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持续性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全面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因此,在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式,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多媒体 游戏 生活化
语文这门学科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传统的应试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亟待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与此同时,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进步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满足新课标要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的目的。以下内容将对此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以及教学需求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半洒云天、凌空而下的奇特美观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并且配上美的音乐、美的解说,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后,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并且领悟作者那种丰富的想象与强烈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抄袭作文书、错字连篇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面对《课间十分钟》这样一道作文题时,教师可以事先运用摄像机在不经意间将学生们的课间活动记录下来,然后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看就会发现课间十分钟原来这么精彩,这种直观性的呈现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与写作欲,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者,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之时,要注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要使得所选择的多媒体素材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此一来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好游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其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字词,死记硬背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牢记于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事先在课前准备一个转盘,在学习生字时,指名让学生们转转盘,随着转盘的不断转动,形旁与声旁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比如“氵”、“马”、“女”、“亻”分别与“也”字组成了池、驰、她、他。然后让转转盘的同学对自己所转到的字进行记忆,这样一种有趣的拼字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些有规律的汉字,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便于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二,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法时一定要注重结合所学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课文主旨。比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适当分组,让学生把组内学生的友谊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借助段话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整个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进行评比,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尝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数是源自生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源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寻找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成为教育教学的素材。比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观察放学前傍晚的晚霞,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有,生活化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比如经常带孩子旅游、逛公园、烧烤、参加少儿比赛等,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素材,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再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采用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语言去感染小学生,主动去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在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素质教育的普及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与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与策略,不断地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广平.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8)
[2].唐现弟. 《浅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开展》.求知导刊.2016(03)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论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运用与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为目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提倡多年,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线索,分析指出了当前契机下语文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法。
1 新课程语文理念
新课程语文理念中强调,“建设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隋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其中重点指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辅的方法的教育模式。
我们在研究新课程语文理念,重要的是分析指出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所在。可以看出,以新课程语文理念为标准的新课程要求旨在提倡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性,即其社会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学基础上,应当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为基础,发挥语文教育的核心推动作用。
也可以说,语文新课程理念即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为基础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改革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进步显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长远的改革,因此一朝一夕的热潮必然推翻不了旧有制度对教育的冲击。改革还需继续前进.我国当前教育现状距新课程改革之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分析其原因,总的体现与以下三个方面:
2.1主观上的意识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转换。教育是教育的终端执行者。大刀阔斧的教改应当先从教师自身“改革”而走,只有教师自身观念的改革,才能带动新课程改革的活跃,否则失去了其现实意义,改革就成为空谈。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当前改革也存在与教师队伍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课改的实施。首先,教师自身意识不足,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上不涉足改革,甚至出现有些教师仍借用往年备课资料,教师自身意识的不足,对改革没有形成足够的认同感必将导致教改的阻塞。其次,许多老师进行改革,因为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效不佳,逐渐积极性丧失,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首先放弃了对课改的坚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应当随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需要时间累计的语文课程。语文课改更应当持之以恒,以接力棒的方式传达下去。
2.2外部条件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学校信息化不通畅,对新课程改革尚未引起重视,还停留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上。另外在外部条件上,师资力量的欠缺与学校自身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新课程改革的闭塞。同时,许多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措施只采取走过场的形式,未涉足根本,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课改评价体系。对新课改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导致学校新课程改革气氛不浓,总体进度不高,效果不显著等。学校的指导是对教师课改工作的有效促进,只有学校花力气,带领教师队伍的改制,才能促进学校课改的成效。
其次,在客观条件方面,由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其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由于经费条件的不足,或者专项资金的欠缺,造成课改的硬伤。使得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课改实验。
3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政策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添加,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主观作用。只有在相应的政策条件下实施才能保证其理论性的完善,才能有依据地促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当前形式下,新课程改革已事在必行,而政策条件则成为了阻碍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阻碍。在政策支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性的将解决问题的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3.1政策上理论性的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政策上的规定。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政策一方面指导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限制并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无纪律性和无效性方面的实施。因此,政策在对新课程的改革上,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只有政策的硬性规定,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完善新课程的发展。
3.2政策上的物质条件地支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上的支持。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资金如教学器材的提供教学中实践经费的开支和教师的补助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相对与此,在资金上的苦难也是导致新课程改革出现瓶颈障碍的必然条件,尤其是相对经济条件欠缺发达的农村学校而言。地方财政的供给不足,导致新课程改革渐而远之。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只有硬件设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任务。
同时,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践行者,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最了解当前教育现状。提高新课程改革步伐,还需要得到地方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普及。首先是教师思维意识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缓慢发展重大原因是因为教师思维意识的不跟进.这就使得我们新课程改革不能得到延伸。因此在学校中,学校领导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培训,如参加类似演讲比赛,又如参加进修培训等。
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它迫切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去改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一项长远的任务,应当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登记注册的正式期刊.(cn14—1324/g4issn1673—2162邮发代号:22—198)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和邮发代号,是一份研究与服务课程改革的正式教育期刊。
① 《新课程》杂志是正规的吗
是正规的杂志。
《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山西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主要围绕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指导刊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刊物。
(1)新课程杂志社编辑扩展阅读
办刊宗旨
本刊遵循“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方法、促进新发展”的方针,旨在全面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开拓视野。
主要栏目
理论创新、高教前沿、教学实践、和谐校园、教育研究、新视角、 热点聚焦
投稿须知
来搞要求
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因本刊来稿量大,编辑日常工作繁忙,未采用的稿件本刊均不予回复。所有来稿在1个月内未收到稿件采用通知,请作者转投其他杂志。
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意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文字要精炼,大学教师撰写论文每篇3000字,中学教师论文以2000字左右为宜。
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稿件尽量不用图表。
来稿最好用WORD软件录入后用电子邮件的 “附件” 投寄。若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可用微机打印稿投寄,来稿若用手写,请勿潦草,用工整楷体字,尤其姓名、地址不能潦草。
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联系电子信箱。以便我们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② 《新课程》杂志上知网吗还有别的网站吗
《新课程》杂志 是 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全文收录!
③ 《新课程》杂志社地址在哪里
地址是:山西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新课程》河北通联站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民族路77号华强广场B座1510
④ 《新课程》是什么出版社
小学英语系列有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和译林出版社,小学数学系列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学某些新课程有江苏教育出版社和龙门书局。 大学某些新课程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21世纪出版社。 某些杂书传播比较新的知识有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某市)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等等。
⑤ 《新课程研究》这个杂志太差劲了
《新课程研究》杂志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课程研究》瞄准课改前沿,立足课改实际,以重建课程文化为目标,积极探索课改新方法,交流课改新信息,展示课改新成果,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内容丰富而深刻,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率在教育类期刊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广大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研究机构和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案头必备的教育教学指导性期刊。
⑥ 新课程杂志和新课程学习杂志正规么
是的,两本杂志均为省级,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询;刊发后的文章,中国知网、龙源、万方回全文收录;全国各答大邮局可订阅。《新课程》为G4纯教育类期刊,《新课程学习》为O1理科综合类,各地区老师都可投稿,没有任何学科限制,只要教育教学类的稿件都可安排。前提文章一定要原创,抄袭率不能达到30%
⑦ 《新课程》杂志社的主编联系方式
嗯 看到了 ,王编辑,就是你的昵称
⑧ 《新课程》杂志社的官方是什么投稿邮箱是什么
可以提供相关的文章代投稿的,也可以了解了解。
教学月刊(中学版)上海中学数学外国中小学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中等数学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中学生物学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中学语文教学你看这些是否可以。是中学教育类的数学期刊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政治)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语文)1.中学语文教学 2.语文建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外语)1.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历史、地理)1.历史教学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数学)1.数学教育学报 2.数学通报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物理)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
(化学)1.化学教育 2.化学教学
(生物)1.中学生物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这四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对待“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如怎样运用现代小说观鉴赏小说?散文写作的重心在哪里?解读散文应遵循什么原则?有的地方教改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让学生做主体,教师是不是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教学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有些大学教授的理解都出现了问题,更何况中学教师。例如,一位权威教授写了一篇《<<咏柳>>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几种好处,其中有一项好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可笑的错误按照孙绍振教授分析就是:“这样的阐释,和经典文本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唐朝贵族,他的脑袋里会有‘创造性动’吗?‘创造性劳动,是权威教授自己心理图式中固有的,是他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文艺理论的狭隘社会功利论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比如语言习得有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随意性等特点,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无法排出谁先谁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教改进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通过思维的锻炼,可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入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案。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
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主抓两种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目前各国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而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一个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人文类篇目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可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主抓两种能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发问、会发问,并与老师互动起来。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提问领先: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就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言。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有时为了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辩论一番。
当然也有“敏于行讷于言”的学生,怎么办?每天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摘抄并大声朗读新闻,先消除羞怯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基本上能大声地阐释问题了。
三、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识字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学就在培养,为何到初中依然写错字?可采用探究词源法。学生将“萧萧班马鸣”的“班”错写为“斑”,《说文解字》中讲到“班,会意,从珏从刀,中间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而这恰是一首分别诗——《送友人》。《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学期教学中,开展“日读一万字”的活动:学生准备B5大小的名著阅读笔记本,每天读名著30分钟,记录日期、页码、字数、内容梗概(90——100字),家长签字。一周一检查,定期进行小测试。
2.寒暑假,布置学生就一部作品制作书签、腰封、手抄报、思维导图等,进行创造性阅读。
3.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分享会。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在教学中常进行情景作文训练:与教材内容结合仿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亲的手》;与名著阅读结合写人物小传,如《林冲小传》、《虎妞小传》等;与背诵篇目结合写回信,如《公输班不义》、《写给欧阳修的信》。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如人物小传分三层写,要层层清:第一层姓名、身份、性格简介;第二层主要情节加评价;第三层全面评价。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经典作文素材:1、成功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努力的人生,是无任何遗憾的人生,是目标明确并为之奋斗的人生,是会把握机遇的人生。哈佛大学对于人生成功曾做过科学的系统的调查和验证,认为人生成功必须具有三大因素:一是宏观管理能力,二是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其中,前两者仅占15-20%,后者占80-85%。这与我国清华大学曾经做过的调查试验公式惊人的相似:成功=15%的知识技能+85%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指通常的庸俗的人情世态,而是指驾驭人生、调节人生、解决矛盾的能力。人人都希望成功,但往往把成功看得高不可攀,其实成功的人生是从每一点每一滴做起的,成功离我们很近。要想一步步迈向成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做到"五会"做起,即会笑、会听、会说、会做、会想。只要你想成功,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每一天都成功一点点,成功的人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2、铁环的寓言一个铁环,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便拼命地寻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于自己不圆,所以滚得很慢。但正因为如此,它观赏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的花草,并和它们交了朋友。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它找到了丢失的那一部分。有了它,虽然完美了,但是会跑得很快,再也无法和花草说话……3、邱吉尔的弱点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几乎就是邱吉尔每天的广播讲话。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当他确定了自己的远大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克服这个缺点。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4、华盛顿的牙齿1784年,也就是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前五年,刚刚52岁的他,一口牙几乎掉光。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这是历史学家刚刚考古发现的,那个曾经解放黑奴的英雄华盛顿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突然滑落,我们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点。但是仔细一想,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为我们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从而在心里为他涂抹各种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头颅,来增加他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华盛顿的不完美。5、不可救药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残酷地欺压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劝谏,希望厉王能改邪归正,但是他不但得不到厉王的重视,反而被奸臣嘲笑。凡伯看着渐渐衰弱的国势,内心格外焦急,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小人。诗的大意是说: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而是你们把忧患的事情当作儿戏。忧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能够防止;但是,一旦忧患越来越多,那就像火焰熊熊燃烧一样,没有法补救了。果然,不久老百姓把周厉王赶到了很远的地方,再也没让他回来过。6、海尔的启发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7、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记住,颇愫泌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誓愫蒙以下令了。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颇愫泌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8、希尔顿集团在当今世界旅店业中可称是扬名五洲,200多幢巍峨壮观的高楼大厦遍布世界各都市,希尔顿集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希尔顿集团上下团结一致,唐拉德·希尔顿曾这样说过:"我可能是得克萨斯州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种福来自于友谊,来自于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远与同僚相处愉快,合作无间,因为我的福来自于他们。"9、家庭主妇电影演员陈冲是这样描述她的生活状态的:"生活中的事情很琐碎,其实我在生活中就是个家庭主妇,我有我的丈夫,两个孩子……年轻时可能在事业上在乎很多,但现在的心态真的坦然了许多。我现在最在意的就是身边的这几个人,只要他们都健在、安康,也还爱我,我就幸福了。"10、赵本山8种角色打分在赵本山非常戏剧性的人生中,他还扮演了很多种角色,董事长、人大代表、丈夫、父亲和朋友,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赵本山为他生活中的8种角色分别打了分。影视演员:70分;小品明星:80分;导演和制片人:70分;人大代表:80分;董事长:50分;父亲、丈夫:10分;朋友:80分。11、马克思的后代《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子。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与无产阶级学说奠基人的相貌的确有相似之处。司机淡淡地说:"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记者提问:"您从他那里继承了什么?"安东尼笑着摸了摸大胡子说:"就继承了这个。"他拿出一本夹有许多书签的《资本论》。记者边翻书边问:"你还记得对马克思的一个调查表吗?在回答'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问题时,他说是'读书',大概您也喜欢读书吧?"他回答道:"不太喜欢。我喜欢收拾园子和汽车。我们俩只一点一样,那就是爱喝啤酒。"12、陈毅:永远的儿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过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解放后不久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工作十分繁忙。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来洗呀,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拦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浅谈教师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职业语言。 一、教师的语言具有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准确即观点明确,语言清晰,发音准确,选词适当,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鲜明是指语言贬褒得当,饱含真情实感,爱憎分明,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教师的语言具有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要文明,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使学生听后感到愉快,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切忌使用低级、粗鲁的污言秽语。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甜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心扉,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使他们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与周围人进行交流。 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为人师表的必要因素,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启发性的语言是学生产生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可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倍增,思维得到拓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要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储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教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一股巨大力量。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极为关注的话题,而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有整体方面、技巧方面、新课程标准方面、思维方面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600字议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拼搏是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一种可贵品质。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经历这样一段过程:居里夫人在探究镭的实验中,其实验条件是及其简陋的;莱特兄弟在制作飞机时也曾被别人取笑为“白日做梦”。即使如此,他们都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坚持奋斗,勇敢拼搏,最终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拼搏与成功是否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是不是因为拼搏,所以成功;只有拼搏,就会成功?其实,这不是绝对性的,并不是只要拼搏就能够百分之百的取得成功。因此又有了:拼搏≈成功。就比如《劳山道士》中的王生,他听从道士的话在道观里劈了两个多月的柴――他拼搏了,但却没有得到实用的仙术――他失败了。这“拼搏≈成功”中的“≈”表明有大部分可能会获得成功,可那生育的小部分则是失败。即使如此,但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绝对的公式――
不拼搏≠成功。这在数学中被称作不等式,表示两边不相等。而它用在此也恰到好处。释义:不拼搏就永远也不会得到成功。你最好想都不要想能够在家睡着大觉,等着成功能够来敲门,这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拼搏与成功的关系就如种子与麦苗一样,春天里没有播下种子,来年就不可能会长出麦苗。如果你没有负出努力,去拼搏,就不可能会获得成功。可能有人会说:没有付出努力却意外地获得了成功,这种事情也是有的啊!那么我可以说:这种可能是小之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了这么多,终归有一句话是正确的:因为你拼搏过了,所以才获得了成功。
成功是美好的,它能给予人优越感,卓越感,每个人都幻想着成功,但往往都忽略了成功的主要因素——拼搏。
有句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从古至今,经过拼搏成伟绩的人不胜枚举,我们从他们的背后,看到的是拼搏,是奋斗,是汗水。是啊,”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跳水名将伏明霞,当她在为亚特兰奥运会作准备时,大大小小的伤出现在她的身上,但是,顽强的拼搏精神驱使着她,坚强的斗志激励着她,因此,她把一切都抛诸脑后,带伤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拼搏精神,才使得她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拼搏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没有了拼搏精神,这个人,就很难有一番成就。
徐霞客顽强,不怕危险,一生在外游览40多年,写成了着作《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源;李时珍,司马迁等等,这些伟人们的成功,背后隐藏的,难道不是拼搏,不是努力,不是奋斗吗?显而易见:要想成功,还需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其实,时时刻刻需要着这种拼搏精神。每一件小事都要我们去拼;要想拥有更好的成绩就要去拼。拼搏永远是取胜的法宝!为你的前途,为你的人生,勇敢的拼搏,勇敢地冲吧!!
不要害怕你只是群体中的一个弱小的个体。因为,只要我们抓住了希望,努力拼搏,努力奋斗,成功就会迎候你的!我们相信:爱拼就会赢,肯拼就是赢!
成功需要什么?勤奋, 信念,才能,天资,机遇……可以罗列一大堆。窃以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地拼搏。
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就要为之努力拼搏,否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范读书时,就有了改造社会,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梦想,他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湘江评论〉〉,建立新民会,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7月再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抗日战争后,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为了实现梦想,他不停地努力着,不停地拼搏着,直到新中国成立。成功是拼搏的结果,拼搏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人,要想成功,都少不了拼搏。商场上战无不胜的企业家,没有努力拼搏就不会成功;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之前的拼搏就不会成功;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没有不断地拼搏就不会成功;在奥运会中手举金牌的运动员没有经过拼搏就不会有当时的成功……
是不是拼搏就能成功呢?那也未必。也有许多人失败过,甚至他的路比成功者的还艰辛,可是他与成功无缘,或者没看到成功。这时,我们能说他是“失败者”吗?当然不能!他同样是成功者!因为他在拼搏的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也应列为“成功者”。
写论文为了总结、交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教学评价的新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深入探讨、研究课程教学评价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提高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功能,海峡两岸的同行通过多方协商于2006年4月22—23日在天津召开了海峡两岸课程教学评价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和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承办。来自全国的与会代表约有二百人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代表们集中研讨的议题主要有四方面:课程评价的现状与展望;课程评价的基本问题;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围绕议题,代表们提交了四十多篇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学术原创性的论文。研讨会采取专家代表发言与分组交流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研究与实际操作实践相结合、教师上示范课与代表集中听课和评课相结合等形式,对几个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一、我国课程评价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毋庸置疑,课程评价是制约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向前发展,人们对课程评价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课程评价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对课程评价现状和突出问题的反思和探讨越来越深。但是,在我国课程评价的现状与人们对课程评价的理想和期待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海峡两岸在课程评价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课程评价的现状在祖国大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评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话题和研讨的难点问题。有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与台湾地区相比,大陆对课程评价的理解更为宽泛。在功能方面,人们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有人主张,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评价应发挥诊断课程问题、调控课程设计、监督课程实施以及推进课程建设的作用。在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大陆的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三种评价体系。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评价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同时,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在实际评价运作方面,人们在课程改革前后已经或正在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评价。比如,课程改革开始之前需要进行的需求评价(即课程问题的诊断性调查);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的教材评价研究;课程改革实验区有关课程实施状况的评价(如课堂教学评价);以及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课程评价活动(如校本课程评价);等等。由于各人在价值观、知识观、教育观以及人生经历经验的不同,人们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人认为,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一定课程产生的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也有人认为,课程评价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对课程价值的调查、分析、协商、判断,逐步达成共识,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又有人认为,课程评价是一种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在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评价习惯上称为课程评鉴。台湾地区教育研究院的同行认为,台湾课程评价研究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1995年以前为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台湾地区控制的课程改革与评价;1996—2000年为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指教科书开放后的课程改革与评价;2001年以后为第三个时期,主要是指九年一贯课程实施后的课程改革与评价。现在台湾的课程评价范围主要包括课程教材、教学计划和实施成果。课程评价实施的权责分三个层次:1.台湾地区──建立各学习领域学力指标,并督导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成效;2.市县当局──负责办理与督导学校举办各学习领域表现测验;3.学校──负责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并进行学习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实施,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人们把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程、编制教学计划、提升学习成效以及进行评价后的检讨的依据。(二)我国课程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课程评价研究,在我国大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历时并不长。可以说,课程评价研究,在我国课程研究领域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课程评价问题已成为这轮课程改革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评价的组织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从理论分析来看,课程评价的主体具有多元的特点,课程评价的范畴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整合性,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具体明确中央、地方和学校应有什么样的课程评价职责。有代表指出,课程评价的组织需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但是,从实际评价的运作来看,评价主体流于单一,过于强调或应付自上而下的行政意义上的评价(包括外部专家受行政部门委托进行的评价)。而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却存在缺失的问题。2.课程评价理论与课程评价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众所周知,科学的课程评价理论是来自客观现实的课程改革与评价实践活动,并对课程改革与评价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目前,课程理论工作者在课程评价研究领域业已取得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有些理论对课程改革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已经健全成熟了。在我国,课程评价的“实有功能”与“应有功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对课程评价在课程决策、课程研制、课程实施以及课程改革与创新方面的作用认识与研究得还不够。这说明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对课程改革的实践层面上的问题关注得还不够,对一些诸如课程评价机制的健全问题、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研制问题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者在译介和借鉴国外课程评价理论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比如,脱离本国国情实际的照抄照搬,认为国外的都是先进和创新的等等。课程评价理论不能转化为指导课程改革与评价实践的依据,评价理论与课程改革实践之间“两张皮”或油与水的现象日益凸显。3.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存在不平衡有代表提出,课程评价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三种偏向:一是,课程评价更多地着眼于课程实施及其效果,而对相关的课程决策和课程设计的评估比较薄弱;二是,更多地考虑课程的工具价值,而对课程的内在价值有所忽略;三是,更多地关注课程评价的监控功能,而对课程评价的反馈功能体现不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现在已逐渐认识并积极解决这种课程评价中的不平衡问题,比如,人们在思想上已逐渐接受关注整体、关注过程、关注发展等新的课程评价理念。4.课程评价的内涵与外延需要明确和规范与会代表对一些课程评价的相关概念的认识还存在不大一致的地方。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课程评价主要还集中在学业评价方面,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学评价是我国比较重视的一项评价活动,但它往往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没有重视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没有把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来对待,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学生的学业评价或教学评价就代替了课程评价,这样课程评价也就失去了很大部分的改进与决策功能。也有相当部分代表基于课程方案说和教学事件说,认为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之间有联系,但三者不是一回事,应该有所区分,课程评价是一个独特的领域。二、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问题,是本次课程教学评价学术研讨会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课程评价研究中更加具体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无论从代表们向会议提交的相关论文的数量和比例来看,还是从实际研讨中代表们听课、评课的投入来讲,都说明大家对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根据代表的大会发言和提交的论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及其标准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代表认为,由于课堂评价思想多样、课堂评价情景复杂、课堂评价指标难度大等原因,导致人们对课堂评价的把握不一,以至于现实课堂评价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课堂评价的定量化问题、理想化问题、权威化问题、形式化问题以及功利化问题等,有人把这些问题比喻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痼疾”。也有代表从教学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认为,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价值错位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点:以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观点简单机械地套用到教学活动中;强调量化和可测性,忽视质性评价;注重结果的有效性而忽略过程的有效性。(二)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1.理论依据科学的富有创新的高层次的理论,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指导和依据。有代表认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可能有很多,但人们无法回避课堂评价的教学原理,教学原理是衡量课堂的砝码。如果课堂教学评价不以教学原理作为衡量标准,可能会使评价偏离主题和目的,使评价成了为了评价而评价。因此,教学原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和理论基础。不同的教学理念会产生相异的评价运作方式,其中发展性教学、教育性教学、社会性教学和建构性教学是适应当代教学要求的现代教学原理,可以作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论基础。也有代表主张,把系统科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评价,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系统,将系统科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改善并增强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2.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际上反映了评价研究人员的价值取向。有代表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评价的价值取向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向。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合理性的追求,而这种合理性就其内在结构来说应该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这种合理性,并要处理好过程价值和终极价值、中心价值和非中心价值的关系。也有代表认为,以人为本是课堂评价的指向标。因为课堂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地方,课堂的好坏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师生的共同成长发展为目的。知识(课堂的中介)、美德(课堂的理想)、交往(课堂的本质)和发展(课堂的价值),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评价它们的核心就是要体现人的存在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了克服评价中单一价值取向的弊端,有代表主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甄别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之间、一元评价与多元评价之间、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之间、成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之间、纸笔评价与表现评价、科学主义取向评价与人文主义取向评价之间的关系,并让它们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三)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顾名思义,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就是教学评价活动的准绳和尺度,主要是解决教学评价“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代表们也都有自己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教学评价标准由教学活动评价标准、师生发展状态评价标准和师生工作绩效评价标准三方面构成所谓教学活动评价标准,是指内含于教学活动中的标准,主要包括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组织的精巧性、活动的参与程度、活动的连续程度、活动的吸引力、活动参与者的自由程度、活动的灵活程度、活动的高雅程度、活动的层次性、活动的合适性以及活动的独创性等等。所谓师生发展状态评价标准,是指师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展状态,对学生而言,发展状态目标体系一般包括知识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社会性发展、品德发展、独立性发展、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等;对教师而言,其发展状态主要包括讲授水平、学术水平、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驾驭课程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导学习的能力、反思能力、回应学生的能力、促进知识内化的能力、教学观照生活的能力、培育主体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以及教学创新的能力等。所谓师生工作绩效标准,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的外显的效果,一般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标志。2.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一般包括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所谓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有效教学评价的内容规定;而评定标准是对指标体系的程度规定。有效教学评价标准要关注四个变量:教学主体的复合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教学过程的和谐性,以及教学环境的支持性。基于这些教学变量的考虑,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有五项:其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其二,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其三,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其四,重视学习策略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点;其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3.课堂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包括善于讲解、设计环境、调动学生、运用手段和选择目标五个维度。评价研制者在考虑教师的实际和学科专家关于评课标准的建议的基础上,制订更加正式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在此基础上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编写评价手册,最终形成具有导向性、适切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运作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运作,主要解决的是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的问题。教学评价的设计,实际上是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分解。教学评价的设计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工作:确定评价类型,制订教学目标,规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以及选用评价工具。具体地讲,第一,就评价类型的确定来说,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评价类型。比如,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可将评价分为安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第二,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评价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应包括具体行为(包含具体行为的目标被称为表现性目标或表现性标准),让评价者根据这些行为判断目标是否实现。第三,在评价的设计中,评价内容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的,不同类型的教学评价所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第四,评价方法的选择是依据评价内容而定,常用的评价方法是测验、观察、鉴定和调查等。第五,评价工具的选用旨在支持不同的评价方法,不同的评价方法需要相应的评价工具。比如,测验法对应的工具有试卷、答卷纸、答题卡和评分标准;观察法对应的工具有行为检查表、等级评定表和学习日志;鉴定法对应的工具有任务单、材料与工具、量规;调查法对应的工具是问卷和访谈提纲等。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一般包括三个前后相连的环节,即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反馈结果。当然,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或改革的过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需要把握两大重点,一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二是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了指导学校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推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有的实验中学通过认真研究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制订了“三优化”和“六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所谓三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20分)、优化教学过程(60分)和优化教学手段(20分),所谓六维度,即参与度(包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三个二级指标)、亲和度(表现在主客体之间和教学环节之间)、自由度(体现在时空上、学习面貌和训练中)、整合度(主要包括三维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整合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练习度(包括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全方位训练、体现学以致用的意识以及设计练习题)以及延展度(时间、内容、教学预设和生成、学生发展)。有的中学在课堂教学的个案评价分析和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制订课堂教学评估导向量表,表中设列一、二、三级指标和对应的权重。三、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和课程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中小学教师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可以说,课程教学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问题,它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有人认为,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来说,最直接、最具体的课程教学评价就是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教师要求改革教师评价机制,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要对学校管理评价制度进行改革。有些教师呼吁:“减少不必要的量化评价指标”,完善工作中的评价机制。这说明的是,学校要建立有利于教师长期发展的评价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有代表提出:同行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有效性深受教师文化的影响。根据实际评价结果,同行评价可分为事不关己的同行评价、基于人际关系的同行评价和真实的同行评价三种类型。但是,只有当教师真正把同行评价当做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时,评价才能发挥出效果。因此,也有代表建议,应该把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教育的内容。有的学校把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纳入“名师工程”计划,认为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它能激励教师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研究欲望,自觉地把科学的评价(如评课)当做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四、对课程教学评价研究的展望课程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与会代表对未来的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建设性的展望,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主要有:1.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的原创性、本土性和实用性;2.明确各级课程评价主体的职责;3.建立系统的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比如,评价的中介机构等;4.加强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厘清校本课程评价的图像;5.拟订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6.建立丰富的系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数据库;7.切实改变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不利现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过度注重结果导向、由上而下的外部评价、评价目的模糊、评价结果未能善加利用;8.通过制度改造(取得制度支撑)、观念改造和方法改造,走出课程教学评价的两难困境。
如何写论文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会变成一团糟。 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你越来越熟悉它的时候,就会很快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艺术,你就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你也会遇到和其他作者一样的滞碍。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顺利解决。追求完美是一个原因。 记住: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有序的写出来(in order)。你可能要从正文写起,最后在你知道你写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写简介。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只能写上一页。追求完美也可能导致对已经完美的文章无休止的修改润饰。这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把写作当作和人说话就行了。 写信也是练习的好方法。大多的文章也会因为风格很想给朋友的信件而易读(can be improved)。写日记也是很好的锻炼。这两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好处。 无休止的修改格式而不是内容也是常犯的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 LaTex(附:CTex)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它自己有很多自定义的宏定义。你也可以利用别人类似的代码,许多站点(包括MIT)都维护有扩展库。 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这是写清楚要的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出笨拙的东西,不断的修补,就表明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一旦真正想说了,就说吧。 从每一段到整个文章都应该把最引人入胜的东西放在前面。让读者容易看到你写的东西(Make it easy for the reader to find out what you've done)。注意处理摘要(carefully craft the abstract)。确定(be sure)说出了你的好思想是什么。确定你自己知道这个思想是什么,然后想想怎么用几句话写出来。大篇的摘要说明文章是写什么的,说明有一个想法但没有说到底是什么。 不要大肆夸耀你自己做的事情。 你经常会发现自己写的句子或者段落不好,但不知道怎么修补。这是因为你自己进入了死胡同。你必须回去重写。这会随着你的练习减少。 确信你的文章真的有思想(ideas)。要说清楚为什么,不仅仅是怎么样。 为人而写,不要为了机器而写。不仅仅需要正确,还需要易读。读者应该只做最明显简单的推理。 完成文章以后,删除第一段或者前面的几句话。你会发现这些话其实对主旨没有影响。 如果你在所有的工作做完以后才开始写,就会失去很多好处(benefit)。一旦开始研究工作,好的方法是养成写不正式文章的习惯,每隔几个月(every few months)记下最新的和你刚学的东西。从你的研究笔记开始比较好。用两天时间来写,如果太长的话就说明你太追求完美了。这不是要进行判断的东西,而是与朋友共享的。在封面上说明“草稿”(DRAFT-NOT FOR CITATION)。拷贝很多份,给那些感兴趣的人看,包括导师。这种做法对以后写正式的论文很有好处。 得到反馈: 如果你加入私人文章交流网(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会收到很多别人的文章,他们请你评论。知道别人对论文的意见很重要。你给别人帮助,别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而且,自己也能提高。为文章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你应当读上两遍,第一遍了解其思想(IDEAS),第二遍看表达。 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评价,要学会吸取有建设性的建议,忽略破坏性(destructive)和无意义的建议。为了得到建议,你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写你所作的事情,即使你没准备写一个没有完整的期刊或者会议文章,然后交给别人看。即使是将要发表的文章,也应该写清楚,这样可以增加得到建议的机会。 以简要的形式降序组织评论(建议)对你和你所评论的人都有用:最上面内容相关,中间是风格和表述,最后是语法和文法。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论文的结构和结构原理,里面讲解的很详细,对学写论文有帮助,可以看看:)~ 论文学习网站:)~ 另外,推荐下面的论文网,希望你会找到相关题材的论文:) 优秀论文杂志,以科技类为主。 综合类 学生大论文中心 大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论文资料网: 学术论文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无忧论文网 论文下载中心 很多分类的。 论文帝国 有分类 教育类 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写好认为当然是要自己多学些知识了。多用心。也可以参考别人的精华啊!下面给一些资料,供参考哦 你自己找一找吧!! ◆论文资料网 提供论文资料服务的专业网站,含MBA%C
环境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统筹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开乱采等系列人类不合理生存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必备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对生物教学来讲,教师言传身教传播环境教育必然对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就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签订了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新协议。而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同样是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需要采取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当今世界在人类物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最广泛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生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 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仔细钻研并充分挖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与教学 经验 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对应的可能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境教育内容讲解。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对对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将“退耕还林”与“退耕还牧”引导进学生的意识之中。在环境知识的参透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住知识结合点,适时将内容进行延伸拓宽,而并不是一味按图索骥的牵强附会;二是要按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把握好环境教育渗透进生物课程的“份量”,也就是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与渗透程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本末倒置的现象;三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要注意 方法 的灵活运用,提倡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与自觉意识,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被动式接受。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生物老师在课后可让学生参加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并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姐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让学生培植各类植物与 饲养 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巩固并开拓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活动的某些内容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引导讲解。比如,当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鱼的生理构造时,可以适当穿插某些生活环保问题,如往池塘里随意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征产生何种危害等。这样一来以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二来开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三来也刺激了学生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以实例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以其强烈真实的现实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为他们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市区动物园、植物园,或带学生到乡村田野去感受大自然。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聆听、触摸、嗅闻、感受大自然,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逐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提高他们自觉改善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访。通过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景象对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中气候、空气、水土等是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环保节日或各环保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的环保节日并不匮乏,比如 世界地球日 、 世界环境日 、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 植树节 、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环保法规则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这些节日与相关的法规,不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还可利用主题 黑板报 与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与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公德意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培养提高是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形势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广泛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执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2]贺莉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12).
[4]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专学报,2002,(3).
[5]何玮.浅谈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报告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同时, 文章 还指出了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应该走的方向,即建立自己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46-01
从2007年9月份,笔者就开始对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再加上笔者的平时观察,了解到静宁县仁大中学在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的有关基本情况。
一、 教师方面
通过对高喜燕、赵安国、郑建明三位地理教师的访谈了解,加上笔者本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笔者也是静宁县仁大中学的地理教师)得知:
(一)教师在环境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本校,高中地理教师有四位,四人无一人是地理专业 毕业 。其中,高喜燕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文秘专业,赵安国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中文专业,郑建明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政治专业,只有笔者是环境科学专业。在对教师访谈之后了解到他们对环境知识很缺乏,他们都是文科背景,对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白,对有些学生提出的环境问题不能够很准确地进行回答,在环境教育方面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其实自己对许多问题还是很困惑的。
(二)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静宁县是甘肃省有名的教育大县,近几年来本科上线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教育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这里,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升学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也正是这个缘故,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转移到学生的升学上面,所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就转移到应试上了,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环境教育本来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素质的提高,而认识上的这种不到位或者说是偏离,使得环境教育在这里不被重视。在访谈中不难发现,本来教师在环境专业知识上很缺乏,然而,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他们的教学重点在地理课程上,对环境教育很少涉及,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非讲授不可的内容进行了讲授,但在这些课程上对学生很少留作业。他们感觉环境教育不太重要,涉及较少,即使遇上环境教育的课题,也就只是做了简单教授。
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 环境知识掌握不够完整系统
学生的环境知识不全面不系统,表现在:1、概念掌握模糊。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方面的名词,没有一个是全部学生都了解的。2、知识不全面。如环境教育中常提到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我国的森林面积都不知道(不过多数学生还是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人口数的),表现出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二) 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全面具体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全国和全球环境问题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视自己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及 措施 ,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环境问题。如同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生对水体污染的认识比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差,对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和水土流失的认识相对更差。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不知道是那方面严重,更不知道运行在自己身边的环保措施。很少有学生注意到校园或社区这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环境问题。
(三)环保态度不够积极明朗
面对自己也认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找借口,或听之任之,或浅尝辄止。面对有悖环保的行为,不是坚决制止,则是自认为“清白”而满足,或者只是管好自己的事,或者也是听之任之。比如,面对白色污染时,70%的人有借口仍使用塑料袋;面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76%的置之不理;面对成山堆积的垃圾,除了“无所谓”和“不支持,太麻烦”的人外,还有22%的人“垃圾没分类过,但废旧物尝试过利用”;面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满仓的垃圾,有15%和47%的人只不过“难以忍受”和“我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罢了,只有7%的人“自己不这样做也要制止别人”;在集体活动期间15%的人只愿带走自己的垃圾,不管别人留下的;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地面上的废纸,51%的人只表示自己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
(四)环保责任感缺乏
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只停留在口头程度。有82%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人均有份的同时,只有8%和13%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钱用于环保。更不用说还有人是自己的钱和家长的钱都不愿多一分用于环境保护。
(五) 环保行为上欠自律
很少有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调查为避免造纸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节约用纸的行动时,除了“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外,还有75%的人要人提醒才会节约用纸。为环保而减少电池的使用情况,也有44%的人需要老师要求。47%的人维护校园、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的卫生要纪律约束。不管是调查结果还是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学生环保自律行为缺乏,这说明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能力还有待开发与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在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开展开来,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扭曲,导致教师教学目标的扭曲,最终结果就是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差,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做的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对环境问题不够敏感。从而环境教育不能积极开展开来。
另外,农村不像城市,各地又有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对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问题,教科书里没有,学生就没有在学校学到相关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国家课程,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又一大缺陷。所以各地区和各农村中学建构自己的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主编.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天美.浅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6,(9).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渗透方法
一、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严峻的环境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版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写进教材,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环境意识,使之了解环境状况,自觉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从教室、实验室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近年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次数增多,药品用量加大,化学实验要力求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及环境的污染。某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 变废为宝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物可以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做钾的颜色反应或作为花草树木的优质肥料,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优良品质。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环保实验、实验的无害化研究等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改进有污染的实验,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演示有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规范性。
2.通过多媒体和形象化教学,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水色发黑,河面布满死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今天,人们疯狂地砍伐森林,肆意采掘地下矿藏,滥施化肥和农药,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水,地球表面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乱开、乱采、森林消失,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施威……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再播放一组画面:政府投入资金,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治理后的五岛公园,河水清澈,景色怡人。这时学生们又会在感受美好自然的同时,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愿意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利用化学知识多做环保工作。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3.用研究性课题,激发自觉参与意识。
将环保知识渗与课内,寓于课外,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走向具有更多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这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更为理想的策略。在教学中适当布置研究性课题,可使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如探究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学生写出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情况》,其中收集了大量资料,调查了许多数据,而且走访了环保部门,探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要。研究性课题已不再是一种负担,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每一步的进展都使学生感到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在保护环境中的自觉参与意识。
4.举办环保专题,丰富环保知识。
环保专题讲座不仅能增长学生环保知识,而且是进行环保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定期举办“环境与化学”的知识讲座。环保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课本,如结合空气的成分,向学生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所起的作用及破坏臭氧层后的危害,从大气质量、饮水质量、工厂排污情况等进行介绍,对本地的一些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进行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展出环境化学科普常识。对于这样的专题讲座,学生都会乐意去听,容易接受。
5.加强化学课外活动。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和环保知识竞赛、制作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板报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环境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当地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和处理污染的能力,对环境保护具有主人翁意识,对主要的环境要素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认识和评价环境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适怡.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J].环境教育,2003,36(1):11-12.
[3]张玲.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J].环境教育,2003,36(1)41.
[4]张智峰.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35(3):20-21.
[5]吴星.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
有关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 环境教育论文
2.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3. 中学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4.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5.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6.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7. 有关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摘 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向积极方面发生着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
一、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树立了课程意识、过程意识、导学意识、开放意识、整合意识和创造意识。这种定时定量对教师进行的校本教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已理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并尝试着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新课程的实质,才能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在每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力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现状与实施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虽有许多转变或改进,但是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还相距甚远。如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观念“重教书轻育人”,课程资源“重静态轻动态”,教学目标“重双基轻能力”,教师备课“重备书轻备人”,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实践参与“重个体展示轻整体参与”,教学评价“重单元和结果轻多元和过程”。
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自觉革除长期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以往自己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及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认真研究课程目标,目标导学、提高效益。
研究课程目标,要弄清课程目标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哪些要求;弄清课程标准倡导了怎样的课程理念;弄清课程目标反映了数学学科知识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哪些新成果和新发展。要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出发,去确定教学课题目标,做到“目标导学、提高效益”教学。
2、深入钻研课程内容
自己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教材,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沟通知识的关联与发展,做好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孕伏和延伸,使学生在知识循环中上升,在知识渗透中提高。要悉心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复印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整合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如对教材进行调整、组合,增删等。以便掌握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细致了解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要求,通过学习,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点,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情况,以便能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大效益,使每一节课优质高效。
4、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教师要在前面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它既是对学生要学知识的加工整理,又是对引导学生如何学进行的加工整理,是对每节课要达到某教学目标进行的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的策划。它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实施教学评价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转换角色,努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全力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把好课堂教学的关口,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它充满了创造的生机,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丰富,都会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还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新课程课改,就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就不可能从过去的模糊认识或困惑中走出来。今后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自己切实做到,按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真正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面向全体,分层次施教,成功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严格按照“减负”的有关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这些时间,使学生能结合个人情况而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新课程研究成果必定会让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益。这是对我们教师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谈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新教材的第二年,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常常使许多教师不知所措。为了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做了题为《课改理念下如何做教师》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通过学习培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课改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有了较新的认识。一、明确教师的四重境界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教师要追求四重境界:“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没有这些追求,正是困扰许多教师不能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源。1.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整日痛苦自责。2.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3.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4.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二、树立永不放弃的教学观郑杰校长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培养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兴趣、爱好、特长。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高中生、大学生,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友好相处,竭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在有规矩的校园中自由、快乐地成长。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三、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我们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2.努力使自己变成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能手。”3.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观念。有的教师虽然能从网上下载课件、素材、资料,虽然能用幻灯片自制课件独立上课,但是掌握得都是基本操作,没有研究深研究透,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既耗时又费力,利用课件上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必须在这方面加紧学习,尽快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几点体会,不过是沧海一粟,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作文路上 里面的作文非常多,建议去看看
武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体育校本教研的内容新课改给体育教学校本研究带来了新的选题课程改革为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也给体育教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即对体育教育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历次教育改革所缺少的实质性内容;其次,新课程改革是把课程放在一个充分自由、开放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之中去实施,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的课程体制;第三,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在体育教育中关注人的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突出人文性是研究工作的一个新变化。1.体育课堂教学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是体育校本研究永远的主题。这些研究可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组织教法、教学效果等。例如教学后的研究,可以在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单元教学后,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提升。2.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研究为重点体育与健康标准提出了五大学习领域目标,要求目标统领内容,通过内容来实现目标,二者相互辩证统一。给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广大教师不知道如何组织、选择教材教学。所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体育教师如何“用教材”,而非如何“教教材”;研究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研究如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其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3.备课、说课研究4.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课程学习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统一的考试与测评来衡量学生,这主要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教育观念,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不仅应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并给教师提供评价依据,以便于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二、体育校本教研的方法1.树立与专家对话意识,以教育专业期刊或教研网络为媒介,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经验,教师经过学习,积极思考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培训或请骨干教师到学校作讲座、互动交流,面对面地与专家对话交流。2.树立课题研究意识。校本教研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使问题转化为课题意识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提倡课题研究、微型实效、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研组体育教师群体在研究中成长,“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次课程改革给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教研组教师的参与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计划、系统地研究,才有可能在教研组教师群体层面上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3.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在体育教学中处处可见,但是能引起我们重视的少之又少。教学案例研究就是运用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蕴涵其中的教育教学原理。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的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师的分析与反思。体育教师除了自己编写案例外,还要注意研究他人编写的案例,或者是观看自己的、他人的体育课堂教学录像或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示范课后进行案例分析研讨。开展教研活动时,各位教师可拿出各自的案例,展开交互式讨论和开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编写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分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这种案例研究的手段指导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搭起了一座桥梁,是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4.自我反思,不断完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