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5s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s现场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应用5S管理 方法 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5S管理思想意识的树立、5S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包含5S在内的 企业 文化 建设等提升5S管理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 5S现场管理管理制度

一、5S概述

的含义

5S最初来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后来,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作,逐渐增加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并最终形成了5S。

5S具体内容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以及素养(SHITSUKE)这5个要素,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又称之为5S。其中,整理,是指在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整顿,是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清扫,是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清洁,是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修养,是指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我国不少企业又添加了“节约、安全、服务”等内容,分别称为6S、7S和8S活动。不过,5S仍然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能把5S做好, 其它 要素的完善是水到渠成的。

的作用

在现场管理合理化的进程中,5S是最起码的条件,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即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Q,quality),降低现场不必要的成本浪费(C,cost),交期能够掌握(D,delivery),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S,safety),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M,morale)。不过,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5S对企业现场管理起的是预防作用,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去解决现存的问题。

二、当前企业5S活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生产企业而言,现场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国内外企业都在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不过,在各种管理办法实施以后,虽然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有了清晰的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与企业缺乏预防性的 措施 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企业重事后纠正措施、轻事前控制方案。5S的出现,就好象给处于高速运转的企业配备“防火墙”,预防可能侵害机体的各种“病毒”。正如预防性的东西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样,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活动具有预防危害产生作用的5S,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重重,5S并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效用。在我国,企业应用5S效果不佳,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有实施5S意识,但无实施5S的系统方案

这种“病症”的表象就是,企业在现场只有几条 标语 ,没有相应5S管理制度和稽查活动,期待5S能自动产生效果。这些企业,往往是在参观或了解其他企业实施5S活动后,发现5S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于是心潮澎湃,看别人挂了横幅、宣传画,于是回到工厂也挂几条横幅、宣传画,接着在管理会议上强调一下5S,然后便坐等5S产生效果。这种企业实施的所谓5S活动,会随着标语逐渐陈旧、破损、消失,而逐步消失殆尽。

2.有实施5S管理活动的系统措施,但得不到上级或其他部门的支持

企业5S活动得不到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这种缺乏支持表现在生产部门内部。在企业里,生产部门实施5S的内在迫切性最强,因为生产部门现场管理的好坏与工作成果的质量直接相关。但在生产部门,部门经理和生产主管由于职责范围差异,部门经理考虑更多的常常是本部门的“宏观调控”问题,生产主管则必须时刻关注生产过程控制、产能、产品质量等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因此,生产主管更加愿意推行5S活动,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然而,部门经理并不太在意过程,他更关注的是结果。这样,在有些企业,往往是生产主管极力推行5S活动,而部门经理却不以然。这种非“一把手”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5S活动得不到部门经理有力的、完全的支持,一旦产生需要部门之间、产线之间协调事宜时,就会阻碍5S活动顺利、深入的开展。其次,在许多企业,只在生产部门导入5S活动,其他部门则置身事外,这就导致生产部门实施的5S活动,犹如一个“5S孤岛”。其他部门,甚至包括总经理,都抱着“让他们去搞吧”的心态,认为5S只是生产部门的事。其实,生产部门实施5S,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5S管理非常严格、繁琐,孤军奋战的生产部门,时间一长会失去心理平衡,进而影响实施5S的积极性和效果。

3.有具体的5S活动,但无成文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企业实行5S活动时,一开始就进入执行状态,安排人员每日稽查,搞得声势浩大。然而,由于没有制订5S活动管理办法,谁查?稽查内容是什么?以何为标准进行稽查?稽查以后如何处理?处理标准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进行事前规定,只是靠领导一时的灵光一现,随意安排。结果是让执行的人和实施的人无所适从,让大家对5S活动的公信力、认可度大打折扣。

4.对5S认识过于肤浅

这个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上下对5S认识肤浅,停留在清洁、清扫层面,以为5S就是搞搞卫生,认识不到5S是通过日常细节的处理,来预防大问题产生的意义。时间一长,没有认识上的动力,5S活动就慢慢流于形式。二是5S活动执行机构与部门内各组织之间的矛盾重重。大家视5S稽查为挑刺活动,充满敌意,不积极、不配合。实际上,在5S中,只有“素养”是人的要素,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如果大家能把遵守制度的“素养”建立起来了,5S就会由外部力量强制执行变为员工内在素质自觉完成。但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有一个由被动执行逐步发展为内在自觉遵守的过程。因此,在员工对5S还没有发展到内在自觉这个状态时,外部力量施压是必要的。此时,我们应该把5S执行机构所实施的外部稽查等活动,看作是帮助员工建立5S素养的善意行为,而不是找茬。

三、提升5S应用效果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都可以找到原因所在。根据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对企业提升5S活动效果,提出以下策略。

1.攻心为上

实际上,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对5S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因此,企业要想使5S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是首要问题。企业可借助以下两个方面来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在5S的含义、作用还没有深入人心之前,企业不应急于实施5S活动。可行的办法是,先建立5S项目组(公司或部门最高领导要参与),请外训人员对5S项目组进行培训,使其深刻理解5S的意义与作用。项目组是今后企业实施5S活动的核心和中坚,成员必须对5S有深入理解,具有实施5S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培训完成后,再由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来策划如何在企业内部如何组织实施5S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由他们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5S培训。让员工不断认识5S意义与作用,纠正他们对5S的误解和曲解。

其次,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全体员工对5S的认识。如车间,可利用晨会5-10分钟时间向大家宣导5S的重要性,对比5S实施前后车间工作环境与效率的改善情况。设立5S看板,公布5S活动先进与落后区域情况,让大家在对比中体会5S的重要性。定期召开5S会议, 总结 、探讨5S活动的 经验 和新的方法。

2.制度为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任何事情,为了使其有据可依,并增强其权威性,必须先设计好程序文件,规范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内容。在制度方面要尽量考虑周全,从5S组织结构到各责任区域及5S责任人的明确,从稽查流程到5S评比与奖惩,都事先应有规范。让大家心里明白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至于其他具体的操作细节可以用5S会议记录等其他文件来补充。

3.稽查不可少

5S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现场管理方面非常细小的事情,加之5S对工作绩效起的是一种间接、预防作用,因此,实施人的主动性一般比较低,日常稽查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5S日常稽查值日表,把每个区域稽查项目和内容具体化,并每天派出稽查员对公司或部门所有的区域进行检查、记录。

4.评比是保障

为了调动大家对实施5S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家认识到5S活动预防的作用和意义,组织还需要对5S活动进行评比。评比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物资和精神激励并重。比如,可以设置流动红旗,可以把评比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调薪和晋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大家对5S活动的重视和积极性。

5.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

要提高大家对5S的认识,要上级和其他部门重视和支持5S,没有“全员5S意识”是行不通的。这要求企业必须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让全体成员理解、支持5S员工,只有让5S深入每个员工思想意识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5S孤岛”现象。

总之,5S对企业管理来讲,是一种预防保健性的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现场管理中,预防胜于纠正。5S活动需要全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程序文件,辅之以其他管理方法,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才蓉:优化与改进——5S现场管理模式[J].空运商务,2002,(15)

[2]香港五常法协会.5S培训手册[M],2002

[3]王士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中——肖志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2002,(6)

[4]孙少雄:如何推行5S[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5S管理法作为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工厂等场合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着重分析了5S管理在优化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5S管理;作用

一、施工企业5S管理的基本内容

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施工环境、安全、水电、消防、机械、仓库管理等等。5S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指对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工序等进行有效管理。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应用中,其基本内容有:

1)整理。对施工现场以及预制区域的设备、物料进行整理,废物及时清除或者放入仓库,合理科学布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将物料、设备、人员与工序有机结合,保证施工现场的整齐、安全以及施工的方便等。

2)整顿。对应各自的施工阶段,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物料,使得施工有序、高效开展,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三定”,即定位(例如清楚每一件物料、机械的放置位置等)、定品(例如不同施工阶段对物料性能、设备功能的不同需求等)、定量(例如不同工序对物料的使用量等),并形成标准。

3)清扫。清扫的对象不仅包括施工场所的地面清洁,还包括对施工设备、机械的日常清扫保养,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等。

4)清洁。清洁既是整理、整顿、清扫的坚持和深入,也是三者标准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清洁是随时随地的日常化工作。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形象得体的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现场管理清洁的具体表现。

5)素养。要做到前面提及的“4S”,还需要提升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例如团队精神等,并要严守标准,坚决贯彻、执行5S管理。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只有所有人员素质的提升,5S管理才能得到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5S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施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员、设备、机械以及物料的合理调配及利用。5S管理能将施工的各个要素综合安排,减少各个工序之间衔接的时间,提升施工现场的良好氛围,再加上施工人员团队协调能力较强,施工效率明显增强。

2、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机械、多物料的交叉作业,如果5S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施工不畅、工序相互矛盾的问题,导致质量方面的瑕疵。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是施工高质量的保障。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低下一直是我国施工企业的通病。通过严格的5S管理,一是可以为施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二是能及时保养施工机械设备,保障施工按质按量完成,三是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从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

3、极大降低工程成本,增加施工企业利润。5S管理实际上是成本控制方法的一种。例如,通过对施工环境的优化,减少了物料的浪费、机械或设备带病工作的情形,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返工率,节约成本。同时通过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团队协作,减少人员沟通和信息传达的成本,等待物料的时间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真正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原则。

4、杜绝施工事故,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作为事故高发的行业之一,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推行5S管理是建立零事故、无意外施工环境必要条件。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制度中,5S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场布置明确、物料摆放规则、人员责任清晰等,都是保障施工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重要措施。

5、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严格推行5S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对内可以规范流程,还可以在外树立专业、安全、高效的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争取更多施工合同,吸引一流人才加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建筑施工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要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做后盾,其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项优质工程都是企业最好的推广名片。

6、 激发员工积极性,使得施工现场充满活力。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5S管理对员工责任的明确以及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得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有效减少工作时的摩擦,并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使得整个组织的精神面貌得到实质改善,员工往往能从企业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主动积极、尽职尽责地完成施工任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三、施工企业5S管理的推行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管理的重中之重。5S管理对于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积极推行5S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

1、积极推进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企业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上,5S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S管理的推行就是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过程,而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融合5S管理基本内容,成为推行5S管理的基本途径。

2、加强员工现场5S管理的培训。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没有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5S管理的推行必将是徒劳无功,所以,做好员工的5S管理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经常性的组织5S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二是建立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随人的培训机制,强化员工的5S管理意识、行为。三是做好5S管理的宣传,知识点和行为规范的宣传也是进行全员培训的方法之一。

3、建立5S管理推行的奖惩、监督制度。明确规范的奖惩制度能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严格区分能做与不能做,奖惩与监督制度相结合,使得员工推行5S管理成为长期的日常行为,成为习惯。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发现现场5S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5S管理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等都具有积极影响,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行5S管理,使之成为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梁红霞。现场改进――从5S管理起步。中国质量,2010年

张堆学,郑玉巧。“5S”在建筑企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

雷鸣。浅析5S管理方法。管理与财富,2009年

许福新。5S方法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建筑,2011年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我整理了关于生产现场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同时结合山东方明药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实际,重点论述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生产企业现场管理定置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于保证生产现场的各项生产活动的高效率、有秩序进行, 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现场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生产现场管理同时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可信赖度,和企业可协作水平。

对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保障等工作的促进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改善生产现场秩序,消除“跑、冒、滴、漏”等不良生产因素,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等工作提供助力,进而推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

基础性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群众性

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的人去掌握、操作和完成.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参与管理. 实行自我控制。

开放性

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一切管理活动应以现场人员看得见、摸得着为开展原则。与现场生产密切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应公布在现场醒目处, 便于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3.生产现场中常见的问题

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员工对现场管理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误读管理制度执行力,生产现场管理相关文件朝令夕改,坚持执行的可能性不大;第二、觉得整理整顿要花好长时间,中看不中用,简直就是浪费;第三、认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效益不明显,不能直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

对“定置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操作、维修等各项工作用品及工具不用时乱扔乱放、只求方便,不但现场混乱不堪,还经常导致工具丢失和其他安全事故。

先入为主的思想。总认为原有的就是对的,一张不恰当放置的较小型设备甚至都能原地摆放几年都没人对它提出质疑或者纠正意见。

现场的问题

员工进厂仪容不整、纪律松弛、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

设备布局不合理,机器保养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工作过程交叉影响,物流不畅,物料搬运距离增加,无效劳动增多;机器保养不当包括思想不重视、不到瘫痪不维修,进而导致设备精度下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工具、器具杂乱放置,用到哪里丢到哪里。由于工具、量具随意乱丢,使用和归还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不仅容易造成工具或量具的损坏和丢失,难以保证其精度和性能,而且寻找起来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秩序和进度。

物料随意堆放,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原材料、半成品等各种物料随意堆放,甚至占用工位、过道等生产运作空间,既造成现场压抑的感觉,又大大增加管理的难度,导致不能对不同种物料实施有效控制,给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管理不到位,生产秩序混乱。生产运作无计划、无标准、所涉层序责任不明确,或者是有计划但大部分因客观因素“流产”、有标准却不执行、有分工却相互推诿,经常性的无效劳动和无故停工,导致生产运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问题百出和安全生产事故频繁等。这些问题在各个企业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举措

人本管理

人是生产现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复杂的要素,人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 因此,必须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要创造一个使职工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生产现场环境, 另外, 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发挥每个职工的所长, 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设备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企业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 对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修理等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与监测,以使生产现场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为保证生产活动的高效运行,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使生产现场设备始终处于良好、高效的运转状态。具体讲,可实行设备承包挂牌,要求做到: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符合技术要求,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认真填写运转记录,建立技术档案,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和正常生产。

定置管理

可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 设计绘制各种工序的定置管理图, 制定定置管理标准,保证物品、工具、材料等分别按照定置管理图的要求位置摆放,工作场地整齐规范,界区明显,道路畅通,布局合理。定制管理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利用空间、方便操作、运输距离短及可靠的安全防护保证,使生产现场的人、物、场地处于最佳结合状态。

走动管理

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还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实效,有利于提高职工士气。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到一线,实行“走动管理”,以增强对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保障生产现场的地位和自主权在公司重大发展决策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树立一切为一线服务的观点,急一线所急、帮一线所需,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标准管理

可进行作业分析,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所谓作业分析,就是在流程工序分析的基础上, 对工作地或工作岗位的全部作业因素(作业目的、方法、环境等) 进行分析。作业分析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即对作业者的一系列行为作分析研究,同时,应运用岗位作业分析原理制定岗位工作(操作)标准,明确规定岗位的工作目标、操作程序、操作时间和岗位人员定额等岗位参数。以此为指导,确保人员、设备及物料等生产因素的高度协调。为保证该项工作的贯彻实施,管理者还应结合实际,制定配套考核制度。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搞好现场管理必须整体规划,有步骤、有主有次的稳步推进,必须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组织机构调整、技术改造规划等生产因素紧密结合,把生产现场管理纳入企业升级等整体规划中去,用企业的升级带动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

岳振华(1978-),汉族,山东菏泽人,助理工程师,2007年就职于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先后从事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开发、产品稳定性研究定工作,现任该集团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生产现场管理论文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生产运作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分配优化,煤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对此,煤炭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让煤炭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扩大自身市场占有率。对此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切入点,提升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同时不断的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本文就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并且对当下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 经济管理 生产运作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我国是出产煤矿的大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备量位于世界前茅,所以煤炭企业的数量也非常的庞大,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就经济管理方面,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当下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力度,将市场和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煤炭 企业管理 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经济管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仅仅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煤炭企业节约市场运作成本,并且还能够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范围十分的广泛,与企业管理方式、运作体制、 财务管理 、水电管理以及隐患管理等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运作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一)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

我国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分别是采集煤矿资源和进行销售,然而在一过程当中,井下作业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对此,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当下煤矿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了解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1、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管理对于这方面说产生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体的煤矿整体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将其划分成为具体的责任模块,从而将这部分责任模块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去,另一方面,给予有关人员一定的权利,这样就能够让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 措施 ,从而体现出了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2、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进行有效的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在运用中的管理体系引用一些现代化的措施让其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并且站在目前井下工作安全监控的角度看来,其作业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对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的监控,所以一旦井下出现危险状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相关人员。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监控高效率,弥补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监控时候的一些不足之处。

3、井下与井上作业相互配合,确保安全管理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的设定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将井上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井下安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掌握井下作业安全情况,一旦有井下有情况发生,那么安全监控系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井上发出相关信息,方便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向井上传输采取急救措施。对此,井上人员就能够凭借两方面给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补救行为,把事故所造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矿井突发事件的处理,从而让煤矿企业的财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其本质就是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对此,在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价值,保证企业盈利这一方面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资本结构以及收入支出等等方面,其作用的最终体现在煤矿企业财务收支与资金运作平衡上面。

1、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必须要将销售的需求量当做基本前提,煤矿企业主要业务是供应能源,虽然煤矿的需求量非常的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发电厂以及企业单位等一些机关部门。然而经济管理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凭借当年的市场情况,来对下一时期会计年度企业销售会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科学合理的推算销售量,给企业生产线上的人员配备与合理安排提供相应依据。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策略以及计划制定时候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想要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费用一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合理规划生产程序,最大化降低生产时所产生的损耗,对于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其综合素质,强化其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这样在薪资支出一样的情况下,把安全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用到的水电,做到节约与循环使用,并且有针对性的设计水电再利用程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3、对煤矿企业的收入进行控制

当下煤矿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煤矿能源的销售,如何拓宽煤矿企业的销售 渠道 以及增加各个销售渠道的煤矿销售量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对此,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进行煤资源销售的时候,对于其销售价格、渠道以及煤资源的调度运输进行综合的考量,达到用最低成本煤资源运输将其销售到最为合适的市场,借此来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卢明德.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新 财经 (理论版) ,2013,(7):132-132.

[2] 张刘钰.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 ,2013,(1):22-22.

[3] 罗娜.基于Web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煤炭技术,2012,31(11):270-272.

《 试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摘 要:本文就生产运作管理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先锋展开分析,详细叙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争取做到善于把握自身的生产优势,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竞争力;影响及作用

引言

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日益革新,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如何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变革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层重视的焦点问题。由于企业是多层次资源和能源的综合体,那么企业的竞争构成要素也是多样性的。竞争的重点已经前移到生产运作管理中,关键步骤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应用,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本文以包含生产设计、运作、维护的生产运作管理入手,探讨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

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企业的竞争力是整合的总体概念,具备“资源”“能力”两层面的基础内涵,同时意味竞争具备静态有效和动态持续性。企业竞争力要素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考察上,因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部管理组织,比如管理者能力、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 文化 构建、企业生产运作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首先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漏洞,其次,在未来发展上可以为管理者预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离不开管理为其提供的决策能力,也离不开企业滋生的资源整合能力[1]。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把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演变,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对外应对能力,不断的完善产品优化内在,并且积极的对待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资源配置上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为企业推出制作时间短、质量对比高、使用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对应的就会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说竞争要素选择对生产运作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以顾客需求为工作动力,以消灭库存为工作方向,促使企业最少投入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对应的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反应速度。并且缩短了客户需求的反应周期,以快速方式短期内为企业增值[2]。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要高效、运作要灵活、时间要缩短。当然这一过程要避免浪费现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浪费所代表的概念以较深刻和广泛,包括返修浪费、库存浪费、制造浪费等。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企业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以制造客户需求的产品,给客户提供需求服务。

在企业项目的生产运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产品更新、设施更新、产品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布置产品运作,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3]。目前,一些企业把生产运作管理当作常规理性流程,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载体就是生产运作,而且企业产品的自身特色要纳入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发挥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明确生产运作是企业后背力量的汇聚源泉,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为其创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层面广泛,多是成本支出流程,但是生产运作一直是为企业营造经济价值的。而且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生产效率提高,才能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同时,生产运作消耗巨大,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放都直接影响。另外,企业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产品的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运作效率,所以说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是“和而不同”的,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产品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4]。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对产品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也是其制造的关键因素,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产品设计受欢迎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优质。当然产品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可行性,如果产品设计的难度过大就会促使产品脱离生产制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观设计直接反应的是产品外观与性能,好的设计可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外观上区分开,三星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设计的理解是,设计也属于生产力,索尼、三星等都将设计作为企业的“第二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的根本也是设计,设计被厂商看作摆脱同质的竞争,也是实施品牌策略的手段。据了解有些企业设计测算,在产生外观上投入1美元,预计可带来1500美元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增加销售,都跟设计有关联。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环节设计所占的比例为15%,还有优良的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接受率,属于变相的为产品增加了幅值,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成长,企业在此流程中会增加自身战略价值。苹果公司核心价值之一是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人的产品形象,消费者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当然产品用途也与其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使用价值和使用后期影响,使产品避免后续返修与材料浪费现象出现。同时也减少了产品总量的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加快速的投放到市场中。还有,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升职价值与回收利用,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产品材料的循环使用。

(二)注重技术流程

注重技术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生产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帮助企业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生产技术流程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要重视起来。企业一般生产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导向型流程,按照不同产品构造分批组织运作。运用专门设备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高度标准化,这样大批量生产可以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生产计划总体流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技术流程也要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特点运作。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运作活动对企业来讲是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就要向社会供给需求产品。那么生产的商品一定要具备使用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功效。生产运作管理作为 企业运营 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优质生产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维持生产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与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产品创新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技术支持,同时,改善生产运作管理,就必须根据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探究。还有企业生产管理,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运作计划,因为前期计划是组织、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发展决策做数据支撑。另外,生产运作计划还能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行情预测,促使企业产品规划配置的更加合理。

结语

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重视生产运作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同行业经济市场,本文探究的生产运作管理较为浅显,希望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 教育 中心)

参考文献:

[1] 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83-85

[2]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3] 王青,李清,陈禹六等.一种协同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案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8):1300-1307

[4] 裴云龙,江旭,刘衡等.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3,31(3):446-455

《 浅议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内涵 》

[摘 要] 文章 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进一步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电力工业的基础。指出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全面监测内容,最后提出了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 电力企业职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95-01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简述及其发展轨迹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早期放任管理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仅仅处于萌芽期,当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第二阶段起源于20世纪衬泰勒的科学管理 方法 。泰勒的科学方法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摆脱了 经验 管理的束缚,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始由信息技术运作管理去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 热点 ,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理查德・B・蔡斯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生产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战役发展而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生产运作管理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时间、技术创新、人工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等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其研究动态成为当今工商界关注的热点。人们对质量,基于时间的竞争、增值过程、环境保护及全球化竞争观念的需求,充分说明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三、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工作

电力工业的特点(一)是产、运销同时完成。电力工业集产、运、销于一身,从生产电能到送达用户使用是以光速进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即电能不能直接储存;(二)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电力企业是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骨架,以发电厂和用户联成电网同步运行的企业,以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为主体,以大量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受控系统,复杂的电力系统必须以高度的自动化加以控制,并逐步发展到适时乃至超前控制;(三)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美、日、法、英等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占全国第一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

四、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是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发电厂一台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超过120个。每一个指标都标志着某设备、某系统、某部分经济性能的优劣。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及其系统经济性能的全部技术经济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发电(供热)量、发电煤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供电(供热)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工作。(2)是可靠性管理。发电厂可靠性管理是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管理和指挥生产、规划设计、设备更新改造的先进模式。根本上讲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潜力,提高可用率,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低耗、稳发、满发的经济运作水平。并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中制订并执行统一的可靠性规则,监察并分析发电厂系统运作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的重点。(3)是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企业内部设备技术状态和组织状态的好坏,对企业本身及社会都有影响。设备管理就是围绕设备从选择购进直到报废全过程而开展的系统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学科,也是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技术反馈到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4)是生产者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是设备型企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装备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加大等,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不变资本在增加,相对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减少。为了管理好用好发电设备,强调人机合一,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五、生产运营监测的功能内容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有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支撑管理等多种功能,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一)全面监测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可实现运营监测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情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管理五种类型业务进行全面的监测,通过在线24小时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及时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二)外部环境监测。在电力行业、外部环境监测主要是实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电力用户情况等信息的监测。

(三)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网的分布情况、结构功能、电网设备水平以及电网运行情况的监测来反映电力企业电网的状况;(2)通过对发电服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服务水平;(3)通过成本、经营效益、工作效益、 安全生产 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4)通过对资产流通和偿债能力等的监测反映电力企业财务状况;(5)通过对市场前景、创新能力以及资金无保障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主要是监测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物资情况、营销状况等可以反映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可通过监测得到的信息及时掌握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情况,将各部门的绩效与企业总绩效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所在。

(五)核心资源监测。电力企业的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固定资产以及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其他资源,通过对这些核心资源的监测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六)关键流程监测。企业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流程需要做好监测、重点是对跨部门流程节点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关键流程运行不流畅之处。

六、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质量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

(二)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

(三)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

(四)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 其它 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方能更好地完成测试。

结束语

电力行业必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全面加强生产运作管理,狠抓电力企业生营监测工作,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发电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剑,运营监测知识体系建设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7月.

有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2.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范文

3.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4.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5. 关于生产管理论文

6. 公司生产管理论文

7.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8.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毕业论文企业生产管理摘要

论文摘要格式字数100-300左右,A4纸默认设置。论文名称(字体:黑体,三号字)作者1作者2(1单位一地址邮编,e-mail;2单位二地址邮编,e-mail)摘要:字体:宋体,字体大小:小四号,行距:倍行间距关键词:宋体,小四号,每词之间用分号“;”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二、论文摘要的分类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1) 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3) 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三、论文摘要的写法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物理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0年不能写成00年。 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或”由公式()”。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书写。

开题报告选题的原则博士生如何写好开题报告ZZ选题的具体方法more...论文格式论文修改的范围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more...论文撰写阅读英语科技文章的技能和技巧简述如何将自己的文章上升到理论的层次(1)撰写外刊论文的心得体会(1)more...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more...论文答谢毕业论文的评价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定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要求与成绩评定more...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摘要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生产运作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分配优化,煤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对此,煤炭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让煤炭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扩大自身市场占有率。对此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切入点,提升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同时不断的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本文就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并且对当下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 经济管理 生产运作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我国是出产煤矿的大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备量位于世界前茅,所以煤炭企业的数量也非常的庞大,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就经济管理方面,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当下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力度,将市场和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煤炭 企业管理 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经济管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仅仅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煤炭企业节约市场运作成本,并且还能够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范围十分的广泛,与企业管理方式、运作体制、 财务管理 、水电管理以及隐患管理等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运作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一)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

我国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分别是采集煤矿资源和进行销售,然而在一过程当中,井下作业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对此,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当下煤矿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了解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1、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管理对于这方面说产生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体的煤矿整体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将其划分成为具体的责任模块,从而将这部分责任模块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去,另一方面,给予有关人员一定的权利,这样就能够让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 措施 ,从而体现出了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2、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进行有效的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在运用中的管理体系引用一些现代化的措施让其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并且站在目前井下工作安全监控的角度看来,其作业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对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的监控,所以一旦井下出现危险状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相关人员。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监控高效率,弥补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监控时候的一些不足之处。

3、井下与井上作业相互配合,确保安全管理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的设定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将井上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井下安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掌握井下作业安全情况,一旦有井下有情况发生,那么安全监控系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井上发出相关信息,方便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向井上传输采取急救措施。对此,井上人员就能够凭借两方面给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补救行为,把事故所造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矿井突发事件的处理,从而让煤矿企业的财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其本质就是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对此,在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价值,保证企业盈利这一方面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资本结构以及收入支出等等方面,其作用的最终体现在煤矿企业财务收支与资金运作平衡上面。

1、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必须要将销售的需求量当做基本前提,煤矿企业主要业务是供应能源,虽然煤矿的需求量非常的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发电厂以及企业单位等一些机关部门。然而经济管理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凭借当年的市场情况,来对下一时期会计年度企业销售会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科学合理的推算销售量,给企业生产线上的人员配备与合理安排提供相应依据。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策略以及计划制定时候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想要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费用一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合理规划生产程序,最大化降低生产时所产生的损耗,对于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其综合素质,强化其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这样在薪资支出一样的情况下,把安全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用到的水电,做到节约与循环使用,并且有针对性的设计水电再利用程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3、对煤矿企业的收入进行控制

当下煤矿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煤矿能源的销售,如何拓宽煤矿企业的销售 渠道 以及增加各个销售渠道的煤矿销售量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对此,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进行煤资源销售的时候,对于其销售价格、渠道以及煤资源的调度运输进行综合的考量,达到用最低成本煤资源运输将其销售到最为合适的市场,借此来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卢明德.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新 财经 (理论版) ,2013,(7):132-132.

[2] 张刘钰.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 ,2013,(1):22-22.

[3] 罗娜.基于Web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煤炭技术,2012,31(11):270-272.

《 试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摘 要:本文就生产运作管理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先锋展开分析,详细叙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争取做到善于把握自身的生产优势,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竞争力;影响及作用

引言

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日益革新,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如何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变革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层重视的焦点问题。由于企业是多层次资源和能源的综合体,那么企业的竞争构成要素也是多样性的。竞争的重点已经前移到生产运作管理中,关键步骤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应用,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本文以包含生产设计、运作、维护的生产运作管理入手,探讨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

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企业的竞争力是整合的总体概念,具备“资源”“能力”两层面的基础内涵,同时意味竞争具备静态有效和动态持续性。企业竞争力要素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考察上,因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部管理组织,比如管理者能力、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 文化 构建、企业生产运作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首先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漏洞,其次,在未来发展上可以为管理者预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离不开管理为其提供的决策能力,也离不开企业滋生的资源整合能力[1]。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把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演变,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对外应对能力,不断的完善产品优化内在,并且积极的对待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资源配置上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为企业推出制作时间短、质量对比高、使用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对应的就会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说竞争要素选择对生产运作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以顾客需求为工作动力,以消灭库存为工作方向,促使企业最少投入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对应的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反应速度。并且缩短了客户需求的反应周期,以快速方式短期内为企业增值[2]。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要高效、运作要灵活、时间要缩短。当然这一过程要避免浪费现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浪费所代表的概念以较深刻和广泛,包括返修浪费、库存浪费、制造浪费等。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企业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以制造客户需求的产品,给客户提供需求服务。

在企业项目的生产运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产品更新、设施更新、产品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布置产品运作,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3]。目前,一些企业把生产运作管理当作常规理性流程,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载体就是生产运作,而且企业产品的自身特色要纳入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发挥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明确生产运作是企业后背力量的汇聚源泉,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为其创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层面广泛,多是成本支出流程,但是生产运作一直是为企业营造经济价值的。而且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生产效率提高,才能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同时,生产运作消耗巨大,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放都直接影响。另外,企业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产品的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运作效率,所以说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是“和而不同”的,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产品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4]。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对产品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也是其制造的关键因素,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产品设计受欢迎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优质。当然产品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可行性,如果产品设计的难度过大就会促使产品脱离生产制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观设计直接反应的是产品外观与性能,好的设计可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外观上区分开,三星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设计的理解是,设计也属于生产力,索尼、三星等都将设计作为企业的“第二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的根本也是设计,设计被厂商看作摆脱同质的竞争,也是实施品牌策略的手段。据了解有些企业设计测算,在产生外观上投入1美元,预计可带来1500美元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增加销售,都跟设计有关联。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环节设计所占的比例为15%,还有优良的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接受率,属于变相的为产品增加了幅值,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成长,企业在此流程中会增加自身战略价值。苹果公司核心价值之一是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人的产品形象,消费者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当然产品用途也与其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使用价值和使用后期影响,使产品避免后续返修与材料浪费现象出现。同时也减少了产品总量的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加快速的投放到市场中。还有,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升职价值与回收利用,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产品材料的循环使用。

(二)注重技术流程

注重技术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生产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帮助企业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生产技术流程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要重视起来。企业一般生产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导向型流程,按照不同产品构造分批组织运作。运用专门设备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高度标准化,这样大批量生产可以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生产计划总体流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技术流程也要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特点运作。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运作活动对企业来讲是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就要向社会供给需求产品。那么生产的商品一定要具备使用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功效。生产运作管理作为 企业运营 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优质生产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维持生产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与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产品创新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技术支持,同时,改善生产运作管理,就必须根据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探究。还有企业生产管理,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运作计划,因为前期计划是组织、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发展决策做数据支撑。另外,生产运作计划还能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行情预测,促使企业产品规划配置的更加合理。

结语

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重视生产运作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同行业经济市场,本文探究的生产运作管理较为浅显,希望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 教育 中心)

参考文献:

[1] 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83-85

[2]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3] 王青,李清,陈禹六等.一种协同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案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8):1300-1307

[4] 裴云龙,江旭,刘衡等.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3,31(3):446-455

《 浅议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内涵 》

[摘 要] 文章 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进一步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电力工业的基础。指出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全面监测内容,最后提出了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 电力企业职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95-01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简述及其发展轨迹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早期放任管理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仅仅处于萌芽期,当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第二阶段起源于20世纪衬泰勒的科学管理 方法 。泰勒的科学方法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摆脱了 经验 管理的束缚,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始由信息技术运作管理去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 热点 ,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理查德・B・蔡斯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生产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战役发展而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生产运作管理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时间、技术创新、人工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等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其研究动态成为当今工商界关注的热点。人们对质量,基于时间的竞争、增值过程、环境保护及全球化竞争观念的需求,充分说明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三、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工作

电力工业的特点(一)是产、运销同时完成。电力工业集产、运、销于一身,从生产电能到送达用户使用是以光速进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即电能不能直接储存;(二)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电力企业是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骨架,以发电厂和用户联成电网同步运行的企业,以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为主体,以大量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受控系统,复杂的电力系统必须以高度的自动化加以控制,并逐步发展到适时乃至超前控制;(三)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美、日、法、英等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占全国第一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

四、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是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发电厂一台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超过120个。每一个指标都标志着某设备、某系统、某部分经济性能的优劣。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及其系统经济性能的全部技术经济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发电(供热)量、发电煤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供电(供热)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工作。(2)是可靠性管理。发电厂可靠性管理是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管理和指挥生产、规划设计、设备更新改造的先进模式。根本上讲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潜力,提高可用率,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低耗、稳发、满发的经济运作水平。并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中制订并执行统一的可靠性规则,监察并分析发电厂系统运作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的重点。(3)是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企业内部设备技术状态和组织状态的好坏,对企业本身及社会都有影响。设备管理就是围绕设备从选择购进直到报废全过程而开展的系统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学科,也是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技术反馈到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4)是生产者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是设备型企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装备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加大等,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不变资本在增加,相对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减少。为了管理好用好发电设备,强调人机合一,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五、生产运营监测的功能内容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有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支撑管理等多种功能,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一)全面监测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可实现运营监测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情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管理五种类型业务进行全面的监测,通过在线24小时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及时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二)外部环境监测。在电力行业、外部环境监测主要是实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电力用户情况等信息的监测。

(三)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网的分布情况、结构功能、电网设备水平以及电网运行情况的监测来反映电力企业电网的状况;(2)通过对发电服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服务水平;(3)通过成本、经营效益、工作效益、 安全生产 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4)通过对资产流通和偿债能力等的监测反映电力企业财务状况;(5)通过对市场前景、创新能力以及资金无保障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主要是监测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物资情况、营销状况等可以反映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可通过监测得到的信息及时掌握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情况,将各部门的绩效与企业总绩效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所在。

(五)核心资源监测。电力企业的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固定资产以及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其他资源,通过对这些核心资源的监测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六)关键流程监测。企业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流程需要做好监测、重点是对跨部门流程节点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关键流程运行不流畅之处。

六、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质量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

(二)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

(三)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

(四)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 其它 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方能更好地完成测试。

结束语

电力行业必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全面加强生产运作管理,狠抓电力企业生营监测工作,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发电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剑,运营监测知识体系建设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7月.

有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2.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范文

3.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4.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5. 关于生产管理论文

6. 公司生产管理论文

7.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8.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我整理了关于生产现场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同时结合山东方明药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实际,重点论述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生产企业现场管理定置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生产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现场贯彻落实。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于保证生产现场的各项生产活动的高效率、有秩序进行, 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现场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生产现场管理同时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可信赖度,和企业可协作水平。

对企业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保障等工作的促进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改善生产现场秩序,消除“跑、冒、滴、漏”等不良生产因素,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等工作提供助力,进而推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生产现场管理的特征

基础性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作业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群众性

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的人去掌握、操作和完成.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参与管理. 实行自我控制。

开放性

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一切管理活动应以现场人员看得见、摸得着为开展原则。与现场生产密切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应公布在现场醒目处, 便于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3.生产现场中常见的问题

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员工对现场管理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误读管理制度执行力,生产现场管理相关文件朝令夕改,坚持执行的可能性不大;第二、觉得整理整顿要花好长时间,中看不中用,简直就是浪费;第三、认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效益不明显,不能直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

对“定置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操作、维修等各项工作用品及工具不用时乱扔乱放、只求方便,不但现场混乱不堪,还经常导致工具丢失和其他安全事故。

先入为主的思想。总认为原有的就是对的,一张不恰当放置的较小型设备甚至都能原地摆放几年都没人对它提出质疑或者纠正意见。

现场的问题

员工进厂仪容不整、纪律松弛、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

设备布局不合理,机器保养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工作过程交叉影响,物流不畅,物料搬运距离增加,无效劳动增多;机器保养不当包括思想不重视、不到瘫痪不维修,进而导致设备精度下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工具、器具杂乱放置,用到哪里丢到哪里。由于工具、量具随意乱丢,使用和归还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不仅容易造成工具或量具的损坏和丢失,难以保证其精度和性能,而且寻找起来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秩序和进度。

物料随意堆放,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原材料、半成品等各种物料随意堆放,甚至占用工位、过道等生产运作空间,既造成现场压抑的感觉,又大大增加管理的难度,导致不能对不同种物料实施有效控制,给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管理不到位,生产秩序混乱。生产运作无计划、无标准、所涉层序责任不明确,或者是有计划但大部分因客观因素“流产”、有标准却不执行、有分工却相互推诿,经常性的无效劳动和无故停工,导致生产运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问题百出和安全生产事故频繁等。这些问题在各个企业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效举措

人本管理

人是生产现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复杂的要素,人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 因此,必须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要创造一个使职工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生产现场环境, 另外, 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发挥每个职工的所长, 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设备管理

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企业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 对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修理等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与监测,以使生产现场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为保证生产活动的高效运行,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使生产现场设备始终处于良好、高效的运转状态。具体讲,可实行设备承包挂牌,要求做到: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符合技术要求,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认真填写运转记录,建立技术档案,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和正常生产。

定置管理

可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 设计绘制各种工序的定置管理图, 制定定置管理标准,保证物品、工具、材料等分别按照定置管理图的要求位置摆放,工作场地整齐规范,界区明显,道路畅通,布局合理。定制管理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利用空间、方便操作、运输距离短及可靠的安全防护保证,使生产现场的人、物、场地处于最佳结合状态。

走动管理

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还能极大地提高管理实效,有利于提高职工士气。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到一线,实行“走动管理”,以增强对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保障生产现场的地位和自主权在公司重大发展决策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树立一切为一线服务的观点,急一线所急、帮一线所需,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标准管理

可进行作业分析,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所谓作业分析,就是在流程工序分析的基础上, 对工作地或工作岗位的全部作业因素(作业目的、方法、环境等) 进行分析。作业分析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即对作业者的一系列行为作分析研究,同时,应运用岗位作业分析原理制定岗位工作(操作)标准,明确规定岗位的工作目标、操作程序、操作时间和岗位人员定额等岗位参数。以此为指导,确保人员、设备及物料等生产因素的高度协调。为保证该项工作的贯彻实施,管理者还应结合实际,制定配套考核制度。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搞好现场管理必须整体规划,有步骤、有主有次的稳步推进,必须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组织机构调整、技术改造规划等生产因素紧密结合,把生产现场管理纳入企业升级等整体规划中去,用企业的升级带动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

岳振华(1978-),汉族,山东菏泽人,助理工程师,2007年就职于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先后从事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开发、产品稳定性研究定工作,现任该集团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生产现场管理论文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5s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s现场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应用5S管理 方法 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5S管理思想意识的树立、5S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包含5S在内的 企业 文化 建设等提升5S管理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 5S现场管理管理制度

一、5S概述

的含义

5S最初来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后来,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作,逐渐增加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并最终形成了5S。

5S具体内容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以及素养(SHITSUKE)这5个要素,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又称之为5S。其中,整理,是指在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整顿,是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清扫,是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清洁,是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修养,是指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我国不少企业又添加了“节约、安全、服务”等内容,分别称为6S、7S和8S活动。不过,5S仍然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能把5S做好, 其它 要素的完善是水到渠成的。

的作用

在现场管理合理化的进程中,5S是最起码的条件,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即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Q,quality),降低现场不必要的成本浪费(C,cost),交期能够掌握(D,delivery),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S,safety),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M,morale)。不过,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5S对企业现场管理起的是预防作用,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去解决现存的问题。

二、当前企业5S活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生产企业而言,现场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国内外企业都在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不过,在各种管理办法实施以后,虽然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有了清晰的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与企业缺乏预防性的 措施 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企业重事后纠正措施、轻事前控制方案。5S的出现,就好象给处于高速运转的企业配备“防火墙”,预防可能侵害机体的各种“病毒”。正如预防性的东西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样,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活动具有预防危害产生作用的5S,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重重,5S并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效用。在我国,企业应用5S效果不佳,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有实施5S意识,但无实施5S的系统方案

这种“病症”的表象就是,企业在现场只有几条 标语 ,没有相应5S管理制度和稽查活动,期待5S能自动产生效果。这些企业,往往是在参观或了解其他企业实施5S活动后,发现5S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于是心潮澎湃,看别人挂了横幅、宣传画,于是回到工厂也挂几条横幅、宣传画,接着在管理会议上强调一下5S,然后便坐等5S产生效果。这种企业实施的所谓5S活动,会随着标语逐渐陈旧、破损、消失,而逐步消失殆尽。

2.有实施5S管理活动的系统措施,但得不到上级或其他部门的支持

企业5S活动得不到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这种缺乏支持表现在生产部门内部。在企业里,生产部门实施5S的内在迫切性最强,因为生产部门现场管理的好坏与工作成果的质量直接相关。但在生产部门,部门经理和生产主管由于职责范围差异,部门经理考虑更多的常常是本部门的“宏观调控”问题,生产主管则必须时刻关注生产过程控制、产能、产品质量等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因此,生产主管更加愿意推行5S活动,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然而,部门经理并不太在意过程,他更关注的是结果。这样,在有些企业,往往是生产主管极力推行5S活动,而部门经理却不以然。这种非“一把手”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5S活动得不到部门经理有力的、完全的支持,一旦产生需要部门之间、产线之间协调事宜时,就会阻碍5S活动顺利、深入的开展。其次,在许多企业,只在生产部门导入5S活动,其他部门则置身事外,这就导致生产部门实施的5S活动,犹如一个“5S孤岛”。其他部门,甚至包括总经理,都抱着“让他们去搞吧”的心态,认为5S只是生产部门的事。其实,生产部门实施5S,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5S管理非常严格、繁琐,孤军奋战的生产部门,时间一长会失去心理平衡,进而影响实施5S的积极性和效果。

3.有具体的5S活动,但无成文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企业实行5S活动时,一开始就进入执行状态,安排人员每日稽查,搞得声势浩大。然而,由于没有制订5S活动管理办法,谁查?稽查内容是什么?以何为标准进行稽查?稽查以后如何处理?处理标准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进行事前规定,只是靠领导一时的灵光一现,随意安排。结果是让执行的人和实施的人无所适从,让大家对5S活动的公信力、认可度大打折扣。

4.对5S认识过于肤浅

这个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上下对5S认识肤浅,停留在清洁、清扫层面,以为5S就是搞搞卫生,认识不到5S是通过日常细节的处理,来预防大问题产生的意义。时间一长,没有认识上的动力,5S活动就慢慢流于形式。二是5S活动执行机构与部门内各组织之间的矛盾重重。大家视5S稽查为挑刺活动,充满敌意,不积极、不配合。实际上,在5S中,只有“素养”是人的要素,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如果大家能把遵守制度的“素养”建立起来了,5S就会由外部力量强制执行变为员工内在素质自觉完成。但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有一个由被动执行逐步发展为内在自觉遵守的过程。因此,在员工对5S还没有发展到内在自觉这个状态时,外部力量施压是必要的。此时,我们应该把5S执行机构所实施的外部稽查等活动,看作是帮助员工建立5S素养的善意行为,而不是找茬。

三、提升5S应用效果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都可以找到原因所在。根据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对企业提升5S活动效果,提出以下策略。

1.攻心为上

实际上,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对5S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因此,企业要想使5S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是首要问题。企业可借助以下两个方面来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在5S的含义、作用还没有深入人心之前,企业不应急于实施5S活动。可行的办法是,先建立5S项目组(公司或部门最高领导要参与),请外训人员对5S项目组进行培训,使其深刻理解5S的意义与作用。项目组是今后企业实施5S活动的核心和中坚,成员必须对5S有深入理解,具有实施5S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培训完成后,再由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来策划如何在企业内部如何组织实施5S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由他们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5S培训。让员工不断认识5S意义与作用,纠正他们对5S的误解和曲解。

其次,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全体员工对5S的认识。如车间,可利用晨会5-10分钟时间向大家宣导5S的重要性,对比5S实施前后车间工作环境与效率的改善情况。设立5S看板,公布5S活动先进与落后区域情况,让大家在对比中体会5S的重要性。定期召开5S会议, 总结 、探讨5S活动的 经验 和新的方法。

2.制度为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任何事情,为了使其有据可依,并增强其权威性,必须先设计好程序文件,规范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内容。在制度方面要尽量考虑周全,从5S组织结构到各责任区域及5S责任人的明确,从稽查流程到5S评比与奖惩,都事先应有规范。让大家心里明白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至于其他具体的操作细节可以用5S会议记录等其他文件来补充。

3.稽查不可少

5S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现场管理方面非常细小的事情,加之5S对工作绩效起的是一种间接、预防作用,因此,实施人的主动性一般比较低,日常稽查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5S日常稽查值日表,把每个区域稽查项目和内容具体化,并每天派出稽查员对公司或部门所有的区域进行检查、记录。

4.评比是保障

为了调动大家对实施5S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家认识到5S活动预防的作用和意义,组织还需要对5S活动进行评比。评比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物资和精神激励并重。比如,可以设置流动红旗,可以把评比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调薪和晋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大家对5S活动的重视和积极性。

5.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

要提高大家对5S的认识,要上级和其他部门重视和支持5S,没有“全员5S意识”是行不通的。这要求企业必须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让全体成员理解、支持5S员工,只有让5S深入每个员工思想意识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5S孤岛”现象。

总之,5S对企业管理来讲,是一种预防保健性的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现场管理中,预防胜于纠正。5S活动需要全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程序文件,辅之以其他管理方法,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才蓉:优化与改进——5S现场管理模式[J].空运商务,2002,(15)

[2]香港五常法协会.5S培训手册[M],2002

[3]王士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中——肖志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2002,(6)

[4]孙少雄:如何推行5S[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5S管理法作为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工厂等场合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着重分析了5S管理在优化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5S管理;作用

一、施工企业5S管理的基本内容

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施工环境、安全、水电、消防、机械、仓库管理等等。5S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指对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工序等进行有效管理。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应用中,其基本内容有:

1)整理。对施工现场以及预制区域的设备、物料进行整理,废物及时清除或者放入仓库,合理科学布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将物料、设备、人员与工序有机结合,保证施工现场的整齐、安全以及施工的方便等。

2)整顿。对应各自的施工阶段,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物料,使得施工有序、高效开展,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三定”,即定位(例如清楚每一件物料、机械的放置位置等)、定品(例如不同施工阶段对物料性能、设备功能的不同需求等)、定量(例如不同工序对物料的使用量等),并形成标准。

3)清扫。清扫的对象不仅包括施工场所的地面清洁,还包括对施工设备、机械的日常清扫保养,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等。

4)清洁。清洁既是整理、整顿、清扫的坚持和深入,也是三者标准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清洁是随时随地的日常化工作。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形象得体的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现场管理清洁的具体表现。

5)素养。要做到前面提及的“4S”,还需要提升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例如团队精神等,并要严守标准,坚决贯彻、执行5S管理。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只有所有人员素质的提升,5S管理才能得到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5S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施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员、设备、机械以及物料的合理调配及利用。5S管理能将施工的各个要素综合安排,减少各个工序之间衔接的时间,提升施工现场的良好氛围,再加上施工人员团队协调能力较强,施工效率明显增强。

2、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机械、多物料的交叉作业,如果5S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施工不畅、工序相互矛盾的问题,导致质量方面的瑕疵。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是施工高质量的保障。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低下一直是我国施工企业的通病。通过严格的5S管理,一是可以为施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二是能及时保养施工机械设备,保障施工按质按量完成,三是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从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

3、极大降低工程成本,增加施工企业利润。5S管理实际上是成本控制方法的一种。例如,通过对施工环境的优化,减少了物料的浪费、机械或设备带病工作的情形,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返工率,节约成本。同时通过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团队协作,减少人员沟通和信息传达的成本,等待物料的时间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真正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原则。

4、杜绝施工事故,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作为事故高发的行业之一,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推行5S管理是建立零事故、无意外施工环境必要条件。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制度中,5S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场布置明确、物料摆放规则、人员责任清晰等,都是保障施工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重要措施。

5、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严格推行5S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对内可以规范流程,还可以在外树立专业、安全、高效的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争取更多施工合同,吸引一流人才加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建筑施工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要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做后盾,其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项优质工程都是企业最好的推广名片。

6、 激发员工积极性,使得施工现场充满活力。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5S管理对员工责任的明确以及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得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有效减少工作时的摩擦,并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使得整个组织的精神面貌得到实质改善,员工往往能从企业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主动积极、尽职尽责地完成施工任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三、施工企业5S管理的推行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管理的重中之重。5S管理对于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积极推行5S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

1、积极推进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企业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上,5S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S管理的推行就是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过程,而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融合5S管理基本内容,成为推行5S管理的基本途径。

2、加强员工现场5S管理的培训。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没有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5S管理的推行必将是徒劳无功,所以,做好员工的5S管理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经常性的组织5S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二是建立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随人的培训机制,强化员工的5S管理意识、行为。三是做好5S管理的宣传,知识点和行为规范的宣传也是进行全员培训的方法之一。

3、建立5S管理推行的奖惩、监督制度。明确规范的奖惩制度能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严格区分能做与不能做,奖惩与监督制度相结合,使得员工推行5S管理成为长期的日常行为,成为习惯。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发现现场5S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5S管理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等都具有积极影响,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行5S管理,使之成为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梁红霞。现场改进――从5S管理起步。中国质量,2010年

张堆学,郑玉巧。“5S”在建筑企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

雷鸣。浅析5S管理方法。管理与财富,2009年

许福新。5S方法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建筑,2011年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摘要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摘要不会难啊 可以给你完成

培养企业适用的高级管理人才南方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工商 企业管理 毕业 的论文,谢谢阅览。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毕业的论文一

论文题目:刍议工商管理与当前经济的关系

摘 要:本文指出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商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剖析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提出要通过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知识改变命运很好的诠释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取代以往的体力劳动,知识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身所有的知识或者说是通过智力劳动的付出,能够带来收益的经济手段。

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应当说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当我们具体探究工商企业管理机构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私有经济亟需发展;其次,私有者利益急需得到保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机构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使得整个市场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这样看来,市场经济的产品商品化决定着这个专业的产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建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依附,共同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工商管理的形成轨迹步调一致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浑然天成的,从最初的 以物易物 阶段到如今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补充,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普通的经济市场,可以发现有以下特征:该领域的涉及方面越来越广,并且方式形态各异,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整体系统趋向完善,顾客加强了自我利益的保护,这一切现实情况,对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整个专业体制不断完善,加强了自我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整个市场体制更加的科学,更有层次性,因为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依赖,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关经济方面的理论,至今仍影响深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合理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的各种主体,都有两面性。他们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具体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彼此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利益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工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内在关系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充分发挥 知识 的力量,才能使一个民族兴盛不衰,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引导他们创造能力和意识的挖掘和形成。由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日新月异。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形式随着时间不断的转化,随意说它的含义更有深层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难度很大。

理论结合实际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需要这种理念的支持,摒弃以往 死读书 的尴尬境况,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也要对其他方面的社会图书进行涉猎。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系统的知识和框架结构,并且要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巩固先进的设备 文化 基础。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使得专业知识与其他各种知识相互融合。

进一步研究知识深度,在学习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深度融合,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工商管理的完善

在上文已经阐述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此不再赘述,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情况,但是每个经济主体代表和追求的利益不一样,这很容易引发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一,每个个体从自私的角度出发,都会考虑怎么让自己获利最大,这很可能会损坏他人和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针对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应该及时作出引导,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 措施 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

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国家,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时度势,对自身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和整合。这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使得工商管理部门有了创新意识,加快了管理的步伐。为此,我们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使经济建设发展更快的同时,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发挥的力度最大化。总而言之,工商管理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工商管理的管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同向增长关系,所以工商管理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逄艳波,王玥.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XX,(7):100-101.

[2]付杰,包颖彦.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XX,(15):44-44.

[3]李佐军.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未来经济展望 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第七期撰稿人研习班上的 报告 (录音整理)[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8):3-7.

[4]王思农.碳交易在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交通大学,20XX.

[5]于启军.基于规制视角的行业性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XX.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毕业的论文二

一、全信息原则

全信息原则是为决策服务的,工商管理的过程是融于社会生活环境之中的,工商管理的决策无处不在。所谓的全信息原则,主要表现为把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信息融于工程思维当中,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的交融。其次,就是把定量和定性的信息相结合,因为从思维和认识本质上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定量分析中包含定性思维过程,而定性思维中也都包含着一定的定量分析过程。社会大脑的形成和活跃的表现更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遥感、遥测等技术的提供,有益于小信息量工作方式和个体思维相脱离,这样能够有机的把分散在自然空间的人脑联系到一起。而现代工商管理的大工程特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工程思维阶段中,构思、设计、论证、可行性调查、规划、计划、战略战术分析等都较为合理,以此避免为实现系统的性能或目标的优化要在收集充分信息方面花最大力气。全信息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力求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达到对决策信息的搜集和加工处理应力求准确、全面。

二、信息的概念

虽然工商管理是一种现实的运作系统,但是其运行的信息是综合而具体的,甚至具有很多难以辨别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从内涵上理解信息。从世界的物质、运动属性出发可知信息就是这两种特性所产生的差异表现。信息是人的大脑关于客观事物运动形态和方式的映象。这是对信息概念在物质形态里的最根本的定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方式的某种知识。从信息的定义上表明信息在这种不同层次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的客观性、普遍性、共享性、动态性、无限性、不完全性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是重要资源,所以也会有利用开发的问题,工商管理作为一个资源广大信息载体必然对于信息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作用是要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开发利用。不同的系统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同的,我们要获得有效信息,就需要从相应的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来。在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用信息产生信息的作用效果,要以实得和实在信息为基础。所以在信息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带有目的性的系统全面的搜集信息,进而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其次要对所获取的信息在科学有效和真实性上初加工和下功夫把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补充。最后,要对信息深加工,使获得的信息更有序,更贴切和实用。另外,在积累和贮备信息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和复杂的工程实体要相适应,以保证工商管理中动态的调整及适时的使用,要利用好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成果。

三、信息开发中的 思维方式

观念和思维方式决定管理的功效,人的思维和思维的有机化是开发利用信息中最基础和离不开的。信息可以是思维的原材料或结果,通过思维有利于信息变得明了和增值,还有利于新信息的产生。在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除了利用人们 逻辑思维 、归纳思维、反向思维等习惯性通常思维方式外,按照相关的信息特性,有机的配合发散性、创造性、超前性、既定性、假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已掌握的大量信息展开联想,进而可在整理加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方向性信息。在开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丰富的 想象力 及对事物的动向特征的敏感,客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使信息材料在深加工、精加工中得到增值和升华,使信息不断地新生。超前性思维可使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在事物发展的苗头、倾向中开发预测未来趋势,从中获取前向式的信息或其规律,可为超前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既定性思维可以在信息的整理加工中使大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归纳成章,以选定的议题归拢信息或在信息的有机联系中选择议题而发现新事物。假想性思维在搜收信息的过程中,以工程方向为中心,在假定的事实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捕捉搜集开发信息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对于集思广益、广开 渠道 大有裨益,这样广泛收集整理得的信息可使许多预防性措施在工程设计及论证中得以支持落实。在信息的开发过程中如能坚持科学而又灵活地应用多种思维方式并使之得到有机的配合,必将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

四、结束语

伴随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人类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诸如因特(INTERNET)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商管理的决策在不断挑战着管理者。在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决策信息的迷乱和辨析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工商管理中坚持全信息原则,以及为开发利用信息提供了物质条件,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有利途径。建立全球性信息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转化吸收信息,还能为工商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工程领域成败的关键。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范文:工商管理对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高凌喆

摘要:这些年来,我们社会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建筑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这对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而工商管理使建筑企业对各项配置进行优化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工商管理当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也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企业工商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全面地论述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年份:2020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快速,原创,网上绝对没有,给你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摘要

行政管理,是指某些机构为了达到机构教育的目的,往往需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发挥行政和管理职能,我整理的行政管理的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一

国有企业中的人性化行政管理研究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其行政管理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适应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实现国企的人性化行政管理。

一、国企管理理念的变革

管理理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以追求财富和社会地位为代表的基础型管理理念、以科学规划追求效率的理性管理方式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型管理方式。

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分别对应着不同时期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一次思想不断开放的历程。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国企的管理者也开始把这一理念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具体体现就是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国有企业从最初的基础型管理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

员工们不再只是把国企的工作当作“铁饭碗”,而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把自己的特长投入到公司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

二、国企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人性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管理目标,是人的人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及尊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观念层面。

观念层面的含义主要是指从观念的层面为员工谋福利,首先必须要认识清楚管理者是谁,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什么,决策者能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几个基本问题。

从这几个基本问题出发,顺应时代的发展,把员工的发展纳入到公司我企业文化中来。

(二)组织层面。

组织层面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为员工提供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组织部门,这类部门会根据员工的需要做出灵活的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组织的层面顺应员工的个性化发展。

(三)行为层面。

一是充分满足公司员工的需要,从需要出发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这种需要更多的是指高层次的需要,如满足员工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等;二是发挥员工的主体性,在国有企业中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体,因此应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性。

三、人性化行政管理的内容

(一)依靠人的力量。

有些国有企业过分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各种自然资源,其中对企业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的力量。

因为人是一个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者,更是一二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改掉传统的发展方式,法发展的重点放在人上。

(二)开发人的潜在能力。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国有企业应该一方面培养员工的各种能力,提供给员工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各种建立措施,对优秀员工予以一定的奖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把员工的潜力看成是企业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三)尊重每一个人。

对员工的尊重是一个企业优秀文化的体现,试想一个企业整天对员工进行加班、克扣工资,福利待遇又少,这种企业怎么能留得住员工呢?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不仅是表现在硬件待遇上,对员工的培养与个性化发展也是对员工充分尊重的体现。

(四)提升员工的素质。

高素质的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国有企业在招募员工时其实就已经对人员的素质进行了层层筛选,有的国有企业不仅有初试复试、还有面试等。

但是很多国有企业把员工招收到企业后就对其放任不管了。

如果企业不注重这方面的员工的素质培养,那么员工的素质很可能出现下滑,这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五)推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有些企业为了发挥出员工最大的价值,只是对其负责的工作进行培养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就好像是把员工放在了流水线上,下了流水线员工就什么都不会了。

而且企业其他方面的素养如果缺失的话长期来讲对企业发展也是不利的,例如有的国有企业在花了大价钱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后,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企业不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导致企业归属感不够。

国有企业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分别从人性化管理的内涵、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人性化管理的内容对国有企业中人性化的行政管理进行了介绍。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二

内容摘要: 摘要: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的权利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物进行管理,也可以指代企事业单位内的管理工作,其属于系统性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基础。

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单一性、封闭性等诸多缺点,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即是对法治视野下的行政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策略

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以及重要推动力,党和领导人均对其予以了高度关注。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就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在对其实施改革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也就是必须在基于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确定改革目标,这样才能使行政管理体制更具中国特色,改革才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本文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此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内涵以及特征

(一)行政管理体制概述。

长久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中逐步加快发展速度,党和领导人特别重视全面改革,这其中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行政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与我国政治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就做了很多调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

从目前来看,十八大背景下,党和领导人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对其实施全面改革,且力度较大,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构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这次改革主要是以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思想,继而对行政管理体制实施改革,使其不断趋于完善。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将其与国情相关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而提出的,它深刻地反映了马列主义的精华,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

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以及完美谢幕,促使会议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落实,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

在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基本依赖于苏联,照搬其发展模式,但是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国情存在极大的区别,一个体制不可能适用于多个国家,我国应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时需要结合本国国情,构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而不是直接引用他国模式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多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中逐步符合我国国情,在改革中基本以如下战略思想作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理论基础相对较为健全,同时也具备实践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了多次改革,在此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改革实践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这也能展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也能体现出我国独有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保障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建设策略探究

行政管理工作是各类行政机构的一项经常性、主导性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目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高效率完成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4000字篇1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论述了我国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然后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处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改革;行政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这造成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资源耗费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地区间及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低消耗、高效率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基本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应当也不需要继续扮演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

而且应当适应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需要,退出对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具体干预,减少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环境上来,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保障职能,将更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上来。

4.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政府不断推进本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各国企业和生产力的竞争,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竞争,只有管理规范、办事效率高、政府行为及经济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稳定性,才能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当前,我国已结束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正面临着更多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更加规范和透明、更有效率,才能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竞争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低,存在资源资金短缺、人口众多、对外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加上两千多年封建文化传统,制约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在行政管理改革中应该做好如下的几个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政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我国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搞政府机构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也很难积极发挥作用。

只有制度的更新,只有解决好政府行政公开化、民主化、法制化,才能提高政府效率,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机构设置合理的政府系统并确定合理的人员编制。

政府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行相应的改革,解除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各级政府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政方式,构建为社会服务的政府。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做好政府职能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客观上进一步调整、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

中国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的迫切要求。

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不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就不是健全、完善的。

此外,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

为中国经济更大程度地走向国际、参与世界提供广阔天地和巨大的商机。

加快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

3.政府改革中应该注意强化行政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现代政府的一切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在设计政府构架、调整政府职能时,要体现权力监督的精神,强化监督职能,科学设置监督机构。

权力的运作要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必须分离。

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政府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分离。

分离决策和执行是对行政权力本质上的限制。

要积极探索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路子。

通过调整职能和内设机构,首先实现部门内部决策审批和行政执法的适当分离。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跨部门的综合执法体制,使执行和决策机构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积极转变政府行为方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增强政府行为的公益性。

政府行政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直接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实现价值提供必要的环境。

政府必须以社会的共同需要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绝不能把公共权力用在个别团体和部分人的需要上。

凡是涉及全体公共利益的事项,政府必须以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依法行政、合理处理;凡是涉及全体公共利益行为,政府必须采取长期的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政府要避免与民争利,凡是有利益的,社会能够承担的,政府都要最大限度地退出。

要增强政府行为的科学性。

政府重大决策都应该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政府内部要实行重大决策表决制度,决不能强行实施有重大分歧的事项;政府各项重要工作应制订相应的时间表,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全社会披露,以利于建立民间团体和个人的合理预期。

要增强政府行为的规范性,不仅包括成文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不成文的政府行为惯例。

要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完善预案、细化措施,使政府在各种灾害面前从容应对,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董瑞华:《经济全球化和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创新》,载《学术探索》,2002(5)。

[2]樊瑛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当议》,西北木冲寸科技大学学报,2004(1)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4000字篇2

浅谈学院行政管理效能

一、学院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应当规范运行

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要想做到良好的运行,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应当遵循办公室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规范。

行政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可靠保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国家整体发展形势大好,近三十年成立的企业和公司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的动力。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工作人员和企业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此时企业的行政管理在大型企业中的作用逐渐凸现,传统的企业管理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企业,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企业管理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一、前言

就我国现在的发展来说,迎来了新时期,国家企业和私人企业都面临着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完整的管理体系和人才管理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管理中的弊端,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对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有所帮助,能够促进我国社会进步。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

企业行政管理是用来管理和调节整个企业中各个部门功能的机构,通过正确调节使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将企业整体的最佳功能发挥出来。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的职责和功能有所不同,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位而是企业中的一部分,该部门的设立是由企业总裁来决定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节点。

2.强化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一能够提高企业的适应性,企业行政管理是适应我国时代发展,促进企业进步而产生的,加强企业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适应性,防止企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出现落后衰退的结果。第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行政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的弹性,使整个企业健康发展。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涌现出大量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了应对当前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有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方能脱颖而出。第三我国在新时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无论是人与自然之间还是企业与社会之间都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健康的发展形势。

三、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作用

企业的行政管理的作用与其意义相同都是为了提高企业适应性、竞争力以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强大竞争力源于企业的整体实力,一个企业实力不行根本谈不上竞争力。企业实力强大的原因除了企业具有高端设备和大量人才资源以外就是高水平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将企业建设成一个先进型、学习型和技术型的企业,从而使企业在同一行业中具有强大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强大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巨大的适应力是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企业的适应能力强,就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调节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为构建和谐企业做出贡献。行政管理部门十分优秀会提高企业调节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适应性。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当企业需要做出巨大调整或者规划时由几个主要领导组成临时的行政管理进行工作,这极大耽误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单独成立可以在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调动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工作,解决企业各种问题,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目前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企业行政管理

当下的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思想落后不能随着时代发展做出一些改变,企业中的管理体系仍旧沿用着过去的条例,适应不了企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有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只做做表面功夫,不能深入研究企业发展方向和如何调控企业的发展。甚至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作用不大,可以取消。

2.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在一个大型企业中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管理部门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联系不够密切,总是相互推脱责任或者问题搁置,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例如,企业中的一些问题既可以由这个行政管理部门解决,也可以由另一个行政管理部门解决使,两个部门相互推脱,谁也不主动来解决,导致解决方案迟迟不下发,影响工作进度。有的问题在各个行政管理部门讨论解决后,个别部门因为利益或者其他问题不同意解决方案,导致问题搁置,企业运转出现障碍,对企业的工作效率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水平低下

企业行政管理也是近些年来才逐渐得到重视,过去行政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大多数行政管理部门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对行政管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水平不高,不能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调控企业工作人员方面也缺乏经验,因此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近几年来国家培养的行政管理人员有所增加,面对巨大的人才需要,这些新走出校门的工作人员供不应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在某些企业中资历深工作能力不强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排挤新参加工作的行政管理人才,导致新的行政管理政策实施不了,企业发展缓慢。

五、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在发展,管理思路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主要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有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是用来规范行政管理人员行为的,是用来调控企业工作效率的。就目前形势来看,许多企业由于机构庞大各个部门复杂,工作人员数量冗余,导致企业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比例失调。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理清复杂的工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工作人员使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有利用价值,将没有价值的人员裁掉,节省资金。

2.引进和利用好管理人才

当今世界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重视管理人才,引进国内外的管理人才,同时要积极推广他们的管理策略和理念,使整个企业都能够积极配合管理人员提出的重要策略。注重发展管理人才,多给管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掌握丰富的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主管部门应该协调好老员工和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让老员工给新员工传授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使老员工开阔思路,接受新鲜的管理理念,使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结束语

我国在不断前进,国内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应抓住机会,积极进取。本文研究了企业发展问题的根源,分析了行政管理方面的因素,为我国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希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进取,使我国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徐峰.国外企业应用创新方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8):140-144.

[2]朱小梅.企业人才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4(,1):146-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行政管理论文2000字

  • 索引序列
  • 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 毕业论文企业生产管理摘要
  •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摘要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摘要
  •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