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报是不同档次的。前者是本学科国内的最高学报,而后者则只是一个大学的普通学报,含金量很低。故当然是后者好投,一般也是录用快一些(因为要去低)。《石油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我国石油学术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能源科学类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已被国内外20多种重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列为固定收录的核心期刊。如:美国《工程索引》(EI-C)、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参考》(GEOREF)、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石油文摘》和《中国地质文摘》等。《石油学报》已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上网。《石油学报》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和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得各种奖励。2001年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双百期刊”;2002年~2009年连续8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02~2006年分别荣获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奖和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石油大学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请问文章现在怎样了
两个都不好中,投稿、审稿周期一般2-3个月,录用见刊一年左右
是中文核心期刊,水平在石油类的里面一般了,不算很厉害,中下水平。但是由于是学校的学报,自己学校投的比较多,发表周期长。文章要是水平高,可以考虑石油学报,石油大学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2.石油学报 5.天然气工业 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6.石油化工 4.石油实验地质 7.石油物探 8.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天然气地球科学 1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石油钻采工艺 12.新疆石油地质 1测井技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15.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6.钻采工艺 17.油田化学 18.石油钻探技术19.石油炼制与化工 20.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1.特种油气藏 22.石油机械 2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钻井液与完井液 25.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6.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7.油气田地面工程 28.海相油气地质 29.中国海上油气
是把收到并且已经录用的论文按照石油学报的格式要求和版面,就行格式和图片的整理,同时检查文章的语法错别字和基本的理论是否正确,最后使论文达到发表要求,正式见刊出版。
应用化工好一点,感觉写得比较切入实际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藏书187余万册(含电子图书89万册)。 学术期刊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和《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两种刊物。 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创刊,季刊。设有石油化工、化工机械、油气储运、石油工程、油田化学、环保与生物、计算机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专论与综述等栏目。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期刊二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三等奖,“RCCSE中国扩展核心学术期刊”。2.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主办,为石油、天然气工业专业性学术期刊,1988年创刊,双月刊。主要设有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石油工程、石油地质、油田化学、石油储运、石油控制等栏目。本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石化。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期刊一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一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规范执行优秀奖,“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院校名称姓名职务任职时间抚顺石油学校(—) 袁政华王者春李建生崔刚王者春 党支部书记(兼)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代)副校长副校长 ————— 抚顺石油学校(—) 王洪玉王富林陈炳狭崔刚尚万宁 党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兼)校长副校长 ————— 抚顺石油学院(—) 李冀础王富林杜景顺刘今生张静彬崔刚 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院长副院长 —————— 抚顺石油学校(—) 李冀础马青坡杜景顺张静彬吴柏松张振华 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校长 —————— 抚顺石油学校(—) 马青坡何友权于金相冯惠国柏淑英王新明方世如 革委会主任、副主任 整建党领导小组副组长革委会主任 整建党领导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 整建党领导小组副组长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 整建党领导小组副组长 ——————— 抚顺化工学院(—) 宋诚陈梦轩李志斌王学柏刘振海艾鸿铭柏惠民马青坡张珂宇王郁文魏洪烈李鹏林张振华崔明中刘振伦张子祥王福清于立有柴淑珍王发赵建民 革委会主任、党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党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 党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党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主任、党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委会副主任、党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副院长 ————————————————————— 抚顺石油分院(—) 杨雨霖龙乃昌张振华于金泉张静彬王富林李鹏林赵建民 筹建党委领导小组组长院长、筹建党委领导小组成员副院长、筹建党委领导小组成员副院长副院长、筹建党委领导小组成员副院长筹建党委领导小组成员筹建党委领导小组组长 ————————1979 抚顺石油学院(—) 杨雨霖龙乃昌张振华于金泉宋崇武仲伟峰于湘洲刘磊张静彬王富林 临时党委书记院长、临时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临时党委副书记(兼)临时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院长副院长副院长顾 问顾 问 —————————— 抚顺石油学院(—) 龙乃昌韩玉福张振华丁咸同宋崇武穆文俊史立功秦世家孙桂大寇本才宋天民孙兆林亓玉台张敏逄玉俊温涛 党委书记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院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院长副院长纪委书记副院长、院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副院长 ————————————————2000 抚顺石油学院(—) 张敏孙兆林秦世家亓玉台宋天民逄玉俊 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副院长副院长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秦世家孙兆林宋焕斌亓玉台宋天民逄玉俊李平李万春陈保东唐伟 党委书记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秦世家李平宋焕斌宋天民陈保东唐伟 党委书记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臧树良李平宋焕斌陈保东唐伟 党委书记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副校长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臧树良李平宋焕斌陈保东唐伟赵杉林柏永全钟俊生 党委书记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纪委书记 --------
都差不多 石化大学学报录用容易些应用化工相对比较权威一点基本上都很少有人关注个人建议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期刊
学风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都一样,大学靠自觉。住宿有好的有不好的,只能祈祷。。石化大学是个工科院校,所以文科就是好也好不了多少,工商管理相对还行
《石油勘探与开发》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第3,连续7年在能源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3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2010、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2008、2011年评选两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出5 000篇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22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3届获中国学术期刊最高级(A+)评价,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全球同时发行,国外作者论文翻译成中文在中文版发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英文版论文全球下载量23 019篇次,为历年最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读者分布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产油国在内的8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上已具有学术影响力,国外学者投稿逐年增多,发表论文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是由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技术类科技期刊。
你说的EI是代表什么意思
确立人生目标秦同洛,1924年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城无锡市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0年,年秦同洛仅16岁的秦同洛以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学校所在地被日寇霸占。同学们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日本侵略军占领区,异地求学。看到列强铁蹄践踏下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水深火热中的同胞,学子立志要救国。同学们本着“工业救国”这一共同目标,各自选定了自己的方向。秦同洛决定“我要采矿”,经多方周折转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矿冶系,自此与矿产能源的开发利用结下了不解之缘。秦同洛于1944年毕业后,毅然报名到我国第一个石油矿区玉门油矿工作。他带上书籍和行李,搭乘一辆运送石油物资的卡车,从贵阳出发,出重庆,过兰州,冒着日本侵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经受各种关卡的军警盘查,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使秦同洛沿途目睹汽车动力靠木炭,哪个车上能配有一些酒精做引燃剂就算是奢侈的了。坐这种车“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当时燃料奇缺可见一斑。秦同洛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也暗自为此去将成为一个石油人而自豪。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解放后,玉门油矿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采油厂,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承担了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用油的重任。195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秦同洛,是第一任厂长,他组织大家恢复生产,将生产管理规范为采油、输油、保温、日常维护四部分。组建了修井大队,从油藏地质研究入手,认真调查重点井井况,制定修井计划,最大限度地使死井复活。同时为生产井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千方百计增加产量。当年生产原油9万多t,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2年,秦同洛调到延长油矿任主任工程师。当时油矿的生产很不正常,产量忽高忽低,邻井间差别很大。针对这一情况,他首先建起了试验室。尽管当时的打井只能靠顿钻,但仍设法取得了岩心,在试验室完成了岩心分析和油、气、水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水的来源,结合生产动态,确认了该油矿的产层属于致密的裂缝性油藏。致密油藏需要人工造缝,提高地层导流能力,方可提高油井产量。由于当年国内没有大型压裂设备,不具备施工能力,他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提出了井下爆破的方案,并土法上马,自制井下专用炸弹,规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程序,爆破后用小型修井机清理爆炸产物。形成了一整套施工工艺,增油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1956年,国家调集一大批专家,由陈毅副总理总负责,开展了制定国家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石油工业部门由翁文波、侯祥麟负责,在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任教的秦同洛协助。时年32岁的秦同洛是众多制定规划专家中最年轻的。他分担了钻井、采油、油气集输规划的起草工作。整个规划由国务院讨论通过付诸实施。同时按照这个规划成立了石油科学研究院,推动了石油科技工作的发展。大庆会战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开始后,秦同洛奉命赶赴大庆,担任大庆石油会战地质指挥所副指挥、党委委员,兼任采油指挥部总地质师。开发大庆这样大的油田,当时我们还缺乏经验。如何才能使大庆油田保持长期稳产高产?如何搞好开发这样一个世界级大油田的宏观决策?余秋里、康世恩等会战领导听取了李德生、童宪章、秦同洛等专家的建议,将萨尔图油田中部32km作为油田开发的第一个生产试验区。秦同洛是这个试验区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之一。通过开辟试验区,取得了油田开发的经验,避免了在大规模的开发中走弯路,为确定大庆油田开发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秦同洛与童宪章、李德生、谭文彬为编制萨尔图油田146km面积开发方案的负责人。1962年5月该方案在大庆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讨论通过,并很快得到石油工业部党组的审批。这个开发方案和一整套开发方针、技术政策,是在没有外国人参加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来的,并在实施后获得了成功,创造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中国自己的路子,这个方案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培育人才1976年,在秦同洛任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前身)副院长期间,华北油田发现第一口千吨井。奉石油部的命令,他赴华北油田(兼)任研究院院长,并协助管理生产和工程技术。油田开发初期,条件十分艰苦,这位“院长”没有安置小家,没有办公楼,他一直住在一个临时招待所里。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开发方案编制,注水、压裂、酸化等一系列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亲自到每口井的井口量油测气,监督每一个施工方案的实施。靠他那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以及事必躬亲的严谨作风,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生产队伍。直到华北油田建成1000万t的产能,他才撤出华北油田。1978年,石油工业部成立了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秦同洛任副院长。他除了进行科研工作外,主要负责石油科技情报和培训工作,为石油工业培养高级人才。他多方努力,亲自奔波,经石油部、教育部审批,在研究院成立了研究生部。现在,这个研究生部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博士生授权专业点3个,硕士生授权专业点4个,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5届430人,博士生15届55人。毕业生分配到石油行业各个单位,其中有的已经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专家、教授,有的已成为局、处领导干部。此外,为了促进科技交流,扩大科研人员视野,在秦同洛的建议下,《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于1974年创刊,在国内外发行。他担任主编,带领编辑部工作人员,认真办好每一期。《石油勘探与开发》以其严谨的学风,权威的文章,成为国内外石油专业人员的重要刊物,曾为多家国外有关杂志摘录,获得国家科技期刊一等奖。任职秦同洛曾担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秘书长、石油工程委员会主任、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特邀委员等,为国家的能源开发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奉献了他毕业的精力,受到了业内人士的爱戴。2000年12月18日秦同洛因病逝世,享年76岁。
刊名:岩石学报Acta Petrologica Sinica主办: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期:月刊编辑:从文网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0569CN:11-1922/P邮发代号:8-3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岩石学报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1)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1、来稿请寄一式三份打印稿(本刊不接收手稿),图版、照片不要用复印件,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时应声明稿件专投本刊且未正式发表。如稿件曾投它刊,作者应先向本刊说明情况并向它刊申请撤稿,以避免“一稿多投”事件发生。一旦查出违反上述规定者,责任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尝本刊经济损失。2、本刊亦接受国外或国际合作研究的英文稿件。对英文稿件的要求同中文稿件,应附有中文题目、作者及单位、中文详细摘要及关键词。3、编辑部在收到来稿后一般在6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作者在6个月后如仍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则可改投它刊。4、本刊除具有印刷版外,还具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稿件一经录用,所有版本的版权即由作者转让给本刊,凡不愿将自己的文章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发表者,请在来稿时声明。5、依照《着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应征求作者同意。6、来稿一经刊用,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一次性向作者支付以上版本的稿酬,赠送当期本刊1册及印刷版抽印本30份。7、要求来稿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证合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8、研究论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篇幅根据内容需要而定,本刊不做具体限制。9、来稿的格式要求:本刊采用双盲审稿,故要求稿件的中英文文题、中英文作者及中英文作者单位单独占一页;论文另起页隔行打印,其书写顺序: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另起页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引言;正文;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图及说明;附表及说明;附图版及说明。凡不符合来稿格式要求者,本刊恕不受理所投稿件。10、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同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4人,多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人),第一作者须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所从事的专业,联系电话或E-mail),参与辅助研究者可列入致谢部分。11、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请注明省部级以上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12、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中文字。文章标题结构层次一般分为二级或三级,各级标题用1、2、3……;、、……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13、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主要部分内容,尤其要突出其创新性的成果。英文摘要篇幅可适当增加为—个印刷页。关键词一般3~8个。14、对稿件要求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使用要准确。15、对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精度及误差范围等。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有关的论文要附原始数据。16、图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在文中相应位置以方框表示并附相应的中英文图题、表题,附图要求线条粗细均匀,计算机绘制的线条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双栏排图不宽于80mm,通栏排图不宽于170mm,图中文字最好用6号字。对图版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连同中英文图版说明一起拼贴在240mm×170mm的图版版心尺寸范围内。17、作者应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反映。凡引用他人的资料须在正文内标注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前后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表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作为脚注处理。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所有中文参考文献均需译成英文,并在该文献后用括号注明(inChinese)或(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18、本刊采用“着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表中着录全部编着者,多着者间以“,”号分隔。着者一律姓先名后,名后不加缩写点,空1个字母的间隔。按着者姓氏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表,同时保留所有中文参考文献作为附录放在全文末尾。19、作者在得到录用通知及退改意见后,及时将修改后的打印稿和软盘以及清绘好的图件寄交给本刊编辑部。20、稿件在排印后,初校样寄作者校对,除录入排版错误外,文字一般不宜再作改动,请在指定日期内将校样寄回。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论文一经录用,自本授权书签署之日起,上述论文全体作者同意将该论文之著作权中的全部财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介质、媒体以及各种语言出版如与CNKI合作双语出版的使用权等)、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发行权和电子版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在该论文著作权的有效期内在全世界范围转让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论文录用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向作者一次性酌致稿酬,稿酬含著作权转让费。1 在签署本著作权授权书时,全体作者作如下保证并对本论文负全部责任:(1) 上述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论文内容无一稿多投,不涉及国家保密及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行为;(2) 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3) 本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或任何其他权利。2 同时,作者还承诺:(1) 今后不考虑以任何形式在其他地方发表该论文;(2) 签字作者保证其本人具有签此授权书并做出承诺之全权;(3) 有证据能证明未签字之作者授权签字作者代表其签署本授权书,本授权书对全体作者均有约束力;(4) 本论文第一作者及第一单位在任何时候不予发生变更。3 其他事项:(1) 若该文属基金产文时,提供相应的基金证明复印件或扫描件;(2) 全体作者签名(按照论文作者先后排序):
朱培民1 曾凡平1 海洋1 焦养泉2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 为了对沉积体系中各种沉积环境地层的物性进行精细研究,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取样。在常温常压下对岩样进行了超声波纵、横波速度测量和密度测量,主要获得以下结论:①岩样超声波速度与岩样所处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在生物礁滩剖面上,从礁基、礁核、到礁盖(相当于台地边缘浅海沉积)速度递增;在三角洲沉积剖面上,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速度递增;②在生物礁滩剖面上,生物碎屑的含量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生物碎屑含量越高,速度越低;③生物礁内生物的大小与生长方向是控制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超声波 速度 生物礁 潮坪 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1 引言
地震勘探的物理基础是物性参数的差异,也是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从地震数据体上辨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重要参考,其中速度是地震数据中最关键的物性参数。较直接的研究岩石的物性方法是测井或岩石的物性测量技术。本章采用室内物性测量方法,测量了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中岩石的物性,为寻找各沉积相的声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为地下该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提供岩性基础和科学线索。
岩石超声波测试结果被广泛用于工程地质勘探和石油勘探领域。研究表明,通过密度、纵横波速比或泊松比可以判断岩石岩性(孟庆山和汪稔,2005),也有人直接研究过沉积岩本身的声波衰减特性(安勇、牟永光和方朝亮,2006)。超声波测量已成为岩石物性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对沉积环境(沉积相)与沉积岩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
露头剖面记录了丰富的沉积学信息,对露头沉积体系作精细的超声研究,总结和比较具备构成潜在储层的沉积体系中与各种环境对应岩石的声速特征,可以准确地指导沉积体系的地质建模、地球物理正演,并作为地球物理反演的约束,有利于提高地震有利储集相带解释精度和预测准确度。
奥陶系和志留系都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皮学军、刘楚和陈颖等,2007;张俊、庞雄奇和刘洛夫等,200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储层岩性以台地滩相灰岩及礁(丘)相灰岩为主(罗平、张兴阳和顾家裕等,2003)。近十几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先后发现和确认了巴楚、哈什西克儿、柯坪和轮南等4个地区的生物礁(李相明和杨申谷,2006;陆亚秋和龚一鸣,2007)。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在柯坪地区、塔北地区以滨岸-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在塔中地区以河口湾-潮坪沉积为主,而在塔东地区以陆相河流-辫状河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王成林、张惠良和李玉文等,2007)。本次研究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代表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的典型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取样,并在室内进行了岩石超声波速度的测量,探索了各个沉积体系中岩石的速度变化特征。
2 岩样采集与说明
剖面位置
测试所用岩样分别来自塔里木盆地的4个典型剖面(图1)。第一、第二两个剖面位于巴楚一间房地区的勒牙依里塔格山,属奥陶系一间房组(O2y),为台地边缘礁滩共生相。岩样分别取自礁体的礁基、礁核和礁盖(相当于台地边缘浅海沉积)处。第三个剖面位于柯坪地区大湾沟,属志留系塔塔尔塔格组(S1t),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样分别取自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泥等成因相。第四个剖面位于柯坪地区四十厂,属志留系柯坪塔格组(S1k)的中上部,为潮坪沉积。具体的野外工作路线如图1所示。
6
岩样说明
4个剖面中共选取25块岩样用于超声波测试,将岩样切割成长方体,待测面用砂纸打磨平整(图2)。由于部分岩样取样的原始形状极不规则,切割时仅保证了岩样一个短轴和一个长轴满足测量要求。短轴(a)长度均为,长轴(b)长度值从到不等(表1)。
图2 取自大湾沟志留系塔塔尔塔格组(S1t)的第25号岩样(5cm×5cm×)照片
3 实验方法
实验设备
声波速度测试所使用仪器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生产的RSM-SY5智能声波检测仪,仪器时间分辨率可达μs。使用了两种超声换能器,其一是纵波换能器,由江汉测井研究所研制生产,接收频率为50kHz;其二是横波换能器,由武汉理工大学研制生产,接收频率为(90±10)kHz。
超声波速测量基本原理:岩样声速测量系统如图3所示。测量时,超声仪发出的电信号,通过探头A(发射换能器)转换为声波,穿过岩样至探头B(接收换能器),再转换为电信号至声波仪。然后从计算机上读出波在岩石中的传播时间t ’(波形初至时间,如图4所示),除去声波通过探头、耦合材料(探头与岩样之间的耦合剂)、仪器线路等附加延迟时间——校零t0,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时间为t=t ’-t0。若岩样长度为L,可计算出波速V=L/t。整个测量过程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表1 岩样超声波速度测试结果
图3 RSM-SY5超声测量分析系统
波形检测方法
据文献(王让甲,1997),在纵波波速测试中使用液体或乳状物做耦合剂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耦合效果。而横波是剪切振动,只有能够承受剪切力的材料才能作为横波波速测试的耦合剂。本次实验中,纵波波速测量使用的耦合剂是糊精,横波波速测量使用的耦合剂是水杨酸苯酯。纵波横波速度存在差异,横波滞后于纵波其初至拾取存在一定的难度(魏建新和王椿镛,2003),但横波有一定的偏振性,旋转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对应的角度,接收到的横波振幅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识别出横波并确定出初至时间。图4中横波(a)为横波换能器测试第25号岩样接收到的波形,横波(b)为将接收换能器旋转180°接收到波形,横波首波振幅翻转,图4中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横波初至时间。
图4 第25号岩样测试时显示的声波波形箭头指向纵、横波的初至时间
4 实验结果及分析方法
岩样声波测试的结果列在表1中。速度测量分别沿图2中所示岩样的短轴(a)方向和长轴(b)方向。VP(a)和VS(a)分别表示沿短轴(a)方向测量的纵、横波速度;VP(b)和VS(b)分别表示沿长轴(b)方向测量的纵、横波速度。为了对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程度进行估计,引入了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P和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定义如下:
碳酸盐台地边缘带沉积体系露头研究及储层建模
碳酸盐台地边缘带沉积体系露头研究及储层建模
5 测量结果讨论
生物礁滩剖面岩样的速度特征
生物礁滩剖面①、②(图1)中,单个礁体规模较小,但礁体众多,大多连成一片。礁体层位分布稳定,横向延伸方向均可追寻到相应层位的其他礁体,纵向上礁体相互叠置。礁体一般由礁核、礁基和礁盖部分组成(胡明毅、朱忠德和贺萍等,2002)。生物礁滩剖面用于超声波测试的岩样共15块,根据岩样在礁体中分布的位置不同,绘制了岩样位置与其纵、横波波速及平均速度关系图(图5,图6)。
图5 生物礁滩剖面岩样纵波速度与岩样在礁体中的位置关系
图6 生物礁滩剖面岩样横波速度与岩样在礁体中的位置关系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无论纵波速度还是横波速度,从礁基、礁核到礁盖其平均值都逐渐增大。纵波速度增加幅度大于横波。礁盖岩样速度测量值变化不大,而礁基和礁核两个部位的岩样两个轴向的速度值差异明显。图7是用前面定义的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和KP所做的交会图。图7中可以看出礁盖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基本集中在0%~10%范围内,而礁基和礁核两个部位的岩样大多分布在20%~40%。礁基和礁核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明显高于礁盖。
图7 生物礁滩剖面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和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P的交会图
观察生物礁滩剖面①、②,礁基多为灰色粗粒亮晶棘屑灰岩,颗粒含量很高,约占80%以上,颗粒大小约1~4m m,以破碎的海百合茎干为主,如图8b。礁核主要是由瓶筐石(Calathium)(胡明毅、朱忠德和贺萍等,2002;李相明和杨申谷,2006;焦养泉、荣辉和王瑞等,2011)组成的灰白色块状障积岩,造礁生物瓶筐石密集,占化石总量的80%以上,瓶筐石长度可达10c m,如图8a。礁盖多为成层性良好的中层生屑泥晶灰岩,其间常有小型礁灰岩块夹杂其中,结构致密。礁基的岩样,海百合茎和其他生物碎屑杂乱排列,生物颗粒疏松;礁核的岩样,瓶筐石的体腔被方解石充填或被溶蚀,部分岩样沿生物体裂开形成较大的裂缝。这些生物化石的形状、大小、生长方向以及裂缝都影响声波在岩样中的传播速度。
图8 礁核的主要造礁生物瓶筐石(a)和礁基生物碎屑的主要组成物海百合茎(b)
潮坪沉积剖面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岩样的速度特征
柯坪-巴楚地区志留系自下而上分别为柯坪塔格组、塔塔尔塔格组和依木干他乌组(王成林、张惠良和李玉文等,2007)。剖面④中用于超声测试的4块岩样均取自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段(吴立群、焦养泉和荣辉,2011),属于潮坪体系(表1)。剖面③用于超声测试的6块岩样取自塔塔埃尔塔格组S1t,分别属于三角洲前缘泥、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等成因相(表1)。两个组的岩样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关系,沉积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把这10块岩样放在一起,根据其沉积环境不同,绘制了不同沉积体系与其纵、横波波速关系图(图9,图10)。
图9 潮坪体系和三角洲前缘体系中各岩样纵波速度变化关系
图10 潮坪体系和三角洲前缘体系中各岩样横波速度变化关系
从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出,潮坪体系的4块砂岩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相对稳定,分别在4000m/s,2500m/s左右,而取自三角洲前缘各种成因相的6块岩样速度差别明显,以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砂岩岩样速度最低,第29号泥岩因裂开不考虑在内。两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速度各向异性程度如图11(KS和KP交会图)所示。图11中,潮坪体系的4块岩样各向异性程度指数基本集中在0~10%范围内,在10%边缘的两块岩样是第20号和第21号。三角洲前缘体系各向异性程度指数超过10%的岩样都属于水下分流河道。
图11 潮坪体系和三角洲前缘体系中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S和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程度指数KP的交会图
从岩样的照片(图12)观察,潮坪体系的4块岩样均被油浸。其中第20号岩样见油浸痕迹,但颗粒间孔隙未见沥青充填,第21号岩样含大量生物碎屑,第22号和第23号颗粒间孔隙几乎完全被沥青充填,岩体呈黑色。三角洲前缘的6块岩样中,水下分流河道相中的岩样砂体颗粒粗、孔隙结构发育,而接近前缘泥的岩样,颗粒细小致密。结合沉积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由岸向湖的方向沉积物的粒度逐渐变细,即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的变化中,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表1),而影响声波传播的孔隙越来越小,声速逐渐增高。
6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上述几个露头沉积体系中岩样的超声波速测试实验,可以得出下面几点认识:
1)岩样超声波速度与岩样所处的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或成因相)密切相关,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在生物礁滩剖面上,从礁基、礁核、到礁盖速度递增;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中,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速度递增。利用岩石声波速度测量结果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指导沉积体系的建模是可行的。
图12 潮坪相剖面和三角洲剖面岩样切后新鲜面照片
20~23号属于潮坪相剖面,24~29号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
2)在生物礁滩剖面上,生物碎屑的含量是影响声波速度的主要因素。生物碎屑含量越高,速度越低;在砂岩剖面上,孔隙是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孔隙越小或充填程度越高,速度就越高。
3)在生物礁滩剖面上,生物的大小与生长方向是控制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砂岩剖面,我们初步认为与孔隙关系密切。礁灰岩速度的各向异性程度大于砂岩。
致谢 作者在野外岩样采集过程中,受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瑞、王世虎、荣辉等同学的帮助。另外,武汉理工大学蔡兰老师也曾在横波测量方面给予指导,作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安勇,牟永光,方朝亮.2006.沉积岩的速度、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间的关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1(2):187~192
胡明毅,朱忠德,贺萍,张俊,王青春.2002.轮南-巴楚地区奥陶系生物礁储层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3(2):179~182
焦养泉,荣辉,王瑞,吴立群,颜佳新,曾凡平,顾元,李荣.2011.塔里木盆地西部一间房露头区奥陶系台缘储层沉积体系分析.岩石学报,27(01):285~296
李相明,杨申谷.2006.巴楚地区中奥陶世生物礁造礁生物特征.石油天然气学报,28(4):25~27
李相明,杨申谷.2006.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生物礁特征.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8(3):13~16
陆亚秋,龚一鸣.2007.海相油气区生物礁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6):871~878
罗平,张兴阳,顾家裕,汪圣国,林鹏.200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露头的地球物理特征.沉积学报,21(3):423~427
孟庆山,汪稔.2005.碳酸盐岩的声波特性研究及其应用.中国岩溶,24(4):344~348
皮学军,刘楚,陈颖,孙作玉,郝维城.2007.新疆柯坪大湾沟奥陶系顶部-志留系底部化学地层特征讨论.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2):183~189
吴立群,焦养泉,荣辉.2011.塔里木盆地西部四十厂剖面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沉积特征.现代地质,25(1):48~54
王成林,张惠良,李玉文,沈扬.2007.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划分、对比及其地质意义.新疆石油地质,28(2):185~188
王让甲.1997.声波岩石分级和岩石动弹性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北京 :地质出版社
魏建新,王椿镛.2003.横波测试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8(6):630~635
张俊,庞雄奇,刘洛夫,姜振学,刘运宏.2004.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分布特征与石油地质意义.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34(增刊Ⅰ):16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