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固态胺吸附剂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固态胺吸附剂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固态胺吸附剂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年份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市厅级项目 其他 2007年 9项 8项 4项 2008年 18项 4项 7项 2009年 22项;863主持1项;973子项目1项;大飞机项目1项。 9项 6项(含重大1项) 15项 2010年 31项 6项11项(含重大1项) 5项 2011年 33(含杰青基金1项);科技部国际交流项目1项。 15项 10项(含重大2项) 8项 仪器设备热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图书资料苏州大学材料与与化学化工学部资料室目前有使用面积约300平方米,是为学部师生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专业性资料室。读者对象为本部教职工、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和文献课学生。主要收藏化学化工专业相关的中外文期刊、参考书、工具书等。拥有从1907年创刊号开始收藏的美国化学文摘(包括文摘、卷索引、累积索引等)。拥有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收藏并至今连续收藏的刊物至少11种,如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英国化学会志)、Chemical Review(化学评论)、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化学教育杂志)、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物理化学)、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电化学)等刊物,并收藏Gmelim(无机化学大全)、Beilstein’s(有机化学大全)等多种化学化工专业的多卷册的大型工具书、手册、大全等。化学化工学院资料室期刊合订本藏刊量2012年已达三万多册。期刊种数250多种,期刊合订本14000多册。藏书量13000多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陆熙炎教授曾为该资料室捐献多种著名期刊和参考书2500册。资料室已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文献为核心的,具有研究级水平的材料与化学化工学科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同时,资料室还建立了5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配备计算机二十多台,进行计算机上网查阅、检索文献资料的服务,经常为本学部师生、兄弟院校、工矿企业提供检索服务。 以下为十篇最新(至2013年3月1日)的学部论文: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CrystEngComm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报道了以TTF四羧酸为配体采用不同的配位模式得到了一系列的配位聚合物。讨论了影响聚合物结构的因素,所有在室温下得到的配合物都是一维的,而在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二维和三维的配位聚合物。这些配位聚合物在固态时能被氧化得到正一价的自由基阳离子和正二价的阳离子。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Phys. Chem. Chem. Phys. 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研究了一个四硫富瓦烯(TTF)双羧酸与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形成的氧化还原酸碱体系。核磁和晶体结构都表明在TTF双羧酸和含氮杂环类化合物之间存在着质子转移和强烈的氢键作用。与单羧酸体系不同的是:TTF双羧酸能够很容易地把一个质子转移给碱,然后第二个质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七元环。电化学测定结果表明了其机理是两步的四方氧化还原和质子转移机理。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Inorg. Chem. 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报道了一个含有6个钛原子的氧簇合物的溶剂热合成。配体除醇盐外引进了二元羧酸配体并首次培养了它们的晶体,获得了晶体结构数据。这是至今很少发现的一个具有单晶光致变色效应的钛氧簇合物。Ti(IV) 经光照转化为Ti(III),在接触空气后将氧分子转化为氧游离基,被ESR测定所证实。论文还研究了化合物的光解作用。 戴洁教授,朱琴玉教授课题组在J. Phys. Chem. B 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3-02-20 论文研究了一个四硫富瓦烯(TTF)羧酸体系(DMT-TTFCOOH)对吡啶类含氮小分子的响应。研究通过核磁、循环伏安讨论了响应的选择性,提出了电化学响应机理。通过理论计算和晶体结构测定分析了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的类型、强度以及在分子响应中的重要作用。该体系为一个独特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氢键响应体系。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Polymer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报道了侧基含丙烯酰氧基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CL-b-POPEA的合成及表征。这类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完全生物可降解性。本研究首次将碳碳双键(C=C)引入两亲性聚磷酸酯类嵌段共聚物的侧基,可与含巯基(-SH)的有机化合物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修饰聚磷酸酯侧基带有-OH、-COOH、-NH2、氨基酸等功能性基团。共聚物PCL-b-POPEA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以疏水链段PCL为核、亲水链段POPEA为壳的纳米胶束。这种胶束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被进一步用作药物载体,输送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并且在磷酸二酯酶I的作用下,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释放阿霉素。同时,这类聚合物的载药胶束能显著抑制人鼻咽癌细胞(KB cells)的增殖。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Langmuir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设计合成了含胆固醇的聚阳离子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用于缩合DNA获得磁性阳离子载体。结合刷型共聚物众多的优点如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性和抗蛋白吸附性,制备了含巯基(-SH)的刷型聚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作为上述磁性阳离子载体外层的具有亲水性和抗非特异吸附性的阴离子层,在H2O2或O2作用下,巯基(-SH)交联形成二硫键(S-S),可提高载体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模拟细胞环境中,交联的二硫键(S-S)断裂,释放出包裹的DNA。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组装获得的基因载体具有磁响应性、细胞还原敏感性、抗蛋白吸附性、低毒性,且在HEK293T和HeLa细胞内均可有效地实现转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Soft Matter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利用开环聚合及聚合物末端羟基酯化反应相结合,制备两端带有双键的聚磷酸酯大分子交联剂,通过与阳离子型单体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引发剂过硫酸铵的水溶液混合在一起,不添加任何加速剂,即可在室温条件下快速形成水凝胶。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凝胶化时间的因素,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配比来调节凝胶化时间。研究水凝胶的溶胀行为、pH响应性、内部多孔结构和体外细胞毒性,并以阿霉素盐酸盐作为模型药物,对这种可注射型水凝胶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水凝胶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在室温下快速形成载药水凝胶,在药物控释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倪沛红教授课题组在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25 此文利用层层组装方法和壳交联方法制备了以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核,以PEG为冠的可控的磁靶向基因载体。利用自由基聚合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与DNA、均聚物PDMAEMA以及含部分巯基(-SH)的聚阴离子MePEG2000-b-PMAASH通过静电作用进行层层组装,获得表面含水溶性PEG链及外层交联的复合基因载体,并且通过凝胶阻滞电泳、zeta电位测试对层层组装的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纳米粒子具有低毒性和模拟体内循环条件的稳定性,可作为潜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氧化脱氢偶联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低能耗、绿色环保等特点,同时,这也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构建复杂的具有生物活性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方法。铜/氧气参与的氧化脱氢偶联反应,由于其高效、廉价易得且易于掌控等优点,引起了有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报道了铜参与的有氧氧化反应及其规律的研究:1当量的苯乙酮与3当量的苄胺在20 mol%碘化亚铜、10 mol%三氟化硼乙醚、氧气氛围中能方便高效的合成多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实现了SP C-H键的功能化,一步反应实现了8个氢原子的消去,3个新C-N键的形成,而反应唯一的副产物是绿色无毒无害的水。 纪顺俊教授课题组在Organic Letters (IF:)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2-12-10 本文报道了苊醌参与的多组分插入反应,非常方便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的多取代的吡唑并异喹啉骨架衍生物。在该反应中,一步实现了两个C-C键的活化断裂,二苯甲酰甲烷的活性亚甲基插入到了苊醌两个sp-spC-C键中间,实现了无金属试剂催化的C-C键插入反应,同时构建形成两个新的6元环。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同时在线发表了 沙特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在膜分离提炼石油、 纯化天然气领 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KAUST)均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位于沙特吉达,是一所专攻理工领域的国际化私立研究型大学,创办于2009年9月,兴建时耗资约167亿人民币, 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大学。 目前只招收硕士和博士,提供各种精品宿舍选择,包括公寓、联排别墅和独栋别墅等,每年可以申请最高9万美元的奖学金,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实验室和用不完的科研经费。

在第一篇Science中,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 Suzana P. Nunes教授 课题组 报道了 一种通用策略来制造具有10 nm超薄选择性层的聚三唑膜 ,该选择性层包含用于 分离烃的亚纳米通道 。该过程涉及使用 经典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方法(NIPS)和热交联 。膜选择性可以调整到 典型纳滤范围的下限(200至1000 g/mol) 。聚三唑膜可以 富集高达80%至95%的碳原子数小于10的烃(140g/mol) 。这些膜 优先分离石蜡而不是芳烃成分,使其适合集成到混合蒸馏系统中进行原油分馏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olytriazole membranes with ultrathin tunable selective layer for crude oil fractiona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

另一篇Science来自 KAUST的先进膜与多孔材料中心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部 Mohamed Eddaoudi 科研团队 , 他们将 MOF 纳米片嵌入聚合物基质中时,形成混合基质膜,在天然气中表现出优异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选择性,并且具有去除硫化氢的能力 (详见今日第二条推文)。。

第一篇Science解读:膜分离,这次直接提炼石油!

分离过程在化学、制药和石化行业中必不可少,并广泛用于净化溶剂和化学品、溶剂交换、催化剂循环和回收。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吸附、蒸发和萃取是能源密集型的。这些分离占资本和运营成本的40%到70%。 其中原油分离——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石油产品的过程——是燃料和商品产品供应链的关键过程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目前全球石油和液体燃料的产量约为每天1亿桶,到2050年将继续增长。在缺乏燃料和各种石油产品的竞争替代品的情况下,碳氢化合物行业必须积极减少其运营的碳足迹。 这就是先进的膜分离策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为与蒸馏等更传统的方法相比,膜分离可以大大降低能源需求。此外,膜可以很容易地集成,以使用现有基础设施创建混合过程。

Figure 1. 传统的原油精炼厂消耗大量能源来为分离过程提供动力

虽然无机材料可能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溶剂稳定性,但它们也有局限性:成本高、机械性能差和难以扩大规模。 聚合物膜比大多数无机膜便宜,易于加工,并且可以集成到大型模块中 。然而,只有少数几类聚合物材料在工业上用于非水溶液的纳滤,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聚(醚醚酮)和具有固有微孔性 (PIM) 的聚合物正在评估中。 在许多情况下,当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时,膨胀效应会影响分离性能。 最近,报道了一系列 PIM 类聚合物,它们显示出有吸引力的原油分离。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分离,需要更多的材料来处理工业条件并成功分离复杂的混合物。 克服渗透性和选择性的权衡,特别是在原油精炼等行业,没有明显的膜老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鉴于此,来自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 Suzana P. Nunes教授 课题组 报道了 一种通用策略来制造具有10 nm超薄选择性层的聚三唑膜 ,该选择性层包含用于 分离烃的亚纳米通道 。该过程涉及使用 经典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方法(NIPS)和热交联 。膜选择性可以调整到 典型纳滤范围的下限(200至1000 g/mol) 。聚三唑膜可以 富集高达80%至95%的碳原子数小于10的烃(140g/mol) 。 这些膜优先分离石蜡而不是芳烃成分,使其适合集成到混合蒸馏系统中进行原油分馏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olytriazole membranes with ultrathin tunable selective layer for crude oil fractiona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

【超薄聚三唑膜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选择了 具有侧羟基(OH)基团的聚三唑(PTA-OH,图1A)作为膜材料 。首先将其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然后溶液浇筑并进入到水中,最后引发热交联。在图1B-D中。通过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高分辨率固态核磁共振(SS-NMR)、动态核极化(DNP)与多核二维(2D)(1H,13C,17O,15N)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 证明了PTA-OH热交联导致图1A中描述的结构。

图1.热交联膜的结构与表征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作者合成了 具有大孔结构的羟基官能化聚三唑(PTA-OH)膜 (图2A-C)。随后的热处理使 聚合物结构交联并同时在膜表面引起致密化 。 层状和不对称结构允许根据大小和形状对复杂的有机液体混合物进行快速和选择性分类,而交联结构在各种有机溶剂下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该文提供的路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类似于醋酸纤维素膜,但可以 做得更薄和更坚韧 (图2D-F)。

图2. 从DMF中16wt%PTA-OH溶液浇铸的膜的形态学表征

【聚三唑薄膜的分离性能】

轻质原油主要由汽油、煤油和柴油组成,占全球液体燃料消耗的60% 。作者在创建膜时,就专注于轻质原油的分馏,在他们的概念验证实验中, 交联聚三唑膜允许碳数低于C10的碳氢化合物的渗透液富集率高达95%,与汽油相匹配 。基于聚三唑膜的可调性,可以创建 在不同温度下交联的级联聚三唑膜,以实现煤油和柴油等其他组分的高选择性富集 。

除此之外, 聚三唑膜在有机溶剂纳滤 (OSN) 压力范围内(<15 bar)进行粗分馏 ,低于有机溶剂反渗透 (OSRO) (通常超过 30 bar)。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OSRO 权衡”曲线来比较用于有机溶剂分离的膜材料,该曲线显示了膜渗透性和选择性的上限。虽然比较取决于进料组成和上游压力,但 交联聚三唑膜可以拒绝高达 60% 的标准标记溶质之一 (1,3-二异丙基苯, gmol-1)。 这种选择性可与最先进的 OSRO 膜相媲美 。此外 聚三唑膜对甲醇、丙酮、四氢呋喃和甲苯的纯溶剂(10至30Lm−2h−1bar−1)具有与最先进的 OSN 膜(如聚酰胺和聚芳酯膜)相似的渗透性 。这些数字表明 聚三唑膜可能同时具有高溶剂通量和高选择性 。通过结合现有技术和分选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这项研究解决了膜制造和膜分离的复杂性。

图3.以稀释的阿拉伯超轻质原油为原料的聚三唑膜性能

图4.聚三唑膜分离原油。

【总结】

通过合理选择聚合物结构并将经典的 NIPS 方法与热交联相结合,可以获得用于极具挑战性的化学分离的有前景的膜:原油分馏 。聚三唑在可加工性和交联方面的多功能性允许通过使用易于放大的方法获得 具有超薄选择性层的聚合物膜 。超薄聚三唑层的 可调节选择性和渗透性使这些膜适用于级联系统 ,每个步骤都提供特定范围的烃分离。高热稳定性允许在其他聚合物膜可能无法承受的不同条件下测试进料混合物。

固体吸附剂研究进展论文

新居装修后隔二个月时间就可以入住了,在这个之间需要做一些室内的环境处理。 1.应该通风一个月后再入住!这期间你买元葱切碎放喷里,放在每个角落一星期以上,会去掉味的! 2.目前的情况先去装饰市场买甲醛清除剂,可以解决一些! 3.开窗\多通风,买些植物吸收气体含量!qu油漆味:新油漆的墙壁或家具有一股浓烈的油漆味,要去除漆味,你只需在室内放两盆冷盐水,一至两天漆味便除,也可将洋葱浸泡盆中,同样有效。 4.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它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活性炭对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质都有吸附功能。 5. A、植物消除法(吊兰、芦荟) 吊兰、芦荟、虎尾兰能大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消除并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 使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大多数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而有些植物则相反,如仙人掌就是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晚上居室内放有仙人掌, 就可补充氧气,利于睡眠。 B、吸附法(活性炭) 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它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 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炭。 活性炭对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质都有吸附功能。 油漆味:新油漆的墙壁或家具有一股浓烈的油漆味,要去除漆味,你只需在室内放两盆冷盐水,一至两天漆味便除,也可将洋葱浸泡盆中,同样有效。 居室异味:居室空气污浊,可在灯泡上滴几滴香水或风油精,遇热后会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6.如何去除室内新装修的油漆味 注意:装修好的居室不可马上入住,要尽量通风散味,但又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因为这样可能会给刚施工完毕的墙顶漆带来不利,使墙顶急速风干,容易出现裂纹,破坏美观。 a盛器打满凉水,然后加入适量食醋放在通风房间,并打开家具门。这样既可适量蒸发水份保护墙顶涂料面,又可吸收消除残留异味; b买些菠萝在每个房间放上几个,大的房间可多放一些。因为菠萝是粗纤维类水果,既可起到吸收油漆味又可达到散发菠萝的清香味道、加快清除异味的速度,起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c要快速清除残留油漆味,可用柠檬酸浸湿棉球,挂在室内以及木器家具内; d刚装修过的房屋往往有天纳水等各种刺鼻的化工原料气味,把一只破开肚的菠萝蜜(一种形似榴莲的热带水果,但绝不是榴莲啊!!放榴莲可糟了!)放在屋内,由于菠萝蜜个体大(一般有西瓜那么大),香味极浓,几天就可以把异味吸光; e可以去市场挑选一些高科技的祛味清洁剂,它能去除新装修房、新家具等散发出的有害气体。据有关人士介绍,这些祛味清洁剂一般都是进口产品,利用氨化合物与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了祛味清洁的作用。在新装修的房间中,可把这种祛味清洁剂倒入盘中,将盘分别放在每个房间中,再结合擦洗祛味法,连续几天后就可有效去除难闻气味; 7.在房间里摆放桔皮、柠檬皮等物品,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去味方法,不过它们的见效不会很迅速;

这是一篇综述性关于化学痕量分析的论文。如果没有自己做试验,那综述性论文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不需要做试验,查一些资料,就可以自己整理出来。气相色谱有机痕量分析进展摘要对气相色谱有机痕量分析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共引用文献63篇。关键词气相色谱;有机痕量分析;前处理;综述前言 痕量分析是指样品中低含量物质的测定,这些低含量物质通常被称为痕量组分。所谓痕量分析这个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梁汉昌[1]认为,现代痕量分析是指检测纯物质或混合物中所含浓度为10-9-100×10-6,或者更低的组分。朱明华[2]认为,含量在100 ppm以下的组分的分析,称为痕量分析(TraceAnalysis)。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各行业各领域对物质纯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及生命体中的痕量组分也会对自然界及生物体造成很大影响,从而促进和推动了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并建立更加灵敏、更加准确的痕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诸多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3]、液相色谱法[4],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5],毛细管电泳法[6],电化学法[7]、毛细管电色谱法一电喷雾质谱测定法[8]、导数分光光度法[9]等都可以用于有机痕量分析。气相色谱法由于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直接进样样品用量少,一次进样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组分等突出优点,特别适用于有机痕量物质的分析。但是有机痕量分析是一项面大、面广、难度大、要求高的工作,不仅包括仪器本需要解决的检测灵敏度和分离的问题,还包括极为关键的内容,如样品采集、运输、存储、制备等。气相色谱有机痕量分析样品预处理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包括环境激素),食品中某些成分,药物中的杂质等的分析大都涉及痕量水平的检测,必须适应不同基体和大量共存物等复杂因素,是一项系统的痕量分析工作。在早期,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发展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的色谱分析方法上。通过二十年来的实践,人们认识到在这些分析中,样品的前处理是整体分析方法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而且往往还是影响分析成败的关键。我国在样品前处理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不平衡。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是各类样品最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液-固萃取(LSE)和液-液萃取(LLE)一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索氏提取,兼有富集和排除基体干扰的效果,过去美国EPA500,600,800系列方法大都采用这个方案,其缺点是要耗用较大量的有机溶剂(数10 mL)并易引入新的干扰(溶剂中的杂质等),还需要费时的浓缩步骤,易导致被测物的损失,造成空气污染,效率也较低。 微量溶剂萃取和连续萃取在方法和设备上均作了改进,前者每次萃取只需耗用100-1000μL的溶剂,灵敏度有所提高;连续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测定海水中的痕量有机物,检测限可达10 ppt水平(辛烷)[10]。 快速溶剂萃取(ASE)是由Bruce等自1995年以来介绍的一种萃取技术[11],适用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是在加压(7-12 MPa,最高可达20 MPa)和加热(50-200℃)条件下进行萃取,适用于固体样品(10-30 g),溶剂用量15-45mL,全程约15 min。ASE在飘尘、底泥、食品和鱼肉中的除草剂、含磷农药,多氯二苯呋喃和多氯联苯的监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优于一般萃取法12]。微波萃取 微波萃取是指在微波能的作用下,用有机溶剂将样品基体中的待测组分萃取出来的过程。以往微波处理仅用于无机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逐渐扩展到有机分析。微波萃取的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回收率高,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主要适用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微波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极性分子吸收微波能量来加热具有极性的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和水等等。由于萃取过程是在密封罐中进行,内部压力可达1 MPa以上,因此,溶剂沸点比常压下的溶剂沸点提高了许多。这样用微波萃取可以达到常压下使用同样的溶剂所达不到的萃取温度,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对有机氯农药的微波萃取试验表明,萃取温度120℃时可获得最好的回收率。微波萃取技术已应用于土壤、沉积物、海洋生物、食品和蔬菜中的多环芳烃、农药残留、有机金属化合物、重金属及有毒元素的萃取测定,回收率一般优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萃取法[13],该法易于实现自动化[14]。但微波萃取技术在应用时可能出现微波泄露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液相微萃取 液相微萃取或溶剂微萃取是1996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最初是由Jeannot和Cantwell提出的[15]。此技术是将有机液滴挂在气相色谱(GC)微量进样器针头上对物质进行萃取。微量进样器,既用作GC进样器,又用作微量分液漏斗。LPME分动态和静态两种,静态LPME,用10μL微量进样器抽取1μL溶剂,浸入到水样中,水样中有机物通过扩散作用分配到有机溶剂中,一定时间后,将溶剂抽回进样器中,进GC分析。与静态LPME操作不同,动态LPME用微量进样器抽取1μL溶剂,将微量进样器浸入到样品中,抽取3μL样品进入进样器中,停留一定时间,推出3μL样品,如此反复,取有机溶剂进行GC分析。该技术是在液-液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液-液萃取相比,LPME可以提供与之相媲美的灵敏度,甚至更佳的富集效果,同时,该技术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而且还具有快捷,廉价等特点。另外,它所需要的有机溶剂也是非常少的(几至几十μL),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特别适合于环境样品中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测定。另外,LPME技术在处理样品时只需一个搅拌器、一支普通的微量进样器或多孔性的中空纤维,这些特点使液相微萃取与便携式的气相色谱仪很容易联用,可望对环境污染物进行简单、快捷的现场分析,因此更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16]。微蒸馏 蒸馏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蒸馏技术是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精制的第一选择。但是在进行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时,蒸馏通常不是第一选择技术。具有蒸馏时间短,能够制备多种样品、可进行小体积样品蒸馏等优点的微蒸馏技术可以成功的用于色谱分析前样品的精制或者混合样品的预分离。Tim Mansfeldt曾用微蒸馏技术测定了土壤中的氰化物[17],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固相萃取(SPE) 固相萃取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主要用于复杂样品中微量或痕量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例如,生物体液中(如血液,尿等)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的分析,环境水样中各种污染物的分析都可使用SPE进行样品预处理。该技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据统计,现在将近有50%的环境样品采用这个方法。固相萃取是净化和富集相结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水样样品,样品量不受限制,少到几毫升多至几十升都可适应。从实验技术上讲,SPE接近于一般的顶替色谱,样品藉重力或加压通过萃取床层,除去基体,富集待测物,然后用少量(若干毫升)适当的溶剂洗脱回收待测物。 SPE所用固定相主要有硅胶、反相C18固定相(RP-C18)、石墨化碳黑、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系列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这些固定相对不同有机物的选择性不同,SPE可利用固定相的选择性来萃取样品中各种有机物,从而提高目标物的分析灵敏度。固相萃取的萃取床层有两种形式,一是柱状,商品预装柱的装填量约100~500 mg,另一是以较细的颗粒混于聚四氟乙烯纤维中形成状(disc),装填量约30 mg-10 g,其优点是层薄而紧,不易发生渗漏,样品通过速度可较快(~1 L/min)。当用气相色谱一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有机氯等非极性农药残留时,一般采用氧化铝一银盐吸附柱,硅胶吸附柱的净化分离效果不如氧化铝柱。 SPE主要用于痕量分析中,其最大优点是减少了高纯溶剂的使用,易于自动化,当它与热脱附装置联用时可避免使用溶剂,降低实验成本及溶剂后处理费用。SPE与LLE相比,避免了LLE中易出现的乳化问题。但对有些样品,SPE空白值较高,灵敏度比LLE方法差,极性化合物的萃取也存在一些问题。后来逐渐发展了SPE-GC/GC-MS18]在线分析方法。在线方法的优点是自动化分析,分析物损失少,外来污染少,方法精密度高,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但缺点是顺序操作,程序不灵活,导致不同步骤的优化较复杂,甚至不能优化。固相微萃取 近年来,在SPE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固相微萃取(SPME)样品前处理技术,但它不是把待测物全部分离出来,而是通过样品(例如水样)与萃取剂(固相)之间的平衡分配来实现分离。该法的基本技术是将一附着有适当涂层的弹性石英丝(丝径100-150μm)浸入样品(浸入方式)或置于样品上部空间(顶空方式),待平衡一段时间(2-30 min)后,样品中的待测物即被吸附于涂层上,吸附量与样品中待测物的原始浓度成正比,并与待测物的物化性质和平衡条件有关,然后将石英丝导入气相色谱进样室,待测物受热挥发进入色谱系统。SPME保留了SPE的优点,避免了SPME中样品高空白的缺点,完全避免使用溶剂。该法对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聚硅氧烷为涂层,达到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要求(法)。此法也已成功地应用于排放水中氯苯、PCB、PCDD、除草剂、农药、酚等的监测,数据与液液萃取法基本平行,RSD稍低[19]。应用聚丙烯酸涂层,结合GC-MS,对水中氯酚用SPME方法进行预处理,效果也令人满意[20]。 把涂层石英丝悬置于水样的顶端空间中,藉气相中的待测物与涂层平衡分配,开发了顶端空间的SPME技术。适当提高平衡温度或缩小顶端(气相)空间的体积,此法甚至可适用于水中沸点稍高物质的分析,缩短了样品萃取时间,易于测定各种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21]。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重现性上可与静态顶空方法相比,在灵敏度上可以与动态顶空方法相比,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顶空分析方法。顶空样品制备技术 顶空气相色谱不是一种新技术,此技术从气相色谱出现初期就一直在应用着。顶空分离技术广泛用于把挥发性物质从液体或固体样品中的基体中分离出来[22]。它的原理是:在恒温的条件下,样品中挥发性物质在气-液(或气-固)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取液上蒸气相进行GC分析。因此,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是影响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而分析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良好的恒温状态和分析环境,另外要注意样品瓶和瓶密封塞不能对样品有吸附效应。顶空分离有以下特点:(1)可用于测定不能直接汽化的试样(液体、固体)中的微量挥发性组分,不需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2)色谱柱不会由于直接注入水样或高沸点物质或非挥发性组分而污染;(3)由于在气相中,挥发性组分的浓度比其它组分的浓度高,因此,可以提高挥发性组分的检测灵敏度。(4)不使用试剂,操作简单,可与气相色谱联用。吹扫-捕集法(动态顶空法) 吹扫-捕集法可看作是一个连续的顶空技术,主要用于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该方法在理论上可测定水中全部挥发性有机物。吹扫-捕集的原理是依据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的特点,利用气体将挥发性物质从样品中吹扫出来,吹扫出来的组分被捕吸附的化合物吹脱出来,直接用色谱仪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将水体中的痕量有机物富集到足以用色谱能够检测的浓度。此法不但克服了色谱分离中溶剂主峰掩盖其它峰的问题,而且比静态顶空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更适于痕量和超痕量分析,美国环保局实验室应用吹扫-捕集技术测定公共饮用水和各种环境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法时,最好使用大口径( mm)毛细管色谱柱;如用填充柱时,应选择冷柱头进样方式,以便使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另外吹扫流量、吹扫和捕集时间是影响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最好用标准样品在已知的条件下通过实验获得。国内已开展了一些气提法富集水中痕量有机物研究,但挥发性有机物回收率低,不够稳定,其应用面亦窄。许丽娟[23]等人改进了气提装置,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气提法的实验条件对挥发性有机物收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富集条件。在进行了合成样品实验的基础上以气提法富集GC-MS联用方法对多个水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特殊分离技术。SFE主要使用超临界状态的C02作萃取剂,兼有气体的渗透能力和液体的分配作用。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接近于液体,但其粘度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即它既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又有高效的传输能力。目前最常用的流体CO2,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MPa)。流出液中的C02在常压下挥发,待测物用溶剂溶解后进行分析。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相比,SFE有很多优点。首先可以避免使用大量溶剂,提高萃取效率,减少了分析时间,降低对样品污染的可能性,特别适合于环境、生物等方面的组成复杂、组分易变的样品[24],而且可以自动化。SFE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很多实验参数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明确。萃取液的压力、温度已能很好的控制,但其它一些问题,如细胞组织的萃取、萃取液通过细胞时的速度、滞留时间、样品物质的干扰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5]。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可用于分析化学领域中的新技术之一。利用待测物与溶剂或待测物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或其他高聚物)的传递速度的差异而使彼此得以分离。膜萃取是用膜将目标分析物从样品溶液(给体)萃取到萃取剂(受体)中。如果系统保持较长时间,相间可建立平衡。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将目标分析物从给体转到受体上。膜萃取可与反相-液相色谱(RP-HPLC)[26]、GC[27,28]和毛细管电泳(CE)等在线联用。膜萃取克服了水本身的干扰、选择性较高,然而低极性膜不适合极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膜萃取成功地测定了水样中许多有机污染物[29],有些膜对水中低浓度物质有较高的富集倍数。超声悬浮技术 超声悬浮技术是利用声辐射力将物体悬浮在超声驻波场声压结点处的无容器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处理体积为几μL甚至几十pL的样品,避免因容器壁的不确定性吸附、记忆效应和污染而引起的分析物的损失,排除由于容器壁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反应的干扰以及容器壁引起的光学干扰,且对被悬浮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无特殊要求,是基于单颗粒或小液滴研究的强有力工具,特别适合于材料的深过冷(远离凝固平衡状态)研究和小体积痕量分析,可使检测极限降低1-3个数量级。超声悬浮技术在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引人注目,展示了诱人的前景。尽管如此,它还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基本是一个空白。 回顾样品前处理技术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但有机痕量分析的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努力发展更有效、更合理、更简便可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由于各种样品来源和存在形式比较复杂,待测物也多种多样,不太可能找到一个统一的或“万能”的前处理方法,要根据检测要求和样品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出适当的方案。在所有已知的方法中,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将继续发展,应用面将更广,方法将更趋于自动化。在固体样品方面,除改进的液固萃取(快速、微波协助等)外,超临界流体萃取将随着对其机理认识的深化,得到更好的选择性和处理效果。膜技术,特别是微透析和支持液膜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色谱技术的联用,如GC/GC,LC/GC以及LC/CE(毛细管电泳)将为样品分析,特别是有机痕量分析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将仍以顶端空间法(包括吹扫-捕集)为主要的前处理方式。其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电化学富集,免疫化学色谱也是值得注意的发展内容。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案也将是一个研究方向。

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以静吸附容量和动吸附容量来表示.静吸附容量是在一定温度和被吸组分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时所能吸附物质的最大量,即吸附剂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吸附量(平衡值)与吸附剂量之比.动吸附容量是吸附剂到达“转效点”时的吸附量(用吸附器内单位吸附剂的平均吸附量来表示).通常以“转效时间”来计算,即从流体开始接触吸附剂层到“转效点”的时间.“转效点”是流体流出吸附剂层时被吸组分浓度明显增加的点.由于气体(或液体)连续流过吸附剂表面,吸附剂未达饱和(吸附量未达最大值)就已流走,故动吸附容量小于静吸附容量,一般取静吸附容量的40%~60%.设计时用动吸附容量.1)吸附过程的温度和被吸组分的分压力.2)气体(或液体)的流速.流速越高,吸附效果越差.3)吸附剂的再生完善程度.再生解吸越彻底,吸附容量就越大,反之越小.4)吸附剂厚度.因为吸附过程是分层进行的,故与吸附剂层厚度(吸附区长度)有关.

Cis固体吸附剂是一种固溶剂,由聚合物或复合材料制成,能够吸附、捕获和积累气体和液体物质中的有害污染物。它具有高比表面积,活性位点多,空间效率高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去除大多数化学物质,例如氯化物、重金属和氨基酸,从而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结构稳定性研究论文

喜欢就 关注我们吧,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李伟(陕西 科技 大学(西安))

共同通讯作者:王传义(陕西 科技 大学(西安))

通讯单位:陕西 科技 大学

论文DOI:

研究亮点

1. 通过简单可控的方法将单原子Pd成功修饰在了CdS NPs表面。

2. 单原子Pd与CdS NPs表面的S原子形成强配位作用,通过协同金属-半导体配位相互作用促进了光诱导载流子自体相向表面的迁移,抑制了CdS光腐蚀现象,提高了光诱导电子利用效率。

3. 单原子Pd修饰CdS NPs后降低了催化水分解产氢能垒,显著增强了其全分解水产氢活性。

研究背景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对氢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导,有效推进氢能源的发展。传统产氢手段能耗高,且伴随有二次污染。由于太阳光能来源广泛、使用方便、绿色可持续性等优点,将太阳能转变为方便使用的高附加值化学能无疑是新能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日光诱导全分解水产氢是一种开发氢能源的潜在技术,然而较低的效率阻碍了该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全分解水产氢催化剂具有理论与实际研究意义。

硫化镉(CdS)是一种低功函且具有优异可见光响应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光催化和电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光催化材料时,长时间光诱导容易导致其结构发生严重光腐蚀,极大地影响其光催化性能。如何在提高CdS基光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同时,有效抑制其光腐蚀影响,增强其结构稳定性,是需要研究者不断 探索 和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通过一步简单诱导还原策略,将单原子Pd修饰在CdNPs表面,实现了协同的金属-半导体配位相互作用,抑制了载流子复合,提高了催化剂量子产率。更为重要的是,高度缓解了CdS光腐蚀影响,赋予其以长时间光电流稳定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光腐蚀导致其催化剂结构不稳定的科学问题。

成果简介

针对CdS光催化剂在光诱导下光腐蚀严重影响其催化性能的科学问题, 陕西 科技 大学(西安)李伟副教授及王传义教授 等人通过一步简单光诱导还原手段将单原子Pd修饰在六方相CdS NPs表面,制备出一种CdS-Pd纳米光催化剂。由于CdS主体催化剂与单原子Pd活性位点间协同的半导体-金属配位相互作用,其光响应性及界面电荷传导特性均显著增强,有效抑制了其光腐蚀,增强了催化剂结构稳定性。同时,CdS-Pd催化剂表面全分解水产氢过程能垒相较于纯CdS NPs明显降低,从而在模拟日光诱导下达到了纯CdS纳米催化剂110倍的全分解水产氢活性,且表现出良好的耐光性能。

要点1:CdS-Pd复合光催化剂合成

通过简单的一步诱导还原法将单原子Pd修饰在六方相CdSNPs表面,优化并制备出一种CdS-Pd纳米光催化剂。

图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及结构表征。

要点2:CdS-Pd复合光催化剂结构、组成及形貌表征

通过XRD、Raman、XPS、XAFS和ac-STEM等表征研究发现:贵金属Pd是以单原子状态均匀分布在CdS 纳米催化剂表面,且单原子Pd与CdS 纳米催化剂表面的S原子形成了S-Pd配位作用,这有利于促进光诱导载流子的传导。

图复合光催化剂的形貌、晶型及组成分析。

要点3:CdS-Pd复合催化剂模拟日光诱导产氢活性及稳定性

当反应体系pH = 10时,优化后的CdS-Pd纳米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诱导下全分解水析氢速率为 μmol·g -1 ·h -1 ,是纯CdS的110倍。如果进一步加入牺牲剂,其半分解水析氢速率可达到 μmol·g -1 ·h -1 。在λ = 420 nm的光波诱导下,其全分解水和半分解水的表观量子产率分别为和。即使在室外日光辐照下,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大量气泡的产生。以上研究表明单原子Pd修饰后的纳米催化剂模拟日光诱导产氢活性显著提高。另外,通过评价该改性催化剂进行模拟日光诱导催化产氢的持久性及再生性,证明Pd单原子修饰后的CdS纳米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光诱导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图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产氢性能、持久性和重复使用性。

要点4:CdS-Pd复合光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增强光-电化学性能及机理分析

通过光-电化学各项表分析可知:Pd单原子修饰后的CdS纳米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电子-空穴对分离特性,且由于协同的半导体(CdS)-金属(Pd)配位相互作用加快了载流子自体相向表面的迁移,有效抑制了CdS的光腐蚀,延长了光生载流子寿命,从而在长时间光诱导下呈现高密度且稳定的光电流信号。

图4. CdS-Pd复合光催化剂的光-电化学性能表征及机理分析。

要点5:CdS-Pd复合光催化剂的DFT计算及催化机制分析

通过DFT计算分析可知:CdS-Pd纳米催化剂表面全分解水产氢能垒相较于纯CdS NPs明显降低,且支撑了S-Pd配位键形成的可能性。最终证明氢气生成的主要活性位点为催化剂表面的S位点,而表面单原子Pd则促进了水分子的分解。综上所述,在模拟日光诱导下,CdS基体生成大量光诱导载流子,并快速迁移至表面。H 2 O分子首先在催化剂表面Pd位点处被分解为氢质子中间体和OH-离子,氢质子进一步在S位点处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而OH - 离子则在CdS表面被光生空穴氧化为O 2 分子。由于该催化剂协同的金属-半导体作用机制,O 2 分子与部分光诱导电子作用被快速转化为超氧自由基(O 2 +e - O 2•- ),所以该催化剂更适合于在模拟日光诱导下催化水分解产氢应用。

图5. CdS-Pd复合光催化剂的DFT计算及全分解水机制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针对纯CdS半导体光诱导过程中光腐蚀影响导致其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一步简单光诱导还原手段将单原子Pd修饰在六方相CdS NPs表面,制备出一种CdS-Pd纳米光催化剂。由于CdS主体催化剂与单原子Pd活性位点间协同配位作用,其光响应性及界面电荷传导特性均显著增强,光诱导电子-空穴对复合抑制效果明显。同时,单原子Pd修饰后的纳米催化剂明显降低了全分解水产氢过程的能垒,从而在模拟日光诱导下达到纯CdS纳米催化剂近110倍的全分解水产氢活性,并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与结构稳定性。本研究对于通过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合成稳定且高效的全分解水产氢CdS基光催化剂具有理论与实际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W. Li, X. Chu, F. Wang, Y. Dang, X. Liu, T. Ma, J. Li, C. Wang, Pd single-atom decorated CdS nanocatalyst for 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watersplitting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Appl. Catal. B-Environ . 2021, DOI: .

作者介绍

李伟 ,陕西 科技 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从事光催化剂结构设计及合成、光催化污水处理、太阳能光伏氢能源生产相关研究。目前已发表国际SCI论文30余篇,总被引频次1000余次。部分研究被《Appl. Catal. B-Environ.》、《J. Mater. Chem. A》、《Environ.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J.》、《ChemCatChem》、《Electrochim. Acta》等期刊报导。

王传义 ,陕西 科技 大学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创新团队负责人、德国洪堡基金会联合研究小组中方负责人、陕西 科技 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应邀担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聘理事、国家 科技 奖励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会评专家及国家基金委等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从事光催化技术在环境与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声明

接上页:墙面采光窗的不合理设置,是破坏这种线条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国内设计多是采用先建筑设计结构设 计的方式。建筑设计时,为了考虑建筑采光,在墙面设置了大量的采光窗。这种采光窗虽然满足了采光的 需要,但在建筑上却破坏了墙面的线条造型。其实,轻钢结构建筑,由于可以大量使用屋面采光板采光,从而减少墙面开窗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既保证建筑采光又不破坏墙板的线条。另外,墙板的线条在板型方面,我们也有差距,这也是影响线条造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3、建筑色彩:多种色彩的金属压型钢板使得轻钢结构建筑表现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大胆使用跳跃性色彩和冷色调,可以给人一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建筑的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的表现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屋面、墙面 板的色彩表现,另一部分是收边泛水等饰件的色彩表现。国内企业多选择白色、兰色、红色,很少选择褐色 黑色、以及多种色彩组合。这既有社会群体审美意识的趋向问题,也有国内自己生产的板材色彩单调的问题, 还有设计工程师建筑审美问题,更有业主主观武断的问题。4、建筑变化:国外企业设计的规模较小的建筑在追求建筑风格方面,多借鉴小规模混凝土建筑的建筑风格,包括混凝土建筑的装修装饰表现方法。虽然规模小,但多富变化,使得小规模建筑表现出灵动的建筑风格。而 国内企业,基本是方形建筑,确实缺少变化。(三)建筑装饰表现的差距轻钢结构建筑由于使用材料的原因,其装饰效果远比混凝土建筑丰富,这也是轻钢结构建筑更具表现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轻钢结构建筑的装饰物一般具有双重功能的特点,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比如外天沟, 它既是天沟有组织排水的功能,又是建筑屋檐重要的装饰物。其他如雨蓬、落水管、收边、泛水等,都是如此。1、外天沟:国外的外天沟由于装饰功能的要求都设计有多种形式,而国内设计的基本就是一种直角形。2、山墙檐口收边:因檐口收边必须与天沟一致,所以情况与外天沟相同。3、落水管(含落水斗):国外企业设计的落水管都是用较薄的彩板压型而成,表面有2-5毫米高的肋,断面呈方椭圆形,这种肋条既提高落水管的强度,又起到装饰效果的作用。 多种色彩选择的细小 肋条与墙板 比相映成趣,尤其是雨蓬处的两个转弯的落水管优美的弧形变化, 堪称轻钢结构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国内的落水管多数是PVC落水管,也有一部分采用方形彩板落水管,装饰效果不强。4、门窗洞口收边:这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装饰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筑表现差距较大内容之一。许多国内企业已经看到这一问题存在,正在不断地改进。这种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工工艺方 面,一是 收边造型方面。加工工艺方面,国外企业在收边的外侧,都做约5毫米的130度回转卷边,既提高收边的强度,使得收边安装后平挺,又使收边外侧彩板断口得以掩饰。而国内企业基本没有这道工序,所以,收边安装后 既不平挺(收边起波浪),也不美观。在收边造型方面,国外各大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漂亮的收边造型,比如ABC(上海美建)、 (巴特勒) METALLIC(马泰力克)、ZAMIL(科威特匝米尔)等,都有与别人不 同的美观的收边造型,而国内企业基本是一种简单的槽形边,显得很单调。当然,收边的选择也有色彩的问题。5、门窗:门窗既有重要的功能,也是重要装饰物。国外企业门窗是统一设计、标准样式、专业配套因此,门窗与整体建筑是统一的,不会出现因安装门窗而破坏建筑收边、结构的情况。而我们的情况却存在大量问题。门的问题:目前轻钢结构建筑门的方式主要有卷帘门、推拉门和平开门。国内企业门都是由门的制造商提供,由于没有统一设计、标准样式和专业配套,所以,往往在安装门的过程中,较大地破坏原建筑门洞口收边或 结构,损坏整体建筑效果。窗的问题:目前国内设计的窗多为推拉窗。在窗的方面有三个问题:一个是窗过大破坏了墙面的线条:二是过高的窗往往有中间横梁,这一横梁也破坏了墙面整体纵向线条的完整性;三是由于推拉窗两部分不在同 一平面,其上下横梁和纵向立柱在视觉效果上宽窄不一,影响整体的美观性。而国外设计的窗,一是数量少(大量采用灯光或屋面采光),二是用固定窗(无上下横梁和纵向立柱的视觉影响,屋内设空调)和平转窗, 使得整个建筑整体完美统一。

关于“结构稳定性与极限荷载”分析相关的英文论文 这个很关键看你如何对调这样才好的能力的

药品稳定性研究论文

药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药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答案补充提供一些药品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16、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7、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8、药品标准中制剂测定方法的改进19、某药物的生产工艺的改进20、某药物的合成工艺的改进21、制剂的药效研究22、制剂的剌激性研究23、制剂的稳定性研究24、医院处方调剂的改进25、医院药品管理的改进26药物生物转化生产新工艺探索27、酶促反应生产药物工艺路线探索28、BTC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9、新药开发药效学研究30、新药毒性研究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 措施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1 浅谈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通过药学服务工作,顾客买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 方法 :提高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严格掌握药品知识,对于各种病人因人而异,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结果:药学人员懂得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顾客得到药学人员的关怀后,消除心理压力,病情容易得到好转和恢复。要了解不同药品的性能、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并能合理用药。结论: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学人员及各界人士要多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 医学知识 ,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滥用药、合理用药,使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应该尽快转变不良状况,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份温馨的氛围,消除他们部分紧张和忧虑,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我是一名药师,经营药品批发销售,经常接触很多新老药及病人,如何使用和药学服务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互信认知 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态度和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三医”医疗、医学、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对许多药学是一项新的问题,职责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进行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硬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 因此,做好药学服务,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除了不断学习外,还应当掌握一些药物治疗方面及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克服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与医师、病人进行探讨、交流和沟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使药学服务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做好用药咨询,解除病人疑患 很多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药学服务就是要做好咨询工作。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方法的规定和药学服务的要求,细致、耐心地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主动热情接受病人的咨询,详细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原来是否有过敏史、特异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应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理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某患者治病心切想通过增加服用次数提高疗效,询问复方新诺明(SMZ+TMP)能否改为3次/d,药师告知:SMZ的半衰期为11h[1],2次/d完全可以维持有效抑菌血液浓度,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可能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应服从医嘱,不能改为3次/d。 3、针对特殊病人,用药慎之又慎 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儿童 、老年人、肝肾心肺严重不全者等特殊病人,是药学服务中应重点把握的事项。这类病人,用药应慎重,减量,严格把握药物适应性,禁忌症慎用情况,药物剂量及注意事项。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请其确认或重开处方,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另有患者询问拜糖平(阿卡波糖片)的用法,药师告知最好与第一口饭一起嚼服,可增加拜糖平(阿卡波糖片)竞争性抑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空肠的迅速吸收,使其在整个小肠中逐渐被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2]。可见药师交代用法、用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有些药物如硫酸镁口服用于导泻和利胆、外用湿敷用于消肿、注射用于抗惊厥及妊娠高血压,由于其用法、用量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药物作用与用途。 4、讲究工作方法,树立道德观念 从事药学的工作人员,应该讲究工作方法,最忌态度暴躁生硬,造成医患关系困惑,对自己的工作会带来不利影响。发药过程中,如发现用药不当或问题,应直接与处方医师配合,不和病人争吵,更不能让病人直接找医师处理。事情解决后,再向病人解释。这样,病人无忧虑,医师也能理解药师的合理建议。医、药、患之间能充分理解信任,工作互相配合支持,树立道德观念,有利于药学服务的正常开展。 5、善于不耻下问,勤问好学 在药学中要善于不耻下问,不能不懂装懂,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向医师请教,不能一知半解,或者向有 经验 的老药师请教,或者查阅药物 说明书 、参考资料,微笑解释问答,让病人满意。特殊病人,可以让病人和医师再一次咨询和用药咨询。这些都是药学服务工作,是工作的要求,更是药师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安全合理用药,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6、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合理用药 应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合理 用药知识 问答。如开通咨询热线,接受电话咨询服务,应用宣传栏、宣传车、建设公众健康网页,传授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这样,有利于提高人们用药基本常识,不随意滥用药物。例如:一位7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医师为其开具“欣络平”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从药房取出后发现与以前服用过的“麦利平”药名不一致,认为是医生开错了,即到用药咨询室咨询。咨询药师告知:这两个药成份相同均为氨氯地平,只是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不同而已,老人听明白后满意回家。另有一高龄患者称医师为其开具了“强筋松”但其不宜服激素,咨询“强筋松”是否同一种药,药师告知强筋松其通用名为苯丙氨酯,是肌松药,不是激素药,可以服用。 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提出要求: 对症开药,供药及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本人恳切呼吁各界人士: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医学知识,精益求精,掌握常用药物知识,不耻下问。这样,才能够不滥用药,合理使用药,让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9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2 完善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 【摘要】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将近30%以上的药品是在各类药店销售,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生及各类药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据WHO 报告 ,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一、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 实施方案 》(2009-2011) [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二、规范医疗行为 1 、实施临床路径(CP) 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 总结 、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 、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三、加强药学服务 1、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 各类药房是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2、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床,直接服务病人,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努力实现个体化给药,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是对药物供应、处方及其使用的一种趋势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通过采用金额指标(Cost)、治疗日(TD)、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金额排序分析,用药频度分析以及处方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性评价。如DDD和DVT分析主要反映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用药量是否合理等,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4、加强药物警戒 (PV) 由于新药不断涌现,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DID)发生率也不断上升。药物警戒不仅涉及ADR、DID,而且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DI)、用药差错(ME)等内容,从而拓展了药学服务的内涵,达到更全面的发现、评估、预防ADR、DID、DI、ME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5、指导药剂师合理用药 由于药剂师对药物方面的知识可能欠缺,特别是药品的保管、储存、配伍禁忌、药物的稳定性、滴注的速度、用药间隔等。药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解决护士配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促进合理用药。 6、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原因为用药方案复杂、药效不明显、自觉好转、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缺乏用药指导等,根本原因是对用药不依从的危害认识不足。 不遵医嘱服药易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自身中毒危险,导致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等严重后果。出现用药不依从的情况有随意换药、漏服、过早停药、剂量错误、不服药、服药期间错误等。因此要加强用药指导,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措施。发药时做到认真查对、详细交待,态度要和蔼,取得患者信赖,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各类药店要设置药物咨询台或咨询窗口,并开设药学服务热线,随时回答讲解临床用药的相关问题,并建立回访制度。药师参与药学服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沟通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就提高了患者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阎玺宇,姚艳丽.开展药物咨询窗口服务,促进合理用药[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4,17.

篮球罚球稳定性的研究论文

转自网络优秀篮球中锋身体对抗中技战术运用的研究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录象观察统计法、数据统计法,对世界大型篮球比赛优秀男篮中锋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在身体对抗区的对抗程度,各项技术表现形式、进攻形式,和技战术运用能力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世界篮球水平不断提高,对中锋队员的身体形态和对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身体对抗强度越来越激烈2)当前世界优秀男篮中锋在投篮过程中,主动利用身体的与对方对抗成为中锋主要对抗形式3)当前世界优秀男篮中锋活动范围大、移动频繁、接球点多,有效率高是优秀中锋的重要特点4)当前世界优秀中锋朝全面发展、参与进攻能力强,进攻方式多样,但主要以阵地进攻为主5)中锋在阵地进攻中,以近距离进攻为主,而且成功率较高 6)中锋在二、三人的基础配合中,以传切配合和外拉配合为主,有效率高于个人进攻7)强攻是一个中锋最行之有效的一种内线进攻形式,而且成功率较高,转身投篮、勾手等也是中锋常用的技术手段 8)篮板球是比赛的命根子,世界优秀中锋不但启动速度快,弹跳好,连续弹跳突出,而且能利用身体卡位的意识强,且凶猛。通过对以上各点分析,对提高中锋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提高中国男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篮球;中锋;身体对抗;技战术运用:研究 1.前言 球运动之所以成为一项经久不衰、魅力无穷的体育事业,其根源在于它的比赛具有强烈的对抗性篮,比赛结果极具戏剧色彩.目前,大家可以通过传媒观赏国内外较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不但可以看到外国篮球运动员精彩的突破过人技术,而且还可以看到比赛中不怕撞、不怕摔打、而且对抗能力极强,从而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诠释了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 当代篮球正朝着“三高一强”的方向发展,比赛中对抗的焦点集中体现在攻防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这种对抗表现为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抗,如技术交锋战术较量、内线拼抢,外线角逐、身体碰撞、空中争抢等.在诸多对抗之中,中锋的身体对抗尤为广大教练员所关注.“中锋的强弱决定了球队的水平,没有高水平的中锋就很难跻身于世界强队之林”,这已是篮球界人士的共识.而篮球规则从“不允许身体接触”发展到“20%的身体接触才判罚为侵人犯规”,从没有身体对抗发展到剧烈的身体接触的强对抗。特别是中锋队员处于身体接触最频繁、最激烈的禁区腹地,其身体对抗无处不在。随着规则的完善及攻击性防守的出现,人们渐渐认识到了“身高和体重与比赛成绩呈正比”。可以说,随着身高和体重舵增加,越来越加剧了中锋的身体对抗强度,而这种强对抗又不断对中锋的身体对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优秀男篮中锋在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各种进攻方式和方法,并归纳出当代男篮中锋进攻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就优秀男篮中锋身体对抗能力进行分析,为今后中锋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男子篮球赛前八强篮球队中锋队员。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看了近5年近30篇关于篮球中锋运动员攻守情况研究的相关资料文献,掌握前沿的资料和信息.己收集有关2004年以后NBA及国际重大比赛数据资料以及权威杂志篮球报有关信息资料30多份。2.2.2录象观察统计法:设计有关世界优秀男篮中锋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以及在身体对抗区的对抗程度以及技术表现形式、进攻形式、阵地进攻形式,近距离进攻采用的进攻手段、还有前后场篮板球控制的情况,以及中锋运动员在不同进攻衔接阶段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格,再通过观看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比赛录象进行数据采集。2.2.3数据统计法:对各表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最后进行分析和研究。3结果与分析3.1对世界优秀男篮中锋身高与体重的分析表1两届男篮大赛前六名各队平均身高(H)、体重(W)统计表 雅典奥运会 2004年世界锦标赛队别 H W H/W H W H/W 冠军队 前三名 6名 从表1可见,随着当代篮球朝“三高一强”的方向发展,对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与身体素质指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2004年的世界锦标赛,冠军队中锋身高枉:.13米,而前三名的平均身高都在2.06米以上,而4 6名的队伍中锋平均身高则在1.99米,说明了一个中锋的实力,关系到整支球队的实力甚至比赛成绩。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上,冠军队阿根挺的中锋身高达到了2.18米,前三名的中锋平均身高在2.11米左右。而奥运会4 6名与赛队的中锋平均身高在2.02米。由此可以看出,中锋的实力和球队成绩实力择行是成正比的,中锋运动员具备了优越的身体条件,对抗性强,为球队内线构起了一幅屏障,为球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3.2对世界优秀男篮中锋在限制区不同位置身体对抗的投篮分析表2世界优秀男篮中锋在限制区不同位置身体对抗的投篮统计表 位置 主动身体接触投篮次数 一般身体接触投篮次数 无身体接触投篮次数 一区(三秒区底部) 148(%) 82 (30%) 72 (%)二区(三秒区中部) 82 (49%) 49 (29%) (22%)三区(三秒区上部) 8 (13%) 12 (20%) 40 (66%) 从表中2可见,当前世界强队中锋在投篮过程中,主动利用身体与对方进行对抗已成为中锋的主要对抗形式。据统计,发生在①区的主动身体接触投篮占53.8%,一般身体接触的投篮次数占30%,而无任何接触的投篮占16.2%。发生在①区的冲撞、挤靠、顶、扛,占全部身体接触数的83.8%。而在②区范围内中锋接球和投篮的次数要明显低于①区范围的进攻次数,如②区主动身体接触占49%,一般身体接触占29%,无接触投篮占22%。从⑧区的统计来看,也呈同样的下降趋势。表中数据的规律可知,篮下历来是“ 家”必争之地,而在篮下活动最多的就是中锋,如果中锋不利用身体的对抗强占有利位冒进攻,就失去了中锋的价值,而且统计数据表明,当前世界强队中锋在投篮过程中,主动利用身体与对方进行对抗己成为中锋队员的主要对抗形式,而且,从①区,②区,③区的主动身体接触次数统计数据来看,离篮筐越远,身体接触的次数就有减少的趋势,中锋离篮底越进,进攻成功率就越高,所以加强中锋的对抗训练很有必要.3.3对世界优秀男篮中锋接球方式的分析表3雅典奥运会男篮前三名中锋接球方式的统计表 原地要位接球 移动接球 无要位接球 合计 队别 次数 投篮成功(%) 次数 投篮成功(%) 次数 投篮成功(%) 冠军队 17() 20() 4() 41亚军队 15() 18() 6() 39季军队 12() 12() 2() 26. 总数 44() 50() 12(12) 106 从表3中可见,对第二十八昌奥运会男子篮球赛前三名的中锋运动员接球方式的统计分析,移动接球次数最多,占的比率也大,约占总数的47.1%原地要位次之,占41.5%。而无要位接球为11%,从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可以看出,当前世界优秀男篮中锋移动接球运用频繁,移动范围广,接球稳定性好。再从获得冠军队的统计分析看,原地要位接球占的比率为41.4,与前三名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在移动接球方面,略高于平均水平,冠军队阿根廷中锋达48.7K而且投篮稳定性好,命中率高,达43.4%。而且无要位接球的投篮命中率也高达51.3%。其次,获得亚军的美国队,原地要位接球占38.4%低于平均水平,而移动接球占46.1%,这与球队机动灵活的跑位有关,但美国队移动接球的命中率仅为37.8%,是美国队在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失利所在,但美国中锋在无要位接球的投篮命中率高达47.9%,这于中锋个体素质和特点是分不开的,以及中锋的打球风格适合这种打法,除此之外,获得第三名的中锋在各项数据上并不亚于前者,但球队整体实力水平无法使球队获得好成绩的根本原因。因此,对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前三名的中锋运动员接球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以下特点:国外中锋活动范围大,移动频繁,接球点多,有效率高,而无要位接球相对要少的多,说明中锋队员的启动要求越来越高,抢位要更狠,有是对方防守稍紧一点,就会自动把位置让给他人,为了达到接球的目的,只会定位接球,但接球强投技术稳定性发挥不出来。 总之,世界优秀中锋移动有效率高,选位恰当,移动的连续性强,接球次数多,攻击机会也多,是中锋身体对抗的强攻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相对与我过优秀中锋姚明的缺点就在于,接球点单一,启动速度慢,导致进攻速度手到影响,在禁区,接球前后的对抗也很撤烈当进攻者抢好位置以后防守者往往用力顶挤,使进攻队员偏离有利位置或失去平衡,而进攻者要善于在强有力的顿挤下完成接球,并连续做出身体对抗技术动作。因此,中锋必须善于运用快速、灵活、多变的脚步动作以及合理对抗,强占有利的位置接球;其次,要紧密与外围同伴传球配合,掌握好起动时机,作到球到人到,人球相遇。 3.4对世界优秀男篮中锋身体对抗中进攻方式的分析表4世界优秀男篮中锋在进攻方式能力统计表 技术指标 快攻 抢攻 衔接段进攻 阵地进攻 罚球 次数 (%) 9() 20(10) 6() 128() 24()成功数(%) 7() 8() 3() 42(53) 19(24)造成犯规数(%) 0 4 2 26 0 从表4可见,优秀男篮中锋在进攻中,快攻占4.8,成功率为8.8%抢攻占1 0,成功率1 0. 1%衔接段进攻占3. 2,成功率3. 7%,阵地进攻占6 8.4,而成功率占6 8. 4%,其中阵地进攻占的比率最多,成功率占5 3%,同时给对方造成的犯规比较多,因此,从数据中得知,阵地进攻是中锋队员进攻的主要形式,占的比率也是最高的,而随着当代篮球的发展,中锋队员在其他的进攻形式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表明,当代高水平中锋正在朝全面型的发展,能参与快攻,抢攻,特别是在衔接段进攻中能快速反应,积极参与,形成多方面的威胁.当代篮球正朝着“三高一强”的方向发展,比赛中对抗的焦点集中体现在攻防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一般认为,高了,必然要慢一些;快了,则相对要矮‘些,二者犹如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但是,篮球运动对高大中锋的要求,却恰恰要打破这一观念。NBA中锋代表了现代篮球中锋的特点:高大、强壮、灵活、准确、机智、积极主动拼搏,各队都有高中锋,身高体重都相差无几,这就要看身体和技术水平了,根据我国男篮的现状,我们拥有一个2.16M的NBA全明星中锋,具备了顶尖优势,因此,要加强阵地进攻的训练时间及训练质量。罚球也是中锋的主要得分手段,由于强中锋在篮下进攻时,不惜用犯规战术来阻止进攻,因此对方犯规后给中锋提供更多的罚球机会。3.5世界优秀中锋身体对抗中阵地进攻的分析表5雅典奥运会前三名男篮中锋身体对抗中阵地进攻的统计情况 。 技术指标 个人进攻 基础配合 次数 (%) 62 () 66 ()成功数 (%) 17 () 22 ()造成犯规数(%) 15 () 9 () 从表5中可见,当代优秀中锋在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占4 8.,4%,二、三人的基础配合占51.60/o。成功率分别为27.4%、31.8%,造成的犯规率分别为24.2%、13.6%,可见,二、三人的基础配合的成功率比个人进攻略高。篮球比赛毕竟是一项集体项目,只有合理的配合才能打出漂亮的比赛,而且还能使队员们打的轻松、舒服、省力,有利于更出色的发挥,中锋队员个人进攻能力强,应多围绕中锋打二,三人的基础配合,使之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给自己也创造一次好的投篮机会,因为无人防守的投篮命中率比有人防守的投篮命中率要高。因此,中锋队员掌握好个人单打技术的同时,更应注意培养灵活多变的打球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是队中的核心队员,掌握个人技术是为了能承担球队的主要得分任务,在关键时候能挺身而出,而培养灵活多变的篮球意识,能盘活全队,鼓舞全队气势,同时也能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3.6对世界优秀中锋身体对抗中阵地进攻中基础配合的分析表6界优秀中锋身体对抗中阵地进攻中基础配合的统计情况 技术指标 掩护 传切 突分 策应 次数(%) () 25(40) 8(12) 15(24)成功数(%) 8(19) 18(43) 6(14) 9(22)造成犯规数(%)4() 16(50) 4() 8() 从表6中的阵地进攻的基础配合来看,以中锋为核心的二、三人的传切配合占首位,为40K,成功率为43%,造成的犯规率为26.5%其次为策应为24%,成功率为22%,犯规率为11.5%再次为掩护,占22.2%,成功率为19%.可以看出,传切配合的成功率是最高的,而且在篮底附近拉出的空挡为中锋的切入提供了冲击的空间,因此形成的威胁也最大。其次,中锋外拉,在高位持球策应,吸引防守,造成三秒区内的空挡,给同伴造成更多的机会切入或空挡投篮提供了机会。篮球毕竟是集体项目,一个球对的中锋队员实力再强,也需要同伴的配合帮助,习‘能为队友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奠定基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阵地进攻中的基础配合以传切配合和中锋外拉的掩护配合为主,而且成功率较高,这也反映了当今篮球中锋发展正朝着灵活,准确,机智的方向展,而且个人能力也越来越全面,从传统的负责进攻和防守,抢篮板为主要责任的中锋队员,到现在,已经很大程度上转变为组织型中锋类型,为队友创造机会,完成一次完美进攻。3.7对世界优秀中锋身体对抗中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的分析表7 世界优秀中锋身体对抗中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的统计情况 球员 近距离() 中距离() 远距离() 加索尔(西班牙) 19 12奥尼尔(美国) 17 邓肯(美国) 8 2姚明(中国) 42 15 0布拉德米勒 39 20 18 从表7中,各个优秀中锋在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的统计表来看,近距离进攻平均占 45.02%,中投为15.8%,远投为8.62%。而且,从资料上来看,我国中锋姚明与世界顶级 中锋在近距离进攻上相差无几,持与一个水平线上。美国本土具有代表性的中锋,表现更多的在与近距离进攻和中距离进攻上,命中率也较高。另外欧洲中锋球员的中投占 49.3%,远投也达到了69K/可以看出,欧洲球员活动面更广、更全面。因此,可以说明,随着攻守对抗的凶悍拼斗闩趋激烈,中锋队员始终处于场上争夺最激烈,活动最频繁的心 脏地带,因此,如果中锋队员自身只具备单一的进攻手段,相对来说,更容易受到防守的限制,自身消耗的体力也大,比如,像NBA顶级中锋奥尼尔,虽然具有巨无霸的身材条件,但是,欠缺的中距离投篮的技术,甚至连罚球都成了致命伤,对手可以采取包夹放手来限制他的发挥,反过来说,假如奥尼尔能有我国著名中锋姚明的手感和投篮稳定性,那么他的活动范围,进攻点,他的威胁性将会大大增加.因此练就中锋队员全面的技术和素质,是提高中锋作用的关键。3.8对雅典奥运会中锋近距离进攻中采用的进攻方式分析表8雅典奥运会中锋近距离进攻中采用的进攻方式统计表 国别 强攻 运挤 转身投篮 突破 勾手 接挤 共计 中国 5 3 6 0 2 3 19立陶宛 8 5 4 2 2 5 26美国 10 6 7 6 3 6 38意大利 3 3 5 3 2 6 21阿根廷 7 5 7 0 4 2 25 从表8可以看出,强攻是中锋队员在近距离的个人进攻最常用的一种进攻方式,占所有进攻方式的25.5%,转身投篮占22%,运挤占17%,接挤占17%,勾手占17%突破占8%。因此,强攻是中锋在篮下进攻的首选进攻手段,具有很强的进攻威胁性,造成的犯规率也较高。其次,中锋队员勾手转身投篮都用的比较多,通常是在接球后,在低腰位时,形成一对一局面时,中锋队员选择单打机会较多,同时,突破和运挤也都是在激烈的对抗中完成的,在三秒区附近进行进攻时,由于防守密度相对较大,想要形成单打突破和运挤进行得分的机会相对要降低。因此,近距离进攻的难度对中锋队员的爆发力,转身投篮的稳定性,以及对小肌群协调能力的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现代篮球具有高大、灵活、准确,高度速度相结合的特点。他们的步伐灵活,过人突破技术过硬,造成的进攻威胁性很大,但是,看过我国中锋姚明的突破过程,反映出姚明力量上的短处,在与对方的对抗中,由于对方的突然撤去重心,是姚明自身重心不稳,造成自身的失误,这个弱点已成为姚明最明显的问题。 3.9对雅典奥运会前八强六支男子篮球队中锋运动员篮板球的分析表9 对雅典奥运会前八强六名中锋对篮板球的情况 国别 进攻篮板 防守篮板 空中补篮干 扰下投篮 再组织进攻 秒传进攻 发动快攻 运球 传球 美 国 5 18 8 3 3 3 7阿根廷 4 16 9 2 6 0 8立陶宛 6 13 6 1 9 2 6意大利 4 12 7 1 8 2 5西班牙 3 13 6 0 7 0 7塞 黑 3 10 4 0 4 0 4中 国 1 13 3 0 6 0 4 从表9中可知,在雅典奥运会前八强六名的男篮中锋对进攻篮板控制情况来看,冠 军队阿根廷达31个,美国队34个,意大利为24个,中国队为17,曾经有人说:球场上得篮板球者得天下,说明争夺篮板球乃比赛争夺的重点。据有关数据统计,28届男篮前八强六名的进攻篮板总数为355个,占70.99%。而中国队为63.77,说明我国中锋在世界大赛中,争夺篮板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作为核心球员,更应提高和克服对手对自身限制能力的提高。再看空中补篮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外中锋起跳速度快,连续弹跳能力强,高度不减,进攻篮板球补篮和再投篮意识更为突出,连续利用单手补篮或利用时间差,最后将球投中,相比之下,中国队的中锋身体、力量、冲抢补篮再投不如对方,在激烈的冲撞下保持身体平衡和良好的手感能力差。中锋进攻篮板球不仅可以增加本队进攻次数和篮下直接得分的机会,还可以增强本队投篮的信心,因此,在进攻篮板上的差距使得中国队再组织进攻,妙传进攻的机会明显少于国外球队。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男篮中锋与世界男篮中锋篮板的能力不仅取决与运动员的身高,弹跳因素,更重要的是卡位意识,本届奥运会上,rt;,国中锋姚明拥有无法比拟的高度优势,理应防守篮板球是占绝对优势,但通过表9统计,中外中锋在抢防守篮板球是无显著差异,我认为,中国男篮篮板球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主动的身体接触意识不够,中国男篮在防守篮板球时,主动身体接触次数是52次,仅占总数的38.24%,而国外男篮中锋的次数是193次,占54.37%,中国男篮中锋在投篮队员一出手后便向球篮移动的准备抢篮板球,而不是主动靠近进攻队员利用身体挡住进攻队员抢占有利位置。 4结论 4.1形态指标是中锋身体对抗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当今比赛愈演愈烈的身体条件对抗,又对中锋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当前世界强队中锋在投篮过程中,主动利用身体与对方进行对抗成为中锋的主要对抗形式。 4.3当前世界优秀中锋活动范围大,移动频繁,接球点多,对抗性强,在篮下禁区进攻有效率高是主要特征。 4.4当前世界优秀中锋朝全面发展,参与进攻能力强,进攻方式多样,但主要以阵地进攻为主• . 4.5中锋在阵地进攻中,以二、三人的基础配合为主,容易打活全队,且有效率高于个人进攻。 4.6中锋在二、三人的基础配合中,以传切配合和外拉策应配合为主,所造成的进攻威胁大,有效率较。反映出世界强队中锋运动员视野开阔,反应快,灵活,准确,而且基本功扎实.手痞佳,为队友创造机会,完成进攻能力强。 4.7近距离进攻是中锋的主要进攻范围,得分容易,威胁大。但扩大进攻范围,提高进攻能,增强中锋运动员在禁区的身体对抗能力,提高投篮命中率,仍是中锋训练的主要课题。 4.8强攻是一个中锋最常用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内线进攻形式,而且成功率较高,转身投篮,勾手等也是中锋常用的技术手段。4。9篮板球是比赛的命根子,国外优秀中锋不但启动快、弹跳出众、连续弹跳能力强,而且主动利用身体卡位的意识强,且凶猛。

面对楼主的问题我真的有点爱莫能助了。。。

双手怎么投篮阿? 很多年龄大的都双手,我真无语。 这样也能很准??? 其实都是防守没到位!

  • 索引序列
  • 固态胺吸附剂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 固体吸附剂研究进展论文
  • 结构稳定性研究论文
  • 药品稳定性研究论文
  • 篮球罚球稳定性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