历代传抄学习中,因所读之人与成书时的时代不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误读现象,可以说“文学史”即为“人学史”。 然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写的文学史终究是给后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观意识在后人身上同样能找到,前人所做过经历过的事情后人未必就不会去做去经历。相反,许多后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记录。正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国可追溯的近三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文艺复古运动,每次复古运动之后又会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发。因而文学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毕竟前人还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纸黑字还是有根可寻的。 如果可能,在编撰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学运动或者相似的文学改革(如观察不同朝代但同样都发生过的“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对比,相互对校,从中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谬误,这样大概更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佴荣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构建及其特点》 钱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文学遗产-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学相长、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观念上相互碰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理论和知识扎实、具有较高鉴赏、分析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课程师生互动 近年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历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上,采用文学史知识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笔者在在教学中,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尝试引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相长、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观念的相互碰撞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长: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古代文学史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是古代文学史课的一个较高目标。实现以上的目标首先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环节中的课堂结构方式,即提前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提炼出几个典型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相关问题查阅资料,撰写出发言或讲授提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讨论(或辩论)式、教师(或学生)答辩式、案例分析式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业务进步,因为教师要花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以准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中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 如在讲《史记》文选时,学生对《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做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分小组做了幻灯片,对作者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作者艺术特色等都有独特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学生也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机会。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应是在情感层次的互动。文学是人的文学,历代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情感与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学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发展的历史。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对于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与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结构、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与古人有较大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代文学普遍缺乏兴趣。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 无论是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更新等都离不开特定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烂熟于心,在向学生讲解之前要预先转化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体验,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时,采用一种领悟式的体验阅读与理解方式,尽量避免理性的拆解与分析或直接的结论宣导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避免损害作品情境的浑融和圆满或对作品及作家真实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实践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感召下,激发学生自身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认同。 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风范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对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觉得可笑、不可理解。讲授中引用大量数据和事例分析,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例做类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使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当时文人的特异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篇,讲授时调动学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使学生对作品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情感互动应贯穿于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始终,可以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对某一文学现象的慷慨叙述,还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拟或是对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读,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成倍提高。 三、观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学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意义在于传统生命精神对现代生存的启迪。古代文学史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入过去,重新体验文学作品本身所达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来立足当下,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境界。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当下意识阐释经典文本新的价值内涵与精神意义时.既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学的含蓄蕴藉的特质,历代文论的繁复和时代的远离.今人的价值观与古人之间存在分歧、断裂甚至背离,使得当下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精神的理解趋于复杂。在教学中会出现师生间观念上的矛盾,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和回避这种矛盾,在宽松的气氛中,耐心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种观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这样的观念碰撞在古代文学史课的教学中甚为多见,如对屈原之死的评价、对杜甫“忠”的看法、对古代文人仕与隐的分析、对文以载道的论点的评论等等,教师可适度引导,但不必急于将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论界尚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可留下存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小如.关于怎样学和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J].文学遗产,199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2. 古代文学史论文 3. 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悱”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莘莘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摘要: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我们讲文明、讲道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情感素质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人、爱环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心理素质要求我们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善于计划和安排人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乐,时刻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这些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的具体细节之中。其实,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身处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中,关键是要将相关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习者本人以及当下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感同身受,不断地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上这些实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接触、现场感悟、开展表述,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理论分析与作品鉴赏的互动。”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吴承学文学评论1994-01-1543

关于古典论文范文资料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二是《春秋》于客观记事之中“寄其微言大义”,故有“春秋”笔法之说,对后代学者撰写文学史影响极大。 有当代学者认为:“新文学史既然是史,又与现代政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备,在史德遇到考验时,能够站稳脚跟。古时所以创造了‘春秋笔法’,就因为在不让讲真话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讲真话’,川。孔子的《论语》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历史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印的进化论思想,“不以人废言”即的治史准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历代文学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相对于其他学术或学问独立出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范围,初次形成清晰独立的文学概念,出现了较为完整、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观念。魏晋南北朝也是文学史研究自觉的时代,主要标志有三个。 一是史书中立《文学(文苑)传》。范哗的《后汉书》在《儒林传》外别立《文苑传》区分出儒学与文章之学的不同。萧子显在《南齐书》中立《文学传》,并在传后撰写一篇长论,叙述属文之道及文章体变。此后《文学(文苑)传》便成为多数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现研究文学史的专论。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别其特征,概略而全面、条理化地勾划出文体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是一篇文体史研究专论。钟嵘的《诗品》探讨五言诗体的源流变化,把品诗与辨流结合起乘,在对作家品评时都把每位诗人放人这种诗体、题材和表达方式的继承源流关系之中。《诗品序》史论结合,既系统阐发他的诗歌理论,也概述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钟嵘品评作家作品的优劣虽然也有不少涉及社会因素,但大多是以审美因素为标准,他提出并推祟诗歌创作的“滋味”,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显示出钟嵘的文学史观的审美倾向。 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中的《通变》、《时序》是论述文学发展的文学史论专篇。《通变》被作者归之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实际上是从文学自身演变的历史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者概述历代文风的衰变之后,从文学创作自身寻找原因:“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争相模仿现代的而忽略借鉴古代的,是造成文风黯淡文气衰落的原因,如何解决文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类令人优虑现象,刘娜认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革新,“通变则久”,但革新之时必须注意继承,一方面要“变”,一方面要“通”,这样,文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旧新其业”。《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文学史论。刘叙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历史,考察了文学演变与历史社会状况的关系。如文学受政治教化的影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又如,文学受包括学术风气与文化氛围的世情的影响。屈原、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与艳丽文辞“出乎纵横之诡俗”;建安文学由于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时势虽极艰难,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聪在《时序》中还涉及到影响文学发展的其它因素,见解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2)文学史方法论。它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注意文学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点,并评介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引进国外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断探索既体现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新成就,又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古代文学史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史学科特点的探讨,也属于方法论的范围。 (3)文学史编纂学。它专门研究文学史著作的叙述方法与编纂体例。诸凡记传体、编年史体或“分体合编”式、“时代为纲作家为序”式等不同体例,都要分析其优劣、比较其高下,然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适合的叙述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说,而许多原始记录已经不复存在,文学史是人写的,而且是被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创作。人无论希望自己立场多么公正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因而无论是再好的史学家,其所记录的历史都会带有其主观意向,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而且在历代传抄学习中,因所读之人与成书时的时代不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误读现象,可以说“文学史”即为“人学史”。 然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写的文学史终究是给后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观意识在后人身上同样能找到,前人所做过经历过的事情后人未必就不会去做去经历。相反,许多后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记录。正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国可追溯的近三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文艺复古运动,每次复古运动之后又会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发。因而文学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毕竟前人还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纸黑字还是有根可寻的。 如果可能,在编撰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学运动或者相似的文学改革(如观察不同朝代但同样都发生过的“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对比,相互对校,从中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谬误,这样大概更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佴荣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构建及其特点》 钱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文学遗产-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学相长、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观念上相互碰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理论和知识扎实、具有较高鉴赏、分析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课程师生互动 近年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历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上,采用文学史知识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笔者在在教学中,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尝试引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相长、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观念的相互碰撞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长: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古代文学史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是古代文学史课的一个较高目标。实现以上的目标首先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环节中的课堂结构方式,即提前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提炼出几个典型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相关问题查阅资料,撰写出发言或讲授提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讨论(或辩论)式、教师(或学生)答辩式、案例分析式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业务进步,因为教师要花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以准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中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 如在讲《史记》文选时,学生对《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做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分小组做了幻灯片,对作者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作者艺术特色等都有独特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学生也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机会。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应是在情感层次的互动。文学是人的文学,历代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情感与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学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发展的历史。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对于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与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结构、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与古人有较大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代文学普遍缺乏兴趣。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 无论是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更新等都离不开特定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烂熟于心,在向学生讲解之前要预先转化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体验,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时,采用一种领悟式的体验阅读与理解方式,尽量避免理性的拆解与分析或直接的结论宣导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避免损害作品情境的浑融和圆满或对作品及作家真实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实践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感召下,激发学生自身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认同。 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风范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对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觉得可笑、不可理解。讲授中引用大量数据和事例分析,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例做类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使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当时文人的特异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篇,讲授时调动学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使学生对作品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情感互动应贯穿于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始终,可以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对某一文学现象的慷慨叙述,还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拟或是对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读,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成倍提高。 三、观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学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意义在于传统生命精神对现代生存的启迪。古代文学史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入过去,重新体验文学作品本身所达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来立足当下,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境界。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当下意识阐释经典文本新的价值内涵与精神意义时.既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学的含蓄蕴藉的特质,历代文论的繁复和时代的远离.今人的价值观与古人之间存在分歧、断裂甚至背离,使得当下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精神的理解趋于复杂。在教学中会出现师生间观念上的矛盾,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和回避这种矛盾,在宽松的气氛中,耐心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种观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这样的观念碰撞在古代文学史课的教学中甚为多见,如对屈原之死的评价、对杜甫“忠”的看法、对古代文人仕与隐的分析、对文以载道的论点的评论等等,教师可适度引导,但不必急于将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论界尚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可留下存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小如.关于怎样学和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J].文学遗产,199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2. 古代文学史论文 3. 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悱”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莘莘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摘要: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我们讲文明、讲道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情感素质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人、爱环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心理素质要求我们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善于计划和安排人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乐,时刻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这些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的具体细节之中。其实,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身处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中,关键是要将相关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习者本人以及当下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感同身受,不断地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上这些实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接触、现场感悟、开展表述,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理论分析与作品鉴赏的互动。”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吴承学文学评论1994-01-1543

关于新华社记者论文范文资料

Dear Tom, Hello, name is had seen you give us a writter these questions ,you don't can talk some study questions or the same 't keep study you can take part in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with clas *** 。

About spoken English you can listen to the topes. And can read the text in the morning. Bsides, you can also tell your teachers or parents about yourtrouble and ask for their help. You see,they are full of love andhave rich experience, I'm sure , they'll help you a lot. Hope you can get out of your trouble soon. Yours, Peter。.。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发出的都是党的声音。

其中的评论,更是如此。1)社论。

这是以人民日报社的名义发出的。一般是针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发出的评论。

往往能引起巨大反响。就写作层面来说,也是构思缜密、环环相扣,在写作议论文时,不失为好的范文。

2)评论员文章。每家报社都有专门负责时评的评论部。

这些文章都是出自该部门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评论,有的还可以一论再论(类似连载)。3)特约评论员文章。

这些都是多为高层领导干部的文章。不好署名,干脆就以“特约评论员”名义。

当然,也有非本报社的评论家写的。也可以这样说。

4)署名文章。有时确实会署名出来。

《人民日报》多用“任仲平”(就是“任众评”),新华社是“辛华”,《半月谈》是“苏北”。当然,这里很多就是笔名。

其形式不同,但也是评论性质的文章。大概就是这样。

有人以前问过我,我大抵也就是这样回答的。有人觉得这些文章很无聊、枯燥,但要认真读,却有深刻政治内涵的。

(老师)1.问:您认为孩子会有烦恼吗?答: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孩子们也当然会有烦恼,这些烦恼也往往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2.问:那您认为烦恼的根源是什么?答:烦恼的根源有很多种,往往来自于多方面,像在学校与同学吵架,在家里和父母闹得不愉快,被老师误会等等。就像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往往会有更多的烦恼。

3. 问:回首以往的烦恼与经历,您有什么感想?答:我小时候也有很多烦恼,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家长也摆着一张大板脸。现在想想,以往的种种烦恼现在也已经成了最刻骨铭心的回忆,这是成长的见证。

(最后:)谢谢老师的合作。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发出的都是党的声音。其中的评论,更是如此。

1)社论。这是以人民日报社的名义发出的。一般是针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发出的评论。往往能引起巨大反响。就写作层面来说,也是构思缜密、环环相扣,在写作议论文时,不失为好的范文。

2)评论员文章。每家报社都有专门负责时评的评论部。这些文章都是出自该部门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评论,有的还可以一论再论(类似连载)。

3)特约评论员文章。这些都是多为高层领导干部的文章。不好署名,干脆就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当然,也有非本报社的评论家写的。也可以这样说。

4)署名文章。有时确实会署名出来。《人民日报》多用“任仲平”(就是“任众评”),新华社是“辛华”,《半月谈》是“苏北”。当然,这里很多就是笔名。其形式不同,但也是评论性质的文章。

大概就是这样。有人以前问过我,我大抵也就是这样回答的。

有人觉得这些文章很无聊、枯燥,但要认真读,却有深刻政治内涵的。

1、重要程度不同。

社论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评论员文章是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2、代表的角色而不同。

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 ***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评论员文章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3、发表程序不同。

人民日报的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评论员文章是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扩展资料:

社论的任务:

1、阐述型社论:其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 *** 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2、启迪型社论:其任务是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3、评介型社论: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4、论辩型社论:任务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新华社记者报道,到2月3日,中国已经持续了二十三天的雨雪冰冻天气终于出现了短暂停歇。但从明天开始,新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将再次出现。   本题为典型新闻编组拟写,此类试题应注意:一是将最核心事件及信息提取出来,二是善于从数字及文字中概括规律性东西,同时,注意变化,如连续冰冻天气以及新动向;三是明晰新闻消息结构,特别是导语部分,更是解题“手筋”。【标签】

内容提要:本文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从充分分析读图时代下图片发展的重要性和地位性的战略眼光出发,通过认真分析新时代下新闻摄影的现状,进一步审视我们摄影记者整体队伍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新闻摄影报道缺乏个性化;新闻摄影报道实质性不强,报道不很深入;新闻摄影报道时效性不强;摄影记者缺乏精品、大片意识。从而最后总结出我们摄影记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结论。找出问题,旨在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于指导实践。在大篇幅的论述求证过程中,本文又很明确、很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摄影记者在取得外满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满。针对这一中心论点,本文是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思想,又以新闻摄影的主体——摄影记者为中心,从报社(摄影记者)服务的本体(受众)角度切入论述,即受众的五个心理特征:好奇心理、得益心理、求知心理、接近心理和比较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入到中心论点的论证,在展开论述过程中,本文很不自量力地提出了九大管窥之见:摄影记者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摄影记者要树立时刻学习的意识;摄影记者要善于总结和研究采访中的技巧;摄影记者要努力培养自己干大事的性格;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增强交流与加强学习;摄影记者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摄影记者要提高艺术修养;摄影记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工作、创新。为了撰写本文,作者先后几次都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朋友们看了文章之后能有所收获。 主题词:读图时代 摄影记者 新闻摄影 素质培养 引言: 在各大新闻媒体从事摄影活动的人们,我要向你们致敬!因为你们在无休地奔波辛劳着,新闻摄影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如今又如何向未来进军,世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摄影记者队伍起步较晚,而且一直以来队伍层次不一,其中有许多记者同志是土生土长起来的,在现今时代看来,这支队伍发展比较吃力。随着年纪的增大,又存有被淘汰的风险。我们知道21世纪已经步入了图象时代,世人又称其为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那些枯燥的文字了,读者看图片的兴趣比文字大得多。正如英国现代美术史学家贡布里所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图象的唤起能力有时优于语言。”今天,新闻摄影已经出现了新闻跟着图片走,图文并重的良好发展势头。但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就是在今天,我们的报社和摄影记者,都受到着不同程度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于现代网络媒体,正因为网络媒体的快捷便利、形象直观在不断地冲刺着报纸。但它们却谁也不能替代谁,各自在竞争中生存壮大。网络的红火,必然导致图片的热销,稿酬的增加,又会进一步促使许多自由撰稿人的出现,这就充分表现在新闻摄影爱好者们身上。当然,这其中报社内部也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像现在出现的两栖记者,可以说对摄影记者又将是一个大挑战。当21世纪到来的时候,新闻摄影将会遇到哪些新情况,发生哪些新变化?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思考在先,准备在先,因为机遇总是厚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回顾历史,我们知道新闻摄影发展的过程存在着两种状态:一种是从量变到质变,一种是由日积月累到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飞跃,带来摄影器材和技术的进步,玻璃底片被胶片取代,双镜头反光被单镜头反光取代,镁光灯被电子闪光灯取代……直到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的问世。器材的先进引领摄影记者不断在技术上取得先进。人的观念的变革,带来新闻摄影的创新和繁荣。特别是当今报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媒体都纷纷出大资为摄影记者们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读图时代的到来,摄影记者和图片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其地位在逐年地上升和稳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图片的期望值也在逐步的提高。因此,摄影记者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已是主流所趋。很现实,高质量的图片须有高素质的摄影记者才能胜任。所以说,摄影记者注重内满是时代要求。我们摄影记者如何在时代激浪中立足呢,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其中关系到我国报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摄影记者的生存气息。所以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令人欣慰的是,当今很多很多的人都在思考,在不停地探索。在这个汹涌的激浪中,我算是一滴水,但我们也要明白,要输出一滴水,就得首先积蓄一桶水。在此,我就这个时代课题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一 要很好地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很自觉地承认问题,正视问题,不要逃避问题。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说,我国新闻摄影事业,这里主要是就报社来讲,目前普遍存在这么几个大问题: (一) 新闻摄影报道缺乏个性化。 很多报社经营理念还过于传统,在这么一种体制下,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手脚放不开。所以有很多东西记者就不敢报,即使有的报道了也会被封杀掉。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学习国外的一些报社办报的先进理念。多鼓励摄影记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去挖掘一些从前就不曾有人报道过的新闻事实。把摄影记者反反复复挖掘出来的新鲜事集中起来做图片系列报道,不要轻易地浪费了每一张照片,而且还要建立完善好个性新闻照片的激励机制。这样以来,我相信摄影记者会疲于奔命,还乐此不疲呢。如此以来,我想编辑可以做出很多个性鲜活、样式各异的图片大粲奉献给读者。我想这样就比较好地满足了图片时代人们的读图欲,竞争也就自然上去了,摄影记者的新闻照片就有了生命力,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以后在这个大好环境下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二) 新闻摄影报道实质性不强,报道不很深入。新闻摄影不比电视摄像,可以连续性地把整个事件摄录下来。但新闻摄影却有着它独具形象魅力的瞬间。摄影记者也就是通过很好地捕捉新闻事件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瞬间来进行新闻报道的。而要很好地捕住新闻事件的几个精彩魅力瞬间可不是项容易的活。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摄影记者的功力。造成新闻摄影报道的实质性不强的原因有许多,但也不出以下几个方面:(1)摄影记者新闻敏感不强。很多突发的新闻事件,不是摄影记者没有及时的赶到场,就是赶到了场也不能很好地抓取典型瞬间。(2)不能很好地深入到被访事件中去。很多摄影记者根本就没有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随访随问。这也难怪会出现被访受挫的现象。要是访前大量收集了被访人的资料,大致了解了被访人的喜好,我们摄影记者采访起来就会顺利,报道的新闻就更深入,越是深入就越接近新闻事件的实质,即本质特征。只有很好地深入到被访事件中去,把报道做全、做真、做细、这样的报道才会感人,图片才更具强音,独家报道才站得脚稳。如此以来,报社效益就来了。 (三) 新闻摄影报道时效性不强。提到这个老问题,我想很多人会有话说。其中不乏有人会抱怨报社没有配备先进的传输工具。这的确是一个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外,我想摄影记者本身努力程度也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就是报社内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快速应对机制。这个问题值得报社老总思考。我个人觉得这种内部应对快速新闻事件的机制应尽快落实。因为这个太重要了,就好比现代战争不能没有电子指挥系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社内部摄影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处理得不够融洽。这就大大减弱了见报时效和图片利用效率。 (四) 摄影记者缺乏精品、大片意识。读图时代需要摄影记者好好思考,看看如何来为挑剔的读者奉献出精品、大片大餐。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1)应该树立起追求精品、大片的目标。这里所说的追求精品、大片目标,并不是说要我们摄影记者天天脑子里存在这么一种思想误区———就是非精品、大片的新闻照片不拍。其实现实工作中,作为摄影记者,不拍照片是不现实的。这里的意思是,我们摄影记者可以把这么一个理念牢牢刻到脑海里,待只要有时机拍出更好的作品时,就不要轻易地放弃了。(2)精品、大片究竟是什么样的片子,把概念弄透。这里的精品、大片就是用视觉语言,通过瞬间新闻形象反映时代本质特征、有较强冲击力的新闻摄影佳作。(3)要拍摄出精品、大片不能坐等,很显然的话,懒人是做不了摄影记者的,拍精品、大片得一头扎进社会生活中去,深入生活,潜心琢磨,才有可能拍出“大片”。 (五) 摄影记者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实以上说到的这些报社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摄影记者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因为摄影记者是新闻摄影报道的主体,解决好了摄影记者队伍素质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可见,这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也是本文的主题问题。报社应该积极地建立起人才培训机构,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构建高素质人才战略擂台。 二 找出问题,旨在解决问题到用于指导实践。在以上挑拣我们新闻摄影事业现实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很明白地提出了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课题——在读图时代的大好背景下,正当是我们摄影记者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又存在着种种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住机遇,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本人站在时代的门槛边,不自量力的提出了管窥之见——摄影记者在取得外满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满。很现实也很苛刻的想法,因为我这里的内满指的是摄影记者在理想状态下的综合素质修养。这无疑是要花费摄影记者一生的时光去修练。但我要说的是,图片时代下的读者群体挑剔的眼光需要我们摄影记者如此来工作。接下来,我想从这些方面来阐述我的想法: (一)摄影记者要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不知我们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摄影记者是在为谁而忙碌呢。我想提到这个点上,肯定有很多人会想到是在为国家,为党,为人民而忙碌着。其实,站在大局高度上这么想是对的。但我们能不能再具体点呢,这时,我们很快会想到,噢,当然是为了生活生存而忙碌呀。对了,就是那么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摄影记者总是要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嘛。因为老百姓就是咱们新闻摄影报道的源泉啊。说道这,相信大家都能领悟这个道理。这是其一,其二,不知大家想了没,我们新闻摄影报道,就拿报社来说,其服务对象是谁啊。别想那么多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服务于人民群众。所以说,我们首先要找准服务对象,拿商场上话说就是要找准商品的适用对象一样的理。所以我们摄影记者的指导方针就是要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摄影事业永保生机。 (二) 要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受众是我们报纸的对象。离开了受众,我们新闻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上面已经提到了受众是新闻工作的源泉,受众的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来研究。我们新闻摄影记者要深入到受众中去,首先也很有必要了解受众的喜好,把准受众的脉搏后,就能源源不断地报道出更多的好新闻。通过认真收集资料,目前,我已经能够较深刻地认识这一心理科学了。我们知道,受众普遍存在着五个心理特征:好奇心理、得益心理、求知心理、接近心理和比较心理。 a受众的好奇心理是我们抢得读者的利器。 受众的好奇心理从心理学上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物或环境时所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说白点就是说,受众的好奇就是人们自然关注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指向。明白了这一点后,我想我们摄影记者在实践中就要注意了。其实,回到新闻摄影中来想,我们新闻摄影报道的事件都有这种特征。但我们不要大意了,不知大家留意到了没,受众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不是一时的,它与事物的新鲜程度、新鲜事物出现的次数多少相关的。就回到新闻摄影报道上来说,就拿前几年伊拉克战争来说。假如你是新华社派去的一名战地记者,当你发回第一张图片报道美军部队开进伊拉克边境的时候,这张照片不用说,是很新鲜的,它很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随着战争的进展,你一回又一回地发表在报纸上的战争照片却不减新鲜性,因为次数在递加,还是能满足受众的新奇心理。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你在一个村庄里拍摄了一张村子里的千年老树的新闻照片,哎呀,大众就自然会对你的摄影报道有兴趣,当你深入挖掘报道时,发现在这个村庄的别处还生长了一片这样的千年老树的后续摄影报道,受众还是会迫切关注的。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留意这些心理学知识,以后会派上用场的。 b 受众的得益心理给了我们拍摄的广泛题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在每时每刻地搜集信息和传播信息。人们都十分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有时是为了安全的需要,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的需要。而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受众的得益心理。所以,我们摄影记者要知道人们的这些需要,之后用镜头来为人们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懂得了这个,我们就不要再抱怨说,没什么可拍的了。比如说,今天清晨突然发生了一场微波地震。那你就要尽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新闻做成独家报道。不用犹豫,像这种突发新闻一定大有买点。因为从受众的得益心理来考虑,这是必看的新闻。 c受众的求知心理是我们摄影记者同行乃至报社之间的竞争法宝。当今时代,人们对报纸的要求更高了,人们读报时,不仅要满足新闻欲,而且还要满足求知欲。所谓求知欲,就是指读者希望能从报纸上学习到新知识来充实、提高自己。新闻本身就能满足人们的新闻欲,而要进一步做到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就对记者和报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我们记者,不管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都要时时刻刻注意学习。因为时刻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读者的口味,跟上时代的步伐。反之,一个记者如果没有学习精神,他就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报社的竞争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以前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说的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一个学生在《长沙日报》实习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访机械化养鸡场》的报道,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养鸡专业大户和许多业余读者的重视和亲睐。他的成功贵在报道即涉及饲养学中的新课题、新鲜事,后一段又涉及到了中国鸡坊的悠久历史,而这些都是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的。 d受众的接近心理是我们摄影记者选材的过滤器。这种接近心理是指处于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们比较关心离自己最近的信息的一种心理指向。其主要表现在新闻发生地与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新闻事件对读者利害关系的远近亲密程度。凡是与读者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近的新闻,读者就更为关注,更感兴趣。反之,读者兴趣淡薄。所以说,每条新闻都存有一定的关注人群的规律。因此,我们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报道之前,要好好地在选材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搞懂了读者人群后,该在哪些方面注意就要留意。比如说在语言,篇幅上得事先考虑好,不要存在误导读者或其他错误,做到报道有的放矢,这点很重要的。 e受众的比较心理是我们办报特色的前沿阵地。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世人看报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了。依我看,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本身就是在不断地追求与进步。我们报社能否守住这块特色阵地,这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打好这个阵地战,报社不改革不行,而在漫漫改革中以受众的比较心理作为试金石是最好不过的了。改革首先就得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一旦报社把报纸办成有特色的独家品牌了后,就不怕受众的挑剔了,只要能经得起群众的考验,我们就有了定心丸,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扎实的工作,大胆地改革与创新。如此以来,报社的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摄影记者又该怎么做呢?为了把事情更好地分析清楚,我想首先要面对一种事实——今天摄影记者已经受到了来自摄影爱好者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摄影记者就要全面武装自己、提升自我水平,把我们的专业水准充分地展示给读者。要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专业就是专业,业余就是业余。只有如此,我们摄影记者才能牢固地保住地位,不被时代淘汰。 (三)摄影记者要在工作实践中全面武装自我,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战无不胜。”前面我们已经认真并详细地研究了我们的“顾主”,知道“顾主”的品性喜好,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生产的新闻摄影“产品”才能适销对路,我们才能产生效益,有了效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足。对于提高记者综合素质的问题,前人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精辟有力的论述。在这,我就不想多费口舌了。我的想法主要是从一些细节问题来进行补充论证: 第一 摄影记者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作为我国特定国情舆论工具之一的摄影记者,不管你是党报摄影记者还是晚报摄影记者或是其他报纸的摄影记者,首先要为政治服务,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及时地报道党和国家所发生的大事和各方面的好新闻事件。现实新闻摄影报道中,我们的有些摄影记者在这方面一不注意就可能犯错误了。在此,我想很有必要提醒一下我们的摄影记者,平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原则问题,弄不好就很可能会导致自毁前程的后果。 第二 摄影记者要树立时刻学习的意识。记者是杂家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我要说,新闻摄影记者更应为杂家。何谓杂家?其实说白了就是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比如:国际大事、政治时事、科技军事、文教体育、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那么,为什么要了解和学习这么多知识呢?它是否对摄影有所帮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学问高了,你的知识积累就多了,当你在现场拍摄采访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你可以从容地把握时机,选择好合适的新闻表现角度,适时按动快门。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照片才能很好地把握住事件的实质性,做出来的新闻才更具可读性。再说记者有了渊博的学识,在采访中就更加顺利,因为你的交流面很广,就容易接近被访者,获得被访者的信任与足够的尊敬。其实,就现在报社发展的趋势来看,出现两栖记者已是必然的了。所以,摄影记者要时刻不忘学习。 第三摄影记者要善于总结和研究采访中的技巧。新闻事业的时效性作为生命的属性之一,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要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着实把住时效性。而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从平时注意总结和研究方法与技巧。比如说访前要收集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采访起来就可以做到针对性;注意好访前的第一印象,不要像有些记者,本是前去访问卫生防疫站的,结果由于自己访前的一次随地吐痰而导致采访失败。在不耽误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尽量让被访者自己定时间,这样做会使访问进行地更深刻与顺利。还有要善于研究被访者的心理感应规律,如:“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对访问的影响。所谓“自己人效应”指的是摄影记者一旦跟被访者很快找到了双方共同的话题后,采访会进行地很亲切,访问就很成功。反之,就是“异己人效应”了。而我要说的是这些采访技巧与方法要靠摄影记者平时多琢磨,多总结与研究,这样做会对以后的采访帮助很大。 第四 摄影记者要努力培养自己干大事的性格。不知大家曾经注意到了没有,很多成功的记者,他们之所以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跟他们个人的性格相关。比如说,敢在死神面前微笑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富有正义感的尤金.史密斯等等。他们正是从小培养了自己干大事的性格,在对待新闻事业上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死神面前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其实,摄影记者个人的意志对新闻摄影报道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一旦把自己的意志、情感支配好了后,将会为新闻事业带去很大动力。唯物论中的“正确意识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 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增强交流与加强学习。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任何人都不能固步自封,而要经常性的保持互动,交流。这包括跟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包括同世界的交流、学习;还包括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学习。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同时,一起进步,一同提高。这是件很快乐的事。在这我还有个建议——就是我们摄影记者们,大家人人都要建立起自己的一个专门的图片网站来便于交流、学习。如此做的目的在于缩短我们跟世界的差距。针对国内新闻摄影存在的落后状况,我觉得这样做有它的现实意义。 第六 摄影记者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经常看到某媒体或记者被侵权上诉,主要是因为记者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记者什么都可以拍摄采写,结果就有可能侵权而成为被告。所以,多学点法律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起码你得知道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是商业秘密,什么是军事科技秘密,知道什么是犯罪嫌疑人和在法院判定下的罪犯,在采访拍摄的时候就不至于忽略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失误。 第七 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我们前面就提到了摄影记者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来学习与交流的主张,而现在我们要说的就是对上面主张的一点补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在互联网上学习,首先就要求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又知道,“快”是新闻的生命,快能增强新闻的时效性,这个我们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了,足见其重要性。但在这个问题上,我还要说,数字化新闻摄影明显优于传统新闻摄影。数字网络对于摄影记者来说真的是如虎添翼,但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摄影记者要不断进取,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数字技术,这样就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向编辑部传输图文,以增强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反之,如果摄影记者今天跟不上数字网络发展的步伐,那么明天就会在新闻摄影领域落后于他人。 第八 摄影记者要提高艺术修养。也许很多的朋友会责问我,新闻摄影只要抓拍到了最具表现力的形象瞬间,而同时相关的信息囊括进去了就OK啦,那还有时间来讲究艺术性呢。但我要说的是,我们摄影记者若从追求事业上的那种精益求精高度来想,这是必要的。再者,退一步来说,我们都知道,好照片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大家都知道新闻摄影对报纸走向市场的重要性,一张有着巨大视觉冲击力的好新闻照片对报纸的卖点是多么的重要。怎么样才能产生这种震撼的具有巨大感染力的好新闻照片呢?在构图方面,你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出主题,还得有好的环境交代,这样真的是不容易呢。可是在抓拍社会新闻的时候,有时候你就没有机会考虑那么多,因为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性,会使人措手不及。在这种前提下,要拍出好照片就看平时的艺术修养功夫了,是用长焦还是用广角?是竖拍还是横拍?是拍全景还是拍特写?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合适?得根据该新闻事件的需要来确定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段。因此,平时多学习些艺术方面的知识,积累点构图知识对新闻摄影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要说的是,摄影记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工作、创新。“新闻摄影之父”埃利希·萨洛蒙曾这样说:“如果一个摄影记者不想仅仅成为一个工匠的话,那么他就必须为形象的创作做不懈努力,应该反复地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独特’的照片。”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点关于如何来对待大师级人物作品的看法,其中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提到,对待这些名作,我们不要一味地去盲目效仿人家画面表面上的东西,而要更加深刻地去探讨人家照片的本质性,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人家能够如此巧妙地运用摄影的手段来表达很大且深刻的主题。在吸取精华后,我们以后就可以大胆地借鉴大师的创作思路去挖掘更具深度的照片价值链了。要创新首先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博万物精华于一身;汇聚一定的量,在量中求质变;还要达到相当的高度和深度,保证意识形态的立体感。对于摄影记者来说,需要切实加强自身各方面修养,在新闻采摄过程中深入生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努力拍摄出不愧于时代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来。 后记:摄影记者是我们报社的一支尖兵队伍。他们时常活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时不在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去报道世界上的一切,捍卫世界上的一切。应该说他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所以开头我就急于奔呼:我要向从事新闻摄影的这一神圣职业的记者们致敬!在这个读图时代里,我深信,我们摄影记者的历史使命将会更加的凸现。最后,我想疾呼: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参与和关注到新闻摄影事业上来。我想,新时代下的新闻摄影事业一定会得到更加的繁荣与昌盛!为了撰写本文,事先,我酝酿了好一阵子,也苦闷了一些时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学写本文也是很不自量力。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朋友们看了文章之后能有些收获。

注意新闻题材结构的完整性和语句的精炼。

新一轮雨雪天气再次出现   形势依然严峻

到6月9日,中国已经持续了二十三天的雨雪冰冻天气终于出现了短暂停歇。但从明天开始,新一轮雨雪天气过程将再次出现 ,形势依然严峻。

前一段时间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江苏、云南等二十个省市造成重大灾害,受灾人口超过一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已达五百三十多亿元人民币。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减弱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江南、华南的雨雪天气将短暂停歇。受再度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影响,四至五日,江汉、江南、华南以及西北、黄淮、江淮、西南的部分地区又将有一次弱的雨雪天气过程,贵州西部部分山区仍有冻雨。内蒙古、西北等地气温将有四摄氏度左右小幅下降。

中央气象台专家表示,由于前期降水较多,水汽充足,受夜间地面辐射降温的影响,今明两天的夜间和清晨,江淮、江汉、江南中北部以及西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雾。 专家提醒说,短暂的雨雪间歇使得贵州、江南、江汉、江淮等地气温较前期有所升高,上述地区的积雪和冰冻得到部分融化,但由于夜间气温仍低于零度,且前期冰冻雨雪持续时间较长,对交通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仍然存在。

关于资华筠论文范文资料

1.爱因斯坦坚持相对论 ——坚持真理需要自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创造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反驳。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会取得胜利,对反驳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 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举世瞩目。2.居里夫人和镭 ——有信心,才能克服眼前困难,看到光明前景居里夫人为了提取纯镭,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终于获得了成功。3.爱因斯坦从纵向比较中建立自信 ——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来获得信心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完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爱因斯坦的自信就是在纵向比较中树立起来的。4.蒲松龄落第著书 ——自信让人从失意中奋起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科举落第后写下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落第不落志,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业,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永远的遗憾,不朽的诺言萧瑟的秋风轻拂过五丈原,你看着熄灭的七星灯只有仰天长叹,北伐中原成为了你永远的遗憾。你一定还记得卧龙冈上,一首《梁父吟》是多么忧闲自在;你一定更记得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你说过:“若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于是你告别了生活多年的地方,为了你许下的诺言。于是你博望坡初用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计激周瑜,使刘备与孙权结为唇齿;草船借箭,惊行周瑜自叹弗如。身处龙潭虎穴却安如泰山,才智智谁能及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只为许下的诺言,不留半点遗憾。于是你七星坛上借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阻曹操于华容,吓得曹操不敢南下。计取荆州,使刘备父子有了安身之所;谋取夫人,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使之吐血而死。你斡旋天地,补缀乾坤,使鬼神莫测之机用运筹帷幄之计,办为许下的诺言,不留半点遗憾。于是你西取川蜀,北取汉中,拥刘备为汉中王,为他夺得天下三分。然而世事难料,白帝城中刘备托孤,你的诺言变成了遗憾。然而你再次许下诺言:“臣当全力扶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你东和东吴,北拒曹操。南征南夷,七擒七纵,孟获败得心服口服;北伐中原,根弦退曹师,司马军输得五体投地。你六出祁山,眼看大事可成,诺言右现。无奈天意难为,你知阳寿已尽,汉室已亡,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的诺言变成遗憾。永远的遗憾,只因不朽的诺言;而不朽的诺言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没有遗憾的不朽历史。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在二十几岁就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光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谦虚地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接受英国作家哈尔顿的采访时有一段对话:“您的专门成就?”“没有。”“您的主要缺点?”“不懂得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您的治学态度?”“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两位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的自尊自信表现在哪里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一家大公司招聘新人,已经淘汰了好几批参加面试的人选。这时无论是面试者还是被面试者都感到了几分紧张:如果今天再不能选出合格的人选,那公司的许多工作就要受到影响;对被面试者来说,如果能进入这家全国知名企业工作,那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将不可估量。这时一位年轻人走进了面试办公室。他在门口看到一张小纸片,出于习惯,年轻人弯下腰捡起纸片并顺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面试过后,主持面试的该公司总裁叫这位年轻人留下来,他告诉年轻人可以马上到公司参加培训,等培训合格后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年轻人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知道在这次招聘过程中进入面试这一关的都是精英,而且据他观察,其中有不少人的能力水平都在他之上。总裁听到年轻人提出的疑惑,笑着答道:“这正是我找你谈话的原因,你的能力水平确实不是所有应聘者中最好的,但是,只有你在面试时通过了一项最关键的考验———门口的那张小纸片是我故意叫人放在那里的。”那些与年轻人一同去参加应聘的人才,并非没有看到门口那张虽然不大但却明显的纸片。对于他们来说捡起地上的小纸片同样只是弯一下腰那么简单,但是他们却认为如此琐碎的事情不值得一做,所以他们就错过了进入那家大公司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因此而错过的重要机会绝不仅仅是这一次。而那年轻人就是美国汽车工业之父———亨利·福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那位总裁的独到眼光。亨利·福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仅在于自己遇到了慧眼识英才的总裁,更在于他对每一件小事都不疏忽的认真精神。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如果能把握住这些细节,人们就能获得成功;如果不注重细节的积累,而只想一举成功,那实在是白日做梦。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2003年夏天长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荆江大堤公安县南平镇堤段出现管涌,大堤危在旦夕。几位老水利专家明察秋毫,及时判定管涌是白蚁为害所致,并带领群众采取有效措施,经过5小时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清远溃堤13条,塌坝9座,查实其中1.焦耳求知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2.求知——自强不息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3.诚实比一千颗樱桃树还有价值——诚实乔治•华盛顿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诞生而栽种的。小乔治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比一年高了。华盛顿一心想长大做一名威武的军人。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成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小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就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父亲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 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4.诚实资华筠读小学时,并不用功,很多东西似乎都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比如每次放学回家,只要看见窗外有小伙伴的影子在晃动,拔腿就想溜,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痛快。这时,妈妈便把拳头往桌上一放,提出对作业的种种要求,外加她对当天功课的口试,过了关才能去玩。妈妈对华筠的要求一向严格,并且向来是说一不二,对于自觉性差的孩子,只有在妈妈的督促之下才能乖乖地投入学习中。大概这种方法能高度地调动人神经细胞的兴奋感,资华筠在妈妈的督促下做作业的效率很高,常常毫不费力地达到母亲的要求,并且正确率很高。渐渐地,她也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如果没做完作业就叫她去玩,她心里还真有些别扭呢!寒暑假中,妈妈丝毫没有放松对她的要求。除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资华筠还得完成妈妈布置的那一份作业。除此,再按照妈妈的吩咐和妹妹一起背诵韩愈的《师说》等古文。面对如此严厉、不留情面的妈妈,资华筠心里也有些怕她。一次,资华筠做错了数学题,老师用红笔打了个叉。其实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想到对自己如此严格的母亲,她就有些犹豫,因为她怕妈妈的批评。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偷偷把那个叉子改掉了。但是事后她心里很不安,觉得这样做有悖于妈妈平日里的教诲。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乖乖地等待妈妈更加严厉的批评。可是出乎资华筠的意料,妈妈听了她的话之后没有发火,而首先微笑着表扬她能主动承认错误,接着又指出:“撒谎最可耻,什么坏事情都是因为不诚实引起的。”最后,妈妈,才带着她分析错题的原因。妈妈这样做,既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又顾全了资华筠的自尊心。5.谦虚当阿道夫•贝耶尔10岁生日那一天。他原以为爸爸妈妈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样,为他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可是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把他领到外婆家里,在那里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没有提做生日的事。贝耶尔很不高兴,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着嘴不说话,母亲见了,语重心长地说:“我生你的时候你爸爸41岁,还是个大老粗。现在他51岁了,可还跟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参加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而耽误他的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宝贵了,你现在还小,也要学会珍惜时间。”母亲的话语,如雨露一般,点点滴滴滋润着贝耶尔幼小的心田。后来他回忆道:“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6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6.爱国从1974年开始,著名足球运动员赵达裕几次报考省级专业足球队都因为个子矮而落选,三番五次的失败让他感到前路迷茫,十分灰心。而此时,赵达裕的父亲心里更不是滋味,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投地呢?但是,他深深地懂得,一个人失去机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却是丧失信念,儿子此时此刻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为了不让儿子因此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他便给儿子将“卧薪尝胆”的故事,鼓励儿子一定要咬紧牙关,不能轻易服输,要做个有骨气的人。他还给儿子介绍足球运动员胡登辉的事迹,他虽个子小,单因为球踢得特别好,照样进了国家队。他还带儿子去见一位广东球星,请他介绍小个子打大个子的绝招,千方百计要使儿子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你比别人强,就一定会有人来要。”在爸爸的鼓励支持下,赵达裕重新燃起信心,从未放弃努力。辛勤的耕耘,终于嬴来了初步的收获。1975年,赵达裕跨进广州队,参加了全国青年赛。而这时,父亲却因病住进了医院。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父亲仍然没有放弃让儿子继续努力进取的愿望。他要求儿子保持信心,继续拼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而耽误了训练,这就是作为父亲的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有志者事竟成。凭借自己的不懈拼搏,小个子赵达裕终于跨进了国家队,为中国足球的“翻身”,拼搏在绿茵场上。他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愿望。细节决定成败"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在路边的买书摊中看到的,有点好奇的心里,所以拿起来浏览了一下目录和书的前几页,但是仍在上学的自我没有舍得兜中的十块钱去买那样一本盗版书,而选择了去网上下载免费的电子书去看,最后有点像“书非借不能读”的意思,有所理解又不能完全领悟。有些东西似乎拿来的都记性不好,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为了老师和考试,当我们挥手走出考场时,我们几乎都忘了我们是在考什么试,把所有东西都还到了教师那里,而当我们把学士帽扔向天空以示自己对学习抱怨时,我们也扔掉了我们学到的理论。当我们迈入工作的大门时,我们似乎对这句话有了更新和更深的认识,最简单我记住了这样的八个字“拜访学习,参观指导”。曾经听说过上海有德国设计地铁一号线和中国人自己设计二号线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别,最终造成了后期昂贵的运行成本,而昨天终于看到了这样的介绍,很是佩服。而对于细节和成败我也有我的看法,我认为细节对于成败而言,应该是必要而非充分,任何的成功应该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一个结果,而并非一个简单的细节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想成功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人生中也许是在连续的成与败中走过来的,只不过他对你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超女在pk中走到了最后,她们就成为了一个明星,从此将自己的人生带入了另一个境界,过着台上台下两个世界的生活。而同样我们也许因为自己起的晚了而误车遭遇了一个失败。在人生的海平面上,没有谁能做到永不翻船,我们所做的更应该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哪些关键的“战役”上,去关注它的细节,关注我们应该注意所有可能让我们翻船因素,别成了“大风大浪里走过来了,反而在小山沟里翻船了”!“细节决定成败”,给我们敲了一下警钟,也许我们在一些时候可以不关注细节,失败同样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但是,一些事件没有给我们留下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细节不容忽视!亡于铁钉的帝国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进行战斗的当天早上,查理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铁匠本准备砸钉子将最后一个马掌钉好的,但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两军交锋了,查理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指挥士兵迎战敌人。远远地,他看见在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快速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转身撤退,公爵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与里奇伯爵准备决一死战,决定谁来统治英国。决战当天,理查派马夫去准备战马,马夫让铁匠给国王的战马打掌。铁匠说:“我早几天给军队的战马全部打了马掌,马掌和钉子都用光了,要重新打。”马夫不耐烦地说:“我等不及了,你有什么就用什么吧!”于是,铁匠找来4个旧马掌和一些钉子。可最后一只马掌只打了两枚钉子,马夫又等不及了,认为两枚钉子应该能够挂住马掌,就牵走了马。结果在战场上,理查的马掉了一只马掌,战马失足把理查掀翻在地。理查被里奇伯爵活捉,他的王国也随之崩溃。后来,人们评价说:细节决定成败,帝国亡于铁钉。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对不起,没有建国后的名人事例,只有外国名人的事例

.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2.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3.诚实比一千颗樱桃树还有价值——诚实  乔治•华盛顿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  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诞生而栽种的。小乔治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比一年高了。华盛顿一心想长大做一名威武的军人。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成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小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就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  父亲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 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  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4.诚实  资华筠读小学时,并不用功,很多东西似乎都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比如每次放学回家,只要看见窗外有小伙伴的影子在晃动,拔腿就想溜,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痛快。这时,妈妈便把拳头往桌上一放,提出对作业的种种要求,外加她对当天功课的口试,过了关才能去玩。妈妈对华筠的要求一向严格,并且向来是说一不二,对于自觉性差的孩子,只有在妈妈的督促之下才能乖乖地投入学习中。  大概这种方法能高度地调动人神经细胞的兴奋感,资华筠在妈妈的督促下做作业的效率很高,常常毫不费力地达到母亲的要求,并且正确率很高。渐渐地,她也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如果没做完作业就叫她去玩,她心里还真有些别扭呢!  寒暑假中,妈妈丝毫没有放松对她的要求。除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资华筠还得完成妈妈布置的那一份作业。除此,再按照妈妈的吩咐和妹妹一起背诵韩愈的《师说》等古文。  面对如此严厉、不留情面的妈妈,资华筠心里也有些怕她。一次,资华筠做错了数学题,老师用红笔打了个叉。其实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想到对自己如此严格的母亲,她就有些犹豫,因为她怕妈妈的批评。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偷偷把那个叉子改掉了。但是事后她心里很不安,觉得这样做有悖于妈妈平日里的教诲。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乖乖地等待妈妈更加严厉的批评。可是出乎资华筠的意料,妈妈听了她的话之后没有发火,而首先微笑着表扬她能主动承认错误,接着又指出:“撒谎最可耻,什么坏事情都是因为不诚实引起的。”最后,妈妈,才带着她分析错题的原因。  妈妈这样做,既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又顾全了资华筠的自尊心。  5.谦虚  当阿道夫•贝耶尔10岁生日那一天。他原以为爸爸妈妈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样,为他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可是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把他领到外婆家里,在那里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没有提做生日的事。贝耶尔很不高兴,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着嘴不说话,母亲见了,语重心长地说:“我生你的时候你爸爸41岁,还是个大老粗。现在他51岁了,可还跟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参加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而耽误他的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宝贵了,你现在还小,也要学会珍惜时间。”  母亲的话语,如雨露一般,点点滴滴滋润着贝耶尔幼小的心田。后来他回忆道:“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  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6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  6.爱国  从1974年开始,著名足球运动员赵达裕几次报考省级专业足球队都因为个子矮而落选,三番五次的失败让他感到前路迷茫,十分灰心。而此时,赵达裕的父亲心里更不是滋味,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投地呢?但是,他深深地懂得,一个人失去机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却是丧失信念,儿子此时此刻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  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为了不让儿子因此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他便给儿子将“卧薪尝胆”的故事,鼓励儿子一定要咬紧牙关,不能轻易服输,要做个有骨气的人。他还给儿子介绍足球运动员胡登辉的事迹,他虽个子小,单因为球踢得特别好,照样进了国家队。他还带儿子去见一位广东球星,请他介绍小个子打大个子的绝招,千方百计要使儿子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你比别人强,就一定会有人来要。”  在爸爸的鼓励支持下,赵达裕重新燃起信心,从未放弃努力。辛勤的耕耘,终于嬴来了初步的收获。1975年,赵达裕跨进广州队,参加了全国青年赛。而这时,父亲却因病住进了医院。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父亲仍然没有放弃让儿子继续努力进取的愿望。他要求儿子保持信心,继续拼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而耽误了训练,这就是作为父亲的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  有志者事竟成。凭借自己的不懈拼搏,小个子赵达裕终于跨进了国家队,为中国足球的“翻身”,拼搏在绿茵场上。他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愿望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5.《明日歌》与《今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代文嘉又写了一则《今日歌》,内容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成就是用时间换来的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2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1年:伟大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6.滴水穿石

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7.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8.牛顿忘记吃饭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9.文章不厌百回改

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10.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11.邯郸学步

燕国有个人听说赵国人走路姿势很好看,就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结果,他赵人走路的姿势没学会,连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结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领、特色也丢了。

12.王羲之苦练书法

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相传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由于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写完了,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13.梁启超的读书法

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4.要重视讨论

我国古代学者是十分重视与自己亲密的朋友讨论学问的。陶源明《移居》诗中就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话,张籍在《祭退之》一诗中也说到他与韩愈在一起时“披穷古今事,事事相酌量”的情景。而晋代的孙盛和殷洁两人有一次为了讨论一问题,竟至于连吃饭也忘了,以致“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15.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

有一天,牛顿散步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6.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候吴I。勾

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17.杨震“四知”羞王密

范晔《后汉书》记载:杨震由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上任时道经昌邑。昌邑县令是杨震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报推举之恩,王密晚上前往驿馆拜见杨震,并奉献黄金十金。杨震连连摆手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王密羞愧而退

1.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2.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3.诚实比一千颗樱桃树还有价值——诚实 乔治•华盛顿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 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诞生而栽种的。小乔治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比一年高了。华盛顿一心想长大做一名威武的军人。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成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小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就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 父亲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 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 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4.诚实 资华筠读小学时,并不用功,很多东西似乎都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比如每次放学回家,只要看见窗外有小伙伴的影子在晃动,拔腿就想溜,想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痛快。这时,妈妈便把拳头往桌上一放,提出对作业的种种要求,外加她对当天功课的口试,过了关才能去玩。妈妈对华筠的要求一向严格,并且向来是说一不二,对于自觉性差的孩子,只有在妈妈的督促之下才能乖乖地投入学习中。 大概这种方法能高度地调动人神经细胞的兴奋感,资华筠在妈妈的督促下做作业的效率很高,常常毫不费力地达到母亲的要求,并且正确率很高。渐渐地,她也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如果没做完作业就叫她去玩,她心里还真有些别扭呢! 寒暑假中,妈妈丝毫没有放松对她的要求。除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资华筠还得完成妈妈布置的那一份作业。除此,再按照妈妈的吩咐和妹妹一起背诵韩愈的《师说》等古文。 面对如此严厉、不留情面的妈妈,资华筠心里也有些怕她。一次,资华筠做错了数学题,老师用红笔打了个叉。其实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想到对自己如此严格的母亲,她就有些犹豫,因为她怕妈妈的批评。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偷偷把那个叉子改掉了。但是事后她心里很不安,觉得这样做有悖于妈妈平日里的教诲。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乖乖地等待妈妈更加严厉的批评。可是出乎资华筠的意料,妈妈听了她的话之后没有发火,而首先微笑着表扬她能主动承认错误,接着又指出:“撒谎最可耻,什么坏事情都是因为不诚实引起的。”最后,妈妈,才带着她分析错题的原因。 妈妈这样做,既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又顾全了资华筠的自尊心。 5.谦虚 当阿道夫•贝耶尔10岁生日那一天。他原以为爸爸妈妈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样,为他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可是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把他领到外婆家里,在那里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没有提做生日的事。贝耶尔很不高兴,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着嘴不说话,母亲见了,语重心长地说:“我生你的时候你爸爸41岁,还是个大老粗。现在他51岁了,可还跟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参加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而耽误他的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宝贵了,你现在还小,也要学会珍惜时间。” 母亲的话语,如雨露一般,点点滴滴滋润着贝耶尔幼小的心田。后来他回忆道:“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 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6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 6.爱国 从1974年开始,著名足球运动员赵达裕几次报考省级专业足球队都因为个子矮而落选,三番五次的失败让他感到前路迷茫,十分灰心。而此时,赵达裕的父亲心里更不是滋味,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投地呢?但是,他深深地懂得,一个人失去机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却是丧失信念,儿子此时此刻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 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为了不让儿子因此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他便给儿子将“卧薪尝胆”的故事,鼓励儿子一定要咬紧牙关,不能轻易服输,要做个有骨气的人。他还给儿子介绍足球运动员胡登辉的事迹,他虽个子小,单因为球踢得特别好,照样进了国家队。他还带儿子去见一位广东球星,请他介绍小个子打大个子的绝招,千方百计要使儿子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你比别人强,就一定会有人来要。” 在爸爸的鼓励支持下,赵达裕重新燃起信心,从未放弃努力。辛勤的耕耘,终于嬴来了初步的收获。1975年,赵达裕跨进广州队,参加了全国青年赛。而这时,父亲却因病住进了医院。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父亲仍然没有放弃让儿子继续努力进取的愿望。他要求儿子保持信心,继续拼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而耽误了训练,这就是作为父亲的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 有志者事竟成。凭借自己的不懈拼搏,小个子赵达裕终于跨进了国家队,为中国足球的“翻身”,拼搏在绿茵场上。他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愿望。

1、刘基助明开国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此时,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刘基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2、荆轲刺秦

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3、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废除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4、郑成功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5、李时珍勇敢尝百草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较顺利,但写着写着,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它包括花草果木、鸟兽鱼虫和铅锡硫汞等众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由于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可以说是以植物为本,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直称为“本草”。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400余年间,历代本草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

李时珍意识到了它的分量,却仍未料到,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性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全部心中有数。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贵生药品。

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 索引序列
  • 关于新华字典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新古典主义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古典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新华社记者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资华筠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