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岩土工程学报难度

岩土工程学报难度

发布时间:

岩土工程学报难度

土力学学术论文篇二 土力学发展概况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土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类对土力学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本文通过回顾土力学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土力学研究的缺陷,包括土力学经典理论的局限性,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缺陷性,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研究的不成熟性。最后结合土力学研究的缺陷,对今后土力学的发展提出预测。 关键词:饱和土 非饱和土 动荷载 中图分类号:T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25-01 土力学是运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体力学性质的学科[1]。它在实际工程如地基、挡土墙、土工建筑物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研究土力学,对我们从事土木工程活动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土力学发展历史,分析当前土力学研究缺陷,预测土力学未来的发展。 1 土力学的发展历程 土力学历史悠久,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经验,古时候人们用压实土料修筑堤坝防洪,用夯实土基兴修各类工程等均属于土力学的范畴。近代土力学的发展开始于1776年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提出[1]。此后,1856年法国科学家达西发表了著名的达西渗透定律,1857年英国科学家郎肯发表了郎肯土压力理论,这些理论促进了近代土力学的发展。1925年太沙基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及渗透固结理论,从此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50年后人类在土的基本性质、测试手段、计算技术、加固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1980年后,土力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如计算土力学[2],海洋土力学等。 土力学自成立以来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1925年―1960年的近代土力学阶段,这一阶段土力学都是以太沙基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研究的,但由于该理论过于片面,土体性质过于复杂,导致很多问题无法深入研究。第二阶段即1960年后的现代土力学阶段,以罗斯科为代表的临界土力学创立,从此人类对土体本构关系的研究步入了新的境界。人们开始综合考虑研究土体受力后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以及它们和时间之间的关系[3]。 2 土力学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土力学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土力学理论不够完备 土力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学科,但是由于土体性质复杂,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半经验办理论的发展阶段,未能形成公认的基础理论。太沙基把土体的压密和渗透结合起来推导出的一维固结微分方程能很好的反映土体单向固结的机理,但是在多维固结问题上并不适用。比奥固结理论能解出孔压分布,给出位移场,获得土体应力应变非线性、弹塑性和骨架的流变情况,但是参数确定的偏差会导致工程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差别很大[1]。所以这些理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符合一般土体受力状态下的性能。 解决非饱和土问题方法欠缺 传统土力学理论只适用于解决饱和土的问题,其规律也是根据饱和土试验得出。然而工程中遇到饱和土的情况十分罕见,即使是软土地区,其表层土也不会是饱和的。将处理饱和土的方法应用于非饱和土不是很妥当,因为土的特性随其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如膨胀土遇水后体积会膨胀,而失陷性黄土遇水后体积会收缩,而且它们的强度也会因遇水而降低[3]。于是有人提出了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吸力及为计算依据,但是由于吸力测试技术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被广泛采纳。 动荷载作用下土体规律的研究还不成熟 研究动荷载作用尤其是循环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力学特性,在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尽管国内外开展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理论,但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变形、强度、以及液化规律比静荷载作用更复杂、更难把握,所以相关研究结论适用条件和范围都很有限,理论就更不成熟了。 3 土力学发展方向预测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特性的学科,土是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不同地域的土其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地方的土因所处的地层不同性质而相差很大,而且土的构造和结构对土的性质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土的特性很强。土有的时候是饱和的,有的时候是不饱和的,有时可以看成是连续的介质,有时又不能看成连续的介质,它具有弹性、粘性和塑性等性能,这些都说明了土体的性质十分复杂。因此研究土力学需要采用理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土的微观和细观研究 土是由固、液、气三相组合而成,土颗粒之间固液气三相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土的力学性质区别于其他一切材料。土体强度、变形的宏观规律是与其微观结构直接相关的,通过微观试验研究,以探究土的非线性、弹塑性、各向异性、流变性等问题,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宏观规律的机理,从而初步把握其宏观规律。因此,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有可能使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出现转机。 土体的原位试验和无损探测 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别,室内试验时,压缩模量是在无侧向变形条件下测出的,而土的初始应力状况与沉积条件有关;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土的沉降量,试验结果表明压缩模量越大的土,它的计算沉降和实测沉降相差越大[3]。现有原位实验方法如标准贯入试验,触探试验只能用于小型工程,钻孔取土愈深,土的结构破坏愈大,试验结果的可靠度也就越差。因此发展更加先进的测探技术,可以克服取土后土结构的巨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改变,能大大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非饱和土的研究 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之所以没能像饱和土力学理论一样同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影响非饱和土性质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它很难像饱和土那样找出应力应变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此外非饱和土特性测试技术难度比饱和土大得多,这进一步制约了非饱和土理论的发展。由于非饱和土中存在气体,较之饱和土性质大有区别而且更加的复杂,研究非饱和土中固、液、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成为解决非饱和土问题的重要出路。今后非饱和土的研究将着重于土体表面吸力的测定,土-水特征性能表征等方面。 4 结语 正如太沙基所说:土力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工程实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工程勘察设备和试验设备得以研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和实验测试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后土力学的发展将呈现蓬勃的朝气。 参考文献 [1] 姜晨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12. [2] 蔡东,李国方.土力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2):92. [3] 赵成刚,韦昌富,蔡国庆.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J].岩土力学,2011,32(12):3521-3522. [4] 焦贵德,赵淑萍,马巍.循环荷载下高温冻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8):1553. 看了“土力学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发表学术论文的心得 2. 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 3. 关于圆的学术论文 4. 大学物理学术论文2500字 5. 建筑学术论文范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4.岩土力学5.土木工程学报6.城市规划7.工业建筑8.建筑结构9.城市规划学刊10.工程地质学报11.中国给水排水12.空间结构13.建筑材料学报14.给水排水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混凝土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世界地震工程19.建筑学报20.暖通空调21.中国园林22.建筑钢结构进展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规划师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国际城市规划31.建筑科学32.施工技术33.结构工程师核心没有哪个好发,都有难度的

<建筑结构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

《建筑结构》等都是。

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报中文

《岩土工程学报》是EI检索,但不属于SCI检索。两种学报各有所长,关键是根据自己需要。

(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简单的戳

比如: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岩土力学、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中国给水排水、混凝土、空间结构、建筑学报、给水排水、建筑材料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工程地质学报、世界地震工程、暖通空调、建筑技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程勘察

、建筑科学、中国园林、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施工技术、规划师、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新型建筑材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均为EI收录期刊,但没有被SCI收录。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RMGE) 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为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三大期刊,而且JRMGE于2019年2月已经被SCI收录。

岩土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区别

排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之后,在岩土力学之前,这三个学报是岩石力学方面国内三大顶级期刊,ei收录,都是不错的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均为EI收录期刊,但没有被SCI收录。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RMGE) 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为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三大期刊,而且JRMGE于2019年2月已经被SCI收录。

建筑工程技术类杂志: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这个需要等影响力上来以后,才能被EI收录,需要时间的积累。

如下图所示:

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建筑技术通讯。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按规模分类

1、大量性建筑

大量性建筑主要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中小型办公楼等。

2、大型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主要是指建筑规模大、耗资多、影响较大的建筑,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有限,但这些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的面貌影响很大,如大型火车站、航空站、大型体育馆、博物馆、大会堂等。

相对来说 ,两者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更好一些哦, 但这个领域更好的是综合性的《岩石学报》,属于SCI收录。 应该是:《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属于EI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学报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物理力学与工程类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2006~今为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现被EI和国内外较多收录机构收录。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1位 《岩土工程学报》也属于EI收录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岩土工程学报》已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是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论坛,是我国从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教学人员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园地。《岩土工程学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战线上岩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事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2位

岩土工程学报录用

1、Xie Guang-xiang, Liu Quan-ming etc. Patterns Governing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rock Stress and Strata Behaviors of 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s[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4.(1)(EI收录)2、谢广祥,黄金桥. 顶煤放出规律计算机可视化仿真[J]. 煤炭学报,2002. (3 )(EI收录)3、谢广祥,曹伍富. 综放沿空掘巷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护参数优化[J]. 煤炭科学技术,2002. (12)4、谢广祥. 综放工作面参数正交回归优化研究[J]. 煤炭学报,2001. (3 )(EI收录)5、谢广祥. 极软岩巷道“水泥粉煤灰浆”锚注试验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01. (6)6、谢广祥,查文华. 基于ANN-ES综放回采巷道锚杆支护设计[J]. 煤炭工程,2003. (6)7、谢广祥,杨科等. 综放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现场实测研究[J]. 煤炭工程,2004. (8)8、谢广祥,查文华,罗勇. 急倾斜煤层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04. (12)9、谢广祥,曹伍富等.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研究[J]. 煤炭学报,1999. (6 )(EI收录)10、谢广祥,华心祝等. 网格支架高档放顶煤工作面围岩控制[J]. 煤炭科学技术,1999. (5)11、谢广祥. 极软岩巷道“水泥粉煤灰浆”锚注试验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2001. (6)12、谢广祥. 综放面及其围岩宏观应力壳力学特征研究[J]. 煤炭学报,2005. (4)(EI收录)13、XIE Guang-xiang, LUO Yong.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ethane Outburst of Mining Multiple upper Protective Layers in Coal Seams Cluster[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05. (1)(EI收录)14、谢广祥,杨科等. 综合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实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 (1)(EI收录)15、谢广祥,杨科等. 综放面倾向煤柱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3)(EI收录)16、谢广祥. 采高对工作面及围岩应力壳的力学特征影响. 煤炭学报,2006. (1)(EI收录)17、谢广祥,杨科等. 综放开采煤层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现场实测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2006. (3)18、谢广祥,王磊等. 煤柱对回采巷道力学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2006专辑19、谢广祥. 煤柱宽度对综放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 (6)20、谢广祥. 煤柱宽度对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破坏场影响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6)21、谢广祥,杨科等. 综放采场围岩支承压力分布及动力灾害的层厚效应. 煤炭学报,2006. (6)22、XIE Guang-xiang, CHANG Jucai and YANG Ke. Investigation on Displacement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sSurrounding Rock and Coal Seam at FMTC Face .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06. (2)23、谢广祥,胡敬朋. 遗传算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采面可靠性的研究. 矿冶工程,2006. (4 )24、谢广祥,杨科. 非对称综放开采煤层三维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层厚效应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已录用)25、谢广祥,华心祝等. 极复杂条件倾斜长壁大采高综采技术. 煤炭科学技术(已录用)26、谢广祥. 开采速度对综放面围岩力学特征影响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已录用)

基础工程学、土动力学、地基处理。主持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纵向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杭州钱塘江城市防洪堤地基液化稳定及抗震分析,解放路隧道工程,杭州市民中心基坑围护设计,千岛湖明珠花园37M厚度回填土强夯工程等大型重要工程的设计、监测、试验和咨询工作。代表性基础研究项目: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No. 51025827): 饱和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50979096):浅源近场地震下饱和软粘土地基动力响应试验研究。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50778136):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线路系统及饱和地基的动力响应研究。4. 国家人防办人防科研基金 (No. 113202- E80802):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及防护、隔震技术研究。5.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No. 81067):复合地基的动力性质及工程应用。 在《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力学学报》、《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以及《Soil Dynamic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Geomech. 》、《Computers &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录用和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约6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中“地基中瑞利波传播特性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碎石桩加固粉砂性土地基研究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砂石桩加固地基及质监系统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粉砂土地基 坝液化及稳定分析”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英才青年组一等奖;1998年获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入选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均为EI收录期刊,但没有被SCI收录。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RMGE) 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为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三大期刊,而且JRMGE于2019年2月已经被SCI收录。

我就是岩土类的研究生,不知道你论文怎么样,简单推荐几个最牛的,最难录用的,岩土工程学报其次,岩土力学然后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工程好像还有个学报如果涉及到土力学理论推导,还有计算力学可投另外,各个大学的学报也都可以录用岩土类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天大学报,吉大学报等等如果要仅仅是发表而已,还可以找一下非EI刊源的什么山西建筑啊,等等,比较好录用

  • 索引序列
  • 岩土工程学报难度
  • 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报中文
  • 岩土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区别
  • 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
  • 岩土工程学报录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