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会展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

会展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会展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

涉及的太广了,可以说具体一些么,这样没法回答你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 130标签: 战略, 企业 战略, 论文 1 企业战略总体研究2 竞争战略选择研究3 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研究4 特定企业内外战略环境分析要求 1 摘要200字2 关键词(三个以上)3正文 6000字4 参考文选(3篇以上)

走出会展经济与管理是学科还是专业领域的争论,需要超越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会展学科的归属及其持续发展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展经济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兴起是90年代以后的事,会展经济与管理在高校更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新专业,关于会展人才培养的论述国内较少。本文主要从分析会展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入手,分析了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提出并论述了“三位一体”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会展经济;会展专业人才;会展策划

一、会展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我国会展经济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昆明等会展城市为中心,会展经济市场利润达到25%左右,远远高于制造工业,且以每年约20%的增长速度,前景十分诱人。

会展专业人才在广义上可分为核心人才、辅助人才、支持人才三类:其中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属于会展核心人才,核心人才在会展行业中属于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的;那些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人才属于会展业辅助性人才;而高级翻译、旅游接待等人才则属于会展支持型人才。一个会展成功举办的关键在于会展核心人才,相比之下,会展核心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少的,却也是目前最紧缺的。

会展核心人才的岗位大致有下面这些:

会展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会展、节事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的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分析标书应招、分析展出资料、设计各类标准展位及特装展位、建立项目工作组、监督施工质量达标情况、实施展会过程监督、核算项目经费。

会展项目策划: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发新的会展主题,打破现有展会的局限性,为展会注入新的活力。往往要求熟悉会展运作流程,有会展项目策划或者会展营销方面的 经验 ,有市场调研的经验,并且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会展销售:其职务是进行国内外各种展览业务的承揽工作。会展销售是会展业职位中必不可少的。一些外商投资的会展企业会细分会议销售和媒体销售等不同方向。

会展项目经理:行业内从业经验丰富的会展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承接会展项目和运作会展项目。要求熟悉会展业务,能够独立的承接会展项目,熟练运用英语,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培养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熟悉会展经济与管理岗位工作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适应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培养模式笔者归纳为“三位一体”,即以政府为主导,分别从会展企业角度、大学 教育 角度和社会培训角度三个方位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其中企业培养是核心,大学教育是基础,社会培训是辅助,这样三位一体,有机地结合。

(一)“一体”――以政府为主体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政府引导作为前提条件的,有了政府这个大背景,能够促进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协调与良性发展。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政府强化对社会上那些会展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随着社会上对会展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加剧,社会上相继涌出一些会展类的职业培训机构,但由于管理不善,也出现了一些以假乱真或名不副实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政府对这些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进而进行质量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维护受培训人员的权益。另外,政府还需要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的高低层次进行指导,使初、中、高级培训机构进行合理配置,以避免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2.政府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仍需要投入和建设,比如高等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派人员到国外进行访问、学习和进修等,都需要政府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规范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对会展业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是维护这些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方式。笔者建议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二者联合制定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搭建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门槛,以保证会展行业人才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4.加强国际协作

据统计,美国新、德国和新加坡等国都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成立了一些著名国际展览机构,例如新加坡的国际展览局、美国的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德国的经济展览委员会等。笔者认为在为了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政府牵头,与这些机构合作,吸收学习其先进经验,委派人员去该国进修、学习,从而提高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形成符合国内实际需要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三位”解析

“三位”统指培养会展专业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1.企业培养

会展企业代表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方向,它一方面决定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注意将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

第一,内部培养。会展行业人才流动性强,导致会展企业不愿意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通常采取“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 方法 ,这样导致人才培养周期长,效果差。事实上,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会展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核心,他们决定着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应该把专业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首先打造和谐的企业氛围,通过内部熏陶和培养,形成和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

第二,外部培养。会展行业关联性强,它的发展受到经济、 文化 、 政策法规 的影响,会展企业应该密切注意当前形势的变动,对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进行适时调整。另外,会展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一方面为从业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直接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

2.高等院校教育

高等院校教育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经过了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才能使这些会展人才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平,预备一定的专业背景,这样的人才才能符合会展企业要求。在会展行业发达国家,75%以上的会展行业人员具有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23%具有大专学历,会展经理均为本科学历,他们普遍拥有10年左右工作经验。

高等院校教育具体的实施主要是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教育方面,高等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可借鉴国际会展教育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邀请外国会展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国内业界精英参与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方面,高等院校可通过与相关的会展企业签订协议,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和训练基地,使学生在真正企业挂职工作实践中了解会展行业的运作过程,培养锻炼学生党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积累行业实践经验。

3.社会职业培训

这里所说的社会职业培训方式,其实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辅助和拓展。通过社会上举办的职业培训,一来可以进一步提高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再者可以帮助那些有志于从事会展工作的其他专业人才仅仅通过短期高效的培训即可进入到会展行业当中,为会展行业提供多层次人才,缓解目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与供给短缺的矛盾。

此外,有两点建议给那些会展方面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希望他们在培训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培训层次的定位要准确。在培养要求和规定方面,不同层次的会展专业人才他们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身为会展培训机构,应该根据硬件实力和软件师资情况,对自身的培训层次进行准确定位,并提供配套的培训服务。

第二,力求与国际化、务必结合实践。通过与国际上那些著名会展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可及时的了解当前国际上会展培训的总体状况,从而借鉴他们先进的培训经验,提升我们自身的培训水平,通过与企业建立联系,将企业的业务操作作为培训素材,提高学员与实际接轨的实操能力。

综上,在政府这一主体的指导之下,会展企业培养、高等院校教育和社会培训这“三位”间既联系紧密、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摘要:会展 经济 与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 在 中国 刚刚起步, 目前 该专业中还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教材缺乏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问题 ,因此,解决的 方法 是:应全力培养专业教师 出国 深造,并聘请行业专家辅助授课,各高校联合组织教师编写专业教材,在明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合理构造教学 内容 和课程体系,最终完善该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 工业 化 社会 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 影响 力的提升,为我国一些大城市提供了 发展 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由于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会展产业对经济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同时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很多城市和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为会展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 现代 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

如今全国设有会展专业的高校已有20余所,在相关专业开设会展方向的有30余所,二者合计已有约60所高校踏入了会展学历教育的领地。但是以管理为主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与此同时会展经济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需求却又十分紧张。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本科教育,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与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发展。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这表明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然而为会展业服务的中国会展经济于管理教育专业却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中国会展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缺乏专业的授课教师,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会展教育则是刚起步,尚未形成从 理论 到实践的完整系统。从2004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少数几家高等院校开办该专业,所以从师资队伍情况看,主要由相关专业教学岗位转到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因此许多以经济学、管 理学 、营销学和 英语 等学科为专业的教师缺乏对会展专业的深入 研究 和透彻理解, 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而会展业又是一个实务性、操作性和服务性都很强的行业,因此对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势必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

(二)专业教材及相关专业材料少,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

由于我国开办专业时间较短和会展理论研究的落后等原因,由我国教师专家编写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严重不足。而国外直接翻译引进的教材又存在着与我国实际情况不衔接的情况,因此许多高等院校中都存在着专业教材选择余地小甚至是没有教材可选、没有教材可用的局面。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面对会展领域的研究和著作出版工作处在一个“三无”状态,一无“我国自己的会展 科学 理论和会展管理学科体系”;二无“系统、全面的会展领域书籍出版规划”;三无“专业的会展图书筛选、引进、出版、消化吸收的专业机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材的缺乏,限制了该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不明确

介于以上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完善。有的高校会展管理专业甚至所有课程中竟然只有《会展学概论》一门课程为会展学学科专项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更是不明确,其余课程皆由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拼凑而成。有的课程开设学期先后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全面,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试想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综合性的会展管理人才。

三、会展 经济 与 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全力培养专业教师出国深造,聘请行业专家辅助授课

目前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中,会展业 发展 的时间长,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 教育 也较为成熟。因此,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到这样的国家培训 学习 ,获得先进的 理论 知识和 实践 经验,回国后再根据我国会展业的实际情况,投入到有 中国 特色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的教学当中,势必会给我们带来较多的收益和效果。同时在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聘请行业内专家或资深从业人士授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些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座谈等形式把最新、最前沿的会展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有效补充学生这方面的空白。这一方面能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会展行业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又能让会展行业的精英领导了解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素质,为将来的学生就业和 企业 人才的选拔提供了空间和契机。

(二)各大高校联合 组织权威教师力量编写专业教材

会展就是整合资源,会展教育资源也需要整合。尤其是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不是十分成熟的阶段,我们更应该在整合全国高校的优势资源为会展教育服务,所以有关部门或高校自身应该组织起来,联合编写出版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相关教材,尽快填补我国这方面专业课程教材不足的情况,让高校教育行业能够在教材水平上有整体的进步,这样也能使该专业在全国的教学水平上有整体的提高。

(三)明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构造合理的教学 内容 和课程体系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建立在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会展经济与 管理知识 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知识、素质、技能与 社会 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理论和 应用 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课程的设置要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突出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特点和 规律 ,各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配置,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会展经济与管理课程的构成大致分为基本理论和 政治 素质课群、外语及 计算 机能力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

(四)完善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

就目前会展业发展急需提高的诸多方面中,展览业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会展业当前面临的重要 问题 。会展教育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基础,学校培养是会展教育的基石。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于培养会展业的核心管理人才,通过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培养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各项理论与知识、专业技能与 方法 、了解国际会展项目营运流程与管理方法、熟悉先进的会展管理软件、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及专业文档 写作能力、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及 现代 信息技术开展会展项目市场调研、策划、营销、运营及后期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知识型、应用型会展项目管理高技能人才。

学校要将优秀会展企业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样,会展企业也要将高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库”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可按企业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在学校教育阶段,要提倡课堂教学与 实习实训相结合,建立起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案,有的放矢地培养中国会展业的优秀管理人才。

参考 文献 :

[1]丁萍萍.我国会展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展览,2005,(2):48-52.

[2]郭肖华,余霖.关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厦门理 工学院学报,2007,(3).

有关会展经济与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会展策划与管理论文

2. 有关会展服务管理论文

3. 有关会展风险管理论文

4.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

5. 关于会展场馆管理论文

论会展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展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其企业发展的影响.一、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指导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何让一个企业在变化中不失去企业的目标,那么企业就必须要为某个时间段确定发展战略;而作为一个会展企业,其经营业绩尤其的与大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比对08与09的上海车展客流量,就可以发现,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参展企业削减了参展费用,这直接影响到了会展企业的业绩;而如何应对这种情况,除了一个应急的预案外,企业的主管还需要有其前瞻性,如果一个企业在做其发展战略时就考虑到了这种危急情况的发生,那么,肯定会在这场危机中安然生存下来。二、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给其客户的基础;而发展战略会对内部管理产生深刻影响;作为会展企业,由于其工作特性,关键员工掌握着重要的客户资料,而对于这些核心员工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场危机中,那些未制定其企业的发展战略的企业,将会发现,其核心员工将会因业绩的下降而影响到其收入,这将导致人员的非常流动,这将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而进行了企业战略规划的企业,则在平常的管理中渗入了多种技巧,以保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能与员工共渡难关。3、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市场形象及业绩的影响没有一个发展战略的企业,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只依靠本能在寻找客户,根本无暇顾及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建立相应的形象,特别对会展企业来说,本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将直接影响到参展供需双方进场的数量,对于需要展示的客户是否能够提供应有的展示服务,这些在大的金融危机下,企业会慎重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一个会展企业的管理是重要的。

组合策略国际化研究论文

十大飒飒大省得发

论文自己研究才有成就感,不要应付

毕业论文还是自己写的好,毕竟还有答辩环节呢

摘  要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华为公司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其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策略对中国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有重要的影响。华为公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其发展思路和处理方式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中国茶文化随着历史潮流的演变而流传至今,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本文从“宁八坊”八宝茶产品,品牌等方面进行研究,增加对中国茶文化了解及对中国文化认同感。通过八宝茶探讨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探讨,推广中国茶,打造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关键词: 八宝茶  营销策略  品牌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world,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moving to the s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uawei Compan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ts way of en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its strategy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ntry of Chinese enterprise brand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uawei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face the challen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handling methods have a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trend, Chinese te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ight treasures tea products and brands from the aspects of “NingBaFang”, and increa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the sense of identity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Assorted Chinese Herbal Tea to explore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promote Chinese tea, build a brand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 AssortedChinese Herbal Tea  marketing  strategy brand1 导论 1、1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Interbrand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是能够作为衡量一家企业品牌价值的依据。2015年,华为在其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排名88;2017年排名70;2018年排名68,三年的时间,华为的全球品牌价值排名上升20个名次,可见华为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品牌价值,在国际品牌群雄林立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那么,其他中国企业品牌该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即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1、1、2研究意义       国内为了更好的顺应国际内外市场环境条件的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国内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契机。本文进行STP战略分析,SWOT分析,分析了华为手机在国际市场环境中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采用4P营销策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对宁夏八宝茶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1、2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异     国内品牌是指国内知名度较高,产品辐射全国,全国销售的产品。       国际品牌是指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美誉度较高,产品产品辐射全球的品牌。 1、3宁夏八宝茶发展现状       八宝茶起源于盛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深得宁夏人民喜爱,在西北地区也是家喻户晓。宁夏现有八宝茶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中型企业每家年销售额达500-600万元,产品已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内蒙古、陕西、浙江等地。并且在宁夏政府对发展八宝茶产业大力支持下,宁夏八宝茶产品频亮相自治区,各类省外推介会上,在此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产业规模和品牌效益得到了不断扩大。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大,对于养生保健产品的筛选更加挑剔。宁夏八宝茶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品质得到了重大提升,喜欢饮用八宝茶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但产业发展目前仍面临“规模小、品牌弱、经营散”的局面。 1、4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 1、4、1中国茶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茶叶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中国茶有明显的生产特征:(1)生产主体以农茶为主,(2)区域分布显著,(3)产品结构变化快,(4)经营数量多,龙头企业少,(5)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识差。 下面分析我国近几年内的茶叶发展现状:图1  2013—2018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显示,从2013年,我国茶消费产量呈逐步上升趋势,运用统计学计算,我国每年平均茶消费量高达177万吨,平均增长率为,可得茶的产品消费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增加,增长发展趋势稳定。 1、4、2中国茶国外发展现状       全球茶产业大国有日本,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五十多个国家,中国作为产茶大国之一,在全球茶叶贸易中位置十分重要。图2 2018—2019年全球茶叶消费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显示:2015年开始,全球茶叶消费量在短短三年内提高67万吨,消费增长速度飞快。结合图1、图2,中国茶消费每年占全球茶消费最高可达33%,消费比重逐年上长。如图可见,全球茶叶消费量也呈稳定的增长趋势。由此推断,国际市场茶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涨,对于中国茶产品有一定的消费市场,来推广中国茶产业,茶品牌。图3  2018年1—10月中国茶叶出口去向低比例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资料显示:中国茶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美国比重略低,主要是由于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亚洲国家的出口比重较大,离不开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友好的外交和贸易。亚洲国家是中国茶的主要出口国,欧美国家潜在的消费市场。中国茶要想走向国际化的品牌道路,不仅要抓住现有的亚洲出口国,还要开拓更多的潜在国家,开拓市场。 2 公司简介及产品介绍 2、1宁八坊工贸有限公司简介      宁夏宁八坊工贸有限公司创立于2018年年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宁夏特产,养生八宝茶系列,花草茶系列,枸杞系列等养生产品,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茶文化体验一体化的企业。宁八坊八宝茶在传统八宝茶的基础上先后研发出十几种新口味,花草茶口味有三十多种。宁八坊创始人叶川始终坚持制作纯天然、环保、绿色、健康的八宝茶;追求悠闲自在、幸福温馨的生活方式。 2、2宁夏八宝茶文化简介       八宝茶原本是居住历经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宁夏人民用来招待远行的马帮人民的一种饮品。八宝茶是宁夏人们必不可少的话题。作为宁夏人们的传统茶饮,它不仅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其科学的配方及醇香的口感也深得人们的喜爱。宁夏人热情好客,待客必冲泡一碗热气腾腾的八宝茶。无论是过路客还是人们劳作回来,一杯香气扑鼻的八宝茶,大汗淋漓,既缓解疲劳有养生。经常喝八宝茶有提气补虚,驱寒健胃,提气补脾,明目清心,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 2、3八宝茶产品介绍       八宝茶,也称“三炮台”,以茶叶为底,掺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根据季节变化及不同人的喜好可加入玫瑰、或菊花、或核桃、或洋参、或决明子等,形成风味独特的一种养生保健茶饮。八宝茶需要用滚开的水冲泡,使每种配料都释放出滋味,喝起来香甜可口,香气清婉、浓醇爽口、馥郁宜人、滋味独具。经常喝八宝茶有提气补虚,驱寒健胃,提气补脾,明目清心,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保健作用。 3中国茶宏观环境分析 3、1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华为年总资产大约800亿美元,有着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消费者人均消费能力提高。养生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这对于健康的消费力度大大提升。       随着多边贸易自由组合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有益于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大展手脚。 3、2文化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际盛行中国风,中国元素,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始终吸引着国外的消费群体。茶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电子化信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消费者对于中国茶文化信息的共享更加充分,“回味”八宝茶本身就是中国元素文化的代表之一,有更大国际市场优势。 3、3政治环境分析       中国企业,品牌在国际政治环境中也是波折重重。华为公司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及其解决办法,是值得中国企业,品牌值得借鉴的。         其他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会采取一些狭隘的做法,但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强调自由市场的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寻找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避免极端的贸易摩擦,避免打击。中国向来是和平和正义的代表,重外交,发展经济,“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强化合作机制,着力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良好机会。 4 SWOT分析 4、1八宝茶的优势     产品优势:原材料生产成本低,质量优良,种类齐全,搭配得当,泡出的茶水香甜可口,老少皆宜。       八宝茶具有独特品质,养生保健,产品概念完全的切合了符合当代追求健康的消费需求,是绿色产品。八宝茶泡法简单,只需一壶滚烫的开水和一包八宝茶即可。       文化优势:中国许多茶结合了地理及人文因素,具备独特魅力,文化内涵丰富, 如西湖龙井、洞庭碧罗春、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等。中国高端茶的品质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具有深厚的底蕴。八宝茶是古丝绸之路回族和东方之间的羁绊,有着悠久雄厚的文化底蕴,在当地消费者心里地位高。在人们心中有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强烈认知。 4、2八宝茶的劣势       产品档次模糊:八宝茶产品层次模糊,中、高、低档层次不分明,产品线窄,没有形成结构合理的等级产品,中档,高档产品较少,梯度力分配不明显。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高档消费群体,八宝茶普通消费品会拉低消费档次。       品牌劣势:“宁八坊”八宝茶的知名度不高,相对于名牌养生茶,“宁八坊”八宝茶的名气较低,中高档产品较少,市场认可度不高。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品牌建立意识不强。专业营销人才不足,特别是面对国际市场,电商市场,队伍规模小,建设薄弱。对于现代科技的应用需要加强。茶企的质量稳定工作需要加强,质量才是硬道理,是打造品牌知名度的关键。4、3八宝茶的机会    政策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中国茶企走出国门的条件更加良好。从科技方面看, 互联网、移支互联网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发展, 为茶企营销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创造需求提供了优良条件。       养生保健的消费文化:消费提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八宝茶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香甜可口。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为了健康愿意花钱的意愿将增强,这也进一步促进八宝茶消费行为的增加。 4、4八宝茶的威胁       竞争对手:同类企业间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受大企业的压制。由于存在无序竞争,以次充好现象, 对茶形象造成伤害。中国是种植第一大国,但是日本的茶道在国际更受欢迎,这对于中国茶叶品牌走向国际是阻碍。       渠道缺陷:茶叶营销渠道建设不够完善, 同中间商的议价能力不强, 易受中间商的价格压制。茶叶在是易受潮产品,产品的运输和包装是是一大威胁。国外品牌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及美誉度, 占领了一些重要的细分市场。       政治因素:部分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经济,打压抵制中国品牌的进入。 5 STP战略分析 5、1市场细分 5、1、1人口细分       养生保健的概念主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生理差别小。年龄划分,主要是中年、老年,其次是青年。中年人有固定的收入,是主力消费群体,在生活中优越感和压力并存,通过消费从中获得幸福感,并渴望减轻来自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身体的健康对他们至关重要。老年消费群体主要以养生保健为主,重视产品价值,寻找一下排遣的途径,比如喝茶,既能排遣无聊,又对身体有好处。现在青年人养生的观念开始强烈,是一个有潜力的消费群体。 5、1、2地理细分       在中国,南北方口味差异化明显,南方人更喜爱绿茶、黑茶及乌龙茶,如龙井、普洱茶、铁观音等等,讲究喝茶的韵味。北方寒冷,多选择能够暖身的红茶或是花茶,北方人较少在意饮茶的意境,茶,能解渴暖胃便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北方人也转换了粗糙的性格,也开始了静下泡一杯功夫茶的喜好。       在国外,日本偏爱喝冷麦茶,韩国有煮茶法,喜欢热水浸泡,熬煮茶。英国有著名的下午茶,茶水配就糕点。欧洲一般都是红茶,但是德国人更喜欢花果茶,各种花瓣,苹果干、山楂干等搅拌在一起制作的里面没有茶叶。 5、2目标市场     八宝茶主要消费群体定义在60岁以下,25~45岁为重度消费群体。消费者都有喝茶的习惯,都有养生保健的消费观念。 5、3市场定位 5、3、1产品定位       产品包装款式众多,价位齐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产品定位为低,中,高三种,有商务八宝茶,休闲八宝茶,和礼品八宝茶。中低端产品满足大多数的消费群体,高端产品满足高端消费群体。中低端档次的产品用于生活,高端由于礼品赠送,旅游产品。 5、3、2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语:养生保健好,八宝茶以养生保健茶为重点,多元化开发八宝茶品牌。简单明了的语言,用品牌定位语直接告诉消费者八宝茶的功能效果,养生保健,给予消费者心里暗示,强化品牌效果。 6营销策略 6、1产品策略       包装:不同档次的产品,包装与产品相辅。高档次产品包装质量尊贵豪华,且有较高观赏性、保存性;中低档茶可采用木式、纸式、铁式材料制作,形状个性化,有产品可供参考的图案,个性鲜明,易于识别辨认,吸引眼球。     质量:质量方面严格把关,产品分类清晰,保证产品质量,茶水色泽清澈无杂质。 6、2价格策略       产品定价根据产品档次,性价比高,产品定价名副其实。国内定价,根据中国文化因素定为,x88,x99等有良好意义的价格标码。寓意长久,养生保健,发达昌顺。国外定价要避免消费者认为不吉利的数字,例如13这样的数字。 6、3渠道策略       直销渠道建设: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供应商,更加直接把握产品,加强产品渠道管理。       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经营成本低,有利于更宽的开拓展企业产品、品牌。       铺货:向沃尔玛,唐人街店铺和各大商场,茶叶批发市场铺货,减少产品流通环节。铺货可以是消费者直接看到,了解到产品。       选择性铺货:在大型酒店,茶馆铺货。大型的酒店一般都有直接经营的店面,而且主要是消费要求比较高的旅游群体的食宿地点,通过在此销售,更加容易接触消费群体,产生购买行为。 6、4促销策略 6、4、1广告促销       明星代言:具有健康形象的例如演员彭于晏,奥运冠军孙杨等,加大八宝茶保健产品的开发和保健功能的宣传力度。       公益广告宣传:拍摄公益广告,大力弘扬八宝茶茶饮文化,把八宝茶文化切合到关注健康的主题,宣传爱护身体,保持健康的公益主题,从而塑造八宝茶品牌。 6、4、2销售策略       捆绑销售:将宁夏八宝茶与立顿红茶进行捆绑销售。(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它既代表茶叶的专家,又象征一种国际的、时尚的、都市化的生活。)八宝茶是独特鲜明的养生保健茶。将八宝茶设定为优惠购买,降低销售成本和广告费用。两者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了服务层次。提升品牌形象,捆绑销售可以达到品牌形象的相互提升。八宝茶通过和立顿的联合捆绑,提高其产品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立顿可以借助八宝茶的核心优势互补,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完善,顾客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品牌形象也更优化。       展会营销:近年宁夏政府对发展宁夏八宝茶大力支持。八宝茶可以联合宁夏银川中阿博览会召开会议作为招待茶水,在展会展出。八宝茶是丝绸之路的传承品,无论从文化和感情,让外来来宾品尝,了解感受回乡人热情待客的传统文化,对于八宝茶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线上线下销售:借助电商平台,发展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销售模式,缓解了实体店库存压力,降低销售成本。       搭乘旅游快车:宁夏全域旅游发展蒸蒸日上,2018年外交部向全球推介:开放的宁夏蓄势待发。将塞上江南推向世界,将旅游特色推向全球。 7总结       八宝茶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养生理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受,但是由于品牌营销力度低,使其品牌知名度低。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发达,消费者更加注重本土产业的发展趋势。八宝茶作为有塞上江南之称的特色产品,如何定位八宝茶产品,推广产品,走出宁夏,走出国门,这是值得经营者深思的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一带一路”政策的优惠下,宁夏八宝茶应当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致力于八宝茶品牌发展,和国际市场的走向,打造品牌,做好品牌策划和营销,通过政府支持,国家政策,助力产业,产品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宁夏频道.2018年中国(宁夏)八宝茶文化论坛共谋产业未来,2018 [2]光明网宁夏站.宁夏:助力八宝茶产业快发展,2018 [3]张宏沛.宁夏八宝茶,一年能买三个亿,宁夏食品报网,2018 [4]搜狐财经频道.宁夏推介,宁夏宁八坊工贸食品有限公司荣获2018年中国商业年度创新奖,2018 [5]龚一鸣.安溪铁观音品牌建设策略[C].华侨大学,2015 [6]吴进国内外市场细分研究综述D中国市场,2012(11) [7]曹向涛;王文基;杜伟;郭光聪;陈承舜;龙丹;景曦.八宝茶养生文化及推广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8]朱立国.云南茶马古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普洱茶产品营销策划[C].昆明理工大学,2006 [9]立顿百度百科 [10]捆绑销售百度百科

组合策略国际化研究论文范文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 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后ATC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按出口交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和。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和,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增长。其中,纺织品出口亿美元,增长;服装出口亿美元,增长。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 (1)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1985年纺织品出口仅为亿美元,而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约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服装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对全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已达到20%。由于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越来越高,目前对外依存系数在40%以上,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尽管纺织品服装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大幅顺差始终是支持全国贸易扭转逆差局面和维持顺差增长的中坚力量。2002年贸易顺差为43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58%,是净创汇的行业。2005顺差超过了9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018亿美元的90%。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额为1259亿美元,增长,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中所占的比重为,比上年减少了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对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3)纺织业对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村城镇化,促进解决二元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行业中法人企业达万户,从业人员达万人,包括其他类型的单位,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9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出口企业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2006年1-12月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月~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422家,行业整体从业人数 万人,同比增加。ATC的终止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有所显现,面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国纺织业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纺织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近25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跃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6年7月24日,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世界贸易报告》中对纺织品贸易的评述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已占全球24%。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汇率变动影响,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04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见图2。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国内方面,虽然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仍存在许多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再者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纺织工业的外部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长期以来,棉花购销实行垄断经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际方面,外贸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例如2005年4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程序,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同年4月6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坚决反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华纺织品特限措施行动指南》。4月24日,欧盟宣布对我9种纺织品依据指南予以调查,并称其他几类产品也将列入密切监控清单。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相继完成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策施,或发出预警信号;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配额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除了质量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也对我国纺织业服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8期P14-17 [2]戴红梅刘煜: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出口遭遇阻击战[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第23期P8-10 [3]李娜:入世三年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7月P50-53 [4]周顺王立: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回顾[J].国际经济合作, 2006年第2期P25-28

全球化服务营销文化策略研究论文范文

服务作为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商品。菲利普·科特勒把服务定义为“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不可感知,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或利益。”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服务逐渐成为最能创造价值的营销利器,日益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跨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营销上取得优势,应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文化环境制定相应的服务营销策略。

一、文化引领消费

文化是左右消费者消费行为选择的烙印。国际营销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民族文化差异,它涉及人口、教育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是影响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的文化烙印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呈现多元化

各国消费者的消费和他们的文化关系密切。例如,美国文化具有大量消费资源的特征,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前台。美国消费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特征是:赶时髦,猎新奇,不仅对商品内在质量要求高,而且喜欢商品的新奇。讲求健康自然,于是健康食品、保健饮料、健身器具等成为历久不衰的消费热宠;图方便情趣,根据美国快速化的生活节奏,生产厂商开发产品也越来越注意如何使消费者节约时间,美式快餐即是典型。

2.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在世界范围,日本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是最为剧烈的。他们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上国际化,新潮商品、新潮购买方式是典型的代表;储蓄意识传统化,富裕的日本人仍不放弃勤俭节约、积极储蓄的习惯;购买过程严格化,在国际市场上有这样的共识:日本消费者最为挑剔;另外也存在与美国消费相似的消费享乐化和个性化特征。

3.传统文化深层次控制着消费意识

欧洲文化向来有高消费传统,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其消费心理喜新厌旧、从不满足于已有的商品,总是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中挑选和购买新产品。多数人对艺术时尚和高档奢侈品有特殊的个人偏好,年轻白领们几个月坚持省吃俭用就为买一瓶兰蔻的新款香水或是一根阿曼尼的领带,这种事在法国等国家屡见不鲜。

文化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进而对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从前期投入、产品设计到分销、促销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目标国家的民族文化因素。

二、适应全球化的文化策略

了解一国的文化环境,排除文化差异是国际营销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跨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障碍称得上是国际营销的“生命线”。要制定适应全球化营销时代的要求的文化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充分认识环境,解决文化抵制问题

大多数文化都有着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拥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并自觉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中陌生和未知的部分。民族中心主义会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劣等感,这是一种自然的感受。国际营销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以获取利益,而不是屈从于目标国家的民族文化或扩张本民族文化。因此,要从思想意识上承认、理解、尊重文化差异,重视他国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要求营销者避免自我参照标准,学会角色转换,既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提出要求,又从营销者的角度有效地满足需求。

2.正确认识文化的渗透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互渗透,只是渗透的速度比较缓慢。就饮食结构而言,欧洲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改为用筷子吃饭,中国人也不会一下子只吃汉堡炸鸡,不吃米饭馒头;但是,在心理认同上,欧洲逐渐渗入中餐的同时,中国人也逐渐接受了西餐。另外,在一件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仅有实物的创作活动,而且融入了文化活动,该产品既具有其实用价值,也是一种文化系统中的信息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因此,国际营销人员要正确认识文化的渗透性,积极主动地开拓市场。

3.企业文化要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逐渐形成的企业信念、价值观、理想、目标、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企业风范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民族性为前提,同时根据企业类型、经营战略、市场取向等确立。企业文化创新是将本国公司企业文化与目标国家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本国公司与当地文化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既保留着本公司企业文化特点,又与当地文化环境相适应,既不同于本公司企业文化,又不同于当地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整合。创新企业文化不但使所有员工有归属感,团结一心,而且能够更好地开拓目标市场,实现企业目标。

三、结语

在国内的营销活动中,文化因素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往往不被营销者所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营销者与消费者成长于同一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较少考虑营销中的文化因素,而把重点放在营销的经济因素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偏差。但是当营销活动跨越国界后,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从市场调研、谈判、定价、促销、商品的款式、包装到销售商的选择与佣金的确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国际营销中,它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济活动源于人的需求,市场营销正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经济行为。那么,跨文化环境进行的国际市场营销应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求,因而,重视文化策略的研究,揭示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将有利于开拓跨国市场,实现企业长期的市场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纪忠方真:国际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70

[2]胡正明:国际市场营销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3]张庆伟:世纪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管理现代化,2003(2)

[4]邹乐群:新世纪企业营销的八大观念.商业研究,2002(6)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1 论国际法中的经济制裁 在中文中,“制裁”的基本释义是“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而在英文中,sanction由法令、庄严的协定等含义发展出多种释义:一是从法律角度指为保证法律得到遵守而采取的手段,包括对于违反法律实行的各种惩罚和为了预防违法而采取的奖赏的形式;是从道德的角度指维护道德的约束力;三是从国际法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指几个国家通常一致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迫使违反国际法的国家停止违法活动或服从裁决,尤指采取不给贷款、限制双边贸易,或者采取武装干涉或封锁等 措施 。国际经济制裁一般是指一国或多国对另一国或多国所实行的一种经济惩罚,其实质是以制裁为手段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及 其它 目标。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地宣称,制裁是其推行外交政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联合国有时也以通过某些决议的形式迫使会员国参与集体制裁。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据K·A·伊利沃特(K·A·Elliott)和.哈夫波尔(G·C·Hufbauer)对1914年到1998年170件案例的分析,150多件发生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而在90年代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50多件。 通观战后国际经济制裁实例,可以得出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即战略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提供核武器、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技术产品,阻止高科技及其产品进入被制裁国;而在通常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禁运时,一般综合贸易禁运。对被制裁国实行进出口禁运以及资金与人员往来限制。此外还有专项贸易禁运。重点选择关于被制裁国国计民生的若干贸易项目进行禁运。被选择的项目通常是粮食和石油等。 国际经济制裁的特点 首先是强制性。在强度上经济制裁是介于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之间的一种手段。制裁方为达到目的,不会顾及被制裁方的感受。 其次是对抗性。制裁者在实施制裁的时候从不掩饰自己所要制裁的对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使得制裁者与被制裁者之间处于一种公开的对抗状态。 此外还有相关性。经济制裁是使双方利益均受损失的双刃剑,而且制裁还会影响到第三国的利益。经济关系越密切,所受的损失就越大。经济制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制裁难以成功,因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仅制裁国的公司有可能违背政府意旨而行事,而且制裁联盟的成员国也会各行其事,从而使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国际制裁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即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时间达到是对方屈服的目的。伊利沃特等对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后发现,经济制裁的成功率在不断下降,1938-1972年间,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达到制裁预定目标的为67%,1973-1990年则下降到22%,即使在90年代,经济制裁的成功率也只有大约1/4。在影响经济制裁效率的因素中,首要的是目标国所承受的经济成本。伊利沃特的统计发现,大多数成功的案例中,制裁所造成的成本超过目标国GDP的2%,而失败的案例中这一比例不到一半。 经济制裁的所造成的损失是要由民众来承担的。一般来说,经济制裁会造成民众的损失,导致民众对政府不满,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个假设是建立在受制裁政府是民选政府的前提上的。假若被制裁的国家政权不是民选政权,那么制裁的效果值得推敲的。例如像朝鲜这样的国家,政府控制了全部的媒体,民众得到外部消息的唯一来源就是官方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作煽动,民众对所遭受苦难的痛苦情绪很容易就转化为对制裁方的仇恨。这样不仅达不到发动制裁的目的,反而使受制裁国的政权更加稳固。海湾战争后,联军对伊拉克的制裁一直延续到2003年,大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实力,从而为后来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但是制裁的最初目的——希望伊拉克人自己反抗来推翻萨达姆政权—无疑是失败的。 经济制裁往往对制裁国自身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了迫使苏联撤离阿富汗,对苏联发动了粮食禁运,随后又发动了油气管道禁运。对苏联的粮食和油气管道禁运严重损害了美国农场主和工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利益,最后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美国后来不得不主动取消了这一制裁。当然这也和阿富汗战争的进程和国际形势的转变有关。美国七八十年代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资产冻结,既包括保存在美国本土的两国资产,还涉及到美国银行海外分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中的资产。其实施不仅引起与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的法律冲突,损害到该地的主权和金融界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金融界的利益。 "从更广阔视野看,更重要和攸关美国国家利益的是,客户对美国银行服务能力的信心的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类顾客离开纽约或美国其他市场,到诸于伦敦这类被认为能够提供比较公平环境的外国市场"。据国际经济研究机构在1995年的 报告 称,制裁给美国公司造成的损失在150亿到190亿美元之间,并且影响到约20万工人的就业问题,其结果必然引起相关行业的不满。 至于民主国家之间,政治体制越发成熟,国家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会受到制裁的行为,更不用说去制裁别人了。 所以,有时候,往往制裁不一定给力,直接采用军事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方法 。随着地球上敢于公然进行独裁的国家越来越少,可以预见的是,制裁这种手段,离消失已经不远了。 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 一般说起来,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权采用经济制裁。二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有权使用经济制裁。前者系指国际经济制裁的程序性规定,后者即国际经济制裁的实质性规定。 国际上第一个涉及国际经济制裁的公约,是1919年巴黎和会结束时签订的《国际联盟盟约》。该盟约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联盟会员国不顾以仲裁解决争端的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它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它各会员国担任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Α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往来”。这就是说,第一,经济制裁是针对特定的战争行为,该行为一旦发生,其它会员国实行制裁的义务即自动产生;第二制裁是全面、彻底的,是“全面的经济制裁”;第三,不仅会员国,非会员国也得参加经济制裁,因而是“全球性的经济制裁”。 然而,如此严厉的经济制裁的法律规定不久便为国联大会一项关于“经济武器”的决议所取代。这项决议提出:破坏盟约的战争行为是否存在,由各会员国自己决定;国联行政院可对此提出咨询意见,但不能作出约束性的决定。这一修改,限制了国联行政院的权力,加强了各会员国的任意性,削弱了1935年对意大利经济制裁的力量,同时,也为此后单边国际经济制裁的根据留下了伏笔。 同多边制裁和全球性制裁的法律地位相比,单边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则至今尚未明确。一方面,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决定同另一个国家建立或断绝经济、贸易往来,纯属该国内政,系该国主权的体现,外界不得干预。西方有些国际法学者还找出前面提到过的国联决议来论证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他们提出,由于联合国的无能为力,促进和维持国际和平的任务已经落在各个成员国之上,而各国的主要工具就是经济制裁。 另一方面,国际上也有个趋势,主张对国际经济制裁加以限制。如联大1970年《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和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32条)就曾规定:任何国家均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它种措施强迫另一个国家,以取得该国主权权利行使上之屈从,并自该国获取任何种类之利益。但是,什么是“外国不得干预的主权行为”,什么是“迫使一主权权利行使之屈从”,则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很难达成一致的定论。 目前的习惯国际法是,一国对另一国的经济制裁只要不牵涉军事行动或武装封锁,只要不牵涉它国的司法管辖权(1984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扩大对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禁运范围后,美国就曾同英、法、西德等西欧国家就管辖权问题发生过争执),一般并不会引起别国的非议,当然也不会引起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92页 [2]牛津当代大辞典,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644页 [3]国际经济制裁的效率与外部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第五十八卷,第三期 [4]HAASS,R. N. Sanctioning Madness [J]. ForEign Affairs,1997,76.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2 浅析国际经济法视野中的主权基金 [摘要]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与国际合作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因此,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主权基金国际经济法法治环境 在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中。西方各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主权基金领域担负起大国的责任。2009年4月18日,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博鳌论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分论坛演讲时称,主权财富基金是现存的不合理的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从50年来的历史上看,主权财富基金在市场上没有不良记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力量。 主权基金(Sovereign Fund)又称主权财富基金,是指掌握在一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储备盈余、自然资源出口盈余等,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其投资方向不仅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也拓展到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 主权基金的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新加坡、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常态化,而这些国家又不希望汇率上升过快,于是外汇储备急速膨胀;此外,以俄罗斯和海湾国家为代表的另一批新兴国家则直接受惠于全球化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在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凭借国家对资源开发权力的拥有。也积聚了大量国家财富。这些国家具有政府主导的传统,市场运作下的理财工具又不完善,于是财富大量集中在主权基金手中。目前,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日益活跃的参与者,其资金规模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市场影响力正不断增强。据统计,1990年全球主权基金的规模仅有约5亿美元;而2007年全球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资金规模约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基金规模高达900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拥有的主权基金规模也分别达到2000亿和1280亿美元。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双赢的角度考虑,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不应被视为一种威胁,只要各国努力规范其行为并改善其透明度和信誉,主权财富基金理应为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直接体现。该原则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不受任何外来干涉。而主权基金本身就是一国对经济活动的自主决定权和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延伸,属于国家利益的范畴,一国政府对其主权基金享有完全的占有、管理和支配权。主权基金主要来源于属于国有资产的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和自然资源出口盈余,是国家主权财富在现代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主权基金不仅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更是保障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进而实现国际经济格局多元化的有力武器。根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200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旗下的华安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约为347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19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八。2004年,具有主权基金背景的联想集团以亿美元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在中美高科技贸易中相对弱势的地位,使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2008年6月,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宣布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美方也明确表态:欢迎来自中国的主权基金,并将在修改投资法时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 其次,主权基金的积极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中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由于主权基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低风险,当资本市场面临崩溃危机时,投资者不必担心主权基金会陷入恐慌性抛售中,而且大部分主权基金并不像养老基金一样需要定期支付红利,从而避免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套现。因此。主权基金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参与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这将有助于稳定国际股票和债券市场。此外,主权基金的兴起使得新兴市场国家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成资产所有者,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力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将从美国一元支配格局向欧亚国家和能源输 出国 共同参与的多元体系转变,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强势力量,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据美国财政部统计,仅2006年以主权基金为主体的跨国投资就使得美国资产净增加兆美元,为社会提供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并对研发支出有13%的贡献。 最后,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据美国财政部估计,当前由各国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外汇加上主权基金)约有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实力更强的、由政府投资的主权基金的竞争,各国的国有资产通过优化整合以后将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投入到国际资本市场中,这将使传统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法律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美国近期酝酿修改投资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尽管主权基金的出现对国际经济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现阶段实现主权基金的法制化仍然面临着种种困境。首先,由于上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规模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普通的国际投资,在债券之外的市场往往会因流动性和交易量不足而难以对其充分吸纳,使得各国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其次,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家立法缺乏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规定,使得主权基金的运作缺乏透明度,既没有准确披露是由谁控制着这些庞大的资本。也没有定期公布投资策略和资产报表等可靠信息,而相关的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使得对主权基金进行信息披露 的法律规制处于事实上的缺位状态。最后,基于政治与国家安全等非商业因素的考虑,部分发达国家对主权基金背后的国家背景十分谨慎,导致主权基金缺少足够的商业性与运作独立性,容易引发投资保护主义,形成投资壁垒。近年来,美国国会腰斩迪拜港口公司收购美国港口。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以及华为收购3Com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HIUS)否决,都带有明显的投资保护主义色彩。 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目前,各国已经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和规范主权基金,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管理体制、具体运作和投资审查,提升主权基金运作的透明度。2007年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规定:在涉及主权基金投资时,授权CFlUS进行为期90天的调查。直至认定该投资不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2008年2月,在中铝收购力拓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也公布了6项法律原则,宣布将对政府控制的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上述立法试图通过对主权基金加大审查力度来规范主权基金的运作,这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其保护战略资产意愿的结果。相比之下,欧盟对主权基金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开放态度。为实现投资自由化的目标,2008年2月,欧盟宣布将出台主权基金行为准则,试图通过制定全球性的自律性规范来消除法律对主权基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限制。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建议,为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欧盟公司不被主权基金收购,欧盟应考虑实施“黄金股份”制度(即政府持有带有特定权利的股份。这种股份份额很小,通常为一股,但对公司重大战略决策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使政府对一些涉及重要敏感行业的外来投资拥有否决权。欧盟准备出台主权基金自律准则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制定旨在规范主权基金的行为指南。该组织已经明确要求新加坡、挪威和阿联酋等国为其主权基金制定详尽的披露标准,并开始推广挪威立法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认为通过信息披露立法能够促使主权基金的规范运作,避免投资保护主义。 主权基金本质上是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而非政府的行政机关。套用行政模式势必压抑专业精神与商业 文化 ,导致类似于官僚组织的死板僵化,显然不利于其高效率运作。因此,应尽量避免对主权基金的行政干预,确保主权基金市场运营的自由度。例如,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实现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核心目标,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网罗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部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 另外,主权基金要想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员,还必须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商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打消被投资国的政治疑虑和阻挠。在投资法中,应明确主体投资应该交由外部基金,进行第三者管理,从而淡化政治色彩,建立多策略、多通道的投资组合,加强基金间的竞争。弥补主权基金自身在资源、人才、内部监控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金勇。黄继新,伦敦G2O峰会的“教堂”价值[N],商务周刊,2009-04-20。 [2]王志刚,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8。(4)。 [3]杨燕,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共石家 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 [4]IFSL:垒球主权财富基金增至万亿美元[N],经济参考报,2009-03-04。 [5]刘婷婷,沙特预建世界最大主权基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7-12-25。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目录 2.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 3. 国际经济法论文免费范文 4. 国际经济法毕业论文 5. 国际经济法相关论文范文

5000的小论文,自己去你们学校的资料库搜点类似的论文,然后一综合就好了,很简单的

农业会展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论会展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展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其企业发展的影响.一、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指导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何让一个企业在变化中不失去企业的目标,那么企业就必须要为某个时间段确定发展战略;而作为一个会展企业,其经营业绩尤其的与大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比对08与09的上海车展客流量,就可以发现,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参展企业削减了参展费用,这直接影响到了会展企业的业绩;而如何应对这种情况,除了一个应急的预案外,企业的主管还需要有其前瞻性,如果一个企业在做其发展战略时就考虑到了这种危急情况的发生,那么,肯定会在这场危机中安然生存下来。二、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给其客户的基础;而发展战略会对内部管理产生深刻影响;作为会展企业,由于其工作特性,关键员工掌握着重要的客户资料,而对于这些核心员工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场危机中,那些未制定其企业的发展战略的企业,将会发现,其核心员工将会因业绩的下降而影响到其收入,这将导致人员的非常流动,这将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而进行了企业战略规划的企业,则在平常的管理中渗入了多种技巧,以保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能与员工共渡难关。3、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市场形象及业绩的影响没有一个发展战略的企业,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只依靠本能在寻找客户,根本无暇顾及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建立相应的形象,特别对会展企业来说,本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将直接影响到参展供需双方进场的数量,对于需要展示的客户是否能够提供应有的展示服务,这些在大的金融危机下,企业会慎重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一个会展企业的管理是重要的。

就如楼上说的一样,有农业期刊,你可以去参考下,免费下载的资源有(农业科学)

现在农村的发展越来愈好了,有了政策的扶持,很多方面的发展已经发展很迅速了。而且农村的空气质量好,又适合种些花花草草,而且也可以种蔬菜,又方便又自给自足,很方便。农村很适合人们在一起聊天,增进邻里感情。乡村振兴发展以及农业发展融合还可以分开进行展开论述。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 130标签: 战略, 企业 战略, 论文 1 企业战略总体研究2 竞争战略选择研究3 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研究4 特定企业内外战略环境分析要求 1 摘要200字2 关键词(三个以上)3正文 6000字4 参考文选(3篇以上)

开拓国际市场策略研究论文

只要大纲啊 那正文呢,你要自己来搞 定 还不如大纲及内容,我 帮 你

一、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二、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意义三、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困境 ①融资困难 ②信息闭塞 ③抗风险能力弱四、对策 ①行业协会 ②产业集群 ③寻找利基市场五、结语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能完全适应残酷竞争的环境,规避风险和少走弯路、顺利地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分析论文篇一 《强化商标保护意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摘 要] 商标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是商品品位和质量的标志,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象征。只有强化商标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世界名牌。 [关键词] 商标 名牌 商标保护 当今社会,商标已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商品的标记,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是商品品位和质量的标志,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象征。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之多的消费市场,但我们却很少有像“可口可乐”、“奔驰”那样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名牌,中国有闻名于世的“食 文化 ”,可是却缺少“麦当劳”、“肯德基”等遍布世界各地的餐馆。世界十大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中国名牌为什么如此难以走向世界? 一、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1.商标法律意识淡薄 名牌战略的基础条件是产品和商标。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和许多知名企业视名牌商标为国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名牌。而令人不安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对名牌商标的重视程度却不够高。它们只重视利润,整日忙于生产经营活动,忽视甚至无视商标的重要性,待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红火起来后,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牌子已被他人抢注,把已开拓好的市场拱手让给了他人。这些年来,一件件国内企业的知名商标被抢注的例子触目惊心:“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被一个荷兰人注册;“杜康”酒、“龙井”茶在日本被抢注;“长虹”电视在泰国被抢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曾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澳大利亚的一个商人竟在一年内抢注了我国180件著名商标!面对自己的商标被抢注的尴尬与无奈,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使用重金赢回自己的商标使用权,或改头换面,再创声誉,或放弃商品在该国家或地区的销售。无论作何种选择,企业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名牌扩张泛滥 有的企业在不顾及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盲目扩大商标使用范围,或自行许可多个企业使用,结果损害了商标的信誉,造成知名商标贬值。如“镇江香醋”、“德州扒鸡”等名牌产品,通过联营的方式甩卖“老字号”,许可他人企业打上当地的地名,就可以轻松地获取可观的商标许可使用费;天津狗不理总店曾提出了每年发展分店100家的 口号 ,分店无节制地发展造成经营产品的不规范,出现了只要能交出1万元许可使用费,不管什么样的餐厅酒楼都可以买走“狗不理”招牌的怪现象。 3.假冒伪劣产品对商标的侵害 据国家工商局估计,我国每年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流通额为3000亿元。假冒名牌源源不断,冲击着正宗产品,令名牌企业叫苦不迭。据有关资料,每年流入市场的假茅台不少于1200吨,价值4亿元;“红塔山”香烟,市场上的冒牌货已占销售量的30%~50%,在“红塔山”的主要销售地,假货已占红塔山总销量的70%。在假冒产品的重重包围下,有的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的资金用在了如何提高防伪标志上,甚至自己出资打假,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名牌产品的发展,损害了名牌产品的形象和声誉。有的企业没有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打跨,却败在假冒伪劣产品之下。 4.外商对中国名牌的侵吞 我国许多知名品牌在合资中,由于不注重保护商标专用权,不是夕阳西下,就是被打入“冷宫”。如“美加净”牌化妆品曾是风靡全国的名品,但在折价1200万元投入合资企业后,立即被打入“冷宫”,取而代之的是“露美庄臣”。每日映入我们眼帘的 广告 还有如“飘柔”、“海飞丝”、“舒肤佳”、“阿米尼”等,尽是合资的洋品牌,而国人所熟悉、喜欢的名字和商品却在与日减少,甚至销声匿迹。 以上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商标事业的发展。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那么,我国企业应如何提高商标自我保护意识,造就中国品牌,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也是我国所面临的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 1.强化商标保护意识,熟悉商标保护规则 一个国家没有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一个企业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打得响的牌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因此,正确的商标保护意识,可以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商标战略,制订正确的商标发展规划,生产出真正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从而夺取市场、获得效益,商标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而要加强商标保护工作,首先必须熟悉商标保护规则。不仅要熟悉我国的商标保护规则,还要熟悉商标保护的国际规则。因为只有熟悉商标保护规则,才能自觉地遵守商标保护规则,以免因不懂规则而有意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只有熟悉商标保护规则,才能主动利用商标保护规则,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商标权益。 2.高度重视商标战略,提高产品的质量信誉 (1)要坚持商品先注册后使用的策略。如果企业的商标先使用后注册,易被他人抢注;如果商标注册和使用同步,既有被驳回和产生异议的可能,又有被他人假冒的危险。只有商标先注册后使用,才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2)要强化产品质量,提高商标信誉。知名商标的信誉是以完美的质量为依托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消费者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尽快实现与国际质量标准的接轨;要注意掌握质量信息的反馈,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要配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使产品质量上等级,上水平。 (3)要实施名牌促销策略,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经济不识无名英雄,这“名”便来自于广泛的公共活动和深入的产品宣传,而宣传产品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做广告。创立名牌,要转变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要舍得投资,企业的牌子就像储蓄的户头,不断地用广告累计其价值,便可以享受它的高额利息。 3.提高商标注册意识,加强商标注册工作 在国际商标战中的一次次折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抢注风的背后,给我国企业家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商标,要及时注册。必须遵循“品牌营销,商标注册先行”开拓国际的重要准则。这就要求使用的商标必须立即申请注册,以免被他人抢注;而商标从申请到核准注册,一般都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提前申请非常必要。对于企业重要的商标和知名的商标进行防御性注册,即在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以及其他非类似商品上进行防御性注册,这样就建立了完整的商标保护网,可以维护品牌的整体性。如:柳州牙膏厂生产的“两面针”牙膏,在注册了“两面针”之后,又增注了“针两面”、“两两针”、“面面针”、“两针面”等商标,这些备而不用的商标称为联合商标,它们构成了对“两面针”的保护网,使侵权者无机可乘。而广东健力宝集团更是领先一步,在国内进行了60个商标的有效注册,在国际上注册了90个商标,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苦心创造的品牌――健力宝。 4.强化商标维权意识 维权是指在获得权利之后,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其不被侵害或丧失。首先,要使已经获得的权利继续有效,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商标的使用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会被依法撤销;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在到期前6个月或在延展期内要办理续展,千万不能一次注册就万事大吉了,要及时续展。其次,权利人应依法制止他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侵权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5.充分利用商标专用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已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大潮中,要在全球的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作为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要尽可能在相关国家或地区取得商标专用权,否则很难得到该国或地区的法律保护。近年来,海尔集团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 注册商标 数以千计,从而为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法律保护的基础。同时,还应注意到,外商来华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与外商合作投资时,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商标作价出卖一定要权衡利弊,以免为一时之利而丧失了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方的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不要支付冤枉的转让费或许可使用费。 总之,入世后的商标领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视现实,才能使我国的商标保护工作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造就我国更多的世界名牌。 参考文献: [1]商务部部长__纵论国家品牌战略[J].新经济杂志,2006 [2]__:以品牌促经济[J].决策探索, [3]王从军:品牌保护:优秀企业必解之题[J].中国品牌,2007 [4]涂永式:品牌战略运用的深层思考[J].特区经济, [5]黄永耀杨水星:实施名牌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索引序列
  • 会展国际化策略研究论文
  • 组合策略国际化研究论文
  • 组合策略国际化研究论文范文
  • 农业会展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 开拓国际市场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