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金陵的好了,希望楼主喜欢哦!
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行政管理法学研究教育研究天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1. 郭树理、熊瑛子:桑兰赴美诉讼案的法律问题分析,载《中国审判》2011年第6期。2. 郭树理、宋彬龄:论兴奋剂案件中双方的专家证据力量之平衡——以国际体育仲裁院专家证据制度为视角,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3. 郭树理:奥运会仲裁机构及法律精神,载《检察风云》2012年第17期。4. 郭树理:北京奥运体育仲裁的理论与实践,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2期。5. 郭树理、李倩:奥运会特别仲裁机制司法化趋势探讨,载《体育科学》2010年第4期。6. 郭树理:禁止限制贸易行为理论与职业体育运动中的处罚措施——以加拿大实践为例,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7. 郭树理:世界杯球票销售的法律问题,载《检察风云》2006年第15期。8. 理查德·H.麦克拉伦、周青山、郭树理:体育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3期。9. 郭树理、黄莹: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仲裁制度,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0. 郭树理:足球与法律,载《读书》2007年第7期。11. 郭树理、周青山:南非体育法律制度初探,载《西亚非洲》2007年第7期。12. 郭树理:体育判例对美国法律制度发展的促进,载《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3. 郭树理:日本体育仲裁制度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第1期。14. 郭树理、夏骄阳:安全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键问题,载《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第3期。15. 郭树理、王蓉:奥运会体育仲裁中的临时措施探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6. 郭树理、肖浩:奥运会志愿服务法律责任问题初探,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17. 郭树理、周小英:奥运会特别仲裁管辖权问题探讨,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8. 郭树理、夏骄阳:论国际奥委会的国际法主体资格,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19.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20. 郭树理:体育组织内部纪律处罚与纠纷处理机制的完善——以中国足球协会为例,载《法治论丛》2003年第3期。21. 郭树理:意大利体育法律实践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第4期。22. 郭树理:内地澳门继承制度之法律冲突及其救济,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3期。23. 郭树理: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1期。24. 郭树理:CAS体育仲裁若干问题探讨,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25. 郭树理: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载《法学》2004年第11期。26. 郭树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适用,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6期。27.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体育仲裁制度评述,载《体育与科学》2002年第6期。28. 郭树理:《布鲁塞尔公约》在德国的实施情况述评,载《德国研究》2002年第2期。29. 郭树理:如何利用信息网络研究国际经济法,载《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30. 郭树理、刘冰:舆论监督、新闻炒作与刑事司法,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31. 郭树理:西欧国家晚期仲裁立法改革述评──以英国、比利时、琠典为例,载《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第2期。32. 郭树理、刘进:“依法治市”含义之我见,载《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3期。33. 郭树理: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及其救济——对中国实践的考察,载《法学》2000年第7期。34. 郭树理: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载《学术界》2000年第6期。35. 肖永平、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最新发展——民商事司法文书及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事项的合作与协调,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36. 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破产法运动的最新进展,载《欧洲》2001年第4期。37. 郭树理:德国法律文化散论,载《德国研究》2001年第3期。38. 郭树理、郑德成:我国区际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载《政法论丛》2001年第4期。39. 郭树理:《海牙民商事司法文书与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公约》述评,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2期。40. 史蒂芬R·奥顿、郭树理: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41. 刘进 、郭树理:《商业银行法》实施的障碍及其对策,载《改革与理论》1998年第6期。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1、论文《读关汉卿[大德歌·冬景]》1993年第3期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论文《关汉卿散曲的思想艺术价值》1994年第3期《毕节师专学报》。3、论文《关汉卿对散曲创作和发展的贡献》1995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4、论文《中师口语整体教学模式研究》1995年第2期《甘肃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论文《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96年第3期《甘肃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收入《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报刊文章篇目要览”。)6、论文《悲凉:<不伏老>不可或缺的思想内涵》1996年第5期《文史知识》。7、论文《关汉卿散曲二维情感论列》1996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8、论文《异相与整合:20世纪中国文论的走向》1997年第4期《人文杂志》(核心期刊、CSSCI)。9、论文《内敛态:程本<红楼梦>时间观念之表征》1999年第1期《南都学坛》。(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收入《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论文要目索引,获第七届甘肃省最高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论文《例证<金瓶梅>写官员对史实的“我化”》2000年第1期《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1、论文《“市场人”为欲念异化说——兼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转型特质》2001年第1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2、论文《论王仁裕的文学成就》2003年第3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3、论文《<金瓶梅>“我化”史实例评——天水籍官员狄斯彬本事考释》2004年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4、论文《〈西狭颂〉摩崖题记人物补说》载2005年第2期《甘肃理论学刊》(双月刊)。15、论文《交错的彼岸:游移于英汉双语之间——兼论“英汉双语教学”与“国家汉语战略”矛盾的不对称性》载2005年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论文《王仁裕年谱稿》载2005年第4期《甘肃高师学报》。17、论文《〈西狭颂〉摩崖文学价值探微》载2005年第4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论文《王仁裕生平著作考》载《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3期。19、论文《论〈西狭颂〉摩崖的文学价值》载《上海大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6期。20、论文《从“宋金大曲”到“金人乐府第一”——临洮邓千江〈望海潮〉发微》载《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1、论文《“金人乐府第一”寻幽——临洮邓千江〈望海潮〉之张六太尉探讨》载《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2、论文《临洮邓千江词〈望海潮〉诸问题探讨》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23、论文《校订和注疏〈玉堂闲话〉的几个问题》载《前沿》(核心期刊)2008年 第1期。24、论文《论〈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载《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CSSCI扩展版)2008年 第1期。25、论文《国学热中的骚动与喧哗》载《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4期(上)。26、论文《论王仁裕〈玉堂闲话〉的文化张力》2008年第2期《船山学刊》(CSSCI扩展版)。27、论文《〈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2008年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8、论文《陇南武探花黄大奎略考》2008年5月11日《陇南日报》;论文《陇南学人阴平进士程天锡略考》2008年3月20日《陇南日报》。29、论文《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考释举隅 》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30、论文《西汉水流域方言古词例考》载《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31、论文《西汉水流域语言“活化石”抽样例释》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期。32、论文《论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的生成》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33、论文《陇南“白马人”研究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载《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3期。34、论文《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新探》载《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4期。35、论文《“白马人”概念商兑与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4期。36、《近30年来白马人研究状况述论》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版)2009年5期。37、论文《新时期以来“白马人”研究在重大问题上的突破》载《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38、论文《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王氏见闻录>诸问题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3期。39、论文《史传杂史和笔记小说的共生互动——以王仁裕<王氏见闻录>为中心》载《社科纵横》2010年第7期。 40、论文《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2期。41、论文《杜甫“同谷诗”与同谷唐宋评杜诗碑——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一》载《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2、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载《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第2期。43、论文《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载《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4期。44、《同谷明清评杜诗碑及其诗学意义——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二》载《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3期。45、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艺术论》载《四川戏剧》(核心期刊)2011年第5期。46、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艺术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三》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7、论文《陇南白马人傩舞戏面具特色论》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8、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论——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四》载《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9、论文《“秦文学”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载2013年第5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期刊。50、论文《论秦早期文学》载2013年第5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1、论文《论秦中晚期文学》载2013年第3期《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论文《从睡简<日书·马禖篇>看非子始封秦亭》载2013年第6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53、论文《非子息马始秦主因的文献与文学考察——以睡简<日书·马禖篇>为中心》载2013年第6期《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论文《唐五代“诗窖”王仁裕诗集及诗作考评》载2013年第3期《甘肃高师学报》。55、论文《母题类型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民间难题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例》载2013年第2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CSSCI来源期刊。56、论文《白马藏族“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载2013年第3期《民族艺术研究》(第二作者),CSSCI扩展版期刊。57、论文《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刍论——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2013年1期《四川民族学院学报》。58、论文《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载2013年第4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论文《论白马藏族神话的主要类型和述说特征——以陇南为中心》2013年第3期《贵州文史丛刊》。60、论文《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比较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五》载2013年第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61、论文《从唐宋七夕诗文看乞巧在陇南的流传》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62、论文《关于两当起义遗址的调查与研究》载《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3、论文《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探讨》(第二作者)载《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5期64、论文《他者、国家与自我:族群共同体建构的语境化表述——历史与现今陇南、川西北的(白马)藏族》(第二作者)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65、论文《流传凝炼特征: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6、论文《阴平古道和河南道及其陇地一段的文献文学考察》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7、论文《“故道”陇南段的文献和文学考察并“木皮道”的有无》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1期。68、论文《教育现象学方法对常规形式逻辑演绎判断的超越》(第二作者)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4期。
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行政管理法学研究教育研究天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995)《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追寻中国精神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周易人生智慧丛书》(第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庚寅“儒教”问题争鸣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1.《汉字里的妇女观》:《分忧》1991年第9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汉字里的婚姻观》:《分忧》1991年第1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汉字里的家庭观》:《分忧》1992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用韵考》:《杜甫研究学刊》1992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杜诗和唐代韵书的关系》:《杜甫研究学刊》1993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改革呼唤社会主义新闻市场》(四人笔谈):《新闻界》1993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尔雅〉释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8.《〈易传〉形训略说》:《淮阴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9.《杜诗古体叶韵考》:《杜甫研究学刊》1993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0.《〈易经〉古歌的发现和开掘》:《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1.《我想有个家》(学术散文):1994年1月14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2.《爱的商量》(学术散文):1994年1月28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3.《汉字里的女性崇拜》(学术散文):1994年2月18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4.《汉字里的性别歧视》(学术散文):1994年3月4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5.《杜诗仇注“叶音”考辨》:《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16.《男人咏叹调》(散文):1994年4月29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7.《伟大的孤独者:为诗人杜甫诞生1282周年作》:《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8.《报刊:怎样跳出“怪圈”?》:《新闻界》1995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中国最古老的婚礼进行曲:〈易经〉中的几首婚俗歌谣》:《文史杂志》1995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0.《撩开诗神面纱的一角:郭沫若对〈周易〉古诗的天才觉察》:《郭沫若学刊》1995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1.《树编辑者之楷模 立出版家之丰碑:读〈编辑出版家叶圣陶〉感言》:《文史杂志》1995年第3期,《编辑学报》1996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2.《杜诗疑义五则》:《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3.《新闻哲学导论》(上、下):《新闻界》1995年第6期、1996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4《〈易经〉引用古歌的证明》:《羑里易学》第1卷第8辑,中州古籍1996年1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5.《新闻传播的第三次媒介革命》(与肖娅曼合作):《新闻界》1996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6.《电脑辅助编辑略谈》:《编辑学刊》1996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7.《〈周易〉中〈既济〉〈未济〉的考释》:《周易研究》1997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8.《生命结构与和合精神:周易哲学论》:《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9.《老子哲学:生存之道》:《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此文被光明日报《文摘报》摘登,并被收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宝典》团结出版社1998年9月版。30.《心灵的超越》(自传):收入《博士生谈自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1.《诗与生命之悟》(学术散文):1998年8月2日《三峡工程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2.《爱情是一道菜》(散文):《分忧》1998年第1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3.《“科玄之争”再评价》:《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9期。此文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2001)。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4.《含英咀华 传道解惑:〈人类思想的精华〉读后》(书评):1999年4月10日《市场报》(1999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以《人类思想的精华》为题摘要发表)。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5.《重返中华文明“轴心时代”:高正先生〈诸子百家研究〉读后》(书评):《哲学研究》1999年第3期(1999年4月23日《光明日报》以《〈诸子百家研究〉简介》为题摘要发表)。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6.《一个“世纪之问”的探索:读张允熠博士的〈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书评):《学术界》1999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7.《天人体用 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人文杂志》1999年第5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8.《儒家哲学的“三句真谛”:〈中庸〉开篇三句的释读》:《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9.《杜诗五首辩疑》:《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0.《从认识论到意志论》:《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1.《心灵境界:中国哲学的超越阐释》(蒙先生《心灵超越与境界》书评):《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2.《不要忽视对人的终极关怀》(《笔谈传统文化与现代信仰》):《文史杂志》2000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3.《拒斥“形而下学”:论哲学及其与科学的关系》:台湾《鹅湖》2000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4.《追寻“现代性”之根》(《追寻中国精神丛书》总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5.《中国之自由精神·导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46.《五四的自由理念》(《中国之自由精神》第一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7.《中国之自由精神·后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8.《儒学的德性价值论》:《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9.《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0.《实践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理解》:《理论学刊》2000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1.《我为什么追寻?》(短论):2000年12月9日《文汇读书周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2.《“自由”的歧路:五四自由主义的两大脱离》:台湾《鹅湖》2000年第12期;《学术界》2001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3.《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4.《“实事求是”命题的存在论意义:依据马克思“实践主义”哲学的考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5.《中国传统的自由精神:简论儒道释的自由观》:《理论学刊》2001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6.《夸父精神与女娲精神: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的神话象征》:《中外文化与文论》第8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7.《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8.《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9.《“中国哲学”能成立吗?》:《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0.《孔子之精神境界论》:《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61.《儒家心性论作为伦理学基础是否可能?》:《恒道》,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2.《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3.《普遍伦理是先验理性的纯粹形式吗?》:《哲学动态》2002年第6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4.《周公“德治”思想简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5.《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周易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1期;方克立主编《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6.《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7.《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8.《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9.《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9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0.《重建第一实体——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的历时解读》:《泉州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1.《“伦理学的本体论”如何可能?——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批判》:《西南民院学报》2003年第7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2.《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论文《读关汉卿[大德歌·冬景]》1993年第3期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论文《关汉卿散曲的思想艺术价值》1994年第3期《毕节师专学报》。3、论文《关汉卿对散曲创作和发展的贡献》1995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4、论文《中师口语整体教学模式研究》1995年第2期《甘肃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论文《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996年第3期《甘肃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收入《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报刊文章篇目要览”。)6、论文《悲凉:<不伏老>不可或缺的思想内涵》1996年第5期《文史知识》。7、论文《关汉卿散曲二维情感论列》1996年第1期《思茅师专学报》。8、论文《异相与整合:20世纪中国文论的走向》1997年第4期《人文杂志》(核心期刊、CSSCI)。9、论文《内敛态:程本<红楼梦>时间观念之表征》1999年第1期《南都学坛》。(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收入《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论文要目索引,获第七届甘肃省最高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论文《例证<金瓶梅>写官员对史实的“我化”》2000年第1期《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1、论文《“市场人”为欲念异化说——兼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转型特质》2001年第1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2、论文《论王仁裕的文学成就》2003年第3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3、论文《<金瓶梅>“我化”史实例评——天水籍官员狄斯彬本事考释》2004年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4、论文《〈西狭颂〉摩崖题记人物补说》载2005年第2期《甘肃理论学刊》(双月刊)。15、论文《交错的彼岸:游移于英汉双语之间——兼论“英汉双语教学”与“国家汉语战略”矛盾的不对称性》载2005年第4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论文《王仁裕年谱稿》载2005年第4期《甘肃高师学报》。17、论文《〈西狭颂〉摩崖文学价值探微》载2005年第4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论文《王仁裕生平著作考》载《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3期。19、论文《论〈西狭颂〉摩崖的文学价值》载《上海大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2006年第6期。20、论文《从“宋金大曲”到“金人乐府第一”——临洮邓千江〈望海潮〉发微》载《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1、论文《“金人乐府第一”寻幽——临洮邓千江〈望海潮〉之张六太尉探讨》载《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2、论文《临洮邓千江词〈望海潮〉诸问题探讨》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07年第6期。23、论文《校订和注疏〈玉堂闲话〉的几个问题》载《前沿》(核心期刊)2008年 第1期。24、论文《论〈玉堂闲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载《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CSSCI扩展版)2008年 第1期。25、论文《国学热中的骚动与喧哗》载《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4期(上)。26、论文《论王仁裕〈玉堂闲话〉的文化张力》2008年第2期《船山学刊》(CSSCI扩展版)。27、论文《〈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2008年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8、论文《陇南武探花黄大奎略考》2008年5月11日《陇南日报》;论文《陇南学人阴平进士程天锡略考》2008年3月20日《陇南日报》。29、论文《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考释举隅 》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30、论文《西汉水流域方言古词例考》载《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31、论文《西汉水流域语言“活化石”抽样例释》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期。32、论文《论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的生成》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期。33、论文《陇南“白马人”研究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载《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3期。34、论文《杜甫<同谷七歌>有我之境新探》载《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4期。35、论文《“白马人”概念商兑与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4期。36、《近30年来白马人研究状况述论》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扩展版)2009年5期。37、论文《新时期以来“白马人”研究在重大问题上的突破》载《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38、论文《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王氏见闻录>诸问题探讨》载《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3期。39、论文《史传杂史和笔记小说的共生互动——以王仁裕<王氏见闻录>为中心》载《社科纵横》2010年第7期。 40、论文《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2期。41、论文《杜甫“同谷诗”与同谷唐宋评杜诗碑——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一》载《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2、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载《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第2期。43、论文《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载《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4期。44、《同谷明清评杜诗碑及其诗学意义——杜甫同谷诗研究系列之二》载《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3期。45、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艺术论》载《四川戏剧》(核心期刊)2011年第5期。46、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艺术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三》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7、论文《陇南白马人傩舞戏面具特色论》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8、论文《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论——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四》载《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9、论文《“秦文学”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载2013年第5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期刊。50、论文《论秦早期文学》载2013年第5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1、论文《论秦中晚期文学》载2013年第3期《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论文《从睡简<日书·马禖篇>看非子始封秦亭》载2013年第6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53、论文《非子息马始秦主因的文献与文学考察——以睡简<日书·马禖篇>为中心》载2013年第6期《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论文《唐五代“诗窖”王仁裕诗集及诗作考评》载2013年第3期《甘肃高师学报》。55、论文《母题类型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民间难题故事——以陇南白马藏族故事为例》载2013年第2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作者),CSSCI来源期刊。56、论文《白马藏族“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载2013年第3期《民族艺术研究》(第二作者),CSSCI扩展版期刊。57、论文《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刍论——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2013年1期《四川民族学院学报》。58、论文《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载2013年第4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论文《论白马藏族神话的主要类型和述说特征——以陇南为中心》2013年第3期《贵州文史丛刊》。60、论文《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比较研究——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五》载2013年第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61、论文《从唐宋七夕诗文看乞巧在陇南的流传》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62、论文《关于两当起义遗址的调查与研究》载《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3、论文《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探讨》(第二作者)载《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5期64、论文《他者、国家与自我:族群共同体建构的语境化表述——历史与现今陇南、川西北的(白马)藏族》(第二作者)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65、论文《流传凝炼特征: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6、论文《阴平古道和河南道及其陇地一段的文献文学考察》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7、论文《“故道”陇南段的文献和文学考察并“木皮道”的有无》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1期。68、论文《教育现象学方法对常规形式逻辑演绎判断的超越》(第二作者)载《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第4期。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4部,普法类专著2部,主编教材、杂志和论文集6部;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1项(《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2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和《邯郸市电子政务和信息法制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委托科研课题1项(《东亚法学研究和法治问题初探》)、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科研课题1项(《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课题1项(《法经济学课题体系与案例教学》),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5项;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 《法经济学范式》(个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个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个人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朝阳法律评论》第一期(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版。《法经济学应用研究》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范例》论文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其中收录本人文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笔谈》。《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以最高引证率为依据)》(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美国法律思想经典》(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公平与福利》,【美】路易斯·卡普洛 斯蒂文·沙维尔/著 冯玉军、涂永前/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美】安·塞德曼 罗伯特·塞德曼/著 冯玉军、俞飞/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银行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证券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保险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体系、结构》论文集,副主编,60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沿研究》论文集(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版。《正说明清九大奇案》(个人专著),黄山书社2009年1月版。《衙门里这些事儿——法律大讲堂》(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单双号限行与公民社会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2.“中国都市住宅立退问题に関する法律的経済的分析”(日文),载日本国《山梨大学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008年7月出刊),西村幸次郎、格日乐合译。3.“法律全球化的可能之道与东亚法治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学术》(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4.“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5.“在改革发展中体现中国特色——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述要”,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30日07版。6.“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9期。7.“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载《青年记者》2008年3月。8. “论东亚共通法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9.“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10.“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解析‘表达权’”,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11.“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与物权法的完善”,载《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12.“公平还是福利?这是一个问题”,载《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13.“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10月5日)。14.“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3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15.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法制日报》2007-10-21。16.“借鉴国际法治文明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九版“法治”,15000字。17.“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光明日报》2007年5月26日。18.“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的研究谱系”,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19. “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20.“政府信息公开尚存几大盲区”,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6月4日,B4版,2000字。21.“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4期。22.“法律发展理论的论证及其应用”,载《中国法学文档》第二辑(2006年)。23.“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华侨大学法学论丛》2006年第1卷。24.“略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总第89期)。25.“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6.“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7.“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8.“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5日。29.“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30.“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经济学分析”,载《洪范法律评论》2005年(总第3期)。3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理论2005”,编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法经济学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33.“法律与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刍议”,载《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34.“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弗莱德.H.凯特/著 冯玉军/译 周静/校,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35.“‘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36.“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37.“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回顾”,载吕景胜等主编《法学理论前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38.“‘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39.“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季刊)2003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40.“世界法的研究进路及其历史检讨”,载《金陵法学评论》2003年春季卷(总第5期)。41.“法理情深 终生求索”,载《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42.《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43.“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2年第4期。44.“法律市场论略”,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45. “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46.“世界法的学说史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47.“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48.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49.“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50.“后现代法学理论述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51.“西部大开发的法制研究视野”,载《发展》2001年第12期。52.“法制改革及法治化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原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思路》2001年第3期。53.“论法律均衡”,《西北师范大学学报》。54.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55. “合同法的经济学透视”,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56.“论西部经济发展的法制促进”,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57.“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58.“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经济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59.“法律经济学论略”,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1999年第4期。60.“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论”,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61.“论西部法律文化与区域法制创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62. “西部法律文化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载《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63.“论经济法律效益的实现”,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8年第4期。64.“论经济法律成本函数及其降低方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65.“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原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收录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66.“西部法律文化的地缘特征”,载《发展》1998年第11期。67. “‘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8期。68.“中央法与地方法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7期。69.“‘严打’的经济学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70.“融资租赁的经济法律分析”,载《发展》1997年第7期。71.“试论经济立法与节约交易成本的关系”,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72. “论经济立法中的交易费用规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73.“经济法律的效益功能分析”,载《兰州学刊》,1997年第6期。74. “当前的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初探”,载《发展》1997年第3期。75.“中国亟需建立特色法律援助制度”,载《发展》1997年第9期。76. “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与效益法律观的确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77.“典当业的法律思考”, 《发展》1996年第7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78.“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载《兰州学刊》1996年第3期。79. “经济立法的效益浅论”,载《法律与社会》1995年第6期。8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1.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参编马长山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章。参编朱景文主编:《法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章。参编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章参编徐孟洲主编:《实用法律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三章,并担任电视播讲。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三章。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测试题解”,载曾宪义总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自测试题题解》,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串讲讲义”,载曾宪义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串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参编石天杰主编大学用马列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论文“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译稿),载入朱景文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论文“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孙国华 冯玉军),载入曹建明主编《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论文“西部法律文化的培植”,载王文学等编《中国西部开发与法律制度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论文“论西部发展的法律促进”,载《宏观经济法制文集》(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2001年1月。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论文“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不容易。根据天水行政学院官网查询得知,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因此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一些,但由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杂志为半月刊发行,以此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的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行政学院是国家行政机关设立的进行公务员培训的专门机构。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可分为国家行政学院和地方各级行政学院。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金陵不错,你可以去梅兰网上了解这2个学校的资料
公务员行政行为研究 内容摘要 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的主体,政令实施的执行人和政府权威的塑造者。公务员员所组成的行政组织来负责实施各种公共行政活动。只有通过他们所做出的一系列具体行政行为,才能最终实现行政组织的职能与行政目的,他们代表着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由于公共权力具有一种处于统治、支配地位的力量,因此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其行政行为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和强有力的国家系统,研究公务员行政行为,对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升行政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公务员;行政行为;问题研究 公务员是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必须有正确 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标准,努力 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维护 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自觉做人民的公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就是代表国家,以行政名义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 活动。研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对于公务员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调整公务员与 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依法行政并保证国家行政职能的实现,对于公务员依法行政、为国家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相关概念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具有服务性、从属法律性、单方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主要分为: (二) 行政行为不规范的界定 行政不作为: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认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 行政不当:行政法上虽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主要指行政主体的不当行为(即不当行政)。如行政处罚虽在法定幅度内,但亦轻亦重。行政失当多发生在自由裁量行为中,但明显失当的,也视同违法。 二、公务员行政行为不规范的表现 (一)不作为 一些基层公务员积极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足,存在不作为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机关行政效能,阻碍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干部不作为与干部“勤政”相对立,其实质是一种行政惰性、责任疲劳,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思作为。据调查,一些工作条件好、高福利单位的公务员整天安于现状,无所事事,甚至溜岗串岗,迟到早退,上班办私事、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工作上追求轻松,不愿意费力气、动脑子,得过且过。有些领导干部借口工作需要,整天沉溺在灯红酒绿之中,不思进取。另一方面由于干部较多,升迁的路径和机会有限,在缺乏合理激励的情况下,一些无社会背景或素质不高或文凭不够的干部感到没有奔头,一些中老年干部更是认为政治前途到头,无所追求,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有些领导班子正副职之间权责分工模糊,只有责任的明确分担而无权力的相互协作,权力过分集中在一把手中,造成一些副职不愿作为。有些公务员认为一些干部整天不干正事,迎来送往,也可得到同等报酬甚至提拔重用,自己工作成效显著,却未获得应有待遇,使干部产生挫折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退化性,不再愿意努力工作。有些公务员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会做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送的”,与其实干,不如多“宣”,造成务虚多,务实少。有些公务员从个人利益出发,有利就干,无利不干,与其它收入较高的职业相比,政府干部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时一县至冒着生命危险,而工资相对较少,使很多干部感到社会分配不公,从而不愿意作为。 (二)行政伦理规范不足 (三)行政违法 公务员行政行为违法表现形式多样,这里以权钱、权权、权色交易等常见现象加以佐证。 1.权钱交易指公务员把公共职位视为一种资源,通过职权尽量获取金钱的方式。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在发达国家,腐败的主要形式是金钱换取权力;在发展中国家则是以权力换取金钱,其主要表现为:贪污挪用现象和商业贿赂现象。” 2.权权交易指公务员为了个人利益而不当地使用公共权力,它偏离了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要求与人民群众所赋予的使命,是侵犯职业规则的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买官卖官现象。这是官员手中掌握大权,而监督又不健全造成的恶果,是将公共权力私化的重要表现。第二,失职读职现象。失职读职指的是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或违反规定行使职权的行为。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官僚主义、失职读职现象比较突出。第三,集体腐败。这种腐败不是以个人行为为主体,而是遵循“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即建立一个“利益风险共同体”,凡参与者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而造成法不责众。 (四)奖惩机制不健全 三、 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措施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1.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2. 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现代产权制度 3.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2.强化外部监督 (三)加强公务员的道德教育 (四) 建立适度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通过对公务员个人需求的满足和努力工作的报偿,积极干预和影响公务员行为的过程,在工作中 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努力的强度,同时还取决于外界对他的刺激程度,灵活适度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热情,也为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提供了保障。 完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在公务员权益中,工资是最基本,最敏感的问题,对工资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积极性的发挥,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按劳分配,责酬相符原则,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确立合理的公务员工资收入制度,使公务员的劳动付出和所得报酬大体相符,社会平衡原则,要使公务员的工资大体接近其他行业收入较高的同等资历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定期加薪与物价补偿原则,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费用价值指数的变动,有计划地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使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法律保障制度 公务员工资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非法扣罚。另外,公务员的加薪要同竞争,考核晋级结合起来,制定严格的考评标准,避免平均主义,大锅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资的保障及激励职能,使公务员感到劳有所“值”。 (五)加强公务员的自我约束机制 (六)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实行责任追究 严格考核是抓好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措施,效能监察的成果需要科学评价。对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效能监察前,都要结合实际和业务部门共同严格科学地制定考核办法,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估,对各主要责任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完成任务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记录存档,作为以后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反映机关及工作人员发生效能低下,政令不畅,作风拖拉等不良行政行为以及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发现和揭露出来的不良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该协调的认真协调,应立案的要立案调查,分清应承担的责任,依法履行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责任追究要提高认 识,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追究责任要落实到人。 四、公务员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案例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 结论与展望 公务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管理规定,规范自已执行公务的行为,履行公务员的职责,同时建立政府的有效监察考核措施,对公务员在行政管理的公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监察,充分发挥监察作用,这样,对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升行政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公务员必须遵照社会主义的道德、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严格操守行为规范,在公务活动中自觉悟接受行政监察,创新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学杰.公务员行为失范的制度分析.理论探讨,2001(1):56-58 [2]张海枝.我国公务员行政行为约束机制研究.中国集体经济 2007(6):32-35 [3]孟祥科.试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行政与法 2006(7):43-45 [4]牛天秀,岳爱武.从公务员行为中的情、理、法矛盾来分析制度安排的缺陷.天水行政学院 学报.2004(4)12-14 [5]陈路芳.《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研究综述[J].行政论坛,2005,4:94 [6]曹淑芹.论行政人员的个人伦理自主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20 [7]窦炎国.论行政行为的伦理决策[J].河北学刊,2005,25(3):138.141
当然有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一般都来自各省行政管理学院。每个省几乎都有行政管理学院,北京有“国家行政学院”。不但可以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还可以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对此专业有兴趣的考生或用人单位,可以自行登录各省的“行政管理学院”校网,或“国家行政学院”官网,获取相关的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信息。
发论文,还是要通过官方网址比较好。听到你的声音,这个太厉害了吧。 没有报出姓名就把电话挂了。估计你是遇到了。查一查你的搜索:汇款账号+。看一看吧。
你可通过其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其学报查到杂志的联系电话、地址,去电话和信件查询。这样才能知道是否你找对了地方(给他们编辑部打电话问问啊! 网上有些投稿的是人的,小心啊!) 你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你的文章是不是确实投稿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如果是代理,就有点不好办了!你先联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编辑部,是否有你的文章投稿!一般情况下,投稿被录用,是可以查稿的。
我本人就是《中国证券期货》杂志社的编辑,首先要确认和你联系的是否为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编辑部,如不是只能和他们协商能发就修改修改让他们发,不能就只能退款了,如是杂志社给你录用通知,该哪期发表一般就会哪期发表了,最多偶而推迟一期。
硕士论文查重率应该是按各个学校而不同的。一般只要控制在25%以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