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骑摩托车去实验田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2、花钱“抠门”2001年12月初的一天,袁隆平刚结束对委内瑞拉的应邀考察,就乘飞机直抵香港,出席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平时穿着极随便的他根本没带领带,为了出席正规场合穿西装配领带,他就和同行的人上街买领带,同伴都劝他买条金利来领带,他嫌贵,不肯买,拉着同伴到地摊上去,买了一条花100元港币能买到6条的领带。他拿过领带,在胸口上比试着,笑笑说:“蛮漂亮嘛,怎么样,精神吧,这叫价廉物美,比名牌差不到哪里去,来来,你们都来买……”3、“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己作何评价?”他平静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那12个中国人喜出望外,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4、一位坦诚和直率的科学家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应邀为依阿华州大学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大学校长请学生们提问。有一位中国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知道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们想知道,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且考试得高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漫。自由散漫,我就这么一个人。至于学农,起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田园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台下一阵大笑,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他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大学生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大和平凡的完美统一。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5、2001年8月21日下午,《致富快报》的记者走进了袁隆平的办公室。袁隆平热情地招呼记者坐在沙发上,请秘书给来访者泡茶,又递上香烟。他明白来访者是江西老乡,又是为三农服务的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报纸的新闻工作者,向农民传播党的各种惠农政策,带给信息和可操作的技术,方向很对头,农民朋友喜欢,长期坚持下去,报纸就有生命力。他说:眼下农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渴望着脱贫致富而又一时找不到门路,你们这些高参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听说《致富快报》全年定价不到50元钱,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烟钱。我看农民朋友是订得起的。你们的报纸是办给穷人看的,是办给弱势群体看的,所以注定你们也是穷人。也是媒体中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穷人,毛主席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富人、城里人是靠数亿穷人养活的。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但是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然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编辑本段童年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编辑本段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编辑本段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编辑本段初探电影导演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发饷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这我会去年我写过
袁爷爷上世纪70年代发明杂交水稻后,1980年将此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2006年,杂交水稻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研究或种植,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4月29日,袁爷爷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世界级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在就职典礼上,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了袁老师当选的理由: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当时,会场上响起了潮水一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拯救大兵瑞恩1998 蜘蛛侠系列 加勒比海盗系列
好多的在迅雷,快车里面找找有按年份分的自己喜欢什么就下了看下
01
1967年,周慧敏还在母亲肚子里, 父亲就因心脏病去世了。
等周慧敏出生,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为了养家,周妈妈白天做一份工,晚上还要兼职当厨师。
疲惫不堪的生活,带走了周妈妈的笑容。
周慧敏一看到她严肃的脸,就连话都不敢说了。
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周慧敏小小年纪,就开始谋划生财之道。
她酷爱画画和钢琴,自己学好了,就去教小朋友。
每周两三节课下来,零花钱是不愁了。
可是周慧敏从来不乱花,只是攒起来买文具。
赚钱之外,自己的功课也从不耽误。
有一次,周慧敏作业没写完,周妈妈就要带她去街上玩,结果她哭着闹着要回家做功课。
这份倔强和好强,冥冥之中注定了周慧敏一生的际遇。
不过,那时候的周慧敏,还未露出女神模样。
短发,肥胖,在女同学堆里,显得格外扎眼。
当别的小姑娘都有男同学献殷勤时,周慧敏还躲在角落,为穿不上舞蹈服而苦闷。
谁能预料到,这个丑胖妹日后竟然会成为玉女宗师。
1985年,向来喜欢唱歌的周慧敏,参加了第4届新秀歌唱大赛。
在她之前,这档比赛已经成功捧红了梅艳芳。
这一年,和周慧敏一同站上舞台的, 还有李克勤、杜德伟和苏永康。
就在周慧敏做着明星梦时,现实却给了她一记耳光。
别说出道了,就连前十名都没够上。
不过,这时候的周慧敏,留长了头发,褪去了婴儿肥, 那清水出芙蓉的模样,倒是让评委席上的张国荣和黎小田眼前一亮。
第二年,不死心的周慧敏,又去“香港电台业余DJ大赛”碰运气。
没想到,她击败3000参赛者,一举夺下亚军。
一代女神的美艳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02
那一年,周慧敏和香港电台签约,成了一名电台DJ。
没想到,人还没红,就先撞上了桃花运。
当时, 陈德彰和黄耀光 组成了一个叫Raidas的男子组合,在林夕的保驾护航下,一首《吸烟的女人》让他们闯进了香港乐坛。
很快,香港电台就邀请Raidas前去当嘉宾,和周慧敏来了个正面交锋。
三番两次合作下来,这两个少年难免蠢蠢欲动。
不过,还是陈德彰抢占了先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轻而易举就攻下了美人城池。
公司看这两人打得火热,索性让他们合演儿童音乐剧 《神奇旅程乐穿梭》。
有意思的是,周慧敏和陈德彰戏演得不怎么样,打情骂俏倒是毫不脸红。
不过,周慧敏的美貌,让陈德彰很没安全感。
于是,他找大师算了一卦,说周慧敏是公主命,如果不早婚就会迟婚。
陈德彰转念一想,不如趁热打铁就把婚结了,就不怕女神跑了。
面对陈德彰的情深似海,周慧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的求婚。
这时候的陈德彰,手里也有了点积蓄,就如火如荼地准备买婚房。
眼看着就要和周慧敏双宿双飞,陈德彰却猪油蒙了心。
当年,电台有个女DJ交了个男朋友,对方号称有个生财之道:用港元兑换美金再兑换回来,能赚不少利率。
许多人听闻,纷纷下重资,渴望一夜暴富。
陈德彰也不例外,他把婚房首付20万全部投了进去。
结果,一个月后,非但没拿到对方许诺的10万利率,连本金都被卷走了。
这么一来,婚房没买成,和周慧敏的感情也每况愈下。
就在这时候,另一个男人冒了出来,把局面搅得越来越浑浊。
03
1987年,周慧敏在电台已经小有成绩。
公司看她貌美如花,就让她和歌手黄凯芹主持音乐节目《青春交响乐》。
这个黄凯芹可了不得,还没毕业就以一首 《温情》 拿下了宝丽金公司的合约。
风流倜傥的音乐才子,撩得周慧敏春心萌动。
随着节目《青春交响乐》的火热,周慧敏和 黄凯芹 越来越默契。
没过多久,这两人的绯闻就闹得电台人尽皆知。
这么一来,口袋空空的陈德彰,头上又多了一点绿,更加心灰意冷。
看着停滞不前的男友,周慧敏是越来越看不顺眼。
1988年,独具慧眼的TVB,把周慧敏挖到旗下,负责节目《劲歌金曲》的主持工作。
这一年,摘掉黑框眼镜的周慧敏,显得格外清纯动人。
TVB索性把她塞进电影《三人世界》中,连角色名都为她量身定制。
没想到,这部电影让周慧敏够上了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TVB趁热打铁,让她出了一张同名EP。
没想到,初试歌喉的周慧敏,居然狂卖两万五千张。
纷至沓来的名利,可把周慧敏高兴坏了。
她揣着奖金和工资,立马让母亲搬出了漏风的木屋。
这一年,在黄沾公司当艺人的倪震,和正在拍广告赚钱的李嘉欣打得火热。
结果,李嘉欣摘下港姐桂冠,成了倪震守不住的女人。
谁能想到,这场才子佳人的闹剧,最后让周慧敏捡了漏。
04
1989年,妻妾成群的刘銮雄,瞄准了李嘉欣。
而正当红的李嘉欣,一点点挑战着倪震大男子主义的底线。
内忧外患,双重暴击,倪震那几百封情书终究是打了水漂。
看着李嘉欣投入刘銮雄的怀抱,倪震是越想越生气。
可一转身,倪震却发现又一个美人正伫立在水中央。
这一年,节目《摩登时代》,给周慧敏和倪震牵了一条红线。
这两人在镜头前正正经经谈时事,录完影却大大方方谈起了别的。
只见倪震一边带着周慧敏吃吃喝喝,一边发起情书攻势。
要知道,倪震可比陈德彰好太多了。
论家世,他父亲是和金庸、黄沾、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倪匡,姑姑则是妙笔生花的“师太”亦舒。
论才华,从小见多识广的他,14岁就能和叔叔讨论“金瓶梅”,三两情话更是信手拈来。
面对这样的风流才子,周慧敏哪里抵挡得住。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往后的日子再也逃不开倪震的手掌心了。
这一年,周慧敏还抽空演了王晶的“沟女片”《精装追女仔3》,和张敏成了好闺蜜。
这两个神仙姐姐,在20多年后,还将闹一场“百合乌龙”。
1990年,迎来23周年台庆的TVB,特意叫来周慧敏和刘锡明、张兆辉演《乌金血剑》。
结果,还没开拍多久,周慧敏和刘锡明就传出了绯闻。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两人的故事就闹得满城风雨了。
蒙在鼓里的刘锡明,还公开表示最欣赏的女艺人是周慧敏。
结果,这句话直接毁掉了刘锡明的星途。
05
当年,倪震创办了针对校园市场的年轻人杂志《YES!》,本来打算专捧周慧敏。
但周慧敏和刘锡明这么一闹,倪震顺势就将这两人的爱情故事,添油加醋之后刊登在杂志上。
好家伙,倪震这一招,直接让杂志卖到脱销。
要知道,那时候的刘锡明出道才短短两三年,就和林文龙、陈嘉辉和张卫健合称“太阳之子”,还签约了华纳唱片,成为刘德华的接班人。
倪震把刘锡明冠以“毒瘤明”的恶名,直接堵住了刘锡明的路。
在舆论纷纷中,刘锡明不得不远走台湾,退出香港 娱乐 圈。
多年后,事情的真相才被披露。
原来,倪震是为了卖杂志,才故意搞这一出的。
面对家大业大的倪震,刘锡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不过,在倪震的助推下,倒是让周慧敏的事业又上了一个阶梯。
很快,她又出了第二张专辑《vivian》,为自己的玉女位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周慧敏辞去电台工作,投入宝丽金公司旗下,准备向影视歌三栖发展。
当年的宝丽金在香港,可是龙头老大。
像许冠杰、王菲、张国荣,都是它捧红的。
果然,在宝丽金的保驾护航下,周慧敏凭借一首《天荒爱未老》打响了名号。
一时间,她和陈慧娴,关淑怡,王馨平,周慧敏,黎瑞恩,刘小慧,汤宝如七人就被并称为“宝丽金七小花”。
此后,周慧敏在香港 娱乐 圈一发不可收拾。
06
1992年,周慧敏的时代来了。
张国荣和林夕为她量身打造专辑《Endless Dream》,直接和叶倩文、王菲对打。
宝丽金看周慧敏势如破竹,又让她和黎明组CP,在电影《痴情快婿》中赚足了眼球。
这部电影过后,只要周慧敏和黎明出现,必定是一阵呼声。
只见这两人,又是一起上节目,又是互相捧场演唱会,颇有假戏真做之势。
另一边的倪震看了,醋坛子都不知道打翻了多少个。
不过,这时候的周慧敏,一心忙着赚钱,根本没空管倪震。
从《痴情快婿》的剧组出来,她又钻进了《大时代》的剧组。
在蓝洁瑛、李丽珍和郭蔼明几个大美女面前,周慧敏也是毫不逊色。
最后,这部剧爆红,把周慧敏推上了玉女神坛。
不过,周慧敏还没来得及享受爆红滋味,就忙着当起了媒婆。
当时,刘青云格外钟意郭蔼明,但面对这个高学历女神,他是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周慧敏见状,把他们邀请到了演唱会,给刘青云创造时机。
果然,这么一牵线,两人就成了,还缔造了一段爱情传奇。
可她和倪震的感情却危机四伏。
当时的周慧敏,野心勃勃,一心想要进军台湾市场。
在福茂唱片的牵线搭桥下,她的专辑《流言》狂卖30万张,直接席卷了半个台湾。
火出天际的周慧敏,自然桃花朵朵开。
那时候,周慧敏一边和黎明暧昧不清, 一边又和李克勤在MV里眉目传情。
内心躁动的李克勤,还专门写了一首《最爱》,讨女神欢心。
这时候的周慧敏和倪震,在舆论哗然中,看对方都不顺眼。
很快,一场危机就爆发了。
07
1993年,倪震的爷爷去世,倪震把周慧敏带回了家。
当时整个倪家都笼罩在悲伤的气息中,只见周慧敏又是安抚人心,又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亦舒十分喜欢她,还特意撰文, 夸赞周慧敏美丽聪明又踏实。
就在倪家人都在期待周慧敏成为儿媳妇时,倪震又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了。
这一年,他对正当红的陈法蓉几乎是一见倾心,还调戏她是“流鼻血女星”。
为了俘获美人心,倪震特意邀请陈法蓉当封面女郎,还管接管送,大献殷勤。
就这样,倪震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陈法蓉。
周旋在两个大美人身边,倪震堪称第一届时间管理大师。
只可惜,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
搞事情的港媒,捕捉到了倪震和陈法蓉之间的猫腻,还告诉了周慧敏。
这么一搞,事情全暴露了。
结果,不明就里的陈法蓉,索性公开和倪震的恋情。
周慧敏一气之下,大骂陈法蓉,立马甩了倪震。
要是周慧敏就此死了心,就没有后面的狗血连续剧了。
不过,没了倪震,周慧敏的桃花更旺盛了。
1994年,周慧敏前往日本拍摄广告,负责接待的河村先生,看到周慧敏眼睛都直了。
半个月下来,两人之间的干柴烈火就燃烧了起来。
在河村的助推下,周慧敏一边打开日本市场,一边得到了河村父母的同意。
眼看着这两人,就要往婚姻方向走。
结果,老天爷又悄悄剪断了这根红线。
08
1995年,一部《刀马旦》让周慧敏和ATV小生陈锦鸿擦出火花。
随着这部剧的热播,这两人的关系被炒得火热。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河村先生的耳朵里。
加上周慧敏和他天南地北,价值观和文化差异,一点风浪就把爱情的小船推翻了。
祸不单行。
这一年,周慧敏迎来最强劲的对手杨采妮。
这个杨采妮不仅倾国倾城,还星运爆棚。
她和吴奇隆出演的《梁祝》,直接横扫金像奖。
意识到危机的周慧敏,连发两张专辑应战。
只可惜,当时的宝丽金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一大批歌手纷纷出走。
这一年,周慧敏28岁,狼狈不堪的她,又把目光投向了倪震。
还别说,周慧敏真有两下子。
1996年,倪震甩了陈法蓉,再次牵起了周慧敏的手,逼得陈法蓉差点自杀。
自此,陈法蓉绝口不提倪震,而大获全胜的周慧敏,做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
第二年,周慧敏在演唱会上,称已经赚够下半辈子用的钱,宣布无限期退出 娱乐 圈。
同时,倪震的杂志《YES!》也发出停刊声明。
在一片唏嘘声中,周慧敏和倪震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大家都以为,这对“神仙眷侣”会在平凡的世界,描绘幸福的画卷。
没想到,消停了一年,倪震又搞事了。
1998年,倪震为“Ball场小公主”姚乐碧的新书写序,尺度大到令人咂舌。
而姚乐碧更是晒出倪震写给她的情书,那一句“假如你不是结了婚,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我是舍命相陪定的了”,直接把周慧敏气回了香港。
这场闹剧,最终以“倪震和姚乐碧绝交”才告终。
心中有愧的倪震,为了补偿周慧敏,也是煞费苦心。
因为周慧敏喜欢吃咖啡蛋卷,他就把加拿大所有品牌的咖啡蛋卷都买了回来,只为让周慧敏找到香港的味道。
要是周慧敏有喜欢的乳酪,他更是不惜开几个小时的车,跨过边境去美国采买。
倪震的这份体贴,把周慧敏吃得死死的。
但深谙女人心的倪震,怎肯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09
2004年,周慧敏和倪震在加拿大呆腻了,索性回到香港。
周慧敏以为这是安稳的开始,没想到,倪震成了欢脱的鸟儿四处“觅食”。
2005年,倪震被拍到和异性共用一个碗吃面,好不亲密。
2006年,倪震一边和“嫩模始祖”傅颖偷偷约会,一边又狂追电视台工作的陈颖妍。
倪震的风流,逼得周慧敏只能寄情于工作。
这一年,她在香港红馆举行复出演唱会。
周慧敏的歌倒是没能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倪震扮成她的爱猫“周慧豹”掀起了全场高潮。
倪震这波浪漫示爱,彻底粉碎了一切流言。
而周慧敏和倪震这部八点档的电视剧,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2008年,倪震在酒吧和小姑娘亲热的照片,传遍了整个香港。
大惊失色的倪震,立马在杂志刊登悔过书。
另一边的周慧敏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
但是5天后,风云突变,这两人宣布分手。
就在所有人都为周慧敏唏嘘时,故事又来了一个大反转。
距离分手的第7天,他们略过复合,直接宣布结婚。
这接二连三的瓜,砸得吃瓜群众措手不及。
不过,婚后的倪震,真的安分了很多。
香港 娱乐 圈少了他的花边新闻,倒是寂寥了不少。
而周慧敏入了教会,把一切苦难都看成了人生的试炼。
在这之外,她专注公益,唱唱歌,养养猫,作作画,日子过得好不滋润。
这些年,周慧敏和倪震婚变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大家都认为,周慧敏在婚姻里委曲求全。
其实,我们都被周慧敏的外表,倪震早就说过,她是一个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她选择倪震,哪里是什么恋爱脑,反而是清醒和理智的决定。
查小欣有段评价周慧敏的话,一语中的:
“她不知道换一个会不会比这个差,她这个年龄,负担不起去投资另一段感情,眼前这个应是见了底,再坏也不过如此,而且他犯了大错,得到原谅,感激之余在道义上,他不该再行差踏错。”
《摩登时代》([英国] 保罗·约翰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摩登时代
作者:[英国] 保罗·约翰逊
译者:秦传安
豆瓣评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
页数:1180
内容简介:本书英文原名Modern Times: The World from the Twenties to the Nineties ,是保罗·约翰逊较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美国版全书厚达近900页。全书分为20章,从科学革命的划时代事件“相对论”提出讲起,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批判意味、怀疑意味。迄今为止可以说最为我们熟知的的20世纪历史,在他的笔下时常呈现的是另外一种面貌,比如对于相对论及其提出者、贡献者、追捧者的新认识,以及他对于诸多被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等等。
保罗·约翰逊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其后的洋洋百万言讲述或曰剖析的实质上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和裂变——欧洲在1914-1918年自杀式的迷狂、1939-1945年歇斯底里的虐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的迷醉和理性微声、美国从世界一隅的天命崛起及其一代代个性迥异的领导人的表现、1930-1940年代旧欧洲东西两部分的分道扬镳和惊人类比、亚洲的日本在二战前的“地狱神权国家”面貌、中国自晚清开始的一系列无力挣扎……20世纪每个年代都被赋予了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来自他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势力力量对比和全球形势演变的深刻洞察。与在《知识分子》一书中一样,保罗·约翰逊到处挖苦讽刺,以充满批判的冷嘲热讽描绘20世纪,特别是各时代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没有人云亦云的评论、跟从、赞颂,这部1991年修订完成的巨著现在读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启发意义极大。20世纪的历史,不能没有《摩登时代》这一精彩的注脚。
一部真正卓越的历史著作……《摩登时代》把历史意识和批评意识结合了起来。它远不止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虽说里面充满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流要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智性愉悦。
——罗伯特•尼斯贝特(Robert Nisbet)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本才华横溢、质地厚密、在智力上颇有挑战性的书,其看待历史事件的新观点,以及观照60年来世界上那些重要行动者和影响力人士的性格特征的崭新视角,频繁地让我们讶异,甚至是震惊,这些人分布于政治、军事、经济学、科学、宗教和哲学等各个领域。
——埃德蒙•富勒(Edmund Fuller)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这部我们时代(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涵盖深广,曲径通幽,击中了所有的亮点和热点: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迄至1980年代。……真是一位当代门肯,约翰逊妙趣横生,泥沙俱下,其可读性之强,令人欲罢不能。
——《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
就其惊人的新鲜感而言,约翰逊的洞察力常常是卓越的,而且很有价值。
——彼得•洛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一部不可思议地敏锐而综合的记述。
——戴维•格雷斯(David Gress)
《评论杂志》(Commentary)
一部引人注目的著作。……它是一部有力、鲜活、引人入胜、很有刺激性的1917年以来的世界史。
——休•托马斯(Hugh Thomas)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这是一份包罗万象的解释,诠释了自1919年凡尔赛调停失败以来的世界史。其中心主题是道德相对主义的破产,社会工程学,以及极权主义政权,这些全都在他的分析中联系起来了,还有开放社会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本书注定要引起争议。……然而,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约翰逊的知识视野渊博浩淼,他的引文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适当的问题,他很有窍门。他把这个世纪看作是一个屠戮的时代,但也是一个人类进步的时代。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保罗•约翰逊的《摩登时代》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是当代世界一部包罗万象的叙事史,与此同时,也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以及特殊意义上的当代史所作的持续而热情的思考。
——《美国旁观者》(American Spectator)
作者简介:保罗·约翰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大人物。1928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毕业。他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任《新政治家》编辑,但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思想右转,并成为支持英国政治保守主义的著名知识分子代表。
他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论知识分子》、《犹太人史》、《摩登时代》、《美国人民史》、《英国人民史》、《艺术:一段新历史》等。他定期为全球最著名的报纸及杂志写稿,包括英国《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现为《观察家报》、《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
《摩登时代》([英国] 保罗·约翰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书名:摩登时代
作者:[英国] 保罗·约翰逊
译者:秦传安
豆瓣评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
页数:1180
内容简介:本书英文原名Modern Times: The World from the Twenties to the Nineties ,是保罗·约翰逊较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美国版全书厚达近900页。全书分为20章,从科学革命的划时代事件“相对论”提出讲起,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批判意味、怀疑意味。迄今为止可以说最为我们熟知的的20世纪历史,在他的笔下时常呈现的是另外一种面貌,比如对于相对论及其提出者、贡献者、追捧者的新认识,以及他对于诸多被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等等。
保罗·约翰逊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其后的洋洋百万言讲述或曰剖析的实质上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和裂变——欧洲在1914-1918年自杀式的迷狂、1939-1945年歇斯底里的虐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的迷醉和理性微声、美国从世界一隅的天命崛起及其一代代个性迥异的领导人的表现、1930-1940年代旧欧洲东西两部分的分道扬镳和惊人类比、亚洲的日本在二战前的“地狱神权国家”面貌、中国自晚清开始的一系列无力挣扎……20世纪每个年代都被赋予了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来自他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势力力量对比和全球形势演变的深刻洞察。与在《知识分子》一书中一样,保罗·约翰逊到处挖苦讽刺,以充满批判的冷嘲热讽描绘20世纪,特别是各时代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没有人云亦云的评论、跟从、赞颂,这部1991年修订完成的巨著现在读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启发意义极大。20世纪的历史,不能没有《摩登时代》这一精彩的注脚。
一部真正卓越的历史著作……《摩登时代》把历史意识和批评意识结合了起来。它远不止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虽说里面充满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流要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智性愉悦。
——罗伯特•尼斯贝特(Robert Nisbet)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本才华横溢、质地厚密、在智力上颇有挑战性的书,其看待历史事件的新观点,以及观照60年来世界上那些重要行动者和影响力人士的性格特征的崭新视角,频繁地让我们讶异,甚至是震惊,这些人分布于政治、军事、经济学、科学、宗教和哲学等各个领域。
——埃德蒙•富勒(Edmund Fuller)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这部我们时代(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涵盖深广,曲径通幽,击中了所有的亮点和热点: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迄至1980年代。……真是一位当代门肯,约翰逊妙趣横生,泥沙俱下,其可读性之强,令人欲罢不能。
——《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
就其惊人的新鲜感而言,约翰逊的洞察力常常是卓越的,而且很有价值。
——彼得•洛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一部不可思议地敏锐而综合的记述。
——戴维•格雷斯(David Gress)
《评论杂志》(Commentary)
一部引人注目的著作。……它是一部有力、鲜活、引人入胜、很有刺激性的1917年以来的世界史。
——休•托马斯(Hugh Thomas)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这是一份包罗万象的解释,诠释了自1919年凡尔赛调停失败以来的世界史。其中心主题是道德相对主义的破产,社会工程学,以及极权主义政权,这些全都在他的分析中联系起来了,还有开放社会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本书注定要引起争议。……然而,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约翰逊的知识视野渊博浩淼,他的引文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适当的问题,他很有窍门。他把这个世纪看作是一个屠戮的时代,但也是一个人类进步的时代。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保罗•约翰逊的《摩登时代》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是当代世界一部包罗万象的叙事史,与此同时,也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以及特殊意义上的当代史所作的持续而热情的思考。
——《美国旁观者》(American Spectator)
作者简介:保罗·约翰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大人物。1928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毕业。他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任《新政治家》编辑,但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思想右转,并成为支持英国政治保守主义的著名知识分子代表。
他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论知识分子》、《犹太人史》、《摩登时代》、《美国人民史》、《英国人民史》、《艺术:一段新历史》等。他定期为全球最著名的报纸及杂志写稿,包括英国《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现为《观察家报》、《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
她留着一头浓密的波浪长卷发,看起来有一种天真的颓废
二线。九号摩登是最近几年新办的杂志,属于二线杂志,二线《NeufMode九号摩登》是法国(NeufMode))的全新中文版电子刊物,于2018年5月创刊。
任嘉伦拍过1次九号摩登。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任嘉伦于2020年4月27日拍摄《九号摩登》杂志,毕业于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代表作《大唐荣耀》《锦衣之下》《周生如故》等。
二线。1、neufmode九号摩登属于西亚一线品牌,产品质量可靠稳定,设计美观大方,用材环保节能,市场占有率高,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2、neufmode九号摩登创立于法国巴黎,是一个集时尚,艺术,明星,微电影,珠宝,美妆为一体囊括多类别的媒体平台并拥有自己的全方位内容APP的电子刊物。
小约瑟夫·罗宾内特·“乔”·拜登 男(Joseph Robinette "Joe" Biden, Jr.),美国特拉华州的律师和约瑟夫·拜登治家,美国现任副总统。 他属民主党籍,曾担任特拉华州的资深联邦参议员。是该州服务时间最长的参议员。他是美国第110届国会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他以前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并且曾经担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 参加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并失败。2007年1月30日向联邦选举委员会备案,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1月3日,在艾奥瓦州初选失利后退出。 2008年8月2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国会参议员奥巴马宣布,选择乔·拜登为他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竞选伙伴。一般认为奥巴马有意借重拜登丰富的外交事务和国家安全经验,补齐自己被外界批评不足的区块。
拜登10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特拉华州克莱蒙特,住在纽卡斯尔县。1961年,拜登高中毕业。1965年,在大学学习的拜登选修了历史学与政治学的双学位。1966年,还在法学院时,娶了内利亚·亨特。有三个孩子:约瑟夫·R·“宝”·拜登三世,罗伯特·亨特和内奥米。1968年,继续在雪城大学法学院修习法律博士学位,并于1969年获许进入特拉华律师会。 1969年,进入法律界,并很快入选纽卡斯尔县县议会,1970年至1972年在此工作。1972年被选举至美国参议院后不久,妻子和当时还是婴儿的女儿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两个年轻的儿子也受了重伤,拜登在他们的病床旁做了就职宣誓。1973年1月3日上任,时年30岁,是美国历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轻的参议员。30岁以极小的年龄成为美国参议员,并且非常顺利的赢得了之后的连任。1974年,拜登这位新上任的参议员就被当时的时代杂志评为“200个未来有所作为的新面孔”。1978年,战胜詹姆斯 H.巴克斯特,竞选连任成功。1984年,战胜约翰 M.巴瑞斯,竞选连任成功。1987年,竞选美国总统,失败;1988年2月,接受了颈痛的治疗,有七个月未能到参议院工作。1990年战胜M.简布雷迪,竞选连任成功;年两次胜过雷蒙德 J.克莱特沃斯,其支持率通常高于60%。现在是特拉华州在任时间最长的参议员。2008年依然在竞选连任。在最高法院大法官约翰·保罗·史蒂文斯主持下宣誓就职。2008年6月22日拜登在NBC节目中Meet the Press表示接受副总统提名。 2012年,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日在白宫举行的法定仪式上宣誓就职,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其官邸履行法定程序宣誓就职。2015年,因其子博·拜登患脑瘤去世,导致他还没准备好宣布他是否可以全心全意再次角逐总统大选。
1924年9月8日 一个中国军阀的肖像,出现在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 WU ”(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他就是吴佩孚。
和总统一样,他们属于一个政党。因为美国选举是总统和副总统联名进行选举的。
摩登家庭的幽默,更多的是一种平淡和温情。每一集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讲述三个家庭之间的故事,常常会有一段发人深省的个人独白,深刻到想抄到摘抄本上。关键是才看了5集就觉得心里很暖,每集都有冲突,但结尾都很温馨,真是的家庭生活,磕磕绊绊,但是愿意沟通和讲道理,有话就会说出来,特别明事理,这点真是很喜欢。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美剧,无论是里面的剧情还是演员的表现都很好。
第一次看摩登家庭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多好笑的,主要是因为我也没有认真看,以为它讲的是家庭的琐事,平凡的生活,甚至是感到无聊,但感觉很温暖,于是在做别的事的时候当背景音乐。真正看懂笑点其实是从第六季开始,那时候在网上搜,看看有哪些更新的剧,发现都不想看,于是没什么太多想法,就看看摩登家庭吧,基于之前也看过,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看懂笑点了,突然之间!后来再回头看之前的五季,觉得都懂了,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心。
《摩登家庭》是对家庭最理想的阐释。每个人都真实的不完美:Claire的强势、Phil的爱跑偏、Mitchell的胆小怕事、Jay的爱在心口难开、Cameron的小娘炮、Gloria 的小野蛮、Haley的漫不经心、Alex的小书呆气、Manny的一本正经、Lily的小毒舌还有Luke的小调皮,比较其他情景喜剧中固定的搞笑套路,看到更多的是人和生活。但人和生活不会这么理想。
《摩登家庭》每一集误会都可以讲明白,每一个偏见都能走向和解,每一种矛盾都由对立面向同一转化,每一场冲突都为后面的温情积攒情绪,有时故事讲得仿佛很冷淡,但是最后都承载着一个爱意满满的点。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活得那么理想化又那么触手可及才让你我这么爱这部剧。这部剧的特点总结有以下几点:
1.剧里的每个人性格都很鲜明,也就意味着精彩与摩擦,但是又是那种:我看不惯你这点,但我可以接受。
爱一个人会爱他所有的东西吗?我觉得不会,至少在一段很长的人生路中,甜蜜期被时光冲散,大家都回归平静的时候。所以剧里面的小调侃真的让我一乐,有时还有些想哭。Claire非常坦然自己有个笨儿子,笨老公,她也不会刻意去跟儿子说你很聪明,但在大多数她儿子犯错的时候,她也许就是对镜头传递个“你看吧我就知道会这样”的眼神。大家都对互相的节日庆祝方式吐槽,吐归吐,但还是尊重。
Jay跟小胖子儿子说你生来就是16岁,但还好我不喜欢小孩。GAY那对,一个理智敏感,一个热心感性,但两种价值观之间永远不会出现贬低与嘲讽,你喜欢带娃是吧,没关系我赚钱养家,这才是家庭啊。我掌握经济所以我有话语权,那不是家,那是战场啊。这样的包容一定是双方的才能持久,我保持我的,你坚持你的,我们互相体谅。一方的服软、忍耐只会是爆炸的trigger。见多了婆媳站婚姻保卫战小三战,看到真正的家庭样子,谁不会动个心啊。
2.幽默得很自然。到现在为止,不管看什么喜剧,我们都可以随意引出一个小段子,但是看这部剧,别人如果问我一个笑点在哪里,我还真没法直接把段子说给他听。里面很多幽默的桥段都在于人物的思想差异、巧合等。人物独白配合着现实的剧情,真是一本正经地在搞笑。Gloria喜欢庆祝纪念日,Jay是个资本主义小老头,很自然就有忘记纪念地点的事情发生,同时Jay和Manny还有一段情节在展开,最后收尾,误会在简单对话中就解除了,纪念地点也很自然地就出来了,安排得天衣无缝。
很多情节我们都会灰心一笑,谁不是呢,生活中我们内心不也偶尔有小剧场吗,如果聚光灯对着我,我也可以分分钟给力吐槽啊。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世界的调侃,对其他人的看不惯,这个世界不存在圣母,只存在为了别人着想而将调侃收纳在心底的自觉。每一集情节都很饱满,情节交错,但是我永远都能感受到一个主题,大范围的主题,可能关于诚信(比如一起戒电子产品那期)但都不是非常严格的划分,不含褒贬,不强行输出价值观,我佩服编剧到五体投地。
3.直白是个可贵的事情。一个人有勇气直白,不仅要对他人保持信任,相信他人不会因直白而离自己而去,也要对自己保持自信,姐就是愿意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Claire那么喜欢Halloween,然后还策划着旁人看来可能幼稚可能尴尬的trick or treat。开玩笑,一个家庭主妇不应该是在节假日做做小饼干、打扫打扫卫生的保姆兼大厨么!怎么能这么像孩子一样让孩子迁就她呢!
可是,只要自己的责任都负到了,自己的义务都做好了,凭什么人要被年龄、性别、受教育背景等等来限制自己的所思所想呢。我六十岁,可我喜欢粉红色怎么了,我是个大人但我喜欢棒棒糖怎么了,我是个小孩但就喜欢读哲学诗咋地了。我敢做,我就敢承认啊,就是这么直白,既然这份直白不会伤害到别人,它为什么要被藏着掖着。所以对于我的婚姻,我的期待是:你让我敢直白,并且愿意对你直白。
每次心情不好都看看摩登家庭,看着看着说不定眼泪就笑出来了,内心就被治愈了。太喜欢这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