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破伤风抗毒素论文文献

破伤风抗毒素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破伤风抗毒素论文文献

jīng zhì pò shāng fēng kàng dú sù

refined tetanus antitoxin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Jingzhi Poshangfeng Kangdusu

PURIFIED TETANUS ANTITOXIN

本品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匹,所得血浆或血清,经胃蛋白酶消化后,用硫酸铵 盐析法制成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剂。每1ml 中含破伤风抗毒素不得少于 2000 单位(预防 用)或3000单位(治疗用)。

本品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明液体;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

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的各项规定进行 试验,均应符合规定。

生物制品。

预防 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1500~3000单位 治疗 肌内注射一次5 万~20万单位 初生儿2 万~10万单位一次或分次注射 如有伤口时,可注射于其周围组织内。

使用前应作过敏性试验,有过敏反应者禁用或作脱敏处理后使用。

在2 ~8 ℃的暗处保存。

本品系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液体制剂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含防腐剂,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冻干制剂为白色或乳白色疏松体,按标签规定量加灭菌注射用水溶化后呈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

精破抗;抗破伤风免疫血清;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血清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1.预防:凡5年内没有经过破伤风类毒素全程免疫而有发生破伤风危险的人,都可用本品15003000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作为预防;情况严重者用量可增加12倍。用本品1500单位,类毒素。 同时分两处皮下注射。为提高免疫力,1个月后再注射类毒素。

2.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的同时,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

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的危险时,应及时进行预防: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针类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3.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异常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亦不宜超过4ml。一次性静脉注射不应40ml,儿童每kg体重不应超过,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前应将安瓿在温水中加温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如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3.剂量

预防: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500~3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0000~200000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以后视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同时还可将适量的抗毒素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

初生儿破伤风,24小时内分次或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20000~100000IU。

1.本品有液体及冻干两种剂型。

2.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冻干制品应按标签上规定的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轻摇使完全溶解。

3.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4.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5.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

注射前须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抗毒素加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局部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除局部反应外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尽量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一切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

无过敏史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即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门诊病人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始可离开。

1.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或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须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

2.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搔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对血清病应进行对症疗法,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

保存于2~8℃暗处。

pò shāng fēng kàng dú sù

Tetanus Antitoxin [2010年版药典]

与破伤风抗毒素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破伤风抗毒素

Poshangfeng Kangdusu

Tetanus Antitoxin

本品系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感染。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应符合“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规定。

免疫用马匹必须符合“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规定。

按“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规定进行。用动物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测定免疫血清效价,不低于1100IU/ml时,即可采血。分离之血浆可加入适宜防腐剂,并应做无菌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

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胃酶配制成1mg/ml溶液,进行类A血型物质含量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I),应不高于μg/ml。

原料血浆的破伤风抗毒素效价应不低于1000IU/m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Ⅺ F)。血浆在保存期间,如发现有明显的溶血、染菌及其他异常现象,不得用于制备。

将免疫血浆稀释后,加入适量胃酶,如果必要还可加入适量甲苯,调整适宜pH值后,在适宜温度下消化一定时问。

采用加温、硫酸铵盐析、明矾吸附等步骤进行纯化。

浓缩可采用超滤或硫酸铵沉淀法进行。可加入适量硫柳汞或间甲酚作为防腐剂,然后澄清、除菌过滤。

纯化后的抗毒素原液应置2~8℃避光保存至少1个月作为稳定期。

按项进行。

将检定合格的原液,按成品规格以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调整效价、蛋白质浓度、pH值及氯化钠含量,除菌过滤。

按项进行。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有关规定。

每瓶,含破伤风抗毒素1500IU(预防用)或每瓶,含破伤风抗毒素10000IU(治疗用)。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有关规定。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Ⅺ F)。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D),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每批成品至少抽取1瓶做以下鉴别试验。

按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Ⅺ F进行.供试品应能中和破伤风毒素;或采用免疫双扩散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Ⅷ C).供试品应与破伤风类毒素产生特异沉淀线。

采用免疫双扩散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Ⅷ C)进行,供试品仅与抗马的血清产生沉淀线;或采用酶联免疫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T),供试品应与马IgG抗体反应呈阳性。

应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异物,久置有微量可摇散的沉淀。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应不低于标示量。

应为~(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A)。

应不高于170g/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B第一法)。

应为~(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Ⅶ G)。

应不高于(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Ⅶ C)。

如加硫柳汞,含量应不高于(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Ⅶ B);如加间甲酚,含量应不高于(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N)。

将供试品稀释至2%的蛋白质浓度,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Ⅳ B),应不含或仅含痕量白蛋白迁移率的蛋白质成分。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Ⅳ C)测定,上样量25μg,F(ab')2含量预防用的应不低于50%,治疗用的应不低于60%;IgG含量应不高于10%。

预防用的效价应不低于2000IU/ml,比活性为每1g蛋白质应不低于35000IU;治疗用的效价应不低于3000IU/ml,比活性为每1g蛋白质应不低于45000IU(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Ⅺ F)。每瓶破伤风抗毒素装量应不低于标示量。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D),应符合规定。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F),应符合规定。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36个月。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没有质量问题,破伤风抗毒素对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异种蛋白,对人体是一种过敏原,再加上医院做皮试时未按说明书上的要求做,故经常会出现皮试假阳性,但全量注射后又没事。在临床上会出现99%的假阳性。可以给一论文看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与对策胡凤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9143(2009)02-0122-02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经胃酶消化后,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目前已有人血源的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剂,效果较好,且能避免发生过敏反应,但其来源较少,制备复杂,尚不能普遍应用,因而TAT仍为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主要生物制品。传统的皮试方法假阳性率较高,脱敏注射法繁琐耗时。因此,近年来护理同行对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的各种可能性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找出相应对策,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假阳性的原因1.1保存不当 l临床上确实存在将破伤风抗毒素以室温存放。TAT是马血清制品,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匹后制备的,属于异体蛋白质室温放置易变质、变性。1.2 rAT皮试液配制时稀释液选择不当 临床上有些医院仍采用注射用水配制各种皮试液,由于注射用水为低渗液,皮下注射后可引起皮下组织细胞膨胀,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刺激皮肤使局部充血潮红,从而造成假阳性。1.3皮试液浓度传统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取0.1 mLTAT原液(规格1 5OO U/mL);0Z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内含~5ou)即为皮试液,即o.1 mL含15U的TAT皮试液。TAT皮试液的浓度剂量与局部反应程度成正比关系,浓度高,局部反应程度增强,局部皮肤接受高浓度大分子的异性蛋白后,造成组织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皮肤局部反应 。1.4皮试液配制不准确临床上配制TAT皮试液时常使用的注射器是1 mL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注射器死腔因素是皮试液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注射器死腔包括3部分,乳头内部空间,乳头与针栓之间的空间,以及针梗空间。多年来经过对破伤风抗毒素原液的剂量进行反复观察,发现各个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药量都不足1 mL,多则0.8 mL,少则0.5 mL,按教科书要求方法进行皮试液的配制,造成TAT皮试液浓度过高,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 。在注射器内吸取作者简介:胡风华(1969.),女,主管护师,大专一定量的破伤风抗毒素后再吸取稀释液时,由于注射器的吸力,稀释液进入注射器中有一定的冲力,该冲力对管内的破伤风抗毒素起了强烈搅拌作用,因而导致泡沫的产生而影响药液剂量六。1.5消毒液使用不当 临床上在做皮试前,多采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观察结果时发现有的患者皮试处出现与酒精消毒面积大小相一致的局限性红晕,直径达5 cm左右,恰是消毒的范围,因此无法判断是酒精过敏还是1IAT过敏。这样对皮试结果判定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而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 。1.6注射针头选择不当皮内注射时选用5号或6.5号针头,因针头粗对局部刺激性大,易出现皮丘发红等皮肤的应激反应,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增高 。1.7注射时进针方法不妥皮内注射时进针方向与前臂横纹肌垂直,使皮肤产生机械性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大,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局部疼痛会引起假阳性反应。这就是因操作不当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而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增加 。1.8传统皮试观察时间过短通过临床观察发现TAT皮试后15 min的反应最为强烈,因此,传统皮试观察20 min也显得时间过短,假阳性率最高”j。1.9传统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过于简单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3版对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果判断标准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有时有伪足,主诉有痒感,或有其他过敏症状。庞跟娣,李澍等通过1 260例临床操作及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按习用标准判断阴性反应者8例,不足1%,也就是说将有99%以上患者的皮试反应都超过了阴性的原有规定范围,阳性率很高 。1.10 d,JL特殊生理特点d,JL皮肤菲薄,富于血管故注入药液后极易扩散,红晕范围大,而皮丘相对较小。如操作时动作不够轻柔,皮肤绷的太紧,用手抓捏,衣袖摩擦等,均可使红晕范围扩大。再就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某些阳性表现如发痒、胸闷等不能确切表达,影响试敏人员判断结果,易rjanjin Joumal of Nursing,April 2009,Vo1.17,No.2 · 123 ·造成TAT皮试假阳性,从而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1.11其他原因皮试观察时间不够。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有些试敏人员观察反应在结果不足20 min,提前观察,即见到注射对皮肤刺激产生红晕还没有消退,误认为是皮试阳性。有些试敏人员由于对TAT过敏反应有恐惧感,造成对判断标准掌握过严,而没有按皮试阳性判定标准来鉴别,而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提高。某些患者因恐惧、精神紧张或疾病的影响以及疼痛刺激而使感觉异常,诉说皮试处痒或痛,误判为TAT皮试假阳性。2对策2.1妥善管理TAT制剂 I’AT制剂应保存在2—8。C暗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注射前需仔细查看,发现制剂混浊、且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瓶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防止制剂变质,影响皮试的准确率。2.2选择正确的稀释液应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配制TAT皮试液时的溶媒。因它为等渗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对皮肤及组织刺激小,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3推广使用7.5IU为皮试标准浓度 以往教科书上TAT皮试以含l5 IU为标准,现在医学上推广以7.5 IU为标准,含7.5 IU为标准的皮试液更能准确地反映病人的阴阳性结果 J。既可以避免因假阴性而出现的漏诊,又可以减少假阳性而缩短治疗时间。皮内注射TAT0.1 mL含7.5 U为最佳剂量,配制浓度75 U/mL为最佳浓度,应用这种皮试液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而且皮试液配制方法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掌握 。2.4改进配制方法 黄秀华等测定注射器死腔残余量为0.06· ”】,在配制皮试液时应减去残余量。1 mL一次性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几乎无死腔,因此是理想的配制皮试液的注射器。配制皮试液时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都不足1 mL,配制TAT皮试液时,先将每支为1 500 IU的不足1 mL的制剂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足1 mLc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是经硫酸胺盐析法所制成的生物制品,为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配制时先抽取生理盐水0.1 mL,再抽取TAT0.1 mL,这样会加速抗毒素的稀释溶解而不产生泡沫,再抽取生理盐水0.8 mL,配制成150 IU/mLc”J,再排出0.5 mL~=/JU生理盐水0.5 mL,即配制出的皮试液为75 IU/mL,皮内注射0.1 mLc 。2.5选用适宜的皮肤消毒液用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以注射点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5 cm以上),再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注射部位皮肤(方法同酒精消毒,但直径不超过酒精消毒范围5 cm,擦拭1次)做TAT皮试较安全、可靠,且可降低TAT皮试阳性率 。2.6选用适宜的皮内注射针头选用4号、4.5号的针头。由于针头小皮内注射时减轻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患者就无撕裂样疼痛或只有一点微痛,皮肤的应激反应减轻。2.7改进皮内注射时的进针方法皮试时在患者前臂掌侧横纹上3横指正中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因此处是尺神经皮支与桡神经皮支末梢分布最稀少的部位,与皮纹平行方向进针,皮纹向前推移,机械损伤小,且皮纹无断裂现象,药液是顺流阻力小,这样就减轻了皮试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从而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 。2.8规范皮试结果的最佳观察时间规定皮试结果最佳观察时间为30 min【7】。对可疑为假阳性反应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及脱敏疗法,重点观察“局部”或“全身痒感”,“皮丘”以及“皮丘质地与形状”等,采用“延时观察法”和“众人证明观察法”,以提高判断准确性“ 。皮试过程红润出现较普遍,无特异性意义,只能作为TAT过敏反应的佐证。2.9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皮试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硬结不超过1 eln,无全身及其他部位反应。崔明淑将阳性分级用(+) (++++)表示 ,见表1(+、++为假阳性,+++为阳性,++++为强阳性),采用此方法进行判断,假阳性率明显降低。表1 TAT皮试阳性分级2.1O婴幼儿要用特殊方法对于婴幼儿患者要设法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最大限度的配合,操作时要固定好针头,防止针头滑出,同时进针用力要轻,防止进针过深,注入药物过多,从而减少TAT皮试假阳性反应。对于学龄前儿童应询问有无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如已接种其中的破伤风抗毒素5岁内有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作用,此类患儿只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 mL即可 。参考文献:[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0[2]马白芳,李彩玲.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浓度的探讨[J].ChineseJoumal ofClinical Healtheare,2004,17(5):384[3]郑艳,涂索华,王玲,等.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79[4]李静,李秀珍,史小景.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试验阳性率过高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O7,7(13):2987[5】苏月巧,郑荣坤,赵连萍.破伤风皮试液不同配制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78[6]冯月霞,赵润萍,翟谢民.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777[7]郑昌炼.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探讨[J].河北医学,213O5,11(10):919[83庞跟娣,李澍,刘改云,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判断标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37[9]裴振兰,钱国菊,韩静枫,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最佳浓度及剂量探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02[10]张亚琴.四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614[11]黄秀华,梁秀萍,黄艳萍,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与皮试结果关系的观察[盯.广西医学,2007,29(11):1826[12]余佳,陈琼枝.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与皮试结果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当代护士,2008,2:82[133张胜姣,沈兰花.TAT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6):483[1nJ李淑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06,7(8):150[15]闫玉霞.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进针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4):83[16]高娟,马春华.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假阳性的临床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3[17]崔明淑,王艳春.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7):882[18]冯玉娟,冯晓文.小儿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需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34(20o8—1O一06收稿,2009一O1—23修回)

我是前几天刚刚用过这有关破伤风针的人。具体的我可以简单说一下。破伤风有二种,一种是普通的,也就是一般性的破伤风针。价格是8元左右,也就是伤口破了的,经过处理后虽要打的针就是这种破伤风。还有一种就是免疫球蛋白的破伤风针。第二种是经过皮试被验为阳性的人所必用的破伤风针,价格160元左右,一般性在大医院是没有这种库存的,唯有小型卫生院才有这种针,而且即使有也是很少的。所以说对于阳性的人来说是很难买到的。我只能尽我所知告诉你这些了,仅供你参考。

毕业论文破伤风

论文题目同时应鲜明醒目,能吸引读者,向读者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和对论文主题作准确的说明。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医学相关专业硕士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 方法 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41、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42、双歧杆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43、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44、军团菌检测方法概述

45、噬菌体治疗中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

46、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分布及毒力基因特征分析

47、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48、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

49、空肠弯曲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分型技术研究

50、冠状病毒附属基因功能研究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_-20_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医学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 医学类硕士论文(2)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一)预防性措施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其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使用,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计划免疫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冷链系统,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和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并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组的审评。目前,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又进入了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新阶段。1)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及病种: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内容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和破伤风的免疫。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未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有些地区也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预计,其他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也将列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2)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儿童基础免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两次)间最短间隔时间为一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儿童可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含半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同时还要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不准比规定的免疫月龄提前(但可以推后);两针次间隔时间最短不应短于28天(但可长于28)。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才算合格接种。城市12岁儿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强,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3)计划免疫的实施:①组织措施:接种方式有定点和分散接种,凡有条件和可能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接种,以保证接种质量和降低疫苗损耗。接种人员城镇由基层保健构成预防保健科(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股、站)负责实施接种;农村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乡村医生负责实施接种,在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工作态度不可信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技术不适应的地区可组织接种小组(分队)实施接种。②接种剂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确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如接种剂量与途径不当,可造成接种事故,如个别基层卫生组织误将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种而发生成批的深部脓肿患者出现。③接种实施步骤:实施接种步骤及其工作要求如下:④计划免疫疫苗的禁忌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证。发热、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可进行接种,儿童腹泻时,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计入基础免疫次数,应在下次补服;家长或临床医生对正在患病的儿童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若经劝告仍不愿接受,可暂缓接种,等愈后及时补种;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发生强烈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第二针。根据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处理疫苗禁忌证的原则为:受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减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已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世界性文件,为实现文件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这两个文件涉及到预防接种目标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到1995年,与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以此作为长期在全球消灭麻疹的重要步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到2000年以后)。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口服脊灰疫苗除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具体如何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4)冷链:实施计划免疫,冷链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5)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接种率至少达到90%,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通过了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决议,我国地处西太洋地区,因此这个庄严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八五计划纲要》规定,到1995年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3)预防接种反应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5)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反应及处理。(4)预防接种效果考核: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制品研究所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观察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免疫学效果评价系观察接种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3.防护措施 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4.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有很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应按病种在该地有目的地检查携带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及招工的健康检查中发现。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必要时可经普查发现。也可以从恢复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中追踪发现到病原携带者。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及水厂工作人员、炊事人员的定期检查发现携带者是必要的,因为很多爆发是由这些职业工作人员引起的。要建立登记卡,对上述特殊职业人员管理要严格,发现携带者时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时,则需调换职业。乙型脑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对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教育,正确认识携带状态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措施。⒌健康教育 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二)防疫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1)报告的种类:根据1989年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5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2)报告人及报告方式: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以最快方式逐级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法定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电话或传染病卡报告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站报告。法定报告人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病人,按规定向有关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除霍乱、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为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传染病。监测点上的法定报告人,对确诊、疑诊的上述五种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方法报告疫情。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订正报告。病人死亡、治疗、形成带菌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逐项填写,字迹清楚,防止漏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以便于作流行病学调查。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于6小时内,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慌报疫情。(3)早隔离:将病人隔离是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查结果而定(参见附录一)。隔离要求因病种而异。1)鼠疫、霍乱病人及病原携带者、艾滋病、肺炭疽,必须住院或隔离,由医生负责治疗。如拒绝或不治疗、隔离期未满擅自离院或脱离隔离,诊治单位可提请公安部门责令患者强制住院或重新隔离继续治疗。2)乙类传染病患者,住院或隔离由医生指导治疗。3)淋病、梅毒患者必须根治。医务人员不得扩散患者的病史。4)病人出院或解除隔离后,如病情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可以继续随访、管理。除上述必须住院隔离的病种以外,一些传染病可采取在机关单位、居民点、学校建立临时隔离室或家庭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由医护人员诊治、护理,并指导有关人员消毒与照顾。有些传染病病人传染源作用不大,勿需隔离。一些隐性感染较多的传染病,隔离病人的措施,并不能达到控制疾病扩散的目的。2.对接触者的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进行下列措施可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1)应急预防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其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接种,如麻疹爆发时对儿童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对体弱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2)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如以抗疟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预防疟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预防耐药性疟疾;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等。要防止滥用药物预防,以免造成药品浪费和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药物预防最好只用于密切接触者,而不要普遍投药。(3)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测量体温、注意早期症状的出现。 (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霍乱老疫区的接触者是否隔离,需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在医学观察同时还需限制行动自由,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对接触者实施隔离或留验的时间应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⒊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传染病时,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家畜的输出应建立必要检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区的家畜、畜产品或动物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才准允外运。对绝大部分染病的野生动物而无经济价值时,采取杀灭措施,如鼠类可以杀灭(灭鼠方法参见附录四)。有些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应焚烧、深埋,如患炭疽的动物尸体。4.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 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医师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由于粪便污染环境,故措施的重点在污染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个人防护(戴口罩)、通风。虫媒传染病措施重点在杀虫(杀虫方法参见附录三)。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措施重点在改善饮水卫生及个人防护。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并非要求杀灭一切微生物(称灭菌,sterilization)。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及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即前述预防性措施中饮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消毒等。疫源地消毒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1)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病原体杀灭,例如,对疾病病人的粪便进行随时消毒。因为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所以一般要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或由病房护理人员完成。(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应明确哪些病应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是指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而病原体存活时间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原体,一般勿需消毒。进行终末消毒前应明确消毒范围与物品。因此,消毒之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考虑消毒的范围、物品及方法。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主要疾病为: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动物传染病:炭疽、鼠疫等。消毒方法参见附录二。(三)治疗性预防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陷胎儿出生。(四)集体机构(作业)的预防措施集体机构(作业)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活状况特异,故其预防措施也很有差别。本节仅阐述托幼机构、集体野外作业的预防措施。医院的预防措施在第十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介绍。1.托幼机构 托儿所及幼儿园是传染病易感集中的群体,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爆发,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泻、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为多见。(1)预防性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卫生监督,避免传染源进入。收容儿童及招聘老师和保育员均须经过体格检查,并有定期体检制度。应建立合理的儿童接送制度,接收儿童时要问清是否曾与有病儿童接触,晨检时应仔细检查有无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发生疾病。对儿童及家长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以取得合作。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工作。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工作,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2)防疫措施:发现疫情后,要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导。在单位领导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点是尽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机构内扩散。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指同活动的班组)应检疫,即本班组与其他班组隔离、医学观察、施行适合的应急预防接种、给预防药物及消毒。疫情扑灭之前暂停接受新儿童。将有关情况通告所有家长,取得谅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扑灭疫情,避免进一步扩散。2.集体野外工作 野外作业如水利建设、筑路、勘探、农垦、部队野营等常集中较多人员协同工作或行动。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生活条件简陋,故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如菌痢、伤寒、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因此,在作业开始之前,就应做好预防措施。(1)预防性措施:在作业开工之前,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作业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学侦察。了解该地区的环境、饮水来源、当地既往及现在有哪些疾病,并向该地区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有关传染病及地方病的情况。进入现场前要组织好医务与卫生人员的队伍,并结合当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卫生问题作好进岗前培训工作。选择好生活场地、盖好工棚、厨房,选择好水源,兴建厕所,搞好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制订必要的卫生制度,要求派来工作人员的单位事先做好健康检查,以免传染源进入,并预先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流脑多糖体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类等接种。进入现场后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2)防疫措施:重点在使疫情不扩散,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病人应隔离、治疗。接触者庆给以适合的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及消毒,力求不发病。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取得指导帮助。(五)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旱灾、风灾、雹灾、滑坡等。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处午夜,居民熟睡,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1991年夏天,安徽、江苏等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自古以来即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谚语。表明传染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大灾”。自然灾害之能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是由于: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③医疗卫生机构遭受破坏三方面的原因。自然灾害虽已发生,若控制灾情的决策得当,措施及时,亦能控制或减少疾病发生,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1991年安徽、江苏等省特大洪涝灾害由于中央决策英明,各级政府措施得力,灾区群众不懈斗争,使灾区疫病发生减少,基本上达到“灾后无大灾”的要求。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1.灾前在灾害的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好组织、技术及物质准备工作。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题目:

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姓名: xx 学号: xxxx

年级: xxx 专业: 植物保护

指导教师:姓名 xxx 职称 教授

学科 植物病理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

20XX年x月x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菌寄生(Mycoparasitism)是发生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一种寄生方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生物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利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作为研究的模式系统来揭示生物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李多川(Li,1996)先生发现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菌寄生关系以来,我们实验室试图通过研究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来建立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模式系统,从而揭示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串珠镰刀菌的一种重寄生真菌,该菌是一种接触性活体重寄生菌,离体试验发现其分生孢子只有在串珠镰刀菌细胞壁提取物刺激下才能萌发。这说明两者之间的重寄生关系是建立在二者识别与互作的分子机制上的(Li,2004)。在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几丁质酶、蛋白酶等细胞壁裂解酶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蛋白酶在木霉属菌寄生真菌中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证明,而纤细齿梗孢的蛋白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克隆纤细齿梗孢蛋白酶编码基因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重寄生真菌和寄主识别和互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李多川教授分离得到的一种活体营养接触型菌寄生真菌[1~3],其寄主包括Fusarium moniliformeAlternaria alternata等。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努力以其为基础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渐渐认识到真菌细胞壁蛋白在细胞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壁蛋白研究已经成为生物间相互识别机制研究的热点。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实验室成功分离纯化了纤细齿梗孢的寄主之一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上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凝集素,并初步证明其在和孢子吸附过程中起到识别因子的作用[4]。近年来,菌寄生真菌细胞壁裂解蛋白酶在菌寄生过程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克隆和表达菌寄生真菌的蛋白酶编码基因变得很有意义。本研究试图以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tenellum)作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其蛋白酶基因。根据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然后采用RT-PCR和RACE是一个较为快速、简单和高效的方法。本实验根据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及RACE-PCR的方法,克隆了蛋白酶的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为后续试验打下了基础。

由于Olpitrichum tenellum在离开寄主的人工培养基中很难生长,纯化其蛋白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得到蛋白,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而搞清楚其在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DNA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构建遗传工程菌株,人们可以较容易地使各种各样的天然酶的基因在微生物系统中高效表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天然酶源的依赖。

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有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两大类。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了解最深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表达系统。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培养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在基因表达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具[5]。

Pichia pastoris基因表达系统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基本成为较完善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具有易于高密度发酵,表达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整合,能使产物有效分泌并适当糖基化,培养方便经济等特点。利用强效可调控启动子AOX1,已高效表达了HBsAg、TNF、EGF、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工程抗体等多种外源基因[6],证实该系统是高效、实用、简便,能提高表达量并保持产物生物学活性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系统在生物工程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更多外源基因在该系统的高效表达,提供更为广泛的基因工程产品[7]。

我们已经分离到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本研究中将该基因的去掉信号肽序列的正确阅读框融合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分别转化 BL21及Pichia pastoris GSxx5,以期在这些菌株中有效表达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从而为以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1 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37~65.

2 21.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5:345~347.

3 .李多川,沈崇尧.1997.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西北农业学报,6:94~98.

4 张成省,李多川,孔凡玉.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5(2):141~147.

5 .xx.何诚,朱运松.1998.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8:7~xx.

6 彭毅,杨希才,康良仪.2000.影响甲醇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生物技术通报,4:33~36.

7 韩雪清,刘湘涛,尹双.200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微生物学杂志,3:35~40.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1、研究内容:

本课题选择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做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研究的目标:

克隆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3、研究方法:

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接种到LB培养基上,培养14个小时后,收集菌丝,然后采用总Trizol法提取RNA。再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到大量的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并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别设计兼并引物。再通过RT-PCR、3’-RACE、5’-RACE获得全长cDNA、DNA克隆,并将其连接到载体上,然后采用电击法将将重组质粒转入到全长cDNA、DNA克隆中,通过透析纯化蛋白酶,最后研究其特性。

四、研究进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 。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

五、技术路线:

收集菌丝

总RNA提取

同源序列 设计引物

特性研究

RT-PCR、

3’-RACE、5’-RACE

纯化表达产物

全长cDNA、DNA克隆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完成实验的1%。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完成实验的50%。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完成实验的95%。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完成100%。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六、专业意见

专业主任签字:

20xx 年 月 日

七、学院意见

学院(章): 负责人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摘要:

针对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对策:优化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实验模块,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植物保护论文

目前,国内外很多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均开设了昆虫研究法和植病研究法课程。为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浙江农林大学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将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合并成一门植物保护研究法课程。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是植物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培养植物保护研究常规操作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和论文撰写的能力。笔者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内容,并总结了改革成效。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在2个小时的实验过程中就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依葫芦画瓢,实验完成后,又按照统一的模式填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无需独立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创新能力了。因此,很难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师和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就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立即显现。学生缺乏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缺乏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有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这3门课的实验合在一起上,并没有把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昆虫实验时,指导教师一般是教授昆虫学科的教师;而在进行植病实验时,则由讲授植病学科的教师指导。这样的实验模式难以使植物病虫害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不利于掌握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实验考核不科学以往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只是把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口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内容及方法)原文不动地抄一遍,实验结果更是千篇一律,这样实验就变成了预演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思考,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背离了实验课教学的初衷。同时,还会导致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差异微乎其微,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教学改革内容

重视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实验教辅人员提前准备,导致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个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从而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做到计划周密、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实施实验计划。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一日_发现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定要严厉批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其重新做实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不能有半l从虚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该项口分别以某种农作物病虫害为主轴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执行各项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负责答疑和提供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分组、调查、取样、鉴定、查阅资料、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不仅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将整个实验课程设置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实验:分别以某个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贯穿整个课程。将口前昆虫研究法的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人工饲养技术、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昆虫生理生化研究方法、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方法5个实验和植病研究法的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植物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植物病原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和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5个实验合并成1个综合性大实验,将植物病虫害研究以故事的形式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田间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整个实验就是以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发生为时间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现象。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验课成绩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完成好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为了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实验成绩除实验报告和考勤成绩外,应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记录规范性量化纳入成绩考核。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对那些既有独立操作能力,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适当给予创新学分。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是否打扫卫生、是否清洗实验器材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加分。

3.改革成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完成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3门实验课程,体现了实验课程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这3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切身体会到所学专业的意义。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和整体化特点,同时涉及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药研究法等相关学科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病虫害的认知及其防治等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咨询专业教师、综合分析之后,拟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3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因此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操作技术、实践应用和协调能力都需要提升。所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完善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4.结语

植物保护研究法在植物保护专业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毒蛇咬伤的论文答辩

1、邓稼先

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为了我国研究原子弹,在一次实验失败的时候,冒着被辐射的危险,只做了简单的防护措施,然后亲自抱起原子弹的部分碎片,使得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数据。

但是一个星期后,他的身体就出现了多种癌细胞,最后很快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2、布鲁诺

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他到处热情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把哥白尼的学说传遍了整个欧洲。他成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

1600年2月6日,宗教裁判所判处布鲁诺火刑,布鲁诺以轻蔑的态度听完判决书后,正义凛然地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最后,52岁的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他死后,教会甚至害怕人们抢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一起抛洒在台伯河中。

3、居里夫人

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

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

4、塞尔维特

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Christianism Restitutes)一书,在此书中,他用一元论的观点,并阐述了上述有关肺循环的看法。

他的书,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对他进行缉捕并判处火刑。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于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所有著作也同他一起上了火刑场,通通被烧毁。

5、林俊德

林俊德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爆破事业而奋斗。

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的检查结果证实林俊德罹患胆管癌晚期,但是他拒绝接受手术。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得悉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只能以日来计数后,他坚决要求搬出无法工作的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

转回普通病房的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肚子充满胀气和腹水,心率每分钟达130次。医生建议做肠梗阻手术,林俊德再一次拒绝了。感到坐在病床上无法工作的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搬进病房。

林俊德已极度虚弱,胀气和腹水使膈肌上抬,导致呼吸困难,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2小时后,已近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最终,林俊德离开人世。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20、吴阶平(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吴建南 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莫瓦桑Henri Mojssan 1852一1907 莫瓦桑是法国著名化学家,他在1886年制取了单质氟(F2),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把相当10万法郎的奖金授给莫瓦桑,"为了表彰他在制备元素氟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表彰他发明了莫氏电炉。"同年12月,一大批莫瓦桑的学生和朋友,在巴黎大学的会议厅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庆祝莫瓦桑制取单质氟20周年。会上, 54岁的莫瓦桑即席讲演,他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面,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应该不停顿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一个人,应当永远为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前进。"在科学的事业上,莫瓦桑曾取得过重大的戌就,是一代科学巨人。然而,他成才的道路却十分坎坷,亲历许多困难和危险。 "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 1870年,在巴黎的一个交叉路口,有一家十分著名的老药店,名叫班特利药店。一天店铺里十分宁静,只有研杵和研钵发出的轻微均匀的响声,那是几个学徒在研磨药物,带着老花镜的老药剂师,在翻看一本很厚的书,寻找药物的化学配方。当时的巴黎,医药化学十分发达,化学家和医生都坚信,化学方法是治病救命、战胜死神的法宝。但是肉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化学药品,只对少数极简单的疾病有效。在药店的学徒中,有一位机智聪明的青年,他就是莫瓦桑,正当他细心研磨药品时,突然,药店的门被撞开了,一个中年男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他脸色焦黄,汗流满面,呼吸困难,眼神十分吓人,"救--救命吧--"他上气不接下气地低声说。药店的人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围在他身边。"您怎么啦?"老药剂师问:"我--中了砒霜毒,我把它当药吃了,现在--,药性已发作了--。我--肚子痛得厉害。"老药剂师慢慢地摘下眼镜,摇摇头,低声说:"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您,还有什么话要嘱咐的吗?请快说吧,我们一定把您的遗嘱告诉您的家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都默不作声。"请等一下!"莫瓦桑高声说。他拨开众人,挤到跟前,看了看病人,回身从药架上取来一些酒石酸锑钾、三氯化铁给病人吃"民然后又让病人服了一些其他药,结果病人病情很快就缓解了。又经两天治疗,病人完全康复了。事后,巴黎的一家小报以《"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为题,报道了这件事,许多巴黎人部知道了莫瓦桑的名字。 十年寒窗 莫瓦桑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巴黎的一间旧房子里。在他10岁时,因生活所迫,全家迁到塞纳省的一个小村镇居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瓦桑把这个小村镇改名为莫镇。 莫瓦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再无钱供子女读书。莫瓦桑一直到12岁,方勉强进了小学,放学以后还要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全家人经常吃最廉价的食品,没有钱给莫瓦桑买书和文具。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莫瓦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每次考试他都名列第一。很快。老师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贫穷而聪明的孩子。少年时代的莫瓦桑,最喜欢学习化学,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各种化学书,如饥似渴地攻读,同时,还自己动手做各种化学实验。但是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被迫离家,到巴黎当了药店学徒。 莫瓦桑当了学徒之后,仍然坚持刻苦学习。1874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1877年,他又通过考试,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他十年如一日长期自学,后来考上了法国著名化学家弗罗密的实习生,这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他还经德勃雷教授的指导,通过了《论自然铁》的论文答辩,荣获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莫瓦桑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也不惧怕任何困难,有时连续十几个小时查阅资料。有一次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他的同学走进实验室时,看到他脸色苍自,眼窝深陷,眼睛周围出现了一圈黑圈,身子无力地歪在椅子上。"快,把他送回房间吧1"他的同学和实验员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回房间,但不到半个小时,他又回来了。"你不要命了吗?"同学责怪他。"您知道,实验数据马上就拿到手了!"莫瓦桑坚定地回答。同学无可奈何,只好任他去做。 莫瓦桑就是这样顽强地学习和工作,这一点成了他后来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基础。 和死神搏斗 1878年,莫瓦桑在弗罗密实验室当实习生时,他的同学阿方曼,拿着一瓶药品对他说:"这就是氟化钾,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制出单质氟来!" "难道我们的老师弗罗密教授也制不出来吗?"莫瓦桑问。 "制不出来。"阿尔曼十分感慨他说,"以前所有人的所有制取单质氟的实验都失败了,大化学家戴维就曾想制取,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还中了毒。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在制取单质氛时,哥哥中毒死了,弟弟进了医院。此外,还有比利时的鲁那特、法国的危克雷,都在做这类实验时被毒死了。著名的盖·吕萨克也差点送了命。你要知道。亲爱的奠瓦桑,氟是死亡元素,千万别去碰它。" "我不怕。阿尔曼,我将来一定要制出单质氟来!"莫瓦桑坚定地回答。 "那你可要倍加小心!"阿尔曼又关照了一句。 这次实验室谈话以后,莫瓦桑增加了一件心事,单质氟总索绕在他的脑海中。"单质氟,单质氟,死亡元素,死亡元素……"他有时在梦中也嘟嚷着。怎么样才能把这种"死亡元素"的秘密揭开呢?莫瓦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885年,莫瓦桑开始制备氟。开始,他想用氟化磷和纯氧气试验。当时化学元素周期律才发现十几年,氟和氧的化学势人们还根本不了解,所以他的实验开始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事与愿违,莫瓦桑不但没有成功,还白白烧坏了两个昂贵的白金管。他连续做了数次实验都失败了,"完了,又完了,又是毫无成效!"莫瓦桑叹息着。 莫瓦桑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史知识很丰富,他经多方面的研究想到:氟必然是一种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那就不能在高温下制备它,也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如置换反应等。"看来,只有用电解法了。"他反复思考着。莫瓦桑设想用下式获得氟的单质: 2AsF3-->2As +3F2 2PF3-->2P +3F2 为此,必须首先获得氟化砷(AsF3)或氟化磷(PF3),然后再创造电解的条件,用电解法制取氟。莫瓦桑首先制出合格但有毒的氟化砷和氟化磷,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氟化钾(KF ),研磨均匀,安装好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开始,反应顺利,阳极上有气泡出现,但过了一段时间,阳极上覆盖上一层砷或磷,慢慢地反应停止了。莫瓦桑也觉得自己全身软弱无力,心脏剧烈地跳动,呼吸急促而困难。"难道我也会象历史上的化学家一样,国氟中毒死掉吗,绝对不能!氟还没有制出来,要赶快离开实验室!"莫瓦桑想。但是,他哪里还走得动!不过神智还清醒,他艰难地拾起右手,关掉了电门,随后就倒在沙发椅上……。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当他醒来的时候,看见妻子路更站在他的身旁,她在低声哭泣,脸上挂满泪珠。 "亲爱的路更,我对你说过,千万别到实验室来,这里全是毒品,连空气都一样,会影响你的健康……。"莫瓦桑艰难地对妻子说着。 "亲爱的莫瓦桑,如果我不来打开通凤窗,不知你还能否醒来……,你照照镜子吧,你现在又黄又瘦,还有些发青,我打电话叫医生来,他会让你休息一个月。"妻子路更不高兴了。 "我现在一天也不能休息,制取氟的工作就要成功了!" 莫瓦桑又开始做实验了,他用了4天的功夫,把一块莹石磨成一个U形管,管中放入氟化砷、氟化磷和氟化钾的混和物。U形管的两端装上电极,接通电源。很快,在阳极上方,冒出一个接一个的气泡。被称做"死亡元素"的单质氟,终于彼制取出来了。莫瓦桑万分激动,他自己大声喊着,"氟!氟!"这是1886年6月26日:出现的奇迹。当时,莫瓦桑年仅34岁。 专家鉴定 莫瓦桑制出氟以后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书面报告。科学院派了一个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他的实验进行鉴定。莫瓦桑经过准备,在专家面前重做他的实验,接通电流后,他的装置好象不听话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竟然一个气泡也不产生。莫瓦桑恐慌极了,他满头大汗,反复操作,奇怪的是,装置就是不产生氟的气体,这使他十分羞愧和焦急。幸而专家们态度还好,他们鼓励他过几天重做。专家走后,莫瓦桑仔细检查了他的装置,他发现,原因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是由于氟化钾加得太少了,因而使U形管不导电,所以没有氟产生三天以后,他再一次在专家面前表演他的实验时,顺利地收集了4升氟的气体。莫瓦桑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即1907年,就去世了,年仅55岁,长期和毒品接触,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逝世后,世界化学界对他表示沉痛的哀悼。不久,他的妻子路更也固哀伤过度去世了。他们的独生子路易,把他父母的遗产20万法郎,全部献给巴黎大学作为奖学金,一种叫莫瓦桑化学奖,用以纪念他的父亲;另一种叫路更药学奖,用以纪念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好儿子,莫瓦桑和路更在九泉之下,也就心安了。 莫瓦桑一生成果累累,他曾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炉--莫氏电炉,这种电炉可以简单而迅速地熔炼各种金属。他自己用它制出了铀、钨、钒、铬、钛、铝等十几种金属。他的妻子路更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铝制烹调器的人,这种烹调器是莫瓦桑在实验室中用他的电炉自己制作的。莫瓦桑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人造金刚石的化学家。他品格高雅,爱好诗歌、音乐和绘画,他的卧室中,挂满了各种名画。 莫瓦桑一生中获得很多荣誉,他曾彼聘为好儿所大学的名誉教授,俄国还授予他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他著有《氟及其化合物》、《电炉》等著作。

我先告诉你什么是科技小论文。 一些同学把写科技小论文看得很平常,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技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内容要短一些,不要过于高深。 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技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三种 要求 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这是编写科技小论文的技巧和方法: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这个题目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广,或过于深奥,不然无从下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会失去论文原本的真实性。 本次的科技小论文选题可以参考丛书的有关课题,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手段。也可围绕自己劳技创意和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抗生素论文文献

天下文章一大抄。爱思医学信息公司,已经引入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如发现有抄袭论文,马上辞退写手。

大哥,你也太逗了吧,都说中国学术腐败,你还真到网上来现啊~~~~~再说,一份论文才值200分啊,??知道买一份文章的价钱是多少,????2000啊,还是人民币啊~~~~你说谁会免费给你写文章啊~~~~~ 真有这闲情还不如上pubmed多看几份文章呢~~~~

中国的明清两朝,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及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时代,然而,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两幕:一是封建社会日趋退幕,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二是活力四溅,日见朝气,经济、科学、文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明、清:中医学的综合和集大成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和渐趋停滞时期,中医学的发展也有与这个时代相近似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温病学派”形成:温病是的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早在,《内经》中就有一些零散的记述。汉代张仲景对温病的初期证候作了特征上的描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杂病论》)。宋元时,温病开始脱离伤寒学说体系,提出了热病初期应以辛凉解表为治,突破了以往一概辛温解表的治法。明清时,大瘟疫多次流行,医家们在不断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中,对温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提出不少创见。如“戾气”病因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诊断方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等。正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总结、革新、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促使温病在理、法、方、药上自成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说,使中医学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理论、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更为系统而完善。不少领域出现了深化发展的趋势。如对生命的探讨已深入到生命的起源和原动力,有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论断;命门学说有了长足发展;医家们对于某些常见病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治疗虚劳、中风、吐血、郁证、痘疹的专家和专著。 清代出了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伟大医学家——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纠正了以往医书中对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记载,他所创制的活血逐淤方剂,至今仍有实用价值。3、药物学成就辉煌。明代李时珍著成举世闻名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内容丰富、论述广泛,所载药物多达1800余种,并附有药图1000多幅,药方10000多首,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对药物的分类,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符合进化论的观点,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分类法;书中还有对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症状、卫生预防等内容的正确记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还有赵学敏著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兰茂的《滇南本草》等也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4、病案格式的建立和医案专集的出版。医案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到明代,形成了记录详细、项目固定的病案格式。1522年,《韩氏易通》里提出病案内容应包括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论病原、治方术六大部分,还有具体项目31项,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病案格式。1584年,吴昆在其所著《脉语》中,对病案格式又作了修改补充,规定病案内容的7大部分,内容更为详备。这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明代起,医案专辑大量出现,1552年江瓘的《名医类案》编撰完成,这部医案专辑内容空前丰富,是对历代医家的验案及经史百家文献中所记载的重要医案的收集、总结,并进行了分类编排和评议,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又写成《续名医类案》。另外,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徐大椿的《洄溪医案》等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清隆庆二年(1568年),成立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十八世纪末,。清代唐大烈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这在当时医学交流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盛况空前。国外来华学习中医的或是我国把中医传到国外的人数和次数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中医药学传到国外后,在国外继续发展,有不少人翻译著述中医药学著作,并且有些还形成了学派。如《东医宝鉴》把中医学介绍到了朝鲜。1487年日本的田代三喜来华学习中医药学,尤其崇尚李杲和朱丹溪的学说,回国后力倡李、朱学说,著有《捷术大成印可集》、《福药势剪》、《直指篇》、《医案口诀》等书,使李、朱学说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毒蛇咬伤治疗研究论文

蛇毒治疗胃病。利用蛇毒治疗消化道溃疡,具有止痛、增食和促进睡眠和增加体重的优点。

一、首先要分清蛇是否有毒。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咬伤处留有两排牙痕,其中一对深而粗。二、确认自己被毒蛇咬伤后,不要凉慌奔跑,以免加速毒素吸收;用手帕、布带或绳索立即在伤口近心端3-5厘米处捆绑,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但每隔20分钟松绑2-3分钟,以免肢体缺血坏死。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冷开水、冷茶水或河水冲洗伤口,若有条件可用盐水或肥皂冲洗伤口,若伤口留有蛇牙碎片,必须迅速除去。冲洗伤口后,用已消毒的刀片在伤口处划开“十”字形切口排毒;同时用吸奶器、火罐或塑料瓶对准伤口作反复抽吸,吸出毒液;如果毒蛇咬伤现场找不到急救物品,可用口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来,但吸毒者的口腔必须无破损。经紧急救治后,应迅速到医院抢救。

蛇毒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药理研究证明,蛇毒中含有促凝、纤溶、抗癌、镇痛等方面的药理功能成分。能阻止和治疗中风、脑血栓的形成,还能治疗闭塞性脉痉管炎、冠心病、多发性大动脉炎、肢端动脉痉挛、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等病症;蛇毒对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亦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镇痛作用,已引起世人的瞩目。把蛇毒制成各种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各种毒蛇咬伤,有药到病除的显效,目前已得到广泛推广。

被毒蛇咬伤后,紧急处理方法:

1、被毒蛇咬伤后要镇定,尽可能减少活动,就地进行处理。

2、立即用布带或止血带等,在毒蛇咬伤肢体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脏的一端)约5厘米处进行绑扎,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绑扎的时间越早越好,绑扎的松紧以阻断淋巴或静脉回流为度(不影响动脉血液供应),待局部伤口得到应有的处理后及时解除绑扎,以免循环障碍。

3、冲洗伤口:因地制宜,可选用泉水、清水、冷开水,甚至用自己的服液反复冲洗伤口,冲洗皮肤粘附的毒液,减少毒素的吸收,尽可能及早排除蛇毒。

4、寻找并拔除其毒牙后,可用,干净的锐器、瓷片或玻璃划破伤口或以毒蛇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形切开,深达皮下,再施以挤压。也可用拔火罐、器械负压吸出等排毒方法。

5、及时送医院:在无菌操作下,用结晶胰蛋白酶2000单位加%~%普鲁卡因5~10毫升作局部浸润注射,并在伤口的近心端部位作环状封闭。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肢,氧化患肢吸收的部分蛇毒,让蛇毒失去活性。尽早应用抗蛇毒血清治疗:根据不同的毒蛇咬伤,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以静脉滴注效果为佳,但必须在医师观察下进行,以免过敏而出现意外。目前在蛇伤的治疗药物中还没有一种药物的疗效超过抗蛇毒血清。

扩展资料:

毒蛇咬伤后不正确处理

1、毒蛇咬伤后很多患者都很紧张,这是害怕和蛇毒的作用双重结果的表现。此时,我们要镇定的处理,而一部分人则赶紧的往家里赶,或去找他人帮忙,这是错误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排毒处理。

2、大家都知道,蛇毒是随着血液循环流动的,被毒蛇咬伤后,很多人都知道用绳子把伤口上方帮扎起来,有的人认为帮扎的越紧越好,这样蛇毒就不会蔓延了。这个概念是对的,但是,蛇毒不能流入身体躯干,同时,血液也不能流通,导致捆绑的下端没有新鲜养分可供,如果时间久了就会坏死,需要截肢来保命。试想一下,即使是正常的肢体,用绳子捆绑起来试试多久会难受!!

3、过分相信民间蛇医的也很多,每年有很多的毒蛇咬伤患者,就是太相信“土蛇医”的所谓经验,导致意外发生。据毒蛇网小编了解,很多的民间“土蛇医”只有简单的处理毒蛇咬伤的方法,治疗毒蛇咬伤不科学规范,就只是用中草药敷在咬伤的部位就完事。没有科学的针对吸收体内的蛇毒进行解毒处理,更没有经验来根据患者来进行辨证施治,这样治疗好了毒蛇咬伤,也只能说治疗特别轻的毒蛇咬伤,遇到严重的就会出现意外。

  • 索引序列
  • 破伤风抗毒素论文文献
  • 毕业论文破伤风
  • 毒蛇咬伤的论文答辩
  • 抗生素论文文献
  • 毒蛇咬伤治疗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