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装订顺序为外封面开题报告内封面目录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题名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考核意见表。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期刊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论文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单位、姓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g)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 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 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 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 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 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2)宋体,小四号;(3)每段首行空两字;(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 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这期刊论文指的就是发表在各个杂志或者期刊上的论文。也就是说,一般发表在固定期刊上的论文都是属于期刊论文。例如例如,发表发表在教育杂志上的。
期刊论文正式出版的期刊上所刊载的学术论文。
写作期刊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论文的核心思想。写出的论文应该能够被人们理解,即使那些不了解相关专业的人也能理解论文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了什么结论。
补充以下应当注意的俩点:
在每个领域都有一些著名的期刊。知道了这个领域著名期刊,就可以发表相应的论文。
TPE/TIE这种,在会议文章的基础上把分析和实验做全,文章/图表做的漂亮些,运气好的话硕士怼出一篇问题也不大的,身边认识不少人硕士都能憋出个顶刊,有个学弟本科毕设的内容照样中了TIE(当然具体论文写作投稿啥的是博士第一年),运气差点还有TIA/ESTPE/IET可以投嘛,
研究生阶段能发TPE或TIE,排除个人能力特别强,必然是老板肯让你写,或者之前师兄留下了idea,你顺手捡个漏。
目前我师弟就因为之前师兄留下的idea,研一已经中了一篇TPE,然后有个师兄当时临毕业老板让他写一篇TPE,他写的半途而废,就留给了同届的一个同学。
其他课题组也有发了两篇TPE的大佬,各种顶会写到手软,但不可否认的是,真的是老板让他写才有的写。一般电力电子实验室的正常操作是,做项目做项目做项目。。。
TPE/TIE这种,在会议文章的基础上把分析和实验做全,文章/图表做的漂亮些,运气好的话硕士怼出一篇问题也不大的,身边认识不少人硕士都能憋出个顶刊,有个学弟本科毕
设的内容照样中了TIE(当然具体论文写作投稿啥的是博士第一年),运气差点还有TIA/ESTPE/IET可以投嘛,
08版是核心,12版是否需等到5月见分晓。现在推测可能性较大。弹性体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国内的话力学杂志有《力学进展》、《力学与实践》等。给lz一些国际的期刊。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 刊名 原文名 创刊年 附注《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Ma 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 《热应力杂志》(美)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1978 美国 Hemispheres Publishing Co. 《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1966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65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多相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1973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 (英)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1972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国际热与热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Flow 1979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Ltd.《国际地震工程与土壤动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oil Dynamics1981 英国 CML Publications《工程断裂力学》(英)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杂 志》(英)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Vessels Piping 1973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 《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 (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in Engineering 1969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英) Fatigu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78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疲劳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1979 英国 IP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学及地 质力学文摘》(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MiningScienc Geomechanics ABSTRACTS 196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水利》(法) La Houille Blanche 1902 法国《理论与应用力学杂志》(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Le) 1962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Gauthier-Villars《工程师文献》(联邦德国) Ingenieur-Archiv 1929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奥地利) Rock Mechanics Rock Engineering1929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固体力学文献》(荷兰) Solid Mechanics Archives 1976 荷兰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应用力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计算机方法》(荷兰)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72 荷兰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杂志》(荷兰)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原名为Journal of Industrial Aerodynamics,1980年改为 现名)《国际断裂杂志》(荷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65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水利学研究杂志》(荷兰)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1963 荷兰International Assiciation for Hydraulic Research《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 (荷兰)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luid Mechan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波动》(荷兰) Wave Motion 1979 荷兰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195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ubuca 1957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MECHANIC A SINICA,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力学译丛》(中国) 1964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力学进展》(中国) 198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应用力学》(中国) 1982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固体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80 《固体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员《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 《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980 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力学》(中国) 1980 《上海力学》编辑部 《爆炸与冲击》(中国) 1981 《爆炸与冲击》编辑部 《振动与冲击》(中国) 1982 《振动与冲击》编辑委员会《空气动力学学报》(中国)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1983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报》(中国) 1981 《数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实验应力分析学会会报》 (美)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Analysis 1943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实验力学》(美)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61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结构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1972 美国Marcel Dekker Ine.《流变学杂志》(美) Journal of Rheology 1957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 《液压与气体力学》 (美) Hydraulics Pneumatics; Magazine of Fluid Powerand Control Systems 1948 美国Penton/IPC 《流体物理学》(美) Physics of Fluids 1958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流体力学年评》(美)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1969 美国Annual Review Inc.《应用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AppliedMechanics 1935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实验应力分析学会年度春 季会议录》(美) Proceedingsof the SESA Annual Spring Meeting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聚合物科学杂志》(美)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46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生物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Engineering 1977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复合材料杂志》(美)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1967 美国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流体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FluidsEngineering 19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工程力学组杂志》(美)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s- Journal of the Engineer Mechanics Division 18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自动车工程师学会汇刊》 (美) SAE Transactions 1906 自动车工程师学会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船舶研究杂志》(美) Journal of ShipResearch 1893 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协会 (Society of NavalArchitects Marine Engineers)《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志》 (美) AIAA Journal 1930 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苏联流体力学研究》(美) Fluid Mechanics-Soviet Research 1972 美国 Scripta Publishing Co. 《流体动力学》(美) Fluid Dynamics 1966 美国 Plenum Publishing Co.《伦敦皇家学会会报,A辑: 数学及物理科学》(英)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A: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 辑数学与物理科学》(英)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SeriesA:Mathematical Physical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887年(第178卷)起分A,B两辑出版《力学研究通讯》(英)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7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生物流变学》(英) Biorheology 1963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生物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材料科学杂志》(英)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66 英国 Chapman and Hall Ltd.《应变》(英) Strain 1964 英国应变测量学会 (British Society for Strain Measurement)《工程设计应变分析杂志》 (英)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Design 1965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Publications Ltd.《力学研究》(英) Research Mechanica 1980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计算机与结构》(英) Computers Structures 1971 英国 《计算机与流体》(英) Computers Fluid 1971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 《水力气体机械动力》(英) Hydraulic Pneumatic Mechanical Power 1955 英国Trade Technical Press Ltd. Ltd. 《飞机工程》(英) Aircraft Engineering 1929 英国 Bunhill Publications Ltd.《航空季刊》(英) Aeronautical Quarterly 1949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航空杂志》(英) Aeronautical Journal 1897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星际航行学报》(英) ActaAstronautica 1955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c.《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Mechanics1958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 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d《理性力学与分析文 献》(联邦德国)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1957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流变学学报》(联邦德国) Rheologica Acta 1958 联邦德国 Dr. Dietrich Steinkopff Verlag 《流体力学实验》(联邦德国) Experiments in Fluid 1983 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 《油压力学与气体力学》 (联邦德国) Olhydraulik und Pneumatik 1957 联邦德国 Krausskopf Verlagsgruppe 《数学生物学杂志》(联邦德国)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974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联邦德国) Warme-und Stoffubertragung 1968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法国流变学小组手册》 《通报》(法) Cahiers et Bulletin du Groupe Franais de rheologie 1965 法国《法国科学院会议周报,A-B辑:数理科学》(法)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L’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s A et B:”Sciences Mathematiques,SciencesPhysiques” 1835 法国 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应用力学纪事》(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Appliquee 1977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 《力学》(意) Mechanica 1966 意大利 Pitagora Editrice《力学学报》(奥地利) Acta Mechanica 1965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弹性体杂志》(荷) Journal of Elasticity 1971 荷兰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天体力学》(荷) Celestial Mechanics 1969 荷兰 Publishing Co.《工程数学杂志》(荷)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1966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材料力学》(荷) Mechanics of Materials 1981 荷兰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澳大利亚地质力学杂志》 (澳) The Australian Geomechanics Journal 1971 澳大利亚《加拿大航空与空间杂志》 (加) Canadian Aeronautics SpaceJournal 1955 加拿大,1962年改为现名,1955~1961年刊名为:Canadian Aeronautics Journal.《核工程与设计》(瑞士)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65 瑞士Elsevier Sequoia . 《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 (民主德国) ZAMM-Zeitschrift fur Angewandt Mathematikund Mechanik 1921 民主德国 Akademic-Verlag 《理论与应用力学》(波兰) Mechanika Teoretyczna i Stosowana 1964 波兰 PWN 《工程汇刊》(波兰) Rozprawy Inzynierskie 1953 波兰 PWN 《力学文献集》(波兰) Archives of Mechanics 1849 波兰 PWN 《罗马尼亚技术科学杂志, 应用力学辑》(罗) Revue Roumaine des sciencesTechniques,Serie Mecanique Appliquee1956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应用力学研究》(罗) Studii si Cerctari de Mecanica Applicata 1942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日本应用力学全国会议 录》(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3 日本中央科学社 《材料》(日)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terials Science 1952 日本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日)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 1935 日本机械学会 《土木协会论文报告集》(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44 日本土木工学会《日本造船协会志》(日)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of Naval Archiects of Japan 1915 日本造船协会《流体工程学》(日) 流体工学 1965 日本产业开发社(原名:学, 1965~)《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1967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力学研究所报告 1967 日本力学研究所《日本流变学会志》(日) 日本一学会志 1973 日本流变学会《应用数学与力学》(苏联) 1936 苏联《苏联科学院通报:固体力 学》(苏) 1966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磁流体力学》(苏) 1965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燃烧与爆炸物理学》(苏) 1965 苏联《应用力学与物理学杂志》 (苏) 1960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应用力学》(苏) 1955 苏联《复合材料力学》(苏) 1965 苏联《建筑力学与建筑物计算》 (苏) 1959 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通报》(美) Moscow University Mechanics Bulletin 1969 美国 Allerton Press Inc (译自俄文) 《得克萨斯大学巴尔科研究 中心年报》(美) Annual Repoet-Balcones Research Center, Texas at Austin 美国《剑桥哲学会数学汇刊》(英) Re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7 英国Cambridge ,1977年改为现名,1843~1976 年名为Proceedings of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力学与应用数学季刊》(英) 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948 英国 《流体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956 英国 Cambridge 《应用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Reports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hematics 1952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报告》 ISAS (Institute of Space Aeronautical Science,Univ. Tokyo) 日本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 《布加勒斯特乔治乌德治工 学院通报:力学辑》(罗) Buletinul Institutului Politehnic“Gheorghe Gheorghiu-Dij” 1949 罗马尼亚《列宁格勒大学通报:数学, 力学和天文学类》(苏) 1946 苏联《莫斯科大学通报:数学力学类》(苏) 1946 苏联《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 数学,力学》(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文摘━流体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 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一般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弹性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数学文摘》(美) Mathematical Reviewswith Index toMathematicalReviews 1940 美国数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冲击与振动研究辑要》(美)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 1969 美国冲击与振动情报中心《流变学通报》(美) Rheology Bulletin 1937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Physics《应用力学文摘》(美)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1948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地震工程文摘杂志》(美) Abstracts Journal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6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Univ. of California,Berkele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工程索引》(美) Engineering Index (Annual) 1884 美国 Engineering Index Inc.《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汇 刊》(美)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ing 1852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科学引文索引》 (美) Science Citation Index 1961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土木工程水利文摘》(英) 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sAbstracts 1968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流变学文摘》(英) Rheology Abstracts 1940 英国 Pergamon Press《固体-液体流文摘》(英) Solid-Liquid FlowAbstracts 1973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Research Association《工业空气动力学文摘》(英)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Abstracts 1970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流体动力学文摘》(英) Fluid Power Abstracts 1965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文 摘》(英) ICE Abstracts 1972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1974 年改为现名(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文摘通报,第130辑:数学, 物理,光学,声学,力学, 热学》(法) Bulletin Signaletique du 130 hysique Mathematique, Optique, Acoustique, Mecanique, Chaleur 1961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机 械工学编》(日) Currdnt Bibliography on Science Technology 1975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文摘杂志:力学(综合本) 》(苏) 1953 苏联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与实践》(中国) 1979 《力学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美国物理学杂志》(美)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33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是个非盈利组织,论坛经费都是由创始人自己掏腰包!为了版面的清洁,广告做其中外乡人创办的《橡塑之家》电子期刊也非不错的,番茄炒鸡蛋制作的很精美
耳朵是五官其中一个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听觉外,也兼具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损,结果可能严重,甚至会造成失聪,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如何保护耳朵?1.教育应由儿童开始很多小孩子经常都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同小孩去看医生。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2.耳朵的清洁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父母应留意婴儿呕奶时,勿让奶水流入耳内,引致外耳道炎。3.噪音环境当人在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及处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贝的环境下而又没有作保护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发极大的响声,都会毁坏耳蜗的精密细胞,造成声震损伤。所以,在有声震损伤危险的时侯,例如:工业噪音,尤以在机器车间或铸造厂为甚,巨大的敲钟声、枪炮声和爆炸声,我们都应该戴上特制的耳朵保护器。在职业安全条例下,这种保护器须由雇主供应。4.药物的使用当察觉耳朵有毛病时,应该去看医生,切勿自行购买耳药水滴在患处,以免因药物不当而令病情更趋恶化。妇女怀孕期间,应遵照医生指示用药,因为有些药物会影响胎儿听觉的发育。5.及早治疗既然耳朵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况下,我们应尽早找医生治疗。例如:l 流脓或出血l 因异物入耳而感疼痛l 长期耳痛不止l 突然丧失听觉l 耳鸣及头晕香港儿童的听觉保健在本港,此项服务分别由生署及教育署按儿童的年龄提供,目的在尽早识别儿童在听觉发育的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及辅导,以增加其康复机会。(一)新生婴儿至六岁儿童可在各区母婴健康院内免费接受听觉筛选服务。若儿童被发觉听力有异常,便会转介往「耳鼻喉专科」或「儿童体能及智力测验中心」进行全面性覆验及跟进。(二)学童保健由教育署安排为小一学生进行听力评估,并按需要转介学童往「耳鼻喉专科」作进一步治疗。教育署特殊教育组亦会根据聋童的失聪程度安排就读适合的学校。家长亦应注意儿童的语言发展(例如发音不正),学习表现(例如对老师的发问没有反应),和日常生活习惯(例如把电视机音量放到很大或惯性使用单一只耳朵)等情况,如有怀疑,可经家庭医生转介到耳鼻喉专科检查。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编者按: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57万人,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三万人,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本期刊出一组相关的短文,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群体,切实爱护耳朵保护听力。耳聋能预防吗?耳聋的发病,在我国目前尚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面对这样众多的耳聋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耳聋宣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是预防耳聋关键。在胎儿期如何防聋?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该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新生儿期如何防聋?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耳毛细胞损害。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小儿期如何防聋?感染性耳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氧基本甙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助听手段目前市面上助听器是音量放大机器,功能只是注意音量放大,对于完全耳聋和极重度聋者没有多大帮助,人工耳蜗是他们的另一种选择。耳聋可能是因为内耳创伤,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这些因素导致听觉神经受损,使病人突然或渐渐地失去听觉。耳蜗植人可绕过内耳的一些损伤的部分,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病人重获听力,这些是一般助听器所无法做到的。耳蜗植入帮助各种年龄的耳聋者,其中包括一些耳聋已久和幼年使耳聋的人,当耳聋的程度严重到助听器也无法帮助时,就应考虑接受耳蜗植入。接受耳蜗植入,通常来说,丧失听力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时间拖久了,将会增加手术后训练的困难,降低手术后的效果。只有专业医师及听力学家才能对是否施行耳蜗植入提出适当的建议。相关链接1998年,部分政协委员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卫生部、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十部门对该提案给予高度重视,经过认真调查论证后,一致同意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842天《咨询中的转介》 听多老师分享关于咨询转介的问题,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前对转介就仅限于咨询师和来访者不匹配以及咨询师没有能力接受的情形,原来关于转介还有很多情况以及背后还有很深层次的原因,看来咨询伦理确实需要学习一下,不然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一、需要转介的情况:1、当事人的问题,超出了咨询师的专业训练与能力范畴。2、当来访者与咨询师的适配性不佳。3、发生双重关系(除了咨询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4、咨询师的身心因素限制而影响专业效能时。5、咨询师将离职或者长期请假时。6、不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的。7、来访者的价值观和咨询师有冲突的时候。二、结束的时机是咨询的任务已经达成,再继续咨商已经没有什么生产性的时候。三、结束过程的处理重点:1、敏察结束的征兆。2、评估当事人进步的情形与对话,与对结束的准备程度。3、与当事人开放的讨论,并处理及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4、与当事人共同决定并完成结束的过程。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注意一人为私,两人为公,做事情有时候需要有人见证,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 天下乌鸦一般黑,来访者突然遇到咨询师这样一只白乌鸦(能够尊重、倾听、理解当事人等),来访者很有可能对其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所以要做好分离工作,提前预告,比如十次咨询,在第八次就该预告了。同时咨询师难免与来访者建立起感情,但是这种感情要控制在工作的感情之中,发乎情,止乎礼,不能有超出咨询的个人感情。咨询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来访者产生不该有的感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多老师每天早晨四点五十就开始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讲微课给我们,同时七点多我听课的时候,她还能给予及时互动交流,解疑答惑,感恩感恩!
传播学学生必读的篇目有哪些?老师一直在强调理论框架,我想理论框架该是从书里来的吧。那理论框架到底是不是从书里来的呢?我看哪些书能够建构起我自己的理论框架呢?1 条评论 分享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12 个回答4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肖琦,这够不上学科,最多是个研究领域默默、简牍、Clalila 等人赞同基础的教材篇目可参考黄小素同学,我这再补充一些专著,是陈阳老师上课时的推荐书单及评注,主要以大众传播研究为主,按出版年份排列。韦尔伯·斯拉姆等(1980)《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和冷战思维的经典之作。李普曼(1989)《舆论学》,华夏出版社。李普曼(2002)《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很多内容放到初版80年后的今天来看,丝毫不过时。汤林森(1998)《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四种立场的梳理,简洁清晰。斯图亚特·霍尔和陈光兴(1999)《文化研究:霍尔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深入了解文化研究第二代领军人物霍尔思想的一本访谈录。陈光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城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戴锦华(1999)《隐形书写》,江苏人民出版社。任教于北大,关于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论文集。文字犀利精彩,但缺乏实证资料,结论过于空洞武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2000)《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传播的仪式观的最精彩的代表作之一。马歇尔·麦克卢汉(2000)《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麦克卢汉眼光超前,思想精深,深具启发性,然而公认文字晦涩,加上翻译的转介,阅读相当困难。埃弗里特·罗杰斯(2002)《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一本由美国人写作的超越施拉姆创立的“四大奠基人”神话的传播研究史。埃弗雷特·罗杰斯(2002)《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跟上书是同一作者,传播流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本书四十年间再版五次,每一版都推陈出新,展示理论的生命力,中文版根据第五版翻译。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2003)《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华夏出版社。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之作。电视剧《达拉斯》是第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美洲、欧洲)获得成功的美国电视剧。卡茨跟《媒介事件》作者是同一人。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2003)《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商务印书馆。一本很好玩的书,霍尔本人很少参与的实证研究之一,可以学习怎么做文化研究。约翰·费斯克等(2004)《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梳理传播研究关键词的一本工具书。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2004)《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新华出版社。批判研究一本力作。[美]新闻自由委员会(2004)《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出了社会责任论。詹姆斯·凯瑞(2005)《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戴维·莫利(2005)《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作者是英国做受众研究最出色的研究者。尼古拉斯·加汉姆(2005)《解放·传媒·现代性》,新华出版社。英国学者中,最具理论深度的一位,然而文字晦涩,加上翻译,阅读困难。W·兰斯·班尼特(2005)《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美国少有的批判研究著作。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2005)《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清华大学出版社。梳理了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性”研究。马杰伟(2006)《酒吧工厂:南中国城市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香港学者关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与大众媒体的关系不是太密切。中国学者少有的文化研究力作。托德•吉特林(2007)《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华夏出版社。原名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作者60年代是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学生反越战组织(SDS)的积极组织者,SDS活动失败,于是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全书洋溢着作者的激情,令人感慨青春不再,学术研究也可以写得令人回肠荡气,兼具理性与激情。盖伊·塔奇曼(2008)《做新闻》,华夏出版社。陈阳老师很喜欢的一本书,评价其在新闻生产研究领域内30年无人超越。Schudson, Michael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 New York: Basic Books.台湾翻译为《探索新闻》,全书的研究问题是:客观性是怎么在美国新闻界确立起来的?这是一本思想史的著作,为新闻史研究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Schudson和塔奇曼同一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这是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编辑于 2012-03-01 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收起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用户,传播,广告,新媒体知乎用户、知乎用户、徐小烨 赞同理论框架推荐读《传播学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覆盖面比较广有传播学的发展简史、传播学的几位奠基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从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到最后的传播效果,基本能帮你搭建起传播学的框架。其他的推荐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媒介即讯息》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这些都是经典的传播学理论,现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格局已经改变,但是这些理论是研究当代传播的基础。发布于 2012-02-2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9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陈小磐,传播学小硕一枚,关注媒介经营管理Picooobird、知乎用户、李雷霆 等人赞同一、理论类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 简介:4、5、6三本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如果你真想在中国做出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 10 .《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前朝学人的新闻学经典均收录于此,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仅25岁)。 11.《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2.《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3.《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第一部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构新闻理论的著作。 14.《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5.《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梁衡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原为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本书是他的新闻学三部曲之一。 16.《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7.《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8.《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 简介:当代英美国家的新闻学经典,眼界开阔,立论独到,研习新闻学者不能不读。 19.《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 简介: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而深刻评析西方新闻理论的著作,想了解西方的新闻思想、新闻学说及新闻理论,应从本书入手。 20.《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 历史类 2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2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2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2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2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2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2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3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 3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3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3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3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 3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36.《权力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3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38.《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三、业务类 39.《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40.《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曾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41.《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 42.《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3.《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4.《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45.《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46.《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7.《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48.《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49.《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0.《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51.《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52.《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 传播 类53.《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54.《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55.《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56.《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困惑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7.《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58.《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 59.《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60.《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 61.《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62.《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6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65.《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66.《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67.《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6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9.《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70.《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五、 广电 7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7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7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 作品 75.《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76.《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 77.《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简介:上面三部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中外古今几乎所有新闻报道的名篇佳作,即使没有学过多少新闻传播理论,看看这些作品,照葫芦画瓢也能收到“取法乎上,可得其中”的效果。 78.《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79.《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80.《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中国电视新闻奖获奖作品选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每年一本 81.《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2.《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83.《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84.《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其他 85.《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86.《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也可以看出西方的专家们对中国的看法有多么可笑。 87.《网络文化论纲》,孟建、祁林,新华出版社,2002。《电视文化学》,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网络文学论纲》,欧阳友权 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8.《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89.《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90.《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 91.《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92.《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八、工具类 93.《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94.《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95.《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96.《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97.《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8.《中国文化经典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99.《西方思想文化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00.《20世纪的电影——世界经典电影》,吴冠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发布于 2012-03-01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郭宇欣,待业中szeyu chan、cho 赞同必须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先看这两个。何道宽先生翻译的书建议都看。如果英文够好,就买上面书的原版,还有里面注释标注的书看。编辑于 2012-03-0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用户,金木水火我,生旦净末我。张慧子 赞同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传播学学习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所以我推荐的主要也是一些基础的传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类的书,仅供参考。理论类:1、《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梅尔文·德弗勒等,台湾远流出版社,1993。在回顾传播学重大研究结果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通俗易懂,很受欢迎。2、《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希伦·洛厄里&梅尔文·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如果能够对照前面的版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删除和更新,也会很有启发的。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沃纳·赛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是传播学的经典著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传播学各理论及其发展历程,里面有详细的个案研究和研究方法的介绍。4、《网络社会的崛起》,曼纽尔.卡斯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时代的传播现象。方法类:5、《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来源》,Rebecca B. Rubin等,华夏出版社,1999。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包括如何寻找文献、学术期刊评论、如何利用Internet做传播学研究等。6、《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质化取向》,Kluaus B. Jensen 等,台湾五南出版社,1996。一本专门关于定性研究的书。7、《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偏向于定量研究。
相信随着医疗知识的传播,对于「自律神经失调」多数人都有一定的认识,并将其归咎为身心症的一员!但专家提醒,其实除了压力、情绪问题外;因姿势不良引起的脊椎错位、驼背等颈椎异常问题,也是导致其发生的成因之一。若置之不理,不但会影响外观,对于人体健康更是一大危害!
「自律神经失调」是什么?专家解释给您听!
但究竟什么是「自律神经失调」呢?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博士(Doctor of Chiropractic)张轩彬表示,在讨论何谓自律神经失调前,不妨先来了解自律神经在人体扮演的角色。事实上,自律神经(Automatic Nervous System,ANS) 指的是无需经人体大脑思考、意念,就会自主活动的神经组织,譬如,控制心跳、血压,内脏功能以及体温、内分泌系统恒定等。
此外,根据负责工作的不同,自律神经又可分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两种。其中,交感神经主要是在人体在受到压力状况时,会导致冒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肾上腺素分泌...等生理反应来因应压力与紧急状况;而副交感神经则是在人体放松时,负责肠胃正常蠕动、唾液、胆汁分泌、平稳的心跳与呼吸等。在正常情况下,二者间会相互抑制、保持一定平衡,以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一旦两者无法相互调解、运行出现异常,就是所谓的「自律神经失调」。进而引发人体全身器官和肌肉的不适产生,使患者饱受身体虚弱、头晕、头痛,乃至肠胃不适、腹泻、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纠缠。
「自律神经失调」不只是身心症姿势不良更是诱发关键
除了说明何谓「自律神经失调」外,张轩彬博士也提到,可值得注意的是,每当谈到自律神经失调时,多数人往往会将其视为精神官能症中的一种。认为导致其发生的主因多与患者接受过多的压力、身心灵无法承受有关。所以,许多患者会被转介至身心科以药物、纾压、精神层面的调理、改善。
不过,其强调以脊骨神经医学角度来看,因姿势不良引起的脊椎错位、驼背等颈椎异常问题,更是诱发「自律神经失调」的关键因素之一。张轩彬博士指出,事实上,人体的脊椎不但有支撑头颅、四肢的作用,同时颈椎更是身体最大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vagus nerve)从脑部向下支配胸腔与腹腔的脏器的关键途径。胸、腰椎周边有交感神经链(sympathetic chain),骨盆荐椎内也有许多副交感神经的神经纤维。
因此,当人体长时间久坐、紧盯萤幕、当低头族又未适度留意自身的坐姿;长期处于不当的姿势下,便容易使脊椎关节出现变形,进而压迫到位于脊椎周边的神经组织、干扰神经平衡。影响支配肢体的神经可能会引发肢体酸、麻、痛的症状;而支配脏器的神经受到干扰,所支配的脏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患者明明知道身体不对劲,却也检查不出器官的毛病的状况。
此外,2004年刊登于《美国老年病医学会学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研究也发现,在分析老年人头部、肩膀相对应位置后,头颈、肩膀偏移较多者,其未来罹患疾病、失能,以及死亡率较体态佳者高出许多。
最新2017年三月发表于行为《治疗与实验精神病学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最新的一篇研究发现,单单维持头与肩颈良好的直立姿势,对于轻度至中度的忧郁症患者,就有减轻忧郁症状的效果。为了去除「运动」本身对忧郁症受试者的正面影响,该研究以贴扎方式来协助保持良好的姿势。这些研究都说明了良好的体态,影响的不是只有肌肉骨骼系统,对身体其他生理或甚至心理都会有正面的影响。
姿势不良害「自律神经失调」 3招轻松自我检视不求人
有鉴于此,张轩彬博士特别提醒大家,若民众发现自己长期饱受头晕、头痛、肠胃不适、腹泻;或是,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困扰。且经就医检查,针对相关器官进行器质性检测后找无异状者,不妨透过下列3招自我检测有无姿势不良、体态不佳的问题,来鉴别以上症状是否为颈椎问题压迫神经,导致「自律神经失调」酿祸:
【第1招/头肩贴墙检视】:
找一面干净、地板无摆放物品的墙面,将身体背对墙面往后贴紧。若头部、肩膀无法贴紧墙面,就需慎防有驼背、颈椎错位等体态不佳问题。
【第2招/耳垂与肩膀是否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操作方法为,人体保持轻松的站立姿势,然后侧身面对镜子(或请旁人从侧面观察)。若发现自身站立时,耳垂与肩膀位置不再同一条直线(垂直)上,则代表头颈已有前倾的疑虑。
【第3招/下巴歪斜与否】:
若发现自身有咬合不正、张合偏一边、咬合过程中发出喀喀声时,就需慎防有下巴歪斜的问题。而造成下巴歪斜的关键,除了与齿列排序不佳、正执行假牙矫正有关外;头颅骨、颈椎第一节的错位也是导致其发生的因素之一。
矫正不当体态!脊骨神经医学博士自我保健招
除了教导大家如何检视外,张轩彬博士也特别传授四招,有助改善颈椎过度前倾、腰椎与骨盆失调的运动及口诀,提供给大家作为日常保健参考,若有问题宜由专业评估指导。
【收下巴运动】:
头部背部贴墙,将下巴往内收,同时感觉头顶向上拉,眼睛看下方。
次数: 动作持续10秒钟,每回10~15下。
【肩胛稳定运动】:
双肘夹于身体两侧,肩胛骨夹紧(可想像肩胛骨中间有颗球)。瑜珈弹力带取适当长度,置于约腰部高度,收小腹,手臂拉撑弹力带。
次数: 动作持续10秒钟,每回10~15下。
【骨盆/腰椎活动】:
坐于瑜珈球上,将手肘平举,并将两边肩胛骨夹起挺胸。以骨盆控制瑜珈球滚动,可顺时钟、逆时钟、八字形的活动。
次数: 每个方位进行2~5分钟。
【颈胸腰伸展运动】:
可仰躺于瑜珈球上,将脊椎往后伸展后放松仰于球上30秒至1分钟。
除了运动还有甚么免吃药的方法调理自律神经失调?张轩彬博士表示,国外以脊椎矫正方式治疗自律神经失调是极为专业的。与一般的民俗疗法或正骨不同,此一治疗主要是由在国外受过7~8年的高等教育的脊骨神经医师(Doctor of Chiropractic)来进行。民众若有兴趣更了解这门专业,可上「台湾凯罗健康协会TCDS」官网或脸书查询。
英文 自然杂志分为中国的自然杂志和英国的nature分述如下: 《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 ,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审定的自然科学总论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 也是我国多种检索和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源刊物。《自然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介绍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 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支持有创见的新思想与新学说,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以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根据本刊顾问钱伟长院士的建议 , 把刊物办成“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桥梁”,要求来稿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做到深入浅出,尽量避免非必要的专业术语,少用数学式和化学结构式,以便使其他专业的读者也能理解,并引起他们的兴趣。本刊设有:特约专稿、科学时评、专题综述、科技进展、科学人物、科学技术史、探索与假说等栏目。《自然杂志》的读者对象是 : 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及自然科学爱好者。英国Nature,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26(04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期刊列表:研究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结构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评论周刊:《癌症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药物发现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遗传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enetics《免疫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神经系统科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科学>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拖马斯·爱迪生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周刊.它从前一直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负责管理,后来为了保证刊物的独立发展又独立出来.促进会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监控,该刊主要报导科学新闻、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其办刊宗旨是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 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投稿方式无非就是在网上找对应的期刊(自然科学),然后找有这书的网站,你联系下客服人员,你要的答案就都可以解决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省份 北京 地址 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联系电话 传真
你给我留个邮箱,我发给你一篇science的论文,你可以看一看,不过如果你只是一个民科,我不建议你去投稿。如果你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好先征求一下你导师的意见。
《申报》和《大公报》。《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大公报》为革命呐喊助威,为国人所熟知,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中央日报》
《飞•言情》A+B(60-80) 风格定位:《飞言情》主要以台湾言情小说的风格为主打走向,同时融入国内“新言情小说”的风格,添加如“明晓溪”式校园言情、“晓丹叮咚”式现代与古典结合的穿越言情等,全书主打通俗浪漫的言情故事,风格多样,故事性强,并以打造“新生代言情小说家”为目标。希望喜言情的作者能够把握好风格走向,期待你们的作品. 《花溪》(100-300) 杂志简介:主打时尚潮流资讯,全方位感触都市最新节拍。同时关注现代都市青年男女情感、追求、愿望及生活热点;反映都市青年男女的情感话题,浪漫情爱;展现新时代、新青年、新时尚、新观念。 读者定位: 读者主要是20-30岁文化素质高、注重生活品位、感性优雅且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现代都市白领女性 风格定位:亲切温暖的爱情故事,传奇另类的真心经历,用于珍藏,用于感受,用于放逐心灵的阅读。 《爱格》《爱格•影像》(70-120) 名人稿多。 《飞粉色》(50-60) 魅丽家的刊,归入飞系列,台言为主。 《仙度瑞拉》(80起) 明晓溪打造的温暖梦幻少女阅读志。征收有关“爱情”的故事!无论您写的故事是喜剧、正剧还是悲剧,无论您的故事发生的舞台在校园、都市、民国、古代、未来、架空、仙界、魔界甚至外太空,我们都真诚地欢迎您前来投稿! 投稿最好不要在网络上发表过。审稿时间较长,另,这家邮箱有自动回复,投稿时请注意。如果没有收到回复邮件就说明你的稿子没有寄到他家邮箱哦~ 《爱客》(《怖客》新刊)(100)杂志简介:本刊为通俗小说月刊,内容绝对言情。刊登大学校园和少量都市轻熟男熟女的故事,切忌小情调,要成熟的爱情故事。风格定位:本刊目前只刊登现代文章,穿越文可以穿到古代,但是语言必须是现代的语言,民国、改革开放以前题材及农村背景文章请勿投寄。《倾城纪》(70-100)杂志简介:古言为主,校园退散风格定位:1. 无论大家投哪个栏目,请一定要记住每节都必须有个小高潮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啊,优秀的稿子每节都有小高潮,中间或者结尾再掀起大高潮。 2.题材新颖。《采薇》(50-80)杂志简介:《采薇》是本新刊,主攻古代、民国、穿越、现代各种言情文。创刊号大量需要稿件,请各位写手各种支持!风格定位:言情 古代民国、穿越、现代豪门、情节新颖、欢喜或虐心(欢喜要看到甜蜜,虐心要虐到极致)《微言情》(紫色家新刊)(50-100)读者定位:读者定位:初中以及高中低年级学生,女生为主。风格定位:正刊主要以台式言情小说和大陆新言情小说为主,整体基调青春洋溢,主角年龄不宜过大,适合中学生阅读。要求故事新颖,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结尾甜蜜或感人为佳。副刊主要以古代搞笑言情为主,轻松活泼,趣味十足。《曼妙》(60)杂志简介:《曼妙》是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即将出版的轻言情小说,每期作为副刊或赠刊与新华报业中心的其他刊物一同出版。读者定位:针对的读者主要是18—26岁大概这些,都是以前曾关注过的,可能有些现在会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