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主线,把黑龙江大学建设成培养合格人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这是黑龙江大学为之不曾懈怠的奋斗目标,更是黑大人孜孜以求的行动指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九次博士点评审工作中,黑龙江大学无机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学科又喜获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该校文、理、工、外四个学科门类都拥有了博士授予权。新闻学、法律史、刑法学等18个学科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达到了54个。 面对五年来黑龙江大学的蓬勃发展,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教授总结道:“高校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黑龙江大学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校之道,制定、完善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关系,真正撑起学科建设这一学校发展的脊梁,才使黑龙江大学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光荣历史传统和优良校风、学风的高等学府,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8年黑龙江大学以党委书记许师东、校长衣俊卿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刚刚组建时就明确提出了“改革是主旋律、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实现”的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他们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总体实力全面提升:1998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逐年攀升,主要科技指标持续增长,课题级别和数量明显提高,科研经费成倍增长,科研成果水平和获奖级别不断攀升,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显著增加,各项科技指标均进入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先进行列。在2001年底,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了优秀的结论,这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获得优秀的高校。 几年来,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达177万平方米。学校现开设了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10个学科门类的共64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与1995年相比:本科专业由33个增至64个,增长了94%;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现了零的突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由1个增至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个,另有7个学科与其它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7个增至54个;设有全国俄语中心1个;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另有省级重点学科17个;设有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的国家糖料改良中心、我国唯一部级以上甜菜质检机构——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科技示范基地;学校还设有黑龙江省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黑龙江省“两课”教师培养基地。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俄语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竞博国际学院、北戴河学院等20多个办学实体和外语教研部、马列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军事教研部等教学单位以及同庆学院和剑桥学院两个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另在伊春设有一个分校,与黑龙江省公安干校联合创办了黑龙江大学警官学院。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00余名,其中专职教师1400余名。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00余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70余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100名,在读博士159名,具有硕士学位的516名。近两年,学校通过博士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杰出青年基金、特聘岗位津贴制度、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工程等措施,正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2226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70名。 让重点学科先强起来 1998年以来,黑龙江大学明确提出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观念:在学科建设上坚持“优势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保持已有的优势,拓展现有的优势,谋划未来的优势”的发展理念。为此,黑龙江大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该校学科建设工作一步步向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校内的三次学科评估、两次学科调整,以及完整的学科档案的建立,组建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有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共同参与的“黑龙江大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领导黑龙江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各有关学院建立“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学科建设二级管理体制正逐步完善,对学校学科建设的重大项目实施“立项先行、实效监督、滚动建设”的运作模式,形成了统一的学科建设指挥管理调度体系。黑龙江大学将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学科建设和管理体系作为学科发展中的重点,为保障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1946年,学校迁至哈尔滨,1956年改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由于历史的沉淀,在老外专的基础上,1958年俄语学科成为黑龙江大学的一个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在辞典学、俄罗斯文学、语言学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1年获得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获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已为国家培养了20多名博士生。在培养的博士生中有3人在俄罗斯通过论文答辩,成为我国建国以来取得俄罗斯文学(全)博士学位仅有的3人。吴国华博士论文于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郝斌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该学科很多毕业生成为了我国俄语界的知名人士。吴国华已担任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院长。1998年设立了以俄语为主体的外国语言文学博士流动站。通过多年的重点扶持与建设,使该校以俄语语言文学为代表的学科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黑龙江省文科唯一一个A类重点加强建设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李锡胤教授、华劭教授、金亚娜教授分别于1990、1995、1998年因在俄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贡献突出而荣获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及俄罗斯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奖章。李锡胤教授等主编的《俄汉详解大词典》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三届中国辞书一等奖,2000年获黑龙江省社科特等奖。2000年该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唯一的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2001年末,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出资设立的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俄语中心在黑龙江大学成立。2002年黑龙江大学成立了我国综合大学中的首家俄语学院。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辞典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俄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张家骅、郑述谱、金亚娜、邓军等教授丰富的研究成果闻名全国俄语界。该院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6人,青年教师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国内外的博士、副博士或硕士学位。另外,该院常年聘有俄罗斯专家、外教任教。该院与俄罗斯大专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实行2+2或2+1+1学制,即在黑大俄语系学习二年后送俄罗斯学习一年或两年,成绩合格获俄高校和黑龙江大学正式本科文凭。五年来,黑龙江大学提出了实施“大俄语”的战略,着力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构建了计算语言方向,形成了以包括语言、文、史、哲等学科在内的全方位的俄语优势,并跨院系成立了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使俄语学科正在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龙头学科。2003年初,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实现了黑龙江大学学科建设上零的突破。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原哲学系)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创建较早的专业之一。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奋斗,已确立起学术基础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科研人才济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哲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专业和政治学专业。学院下设三个系:哲学系、行政管理系(含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专业)、社会学系。学院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目前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中国哲学专业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另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美学、行政管理学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省级重点学科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行政管理学;院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四个层次的办学能力。1983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已有18年历史,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10余人;中国哲学专业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1996年获得外国哲学硕士授予权;2000年又获得行政管理学、美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博士4人,在读博士21人;2000年又获得中国哲学博士授予权。学科带头人张奎良教授、衣俊卿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化哲学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张奎良教授的专著《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衣俊卿教授的专著《历史与乌托邦》均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中国哲学张锡勤教授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近代哲学颇有成果。 依托学科建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九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计划课题1099项,其中省教育厅以上科研课题531项,占承担课题总数的48%。王桂芝教授获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计划和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获经费分别为150万元和20万元。在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邓自立教授的“多传感信息融合最优秀和自校正滤波新理论和新方法”和于海涛教授“Ag(Cu)同步沉积与掺杂的TiO2的表面态和光电性质与光催化性能的关系”获国家基金委资助,资助经费分别是20万元和27万元。其中邓自立教授已连续三次获国家基金项目资助,这是继俞文光教授之后,学校第二位连续三次获国家基金项目资助的教师。在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赵阿平教授的《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共时研究》和王朗玲教授的《旅游业对扩大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贡献的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一举中标,共获资助经费20万元。其中赵阿平申报的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近八年来该校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7000余项,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成果,有些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张会森教授的《俄汉语对比研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对比研究俄语和汉语的专著,填补了世界对比语言学的一项空白。赵为教授的《俄语俚语研究》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较全面研究俄语俚语的专著。由周东坡、平文祥教授承担的“抗癌药物紫杉醇产生菌的分离与工程菌株的构建”项目经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各项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继续深入研究,优化发酵及诱导条件,提高紫杉醇产量,尽快中试并产业化,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由霍丽华教授承担的“纳米氧化铁——金属钛菁有序复合薄膜型常温化气敏元件的研究”项目于2001年7月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各类科技成果中有786项成果获国家、国家部委、省市及学校的奖励。李锡胤、潘国民先生主编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三届中国辞书一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赵传君教授获1997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二等奖。李建中教授主持完成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并行关系数据库系统研究》分获1995年度和2000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历届黑龙江省社科评奖中,该校的获奖总数和获奖级别均居全省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首。这些学科的建设成绩极大地提高了黑龙江大学的知名度与学术地位,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发展。让学科整体壮起来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衣俊卿校长对于黑大的发展定位清晰:“市场经济是一种要求创新、充满创造力的体制,它要求高等学校把质量和特色作为自己的生命线。黑龙江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我们要建立的是应对市场经济的大众教育。我们以尊重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以素质提高为核心,树立因材施教分流教学的多元质量观、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和创新原则。我们加强高水平的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目的不是走研究性大学的发展道路,而是以学科建设来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几年来,黑龙江大学在“优势求生存、特色求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学科群。他们始终注重和发挥基础理论的研究优势,充分发挥俄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同时在顾全学科体系的前提下,该校有针对性地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并以传统优势学科为轴心牵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从而形成优势二级学科群。重点建设了以俄语语言文学为轴心,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支撑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为轴心,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等为支撑的哲学学科群;以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为轴心,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为支撑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群;以民商法学为轴心,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学科为支撑的法学学科群;以政治经济学为轴心,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情报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群;无机化学为轴心,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等学科为支撑的化学学科群;以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轴心的工学学科群。他们尤其重视学科互补、互助性建设,该校的俄语、计算机、应用语言学联合组成了俄语计算机语言学学科;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应用数学学科组合,生命科学与农学组合,形成了新的优势学科,加强农药、生物工程、光纤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大大加强了对省、校级重点学科、学位点的支撑作用。自1996年以来,该校创办了30个应用性较强而又急需的新专业,且均有较强的学科群支撑,其中档案学、治安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13个专业填补了黑龙江省内空白,而且专业整体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省级重点专业由3个增加到17个。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坚持科研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研的支撑作用,采取倾斜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该校从地缘条件和历史条件出发,努力挖掘和培植具有黑龙江大学特色的优势科研领域,组建、重组了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法制发展研究所、社会调查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植物工程研究所等五十余个科研机构。其中,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9月正式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成立于1983年的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是全国惟一的专门研究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科研机构。该所对满语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对濒于消亡的满语口语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研究。2000年8月,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族语言文化学)硕士学位点。近年来,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及其产业发展极为迅速,黑龙江大学瞄准并及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这两个研究领域,使之迅速成为该校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特色研究领域。韩志刚教授研制无模型控制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李建中教授率先在我国开展并行数据库系统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围绕这一方向,该校建设了一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与哈工大合作建立了“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工程学院的IC卡联网加油工程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范围四次大型的工程招标中全部获得成功。郭德栋教授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近100%传递的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为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中期验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以此为基础该校建立了一个黑龙江省高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 黑龙江大学还积极围绕申报的学位点进行了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深入开展跨领域、跨区域的合作与研究,特别是加强了对俄科技合作与信息交流,使申报项目的数量、层次以及获得批准的数量和获得资助的经费数额每年都有所突破。黑龙江大学把改善办学条件当作重要大事来抓,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统计,五年来该校仅教学设备投入就由2451万元增至近一亿五千万元,据介绍,今年年底,该项投入将达到一亿八千万元。三年来,仅化学化工学院就投入4000余万元购买实验设备、仪器。电子工程学院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近五年投资仪器设备费1010万元,实验设备总值1979万元。光纤技术研究方向,实验室设备到位后总值达300余万元;非线性光学方向,又购入价值200万元的飞秒激光器,与哈工大共建实验室,以达到资源、设备的共享,且取得很好的效果。黑龙江大学每年为校级重点学科投入的仅用于出版学术专著的专款建设经费一项就超过150万元。为确保“十五”期间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该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十五”期间申获成功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学科给予鼓励,预计投入学科科研奖励基金250万元;实行教师特聘岗位津贴制度,在硕士点以上的学科、校级以上(含校级)重点学科设立特聘岗位,预计发放特聘岗位津贴2000余万元。2003年在全国第九次博士点评审工作中,黑龙江大学无机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学科又喜获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该校文、理、工、外四个学科门类都拥有了博士授予权。新闻学、法律史、刑法学等18个学科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使该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达到了54个,该校学科建设取得大丰收。 几年来,黑龙江大学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奖励方面的有关措施。近日该校又作出决定,紧紧围绕近几年学位点建设工作,出台了《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黑龙江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黑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以健全学校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科与科研建设。2001至今两年多时间里,黑龙江大学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4项,共获科研经费万元;共获各级奖励278项,取得各类成果2449项。期间,该校共成功主办或承办了大学校长论坛、俄侨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黑龙江省第九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国家基金委化学部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会等大型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28次。均超过“九五”期间整体数字。 校长衣俊卿教授充满喜悦地总结:“我校两年半来的各项工作指标均提前完成了‘十五’规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门类已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十个门类,研究成果显著;然而为保证我校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建设若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理工实验室,完善学科与科研建设相应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进一步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理顺各种机构职能,强化师资队伍。在完成办学规模发展之后走‘从外延到内涵’的道路,丰富校园内涵建设。”让产、学、研活起来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地方院校,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学科建设投入上有一定缺口。多年来,该校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条“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办学途径,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1998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加强科技协作、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等方面有了喜人的进展,科研产业的发展成为黑大实现自我“造血”的具体载体。同时这种产、学、研的互动也增强了黑龙江大学学科发展的内涵,使学科建设更具应用型、实践性,积极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服务。 1998年以来,黑龙江大学通过校市合作、校企联合等方式努力探索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谋求与企业的合作。先后与鹤岗禾友农药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富裕酿酒有限公司、黑龙江新三星集团公司和哈尔滨金星乳业集团等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研究所。这种校企联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黑龙江大学在俄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以及文化哲学、辞书编纂、满族语言文化、生产力经济学、数据库与并行计算、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文字处理、工业自动控制、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自动计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古建筑声学、敏感技术研究、甜菜边缘杂交及无融合生殖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农药、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与生产、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与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无机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拥有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和科研成果。2001年成立的生命科学学院与企业联合建立了新三星啤酒研究所、金星乳业研究所、富裕老窖研究所、丰源食品研究所和大龙生态肥研究所等5个科研所,围绕黑龙江在绿色食品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生物制药等产业优势,振兴了黑龙江地方经济,培养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专业通才。贾树彪教授从事的无危害的小分子肽研究已应用于L-乳酸菌酸菜的开发研制上,且已经见到了效益。L-乳酸菌酸菜工场已经初具规模。由黑龙江大学植物研究所郭德栋教授主持研究的植物克隆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转基因计划专项课题。郭德栋教授在对野生甜菜进行的杂交实验中,成功分离出无融合生殖甜菜单体染色体。并从这个染色体中发现了无融合克隆基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将无融合基因确定在一个染色体上。在3年多的反复实验中,单体染色体的传递率达到%。 为了加强与社会结合,科技与社会融通,黑龙江大学以服务社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兴办多家科技产业、商服企业,以发展中试基地为突破口,加速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现已建成电子工程、化学化工、电力控制和软件工程4个中试基地。目前,这几个中试基地运转良好,开发研制的部分产品已经在国内外的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收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1998年以来,黑龙江大学主动增强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与各地市及厂矿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该校是第一个在大庆高开区建立科技开发机构的高校,并与大庆市政府签订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电子工程学院与大庆合作开发的“IC卡无人监控自动付油计算机管理系统�,化学化工学院在利用煤矸石生产净水剂、A型分子筛、Y型分子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开发出多项成果,有的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省科技进步奖,有的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在黑龙江省三届振兴经济奖评审中,该校连中三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黑龙江大学校办产业共有9家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软件研发,软件产品加工、软件产品出口及软件人才培养等业务。黑龙江黑大同庆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IT界的“黑马”,在黑龙江省一系列政务网工程中连续中标,2002年实现产值6260万元。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级“双软”认证,2002年产值达到1800万。黑龙江大学伊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年来软件产品出口创汇已超过1800万元人民币。黑龙江大学软件园在2003年8月被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须知
这是一篇关于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须知,由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我收集整理,欢迎浏览!
夏季毕业的博士论文评审、答辩时间为5月6月,春季毕业的博士论文评审、答辩时间为11月-12月。具体时间按照研究生院要求确定。
一、匿名评审论文的提交:
博士学位论文在获得导师认可,并通过学院对论文的形式审查后,方可提交评审论文。审查工作需在匿名评审论文装订之前进行,并且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审查情况表”,其中学院意见将反馈给导师,学位论文通过审查后,导师方可组织进行相关工作。
1、 博士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匿名评审的论文,逾期将不予受理。
2、 评审论文要求提交7篇,匿名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统一格式的封页;字体、字号与排版格式、幅面大小应与正式论文相同,评阅后的学位论文可重新装订,制作成正式格式论文。供评阅的论文中不可包含致谢、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随感、杂论等任何透露本文作者和导师姓名的信息。
3、 匿名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与封页统一格式的扉页;
②中文摘要(大约1000字,一页为宜)
③英文摘要(2200字符,一页为宜)
④目录
⑤正文
⑥参考文献
⑦与论文相关而不带有个人色彩的学术内容的附件。
二、论文评阅:
1、每篇博士论文需聘请有关学科的5名专家评审,其中校外专家至少2名。评审专家名单以及送审工作由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评审意见返回后,教务办公室通知各系主任、导师以及博士生本人。
2、按《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几项要求》的规定:“ 5位评阅人中如果有1人不同意答辩,则需另聘1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评阅,论文评阅人有2人或2人以上不同意学位 论文答辩,则该论文不能答辩,本次申请无效。”(见《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文件选编》修订本)
3、评审通过的博士论文,将由工作小组为其组织论文答辩。评审意见否决的,将视情况作结业等处理,可在两年之内再次申请学位一次。
三、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通过者,将由教务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提交答辩申请。答辩申请工作由学生本人以及答辩秘书配合进行,博士生本人还应提交两篇发表于核心刊物的.文章(一式三份)。博士生应根据评审的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并且按照要求打印装订,向教务办公室提交4本。
答辩前一周,各系主任在征求导师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好答辩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九人组成,成员的半数以上(不含半数)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其中必须包括两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工作的要点如下:
1、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2-3天,答辩秘书应到教务室领取各种材料,包括:
A、 答辩材料袋。答辩审批相关材料;博士生培养计划;综合考试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学位论文评议书;博士论文表决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袋内暂无,下载打印);授予博士学位人员信息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
B、 填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答辩费用支出单”,并到学院会计室预支。
C、 领取答辩桌签。
D、 安排答辩场所。因我院现无答辩专用场地,希望各导师尽量自己解决。
2、 答辩委员会职责:
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组织论文答辩,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要求的标准。对学问水平、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就是否同意硕士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过。讨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有补充修改的基础,答辩委员会可以做出在两年被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的决定。
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将答辩委员会对博士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以及表决结果写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并请答辩委员会主席审核签名。
学位论文答辩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记录人员和答辩委员会主席审阅无误后签名。
3、 答辩程序:
A、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主持答辩会各项议程;
B、 导师将要介绍研究生学习成绩以及科学研究的主要情况;
C、 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约半小时)
D、 答辩委员会成员以及答辩会参加人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E、 答辩会休会;
F、 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主要议程:
宣读导师以及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
评议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
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讨论并通过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
签署《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G、 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决议书以及投票表决结果
H、 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四、答辩完成以后的后续工作:
答辩秘书需在答辩后三天内完成答辩材料的整理工作,及时提交教务办公室,并且及时提交电子版答辩报告书等。学生需配合答辩秘书整理相关材料,并及时提交电子版论文、个人信息等。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答辩工作规范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对此项工作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水平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答辩程序,防止论文答辩中的形式主义,特对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做如下规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
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凡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包括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向校学位办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匿名外审工作。
(一)学位论文预答辩的内容
1.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学术作风、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2.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论文的创新点等;
3.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议;
4.作出论文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
(二)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
1.学位论文预答辩时间安排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一般在正式答辩3个月之前;
2.由导师或培养单位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内容聘请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人(校内、校外不限)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并报所在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3.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公开举行,由预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4.学位论文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每位答辩人的预答辩过程不少于60分钟;
5.预答辩委员会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审查,重点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预答辩委员会采取评议方式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意见。对有争议者,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
7.预答辩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填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交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如未获通过,答辩人须于再次申请时重新进行预答辩。
二、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与公告
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从网上进行。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周在研究生院网站的《山东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审批和公告系统》中登录答辩人姓名、导师姓名、所属学院、专业、研究方向、论文题目、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委员会名单等情况;
2.通过校学位办公室审核的答辩委员会等将在系统内予以确认并公布。确认后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如需更换,须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书面报告校学位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
(二)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
1.答辩开始前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或委员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并主持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答辩人的简历、执行培养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情况及论文的主要学术价值;
4.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情况,重点报告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存在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或简要介绍导师和评阅人对论文的评审意见;
6.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应着重与答辩人共同探讨问题,避免对论文进行泛泛的评论。论文答辩应允许旁听者提问。提问后,可给答辩人一定的准备时间。答辩委员会应重点考察答辩人回答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
7.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作出答辩评价,进行投票表决,主要议程为:
(1)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应根据学位论文的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对论文本身及答辩情况作出科学评价。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2)在对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含2/3)以上同意者为通过。
(3)讨论并形成答辩决议书。答辩决议书需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分别签字。答辩决议必须有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语和修改要求,否则无效。
(4)审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表》并由主席签署意见。
8.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答辩人当面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并宣布表决结果;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三)学位论文答辩的工作要求
1.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维护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不降格以求;
2.答辩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努力创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3.除保密论文外,答辩要以公开方式举行,广泛吸纳校内外有关人员列席旁听。
三、关于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写作规范及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须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论文选题的评价
选题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何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立论依据是否充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了解是否全面。
2.对课题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先进、恰当,技术路线是否清晰、缜密,课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研究内容是否完整,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正确,理论分析是否严谨;创新性何在,并对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点)进行等级评价。论文创新性分为四个评价等级:
(1)有很强的创新性;
(2)有较强的创新性;
(3)有一定的创新性;
(4)没有创新性。
4.对答辩人业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
答辩人对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坚实宽广,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行文是否流畅,分析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写作是否符合规范。
5.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价
须明确指出论文尚有何缺点和不足,有何需改进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6.对论文答辩情况的概述
答辩人回答问题是否完整、准确,思路是否清晰;答辩中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
7.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结论性意见,分别为:
(1)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2)建议重新答辩;
(3)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
(4)达不到博士学位水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二)结尾部分的体例应统一为:
答辩人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经全体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或具体票数)通过(或不通过)该论文答辩,并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学博士学位(或其他结论)。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内容必须充分、具体,力戒空话、套话,篇幅一般不少于500字。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需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作严格审核,不符合写作规范要求的决议将不予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四、鼓励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的程序和要求以及答辩委员会决议写作规范参照博士学位论文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人报告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篇幅一般不少于300字。
五、以上各项规定和要求自本通知颁发之日起实施。
2023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博土毕业论文答辩名单主持人或院长
苏州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
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你说的是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答辩论文分为几次答辩吧,分为开题报告、预答辩、正式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若答辩委员会未作出补答辩决议、或逾期未申请补答辩、或补答辩仍不合格,则不得再申请博士学位。学位申请人做补答辩时,答辩委员会一般应为原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设答辩秘书1人,由学院助理或学院指定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准备答辩会的相关材料,填写《答辩会记录》(重点是委员的提问、答辩人的回答、答辩委员会的简要决议),整理答辩人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报告书、评阅书、答辩会记录、表决票等材料,内容准确,字迹工整。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答辩工作规范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对此项工作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水平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答辩程序,防止论文答辩中的形式主义,特对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做如下规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
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凡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包括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向校学位办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匿名外审工作。
(一)学位论文预答辩的内容
1.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学术作风、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2.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论文的创新点等;
3.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议;
4.作出论文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
(二)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
1.学位论文预答辩时间安排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一般在正式答辩3个月之前;
2.由导师或培养单位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内容聘请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人(校内、校外不限)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并报所在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3.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公开举行,由预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4.学位论文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每位答辩人的预答辩过程不少于60分钟;
5.预答辩委员会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审查,重点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预答辩委员会采取评议方式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意见。对有争议者,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
7.预答辩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填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交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如未获通过,答辩人须于再次申请时重新进行预答辩。
二、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与公告
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从网上进行。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周在研究生院网站的《山东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审批和公告系统》中登录答辩人姓名、导师姓名、所属学院、专业、研究方向、论文题目、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委员会名单等情况;
2.通过校学位办公室审核的答辩委员会等将在系统内予以确认并公布。确认后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如需更换,须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书面报告校学位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
(二)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
1.答辩开始前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或委员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并主持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答辩人的简历、执行培养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情况及论文的主要学术价值;
4.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情况,重点报告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存在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或简要介绍导师和评阅人对论文的评审意见;
6.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应着重与答辩人共同探讨问题,避免对论文进行泛泛的评论。论文答辩应允许旁听者提问。提问后,可给答辩人一定的准备时间。答辩委员会应重点考察答辩人回答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
7.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作出答辩评价,进行投票表决,主要议程为:
(1)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应根据学位论文的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对论文本身及答辩情况作出科学评价。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2)在对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含2/3)以上同意者为通过。
(3)讨论并形成答辩决议书。答辩决议书需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分别签字。答辩决议必须有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语和修改要求,否则无效。
(4)审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表》并由主席签署意见。
8.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答辩人当面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并宣布表决结果;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三)学位论文答辩的工作要求
1.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维护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不降格以求;
2.答辩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努力创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3.除保密论文外,答辩要以公开方式举行,广泛吸纳校内外有关人员列席旁听。
三、关于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写作规范及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须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论文选题的评价
选题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何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立论依据是否充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了解是否全面。
2.对课题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先进、恰当,技术路线是否清晰、缜密,课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研究内容是否完整,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正确,理论分析是否严谨;创新性何在,并对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点)进行等级评价。论文创新性分为四个评价等级:
(1)有很强的创新性;
(2)有较强的创新性;
(3)有一定的创新性;
(4)没有创新性。
4.对答辩人业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
答辩人对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坚实宽广,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行文是否流畅,分析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写作是否符合规范。
5.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价
须明确指出论文尚有何缺点和不足,有何需改进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6.对论文答辩情况的概述
答辩人回答问题是否完整、准确,思路是否清晰;答辩中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
7.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结论性意见,分别为:
(1)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2)建议重新答辩;
(3)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
(4)达不到博士学位水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二)结尾部分的体例应统一为:
答辩人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经全体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或具体票数)通过(或不通过)该论文答辩,并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学博士学位(或其他结论)。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内容必须充分、具体,力戒空话、套话,篇幅一般不少于500字。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需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作严格审核,不符合写作规范要求的决议将不予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四、鼓励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的程序和要求以及答辩委员会决议写作规范参照博士学位论文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人报告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篇幅一般不少于300字。
五、以上各项规定和要求自本通知颁发之日起实施。
会。答辩时间表博士生可以在学校的官网查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答辩公告应至少在答辩前五天统一提交至研究生院,并在研究生院网站公示三天。论文答辩会应有记录。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须知
这是一篇关于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须知,由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我收集整理,欢迎浏览!
夏季毕业的博士论文评审、答辩时间为5月6月,春季毕业的博士论文评审、答辩时间为11月-12月。具体时间按照研究生院要求确定。
一、匿名评审论文的提交:
博士学位论文在获得导师认可,并通过学院对论文的形式审查后,方可提交评审论文。审查工作需在匿名评审论文装订之前进行,并且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审查情况表”,其中学院意见将反馈给导师,学位论文通过审查后,导师方可组织进行相关工作。
1、 博士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匿名评审的论文,逾期将不予受理。
2、 评审论文要求提交7篇,匿名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统一格式的封页;字体、字号与排版格式、幅面大小应与正式论文相同,评阅后的学位论文可重新装订,制作成正式格式论文。供评阅的论文中不可包含致谢、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随感、杂论等任何透露本文作者和导师姓名的信息。
3、 匿名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与封页统一格式的扉页;
②中文摘要(大约1000字,一页为宜)
③英文摘要(2200字符,一页为宜)
④目录
⑤正文
⑥参考文献
⑦与论文相关而不带有个人色彩的学术内容的附件。
二、论文评阅:
1、每篇博士论文需聘请有关学科的5名专家评审,其中校外专家至少2名。评审专家名单以及送审工作由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评审意见返回后,教务办公室通知各系主任、导师以及博士生本人。
2、按《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几项要求》的规定:“ 5位评阅人中如果有1人不同意答辩,则需另聘1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评阅,论文评阅人有2人或2人以上不同意学位 论文答辩,则该论文不能答辩,本次申请无效。”(见《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文件选编》修订本)
3、评审通过的博士论文,将由工作小组为其组织论文答辩。评审意见否决的,将视情况作结业等处理,可在两年之内再次申请学位一次。
三、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通过者,将由教务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提交答辩申请。答辩申请工作由学生本人以及答辩秘书配合进行,博士生本人还应提交两篇发表于核心刊物的.文章(一式三份)。博士生应根据评审的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并且按照要求打印装订,向教务办公室提交4本。
答辩前一周,各系主任在征求导师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好答辩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九人组成,成员的半数以上(不含半数)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其中必须包括两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工作的要点如下:
1、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2-3天,答辩秘书应到教务室领取各种材料,包括:
A、 答辩材料袋。答辩审批相关材料;博士生培养计划;综合考试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学位论文评议书;博士论文表决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袋内暂无,下载打印);授予博士学位人员信息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
B、 填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答辩费用支出单”,并到学院会计室预支。
C、 领取答辩桌签。
D、 安排答辩场所。因我院现无答辩专用场地,希望各导师尽量自己解决。
2、 答辩委员会职责:
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组织论文答辩,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要求的标准。对学问水平、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就是否同意硕士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过。讨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有补充修改的基础,答辩委员会可以做出在两年被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的决定。
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将答辩委员会对博士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以及表决结果写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并请答辩委员会主席审核签名。
学位论文答辩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记录人员和答辩委员会主席审阅无误后签名。
3、 答辩程序:
A、 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主持答辩会各项议程;
B、 导师将要介绍研究生学习成绩以及科学研究的主要情况;
C、 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约半小时)
D、 答辩委员会成员以及答辩会参加人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E、 答辩会休会;
F、 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主要议程:
宣读导师以及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
评议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
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讨论并通过对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的评语;
签署《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G、 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决议书以及投票表决结果
H、 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四、答辩完成以后的后续工作:
答辩秘书需在答辩后三天内完成答辩材料的整理工作,及时提交教务办公室,并且及时提交电子版答辩报告书等。学生需配合答辩秘书整理相关材料,并及时提交电子版论文、个人信息等。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答辩工作规范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对此项工作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水平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答辩程序,防止论文答辩中的形式主义,特对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做如下规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
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凡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包括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向校学位办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匿名外审工作。
(一)学位论文预答辩的内容
1.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学术作风、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2.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论文的创新点等;
3.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议;
4.作出论文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
(二)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
1.学位论文预答辩时间安排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一般在正式答辩3个月之前;
2.由导师或培养单位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内容聘请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人(校内、校外不限)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并报所在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3.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公开举行,由预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4.学位论文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每位答辩人的预答辩过程不少于60分钟;
5.预答辩委员会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审查,重点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预答辩委员会采取评议方式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意见。对有争议者,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
7.预答辩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填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交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如未获通过,答辩人须于再次申请时重新进行预答辩。
二、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与公告
1.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批从网上进行。答辩委员会秘书应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两周在研究生院网站的《山东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审批和公告系统》中登录答辩人姓名、导师姓名、所属学院、专业、研究方向、论文题目、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委员会名单等情况;
2.通过校学位办公室审核的答辩委员会等将在系统内予以确认并公布。确认后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如需更换,须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书面报告校学位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
(二)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
1.答辩开始前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或委员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并主持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答辩人的简历、执行培养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情况及论文的主要学术价值;
4.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情况,重点报告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存在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或简要介绍导师和评阅人对论文的评审意见;
6.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应着重与答辩人共同探讨问题,避免对论文进行泛泛的评论。论文答辩应允许旁听者提问。提问后,可给答辩人一定的准备时间。答辩委员会应重点考察答辩人回答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
7.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作出答辩评价,进行投票表决,主要议程为:
(1)评议学位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应根据学位论文的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对论文本身及答辩情况作出科学评价。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
(2)在对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含2/3)以上同意者为通过。
(3)讨论并形成答辩决议书。答辩决议书需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分别签字。答辩决议必须有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语和修改要求,否则无效。
(4)审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表》并由主席签署意见。
8.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答辩人当面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并宣布表决结果;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
(三)学位论文答辩的工作要求
1.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维护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不降格以求;
2.答辩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努力创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3.除保密论文外,答辩要以公开方式举行,广泛吸纳校内外有关人员列席旁听。
三、关于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写作规范及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须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论文选题的评价
选题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何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立论依据是否充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了解是否全面。
2.对课题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先进、恰当,技术路线是否清晰、缜密,课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研究内容是否完整,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正确,理论分析是否严谨;创新性何在,并对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点)进行等级评价。论文创新性分为四个评价等级:
(1)有很强的创新性;
(2)有较强的创新性;
(3)有一定的创新性;
(4)没有创新性。
4.对答辩人业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
答辩人对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坚实宽广,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行文是否流畅,分析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写作是否符合规范。
5.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价
须明确指出论文尚有何缺点和不足,有何需改进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6.对论文答辩情况的概述
答辩人回答问题是否完整、准确,思路是否清晰;答辩中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
7.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结论性意见,分别为:
(1)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2)建议重新答辩;
(3)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
(4)达不到博士学位水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二)结尾部分的体例应统一为:
答辩人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经全体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或具体票数)通过(或不通过)该论文答辩,并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学博士学位(或其他结论)。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内容必须充分、具体,力戒空话、套话,篇幅一般不少于500字。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需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作严格审核,不符合写作规范要求的决议将不予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四、鼓励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的程序和要求以及答辩委员会决议写作规范参照博士学位论文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人报告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篇幅一般不少于300字。
五、以上各项规定和要求自本通知颁发之日起实施。
不影响。博士论文答辩会采用以在线形式进行方式进行。有关同学需要提前安装系统、做好测试。然后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须仔细阅读并签订在线答辩知情承诺书,即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核时间:每周二上午及周五上午。在答辩日前至少提前一个星期由答辩秘书将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核材料交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经批准同意方可举行论文答辩。未经批准擅自举行论文答辩,此次答辩无效。在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同意答辩的意见签署日后一个月内必须完成答辩,否则必须到研究生院培养处重新审批后方可答辩。
1、急社会所需,突出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山大学针对泛珠三角地区软件业“一般人才好找,高级人才难求”的局面,以及中山大学培养研究型、国际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将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将软件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IT行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并能与国际软件人才需求接轨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基于这一方针,学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借助学校多学科的条件,全力满足软件学院的教学需求,为培养软件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的支持。软件学院在做好软件工程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并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训的新模式。广州市将软件产业的发展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市政府成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办公室”,直接由主管副市长领导,并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的专项基金。软件学院抓住这一与自身发展方向一致的机遇,积极与广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配合落实政府的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训计划。这种合作密切了学院与人才需求单位的关系,学院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学院目前正在与广州市发改委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共建关系,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探索“课程+实训”的课程体系建设。2、创办软件工厂,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离不开实践环节。然而,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以及国内的大环境还没有在大范围形成接纳学生实习、为在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的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借鉴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模式,于2006年3月和合作伙伴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创办了中大软件工厂。利用软件工厂的模式引进行业经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锤炼综合素质,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之一。软件工厂的成立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沟通对话的平台,为进一步的产学研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校内实践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桥梁。学生可以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巩固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又回到课堂和书本里寻找答案,增强了学习兴趣。软件工厂除了作为软件学院学生的实践平台外,还具备如下功能:第一,承接软件开发类项目,并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促进软件工厂自身的发展。第二,作为教师、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窗口;第三,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平台。软件工厂在对外合作、自主研发等方面中大软件工厂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行。与多家IT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承接了“直属海关预警系统”、“SAVL车辆自动监测系统”、“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七号信令网关”、“石油公司调运系统”等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在项目开发中,软件工厂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为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项目开发指导,编码和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学生完成的。部分同学先后参加了2-3个项目的开发,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有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由此可见,同学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动手实践能力。经过软件工厂项目锤炼的学生,在学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增强了就业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以后还将继续走医学院的教学培养方式,把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有机的结合起来。学院还准备利用软件工厂的平台,向国际知名企业征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中大软件工厂还是学院和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中大软件工厂进行转化、孵化,再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中大软件工厂向软件学院投入80万元设立学生虚拟创业基金,该基金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工厂共同管理,用于资助学生团队在软件工厂内部进行虚拟创业。在学院的组织下,软件学院的学生,可以向软件工厂申请虚拟创业基金。已资助的项目有:基于的视频监控系统,资助金额:15万元。创业团队共7人,全部为软件学院本科生。虚拟创业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参照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当创业项目孵化到一定阶段,从软件工厂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创业公司运营该项目。学院还和eBay、Microsoft、IBM、Oracle、SUN、HP和Cisco等跨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Oracle、TCL集团工业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与这些公司在联合实验室、学生毕业实习、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就业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3、引进行业经验,培养研究型、创新型高端软件工程人才在校内针对所有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训必修课,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第二个重要特色。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一个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共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点高、就业面广。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IT产业;二是中山大学学生具有成为团队技术和管理领军人物的愿景和潜质。因此,学院的软件工程实训教学和一般软件企业的职业培训不同,不仅着重进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领域知识的培训,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教学采用了企业化管理和自主型学习组织相结合的模式。学院对软件工程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软件工程实训”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课,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训。在高级实训期间,同学们在实训导师组的带领下,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入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模拟公司管理模式,指导老师作为实训项目总监,项目组的各种角色,如PM、SCM、SQA、DBA、TS等都由参训学生担任。为此,学院与软件工厂一起制订了一整套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软件工程实训过程规范、实训案例库、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2007至2009年分别对1500名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进行了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院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训方案。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学校专门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了实验室。学院拨出专项经费,派出指导教师,形成了以学生科技骨干为主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在嵌入式软件、电子标签、信息家电、网络游戏等方面形成了学生科研团队。其中多项作品先后参与了中山大学“创意基金”、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已经取得的成果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如音乐王国门户网站、网络加密传输系统、电子游戏地图编辑引擎、裸眼可视三维立体显示器等。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比赛及交流机会锻炼学生,每年举办 “软件创新设计大赛”, 2007年承办了IBM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对抗赛(华南赛区)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省级奖6项、数学建模比赛省级奖1项、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省级奖7项、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实战精英赛全国二等1人近两年共有10个本科生项目获得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资助,“中山大学3D数字图书馆”还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学院学生富有活力,工程实践能力强,几年实践下来,有不少学生在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和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同时也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由学院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而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成功蝉联“IBM杯”。此外,还获得其它科技类奖项,如2007年苹果公司全球优秀学生奖学金、广东省“挑战杯”课外论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等奖项。在推进山区信息化方面,学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信息化,协助边远山区梅州市梅江区完成了“中国·梅江”政府网站建设和山区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规划工作,并完成了逾五万字书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区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区信息化实践与探索”。这次实践还建成了“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确立了政校合作模式,为同学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5、成立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业,张广宁市长提出“要像抓汽车业那样抓软件业”。200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广州市软件人才发展战略,指出要“大规模培养和培训适用软件人才”、“建立1-2个大型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计划以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依托,大规模培养、培训适用软件和动漫人才。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广州市政府的号召,为广州市软件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派出骨干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相关软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1月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广州地方培养培训大量适用软件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作为学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为广州市制定了培养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承担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低端软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师资培训、培训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等任务。现学院已经承担了为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培养软件师资的任务,至今已入学两批学员。与国外大学、企业合作进行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通过这种合作,广州市获得了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软件学院不仅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与地方人才需求单位的合作关系,对他们的需求更加了解,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而且通过这种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软件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院的声誉。6、携手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了能真正让学生在国际合作中受益,学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学院已经开始了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至今为止,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进展顺利,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联合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2007年开始已经有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境外2年的学习。学院积极参与由海外知名学者参加,旨在提高国内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龙星计划”。 “龙星计划”的发起人美国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于2004年12月到中山大学访问和落实“龙星计划”合作后,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了“龙星计划”的美国研究生课程 “高级图形学和可视化”和“数据挖掘”,分别由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秦洪博士和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裴健博士进行授课。学院与多家知名IT企业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2009年11月,美国IBM公司软件部资深工程师、科学家凌棕博士来我院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高级电子商务工程》;2006年11月微软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为我院研究生开出课程《微软生产技术》;2007年11月IBM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讲授研究生课程《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先后和Intel、IBM等 6个知名IT公司联合建立了8个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是学院国际化以及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良好开端。7、建立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学院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专业高端立交桥”模式: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合作建设“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与电子系通信工程专业合作建设“通信软件” 方向等。在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这种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也是中大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软件学院与学校所有培养工程硕士的院系一起,整合学校培养工程硕士的资源,建立“8ME”联合体,旨在集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软件学院等8个有工程硕士培养项目的院系,在教学科研、对外推广、“8ME”论坛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各专业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合培养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符合市场要求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8、与行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始终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将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思路推进了一步,开展与行业的合作办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在软件工程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下,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例如:学院与广东省卫生厅合作开设广东省医学界卫生系统行业班,培养卫生行业急需的软件人才,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概论”等课程。2007至2008年,受广州市发改委委托,开办了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教师师资班,也针对师资班的具体情况增设相应课程。9、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学院经常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承办了“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精英赛(华南区)”总决赛等比赛,举办了全校性“文华杯”知识竞赛、“情满海珠区,助残送温暖”文艺演出、“五四”征文比赛,白云区神山镇三农问题考察、参观烈士陵园、黄埔军校,组织田径运动会和球类比赛等活动,举办歌舞、演讲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最佳党团日、班级风采展示、实训作品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至今,我院学生的文艺类文化活动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项,校市级奖25项;体育类获省级奖13项,校市级奖55项。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30多场人文科学讲座,将特色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开展精英教育,使学生学有楷模,明晰了成长目标。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中国前驻以色列外交官陈腾华教授、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张静君女士等知名人士先后赴我院讲授成功经历。为了使广大同学及时了解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我院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包括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吴杰教授、美国ACDSee总裁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还邀请微软亚洲工程院、IBM等IT企业的资深技术经理与我院大学生交流。10、重视培养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学院成立伊始,学校和学院领导就一直将办学质量视为软件学院的生命线。在软件工程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培养过程、学位论文指导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严进严出”的原则。在本科生教育方面重视教学质量,注重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培养的每一环节。为此,针对软件学院的办学特点,在学校相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以保障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2009年1月,我院05级本科生张磊同学喜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获得此类资格。此前,我院04级本科生黄晨昱同学获得2008年国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格,是全校67名获公派资格学生中的唯一一名本科生。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中取得佳绩。例如由我院王青等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在初赛时,他们是241支队伍当中最早最完整地提交作品的团队,他们的方案甚至成为了评委用于评判其他方案的标准。复赛的方案展示中,他们出色的表现征服了众多的评委,评委们给了Blackstone 团队“专业、专心、优秀”的高度评价。最后2个月在IBM中国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进行项目开发的决赛中,Blackstone团队在评比的各项指标上一直领先于来自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的其余4支队伍,最后成为了名至实归的全国总冠军。队长王青总结软件学院的专业培养和素质锤炼是他们赢得比赛的关键。我院赵杭等同学组成的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在全国200多所高校的800只队伍参赛的初赛阶段,P&T团队凭借自身丰富完整的初赛交付件顺利进入复赛。在复赛阶段,他们重新对业务建模流程进行细化,并且提出多个创新点,完成文档49份、共881页,视频4个,最终通过严格筛选,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共有大陆15支队伍和台湾2支队伍参赛,P&T团队在决赛期间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从决赛答辩到作品展示都准备充分,最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竞赛评委对P&T团队的评语如下:“P&T团队在业务流程和仿真方面都具有创新性的表现,对于ROI和绩效评估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只思考型的团队,本作品体现了一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团队文化建设和展示对于作品的成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2006年软件学院验收评估中,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名列前茅(全国有9所学校得分分以上,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得分分)。毕业生就业去向好,除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外,多数进入华为、Cisco、IBM、亚信、网易、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部分在银行、学校、税务、通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对于论文的准备时间存在不同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博士论文的审稿答辩流程涉及多方面的人和流程,存在很多不确定、难控制的因素。就笔者所见和所经历来看,论文的审稿答辩流程耗时在4~6个月(即一个学期,学位委员会也只在学期的始末各有一次学位颁发)。
完成标志 :完成撰稿、排版,并与导师及副导师完成修改和整理,导师同意送预评审。
完成标志 :《预答辩情况登记表》填写完毕,特别是专家签字部分,并根据要求修改论文。
完成标志 :收到评审结果,并上交评阅书,自己留存扫描件。
完成标志 :答辩通过,获得签字后的答辩决议。
完成标志 :完成研究生院学位办和学院教务员处的材料提交(电子和纸质),完成财务报销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