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基于STM32的多关节机器人设计,图文详细,绝对满足你的需求
网页链接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九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约为3500台,其中以点焊、弧焊、喷漆、注塑、装配、搬运、冲压等各类机器人为主,销售额为6.7亿元。据专家对国内542家用户以及汽车、电子电器、工程机械3个行业的部分用户进行的统计分析,就全国而言,弧焊、点焊、装配、喷涂机器人应用的最多;其次是搬运、上下料(冲压、压铸、铸锻、注塑等用的大多是上下料机器人);再次是包装、码垛、拆垛机器人和密封涂胶机器人;其他机器人用量很少。就行业而言,汽车行业以焊接、喷涂、涂胶作业较多,冲压、搬运、装配次之;电子电器行业集中在装配,如华录一家就用了近300台,其次是搬运和喷涂;工程机械行业集中用于弧焊,喷涂其次。此外包装、码垛、拆垛机器人目前主要用于石化、轻纺和烟草行业。据对724家用户的统计分析,大机械行业(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用户共有467家,占用户的65%;电子电器和邮电通讯业用户有92家,占用户的13%。可见,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是指以机器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将所有设备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的拥有量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极受重视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目前,国外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已成为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主流以及未来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和电器行业、物流与仓储行业(企业级)等已大量使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从而保证了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高效。典型的如机器人有大型轿车壳体冲压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大型机器人车体焊装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电子和电器等的机器人柔性自动化装配及检测成套技术和装备、机器人整车及发动机装配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AGV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技术及装备等,这些机器人设备的使用大大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当前,国外将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的共性技术作为重点开发内容:1.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开发技术。利用CAX及仿真系统等多种高新技术和设计手段,快速设计和开发机器人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数字化验证。2.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发展很快,国外几家早期从事仿真软件的开发公司已经推出可进入实用的所谓“数字化工厂”(DMF)商品化软件。国外企业已利用这类软件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信息化平台,再与本企业的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车身产品设计信息平台结合,构成支持本企业产品完整制造过程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平台。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整定及维护也必须要基于上述信息化平台进行,开展并行工程,实现信息共享,这是最大限度地压缩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周期所必须的,另外也有利于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和质量控制的功能。3.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协调和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控制、协调和管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4.自动化生产线的在线检测及监控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大型生产线的在线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并且实现产品的主动质量控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生产线的在线监控,确保生产线安全运行。5.自动化生产线模块化及可重构技术。利用设计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能够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及重构。6.生产线快速整定(commissioning time)技术。如建立完整的制造过程信息技术,发展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离线编程技术、生产线上的机电设备实现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关键工位在线100%产品检测技术、先进的生产线现场安装精度测试技术。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论文可以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
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
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引用参考文献是不可避免的,而参考文献格式也是有一定格式,以下是我通常使用的文献引用格式,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引用文献分脚注、尾注两种。
“脚注”位于每页论文的下方,“尾注”位于文章末尾,和结尾相连。使用word编辑文档时,在菜单栏中找到“引用”一栏,就可以找到“插入脚注”、“插入尾注”两种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论文要求选择。一般较短的论文使用脚注,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方便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引文的出处;较长论文使用尾注,可以增加论文阅读时的美感。
其次,在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统一参考文献的格式。
从很多学术性的文章来看,引用格式一般要注意两点。第一,专著著录格式。就是说引用的是某位名家的著作,那么格式一般就是“作者姓名(一人或多人),《书名》,版本,出版地,某某出版社,出版年份”;第二,连续出版物中的文献著录格式。就是说引用的是发表在某杂志或者期刊中的文章,那么格式就是“作者姓名(一人或多人),题名(原文献题名),版本,在某杂志或者期刊中的位置(第几页)。”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关注文章的作者,因为一篇文章有可能很多位编撰负责人,在引用时要注意将其共同写进参考文件中哦。
再次,字号、字体的选择,这一般是最容易忽略的点。
一般来说,如果正文的字体是四号字体,那么脚注或者尾注就要使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体。另外,字体的选用一般是“宋体”或者“仿宋”。并且标点一般为全角。
最后,参考文献的格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校以及导师的具体要求进行灵活变通。
祝,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作为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写作者的遴选能力与整合能力,也能反映出大学生对于论文的严谨态度,一篇合格的参考文献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参考文献来源需把关。一篇优秀的大学毕业论文自然离不开好的参考文献的支撑,就期刊论文而言,级别越高,论文的质量越好,亦更具参考度。建议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优先查阅与自己选题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与立论点,以此作为自己写论文的参考。同时也可以像读小说式的读文献,学习与模仿相关学术术语的使用、好词佳句的积累,这些东西亦可以成为论文的参考点。
第二,参考文献排列需分类。本科的毕业论文常用的参考文献可以分为专著、学位论文、期刊、论文集、作品集、报纸及电子文献等,在参考文献页面罗列时,应按这样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排列。具体如上图所示。如学校没有相关的顺序排列要求,则按照的顺序排列,则按照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论文集、作品、报纸、电子文献这样的顺序依次排列。
第三,参考文献格式需规范。参考文献在写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首先需明确每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代号,例如专著[M]、期刊论文[J]、学位论文[D]、会议论文集[C]等,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格式代号与文献类别的统一,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其次,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书写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1]作者名.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具体如上图所示)最后,在写参考文献的过程中应注意标点的规范,区分中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的差别。
参考文献主要是以角标或脚注形式注释,采用黑体10号,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献名、文献分类、期刊名、时间、页码等。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器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替工人进行一些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就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应用 工业 1 引言 工业机器人最早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工业机器人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代替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的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 2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运用 (1)恶劣工作环境及危险工作军事领域及核工业领域有些作业是有害于人体健康并危及生命,或不安全因素很大而不宜由人去做的作业,用工业机器人去做最合适。例如核工厂设备的检验和维修机器人,核工业上沸腾水式反应堆燃料自动交换机。 (2)特殊作业场合和极限作业火山探险、深海探密和空间探索等领域对于人类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只有机器人才能进行作业。如航天飞机上用来回收卫星的操作臂;用于海底采矿和打捞的遥控海洋作业机器人。 (3)自动化生产领域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上主要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喷漆。用得最多的制造工业包括电机制造、汽车制造、塑料成形、通用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等工业。随着柔性自动化的出现,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下面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焊接机器人 点焊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首先应用于汽车的点焊作业,点焊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焊接车体薄板件。装焊一台汽车车体一般大约需要完成3000~4000个焊点,其中60%是由点焊机器人来完成的。在有些大批量汽车生产线上,服役的点焊机器人数量甚至高达150多台。 点焊机器人主要性能要求:安装面积小,工件空间大;快速完成小节距的多点定位;定位精度高(土0 .25 mm ),以确保焊接质量;持重大(490~980N ) ,以便携带内装变压器的焊钳;示教简单,节省工时。 弧焊机器人 弧焊机器人应用于焊接金属连续结合的焊缝工艺,绝大多数可以完成自动送丝、熔化电极和气体保护下进行焊接工作。弧焊机器人应用范围很广,除汽车行业外,在通用机械、金属结构等许多行业中都有应用。弧焊机器人应是包括各种焊接附属装置在内的焊接系统,而不只是一台以规划的速度和姿态携带焊枪移动的单机。如图1所示为弧焊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适合机器人应用的弧焊 方法 主要有惰性握体保护焊、混合所体保护焊、埋弧焊和等离子弧焊接。 1-机器人控制柜2-焊接电源3-气瓶4-气体流量计5-气路6-焊丝轮7-柔性导管8-弧焊机器人9-送丝机器人10-焊枪11-工件电缆12-焊接电缆13-控制电缆 图1 弧焊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组成 弧焊机器人的主要性能要求:在弧焊作业中,要求焊枪跟踪工件的焊道运动,并不断填充金属形成焊道。因此,运动过程中速度的稳定性和轨迹是两项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焊接速度约取5~50 mm/s ,轨迹精度约为.2 ~ ) mm;由于焊枪的姿态对焊缝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希望在跟踪焊道的同时,焊枪姿态的可调范围尽量大。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性能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设定焊接条件(电流、电压、速度等)、抖动功能、坡口填充功能、焊接异常检测功能(断弧、工件熔化)及焊接传感器(起始焊点检测,焊道跟踪)的接口功能。 喷漆机器人 喷漆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车体、家电产品和各种塑料制品的喷漆作业。喷漆机器人在使用环境和动作要求上有如下特点: (1)工作环境空气中含有易爆的喷漆剂蒸气; (2)沿轨迹高速运动,途经各点均为作业点; (3)多数被喷漆部件都搭载在传送带上,边移动边喷漆。如图2所示为关节式喷漆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物流技术、自动仓储技术的发展,搬运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机器人可用于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物料、工辅量具的装卸和储运,可用来将零件从一个输送装置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或从一台机床上将加工完的零件取下再安装到另一台机床上去。 装配机器人 装配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装配劳动量占产品生产劳动量的50%~60%,在有些场合,这一比例甚至更高。例如,在电子器件厂的芯片装配、电路板的生产中,装配劳动量占产品生产劳动量的70 %~80%。因此,用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装配作业是十分重要的。 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 机器人正式进入装配作业领域是在“机器人普及元年”的1980年前后,引人装配作业的机器人在早期主要用来代替装配线上手工作业的工序,随后很快出现了以机器人为主体的装配线。装配机器人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装配生产自动化的进展。装配机器人建立的柔性自动装配系统能自动装配中小型、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如电机、水泵齿轮箱等,特别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的装配,可实现自动装卸、传送、检测、装配、监控、判断、决策等机能。 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通常以机器人为中心,并有诸多周边设备,如零件供给装置、工件输送装置、夹具、涂抹器等与之配合,此外还常备有可换手等。但是如果零件的种类过多,整个系统将过于庞大,效率降低,这是不可取的。在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中,机器人的数量可根据产量选定,而零件供给装置等周边设备则视零件和作业的种类而定。因此,和装配线比较,产量越少,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的投资越大。 3 结束语 工业机器人是以机械、电子、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的技术为基础,融合而成的一种系统技术;也可说是一门知识、技术密集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化的高新技术。随着这些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也一定会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篇二:《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器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替工人进行一些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目前,机器人是一种制造业与自动化设备中的典型代表,这将会是人造机器的“终极”版。它的应用已经涉及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传感器与知识化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这是目前,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成果的最佳集成,因此,它的发展是与许多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在技术操作中,他也变得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发展越来越微型化、智能化,在人类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智能化 应用领域 安全性 随着社会复杂的需求,工业机器人在应用领域中越来越广泛。一方面,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代替工人危险、复杂、单调的长时间的作业,例如在机械加工、压力铸造、塑料制品成形及金属制品业等各种工序上,同时还应用于原子能工业等高危险的部门,这已经在发达国家中应用比较广泛。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在其他的领域应用也比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范围已经突破了工业,尤其在医疗业中应用比较好。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机器人,一般指工业上大量使用的可编程机器人及遥控操作机。可编程机器人可根据操作人员所编程序完成一些简单重复性作业。遥控操作机制每一步动作都要靠操作人员发出。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装配线上为机器人装备了视觉系统,从而宣告了第二代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的问世。这代机器人,带有外部传感器,可进行离线编程。能在传感系统支持下,具有不同程度感知环境并自行修正程序的功能。第三代机器人为自治机器人,正在各国研制和发展。它不但具有感知功能,还具有一定决策和规划能力。能根据人的命令或按照所处环境自行做出决策规划动作即按任务编程。 我国机器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从“七五”开始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和研制。1986 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上世纪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从90年代初期起,中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我国工业机器人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已经成熟,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 我国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的典型代表,是人造机器的“终极”形式。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众多学科发展密切相关。当今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一是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二是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有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三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 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四是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视觉、力觉、声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五是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 热点 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总体趋势是,从狭义的机器人概念向广义的机器人技术概念转移,从工业机器人产业向解决方案业务的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内涵已变为 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际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机器人结构越来越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其智能也越来越高,并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我国工业底子薄,工业机器人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但是技术力量不足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对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细分起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全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因此造成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第二,我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备件费用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第三,认识不到位,在鼓励工业机器人产品方面的政策少。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我们必须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任俊.面向熔射快速制模的机器人辅助曲面自动抛光系统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钟新华,蔡自兴,邹小兵.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3]张中英.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李磊,叶涛,谭民,陈细军.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机器人,2002年05期. [5]杜玉红,李修仁.生产线组装单元气动搬运机械手的设计.液压与气动,2006年05期. [6]徐晓峰.基于串行通信技术的机器人实时控制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篇三:《试论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人的劳动,对于高辐射、高噪声污染、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工作场合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通过预设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动作,无法应对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其可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动作单元,从而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工作,这种机器人虽然智能化程度较低,但已经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得以成功应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第三代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可以通过强大的传感原件收集信息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类似于人脑的判断,因此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独立作业,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应用。 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是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对负责现场测控的多台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指挥,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性,使其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流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级可分为两级、三级或更多级,通过中央计算机完成对现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操作控制等,同时,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低故障率、便于维护和可扩展等优点,因此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就是使工业机器人或数控机床模拟人脑的智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推理判断、 逻辑思维 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可大幅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甚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对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可预见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以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可能使机器人或数控机床完全具备人类的思维模式和智力特点,但在工业生产中,使这些机电一体化设备具备部分人类的职能是完全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达到的。 网络化。 网络技术 的发展给机电一体化设备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将网络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起来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点。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在车间内来回走动,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掌握,并对机床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通过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与控制终端之间建立通信协议,并通过光纤等介质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递,即可实现远程监视和操作,降低工人的劳动量,并且各种控制系统功能的实现,理论上来说都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 环保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近几十年里,虽然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今天,发展任何技术都应当以对环境友好作为前提,否则就是没有前途的,故环保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机电一体化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在制造过程中做到达标排放甚至零排放,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造成影响,即便报废后也可对其进行有效回收利用,这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保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制造商较多,为降低系统升级改造的成本,并为维修提供便利,模块化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化改造,可在需要增加或改变功能时直接将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组装或更换,即便出现故障,只需将损害的模块进行更换即可,工作效率极高,通用性的增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自带能源化。 机电一体化对电力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充足的电能供应就会影响生产效率,甚至由于停电造成数据的丢失等,因此通过设备自带动力能源系统可始终保持充足的电力供应,使系统运行更流畅。 3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在当前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为工业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1. 初三机器人科学论文2000字 2. 工业智能技术论文 3. 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 4. 机器人科技论文3000字 5. 初三智能机器人科技论文2000字 6.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相关论文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九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约为3500台,其中以点焊、弧焊、喷漆、注塑、装配、搬运、冲压等各类机器人为主,销售额为6.7亿元。据专家对国内542家用户以及汽车、电子电器、工程机械3个行业的部分用户进行的统计分析,就全国而言,弧焊、点焊、装配、喷涂机器人应用的最多;其次是搬运、上下料(冲压、压铸、铸锻、注塑等用的大多是上下料机器人);再次是包装、码垛、拆垛机器人和密封涂胶机器人;其他机器人用量很少。就行业而言,汽车行业以焊接、喷涂、涂胶作业较多,冲压、搬运、装配次之;电子电器行业集中在装配,如华录一家就用了近300台,其次是搬运和喷涂;工程机械行业集中用于弧焊,喷涂其次。此外包装、码垛、拆垛机器人目前主要用于石化、轻纺和烟草行业。据对724家用户的统计分析,大机械行业(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用户共有467家,占用户的65%;电子电器和邮电通讯业用户有92家,占用户的13%。可见,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是指以机器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将所有设备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的拥有量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极受重视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目前,国外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已成为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主流以及未来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和电器行业、物流与仓储行业(企业级)等已大量使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从而保证了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高效。典型的如机器人有大型轿车壳体冲压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大型机器人车体焊装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电子和电器等的机器人柔性自动化装配及检测成套技术和装备、机器人整车及发动机装配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AGV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技术及装备等,这些机器人设备的使用大大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当前,国外将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的共性技术作为重点开发内容:1.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开发技术。利用CAX及仿真系统等多种高新技术和设计手段,快速设计和开发机器人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数字化验证。2.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发展很快,国外几家早期从事仿真软件的开发公司已经推出可进入实用的所谓“数字化工厂”(DMF)商品化软件。国外企业已利用这类软件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信息化平台,再与本企业的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车身产品设计信息平台结合,构成支持本企业产品完整制造过程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平台。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整定及维护也必须要基于上述信息化平台进行,开展并行工程,实现信息共享,这是最大限度地压缩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周期所必须的,另外也有利于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和质量控制的功能。3.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协调和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整条生产线的控制、协调和管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4.自动化生产线的在线检测及监控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大型生产线的在线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并且实现产品的主动质量控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生产线的在线监控,确保生产线安全运行。5.自动化生产线模块化及可重构技术。利用设计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能够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及重构。6.生产线快速整定(commissioning time)技术。如建立完整的制造过程信息技术,发展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离线编程技术、生产线上的机电设备实现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关键工位在线100%产品检测技术、先进的生产线现场安装精度测试技术。
自动送药机器人的英文参考文献具体如下:1、药物自动包装机外文文献翻译。2、机器人外文文献。3、论药品包装机械概念设计外文文献。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队员的保密安全意识,做好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保密工作,坚决消除各类失泄密隐患,1月30日,鼓楼消防救援站开展保密安全自评自查工作。 队站干部首先组织大家学习保密安全警示规定。随后就当前队伍保密工作形势,失泄密常见的途径方法进行深入学习保密规定。引导救援人员牢固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日常行为勿疏忽”的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最后,就进一步做好保密安全管理工作,队站干部强调::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保密无小事、危险就在身边的敏感意识。二是要认真学习保密工作规定,严守保密纪律,扎实做好信息发布、网络保密、计算机管理、文件管理和干部教育等保密工作的每个环节,认真整改。三是要规范管理,从源头杜绝失泄密的发生。要认真对计算机、移动载体、打印机、网络设备等重点环节进行详细隐患排查检查,围绕QQ、微博、微信等容易泄漏信息的社交工具,进行逐一检查和提醒,严格管理,坚决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通过教育,使消防站全体救援人员充分认识当前队伍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保密意识,确保队伍安全稳定,为下一步执勤战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武警总医院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是同义词,已合并。武警总医院为近年来新崛起的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置专业科室71个,配有各类设备总价值逾6亿元,拥有各类专家200多名。医院先后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警部队医师进修学院”、“国际救援医疗队”,并为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教学医院,承担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带教任务。哈尔滨武警总队医院(简称哈尔滨武警医院)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最专业及在教研、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在提高哈尔滨市乃至全国泌尿科、男科疾病、哮喘、气管炎的诊疗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我院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哈尔滨市唯一一家以诊治泌尿科、男科疾病、哮喘、气管炎为特色的现代化专科医院,是东北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康复基地,六十余年来,始终引领着东北地区泌尿科、男科疾病、哮喘气管炎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2泌尿外科从1959年到2013年,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技术人才密集、临床学科齐全、仪器设备先进的国家级重点泌尿外科医院。每年开展各种男科治疗和微创手术近7万例,患者满意度高达,被人们亲切誉为“东北骄子,当代华佗”和“东北地区最好的男科医院”。先后荣获“维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单位、医保农保定点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男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等荣誉,获得了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百姓的一致称赞!医资力量黑龙江省总队医院,是由全国腔内泌尿外科委员、博士生导师教授领衔,所有成员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高职人员担当,他们专注于泌尿外科临床工作长达20年以上,在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上均有很深造诣。在治疗各类男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上,以快速、高效、安全等优势得到了患者和医疗界的一致认可,而且医保定点的资质更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诊疗系统高精设备对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黑龙江省总队医院将高精设备作为诊疗疾病的重要条件,拥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男科疾病诊断仪、治疗仪。如:“多普勒性功能智控系统、德国钬激光碎石技术、CRS泌尿治疗技术、格赛特前列腺治疗系统”等。3曾宪辉【简介】泌尿外科主任 临床医学硕士 博导曾宪辉199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任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腔内学组委员、肿瘤学组委员、结石学组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三甲医院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数十年,曾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过医学泌尿外科论文十多篇,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泌尿外科学术论坛大会,多次参加国家级微创学术交流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长期致力于开展各种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深得广大患者赞誉。【技术特长】致力于泌尿、男科系统肿瘤的诊治;擅长下尿路疾病的腔内手术治疗,如前列腺电切、膀胱肿瘤电切等;对前列腺炎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出色的泌尿外科技术深受广大患者和同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医学科技奖项,推动了微创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实质性发展。【擅长疾病】生殖感染疾病(如膀胱癌、尿失禁、其他尿路问题);前列腺疾病,尤其对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有极深的造诣。在治疗泌尿外科疑难杂症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4史沛清【简介】特聘教授 医疗顾问毕业于哈医大医疗系,原医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国内著名泌尿外科医生,多次应邀参加学术交流,并在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参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等数10篇著作,在业界发表极具影响力文章46篇,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数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奖等多种奖项。从事泌尿科、前列腺疾病临床工作近五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特别对膀胱癌切除、男性尿失禁、前列腺问题、泌尿系统等疾病的治疗有极深的造诣,为众多患者带去了福音。撰写了多篇论文,并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先后在国际和国家级药书籍刊物上发表。从医以来,运用微创新技术治疗各种男性疾病患者近万例,对生殖感染疾病发病机理,临床分型,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在国内首先提出过一些理论与经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国内泌尿外科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社会及学术职务:★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特聘教授 医疗顾问★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哈市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罕少病杂志》编委学术会议:为了不断巩固提高现代医学,史沛清多次拜访国内外泌尿外科专家交流学术及受邀参加国际顶尖泌尿外科临床学术研讨会议、全国临床泌尿学技术研讨会议、亚太地区男科学论坛、海峡两岸男科学术高峰论坛等,曾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医学院进修。吸取各专家之专长,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作风。并针对困扰男性健康的前列腺炎、生殖感染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男科学临床优势经验的同时,还对临床出现的疑点进行逐一解剖,积极把最新男科医学科研技术成果运用于临床使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在治疗泌尿系、男性科疾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哮喘科武警河北总队医院哮喘科是医院发展的重点科室,治疗哮喘气管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用获得国家专利的“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中医综合疗法,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肺心病等这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副作用小的绿色天然疗法,摒除了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荣誉医院哮喘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建设科室,十分重视设备、技术、人才、服务等全方位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科内临床治疗成绩显著,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及肯定。先后被评为哮喘疾病普查指定单位、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技术石家庄哮喘指定诊疗示范推广机构、全国十佳哮喘疾病康复中心、全国重点哮喘典范单位等荣誉。主治医师武警河北总队医院哮喘科的主任医师是转爱武主任医院哮喘科转爱武主任医师,从事呼吸病的研究与防治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孜孜不倦的对患者进行防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能力,并对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稳定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让患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实现对自身肺功能的保护与锻炼。擅长运用“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综合疗法,延缓肺功能受损的进展,得到慢性呼吸系统患者的好评。 转爱武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各种类型哮喘、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诊治及疑难病人的诊断。2001年至今开展了前瞻性 “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并参加了国家“九五”、“十五”、“973”等有关呼吸科攻关课题研究。已发表有关医学论文及医学著作100余篇。被评为军医院校优秀教师,河北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保健工作先进个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河北三甲公立医院教书育人最佳医护人员,现任《中国呼吸杂志》、《慢阻肺进展》、《国际呼吸内科双语杂志》等编委,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呼吸病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著100余篇,编撰多本医学专著。有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奖。特色疗法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疗法是医院哮喘科的主要诊疗方法,该疗法是我国中医哮喘治疗专家共同的心血结晶,其中,医院哮喘科主任,转爱武主任是该疗法的发明人之一。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治疗性基因疫苗的穴位介入,每月只需一针,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促进肺泡及气管黏膜的活性,自动修复病变组织,综合调整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国家科技成果奖的微型生物磁环穴位植入技术,通过将高科技研制的生物磁环植入与患者发病相关的经络穴位,调整机体生物电,使自体产生应激效应,疏通经络、激活自身免疫系统,阻断肺部疾病的发展,恢复气管和肺部功能。可终身起作用。穴位中药磁贴是中药贴敷与磁疗的完美结合,加快药物吸收,并有效调整自身磁场,调整机体生物电,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耐受力及巩固远期疗效。纯中药调理,多种中药处方采用多种名贵中草药和动物药组成方剂,配方精妙,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润肺益肾,温肾补脾,使肺腑清气充足调理脾肾功能,增强自身免疫力,舒张平滑肌,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修复呼吸系统损伤,激活肺部细胞再生,标本兼治。“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疗法是卫生部门十年百项计划和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得到了“2010世界哮喘日”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AFC国际标准化治疗体系” 就是做到了内因外因兼顾的治疗,在消除表面症状的同时,注重对引发哮喘的内因,即人体自身机体脾、肾、肺功能的调理和恢复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这也是目前治疗气管炎哮喘的最新和最有效的方法,摆脱了用激素和扩张支气管药物治疗后副作用大、并发症多的弊端,而且在阻止和逆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优势。整形中心北京武警总医院整形中心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其前身是中央军委警卫营卫生所,在1937年组建,之后随部队多次改编,现为武警总医院。这是一所新崛起的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先后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警部队医师进修学院”,并为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教学医院,还承担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带教任务和辅导工作。医院设置了专业的治疗科室55个, 配置齐全、设备先进,其总价值逾4亿元,院内还拥有各类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共200多名。医院2003年组建了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先后圆满完成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和印尼医疗救援任务。2004年被首批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5年与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开展了“扶贫救心”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正按照“固强、补弱、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科室建设方面,更全面和广泛,不仅为患者救死扶伤,还走在美容的前沿,为更多的爱美人士带来全新的美容整形,新成立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整形中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整形中心建立以来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道德品质以及高尚的从医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中心设有:医学整形、激光美容、整形瘦身、爱心整形等多项美容整形项目。中心的各位专家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刻苦钻研科学文化技术,熟练掌握医学美容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操作,潜心研究并大胆创新,先进的设备、优雅的环境、专业的医师团队竭诚为广大爱美人士服务。皮肤科武警总医院皮肤科面向地方群众和武警指战员负责皮肤病防治科研工作,承担全武警皮肤病疫情监测、防治指导、科研、培训、宣传教育工作;科室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拥有国内知名的皮肤性病专家、和一批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的技术人才,其中正高级主任医师 1 名,副高级主任医师 3 名。医务人员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警内外的皮肤病患者,在治疗复杂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白癜风、脱发、红斑狼疮、皮肌炎、深部真菌病、大疱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等和性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吕德智学术成就: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学协会皮肤病科研究组成员全国银屑病医务工作者培训基地专家组成员全国皮肤疑难病临床科研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银屑病科研技术推广中心学术顾问全国银屑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特约专家国际中西医皮肤病研究协会会员中国武警总医院/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定点会诊中心主任银屑病LCE抗复发诊疗体系研发人之一脊柱外科脊柱外科位于总医院新落成的外科大楼7楼,环境优雅舒适,科室开展床位35张,共有医生7名,1名医学博士后,3名医学博士,2名硕士,2名本科。诊治范围包括颈椎病、颈椎肿瘤、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峡部裂、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腰椎肿瘤、颈、腰椎骨折,先天性颈枕、反复治疗不能根治的下腰痛等等。脊柱外科主任彭宝淦主任医师,为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医疗水平高,手术功底深厚、技能好。彭宝淦主任担任的主要学术职务:颈腰痛杂志副主编;国际骨科学杂志编委(原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专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审稿专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包括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ain,Spine,JBJS)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11部,多篇论文在全国大型学术会议上获奖。在脊柱外科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学术地位。骨科中心特聘主任叶启彬主任医师,为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骨科临床与研究和教学工作40年,具有熟练处理骨科门、急诊常规临床工作及疑难病症会诊、处理能力,负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学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已毕业多名)。发明了PRSS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得到了国际脊柱同行的认可。叶启彬主任担任的主要学术职务:发表一级核心期刊、杂志及国外骨科杂志论文80余篇(其中英文15篇),第一作者58篇,主编及参加编写医学专著13本,任主编6本,任编委一本,参加编写6本。担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总编、“实用骨科杂志”、“广州医学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等 编委。获国家奖及省部级奖多项。在学科带头人的支持和带动下,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扎扎实实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的服务是我们全体的心声。5建设情况武警总医院正按照“固强、补弱、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实现医院新的跨越,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现为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武警医学院教学医院,承担了博士生、硕士生带教任务,成立了武警部队医师进修学院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被评选为“明明白白看病”和“医疗优质高效”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武警总医院也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国际紧急救援组织(SOS)中国救援医疗基地和北京市红十字“999急救中心”救援站。6先进设备64位CTSGS-型伽玛刀大孔径ACQSIM CT模拟定位机PET(派特)瑞典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中子刀 Symphony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机飞利浦Integris V5000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7100A/GI型SPECT(单光子发射型CT)美国韦洛克系统1000型血透机日本东芝公司Power Vision 8000全数字化全身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7取得荣誉1993 年医院被武警总部后勤部授予“医药科技先进单位”;1994年获得武警医学杂志颁发的“撰写医学论文特等奖”;1995年被北京市首批纳入“大病统筹”定点医院;1997年以高分跨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1998年被第四军医大学正式列为“教学医院”,并相继建立了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2000年被全军评选为“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被首批评选为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并被确认建立了国际紧急救援组织(SOS)中国救援医疗基地。2002年8月在总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被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骨科中心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是医院的重点科室,骨科在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科室之一。骨科中心由脊柱关节中心、手外科中心、创伤骨科中心组成,医院不仅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骨科专家团队,同时还具备齐全的先进医疗设备。近年来,在脊柱疾病、关节置换及常规骨科手术微创化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不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同时还领先引进国内外研发的先进骨科微创医疗技术,从而促使我院骨科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个医院的的社会知名度,靠的是一批让广大患者信赖和传颂的品牌科室,而一个科室的品牌效应,则取决于科室医护人员的总体素质、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往往还体现于救治高难度病例的成功率,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在主任医师、骨科专家朱颖、王大林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康复的奇迹。9所开展的重点项目1、微创治疗各种类型的骨病,比如“射频靶点技术”治疗的颈、腰椎病,“IRM介入融通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四联通痹疗法”治疗的强直炎,“针刀松解术”治疗身体各关节的骨质增生、骨刺等等,都达到了骨科领域的领军水平。2、关节镜下的膝、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尤以膝关节镜下的滑膜切除、半月板修整、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为特色。3、各种关节疾患的外科治疗,包括:髋、膝等关节的人工置换。4、对于各种脊柱疾患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10骨科权威专家介绍朱颖社会及学术职务: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主治医师、教授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微创骨科中心首席专家武警医院“名医堂”骨科代表现担任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主任的朱颖,早年师从国内骨科多位名家,得各名师慷慨相授,医学功底深厚异常,是难得的骨科多面手,样样通,样样精,对颈腰椎病、关节疼痛、创伤外科、风湿类风湿等病有深入的研究、丰富的诊疗经验、丰硕的研究成果,是21世纪以来国内罕有的骨科治疗集大成者,更是业内公认的新一代骨科治疗带头人。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疾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手创伤等骨科疾病。王大林社会及学术职务: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博士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名医堂”骨科代表王大林毕业于北华大学医学部,中共党员,曾就任于湖南军区机关医院,现为黑龙江总队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骨科微创研究和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毕业后第三年被调入某部队针刀医学研究项目组,参与针刀微创技术的研发提升及临床应用检验,是国内早期实施针刀治疗术的专家,经过多年临床操作,技术日渐纯熟精湛。在骨科诊疗中,王大林始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从事科研工作一样保持着严禁诊疗作风,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尤其擅长针刀、射频消融术、臭氧技术。擅长治疗: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痛、腕关节腱鞘炎、足跟痛、各部位骨质增生、脊柱炎、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骻关节痛、创伤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骨科疾病治疗。刘达生社会及学术职务: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名医堂”骨科代表刘达生主任对于中西医结合思想,微创技术应用独到。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他,逐渐形成了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腰椎键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外科为主攻目标,在骨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的研究。精通各种高难度微创外科的治疗,是靶点热凝技术手术专家,刘达生主任是业内罕见的同时具备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完整知识构架和丰富临床经验的骨科医生,曾获骨科“万例手术无事故医生”荣誉。多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国内专家级学术论坛及疑难杂病会诊,及世界脊柱疾病治疗学术论坛。擅长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微创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颈肩背腰腿痛、关节炎、肩周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脚骨、跟骨痛、网球肘等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孙柏田社会及学术职务: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孙柏田副主任医师、博士,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生物力学科研方面颇有造诣,曾多次远赴日本接受专业生物力学培训,是我国医学界早期“针刀松解术”疗法研发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治疗颈腰椎病、股骨头坏死、肩周炎、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其专业技术在业界享誉盛名,一直被患者所赞叹。孙柏田以丰富的骨科理论知识和长期一线工作打下的扎实的临床诊疗经验,在历届省卫生厅举办的医师技能比赛中,屡次以其独特、精良、专业的骨科疾病治疗手段取胜。其专注、专业、专一的诊疗精神,也被同行所推崇,成为我国当代骨科诊疗领域的中流砥柱人才。擅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滑膜炎、颈腰椎病、股骨头坏死、半月板损伤等疾病。11医院地址【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412号【乘车路线】市内乘17、27、35、K52、67、88、142路至二环南路站下车,路东即是
建成全国现代化一流消防救援站步骤。1、科学规划据规划条例,科学规划消防救援站的位置、规模和设施,确保满足消防救援的需求,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火势扩散。2、精心设计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消防救援站建筑外形,确保建筑安全、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等,以及覆盖整个消防救援领域的高科技设备,确保消防救援领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