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特色书店设计研究 2、试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人际交往空间演变 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4、休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旧建筑改造研究 5、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6、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7、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休闲场所微区位研究 8、基于HMM和ANN混合模型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9、酒店“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过程和效果研究 10、梦吧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11、高校校园边缘空间的优化方法研究 12、中国城市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13、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 14、基于商业业态提升的古镇风貌整治 15、工业风在小空间威斯汀咖啡厅的应用 16、高校学生宿舍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17、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 18、《树洞》心灵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19、长春市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临颍县电影院室内设计 21、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2、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2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茶楼商业模式转型研究 24、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25、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 26、基于心理账户弹性特征下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研究 27、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休闲空间研究 28、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 29、五星级酒店部门着装及配比设计研究 30、日本不同形态咖啡店的社会作用研究 31、色彩搭配在咖啡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2、温情治愈系动画创作模式研究 33、清大智博公司东师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34、高层总部办公建筑交往空间研究 35、娱乐的力量 36、大数据与PSPL调研法相结合的美国城市主街区公共空间调查与研究 37、“佳缘”校园文化咖啡厅联盟商业计划书 38、高校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研究 39、济南市区餐饮店名研究 40、咖啡厅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城市综合性公园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42、餐饮空间的情景式设计方法研究 43、企业自用办公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44、公共建筑中人性化的服务空间 45、当代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 46、广州餐饮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47、高校餐饮空间多元性设计初探 48、广州市大学校园居学社区的建构研究 49、基于话题分类的汉语教学影视片段资源库构建 50、基于用户体验的咖啡厅营销推广设计研究 51、妹岛和世建筑创作的时代适应性研究 52、蒙太奇在微电影《爱在等待》中的应用 53、中原咖啡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4、治愈系主题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55、手办模型主题咖啡店设计研究 56、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 57、成都市中心区餐饮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58、丹麦当代文化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 59、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研究 60、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 61、大连城市中青年游戏休闲行为研究 62、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 63、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64、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 65、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 66、文化娱乐设施集聚区建设研究 67、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68、我迷故我在 69、复合空间视野下当代学术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定位 70、商务型会所的研究 71、体现饮食文化特色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餐饮空间构建策略及设计研究 72、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中心”设计研究 73、骑行行动咖啡品牌策略研究 74、北京地区星级酒店餐饮功能和空间设计研究 75、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 76、译者素养在翻实践中的体现 77、国内星级酒店餐饮空间策划与设计 78、温泉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 79、以行为需求为导向的广州地区大学生宿舍底层空间设计研究 80、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策略研究 81、关于茶馆休闲空间的社会功能分析 82、上海休闲娱乐区布局及设施配置研究 83、成都CF咖啡师培训学校创业计划书 84、研发型高科技园办公区的休闲空间研究 85、餐饮业员工情绪劳动、组织承诺对服务破坏的影响 86、餐饮空间室内光环境意境塑造研究 87、基于移动设备的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8、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89、论海口骑楼建筑文化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90、平庸与日常的“观照”-《此处》的创作阐释 91、大学设计专业学习行为模式及交往场所研究 9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93、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探研 94、现代综合医院餐饮服务空间建筑设计研究 95、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德福巷研究 96、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97、岭南地区复合型文化建筑休闲空间设计研究 98、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99、旅游广告中民族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100、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 101、办公室设计对员工身心健康正向影响之可能性 102、基于“乐活”理念的城市滨水区游憩行为研究 103、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魅力-栏目《三百六十行》创作分析 104、巴黎博物馆“非展览类”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 105、原生装饰系统在咖啡休闲空间中的应用
你可以从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工艺美术、民俗节庆等多元角度阐述、解读岭南文化,弘扬岭南文化,进一步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从表面上看,岭南饮食文化是非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因为它凝聚了
小故事网我眼中的岭南文化小故事网 2014年07月01日 民族的文化,地区的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岭南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岭南印象园进行参观。 站在岭南印象园的大门前,那大门上的雕刻与用工是多么精致,令我惊叹不已,似乎闻到了一股文化的气息。 走进岭南印象园,我看见一座座古朴的骑楼屹立在街道的两旁,一条明亮的小溪在一边潺潺的流着,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岭南山水画。行走在岭南印象园的大道上,那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州窗,无处不展示着岭南水乡的魅力。商铺更是数不胜数:人民公社,广州日报,皮影楼······骑楼里各种明清宫廷的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店里的象牙雕,用工精致,让我们两眼发光。许多岭南的民间工艺展示在街道两旁,古法织布,古法烧玻璃,吹麦芽糖,画糖画······吸引着我们。“潘多拉小屋”弄得我们疑神疑鬼,互相吓唬着对方,个个一脸恐慌的逃出来。各种岭南风味小吃在大道两旁叫卖:艇仔粥,姜撞奶,双皮奶,卖鸡公榄的人绞尽脑汁,穿着公鸡服,到处叫卖。令人神往的“神秘瓜果园”,栽种着岭南果树:香蕉,甘蔗,龙眼,蛇瓜······多得不计其数,看着令人垂涎欲滴。 岭南的文化是那么丰富,多彩,我对故乡岭南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小故事网我眼中的岭南文化小故事网 2014年07月01日 民族的文化,地区的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岭南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岭南印象园进行参观。 站在岭南印象园的大门前,那大门上的雕刻与用工是多么精致,令我惊叹不已,似乎闻到了一股文化的气息。 走进岭南印象园,我看见一座座古朴的骑楼屹立在街道的两旁,一条明亮的小溪在一边潺潺的流着,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岭南山水画。行走在岭南印象园的大道上,那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州窗,无处不展示着岭南水乡的魅力。商铺更是数不胜数:人民公社,广州日报,皮影楼······骑楼里各种明清宫廷的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店里的象牙雕,用工精致,让我们两眼发光。许多岭南的民间工艺展示在街道两旁,古法织布,古法烧玻璃,吹麦芽糖,画糖画······吸引着我们。“潘多拉小屋”弄得我们疑神疑鬼,互相吓唬着对方,个个一脸恐慌的逃出来。各种岭南风味小吃在大道两旁叫卖:艇仔粥,姜撞奶,双皮奶,卖鸡公榄的人绞尽脑汁,穿着公鸡服,到处叫卖。令人神往的“神秘瓜果园”,栽种着岭南果树:香蕉,甘蔗,龙眼,蛇瓜······多得不计其数,看着令人垂涎欲滴。 岭南的文化是那么丰富,多彩,我对故乡岭南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一般论文都是200页A4纸左右,可不是在这里帮您写的,代写也得500元到2000元。这里只能告诉你论文思路。
论文一般由: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一 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随着广东新建筑的创作繁荣和成功实践,国内建筑界一方面对这种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关于以上述建筑为代表的广东新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争鸣中,其中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学术界定。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地域论”。这种观点从“岭南”的地理概念出发,认为岭南建筑即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包括广东、海南、港澳以及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等区域的建筑。二是“风格论”。持此论者认为,岭南建筑即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合岭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平立面设计、建筑部件结构与造型以及富于岭南地域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三是“过程论”。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过程论者着眼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其创作实践活动,认为岭南建筑是指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换言之,岭南建筑即岭南建筑创作实践活动的简称。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说明岭南建筑丰富的本质内涵。“地域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有助于揭示岭南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某些方面的技术个性。但是,“岭南建筑,是一个有自己追求和风格的建筑创作流派。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于‘岭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风格论”更接近于对岭南建筑的艺术特征的揭示,强调建筑的文化性,有助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本质。然而,为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而否定建筑的技术个性,不但有悖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也难以真正阐释建筑的风格问题。因为建筑的艺术风格有赖于对建筑材料的技术处理,甚至,建筑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论”强调建筑是一种纯粹的创作实践活动,无视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流露出一种“建筑创作无需理论指导”的非理性倾向,无益于岭南建筑创作及发展,不利于岭南建筑的理论研究。鉴此,我们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新观点来界定岭南建筑,以表示对目前关于岭南建筑“地域论”、“风格论”、“过程论”的学术借鉴和理性鉴别。建筑审美属性的最高标准在于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三者统一。“文化地域性格”论的意义在于对岭南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这三者的综合揭示。“文化地域性格”论诠释了岭南建筑的三大层面的内涵,即岭南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文化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岭南建筑,作为审美对象而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思、赋予人们审美享受,往往是以其地域技术特征为表、文化时代精神为里、人文艺术品格为核的。夏昌世和莫伯治二位前辈,作为岭南建筑的先驱者,在论述岭南庭园时指出,岭南地区包括了“广东、闽南和广西南部� 这些地区不但地理环境相近,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正是岭南地区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影响着岭南建筑的形成和发展�铸塑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人文品格。二 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建筑的人文品格主要是指通过建筑布局、风格造型、空间组合和细部处理等建筑形象要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哲理、设计思维、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以建筑的技术个性为基础的。建筑的技术个性指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方面的技艺表现手法和特征。而建筑的技艺表现,从建筑的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抑或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都必须遵循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原理①。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所以,在“人为”即进行建筑的设计建造时,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势来考虑建筑的布局和造型,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不忘建筑为人所用,满足人们的实用和审美需要的双重目的,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理想,以便显露建筑的技术个性和人文品格。岭南建筑于此有其独到之长,涌现出无数建筑佳作,赢得人们的普遍赞誉。建筑的人文品格是隐性的、间接的、抽象的,而建筑的技术个性是显性的、直观的、形象的。建筑的人文品格和技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建筑美生成的客观条件。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也反映了岭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岭南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融、一种综合、一种凝炼。尤其是岭南近代文化,“经过对爱国的情感和追求进步的理性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调适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精英以开放而健全的心态,在融汇中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创造性的文化转换和文化重构,而且也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岭南建筑的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在岭南近代的园林、民居等多种建筑类型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如建于1926年的开平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以西洋建筑的特点,结合中国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按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布局兴建的。”又如1934年建成的广东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二是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设计思维是建筑观的重要内容。岭南建筑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及结合,表现出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取向。如著名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先生设计并于1934年10月竣工的广州市府合署(现市府大楼),“为了配合中山纪念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风格,合署大楼在建筑形象艺术处理中采用宫殿式,屋顶铺置黄色琉璃瓦,内部装修天花图案并采用中国式纹样。”在1956年设计广东省科学馆时,他详细分析了建筑环境条件,重点解决了建筑与环境配合及建筑形象问题。他说:“科学馆位于中山纪念堂西侧,根据周围的环境,应起陪衬烘托作用,它与纪念堂、市府合署等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建筑组群。”佘畯南大师曾以友谊剧院的设计为例专门论述过剧院建筑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友谊剧院的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统一性。因为缺乏统一性,就会使人感到杂乱。整体性是统一性的高度表现。我们的构思力求体现剧院建筑的整体性。首先,剧院建筑是它周围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为增添美景而出现于大自然环境之中,它要同四周绿化环境结合成整体,充分表达南方花园剧院的特点。其次,剧院建筑是由无数的极其平凡的局部有机构成的。这些局部之间存在着主次关系。而每个局部必须为其整体的统一性服务。”莫伯治先生对整体和合的设计思维有着自己的更具体的说明:“在我的建筑创作过程中,往往涉及一个重要的思维领域,就是遵从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如基地环境的处理(包括地势、地质、气象、建筑环境)、现代功能的满足、新材料性质的体现、新技术发展的运用等等。透过这些分析,从建筑的体形、空间、构造以至构图的处理,与上述客观因素固有的内在本质之间,达到形神相通,表里统一。”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广州北园酒家、广州泮溪酒家、广州矿泉别墅、广东深圳银湖宾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岭南建筑佳作。置身其中,便可强烈地感受到建筑对自然的复归感和建筑与环境的亲和感。三是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创新是建筑创作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在岭南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林克明先生在谈及建筑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时说到,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盲目搬用木结构的处理手法,而不去充分利用新建筑材料的特性,就无助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因此,他在设计原中山大学第二期教学楼工程时,有意作了改进和创新,采用了简化仿木结构形式,取消了檐下斗拱而代之用简洁的仿木挑檐构件。又如广州友谊剧院,在门厅的处理上,是国内首先打破惯用的双梯对称手法的实例。岭南建筑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意境的美学追求上。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就是很好的例证。齐康先生曾这样评说:“岭南画派纪念馆是莫老(莫伯治先生)在建筑艺术创作上大胆地从具象的建筑形象到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作品,使建筑造型与画派的画意相吻合。这是一座新作,使人仰慕。它反映了展览建筑的性格又反映了抽象建筑造型的诗意。从艺术上讲做到了源于岭南画派的创作生涯又高于这生涯。”注释① 建筑的适应性原理是建筑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包括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和建筑的主观适应性两个基本层面,前者关涉建筑美的生成和创造,后者关涉建筑美的欣赏和评价.
划来做,最好是贴近生活,比较好调
岭南新建筑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特征的含义是指事物中最能代表或反映其本质的东西。建筑特征也是一样,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此外,建筑特征还有三个层次的表现,即: 浅层次表现,它表现在物质技术方面的特征较多,也是易看到易反映的一种特征表现。一般在建筑中如平面、结构、材料、气候、地貌以及某些外形、细部、构件、图案等,在建筑设计中,它可以直接拿来应用,在创作中可以称作抄袭或模仿。 中层次表现,它已经开始进入建筑中去模索、综合,可以说是一种代表性或典型性特征,如符号、象征、手法等都属于这一类中层次特征表现。 高层次表现,这是深入到文化内涵的一种特征表现,是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能逐步形成的。建筑技术特征与表现这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特征: 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 轻巧的外观造型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四个要素,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其中关键是体型。建筑物的造型美观悦目其首要的条件是体型得当,即比例恰当、优美。和谐优美的比例是形成建筑自然美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材料,它是建筑形成的物质基础。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是建筑增加美观的重要辅助手段。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建筑体型做成轻巧,有下列一些手法,如:建筑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虚实的对比。多用轻质通透的材料、以及选用通透的细部构件等。ƒ 明朗淡雅的色彩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喜爱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使建筑物减少重量感,从而造成建筑外貌的轻巧。„ 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布置分为两个方面:a、 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即建筑的充分利用天然的即大自然的山、水,如山崖、峭壁、溪水、湖泊作为环境,以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风光。b、 建筑与庭园的结合。其特征就是有庭又有园、庭与园的结合。庭有多种类型,以水为中心的称水庭,以绿地为中心的称旱庭,以石景为中心的称石庭,石景在水面之中的称为水石庭。建筑物环绕庭院而建,称为绕庭建筑。将庭园引入室内,也是建筑与庭园的一种手法,具体做法有:把庭园引入大厅、把庭园引入房间内、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还有把庭园引入支柱层,称为底层花园。… 传统地方特色细部和装饰装修的运用。建筑象征特征表现这种特征表现比上述技术、外表或形式特征表现要深入一些,它深入到建筑的本性来反映,可以说是属于观念、规律等范围,它已经有一种概括性的内容表现,例如一般设计人员通常喜用的符号、手法、象征等都属于这一类。但是,这种如符号、手法、象征等特征表现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建筑特征表现,并且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或淘汰、或升华。如广州地区七十年代流行的新建筑形式及其设计思潮,当地有一段谚语说,“板式建筑带形窗,高层平顶加裙房,高楼低层相结合,遮阳板加通花窗”,这就是当时岭南新建筑的符号、形象和细部等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它比技术物质特征是进了一步。但是,为时不久,到了八十年代,这些特征也没落了,产生了新的特征。高层次建筑特征与表现高层次表现,这是属于文化思想内涵方面的表现,它已经超越某些表面形式等物质特征和符号、象征、手法等内容表现,而是进入到通过意匠、构思、并从哲学、美学、历史、人文等学科在理论综合上进行研究和创造来表达,这是建筑创作的最高境界。通常业内人士所说要“神似”不要“形似”,就是这个意思。这种创造境界是较难达到,也是很艰苦才能做到,而且要化精力、化时间并在长期的实践、摸索创作中才能逐步达到的。如果在创作中能在思想内涵某一方面达到高层次表现,那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下面我们从岭南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岭南建筑的特征。文化特征的形成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因它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发展以及观念上的不同等因素所造成。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在全国来说,这也是比较特殊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特征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和交融。岭南地区的多元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也是吸收周边地区文化的结果。这里要明确的是,在汉越文化中,是以中原文化为根,在岭南多元文化中则要明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其次要强调的是,在汉越文化融合的主体中,不能忽视南越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特色。如果离开了上述两点,那么,岭南的多元文化偏离了民族的和地域的特点,那与国外地区的多元文化又有什么区别呢?‚ 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ƒ 商业文化。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在我国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上,两者应是统一的,但必须要强调社会效益。下面叙述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 兼容性。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务实性。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ƒ 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创新性,这也是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带来的综合反映。创新是竞争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获得成功、胜利的必然途径。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前进,但是,这种竞争必须是良性的、光明磊落的。创新不同于创造。创新主要是一种观念、思想,就是要求新奇,与众不同。而创造则是具体行为,是产生价值的行为,是具有科学依据进行艰苦劳动创造价值的行为。当然,两者有联系,在某方面解释也是可以相通的。岭南建筑来源于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上述,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此外,随时着文化的发展,辐射性的作用也在岭南建筑中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第五项特征了。2 岭南建筑地域风格的创造 地方建筑风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建筑风格形成主要有四项因素,即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历史因素中有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这些因素比较稳定,不是经常变化的。人文因素是社会因素中最活跃的也是经常变化的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人的习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等。在历史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制度。在封建社会下,各个时期还有不同的表现,就构成了时代因素。经济因素这是建筑形成的物质条件。同样的材料,结构可以导致不同的建筑形象和外貌,因为建筑创作并不由材料结构等科学技术来决定, 而是由当时的社会需求,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以及思想文化对建筑的要求来确定的。材料、结构方式为建筑创作提供了建筑实施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条件。自然条件因素不同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理、地貌和材料,它是我国建筑形象呈现出丰富多彩和地方风貌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因素凡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非物质技术方面内容的、都属于文化因素范畴。如制度(如礼制)、宗族、还有艺术方面的小说、诗歌、绘画、音乐、戏曲、雕刻、装饰、装修、服饰、图案等都属于文化范畴。以建筑类别来说,则多着重在制度、习俗、审美观以及艺术处理等方面。建筑是为人的生产生活服务的,而建筑又是由人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的形成离不开人,人的文化素质不同、性格不同都会导致建筑的布局、空间、环境、形象产生不同的反映,建筑风格更是如此。建筑风格的形成,四项因素都是必备的条件,但是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它们存在的条件不同,就会导致建筑风貌、风格的不同。特别在南方地区,就要抓住岭南特点,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岭南的人文因素,另一个是岭南的自然因素。那么,什么才是地方建筑风格的形成标帜?通过多实践总结,认为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即:成熟的人文条件,明显的地域条件和比较齐备的地方传统文化条件。Œ 成熟的人文条件人文条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性格特征,另一是文化特征。如果说,当地人民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本地共同性格特征已经认真地总结出来,同时它的共同文化特征也已经总结出来,那么说,本地区的人文条件基本成熟了,这就为创造本地区的建筑风格奠定了人文基础。 明显的地域条件任何建筑物都是在一定的地点建造起来的,每个地点都有它的具体地形、周围环境和具体气候特征,建筑物是不能离开这些具体气候、地形、地貌等特征去做设计的。一座优秀的建筑物,特别是地方建筑一定要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域特征明显就能使建筑充分呈现出它的地方风貌和风格。Ž 比较齐备的传统文化条件建筑中的文化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偏重于文学艺术等直观型门类,如绘画,雕饰、彩塑、装饰、装修、图案以及匾额、楹联等,另一类是侧重于文化内涵,即情景意境等美感方面。后者比前者更深一步,但难度更大。建筑有艺术的一面,可以归属于艺术门类。它的表现主要是形象表现,但它也离不开材料、构造等物质技术条件。在古代,一些功能比较复杂、规模比较巨大的建筑物不得不借助于其它门类的艺术来表现,如雕饰、绘画等,这些艺术门类既帮助了建筑物增加它的形象表现,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呈现了更丰富的感染力。艺术表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沉淀,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艺术有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对地方来说有它的地方性。既然是历史的文化,就必然有传统性、继承性。这些传统文化也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和反映。离开了这些文化,无论是国家、民族、或者地方将是愚味的,没有生命力的。有了灿烂的、独特的丰富文化,国家、民族和地方就是高尚的、有生命力的、光辉的。建筑风格也是一样,必须有强大的文化作为它的表现基础。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在建筑风格表现上必然也是有独特风貌的。我国古代建筑风格上雄伟、庄严、豪放、壮丽, 给人一种伟大、强盛的感觉。在民间建筑风格上的朴实、丰富、多式多样,以及园林中的自由、灵活、活泼、多变,构成了古代建筑风格中丰富性,多样性。这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此,只要人文条件达到成熟了,有了明显的地域条件,再加上有了比较齐备的文化条件,那么岭南建筑风格就有了创造的基础和可能。 历史文脉、人的素养与岭南地方风格根据以上所述,当人文条件、地域条件和当地的文化条件都已齐备时,那么是不是建筑的地方风格就能够自然地产生了呢?回答是不一定,这三项条件虽然齐备,但是,它还只是形成具有地方建筑风格的客观条件和基础,关键还在于人,也就是建筑师,是由建筑师的思想、素养、信念来决定的,这就是主观条件。作为建筑师要具有一定的思想、素养和信念,第一,要了解当地人民的习俗、生活、思想、性格、审美观等,同时,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地理、材料、环境等客观条件。第二,要掌握历史文脉,这是关系到创造的建筑风格是否有民族特色,是否有岭南特色。第三,提高本身的素养的,即思想、文化、信念、能力,例如对建筑的正确理解,对创作方向的坚定信念,有一定的业务文化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认真务实、深入工作的作风等,这些素养都是建筑师进行创作的基础。建筑师了解历史文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这是发扬文化的民族性和传统性,便于我们批判、继承、吸取的需要;二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习俗信仰等;三是当地人民的性格特征,它涉及到生活方式、情感爱好、审美观等;四是当地的文化特色。以文艺的门类来分,有关文学的有匾章、楹联、题字,有关艺术的有绘画、书法、雕饰、陈设(家具),还有实用艺术的装饰、装修、纹样、图案、色彩等。这四方面的内容离不开历史,离不开当地自然条件,也离不开当地环境,它们构成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正是为创造岭南风格的实践基础。在这方面,土生土长的本地建筑师是最有条件进行岭南建筑风格的创作实践者,也是最能获得成就者,广东一些著名建筑师已有先例。在当代,有不少建筑师不是本地人,是新移民的建筑师,他们也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岭南建筑风格的创作者。但是,他们必须像上面所谈的那样,要了解、熟悉和掌握形成地方风格的三个基本条件,特别是岭南的历史文脉,只有深入群众,了解岭南人文掌握岭南条件,培养感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岭南地方风格的建筑。
岭南建筑风格特点有:宁变勿仿 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作品中的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追求意境 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情调和神韵。例如白云山庄的诗情画意,能唤起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故乡水”。因借环境 融为一体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华。“白云宾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群体布局 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而只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清新明快 千姿百态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塑造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室内设计 丰富多彩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传统手法,如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特色家具、匾名对联等等,使室内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景园文脉 推陈出新岭南建筑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中国古园林空间手法,移植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从而产生出鲜明的特色。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园、兰圃、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神似之路 殊途同归岭南建筑学派主张新建筑与传统形式风格要神似,不要形似。神似反映了一种文脉意识,对传统精神及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对环境整体性及人性空间的尊重,对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强烈愿望。◆ 自古岭南地区就以绘画艺术为主要的文化,岭南绘画艺术萌芽与新石器时期。◆ 如今岭南建筑更是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典型,闻名世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一 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随着广东新建筑的创作繁荣和成功实践,国内建筑界一方面对这种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关于以上述建筑为代表的广东新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争鸣中,其中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学术界定。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地域论”。这种观点从“岭南”的地理概念出发,认为岭南建筑即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包括广东、海南、港澳以及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等区域的建筑。二是“风格论”。持此论者认为,岭南建筑即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合岭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平立面设计、建筑部件结构与造型以及富于岭南地域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三是“过程论”。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过程论者着眼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其创作实践活动,认为岭南建筑是指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换言之,岭南建筑即岭南建筑创作实践活动的简称。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说明岭南建筑丰富的本质内涵。“地域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有助于揭示岭南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某些方面的技术个性。但是,“岭南建筑,是一个有自己追求和风格的建筑创作流派。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于‘岭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风格论”更接近于对岭南建筑的艺术特征的揭示,强调建筑的文化性,有助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本质。然而,为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而否定建筑的技术个性,不但有悖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也难以真正阐释建筑的风格问题。因为建筑的艺术风格有赖于对建筑材料的技术处理,甚至,建筑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论”强调建筑是一种纯粹的创作实践活动,无视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流露出一种“建筑创作无需理论指导”的非理性倾向,无益于岭南建筑创作及发展,不利于岭南建筑的理论研究。鉴此,我们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新观点来界定岭南建筑,以表示对目前关于岭南建筑“地域论”、“风格论”、“过程论”的学术借鉴和理性鉴别。建筑审美属性的最高标准在于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三者统一。“文化地域性格”论的意义在于对岭南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这三者的综合揭示。“文化地域性格”论诠释了岭南建筑的三大层面的内涵,即岭南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文化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岭南建筑,作为审美对象而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思、赋予人们审美享受,往往是以其地域技术特征为表、文化时代精神为里、人文艺术品格为核的。夏昌世和莫伯治二位前辈,作为岭南建筑的先驱者,在论述岭南庭园时指出,岭南地区包括了“广东、闽南和广西南部� 这些地区不但地理环境相近,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正是岭南地区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影响着岭南建筑的形成和发展�铸塑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人文品格。二 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建筑的人文品格主要是指通过建筑布局、风格造型、空间组合和细部处理等建筑形象要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哲理、设计思维、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以建筑的技术个性为基础的。建筑的技术个性指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方面的技艺表现手法和特征。而建筑的技艺表现,从建筑的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抑或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都必须遵循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原理①。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所以,在“人为”即进行建筑的设计建造时,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地势来考虑建筑的布局和造型,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不忘建筑为人所用,满足人们的实用和审美需要的双重目的,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理想,以便显露建筑的技术个性和人文品格。岭南建筑于此有其独到之长,涌现出无数建筑佳作,赢得人们的普遍赞誉。建筑的人文品格是隐性的、间接的、抽象的,而建筑的技术个性是显性的、直观的、形象的。建筑的人文品格和技术个性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建筑美生成的客观条件。建筑的人文品格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也反映了岭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岭南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融、一种综合、一种凝炼。尤其是岭南近代文化,“经过对爱国的情感和追求进步的理性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调适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精英以开放而健全的心态,在融汇中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创造性的文化转换和文化重构,而且也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岭南建筑的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在岭南近代的园林、民居等多种建筑类型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如建于1926年的开平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以西洋建筑的特点,结合中国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按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布局兴建的。”又如1934年建成的广东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二是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设计思维是建筑观的重要内容。岭南建筑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及结合,表现出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取向。如著名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先生设计并于1934年10月竣工的广州市府合署(现市府大楼),“为了配合中山纪念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风格,合署大楼在建筑形象艺术处理中采用宫殿式,屋顶铺置黄色琉璃瓦,内部装修天花图案并采用中国式纹样。”在1956年设计广东省科学馆时,他详细分析了建筑环境条件,重点解决了建筑与环境配合及建筑形象问题。他说:“科学馆位于中山纪念堂西侧,根据周围的环境,应起陪衬烘托作用,它与纪念堂、市府合署等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建筑组群。”佘畯南大师曾以友谊剧院的设计为例专门论述过剧院建筑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友谊剧院的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统一性。因为缺乏统一性,就会使人感到杂乱。整体性是统一性的高度表现。我们的构思力求体现剧院建筑的整体性。首先,剧院建筑是它周围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为增添美景而出现于大自然环境之中,它要同四周绿化环境结合成整体,充分表达南方花园剧院的特点。其次,剧院建筑是由无数的极其平凡的局部有机构成的。这些局部之间存在着主次关系。而每个局部必须为其整体的统一性服务。”莫伯治先生对整体和合的设计思维有着自己的更具体的说明:“在我的建筑创作过程中,往往涉及一个重要的思维领域,就是遵从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如基地环境的处理(包括地势、地质、气象、建筑环境)、现代功能的满足、新材料性质的体现、新技术发展的运用等等。透过这些分析,从建筑的体形、空间、构造以至构图的处理,与上述客观因素固有的内在本质之间,达到形神相通,表里统一。”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广州北园酒家、广州泮溪酒家、广州矿泉别墅、广东深圳银湖宾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岭南建筑佳作。置身其中,便可强烈地感受到建筑对自然的复归感和建筑与环境的亲和感。三是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创新是建筑创作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在岭南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林克明先生在谈及建筑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时说到,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盲目搬用木结构的处理手法,而不去充分利用新建筑材料的特性,就无助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因此,他在设计原中山大学第二期教学楼工程时,有意作了改进和创新,采用了简化仿木结构形式,取消了檐下斗拱而代之用简洁的仿木挑檐构件。又如广州友谊剧院,在门厅的处理上,是国内首先打破惯用的双梯对称手法的实例。岭南建筑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意境的美学追求上。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就是很好的例证。齐康先生曾这样评说:“岭南画派纪念馆是莫老(莫伯治先生)在建筑艺术创作上大胆地从具象的建筑形象到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作品,使建筑造型与画派的画意相吻合。这是一座新作,使人仰慕。它反映了展览建筑的性格又反映了抽象建筑造型的诗意。从艺术上讲做到了源于岭南画派的创作生涯又高于这生涯。”注释① 建筑的适应性原理是建筑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包括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和建筑的主观适应性两个基本层面,前者关涉建筑美的生成和创造,后者关涉建筑美的欣赏和评价.
一、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题目应符合学科专业特点,体现研究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反映学术水平。2.学位论文应由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写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内容要求完整、系统、全面、新颖,并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以为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并可以指导实际工作。4.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体现研究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结构规范、内容准确、参考文献完备、文字表达准确、科学性强。二、论文答辩1.学位论文答辩是学位论文的最后一步,是学位论文的审查和考核,也是学位论文的总结和检验。2.学位论文答辩应有较强的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系统、全面地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3.学位论文答辩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论文的研究方法,并能够充分地论证论文的研究成果。4.学位论文答辩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阐述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岭南MBA始于1998年,是中国地区富有影响力、富有价值,相当受雇主欢迎的MBA项目之一。岭南学院在2010年通过了AMBA和EQUIS国际认证,2015年通过了AACSB国际认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三大认证的商学院之一,跻身全球优秀商学院行列。此外,通过与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等国际著名商学院在教学体系、教师资源、交换留学、双学位项目等多方面的合作,吸收欧美先进的工商管理教育理念,并整合中山大学和岭南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岭南MBA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品牌效应。1、招生人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9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如下,包括国际工商管理(全日制)、国际工商管理(非全日制)、工商管理(非全日制)三个报考方向。招生人数为326人,其中国际工商管理(全日制):41人,国际工商管理(非全日制)&工商管理(非全日制):285人。2、基本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已获研究生学历,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非全日制招生专业方向只接受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报考。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4、学费及奖助金所有研究生均须缴纳学费,具体学费标准如下(人民币):国际工商管理(全日制):70000元国际工商管理(非全日制):276000元工商管理(非全日制):255000元5、修业年限工商管理硕士全日制学制2年,非全日制学制3年。保留入学资格研究生的学制以入学当年规定为准。6、学位授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凡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由中山大学颁发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参考资料:HZMBA
很好,在中国排名在中欧长江清华北大之后!!!与mit和明尼苏达大学联合办学!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有:020100 理论经济学020200 应用经济学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125100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025400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学院设立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专业;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7个硕士专业;工商管理(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物流工程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拥有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国际商务8个本科专业,以及中美合作EMBA(CHEMBA)、中法合作MBA、DBA 3个外国学位项目。
我是茂名市电白区农村小学的一名在职教师,在2017年响应政府学历提升工程,报考通过就读于《湛江岭南师范学院》本科中文函授班,各科考试已合格并且毕业论文已提交,毕业时间是2020年1月。可是过去已有一年时间,我们都没拿到毕业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领导帮忙了解一下情况,并督促岭南师范学院领导及时给我们发毕业证。我们都是弱势群体,少见世面。麻烦领导了,谢谢!
广东省教育厅投诉电话: 020-37627943。
广东省教育厅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83号。
邮政编码:510030。
广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127名。其中厅级领导职数:厅长(教育工委书记)1名、副厅长5名,教育工委副书记1名,主任督学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22名(含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29名。
广东省教育厅机构职能:
(一)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拟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规划、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负责教育事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发布。
(三)负责省级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同有关部门拟订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教育收费的政策,监督、统计各地教育财政拨款的投入、执行和使用情况,指导学校的基本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
(四)综合管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民族教育,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承担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关管理工作,指导全省成人文化教育、社区教育、职工教育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
(六)综合管理高等教育,指导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审核高等学校设置、更名、撤销和调整,组织实施国家学位管理的有关规定。
(七)负责教育系统科学研究的规划、指导工作,指导高等学校各类科技工作,指导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及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指导产学研结合和相关科技产业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奖学、助学和勤工俭学工作,指导学校后勤工作和校办产业工作。
(八)牵头负责监督检查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情况,负责督政、督学工作,依法组织教育执法,督导、检查各地履行教育职责和巩固提高“两基”工作。
负责组织和指导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督导检查和验收工作,负责教育评估工作,对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行检查、监测。
(九)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指导各类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规划、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学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装备、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组织审定教材和教学用书及资料,负责教育系统政府采购监管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并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指导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和各类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参与拟订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和计划,指导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和已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十一)主管全省教师工作,指导实施各级各类教师资格制度,规划、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指导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
(十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管理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十三)规划、指导、组织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负责广东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有关工作,指导来粤留学管理工作。
(十四)规划、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工作。
(十五)规划、指导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协助省委管理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指导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统战工作。
(十六)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和宣传工作,指导学校的安全、稳定和保卫工作,指导教育系统审计工作。
(十七)承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有学士学位。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章制度。2.品行端正,恪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诚信。3.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4.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毕业规定的学分要求且平均学分绩点(不含集中实践性教学)达到及以上,学位课程、毕业论文(或设计)和教育实习(或专业实习)的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2022年岭南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英语专业已经公布,从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学位授予、就业方向全面介绍了2022年岭南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英语专业相关情况,详情如下:英语(师范)专业简介广东省特色专业(英语语言学课程是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广东省教学团队)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及综合人文素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完成本专业学习,能奠定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基础,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基本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如日语、法语等),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初步熟悉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情况、具备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核心素养,能从事中小学外语(包括英语、第二外语及双语)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或从事外贸、翻译等以外语为工具的工作。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学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英语、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互译、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课程教学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英语教育教学见习(包括备课、上课、班级工作等)、教学实训(包括英语语音语调、板书、微格教学、说课)、社会实践、教育实习(一学期)、毕业论文。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就业情况:就业率100%,主要从事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工作及外贸、翻译等以外语为工具的工作。就业方向: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或以外语为工具的其他行业。2022年岭南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介绍:英语专业已经公布,更多广东统招专升本资讯,请关注广东统招专升本栏目页面。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