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的飘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5、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译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9、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中译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12、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18、Johnston, J. and J. DiNardo, 1997, 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
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d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
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 McGraw-Hill.
[1] 刘晨艳.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数学课程改革[J]. 文理导航(中旬). 2013(01)
[2] 张奠宙等编着.数学教育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 幼儿教育. 2011(36)
[4] 鲍宇,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培养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 杨洁,幼师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6] 萨如拉,蒙汉幼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7] 张奠宙等编着.数学教育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矫德凤等编.幼儿计算教学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9] 曹才翰,章建跃着.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0] 沈誉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J]. 现代教育科学. 2006(06)
[11] 王子兴,论数学素养[J]. 数学通报. 2002(01)
[12] 龚劭(丰刀女). 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13] 张丽,幼小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0
[14] 邹晴,我国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4
[15] 车艳,小班幼儿家庭中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D]. 苏州大学 2009
[16] 连玥,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需求的研究[D]. 河南大学 2009 师范大学 2009
[17] 孙永清,幼师生学习动力匮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8] 郑向梅,农村教育硕士生的`教师教学满意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9] 王静,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0] 周超,关于如何提升幼师学生数学素养的相关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22)
[1]李志生,梅胜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4).
[3]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晋燕“目标体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教育前沿与探索》
[5]马连湘郭桂萍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与方案的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专业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中,毕业生就业岗位涉及广告行业的专业。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10).
[2]陈月明,美国高校广告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3]杨先顺,建构我国广告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路[n当代传播,2008(5).
[4]张信和,苏毅超.广告专业“业务专案组”型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成人教育,2004(12).
[5]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网页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网页设计是指使用标识语言(markup language),通过一系列设计、建模、和执行的过程将电子格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最终以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形式被用户所浏览。以下是我整理的网页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希望能帮助到你论文的写作。
[1]周晓露.梅山傩戏视觉图谱整合设计[D].深圳大学,2017.
[2]刘佩智.“梦境”主题系列插画在KENZO品牌设计中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7.
[3]赵咪妮.基于自我未来主义的VENTI珠宝广告摄影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7.
[4]邹晓蕾.O2O模式下素剪美发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5]黄丹丹.《韧如铁线花开如莲》铁线莲手绘书设计和商业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6]许超.基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类新传播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7]黄丹丹.动态插画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推广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7.
[8]王莹玥.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9]陈冉.基于B/S结构的无线控制系统在数控设备上的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7.
[10]何妍慧.面向高校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财经大学,2016.
[11]孙明志.SCC50压缩机数传单元自动化测试方法与系统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7.
[12]汪琦.用于公共安全的视频检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13]胡莲.旧书分享APP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4]谢佳丽.服饰类奢侈品网络购买行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15]沈喜庆.基于NB/T47014标准的焊接专家系统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7.
[16]黄炜俊.产品设计工具的整合与创新[D].中央美术学院,2017.
[17]樊静燕.网络汉语口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18]姚颖.辽宁老字号品牌标志的动态化设计与推广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19]曹鑫渝.基于“格律设计”理论的锡伯族图纹再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20]张希儒.水墨符号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21]陈楠.互联网时代地方水产品品牌形象的创新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2]王莹.传统民艺的当代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3]徐亚.社交网络中教育资源推荐的目标用户挖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4]陈碧荣.中学文科教材全文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5]连伯文.基于动态网页技术的广州市公安局门户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26]王秋香.农村(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化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三峡学院,2017.
[27]张笑天.分布式爬虫应用中布隆过滤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28]徐亚渤.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网络衍生实体的识别与分类[D].武汉大学,2017.
[29]岳锐.基于物联网的居家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7.
[30]余瑕.人民日报总编室微信公众号里约奥运专题策划案[D].浙江大学,2017.
[31]王佳薇.网易新闻客户端本地流量提升方案[D].浙江大学,2017.
[32]金云帆.爱奇艺游戏直播产品营销推广策划[D].浙江大学,2017.
[33]贾晨茜.基于用户需求评价模型的汽车电商视觉创新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6.
[34]徐海伦.滴滴快车品牌传播与策略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7.
[35]宋静.基于LNMP框架的结构化数据抽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6]朱华丽.集成网页质量特征的垃圾网页检测特征模型及模型验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
[37]张寰.自媒体平台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推广策略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
[38]邓豪俣.百怡动态空气消毒机品牌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
[39]舒浩.云南“掌上云游”交互式原型产品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
[40]白帆.滇赐有机工坊品牌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
[41]孙乐.蒙古族视觉图案元素在互动页面中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6.
[42]刘双佳.花卉纹样在护肤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6.
[43]蒲星宇.中小学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4]房瑾堂.基于网络爬虫的在线教育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5]刘小云.网络爬虫技术在云平台上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6]赖文雅.基于WEB技术的高校毕业审核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广西大学,2016.
[47]周尚书.基于web的院级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8]刘利.手机通讯中Android应用权限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石油大学,2016.
[49]黄文填.一个移动增强现实框架的改进[D].暨南大学,2016.
[50]项江.面向领域的DeepWeb查询接口发现与元数据信息抽取研究[D].暨南大学,2016.
[51]张嫒.基于移动智能终端阅读类App的视觉体验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52]牟安.藏文web网络社区划分研究与实现[D].西北民族大学,2016.
[53]杜芷筠.浅析当代服装艺术造型的时尚表现形式[D].湖北美术学院,2016.
[54]顾津.行为记忆在智能化产品CMF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7.
[55]张亚南.大数据下的色彩设计发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7.
[56]宋莉.字体动态化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7.
[57]连晓萌.“跨界思维”在现代首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7.
[58]张建德.山西省政法部门政务信息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5.
[59]安君.北京首都航空公司航班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60]郑颖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5.
[61]梁可心.A公司远程财务报账系统[D].天津大学,2015.
[62]姚慧明.中专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3]张伟.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4]房振伟.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
[65]王琳.基于Android平台的影院票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66]张春妍.彩虹期刊投稿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
[67]金泉.基于Web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6.
[68]府炳.基于微信平台的影像管理系统[D].吉林大学,2016.
[69]徐波.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北工业大学,2016.
[70]张聪聪.基于响应式Web设计中用户界面的分析与探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71]汪玉琼.响应式网页的界面设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72]杨楠.基于电子出版物的两极镜头语言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7.
[73]赵灵芝.珐琅彩在现代饰品中的创新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6.
[74]吴东普.鞍山市委办公厅党员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5]胡钰强.基于.NET框架的学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6.
[76]李宁.“友阿海外购”手机APP交互界面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
[77]王凯.职业服设计的色彩识别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7.
[78]刘媛媛.基于“暖”启动理念的界面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79]罗艺娜.基于PHP的校园电能监测平台研究与数据预测[D].东华大学,2017.
[80]王江远.旅行社品牌跨媒体识别设计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7.
[81]王愿芳.银行个人储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财经大学,2016.
[82]罗芳.多层架构的顶岗实习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6.
[83]任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及评教算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84]潘晓磊.基于Java智能卡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85]王琛瑜.移动游戏界面视觉风格的研究与设计应用[D].东华大学,2017.
[86]冯春.供热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7.
[87]胡西.多维码证卡综合信息查询验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8]张松.基于增长型个人数据平台的网络个体成长模型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5.
[89]韩英慧.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5.
[90]提建宇.基于北斗的物流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7.
[91]王利苹.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92]叶蒙.基于线状阵列的三维活动图像显示研究[D].南京大学,2017.
[93]吴帼帼.移动应用跨平台开发框架研究及在社保权益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7.
[94]史慧璇.手机银行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7.
[95]冯阳.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96]刘花弟.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97]钟予.建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和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17.
[98]沈佳伦.论丝网印刷互联网定制平台的扁平化设计[D].中国美术学院,2015.
[99]曹梦.浅谈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创新设计[D].河南大学,2015.
[100]俞新凯.某高校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5.
[101]景超.地震速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2]梁碧勇.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3]张瑾.中小型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一库存管理子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4]刘静.基于SSH架构的广电发射传输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5]李逸敏.基于现代信息社会的手绘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网页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四:
[106]李磊.主体觉醒[D].中央美术学院,2016.
[107]王莹.商业插画特性及相关产业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108]田志鹏.基于CC3200的远程监视系统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6.
[109]施人铜.基于jQuery的Web前端组件开发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15.
[110]秦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界面的宜人性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
[111]沈荣娟.基于Web的B/S模式多现场总线教学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
[112]廖晨.微博信息可信度的评判模型和可视化工具研究[D].清华大学,2015.
[113]罗启强.基于PHP+MySQL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4]李青.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开发设计[D].吉林大学,2016.
[115]李定远.就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6]钱瀚雄.基于B/S模式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7]李亮.小区电费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8]薛可.基于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119]王祉默.基于iOS的儿童成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6.
[120]石磊.垂直资讯网站设计-长三角房车网[D].南京大学,2016.
[121]余姬娜.微博新闻类型与用户参与性调研报告[D].南京大学,2016.
[122]赵雪.工单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辽宁科技大学,2016.
[123]罗丹.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弱势品牌的价值传达的启示[D].南京理工大学,2015.
[124]高品洁.解析平面设计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用户体验及发展趋势[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25]王俊俊.中国门神木版年画网站交互性设计研究[D].上海大学,2015.
[126]周莉莎.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5.
[127]江泽中.基于JSP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28]叶欢.求职类平台-海投网手机客户端设计[D].浙江大学,2015.
[129]王永山.软件学院综合教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30]金鑫.网站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31]梁汉臣.某高校学生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32]金川涵.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环节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33]段汇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绩效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34]任婧.基于云模式的论文抽检与评优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5.
[135]张子丰.基于PHP的商务网站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36]滕吉鹏.基于WEB的高校实习生协同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5.
[137]朱俞霖.网络智能中心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
[138]吴立刚.基于B/S模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139]尹纪庆.教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5.
[140]李晓霞.计算机软件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141]沈晓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现实中的应用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5.
[142]王爽.具有语义搜索推荐功能的交互式专业主页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
[143]许昭霞.基于Web的信息发布与信息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144]易扬扬.基于JQueryMobile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145]李彬.专家门诊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1]孙净宇,李澈等. 高校校园APP发展现状初探[J]. 数字与出版,2014(06):84-85.
[2]李旭红. 长江大学“掌上校园”APP系统研发与运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4(09):35-37.
[3]张言林,李博等.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手机APP客户端设计初探----东北林业大学“移动校园”手机APP客户端设计[J]. 设计,2014(02):81-82.
[4]张晓. 基于Android平台的校园信息系统APP的设计实现[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4):253-256.
[5]刘红英. 基于安卓的校园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5673-5677.
[6]鲁学亮,陈金焘等. 移动校园转型实践--基于Web App的移动应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19-20.
[7]关海洋. Android无线智能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D]. 重庆:重庆大学,2013.
[8]王晓颖. 高校一卡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四川: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2013.
[9]董涛. 基于Android的移动校园客户端设计与实现[D]. 陕西: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1]胡崧. HTML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知新文化. HTML 完全手册与速查辞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选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诚君,刘振华,郭竑晖,高中山.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光明,曹蕾,余辉.中文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与实训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6]周德华,许铭霖.新编网页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7]赵铭建,赵慧,乔孟丽,康梅娟.网页设计与制作[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8]赵祖荫,王云翔,胡耀芳.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陈季. Flash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10]丁海祥.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曹雁青,杨聪. Photoshop 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北京海洋智慧图书有限公司,2002.
[12]张怒涛. Photoshop 平面设计图像处理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3] 陈笑. Dreamweaver 8,Photoshop CS 2,Flash 8 网页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孙强,李晓娜,黄艳.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5]刘智勇. JavaScript 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会安. JavaScript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7]常永英. 程序设计教程(C#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8]肖金秀,冯沃辉,陈少涌.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9]金旭亮.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刘培文,韩小祥.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李志生,梅胜,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4).
[3]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晋燕“目标体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教育前沿与探索》
[5]马连湘郭桂萍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与方案的设计,《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专业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中,毕业生就业岗位涉及广告行业的专业.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10).
[2]陈月明.美国高校广告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3]杨先顺.建构我国广告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路[n当代传播,2008(5).
[4]张信和,苏毅超.广告专业“业务专案组”型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成人教育,2004(12).
[5]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能再具体点么,如果你问格式的话是这样的:参考文献(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参考文献”四字采用4号宋体加粗,后面所附的文献采用5号宋体,行间距为单倍行距,文献排列顺序按照在论文正文中出现的先后循序进行,并在正文中将参考文献引用的位置标注出来,二者编号应该是一致。参考文献8-10篇以上,外文不少于3-5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著作图书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页次)[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哲编. 图书馆目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2] 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编. 机械工程手册:第六卷传动设计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3] Engel P A. Impact Wear of Materials. 2nd ed. New York: Elsevier, 1986翻译图书作者. 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页次)[4] (德)拉达伊D著. 焊接热效应:温度场与变形. 熊第京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期刊作者. 文章名. 期刊名, 年, 卷(期):起止页[5] 陶仁骥. 密码学与数学. 自然杂志, 1984, 7(3):627~629学位论文[6]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 .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网络文献发表者. 文章标题. 网址. 发表日期[7]董辅礽. MBO全面推广尚有困难. . 2003-4-7注意:(1)各项目之间的标点符号用Times New Roman小黑点“.”,文献末不加标点符号;(2)外文文献名第一个词首字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为小写;(3)编著者不超过三位时,可全部照录;超过三位时,只著录三位,其后加“等”字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字;(4)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表示方法是:序号加方括号,写在有关正文的右上角,如“二次铣削[1、2、3~5]”。但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的说明时,则文献序号应与正文平排,如“由参考文献[4、8、10~14]可知”。(5)附录中参考文献需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以50-100篇为宜,应是阅读过的书籍、原始研究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注意引证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尽量避免引用低水平杂志的“综述”。
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1)著作:[序号] 主要责任者.著作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4)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5)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1)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论文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汇编 档案 古籍 参考工具文献类型标志 M C N J D R S P G B O K(2)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电子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 MT DK CD OL载体类型标志含义 Magnetic Tape Disk CD-ROM Online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如:[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论文可以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
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中,水土资源缺乏导致各种节水方法和措施被采用的趋势逐渐提高,在此,智能灌溉系统就应用而生,作为一个农水研究生而言,我觉得智能灌溉系统主要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更加便利、促进智慧农业的形成。
农业智能灌溉可以将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进行整合,对农田水分的检测和分析,判断出农田的田间需水量,对土壤的水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并统一调度,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灌溉。
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通过智能的设备将水科学的引入农田,适宜的水分大大提高了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
我们都清楚农业究竟有多么的耗费水资源,仅仅是一亩地的水稻一年就需要灌溉水20t,而我国更是水稻生产大国,所以在农业灌溉系统的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水稻生产占比
近年来有很多实践证明智能灌溉系统的利用能减少40%的水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恰巧符合我们节水增产的目标。也能在未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水资源利用情况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控制有关的信息,在提供了便利性的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了灌溉困难和灌溉方式效率低的问题。
远程控制
同时,我们能对作物生长情况、生长问题、温度、湿度、土壤情况有着直观的数据,方便我们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查和处理,带给农民们远超于传统农业的便利性,提高了农民们耕作的积极性。
数据详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今,信息已经成爆炸式增长,即便是农业都脱离不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而在这种风口,传统工科行业及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而农业也是如此,如水利向着智慧水利转型一般,农业也向着智慧农业转型。
传统灌溉和智能灌溉比较
当然,智能灌溉系统仅仅是大转型的一小步罢了,但是智能灌溉系统的诞生,真正优化利用了水资源。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便利,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更是解决了灌溉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智慧农业一览
未来智能灌溉系统将成为智能农业发展的支撑和趋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智能灌溉系统的诞生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如今的农业脱离了传统农业的范畴,向着更智能化的未来前进。
毕业设计大全
智慧农业灌溉系统,是为保证农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助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1、改变传统劳作方式,降低作业成本
农民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控制的灌溉系统来节省时间和金钱。过去,农民需要手动控制灌溉系统,以确保他们的作物获得足够的水。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检查作物,手动打开和关闭灌溉系统。现在,有了自动化灌溉系统,农民可以让人工智能为他们完成所有这些工作。他们只需要设置一些参数,然后让系统处理其他一切。
2、提高水的利用率,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施精确灌溉,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灌溉精准度,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水的利用率。
智能自动化控制灌溉能够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改变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同时智能控制灌溉能够减少灌溉用工,降低管理成本,显著提高效益。因此,推广实施自动化控制灌溉,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灌水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有效解决灌溉节水问题的必要措施之一。
3、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质量,降低污染
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水肥的施用量,还大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染。随着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控制等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灌溉施肥设备也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灌溉施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水肥供应能力、灌溉施肥量精准度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自主研发了大量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并逐渐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在新时代条件下,智能灌溉是必然趋势,智慧灌溉的出现为农业赋予了新的动力,在未来,科技与农业的发展将密不可分,期待农业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截至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业灌溉智能化,并且使用范围还会越来越广,智能灌溉系统也会越来越先进。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在农业行业也一样,智能化的灌溉方式就是农业种植向智能化发展的一个跨步。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减轻农业种植者工作压力,现代农业生产中多使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和使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种植中的灌溉成本,高了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农业(包括日益活跃的园艺行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用水大户,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意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但随着水资源短缺与需水量逐年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大水漫灌正逐渐被注重精确灌水的现代节水灌溉模式所取代。
现代科学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缓解地下水开采过量、地壳下沉的严峻局面,同样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与精确施肥的有机结合,改善农作物、果树等的生长条件,提高单产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灌溉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在论文的最后面,例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4〕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5〕傅道春.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百度百科是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也是收集起来的,可以在搜索该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按格式写上即可。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_百度百科
farm families through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by John Smit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10 farm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Donald Brown and William McBride, World Development, 2011 family farms: Supporting the global food system, by Ernesto Pollitt and Elizabeth G. Pringle,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2012 farmers in a global economy: The need to invest in small-scale agriculture, by William C. McKillop and Cheikhou Bo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3 capital and family farm sustainabi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New Zealand farms, by Richard B. Howitt and Stuart Locke, Rural Sociology, 2014 farm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the Andean Highlands, by Gonzalo Alfonzo,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 family farming: Enhan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Frank J. Convery and Jonathan R. Gillard, Journal of Organic Systems, 2016 approaches to family farming: A case study from Mexico, by Joanne E. Tayl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2017 role of family dynamics in the success of small-scale farms, by Carolina L. T. dos Santo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 2018 from family farmers: Best practices for agri-food system resilience in times of global change, by María del Pilar Olmedo and Stephen G. Sherwood,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 2019.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论美国家庭农场》199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论美国家庭农场》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蓝益江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 文化 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公布施行,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并不断出台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临夏农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将单一的中专 教育 转变为农业中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将《农村政策与法规》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员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来说,《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的学历教育,或者说在大学没有进行该专业的深造研修,而是从农业专业教师或政治专业教师中派生出的,对农业和政策的掌握与理解难免偏颇。而农村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颁布、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要上好该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潜心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农村政策与法规不仅涉及到农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涉及到我国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及其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新的 政策法规 又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相关知识及 其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必须掌握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最新动态,给学员讲授最新政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农村政策有关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业、农民、农村中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农村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的有效 措施
采用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笔者在对村干部学员讲授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章节时,根据村干部生产 经验 丰富,整体素质高的特点,本人大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先让学员分组讨论当地农村土地的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纷纷发言。比如: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土地条块分割很细,农业机械很难使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同时也有农民无地可种;城郊农村土地被强行开发修建商品房而补偿很低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我提出了有一项政策能较好的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给学员讲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流转方式,以及安徽省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的典型案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应用换位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换位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讲课,老师坐在学生座位听课,学生讲完后,由讲课学生先做 自我评价 ,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总结 。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村干部大专班的教学中,本人选取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主题,采用了师生换位法教学,将七县一市的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员代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主讲、大家评定、老师总结四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本人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急切心理有更多的理解,使我对服务三农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个别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员全方位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展示了学员才能,加强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学员的带头创新意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在讲授现代农业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员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片展示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类型,使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作为村干部,不但要承担起农村政策的执行落实,也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更要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本人介绍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员了解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系统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在干部进修班和大专班都布置了作业――根据当地实际,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两周的深入调查,村干部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而对 调研 报告 的撰写很吃力,进修班学员倒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容大多都比较空洞,甚至只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对此状况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在村干部大专班讲授了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并让各县乡的进修干部与该乡村的村干部组合结对,使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县乡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了一篇篇有骨有肉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沟通,使学员发挥了专长,弥补了不足,使两个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和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要立足当地实际,更要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产业,本人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就邀请省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和类型,同时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不但让学员清楚了怎样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摘 要:本文解析了韩国、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政策;国外;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城镇化应该着眼以下3个问题,即发展重点为中小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等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视为主体;解决就业、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农民工的主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损害农业这一国民根基为前提,而应该以发展好农业为前提。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上应该重点考虑到城镇化与农业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如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问题等等。国家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着眼,应该将重点放在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和金融 保险 政策上。如果从改革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即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新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解决农业从业者日趋减少的问题。在欧美和韩国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政策法规或许对我国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述。
1 韩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不但依靠工业的腾飞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早在1950年,韩国就开始制定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加快了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韩国农业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可以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
韩国国土面积小,且农业人口大规模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韩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主要是5方面的合力造成的,即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新村运动、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耕地分散带来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联合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了法律来保护农地的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韩国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本国农业,从环境政策、价格政策和生产政策入手,综合运用补贴等手段,确立了稻米作为生产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其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在农业科技方面,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属于国家政府人员,从而保证了科技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将销售同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保证了生产和流通效率。
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经济的活力;确保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推动力。
2 美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是紧跟市场的。农场主会根据相应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指导原则,这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美国政府会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出台相应政策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政策调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调控从原先的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基于美国农业巨大的生产力导致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产品生产缩减政策。随后开始了缩减生产金融政策,进而设立了土地银行,为休耕土地提供补助金。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过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从现在的效果来看,达成了宏观调控的目的。
从1985年~1995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农业政策开始调整向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因为欧洲农业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动,而且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其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状况。随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其预算支出,降低受补贴面积,让农场主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状况自主调整 种植 面积与种植品种,从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不但如此,美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关税与贸易谈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后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更是继续放松对生产的管控,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从1996年以后,政府干预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始重视农场安全,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与农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等,并为农业灾害提供救援等等,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农场安全网络。
对于农业支持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集中财力重点补助粮食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应该网络化和体系化,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对于农业的支持不应该只停留在行政层次,更应该法律化,进而实现项目化。
3 欧盟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农业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欧盟农业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奶制品、禽肉和糖的出口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摆脱了主要农产品处于净进口的不利状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正在转化重点方向,走农业与农村并重的道路,将关注焦点投向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着眼于提升农业效率并达成农业市场稳定的目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变动中,开始强调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走向2020共同农业政策―应对未来粮食、自然资源和区域挑战》中,提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进而维持农村发展的平衡。欧盟开始利用多种措施对农业支持,如价格支持、农业发展支持以及收入补贴等,并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放弃了原来的封闭状态,进入到开放状态。
必须以粮食自给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立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基于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大对国内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适当放弃一些低效且处于垄断状态的农业生产领域,来获得农业谈判的主动权;学习欧盟的双边合作策略。
4 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应借鉴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汲取精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最合理的农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白文周,吴义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52-55.
[2] 蔡海龙.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变化特点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
25(5): 1124-1129.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2.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3.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4. 农业法律论文
5. 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1]伍泽平.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6,(02).[2]李慧.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03).[3]葛志华.转型之痛“三农”问题的由来与终结[J].江海纵横,2007,(03).[4]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江海纵横,2006,(05).[5]孙春明.“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进程[J].武汉建设,2008,(04).[6]刘涛.“三农问题”的困境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02).[7]阴月灵.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06).[8]寇丽.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9]谭凌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J].文史博览(理论),2009,(02).[10]张西茹.“三农”问题要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做支撑[J].西北职教,2006,(10).[1]吴理财.三农问题的三种解释[J].决策,2005,(01)[2]丁祥艳.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浅谈[J].铜陵学院学报,2003,(04)[3]昌正兴.解决三农问题有效途径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4]钟大能.我国财政制度的完善与贫困落后地区财政的调适——兼谈财政制度对“三农”的制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3)[5]罗恒.市场化——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J].江南论坛,2004,(08)[6]任义成,魏刚.对三农问题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S1)[7]王璐,侯敏娜.论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途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8]叶尚志.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开发[J].人才开发,2005,(05)[9]何传新.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探讨[J].理论月刊,2004,(10)[10]李艳民.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对策[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