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

杨逸畴,1935年4月7日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野外先进工作者、竺可桢野外先进工作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他先后出版科学论著二十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普文章百余篇,在青藏高原地貌科学研究、高原与大峡谷地貌的形成和沙漠环境演变的研充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其科普著作《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沙漠寻踪》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太多太多了,而且您给的范围稍微大了点。

几个都差不多吧,你查查他们的影响因子,我觉得好像大气科学好一点。都收版面费

大气科学进展是大气科学的英文版,影响因子很高,是最好的。大气科学,气象学报都是权威期刊,差不多的,也很不错。高原气象是一级期刊,气候与环境研究是核心期刊。个人认为的排名:大气科学进展,大气科学,气象学报,高原气象,气候与环境研究 这些都要收版面费的

高等数学研究杂志

不好发。高等数学研究期刊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核机制,所以是不好发的,需要有一定影响力才可以发刊。《高等数学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省数学会主办的数学期刊。

本刊配合大学教学教育,研究和阐发高等数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为培养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大学生,大学和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其他科技人员和数学爱好者。设置众多栏目,具有学术与科普兼顾,数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最为贴近广大师生的特色。

O1 数学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高等数学的杂志我给你推荐《高等数学研究》,很不错,据我所知,西北工业大学几乎每个学生都定了这个,陕西省高等数学竞赛也有不少内容从里面选的。至于教材,当然是同济大学出的最权威了,而且是最流行的,学的人多,资料也多,方便!

科学学研究杂志

你把分给我,我告诉你。

投稿南北核、CSCD核心《科学学研究》:期刊外审通过率不高 2 个月拒稿 《科学学研究》设有科学学理论与方 法、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技管理与知 识管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栏目。 每年我都会选择冲击一下这个期刊, 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录用的经验可以 分享,只是把退稿的流程贴出来。 这个期刊在国家基金委认定的 A 类期刊 里审稿算快的,这也是该期刊投稿量剧增 的原因之 一 。 该期刊的审稿流程不定,我的投稿流 程:初审-栏目审稿-外审-栏目审稿-退 稿。但据了解,有些是没有经历外审的, 直接初审-栏目审稿-退修(退稿)。我 投的这两次都经历了外审,个人认为该期 刊外审的通过率并不高。 每年该期刊还会出一个重点选题的征 稿启事,可以参考,投其所好。

刊名: 科学学研究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主办: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2053CN: 11-1805/G3邮发代号: 82-31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学学研究创刊时间:198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肯定是了。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

《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光明日报》 agricultural trait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landscape, Ritsumeikan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中国美学史应该从何处写起》,《文艺争鸣》2013年1月号。《西周礼仪美学的物体系》,《文艺研究》2013年第1期。《中国春秋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批评》,《哲学家》2012年12月。《中国远古美学研究的若干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古今之争:春秋乐论的核心问题》,《求是学刊》2012年第6期。《美的历程与真味——刘成纪教授访谈》,《美与时代》2012年第8期。《殷商刻辞与中国艺术观念的本源》,《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一种建设性的城市美学》,《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西周用乐状况及相关美学问题》,《求是学刊》2011年第5期。Re-consideration as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in modern aesthetics,Journal of Asian Arts & Aesthetics, Vol. 4,2011《城市作为艺术与城市公共艺术》,《中国艺术报》2011年4月11日。《美的悖论与公共艺术的审美质量》,《中国艺术报》2011年4月18日。《道性之“真”与形式之“真”——刘成纪教授谈中西绘画》,《美与时代》2011年第1期。《生态美学的理论危机与再造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世界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美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23日第1版。《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美及美学的位置》,《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文化遗产之争与中国史学的观念变革》,《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9期。《重构美的形而上学》,《中州学刊》2010年第4期。《中国美学与农耕文明》,《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自然的人化”与新中国自然美理论的逻辑进展》,《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道禅语言观及中国诗性精神之诞生》,《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多元一体的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物、光、风》,《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美育哲学基础的重建》,《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原文化研究及其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08年2月5日。《刘成纪访谈》,《中国画研究》2008年第2期。《汉代哲学的身体整体观及对美学的影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重建中国文化的历史论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关于中原文化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三个问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及其映象》,《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汉代哲学的天人同构论及其美学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什么是审美体验》,《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身体美学的一个当代案例》,《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2月8日。《以中原的眼睛看江南》,《中国文化报》2005年1月27日。《生态美学与自然美理论的重构》,《东方丛刊》2005年第2期。《匮乏时代,美学何为》,《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4期。《自然美:一个经典范畴的当代价值》,《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美学:要思想还是要知识》,《文艺报》2004年11月25日。《诗性地理与庄子的哲学发现》,《江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非主流与美学的第三条道路》,《东方丛刊》2003年第4期。《维柯与中国文化诗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中国美学年鉴》2003年10月。《怎样理解西方美学中的理性》,《泰安学报》2003年第2期。《非主流与美学的第三条道路》,《东方丛刊》2003年第4期。《为什么是物象美学》,《美与时代》2003年第8期。《生态学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从实践、生命到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3期。《美学漫谈》,《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生命美学的超越之路》,《学术月刊》2000年第11期。《自由主义与20世纪中国美学进程》《求是学刊》2000年第1期。《时代潮流与美学使命》,《新华文摘》2000年11期。《90年代感觉主义文化备忘》,《民族艺术》2000年4期。《瓷音舞影,为美而存》,《东方艺术》2000年第4期。《丘山之性,林泉之心》,《东方艺术》2000年第6期。《文化的性幻相》,《书摘》2000年第2期。《中央之地为浑沌》《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走向散步美学》《人文杂志》1999年第6期。《芬兰美学家索妮娅·塞尔俄玛》,《美与时代》1999年第12期。《向美还归:散步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贡献》,《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失美的美学与当代美育的困境》,《文艺美学研究》第三辑。《宋陈文化与宋陈之学》《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前卫的根据》,《文艺研究》1998年第1期。《重新认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90年代审美文化的四种倾向》《美术观察》1997年第10期。《心的发现与音乐心理学的重构》,《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12月。《生命之流与审美之变》,《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新时期美学发展的三大误区》,《东方艺术》1997年第4期。《论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随缘韧游于都市丛林》,《东方艺术》1995年第6期。《月亮与中国文化》,《东方艺术》1995年第1期。《艺术家的美学》《美术史论》1995年第1期。《庄子审美乌托邦述义》,《云梦学刊》1995年第1期。《庄子畸人四论》,《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心音同形理论与音乐格式塔重建》《文艺研究》1994年第3期。《20世纪西方荒原精神流变观》,《郑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蝴蝶与中国文化》,《东方艺术》1994年第3期。《卢照邻的病变与文变》《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文艺》《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2期。《从结体变迁看中国书法的哲学隐匿功能》,《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西方现代诗寓言三则》,《开封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一次震撼灵腑的审美体验》,《美与时代》1992年第8期。《冲突与新的综合》《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3期。《庄子审美遗忘说试论》,《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拯救与梦想--水浒传理想主题的文化阐释》,《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美丑冲突与现代人的心灵震荡》,《黄淮学刊》1989年第1期。《从峰巅到深渊》,《学术百家》1989年第1期。《论现代人对现代艺术的承受力》,《文艺百家报》1987年8月。

这个杂志是双月刊。你就是直接到杂志社也是需要付版面费,杂志社费用大概在800元左右。看你情况,可能是河南的投稿者吧。如果是关于中原文化方面的稿件,省社科联有个期刊,近期这方面稿件免版面费。《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开设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研究、哲学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艺术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 如有帮助,请及时采纳。

本期关键词是  红色基因  :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本期分别从经济、新闻传播、行政、文化、教育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红色基因”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经济 】 传承红色基因谱写金融事业新篇章 摘要: <正>总书记强调,"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石家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诞生地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地,红色基因与生俱来,它流淌在每一位央行人的血液里,它承载使命,星火燎原,为经济金融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贺同宝.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J].传承红色基因谱写金融事业新篇章,中国金融. 2021,(Z1):71-73 | 2 | 【 新闻传播学 】 感官延伸与再现真实: 智能时代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 摘要: 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在人类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在高度技术化的智能信息时代,人对意义的建构和追求并没有随着感官的延伸而降低,反而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期待。在媒介与技术延伸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语境中,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成为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也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时代呼唤。  [2]周子渊.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J].感官延伸与再现真实:智能时代红色基因传播的场景建构,中国编辑. 2021,(05):28-33 | 3 | 【出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华精神: 新华书店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 摘要: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百年间,我国出版发行事业不断壮大成长,新华书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百年社会变革的四个历史时期,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新华书店发展四大历程及其特征、成绩与影响,提炼出新华精神内核,即"不畏艰难宣传真理的爱国精神、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敢破敢立谋求变革的奋斗精神、勇于进取转型升级的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要求,探讨新华书店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路径。 [3]张美娟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J].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华精神:新华书店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出版发行研究. 2021,(07):8 | 4 | 【行政学】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 红色基因,服务地方 摘要: <正>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大工血脉。面向新时代,大工牢记教育报国初心,以红色基因激发自觉,勇担"四个服务"使命,扎根东北大地,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学校综合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根植于大工特有的精神根基和文化底蕴,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秉持"人文精神、国际视野、本土关照、问题导向"的发展理念,汇聚了一批优秀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奉献出一批交叉学科研究成果,逐步成为东北地区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4]刘毅[J].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红色基因,服务地方,中国行政管理. 2021,(08):1 | 5 | 【戏剧影视】 中国主流电影红色叙事考察 摘要: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格局中,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中国主流电影,已经成为在国内电影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电影形态,承担着建构中国电影精神图景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融入全球化体系的道路成为不断生产全球视域下中国故事的过程,电影作为文艺话语同样不可缺席,这就要求故事议题要彰显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以及话语的相关资源。选好电影的叙事视角无疑是讲好中国故事、实践跨文化沟通愿景的前提,也势必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新时期的中国主流电影不仅需要将受众带回到历史场景,见证中国的历史变迁,同时还继续承载着民族记忆,要在电影文本中讲述那些能够激发受众更深层次情感共鸣的故事。要深度思考如何通过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参与建构较为完整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期实现跨文化间的良好互动、交流与沟通。  [5]闫德亮、李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J].中国主流电影红色叙事考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3(05):72-77 | 6 | 【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叙事化路径 摘要: 艺术化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丰富红色资源,提升资政育人的实效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故事、歌曲、影视以及情景表演等直观形式和手段来叙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化传承红色基因应坚持叙事性与导向性相统一,坚持各种红色素材与各门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坚持多元叙事主体与多种叙事方式相结合。 [6]蒋福明、唐晶.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叙事化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8):127-130 | 7 | 【文化】 红色文化的基因延续与守正创新 摘要: 红色资源是我们感受、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要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真正"有心学""有法学"。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不仅要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民本色、精神底色,也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让红色传统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 [7]徐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J].红色文化的基因延续与守正创新,人民论坛. 2020,(14):133-135 | 8 | 【档案学】 红色档案资源时代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 ——以闽西老区为例 摘要: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积淀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闽西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土地革命的开始地之一,也是毛泽东思想发祥地之一,这里红色档案资源丰富。文章以闽西老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史资料,梳理闽西红色档案资源及时代价值,分析其利用现状,探究加强闽西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以期更好地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8]方丽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J].红色档案资源时代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以闽西老区为例,北京档案. 2021,(06):37-40

中原》文学杂志是省级期邗《中原》是注重文艺理论的刊物。同时兼发翻译作品,主要作者有茅盾、阳翰笙、闻一多、蔡仪、徐迟、力杨等人。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Planning Fund

很难的。需要多层审核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很牛:因为它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该刊是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双月刊),2012年改为双月刊。创刊以来,所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我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1979年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负责编辑、翻译出版六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目前在职的专职编辑人员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

1、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该期刊是美国最早的社会学期刊,收录范围含盖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论、实务与历史社会学等领域,曾在美国社会学期刊排名第2。2、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全美社会学学术性刊物,该杂志在美国和英语国家社会学界颇有影响,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都为它撰稿,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社会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创刊于1975年,在期刊引证报告中的社会学期刊中曾排名第1。4、美国社会学协会会议(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学家专家协会,该协会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成员超过14000人。5、《社会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据2018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学研究》共出版文献3056 篇、总被下载4269697次、总被引12176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6、《社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据2018年9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共出版文献6609篇、总被下载1960846次、总被引396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9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社会》共载文1735篇、被引量19894、下载量83840,2015年影响因子为。

  • 索引序列
  • 高原科学研究杂志
  • 高等数学研究杂志
  • 科学学研究杂志
  •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
  •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