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参考文献

先交你一个方法,把“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这几个字放在Google学术里去一搜,然后就可以找到很多你想要的文献了。如果下不了全文,搜集好待查文章名后请给我留言。

找找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或者问一下相关专业的同学老师。百度文库,有时候可以用。。。

1 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解决对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2 2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3 3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防范 河北企业 2008/04 4 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初探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8 5 试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 管理科学文摘 2008/04 6 解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9 7 试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关键人才流失问题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对策 山东煤炭科技 2008/04 9 国有企业如何有效的遏制人才流失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3 10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根源及对策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2 11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展研究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规避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的政策措施 理论学习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防止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对策 商场现代化 2007/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 天津冶金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探析 内江科技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完善用人机制,遏制人才流失——浅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探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解决对策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 沈阳大学学报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心理分析初探 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 2007 20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湖南工业大学 2007

[1]赵学凯,施丽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合格经管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6)[2]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2)[3]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教学研究,2005(3) [4]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11). [5]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 [6]刘秀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9). [7]孙锐.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3,(1). [8]蒋建武,王岭.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2).

有关员工流失论文的参考文献

连参考文献都可以找到啊

[1]赵学凯,施丽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合格经管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6)[2]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2)[3]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教学研究,2005(3) [4]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11). [5]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 [6]刘秀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9). [7]孙锐.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3,(1). [8]蒋建武,王岭.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2).

[1] 王文锋. 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网络财富, 2009,(21) . [2] 杨娇. 酒店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2) . [3] 贾海芝. 浅谈如何提高酒店管理效力[J]. 经济师, 2009,(12) . [4] 刘伏英. 我国经济型酒店核心功能的回归[J]. 经济导刊, 2009,(11) . [5] 彭小舟,尹华光. 张家界酒店业员工高流失率问题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08) . [6]到一线留住人才[J]. 造纸信息, 2008,(02) . [7] Ken Fouhy. 快速而稳定地发展[J]. 现代制造, 2005,(01) . [8] 杨晶. 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问题初探[J]. 知识经济, 2007,(08) . [9] 李玉梅.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的忠诚度[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06) . [10] 李爱敏. 对酒店员工流失的思考[J]. 职业, 2006,(S1) . [1]孔海燕,汤姆·勃姆. 旅游业国际化背景下的饭店员工技能研究[J]. 商业研究, 2008,(02) . [2]吴本. 从组织创新角度论饭店客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J]. 旅游科学, 2005,(05) . [3]罗旭华. 饭店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 2004,(S1) . [4]黄丽娟. 浅析经济型酒店在新时期的发展策略[J]. 南平师专学报, 2007,(04) . [5]徐华巍,徐海霞.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经济型酒店中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09,(03) . [6]孔海燕. 基于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星级饭店员工素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7,(10) . [7]寇俊剑. 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09,(03) . [8]郝芳,邓新华. 模糊综合评判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 [9]李洁,张德全. 试论饭店员工忠诚的培养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魏锦秀. 饭店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初探[D]. 青岛大学, 2006 . [2]史丽. 星级酒店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 [3]郝芳. 饭店客房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 [4]马琼瑛. 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7 . [5]苏鸿. 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 山东大学, 2008 . [6]范之颖. HX公司人才保持策略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 [7]王蕾. XX酒店培训体系的再设计和应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 [8]费照伟. 北京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管理策略探讨——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边疆经济与文化》 ,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12年02期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综述 《企业活力》 , Enterprise Vitality, 2010年03期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加油站员工留与失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2011/12 员工流失理论的文献综述 《企业研究》 2011/08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饭店业员工流失分析 《新西部》 2010/09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酒店员工流失分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4 心理契约维系员工忠诚 《冶金企业文化》 2009/05 基于组织支持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 《新疆财经》 2008/02 基于期望理论的酒店员工流失分析及管理改进——以深圳彭年酒店为例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18 论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 《中外企业家》 2009/18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对策分析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 2009/01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核心员工流失研究 《企业活力》 2006/05 基于激励理论的人力资源稳定开发策略 《商业研究》 2005/22

员工流失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文锋. 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网络财富, 2009,(21) . [2] 杨娇. 酒店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2) . [3] 贾海芝. 浅谈如何提高酒店管理效力[J]. 经济师, 2009,(12) . [4] 刘伏英. 我国经济型酒店核心功能的回归[J]. 经济导刊, 2009,(11) . [5] 彭小舟,尹华光. 张家界酒店业员工高流失率问题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08) . [6]到一线留住人才[J]. 造纸信息, 2008,(02) . [7] Ken Fouhy. 快速而稳定地发展[J]. 现代制造, 2005,(01) . [8] 杨晶. 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问题初探[J]. 知识经济, 2007,(08) . [9] 李玉梅.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的忠诚度[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06) . [10] 李爱敏. 对酒店员工流失的思考[J]. 职业, 2006,(S1) . [1]孔海燕,汤姆·勃姆. 旅游业国际化背景下的饭店员工技能研究[J]. 商业研究, 2008,(02) . [2]吴本. 从组织创新角度论饭店客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J]. 旅游科学, 2005,(05) . [3]罗旭华. 饭店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 2004,(S1) . [4]黄丽娟. 浅析经济型酒店在新时期的发展策略[J]. 南平师专学报, 2007,(04) . [5]徐华巍,徐海霞.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经济型酒店中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09,(03) . [6]孔海燕. 基于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星级饭店员工素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7,(10) . [7]寇俊剑. 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09,(03) . [8]郝芳,邓新华. 模糊综合评判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 [9]李洁,张德全. 试论饭店员工忠诚的培养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魏锦秀. 饭店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初探[D]. 青岛大学, 2006 . [2]史丽. 星级酒店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 [3]郝芳. 饭店客房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 [4]马琼瑛. 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7 . [5]苏鸿. 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 山东大学, 2008 . [6]范之颖. HX公司人才保持策略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 [7]王蕾. XX酒店培训体系的再设计和应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 [8]费照伟. 北京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

问题一:五星级酒店人员流失现象的原因? 据观察,酒店员工流失大部分集中在中下层,以超过酒店员工人数40%的餐饮部为例,餐饮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业务量相对集中,正式员工已无法满足庞大的业务需求,因此酒店与温州和四川几所学校签订了相关帮工协议由学生补足这个用工缺口。但协议期一满,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继续留在酒店,而是马上就辞职。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酒店是服务业,工作任务繁重,加之酒店不像大多数企业实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 而是实行轮班制。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日复一日的工作和领导的独断安排使员工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愉快,导致很多员工离开酒店。 2、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 受世俗观念的影响,酒店从业人员很少会把酒店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把酒店工作当作是临时救急的饭碗而已。在传统观念里,酒店服务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属于低级工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酒店基层服务员的社会地位仍然比较低,使得酒店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自豪感,从而跳离这一行业。如我们酒店大多数实习大学生,实习期一满,就迫不及待的离开酒店,另寻出路。3 不被客人尊重和管理者尊重,导致员工流失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顾客进入酒店消费,觉得自己就高人一等,自认为顾客就是上帝,要什么就必须马上给他所希望的服务,有时候服务员一下子没有及时的给予服务,客人就不满意,甚至就发脾气,服务员很委屈。还有就是,管理者有时也不尊重服务员,以排班为例,排班时总是上级管理人员自己安排,很少征求员工的意见,更不要说商量。每个月也不能请假,只要请假一天,就扣除当月的全勤奖。 4 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流失 问题二:酒店员工流失的现状研究 1.酒店业员工流失的现状员工流失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员工流失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流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员的调入、调出之和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在其他行业,正常的人员的流动率一般应该在5%―10%左右,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酒店的流动率也不应超过15%。但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2-5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一项调查显示,近5年酒店业员工流动率高达.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酒店所需要或招聘的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流失情况更加严重。他们往往是在参加酒店培训完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和服务意识后,选择了跳槽。例如,杭州市10家酒店2000年招聘了168名大学生,到2003年初已流失111名,流失率为,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流失的大学生有81名,占流失人数的73%,个别酒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全部在第一年内流失。 2.酒店业员工流失的特点(1)流动率高。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1999年7月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2-5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调查(以下所用数据也是此次调查的结果)统计,94、95、96、97、98年酒店业员工流动率分别为、、、、,五年平均流动率为。(2)酒店星级越高,流动率越大。四、五星级酒店员工流动率为,二、三星级为;合资酒店员工流动率()高于国有酒店()。(3)人才流失快。外语好、学历高、能力强、年龄不大,且处于管理岗位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才流动频繁。3.酒店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1)酒店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导致酒店人才难求一是因为酒店属服务性行业,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全社会对酒店人职业的理解存在偏见,从事酒店行业常被认为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工作,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做酒店缺乏荣誉感。在城市居民普遍为独身子女的背景下,这种职业偏见的影响日益加大,众多年轻人不看好酒店行业,大学生更是如此,就算是进入酒店行业的,许多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潜心做酒店,当时机成熟,这些酒店人才就毫不犹豫地辞职,进入其他公司或企业。二是酒店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强度更高,工作没有常规性,非常辛苦,一线员工都要实行三班制,即使是管理人员也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一切都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许多高素质的酒店人才不堪重负,最终离开酒店行业。三是目前社会上的就业面更为广泛,对于具有众多技能的高素质的酒店人才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留在酒店行业,他们会选择一些工作时间相对有规律、劳动强度相对适中的企业就职,这也促使大量酒店高素质 酒店人才外流。(2)薪酬体系不尽合理,制约高素质酒店人才的成长首先是当前酒店行业的酬薪相对较低。笔者曾经将酒店与银行、医院、学校等行业的薪酬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80年代中期,一位酒店主管人员的月薪约为1500―2000元,而现在,通胀率已是过去的四至五倍,而目前一位酒店主管的工资水平仍停留在1500―2000元,而其他几个行业在80年代中期的工资水平均低于酒店行业,但他们是随着通胀率的增长而增长的,目前收入水平均已超过酒店,但酒店业薪酬水平的基本停滞不前,这势必影响酒店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薪酬水平的相对偏低是高素质酒店人才大量流失到业外的直接原因。其次,数量型的用人体制,制约着高素质酒店人才的产生与培养。目前多数国......>> 问题三:酒店为什么留不住优秀员工,酒店员工流失原因,酒店如何留住员工 我曾在五星级酒店当过实习生 作为现在九零后我可以告诉您酒店留不住员工,一是待遇不够好,虽然酒店包吃包住但是每天都要加班而且不给人算加班,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准时下班,去干自己的事情 问题四:酒店对员工流失率如何看待? 酒店员工流失的个体和社会原因分析 1个体原因。员工会因追求更高的物质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而放弃酒店工作,当然,员工流动也会受到职业兴趣、能力水平和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1)追求更高的回报。大部分员工离开酒店都有对薪酬不满的原因。酒店员工普遍认同职场“跳一跳,涨一涨”的潜规则,随时谋求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积累经验来获得薪酬水平较快增加。 (2)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传统酒店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集权程度高,纵向等级层次多,基层员工的晋升路径长且缓慢。新兴酒店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层级的减少和职位减少,酒店员工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晋升之路仍然遥遥。尤其对于酒店的新员工,在“论资排辈”的压力下,因为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在试用期就离职的比例相当高。 (3)谋求工作环境的改善。酒店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形式决定了酒店员工的工作特点,一线员工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长期的高负荷使员工身心都承受很大压力。尤其到了旺季,员工加班成为惯例,常常成为压倒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酒店内部部门众多,人员密集,员工为升入高一层次的有限职位经历着激烈的竞争。过大的竞争常常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长期处于其中,加速了员工心、身的疲劳。因此,员工对工作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不满促成了其跳槽行为。 2社会原因。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3到5年内大量流失到其他行业,这种现象反映出酒店员工的就业行为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服务工作的地位不高,而且酒店工作端的是“青春饭碗”,年轻时做做无妨,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同时,服务行业奉行“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常常牺牲员工满意换取顾客满意,也是酒店员工离职的社会动因。此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的快速发展,酒店数量增加过快,客观上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为员工的频繁流动提供了客观条件。 问题五: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酒店餐饮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餐饮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在有些酒店中,餐饮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客房。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3.酒店餐饮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 由于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酒店餐饮人才大量流失,原先酒店餐饮名厨云集,技术高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已趋于淡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餐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酒店餐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成强势品牌,因而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餐饮企业的竞争。 4.酒店连锁化发展更需要餐饮人才的支撑 我们知道,酒店餐饮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和技术的复制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的酒店企业越来越感受到餐饮发展的后劲不足,以及餐饮品牌的缺失,归根到底,酒店的餐饮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餐饮的进一步发展。餐饮技术人才和餐饮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酒店餐饮人力资源现状 1.岗位人员结构 从我们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调查来看,目前在酒店餐饮人员结构中,餐厅服务及管理人员占总比例的名,厨房厨师及管理人员占。 2.学历结构 目前酒店餐饮的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 根据社会相关人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大专以上学历在占总员工平均比例为,餐饮从业人员的学历比平均水平要低个百分点。 3.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酒店餐饮人员的稳定性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工作年限分析。如下表: 表1 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岗位类别 总体人数 0~2 2~5 5~ 厨师 575 215 206 153 服务员 715 325 190 115 文员 10 7 3 0 领班 103 12 35 51 主管以上 55 0 10 30 整体合计 1458 559 444 349 从统计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0~2年工龄的新员工基本上占了38%,2~5的年以上占,5年或更久的员工占。在管理层面的员工这点显得尤其突出,五年以上员工占了绝大多数。 4.性别结构 根据统计,目前酒店餐饮人员中,餐厅男女比例为1∶;而厨房中男女比例为∶1。管理层面性别差异不大,略有变化,从统计的数据来看,餐厅的管理人员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3;而厨房的比例为∶1,但基本成正比。性别结构比例分析对人员培养和人员招聘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5.餐饮从业人员的来源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主管以上人员来源主要是社会有相关经验人员 (50%),学校相关人员 (18%),社会非相关人员 (18%)。进一步细化分析,厨房主管以上人员来自社会相应人员58%,学校相关人员26%;餐厅一块来自社会相关经验人员63%,非经验人员31%,来自学校的主管级别人员仅......>> 问题六:酒店一线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建议? 1. 虽然是打杂的 职责也要明确一下。 可以分区域 也可以分任务 2. 一线员工也是人。尽量不要多头管理 问题七:关于酒店人员流失的参考文献 [1] 王文锋. 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网络财富, 2009,(21) . [2] 杨娇. 酒店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2) . [3] 贾海芝. 浅谈如何提高酒店管理效力[J]. 经济师, 2009,(12) . [4] 刘伏英. 我国经济型酒店核心功能的回归[J]. 经济导刊, 2009,(11) . [5] 彭小舟,尹华光. 张家界酒店业员工高流失率问题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08) . [6]到一线留住人才[J]. 造纸信息, 2008,(02) . [7] Ken Fouhy. 快速而稳定地发展[J]. 现代制造, 2005,(01) . [8] 杨晶. 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问题初探[J]. 知识经济, 2007,(08) . [9] 李玉梅.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的忠诚度[J]. *** 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06) . [10] 李爱敏. 对酒店员工流失的思考[J]. 职业, 2006,(S1) . [1]孔海燕,汤姆・勃姆. 旅游业国际化背景下的饭店员工技能研究[J]. 商业研究, 2008,(02) . [2]吴本. 从组织创新角度论饭店客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J]. 旅游科学, 2005,(05) . [3]罗旭华. 饭店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 2004,(S1) . [4]黄丽娟. 浅析经济型酒店在新时期的发展策略[J]. 南平师专学报, 2007,(04) . [5]徐华巍,徐海霞.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经济型酒店中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09,(03) . [6]孔海燕. 基于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星级饭店员工素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7,(10) . [7]寇俊剑. 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09,(03) . [8]郝芳,邓新华. 模糊综合评判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 [9]李洁,张德全. 试论饭店员工忠诚的培养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魏锦秀. 饭店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初探[D]. 青岛大学, 2006 . [2]史丽. 星级酒店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 [3]郝芳. 饭店客房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 [4]马琼瑛. 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7 . [5]苏鸿. 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 山东大学, 2008 . [6]范之颖. HX公司人才保持策略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 [7]王蕾. XX酒店培训体系的再设计和应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 [8]费照伟. 北京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 问题八:饭店流失员工平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工资低 没加班费 环境差 一起干活的比较懒什么事都要帮忙 刚进去带我的老员工都走了我也撤了 有更好的去处 世界真大,想出去走走 我的辞职原因以上 问题九:外国酒店员工流失问题及研究 有人认为能进入全球500强或者一家外企公司就是好的,其实不然,虽然一时可拿到比别人要多一点的工资,但是往往起点高,因此上升度也是一定的。而且,我们往往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进入这样的公司不并不一定就会快乐,而且有些外企经常会请一些新加坡等地的人来管理员工,老板常怀有优越感。往往不能从员工的角度去考虑,而是要我们为之创造多少利润,外国员工流失,要从这些方面分析原因,给员工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他们上班开心,相信这样会好些的。 问题十:为什么酒店行业人员流失最大 1.酒店餐饮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餐饮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在有些酒店中,餐饮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客房。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3.酒店餐饮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 由于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酒店餐饮人才大量流失,原先酒店餐饮名厨云集,技术高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已趋于淡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餐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酒店餐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成强势品牌,因而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餐饮企业的竞争。 4.酒店连锁化发展更需要餐饮人才的支撑 我们知道,酒店餐饮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和技术的复制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的酒店企业越来越感受到餐饮发展的后劲不足,以及餐饮品牌的缺失,归根到底,酒店的餐饮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餐饮的进一步发展。餐饮技术人才和餐饮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酒店餐饮人力资源现状 1.岗位人员结构 从我们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调查来看,目前在酒店餐饮人员结构中,餐厅服务及管理人员占总比例的名,厨房厨师及管理人员占。 2.学历结构 目前酒店餐饮的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 根据社会相关人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大专以上学历在占总员工平均比例为,餐饮从业人员的学历比平均水平要低个百分点。 3.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酒店餐饮人员的稳定性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工作年限分析。如下表: 表1 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岗位类别 总体人数 0~2 2~5 5~ 厨师 575 215 206 153 服务员 715 325 190 115 文员 10 7 3 0 领班 103 12 35 51 主管以上 55 0 10 30 整体合计 1458 559 444 349 从统计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0~2年工龄的新员工基本上占了38%,2~5的年以上占,5年或更久的员工占。在管理层面的员工这点显得尤其突出,五年以上员工占了绝大多数。 4.性别结构 根据统计,目前酒店餐饮人员中,餐厅男女比例为1∶;而厨房中男女比例为∶1。管理层面性别差异不大,略有变化,从统计的数据来看,餐厅的管理人员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3;而厨房的比例为∶1,但基本成正比。性别结构比例分析对人员培养和人员招聘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5.餐饮从业人员的来源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主管以上人员来源主要是社会有相关经验人员 (50%),学校相关人员 (18%),社会非相关人员 (18%)。进一步细化分析,厨房主管以上人员来自社会相应人员58%,学校相关人员26%;餐厅一块来自社会相关经验人员63%,非经验人员31%,来自学校的主管级别人员仅......>>

你不需要找文献,了解你们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比如:福利待遇方面,领导管理方式等,知道这些了你就知道怎么办了

最新的关于酒店人员流失的参考文献

关于饭店员工流失的论文答辩

1、所谓人才流失,是指在一单位内,对其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性作用的人才非单位意愿的流走,或失去其积极作用的现象。人才流失存在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之分,前者是指单位的人才因某种原因离开该单位另谋他就,给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困难,从而影响其经营发展。隐性人才流失则是指单位内的人才因激励不够或其他原因影响而失去工作积极性,其才能没有发挥出来,从而影响单位的经营发展。2、为什么中小企业相对而言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企业规模小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的风险。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参与竞争,在招聘时不得不实施高薪承诺,一旦市场形势风云突变,各种承诺又难以兑现,使引进的人才有一种的感觉,结合其它一些原因,往往很难留住人才。 发展思路不清晰,带来人才规划上的左右摇摆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是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走的是一条拾遗补缺的滚动发展道路,产品和产量不能形成系列和规模,由此而造成企业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在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带来了人才规划上无所适从,难以在日常工作中确保人才的合理引进和使用。同时,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创新能力差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因为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的发展,这势必造成人才流失。 落后的人才观念,随意选拔与配置人才 (1)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或招聘者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施舍者”或“权威者”的优越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公司现状远未具备与同行进行人才竞争的能力,使人才得不到被尊重的感觉。(2)是不管招聘什么岗位,一概要求本科学历和几年以上工作经验,似乎优秀人才就是学历加一段工作经历,要知道人的才能不一定与时间和所读的学历成正比,实际上有的时候也是把一大批优秀人才让给了竞争对手。(3)中小企业大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机制,对人才的配置与选拔上存在随意性,没有达到人才的优化组合,尤其是家族式企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模糊地人员配置,随意地选拔,在员工中造成了不公平的工作环境,导致人才流失。 忽视员工培训和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事业发展,对人才要求得多,给予得少。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为节省开支,培训预算是最容易被削减的。因为对于管理者来讲,培训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而当受训者离开本企业时,培训投资会付诸东流。实际上,员工希望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可能的成果,在努力寻找着提高其职业水平的最佳途径。若员工能在企业里完成其不断发展的目标,那么他会留下来继续发展,反之则会选择离开。另外,有些中小企业把人才看作成企业的成本或赚钱的机器,有时还对人才提出不合理要求,如随意延长工作时间等,而不知员工是一种有人性的再生资源,这种忽视必然造成人才的流失。

你写的论文是什么?如果是你写的论文,就请依据你所提供的论文内容来回答上述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依据你写的论文方向与内容,解答别人就你论述内容的提问,你要不脱离论文实际下回答!提供两个备用的回复:1、人才流失是指可用的人才的流走和缺失;简而言之就是人才留不住;具体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失却,即有用的人才离开或缺少;一是人才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能完成有效的人才增长和储备要求,出现人才不足或真空;2、中小企业人才流失更严重的原因有以下:一是可供人才发展的空间限制;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一是缺乏企业成长策划中的人力增长和储备计划;另外一个是中小企业缺乏能力对人才保护和发展;

问题一:五星级酒店人员流失现象的原因? 据观察,酒店员工流失大部分集中在中下层,以超过酒店员工人数40%的餐饮部为例,餐饮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业务量相对集中,正式员工已无法满足庞大的业务需求,因此酒店与温州和四川几所学校签订了相关帮工协议由学生补足这个用工缺口。但协议期一满,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继续留在酒店,而是马上就辞职。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酒店是服务业,工作任务繁重,加之酒店不像大多数企业实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 而是实行轮班制。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日复一日的工作和领导的独断安排使员工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愉快,导致很多员工离开酒店。 2、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 受世俗观念的影响,酒店从业人员很少会把酒店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把酒店工作当作是临时救急的饭碗而已。在传统观念里,酒店服务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属于低级工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酒店基层服务员的社会地位仍然比较低,使得酒店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自豪感,从而跳离这一行业。如我们酒店大多数实习大学生,实习期一满,就迫不及待的离开酒店,另寻出路。3 不被客人尊重和管理者尊重,导致员工流失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顾客进入酒店消费,觉得自己就高人一等,自认为顾客就是上帝,要什么就必须马上给他所希望的服务,有时候服务员一下子没有及时的给予服务,客人就不满意,甚至就发脾气,服务员很委屈。还有就是,管理者有时也不尊重服务员,以排班为例,排班时总是上级管理人员自己安排,很少征求员工的意见,更不要说商量。每个月也不能请假,只要请假一天,就扣除当月的全勤奖。 4 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流失 问题二:酒店员工流失的现状研究 1.酒店业员工流失的现状员工流失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员工流失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流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员的调入、调出之和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在其他行业,正常的人员的流动率一般应该在5%―10%左右,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酒店的流动率也不应超过15%。但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2-5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一项调查显示,近5年酒店业员工流动率高达.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酒店所需要或招聘的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流失情况更加严重。他们往往是在参加酒店培训完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和服务意识后,选择了跳槽。例如,杭州市10家酒店2000年招聘了168名大学生,到2003年初已流失111名,流失率为,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流失的大学生有81名,占流失人数的73%,个别酒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全部在第一年内流失。 2.酒店业员工流失的特点(1)流动率高。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1999年7月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2-5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调查(以下所用数据也是此次调查的结果)统计,94、95、96、97、98年酒店业员工流动率分别为、、、、,五年平均流动率为。(2)酒店星级越高,流动率越大。四、五星级酒店员工流动率为,二、三星级为;合资酒店员工流动率()高于国有酒店()。(3)人才流失快。外语好、学历高、能力强、年龄不大,且处于管理岗位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才流动频繁。3.酒店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1)酒店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导致酒店人才难求一是因为酒店属服务性行业,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全社会对酒店人职业的理解存在偏见,从事酒店行业常被认为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工作,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做酒店缺乏荣誉感。在城市居民普遍为独身子女的背景下,这种职业偏见的影响日益加大,众多年轻人不看好酒店行业,大学生更是如此,就算是进入酒店行业的,许多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潜心做酒店,当时机成熟,这些酒店人才就毫不犹豫地辞职,进入其他公司或企业。二是酒店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强度更高,工作没有常规性,非常辛苦,一线员工都要实行三班制,即使是管理人员也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一切都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许多高素质的酒店人才不堪重负,最终离开酒店行业。三是目前社会上的就业面更为广泛,对于具有众多技能的高素质的酒店人才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留在酒店行业,他们会选择一些工作时间相对有规律、劳动强度相对适中的企业就职,这也促使大量酒店高素质 酒店人才外流。(2)薪酬体系不尽合理,制约高素质酒店人才的成长首先是当前酒店行业的酬薪相对较低。笔者曾经将酒店与银行、医院、学校等行业的薪酬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80年代中期,一位酒店主管人员的月薪约为1500―2000元,而现在,通胀率已是过去的四至五倍,而目前一位酒店主管的工资水平仍停留在1500―2000元,而其他几个行业在80年代中期的工资水平均低于酒店行业,但他们是随着通胀率的增长而增长的,目前收入水平均已超过酒店,但酒店业薪酬水平的基本停滞不前,这势必影响酒店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薪酬水平的相对偏低是高素质酒店人才大量流失到业外的直接原因。其次,数量型的用人体制,制约着高素质酒店人才的产生与培养。目前多数国......>> 问题三:酒店为什么留不住优秀员工,酒店员工流失原因,酒店如何留住员工 我曾在五星级酒店当过实习生 作为现在九零后我可以告诉您酒店留不住员工,一是待遇不够好,虽然酒店包吃包住但是每天都要加班而且不给人算加班,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准时下班,去干自己的事情 问题四:酒店对员工流失率如何看待? 酒店员工流失的个体和社会原因分析 1个体原因。员工会因追求更高的物质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而放弃酒店工作,当然,员工流动也会受到职业兴趣、能力水平和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1)追求更高的回报。大部分员工离开酒店都有对薪酬不满的原因。酒店员工普遍认同职场“跳一跳,涨一涨”的潜规则,随时谋求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积累经验来获得薪酬水平较快增加。 (2)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传统酒店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集权程度高,纵向等级层次多,基层员工的晋升路径长且缓慢。新兴酒店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层级的减少和职位减少,酒店员工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晋升之路仍然遥遥。尤其对于酒店的新员工,在“论资排辈”的压力下,因为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在试用期就离职的比例相当高。 (3)谋求工作环境的改善。酒店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形式决定了酒店员工的工作特点,一线员工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长期的高负荷使员工身心都承受很大压力。尤其到了旺季,员工加班成为惯例,常常成为压倒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酒店内部部门众多,人员密集,员工为升入高一层次的有限职位经历着激烈的竞争。过大的竞争常常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长期处于其中,加速了员工心、身的疲劳。因此,员工对工作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不满促成了其跳槽行为。 2社会原因。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3到5年内大量流失到其他行业,这种现象反映出酒店员工的就业行为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服务工作的地位不高,而且酒店工作端的是“青春饭碗”,年轻时做做无妨,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同时,服务行业奉行“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常常牺牲员工满意换取顾客满意,也是酒店员工离职的社会动因。此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的快速发展,酒店数量增加过快,客观上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为员工的频繁流动提供了客观条件。 问题五: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酒店餐饮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餐饮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在有些酒店中,餐饮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客房。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3.酒店餐饮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 由于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酒店餐饮人才大量流失,原先酒店餐饮名厨云集,技术高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已趋于淡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餐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酒店餐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成强势品牌,因而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餐饮企业的竞争。 4.酒店连锁化发展更需要餐饮人才的支撑 我们知道,酒店餐饮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和技术的复制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的酒店企业越来越感受到餐饮发展的后劲不足,以及餐饮品牌的缺失,归根到底,酒店的餐饮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餐饮的进一步发展。餐饮技术人才和餐饮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酒店餐饮人力资源现状 1.岗位人员结构 从我们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调查来看,目前在酒店餐饮人员结构中,餐厅服务及管理人员占总比例的名,厨房厨师及管理人员占。 2.学历结构 目前酒店餐饮的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 根据社会相关人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大专以上学历在占总员工平均比例为,餐饮从业人员的学历比平均水平要低个百分点。 3.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酒店餐饮人员的稳定性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工作年限分析。如下表: 表1 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岗位类别 总体人数 0~2 2~5 5~ 厨师 575 215 206 153 服务员 715 325 190 115 文员 10 7 3 0 领班 103 12 35 51 主管以上 55 0 10 30 整体合计 1458 559 444 349 从统计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0~2年工龄的新员工基本上占了38%,2~5的年以上占,5年或更久的员工占。在管理层面的员工这点显得尤其突出,五年以上员工占了绝大多数。 4.性别结构 根据统计,目前酒店餐饮人员中,餐厅男女比例为1∶;而厨房中男女比例为∶1。管理层面性别差异不大,略有变化,从统计的数据来看,餐厅的管理人员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3;而厨房的比例为∶1,但基本成正比。性别结构比例分析对人员培养和人员招聘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5.餐饮从业人员的来源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主管以上人员来源主要是社会有相关经验人员 (50%),学校相关人员 (18%),社会非相关人员 (18%)。进一步细化分析,厨房主管以上人员来自社会相应人员58%,学校相关人员26%;餐厅一块来自社会相关经验人员63%,非经验人员31%,来自学校的主管级别人员仅......>> 问题六:酒店一线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建议? 1. 虽然是打杂的 职责也要明确一下。 可以分区域 也可以分任务 2. 一线员工也是人。尽量不要多头管理 问题七:关于酒店人员流失的参考文献 [1] 王文锋. 酒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网络财富, 2009,(21) . [2] 杨娇. 酒店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2) . [3] 贾海芝. 浅谈如何提高酒店管理效力[J]. 经济师, 2009,(12) . [4] 刘伏英. 我国经济型酒店核心功能的回归[J]. 经济导刊, 2009,(11) . [5] 彭小舟,尹华光. 张家界酒店业员工高流失率问题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08) . [6]到一线留住人才[J]. 造纸信息, 2008,(02) . [7] Ken Fouhy. 快速而稳定地发展[J]. 现代制造, 2005,(01) . [8] 杨晶. 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问题初探[J]. 知识经济, 2007,(08) . [9] 李玉梅. 浅谈现代企业员工的忠诚度[J]. *** 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06) . [10] 李爱敏. 对酒店员工流失的思考[J]. 职业, 2006,(S1) . [1]孔海燕,汤姆・勃姆. 旅游业国际化背景下的饭店员工技能研究[J]. 商业研究, 2008,(02) . [2]吴本. 从组织创新角度论饭店客房产品竞争力的提升[J]. 旅游科学, 2005,(05) . [3]罗旭华. 饭店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 2004,(S1) . [4]黄丽娟. 浅析经济型酒店在新时期的发展策略[J]. 南平师专学报, 2007,(04) . [5]徐华巍,徐海霞.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经济型酒店中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09,(03) . [6]孔海燕. 基于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星级饭店员工素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7,(10) . [7]寇俊剑. 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09,(03) . [8]郝芳,邓新华. 模糊综合评判在饭店员工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 [9]李洁,张德全. 试论饭店员工忠诚的培养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魏锦秀. 饭店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初探[D]. 青岛大学, 2006 . [2]史丽. 星级酒店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 [3]郝芳. 饭店客房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 [4]马琼瑛. 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 2007 . [5]苏鸿. 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 山东大学, 2008 . [6]范之颖. HX公司人才保持策略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 [7]王蕾. XX酒店培训体系的再设计和应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 [8]费照伟. 北京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 问题八:饭店流失员工平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工资低 没加班费 环境差 一起干活的比较懒什么事都要帮忙 刚进去带我的老员工都走了我也撤了 有更好的去处 世界真大,想出去走走 我的辞职原因以上 问题九:外国酒店员工流失问题及研究 有人认为能进入全球500强或者一家外企公司就是好的,其实不然,虽然一时可拿到比别人要多一点的工资,但是往往起点高,因此上升度也是一定的。而且,我们往往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进入这样的公司不并不一定就会快乐,而且有些外企经常会请一些新加坡等地的人来管理员工,老板常怀有优越感。往往不能从员工的角度去考虑,而是要我们为之创造多少利润,外国员工流失,要从这些方面分析原因,给员工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他们上班开心,相信这样会好些的。 问题十:为什么酒店行业人员流失最大 1.酒店餐饮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餐饮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在有些酒店中,餐饮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客房。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3.酒店餐饮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 由于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酒店餐饮人才大量流失,原先酒店餐饮名厨云集,技术高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已趋于淡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餐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酒店餐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成强势品牌,因而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餐饮企业的竞争。 4.酒店连锁化发展更需要餐饮人才的支撑 我们知道,酒店餐饮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和技术的复制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的酒店企业越来越感受到餐饮发展的后劲不足,以及餐饮品牌的缺失,归根到底,酒店的餐饮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餐饮的进一步发展。餐饮技术人才和餐饮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酒店餐饮人力资源现状 1.岗位人员结构 从我们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调查来看,目前在酒店餐饮人员结构中,餐厅服务及管理人员占总比例的名,厨房厨师及管理人员占。 2.学历结构 目前酒店餐饮的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 根据社会相关人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大专以上学历在占总员工平均比例为,餐饮从业人员的学历比平均水平要低个百分点。 3.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酒店餐饮人员的稳定性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工作年限分析。如下表: 表1 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岗位类别 总体人数 0~2 2~5 5~ 厨师 575 215 206 153 服务员 715 325 190 115 文员 10 7 3 0 领班 103 12 35 51 主管以上 55 0 10 30 整体合计 1458 559 444 349 从统计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0~2年工龄的新员工基本上占了38%,2~5的年以上占,5年或更久的员工占。在管理层面的员工这点显得尤其突出,五年以上员工占了绝大多数。 4.性别结构 根据统计,目前酒店餐饮人员中,餐厅男女比例为1∶;而厨房中男女比例为∶1。管理层面性别差异不大,略有变化,从统计的数据来看,餐厅的管理人员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3;而厨房的比例为∶1,但基本成正比。性别结构比例分析对人员培养和人员招聘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5.餐饮从业人员的来源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主管以上人员来源主要是社会有相关经验人员 (50%),学校相关人员 (18%),社会非相关人员 (18%)。进一步细化分析,厨房主管以上人员来自社会相应人员58%,学校相关人员26%;餐厅一块来自社会相关经验人员63%,非经验人员31%,来自学校的主管级别人员仅......>>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开题报告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性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风险识别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这种知识型员工的供需缺口,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创造了需求并提供了可能。知识型员工日益频繁的全球流动,成为当今社会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减少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一、 知识型员工及其流失原因分析(一) 知识型员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因此,他们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首先,他们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第二,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第三,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经常更新知识;第四,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五,他们自由选择企业,如果原有企业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可能会另谋出路。(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1.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因素。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饭碗,为了更新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到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增值。这种个性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2.企业因素。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的专业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他们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价值。这就产生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两者的目标,使知识型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的不满,进而造成他们的跳槽。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1)薪酬不能反映他们的贡献或不公平的薪酬;(2)看不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3)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4)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认可;(5)承诺不能兑现;(6)缺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3.社会环境因素。知识经济使知识更新加快,即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据美国的一份调查,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时,它所掌握的知识已有50% 陈旧老化,到1986年完全陈旧过时。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使知识型员工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中能更快获取新知识而加快了流动。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知识型人才仍是稀缺的。以新兴行业的信息产业为例,据国际数据公司介绍,2000年全世界共有160万个左右的职位空缺。于是,一个出色的人才通常被几家公司争夺。人才的稀缺程度越高,人员流出的拉力越大。二、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识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使企业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支撑,尤其是如果没有对组织保持忠诚的知识型员工的支持,企业必然会因缺乏人才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本文中所说的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指的是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流失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其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风险。1.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曾经历过类似的一个教训。公司创业初期,天才设计师费根设计的第一代微处理器8080一炮打响,该产品给公司开创了巨大的市场。意想不到的是,费根在关键时刻离开了公司,并带走了另两名重要的技术人才,在外面重组了一个新公司,推出了比8080还要先进的新产品,很快将英特尔的市场抢去。这个沉重的打击,使英特尔几乎一败涂地。若干年后,英特尔才重新崛起。2.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了知识型员工的集体跳槽,那么企业面临的风险将是成为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假如不及时补充,面对的必然是死亡。3.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支付相应的招募和培训费用,有时还要付出赢得新客户所需的成本。知识型员工属于稀缺人才,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取,而且招聘来的新员工是否胜任工作,是否能融入企业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三、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策略通过上述对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的分析和流失风险的识别,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策略,将流失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避免风险事故(这里指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发生或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即采取风险的防范措施;二是风险事故发生之后,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即采取风险的控制措施。(一)风险防范这是一种旨在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而采取的一系列预先的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它强调积极的激励,减少员工的流动意愿,从而降低流失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需要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建立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间的新型忠诚关系。1.树立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该理念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能够对知识型员工产生持久的激励效应,从而降低其离职意愿。比如,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知识型员工可以与企业经营者一同参与企业决策过程,从而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的认可与尊重;在报酬方面,除了工资收入外,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的知识型员工还需要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和分配,具体可以采取员工持股或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使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知识型员工还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权要求。有了这一理念,诸如参与管理、股票期权、自主管理等激励方式也就有了理论基础。2.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开放式沟通,还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员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对员工流失的防范。3.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建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养计划。知识型员工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提升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资本以及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学习发展需求,使知识型员工不必跳槽到其他企业也能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减少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可能性。4.帮助知识型员工自主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例如,惠普公司在因特网上为员工提供技能和需要自评工具,帮助员工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这是该公司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强,可以考虑在企业内部创建公开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以便知识型员工控制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企业只在必要时,提供给知识型员工相关信息,协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特性和价值观,使他们准确定位,发现自己“心目中的职业生涯路径”。5.实施内部流动制度。某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其流动具有某种必然性,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比如,通过实行工作轮调,可以帮助员工消除对单调乏味工作的厌烦情绪,使工作内容扩大化,丰富化;或者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公开招聘,使愿意尝试新工作或愿意从事更具挑战性、重要性工作的知识性员工能有机会获得新的职位,从而满足了其流动意愿。如SONY公司定期公布职位的空缺情况,员工可以不通过本部门主管直接去应聘,如果应聘成功,则可以得到新工作;如果应聘不上,则仍从事原工作,同时等待下一次机会,而且不必担心会受到原主管的偏见,因为整个应聘过程是保密的。事实证明,内部流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的流出数量。6.招聘新员工时挑选与组织相适配的知识型员工。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同时,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流失的员工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该企业的文化。为了减少流失率,在引进新员工时就应严格挑选程序,注意知识型人才的态度、个性和行为要与组织相适配,进行基于文化的招聘过程。之后还要通过告诉新员工怎样工作,怎样与员工相处,怎样获得帮助等,使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避免因知识型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而造成的流失。(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为了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控制性措施,即当知识性员工流失时,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使损失最小化。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建立一个电脑化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将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集成为一个信息包,可以方便和增强管理者对这些信息的管理。企业内部信息包括在职人员信息、离职人员信息、人才储备信息、员工工作动态跟踪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随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根据企业以往的平均离职率,可以预测这一阶段的离职人员数,根据这一情况,提前从人才储备库中挑选后备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就降低了离职发生时岗位长期空缺的可能性。离职原因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企业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同业人员信息、同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供给信息等。通过对人才供给状况的了解,企业可以快速有效地为知识型员工流失后的空缺岗位补充优秀人才;而同业人员信息中,了解其他企业特别是直接竞争对手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薪资福利水平和政策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本企业薪酬政策,防止因薪资问题而导致知识型员工的流失。2.做好人才备份工作。这一工作有利于保证企业不会因某些关键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中断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做好人才备份,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技术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同一尖端技术岗位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攻关。像海尔集团,同一产品,不仅国内有研发小组,在国外也有很多科研机构同时开发,即使有几名技术人员流失,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影响。对于非技术岗位的某些重要职位,可采取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让这? quot;替补人员“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一旦发生这些岗位人员的流失,候选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从而降低了由于员工空缺而造成的损失。3.重视运用工作团队,建立工作分担机制。项目开发通过运用工作团队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是团队中每一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因知识型员工流失而导致关键技术泄露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和掌握全部技术,所以,即使某个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也会因缺乏这样的团队而难以对企业构成真正威胁。对于某些掌握大量客户和业务的职位和部门,应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如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的各种信息统一录入公司数据库,并对客户进行后续的服务和维护。这样就避免了因某个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造成大量重要客户的随之流失。4.合同约束。合同约束即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前,采用契约的形式规定员工对企业的义务,约束其行为,目的是为了防范由于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如企业可以与知识型员工事先签订“竞业禁止”协定,要求员工在离开企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企业还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如果员工离开企业,需要继续为本企业保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同时规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在这一方面,企业应十分重视运用已有的《专利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担保。这是一种将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的有效方式,其实质是保证人承诺对被保证人的行为不忠、违约或失误负间接责任。具体来讲,当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或推荐人向用人企业推荐知识型员工时,使其承诺对所推荐员工在应聘、工作、离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失误或违约等行为负间接责任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管理来说,比如可以要求保证人承诺员工在规定期限内不得随意辞职,否则由保证人支付赔偿金。当然,为了取得这种承诺,员工要付出一定代价(如向担保人支付一定的担保费)。这样企业就把由于员工流失或行为不确定带来的风险损失转移到了保证人,即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或推荐人身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具体操作时必须遵守劳动法有关员工权益的若干规定。

[摘要]nbsp;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性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关键词]nbsp;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风险识别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这种知识型员工的供需缺口,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创造了需求并提供了可能。知识型员工日益频繁的全球流动,成为当今社会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减少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一、nbsp;知识型员工及其流失原因分析(一)nbsp;知识型员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因此,他们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首先,他们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第二,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第三,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经常更新知识;第四,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五,他们自由选择企业,如果原有企业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可能会另谋出路。(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1.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因素。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饭碗,为了更新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到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增值。这种个性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2.企业因素。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的专业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他们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价值。这就产生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两者的目标,使知识型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的不满,进而造成他们的跳槽。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1)薪酬不能反映他们的贡献或不公平的薪酬;(2)看不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3)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4)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认可;(5)承诺不能兑现;(6)缺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3.社会环境因素。知识经济使知识更新加快,即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据美国的一份调查,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时,它所掌握的知识已有50%nbsp;陈旧老化,到1986年完全陈旧过时。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使知识型员工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中能更快获取新知识而加快了流动。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知识型人才仍是稀缺的。以新兴行业的信息产业为例,据国际数据公司介绍,2000年全世界共有160万个左右的职位空缺。于是,一个出色的人才通常被几家公司争夺。人才的稀缺程度越高,人员流出的拉力越大。二、nbsp;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识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使企业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员

问题一: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1 创业欲望趋动。 2 不满足现有工作环境、薪资及福利待遇。 3 不适合公司现企业文化理念需求。 4 没有提升平台或者职业发展空间。 5 不满直属领导或者同事关系不融洽。 6 不能让自己有成长的感觉,学不到更多业务知识,公司传帮带做得不到位。 7 公司拉派结派,有压抑或者被排挤感,无法融入团队。 8 公司事业前景不被看好。 9 选错行业或者职业,想重新定位调整自己。 10 公司位置或者上班路径不便。 11 公司年龄结构有问题,适龄青年不易到到对象。 12 个人或者家庭原因。 13 突发事件或者挖角挖人。 14 其它原因。 问题二:员工离职原因有哪些?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内容简介:员工离职是企业的损失,尤其核心员工的离职。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搞清楚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尽量为企业减少损失。那么,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呢?世界工厂网我和大家做一个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虽然员工的离职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留住员工,得到员工的忠诚,尽量减少员工“出走”行为,尤其是核心员工。想要留住员工,得到员工的忠诚,我们首先要了解员工需要什么?他们又为什么离职?下面我就结合企业和员工两方面来详细探讨员工离职离职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 员工离职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对现在公司的待遇、工作环境、激励措施等不满又或者为了自身的前途,职业发展,想要跟上一层楼。 一、福利待遇 首先说说待遇问题,这个估计是绝大部分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了。说道待遇,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薪酬问题,公司的福利,假期,年终奖金都直接的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很多企业一直有着这样一个误区,企业是因“利润”而存在,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变成了 *** 裸的利润高低,而以“利润”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自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把提高利润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企业在面对员工薪酬问题的时候,总是首(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成本,而非员工价值;因此在面对员工调薪问题的时候,企业总是刻意的回避,以各种理由搪塞员工,对于员工的福利也是能减则减,加班不给加班费,最大限度压榨员工劳动力……这就是企业与员工矛盾的一个根本点,也是员工离职的最根本原因。 二、工作环境 其次说说工作环境,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职场员工的压力在逐渐的增大,突出的表现在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与娱乐时间的不断减少。 而必要的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家庭责任又要求我们必须抽出一定的责任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朋友的责任、一个晚辈的责任;我们还需要抽出时间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唱歌、打保龄球等等来舒缓我们紧张的神经……而另一方面为了企业的利益(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很多经理人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做工作,要以厂为家,“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等等。”我们不想让工作成为自己的全部啊,可是没有办法,我们的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别的,更不用说做别的事情,有时候做梦都是在处理工作上的麻烦……一个职场中的人士如是说。 员工的娱乐时间得不到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因为工作危机他们的身体健康、夫妻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等,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健全的“社会人”。而这又使得员工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影响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运营的隐形成本。 工作时间过长,员工的自我时间没有达到保障,已经引起了很多员工的消极抵抗,也成为了他们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激励措施 至于企业的激励措施,无非两种,一种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一种是企业的激励制度,但无论哪种,关键还是在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有效的沟通能极大(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程度的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以极为严厉的形象出现在员工面前,有的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声责骂,完全不顾大庭广众之下,不顾及员工感受。这样的管理者能够收到员工的好感吗? 还有就是管理者平时的所作所为,一个小小的生日礼物,一会赞扬的微笑其实都能给员工带来好的观感,进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但实际上很多管理者并未真正掌握激励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企业激励制度失效,甚至起到反作用。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机制以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 *** 而下降了。某企业推出“年终奖”的计划......>> 问题三:如何通过员工离职分析,做好入离职管理 案例1:? 2012 年年底,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报告显示,全年度人员离职率高达25%,其中新员工离职率高达40%(试用期内离职人员),主劢离职30%,未通过试用期20%。招聘、入职报到,离职管理占据了人力资源部主要工作的首位,而其他工作推劢很丌到位,公司因此对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很丌满意。经过管理层内部认论,大家给出建议,人力资源部应该做好入离职分析,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这样才丌会导致被劢的局面,陷入招人,离职,再招人……的恶性循环。请问人力资源部如何做好人员离职分析? 知识点:离职管理,为规范员工离职的过程,保证日常工作和生产任务的违续性,确保公司和离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重点员工慰留,离职面谈,工作交接,人员招聘,离职后管理的整个过程。离职分析是指通过离职面谈,离职交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行原因分类,统计数据,远岳胫暗闹饕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改善。 案例解析:本案例中,公司的人员流失率高,试用期新员工离职率高,丌断招人,离职,造成恶性循环。针对上述情况,公司可以通过离职面谈,离职交接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把原因行分类统计,针对典型性问题改善。一般员工离职主要有以下原因:1、公司平台原因2、工资福利原因3、个人д乖因4、工作氛围原因5、其他原因(家庭原因,回老家等)。结合以上原因,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包括:公司д骨熬昂茫提供员工良好的工作平台;确保薪资,福利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吸引力;建立员工职业д雇ǖ溃员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沟通、协调)等。 案例2:如何确定分析指标,做好员工信息表分析? 深圳某高新技术企业,2012 年公司通过ISO9000 审核后,逐步开始对管理重视起来,要求公司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文档化。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要求,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编制了员工信息表,除了一般员工年龄、学历、入离职时间、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之外,还有月度考核等级,薪酬数据等,还有合同签订时间等相关信息。由二只是做了简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还进达丌到管理的效果。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如何结合人员信息表确定分析指标,行数据分析? 案例解析:员工信息表除了行基本信息的收集,数据的整合,更应该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酝ü具体指标的分析,来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结合本案例分析,相关分析指标包括:1、人员结构(学历,年龄,职级)指标 2、人工成本指标(人均的工资)3、入离职数据指标 4、劳劢合同签订(新签、待签、续签)指标 5、人员考核成绩指标。通过对核心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出分析,哉攵孕缘亩匀肆ψ试垂ぷ髯龀鐾晟坪吞岣摺 案例3:员工承诺丌怀孕,怀孕后能够解除劳劢合同吗? 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M,为拓展产品渠道,招聘大客户关系经理1 名,由二本岗位对公司销售目标达成有重要影响,公司给出了非常优厚的待遇。王女士由二个人综合素质,行业经验,过往业绩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获得公司的讣可员宦加谩H胫扒埃公司明确要求王女士必须保证在三年内丌能够怀孕,否则将劳劢合同将自劢终止。王女士考虑到公司待遇很好,她表示愿意接受,郧┒┝死哇胶贤及承诺书。一年后,王女士无意中现自己怀孕。公司讣为,双方的劳劢合同有约定要求“三年内丌能够怀孕”条款,终止劳劢合同。王女士讣为公司的做法丌近人情,二是申请劳劢仲裁。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员工劳劢合同承诺丌怀孕,怀孕后能够解除合同吗? 知识点:女员工三期内的劳劢合同管理,办法参考劳劢合同法第42 条。劳劢者有劳劢合同法第42 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劢合同到期也丌得终止,应当续延至该情形消失时终止。这些情......>> 问题四:离职分析报告怎么写 根据与部分人员的离职面谈,以及间接从离职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关系较好的同事透露的真实原因,我们了解到了离职的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 激励机制欠缺合理性 1、 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严苛,对下属没有精神鼓励。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的用语激烈的斥责与否定,可以用谅解的语气鼓励他们重新来过;可以亲自示范、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失误否定整体。 2、 奖励的形式较狭隘。公司现有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物质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分派一些工作和职责、多在公众和同事前表扬、培训、换岗、授予更多的权限等等多种奖励方式,可以穿插使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 奖项的设立项目和奖励的名额有限。目前公司仅有优秀员工、受注/销售/交车冠军这样几项有限的名额和奖项。公司可以将部门内各个方面做得好的设立一些奖项,引导员工在公司希望的各个方向努力。 (二)对于年度调薪不满意。员工在公司服务到一定年限,就会对公司给予自己的回报作出一定的期许。此时公司要适时的对于表现较好的,并且服务年限较长的同事进行各种形式的认可,适度的加薪,分配更多的工作,或者根据他们的所处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进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如20-30岁的尚处在职业尝试阶段的同事可进行换岗、培训的方式;而30-45岁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同事需要进行晋升的方式。 (三)薪酬太低。将每月公司付出的福利费用详细地计算,并强化到员工的意识中。最好搜集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四)对公司环境的不适应。此项需要加大对招聘人员的培养。对各人力需求岗位进行较为深刻的职务分析,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判断是否适合岗位,以免浪费更多的试用成本。 (四)工作状态需要调整。长时间没有回家,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某段时期内遇到的挫折较多,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对工作的 *** 也随之减退。此时可以准予其休假的方式让其调整状态,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员的流失。 (五)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新人刚到公司,对一切事务都不熟悉,如果没有人对其指导和关心,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缺少人情味而离开。 (六)其他原因。如跳槽到其他公司,身体有病,需要读书深造,自己做生意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问题五:如何做生产车间工人离职分析报告 可以针对离职原因制定方法。 离职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感觉个人在公司发展的空间有限; 2、薪酬待遇与个人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注:待遇比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水平低15%-20%,员工将对公司产生抱怨;待遇比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水平低25%,员工将极有可能选择离职) 3、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互相信用程度较差,员工与上司不容易沟通,想法得不到上司重视; 4、与领导人在公司理念上产生分歧(这条大都发生在企业高层离职上); 5、企业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导致员工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6、公司发生改制、股东或主要经营者更换等,被调整离职; 7、个人原因(如自己选择创业、离开企业所在城市、出国、考研等)选择离职; 8、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在员工晋升、培训、薪酬增幅、激励、承担更多工作责任方面与个人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员工感觉到成长机会较少而选择离职; 9、办公环境不佳,如有辐射、噪音、被动吸二手烟等;(这一项在女性离职原因中占有一定比例); 10、合同期满或项目(工程)到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问题六:员工的离职分析报告怎么做?有模板吗? 每个月要统计,然后按进场时限,性别,工种,部门,离职原因,等进行分析对比,最好用统计图表表示!! 问题七:如何通过员工离职分析,做好入离职管理? 首先数据要真实可靠,因为多数人不会把真实的离职原因告诉企业。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问题八: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其实这个很简单啊,我给你写作思路。

  • 索引序列
  •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参考文献
  • 有关员工流失论文的参考文献
  • 员工流失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饭店员工流失的论文答辩
  •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