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的10位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朱光亚坚守雪域高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 胡忠、谢晓君夫妇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 吴孟超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刘伟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 杨善洲烤羊肉串的善良慈善家 阿里木跨越海峡为大陆添爱心的志愿者 张平宜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 孟佩杰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 刘金国
我一直期待这《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视这个节目终于播出。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泪流满面,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是“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人”。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1 卓琳: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2 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3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4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5 李灵: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6 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7 陈玉蓉:暴走妈妈捐肝救子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8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9 萨布利亚-坦贝肯:西藏盲童的眼睛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10 宋文骢:歼-10之父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11 特别奖: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体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2、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3、“中国飞人,亚洲之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决赛场上,苏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间唯一的黄种人,他再次打开10秒大关,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在中国,杨振宁的名字从知识阶层,到平民百姓,可谓家喻户晓。一位从事自然科学的学者具有这样宽泛的知名度,不仅因为他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另一位得主是同为美籍华裔学者的李政道教授),还因为他是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卓有成就的美籍华裔学者。合肥小男孩从厦门走进清华园2001年10月29日下午,杨振宁应上海市海外联谊会邀请,在浦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作《21世纪的科技》演讲后,又以“八十自述”为题即席演讲。他用亲切的语调对大家说:“按中国旧历的算法,今天我整整八十岁!”台下响起一片深情的掌声……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当他未满周岁时,父亲杨武之先生考取美国公费留学,去了着名的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整整6年,他一直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甚至不认识父亲。6年过去了,父亲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受聘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母亲带着全家人从合肥老家出发,风尘仆仆地赶往厦门与父亲团聚。他们一路水陆兼程,途经上海。当杨振宁站在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大马路上,望着生平第一次见到的往来穿梭奔驰的汽车,他的惊愕程度绝对不会逊于《子夜》里那位从乡下初到大上海的吴老太爷!尔后,他在下榻处,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揿便会涌出哗哗流水的抽水马桶。这个富于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胧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无比伟力!父亲任教的厦门,是一个给杨振宁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们家住的那栋小楼就坐落在大海的边上。在那段美妙岁月里,他看到了蓝天大海无穷无尽的变化,看到了伟大宇宙无边无际的奥妙。这片广袤无垠的天地,在杨振宁的心里,种下了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深深情种,以及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无穷兴趣。后来,父亲受聘于清华大学,一家人又去了北平。杨振宁在清华园生活了8年,这8年恰恰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岁月。杨振宁曾多次谈到,清华园的8年,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过了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欣然应聘出任清华大学名誉教授。近年来,在他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他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完善和发展上。当然,在这8年里,杨振宁也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亲历了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祖国东北三省事件,亲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段历史自然是终身难忘的。卢沟桥事变以后两周,杨振宁与全家人一起回到了合肥。原以为会像上海“一·二八”事变后一样,日本人会撤退。但事与愿违,几个月后,日机开始大规模轰炸,回北平的梦成了泡影。西南联大的感情链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随后就是那场人类历史上野蛮血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一段令杨振宁,也是令整个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耻辱历史。烽火岁月里,父亲带着一家人从合肥经汉口等地到了昆明。杨振宁在那里进了西南联大,那所在战时极负盛名的大学。父亲也在那所大学任教。西南联大由战前中国最有声望的三所大学合并而成,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的南开大学。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了4年本科,尔后,1942年至1944年,还是在西南联大,他又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的是物理系。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教授多为留学欧美归来的年轻博士。他坦率直言,在西南联大,最为成功的当推数学系,而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三位数学教授是:陈省身,华罗庚和许宝路。说到物理系的老师们,杨振宁的眉宇间更是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怀念之情。那些当年亲手把他引入科学圣殿的业师们,都是中国物理学界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哪!杨振宁是一个非常念旧重情的人,对于他来说,师恩终身难忘。他十分尊崇已故的赵宗尧教授,80年代,他曾与国内的物理学界同行共同撰文,赞扬赵老师在物理学研究和教育中取得的重要成就。还有吴大猷和王竹溪教授,在杨振宁的眼里,这两位老师当年的教育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杨振宁在上大学四年级时,曾就毕业论文一事求教于吴大猷教授。吴大猷当时给他出了一个题目:“群论在分子光谱学中的运用”,而分子光谱学正属于吴大猷本人当时的研究范围。在吴大猷的指导下,杨振宁完成了这篇论文。就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杨振宁第一次步入群论研究这一神奇之谷,群论在未来物理学研究空间中的重要地位,群论所展示的那种令人赞叹的奇特的美,在这位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自此以后,杨振宁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几乎都与群论有关。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上海籍教授王竹溪是从事统计力学研究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日后的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杨振宁一生从事的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统计力学。韩愈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杨振宁后来的事业,已被历史证明是超过了他的老师,但是,对他而言,没有这些优秀的甘为人梯的老师们,就不会有他杨振宁的今天。师恩难忘哪!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获硕士学位。同年,清华公费留美发榜,杨振宁榜上有名。为了护照、签证等事,前前后后,足足拖了一年。父亲虽为教授,但战时持续通货膨胀,入不敷出,可谓捉襟见肘。迫于生活,杨振宁在等待出国的这一年里,做了西南联大附中的教师。他自然没有想到,这一年的教职,竟促成了他一生的美满良缘。今天我们都同意,是她先看到我了杨振宁说,他很感谢那一年的中学教师生活,因为那段生活使他对中学生、中学老师的生活有了真切的了解。特别是,在自己任教的那个班上,他认识了后来的太太、当时的学生杜致礼。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杨振宁决定在印度加尔各答搭乘去美国的运兵船。等了两个月,终于等到了床位。于是,经地中海、红海和直布罗陀海峡……最后到达了美国。“上岸至今,已经有56年了。”2001年10月,在浦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大厅,对着上千位听众、同胞,他十分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跟当年父亲一样,杨振宁也选择了芝加哥大学。他希望着名的物理学大师费尔米做自己的导师,结果如愿以偿。费尔米在当时已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之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同时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做出了第一流的工作。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念了两年半,获得了博士学位。尔后,又留校教了一年书。杨振宁在芝大的力学老师是当时年龄还不到四十的泰勒教授,那位泰勒后来被誉为氢弹之父。杨振宁记得,泰勒有一种非常反传统的性格。有时候,他会在走廊上拉住你,兴致勃勃地谈他刚萌生的一个新见解。而此后不久,他又毫无惧色地纠正了自己。也许,在泰勒的10个新见解中,有9个半是错误的。但这对杨振宁一生的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因为,科学研究,发现、揭示真理,这确实需要一种异乎寻常的率真和勇气,而在这份勇气中,自然也包括了敢于认识和纠正自己错误的自信和大胆。离开芝加哥大学后,杨振宁去了普林斯顿研究院。这所独立的研究机构有二十几位专职教授,没有学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研究人员。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呆了17年。这是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17年,在那里,他邂逅了自己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书时的学生,后来成为他太太的杜致礼。那是1949年的一次不期而遇。“今天我们都同意,当时是她先看到我了。”杨振宁说。也许是太太不在身边,说这话时显得旁若无人。邂逅的地点在普林斯顿的一家饭店。“杨老师,你还认识我吗?”那天,杜致礼突然出现在杨振宁的面前,明眸含笑地问道。人生的改变有时是从一句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寒暄语开始的。就像所有的有缘男女一样,这对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8个月后,他们喜结连理。在普林斯顿研究院这块学术圣地中,最负盛名的人物,便是被公认为20世纪人类科学史上的骄傲的爱因斯坦,以及同样令世人高山仰止的科学大师奥本海姆。在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绿色草坪间,年轻的杨振宁经常能够看到爱因斯坦步行而来。他从来不开汽车,与他同行的,是他那位杰出的助手戈登。与伟大的前辈同饮一池之水,自使杨振宁备享“开光”之泽,获益终生。1957年,因提出“弱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现象”这一重大理论,年仅36岁的杨振宁与他在美国的中国同行李政道博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居世界一流科学家的行列。在普林斯顿生活了17年之后,杨振宁收到了来自纽约的邀约函。纽约州正在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这所大学的校长怀广纳贤才共襄盛举之心,盛情邀请杨振宁加盟,助其为新校发展出力。杨振宁欣然受聘,前往石溪分校走马上任。这一年是1961年。“乒乓外交”开启回国之门1971年,在中美关系史上,先后有毛泽东邀请他的老友、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走上天安门、“乒乓外交”等震惊中外的大事,这一系列重要信号预示着中美关系解冻在即。1949年以后,杨振宁一直与在上海的父母弟妹保持着联系。他曾经四度跟家人在瑞士日内瓦和香港等地见面。面对着这些世界名城的湖光山色,如画美景,与家人久别重逢的片刻喜悦却无从消除长期离别的苦涩愁情。当他获知“乒乓外交”的信息后,立即给父亲去信,要求回国探亲。忐忑不安地,父亲将此事向有关方面作了请示汇报。很快,杨武之教授就接到来自国务院的答复:“欢迎!让你的儿子到中国驻法大使馆去签证。”当时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建交,许多中美之间的重大外交谈判都在巴黎进行。就这样,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便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成绩卓着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回国访问的第一人。杨振宁在上海华山医院见到了父亲杨武之。当时父亲已经罹病住院,但他气色不错,特别是见到爱子归来,更是喜出望外。两年以后,杨武之教授在华山医院故世。这位老人离去时的心情当是安详自如的,因为他为社会、为祖国、为世界奉献了一个杰出优秀的儿子,而且,在他有生之年,终于能与远隔重洋的儿子在祖国重逢。大饼油条摊的“粮票风波”杨振宁1971年第一次回国,上海是他的第一站。他住在锦江饭店。住进饭店的第二天一清早,他就被宣传喇叭给吵醒了。他随手取了照相机走出饭店。他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家大饼摊。好香哪!大饼,油条,还有豆浆、粢饭团,这里面,有多少儿时的欢乐,多少青少年时代的往事!他走近大饼油条摊,把手伸进裤袋,袋里有弟弟杨振汉头天晚上给他的一些人民币零钱。他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在舀豆浆。“一碗豆浆多少钱?”“两分钱。”掏钱。伸手接豆浆。“同志,粮票——”“粮票,什么粮票?”他一脸惊愕。对方却是一脸疑惑。他一想不妙,回身就走。豆浆也顾不上拿了。他继续漫无目标地走,略微显得有点心神不宁。忽然,他瞥见前面不远处那一长排修剪整齐的法国梧桐树中间,有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一定是在摸知了——真像自己的童年哪!杨振宁一时童心大发,举起手上的照相机,便要把这动人的一幕记留下来。“不要动!”猛然间,他听到一声断喝。他的手一哆嗦,照相机差点跌出手去。抬头望去,那是一张警觉的脸。很认真很执着。对方示意他站在原地不要动。那是一个对许多事许多人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时代,站在杨振宁前面的是一位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紧紧的市民。那人叫来了一位正在茂名路上值勤的解放军。解放军是懂纪律的,他对杨振宁说:“你先站着,我去请示一下。”“误会了,这是我们请来的客人!”幸好,一位锦江饭店的工作人员看着杨振宁从饭店大门口走出去,见他久久不归,便走出饭店张望一下,不想正好给杨振宁解了围。一场虚惊。风波过后,杨振宁的父母坚持让弟弟陪哥哥同住,以免再有什么希奇古怪的事情发生。他把毛主席诗词看了10天杨振宁那一年回国,到了很多地方。他发现,虽然当时中国很落后,城市居民只能勉强度日,但他们生活得很自信。在北京,杨振宁故地重游,一呆就呆了10天。他住在长安街的北京饭店。在他房间的墙上,挂着水印木刻的毛泽东主席的墨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杨振宁看着这两句诗想了很多很多。他的子女是美国人,而他自己、他的父母是中国人,他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十分现实又十分敏感的问题,他不能不面对这些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的问题。他反复思考的结论是:中美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杨振宁,将竭尽己力,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好转。尽管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回到美国后,这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到各处作了多场演讲,身体力行地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而奔走呼号。1973年夏,已经步入晚年的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杨振宁。在这次会见时,杨振宁十分吃惊地发现,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竟然对自然科学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那天,他跟杨振宁兴致勃勃地讨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问题。毛泽东把身子靠近杨振宁,兴奋地笑着,用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告诉对方:在中国,那些古代哲学家们也曾试图解释过物质的结构。这位充满睿智的老人还风趣地引用了一些古典着作中的话,这一切激发了诺贝尔奖得主的很大的兴趣。毛泽东伸出手指,比划着问杨振宁:“在你们的领域里,对‘理论’这个词和‘思想’这个词是如何用的?”杨振宁显然给问住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他停顿了好一阵,向对方作了一个他自己也并不满意的答复。随后,话题又转入这两个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含义,并把它们放入物理学学术这个特定领域里加以比照,以找到这两个词之间的细腻区别。杨振宁认为,这一关于“理论”和“思想”的词义讨论似乎没有得出任何具体的结论,但令他印象至深。中国在10年里有望问鼎诺贝尔奖从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至今,已经30年了。2001年的金秋,在上海西南角的衡山宾馆11楼,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轻轻撩开南窗的窗帘,显得十分感慨:短短的几年间,上海这座城市已经变得让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认不出来了!杨振宁已经有7、8年没有去上海了,他本想看看市容,唤起多年以前的记忆,但他已无从找到这座城市原来所给予他的印象,他看到的是一座全新的城市!杨振宁认为,新中国已是一个新新中国了。杨振宁还认为,中国在20世纪的科技进步非常之快,而且现在还继续保持着这种进步。再过三四十年,中国一定能够居于世界科技的前沿。当谈到父母当年对自己的教育时,杨振宁十分坦率地承认,父母当年对自己的教育很明智。他小时候数学好,但父亲并没有刻意地向他灌输数学知识,上初一、初二时,还让一位着名的历史教授教他《孟子》。对于当前出现低龄出国留学现象,杨振宁的看法很辩证:一个人的目标是在学术上和科技上有所成就,那最好的办法是在国内念好的中学和大学,到国外去念研究生;假如是求得将来的生活优裕,那么低龄出国的成功率比较大。他还认为,中国的机会比外国的机会多。他说:“清华的学生比美国大学的学生水平高。这话我不是随便讲的,是认真想过的。中国的学生数是美国的4倍,而中国的大学远远没有美国多。所以我说,哈佛大学学生的水平不能跟清华大学比。中国学生在美国念研究生,一开始有吃亏的地方,这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太注意稳扎稳打所以导致学生的胆子小,一开始手脚放不开,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步子也快了。”谈及中国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在本土问鼎诺贝尔奖,这位诺贝尔奖得主信心十足地回答:“20年完全可以,10年里希望也很大!”他说,他对冯友兰晚年提出的“旧邦新命”论完全赞同。“这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在21世纪是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旧邦中生长出来的新的国家。对于21世纪的世界,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哪!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没少为写作文而发愁?是不是很需要一些作文素材?很多作文素材其实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杨振宁作文素材(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2.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3.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 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 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 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岁的杨振宁和 31 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 15 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量。”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那天清早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23岁的杨振宁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个名人,—个普通人,为原子弹流的眼泪里饱含着—样的乡情。杨振宁第—次回中国时拜访了老同学,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杨振宁离开中国的那天,邓告诉他中国两弹的制造全靠自己,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杨振宁说他当时听了激动得不能自已,躲到洗手间去流泪。这事大概很多人知道。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时,公共汽车上只有白人能坐前面的位子,黑人和其他有色种人得坐在后面。某天,—个台湾人上车后习惯性地往后走,白人司机叫住他说:“中国人会造原子弹,所以您可以坐前面。”这位同胞—下车,找个无人之地痛哭了—回。—个名人,—个普通人,为原子弹流的眼泪里饱含着—样的乡情。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励志的名人作文素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国科学家焦耳求知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高考作文离不开作文素材平时的积累,考前多记一些作文素材对高考作文的分数也是能提高不少的。我整理了高考作文名人素材励志事例,来看一下!
一:《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二:《苏格拉底》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三:《爱迪生》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四:《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一》
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长春15岁小将李子君包揽了花滑赛女子单人表演自由滑,女子单人短节目、女子单人自由滑三枚金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李子君5岁走上花滑之路,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午饭在去训练馆的路上吃。中午训练结束后回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再去训练,一直练到晚十点。即使这样艰苦,她也没有一次提出过放弃。年少的她对体育的理解很深刻,"我很享受比赛的过程,真是乐在其中,每一次跳跃成功都能让我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不论能不能上领奖台,我都喜欢去参加比赛,只要每一次都要进步,就是对自己的突破,每一次都为了更强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就是跨越新生。"
《二》
影片《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由一个连最基本的走路都有障碍、智商低下的人,最后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富翁的感人故事。阿甘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成功的光环在他头上闪耀着。阿甘是一个智障人,但是他跨越了自身的缺陷,在不断的奔跑中成就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整理了中考名人励志故事作文素材,一起看看吧。
【篇一】中考名人励志故事作文素材
“麦穗哲理”
成功背后,其实有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麦穗哲理: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
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的麦穗已经错过了;
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大麦穗中的美丽一支。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往往也是要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但如果在调研基础上果断出手,这样离的也差不太多这就是成功者的麦穗哲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麦穗哲理的影子,比如抓住创业机会。
盲目草率做决定、犹豫不决空留恨,都是不可取的;
而在创业 *** 中保持理性,成功几率就很大,就可摘取的麦穗。
忘了是哪位哲人所说的了: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只要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就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你瞧,创造和创造力,也没啥了不起,只不过是你对智力肌肉的锻炼呢。
【篇二】中考名人励志故事作文素材
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篇三】中考名人励志故事作文素材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当选的10位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朱光亚坚守雪域高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 胡忠、谢晓君夫妇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 吴孟超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刘伟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 杨善洲烤羊肉串的善良慈善家 阿里木跨越海峡为大陆添爱心的志愿者 张平宜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 孟佩杰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 刘金国
1、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2、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颁奖辞】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3、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颁奖辞】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组织消防队员开赴一线展开扑救。
3月31日消防队员克服山高坡陡、沟深林密、缺氧难行等困难,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个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与森林大火展开了搏斗,当天下午,明火已被扑灭后,消防员在向山谷两个烟点迂回接近时,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名当地扑火人员全部牺牲。
1、张定宇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2、陈陆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
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
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3、汪勇
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
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就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为让医护随时吃上免费热饭,他又多方联络解决需求。
小时候爷爷叫我掰花生就奖励糖吃,那是因为我想要吃糖。长大后想要拥有财富就只能通过劳动来创造。最好的素材其实就是自己,有感情,够真实。
同学们,你们应该还记得“劳动最光荣”这首儿歌吧!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说得实在太好了。下面是我整合的以劳动为话题的 作文 素材 范文 ,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中考满分作文☆
☆烟火气高考作文800字精选☆
☆“跨越再跨越”高考作文范文☆
☆中国文化自信作文素材☆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1
人世间最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学习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成功的喜悦,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获取……
热爱劳动的习惯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努力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放暑假的时候,稻子成熟了。一天上午,妈妈问我愿不愿意学割稻子,我不屑一顾地回答:“割稻谷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拿出镰刀一颗颗的割么”,妈妈笑了,“那么今天你就去试试吧!”
跟着妈妈来到了稻田,也没看妈妈是怎样割的就自顾自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妈妈就超过我割到前面去了,我才发现她割得整整齐齐,效率又高,速度又快。我和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稻子没割干净,像几根野鸡的毛立在那里,稻堆也没摆放整齐,真令我哭笑不得,我又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谁知越着急就越坏事。一想到田里这么多虫,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不禁放慢了手速。一不小心走了神,手又被镰刀割着了,“哎哟!”今天真是活见鬼,差点哭出来。
妈妈闻声而来,又见我捂着手指,便知道是怎样一回事,连忙把随身准备的创口贴给我抱扎好,又说:“割稻子并非你想得那么简单,要是不能学习,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我低下头来请教妈妈,妈妈边做示范边语重心长说:“你拿稻子的手太下,又不舍得弯腰用劲,你的镰刀口朝上,当然容易割到你的手拉!”我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也有这么多道理和学问。虽然我的手受伤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割完了,期间我按照妈妈教我的 方法 ,越割越顺利,真正学会了割稻子。
有了上午的经历,我已开始变得坚强,变的独立,尽管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从中我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事情都没有想象的简单,要虚心接受教导!同时,我也明白了父辈们顶着烈日劳作的不易。劳动才会有收获,“要记住,粮食是用血汗换来的!”
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努力了才会有结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家里我们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要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吧!
让我们牢牢记住:劳动最光荣!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2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你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你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题记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这一点也不假,劳动不仅光荣而且很快乐。这天,我就证实了这句话。
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样闲散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我的宝贝电视,没想到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把我的心灵窗户--眼睛都给弄的酸疼酸疼的,于是我走出家门眺望远处的绿色。走进家门,我又傻了眼,接下该做什么事,不能在看电视了,也不能在打电脑了,而且大热天出去也没什么意思,接下该做什么呢?疑惑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突然我想起自己的房间已经和脏啦,我不能在让妈妈帮我操心这些了,每次我都把所有的事情推给妈妈,况且我现在已经长大了,而且现在也是放假,我不能在把这点小事推给妈妈做。于是我主动的拿起扫把拖把,吃力地将它们拖到2楼去。打开房间,处处脏的不能形容,唉,也怪自己平时太会玩,东堆西扔的。马上我开始行动了,我先将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清扫,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角落都不落下,清扫了许久,我检查了没有脏东西后,我又拿起拖把准备拖,突然我想:这样拖根本不能彻底地将地拖干净,于是我拿起一块毛巾,浸湿它,膝盖着地,弯着腰,开始搽了起来,由于地面水很多,我的膝盖也随着地面滑了起来,那感觉真是快乐极了。地面很宽,我照样一直擦,擦了好久,觉的好累,但是也很快乐,因为,这样工作好有趣哦,就像在溜冰场上可以随意溜冰。嘿嘿,好好玩!过了大约1小时多,我把地板、桌椅、WC、墙壁擦的干干净净的,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虽然此时的我有点疲累,而且肚子也在施“空城计”了,但是我深深的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
小事 经验 :多做事,少抱怨。在劳动中虽然疲劳,但是可以尝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要是人家没有要你去做是,你主动去做的事才是最有趣味和最有收获的劳动。劳动光荣,劳动快乐!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3
世人每每劳动,并非为劳而动,却是因动而劳,然何谓劳动?愿美而劳,顺心而动。
迷蒙的喑夜里,车在高速路口失了方向,爸爸的方向盘一打,竟拐上了国道,没有一盏路灯,我们便在黑夜中摸索前行,喇叭声在耳畔猛然响起,路边蹿过两个穿着破旧的孩童,颈上系着揉皱的红领巾。路边的标志牌上是赫然的"前方学校,减速慢行",一抬头,哪里有学校,几排破旧的平房,侧壁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危房求捐款”……
我当时开未想到,我们会再次来到这个蓝田城边萧索的荒村孤校。
后背箱中,是满满的米面油和学习用品。无法预料的,当手中捧着"献爱心活动单"时,我的脑海中竟如闪电般掠过那个黑夜,此时是正午,阳光暖暖洒遍全身。那所学校再次呈现眼前,两侧是摇摇欲坠的危楼,教室的窗玻璃布满触目惊心的裂痕,我们找到学校负责人说明来意,近60岁的他瞪大了双眼,使劲吸吸鼻子,扬起灿烂的笑容。
他领我们参观每间教室,眼前是相似的糟乱景象。四面是灰白的毛坯墙,灯光极暗,桌椅板凳甚至能随风发出“吱呀”的呻 吟,我感到手中的两袋文具仿佛更重了,沉甸甸的,是笔,是书,是心。
原定的为学校捐物计划,已是远远不够了,我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村庄,三月的风在这里仍旧料峭,我们跟着学生走访各家,这所小学里绝大多数都是留守 儿童 ,我们见到了一位位“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老人,他们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而真正让我鼻头一酸的,是他们在交谈时不自觉带出的颤抖和卑微。妈妈握住了老太太枯槁的手,她们的眼里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回程的时候,我抬起手看,上面是一道道可怖的血痕,还有在墙上蹭破留下的红印,心里却轻松了许多,这不仅仅是献爱心的劳动了,愿美而劳,顺心而动,怀着热忱的期盼而付诸辛劳,顺应的是自己那颗干净而纯洁的初心……
劳动的滋味,温暖而悠长,蔓延到永远。
这场早该停止的献爱心活动一直持续了三年。后来在国家帮扶下这里实现全县脱贫,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到那里,惊喜地发现了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4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长大后,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不要不劳而获,因为劳动最光荣。”那时我还小,不懂劳动是什么,只是一脸迷茫地看着妈妈,妈妈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乖孩子,等你长大后你就明白了。”直到那一天,我明白了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那天是周四卫生大检查,我负责把教室后面那个箱子里的饮料瓶抬出去卖了。领到任务,我满心欢喜,我迅速地走到了教室后面,抬起箱子,谁知道,箱子不知道被哪个淘气包给弄散架了,瓶子滚了一地。我的工作由卖瓶子变成了捡瓶子外加修箱子。我把箱子修好后,开始捡瓶子。刚开始还好,伴随着我捡瓶子的动作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股恶臭味。我只好把头扭过去,捏着鼻子去捡。“咦,这是什么?怎么是软软的?”我把头扭回去一看,是一个发霉的鸡肉卷。
好恶心!!但看着由于我的失误而滚得满地都是的瓶子,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把瓶子给捡起来。我忍受着扑鼻而来的恶臭,继续工作在我的岗位上。过了一会儿,豆大的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滴到地板上,我没有理会它,继续捡我的瓶子。我看着地板上的瓶子越来越少,我露出了笑容。不一会儿,我就把地上剩余的瓶子捡到箱子里去了。虽然瓶子都到他们该到的地方了,但是地板上还有很多垃圾。
我拿起扫把左扫扫,右扫扫……恶臭味是越来越大了,我不禁皱了皱眉头,我仍旧坚持着。又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只好用手捏住鼻子。看看被垃圾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小了,我心里乐开了花。原本我已经是很累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全身仿佛充满了力量,迅速地将垃圾聚成了一堆,我拿起簸箕,快速的把这些“臭气弹”撮起来倒进垃圾桶,每倒进垃圾桶一簸箕“臭气弹”,恶臭味就小了许多,我为了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的动作是越来越快,不一会儿所有的“臭气弹”都到垃圾桶里去了。
看着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干净的地板,装满瓶子的箱子,还有装满臭气弹的垃圾桶,我开心的笑了。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劳动能带给我快乐。我相信,当你看到因为你的劳动使得肮脏的房子变得一尘不染,你心里肯定会充满成就感;当你把屋子打扫干净时,家长向你竖起大拇指的时候,你心里肯定乐开了花……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5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每当我听到这首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时,我的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劳动可以让人幸福,给人带来快乐。
吃完晚饭,天气十分凉爽,刚好吃得饱饱的,于是,爱散步的我提议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一路上我和大伯、大妈打打闹闹,回到家,我不仅不累,精神还很抖擞。大伯见我这样有精神,便带着一脸“坏笑”说:“雨菲啊,你看,这个锅还没刷,碗筷也没洗,大伯大妈也累了,要不然到家你洗一下好吗?”“嗯!”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走进厨房,我打开灯,撸起了袖子准备干活。首先我在小池里放满水,往水里滴了三滴餐具液,准备工作就完成了。浸泡了几分钟,我把碗筷放进盆里进行清洗,可是,平时没怎么刷过碗筷的我刷起碗筷来,看起来十分的笨拙,盘子碟子好像马上就要掉下地摔个稀巴烂似的。这时,不放心的大伯佯装出来喝水,看见我这副“兵荒马乱”模样,出于不忍,便走过来和蔼地说:“还是我来给你示范一下吧!”
说着,只见大伯拿起海绵熟练的刷着碗筷,又对我说:“碗筷要先把油渍去除,之后要再冲洗两遍,把泡沫冲干净,再把没用的碗筷冲洗一遍一起放进消毒柜里进行消毒。洗碗筷的水要倒进锅里,进行洗刷,还要把两个毛巾清洗干净……”大伯说完后就回到卧室了。受到厨房“老熟客”的指导,我一下子明白了步骤,“洗刷刷,洗刷刷,哦哦……”我哼着歌,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迅速的将碗筷洗刷的干干净净,并放进消毒柜里。我又把剩下的水倒进了锅里,用海绵的反面进行擦拭清洗,清洗完之后,我的身上有点酸痛,我拖着沉重的身子坐到椅子上,可是看着光滑的盘子,干净的大锅,我却感到十分幸福。大伯大妈也夸奖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以前,我以为有好吃的,好玩的,有家人疼爱就是幸福,现在我感觉,幸福就是劳动的收获,劳动的成果。劳动创造的幸福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 种植 蔬果,收获时的满脸笑容;劳动创造的幸福是老师呕心沥血培育、 教育 学生,学生不断进步才是老师的欣慰;劳动创造的幸福,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研究成果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才是幸福;劳动创造的幸福是我辛辛苦苦把一个个碗、一双双筷子刷干净时那种妙不可言的滋味……
自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不仅是最光荣的,劳动还是一个可以创造幸福的一件事情。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6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
这一星期,我们便被冠予了这一“光荣”。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不止于辛苦,还带有微微苦涩的甘甜,且拌有初出井底首望辽阔天空的滋味。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在为期五个工作日的学工过程中,我们都从刚踏进劳技中心的无所谓事到看着自己平生第一次制作的电器模型渐渐成行时的喜悦和自己心中那份小小的骄傲,从看着陌生的道具时的手足无措到熟练摆弄手中的道具作挥舞状时的沾沾自喜...这些都无疑在我们的成长反应方程中添加了条强烈催化剂。
平时生活中各种电器和工具我们是用得那样的心安理得,却不知这些东西背后掺渗着多多少少劳动工人们的汗水,只是一味地认为它们的存在是因为上帝伟大的赐予,所以从来不知道也没想过要去珍惜这些东西。通过学工,我们才大悟道:原来劳动工人们就是赐予我们“宝物”的上帝。还让我们意识到了事物的可贵性,告诉我们生活中方便我们的各种物品并非是它们自己“从天而降”,而是有着这么一群人一锤一钉,一钉一锤地铸造出来的,如果说世界的创造者除上帝还有第二的话,那么就是他们了——伟大的劳动者们。体验他们的劳动,教我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态看待世物万灵。
学工时碰到这样那样的“翘脚”也是再所难免,不同于平常的是这次没有父母的帮助和宽慰,需要自己给自己坚强地打上满满的鼓气,加上独立的思考和数次的尝试,或许失败的最后还是失败,但在精神上却早已是成功了的,因为有所努力、有所付出学会独自解决问题就是学工的目的和做人的方向标。
生活的真谛在于不断地发现,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不是嘛,在这个暑假里,遇到的一件小事使我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真是收益匪浅哪。
一个烈日当空的下午,知了在树上不厌其烦地叫着,我奉妈妈之命下楼倒垃圾。垃圾桶周围恶臭难闻,蚊蝇乱飞,我倒完垃圾边便转身逃也是似的向家走。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清洁工,她低着头,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簸箕,一边走一边清扫地上的垃圾,豆大的汗珠从她的脸颊上流淌下来。这时又有两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人走了过来,他们的手中也提着一袋垃圾。只见两位青年人离垃圾桶还有四、五米远就捏起了鼻子、皱起了眉头,摆出了一副苦瓜脸。两人踮起脚尖走到离垃圾桶还有一米多远的地方就玩起了“投篮”,将垃圾袋远远地抛向了垃圾桶。由于距离太远,再加上“投篮”技术太差,垃圾像天女散花一样从垃圾袋中散落出来,撒落在垃圾桶四周。那位清洁工远远地看着眼前的情景,好像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紧走几步,来到垃圾桶面前,默默地弯下腰,认真地清扫起来。
“多恶心啊,这样的工作居然也干得那么认真。”其中的一位青年人扭头斜视了一眼正在低头清扫垃圾的清洁工,对另一位不屑地说道。
“就是!”另一位随声附和道。
那位清洁工扫得太认真了,两位青年人的对话声音很大,我远远地都能听到,可她却充耳不闻。她先将垃圾倒入她的大垃圾车里,又把垃圾桶里里外外擦了个遍,最后又拿出扫把把垃圾桶四周清扫得干干净净。
听着那些不屑的言辞,一种对那两位青年人的厌恶感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我再次打量他们:头戴配有电风扇的帽子,身穿阿迪达斯运动衣,脚蹬耐克牌运动鞋,穿着十分时尚。但在如此时尚、美丽的衣着下,究竟包裹着一颗怎样的心灵呢?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
看着清洁工渐渐远去的背影,我若有所悟。看来只有外表的华美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只要有了美好而高尚的心灵,即使她的衣着再破烂,工作再平凡,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我沉思良久,直到那位清洁工远了,远了……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7
我十年的人生道路中,参加过许多活动:有 国际象棋 比赛;有庆六·一游园活动;有“科技创造未来”游园活动……其中,令我终生难忘的该数题材最为普通的以“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的校园美食节。
这次活动主要是比厨艺。每个小组各做一道水果沙拉或水果拼盘,并自己带一道自己在家做的美味佳肴,每个班再选几道有代表性的菜到学校参加评比。
“现在请各班回教室制作!”随着主持人胡蕤的一声“号令”,全校每个班级都陆续走进教室,开始制作了。
我们小组做的是水果拼盘,于是我们立刻分好工:沈阳、王家汀切水果,我和李诗农装盘,其他人都当杂工紧张的制作过程开始了。要做水果拼盘,就一定要把水果洗干净,不能太脏了。于是,沈阳就先让徐逸飞去洗水果。不一会儿,徐逸飞就把两根洗得干干净净的黄瓜拿过来了。沈阳不慌不忙地削着黄瓜皮,手里握的刀哗哗地工作着,可他技术不好,不分是非,连皮带肉都削下来了。这时,王家汀拿来另一根黄瓜,不削皮,直接把它切成块,指着自己切的一块块黄瓜,对沈阳说:“瞧!我切得比你好!”沈阳没有说话,心服口服。我和李诗农马上就把王家汀切的黄瓜放在了盘子的边缘,每隔一块黄瓜就放一个圣女果,颜色很好看。不一会儿,沈阳又切好了四块红红的苹果。“把它围在四周吧!”我提议。“不好!盖座大厦,用它做地基。”李诗农说。“不!小心倒塌!”我说。“你那样不好看。”李诗农和我争论不休。可是,打嘴仗我跟他根本不是对手,所以还是盖了一座“埃菲尔铁塔”。
后来,我们小组再往上盖了几层,有好几次,这座“埃菲尔铁塔”都差点倒塌,还好是有惊无险。没多久,这座“埃菲尔铁塔”就完工了。
这座“埃菲尔铁塔”下,虽各种水果片做成的一个人口密集的广场,中间有一个桃子、梨、香蕉、猕猴桃做成的观测台,顶端还有一个樱桃做的天线,很有创意。我们心里甜滋滋的。
在班上评比时,我端着我们组做胡水果拼盘上台后,王家汀就大声地介绍:“这是我们组做的‘埃菲尔铁塔’。这是铁塔下人来人往的一个广场;这是一个观望台,上面有很多人在极目远眺;这是铁塔顶端的天线。”王家汀讲得绘声绘色,赢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最终,我们的作品只评到了班级三等奖,可是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我劳动,我快乐!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8
劳动创造了人,人离不开劳动。劳动需要付出时间、付出体力、付出疲劳、付出辛苦,耕耘才有收获,付出才有回报。劳动还需要诚实,劳动应该远离投机取巧与。人人都有劳动的开端,我也不例外。
在我上一年级的一个周末,早早地把作业写完了,没什么事干,就来到爷爷的小花园里逛逛,虽称“花园”可其实是一块地上放了许多盆栽与花罢了。
大的与笑得互相簇拥、衬托,好看极了。雪藤见了我,摆摆手;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花见了我,妖妖身子;吊兰见了我,挑起了无。正在我陶醉之际,爷爷不知不觉地来到我的身后:“去给他们浇浇水吧。”我开心极了:“好呀,好呀!”我拿起一根水管,把它的一头拧在水龙头上,自己拿着另一头,冲进了小花园。
我一拧开水龙头,哗啦,哗啦……水往外冒,拿着水管的我兴奋了,拿起“机关枪”不断扫射,那些花儿草儿只好“委屈”一下喽,它们扮演了敌人的角色。啪啪啪,哗哗哗,哈哈哈,我的脚踩在地上的“啪啪”声,浇水的“哗哗”声,再加上我欢乐的“哈哈”声组成了“三重奏”。
花儿,草儿,盆栽,好像也被我感染了,于是花儿格外眼里,草儿格外嫩绿,盆栽格外茁壮。正当我劳动得开心是,爷爷吧水龙头关了,慈祥地说:“再浇水,植物都被淹死了。”
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呵呵。”
爷爷又说:“你是不是该吧落叶扫一下呢?”我如梦初醒:”哦,对呀!“我连忙拿起扫把扫地。过了一会,我满头大汗,但望着整洁的小花园,我的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当叶子最后一滴水珠滚下来时,我的 随笔 录也写完了:今天我浇了花,知道了劳动虽不是轻松的事,但它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劳动是幸福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与辉煌的必经之路。想摆脱困境,你就去劳动;想创造未来,你就去劳动;想寻找快乐,你就去劳动;想实现梦想,你就去劳动。诚实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也彰显了劳动的光荣!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9
劳动和生活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为了体验劳动既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所以,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活动:包饺子。
自从老师宣布后,我们就等呀盼呀,终于等到星期五,熬过了第一节课,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天而降,当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甚至,有的同学一蹦三尺高。
同学们洗完手,一一回到自己的座位,此时老师已经把饺子馅和饺子皮准备好了,不等老师说,同学们都已经包了起来。我在家里经常包饺子,熟能生巧,我不一会儿就包了十几个,同时,我向旁边小组瞅了一眼,便暗自洋洋得意:想超过我们呀!门都没有!一会,我们便把饺子皮包完了。“叮玲玲叮玲玲”,第一节就这样消失了。
我走向旁边的几个小组转了一转,真有趣!包的饺子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包子形,有的是元宝形,有的是月牙形,还有的是不规则的形状,就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是什么东西,而老师包的饺子跟我们包的饺子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包的饺子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总是睡着的,好像一头懒猪似的,整天都躺在猪窝里睡懒觉,而老师包的饺子是站立着的,好像一位在战场上的冲锋战士,让人看了,觉得非常有精神。
煮饺子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我把饺子一个一个的放进锅中,煮了几分钟,还不见饺子好,心里一阵着急,可又拿它没办法,只好等。终于,饺子浮了起来,我迫不及待的把饺子盛了起来,嗯,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同时,我也把调料调好了,此时,我的口水已经馋涎欲滴了,我顾不了很烫,刚吃完第一个第二个就已经下肚子了,让你想吃个不停,就像一句俗语说的“猪八戒吃人生果狼吞虎咽”,真是美味佳肴啊!我看了看坐在我旁边的同学,瞧她那狼狈劲儿,嘴巴周围都沾满灰色的“胡子”。
老师,我突然想起老师一直在为我们煮饺子,看见一锅又一锅香喷喷的饺子送入我们的嘴,她们何尝不想吃呢?但是,她们没有把一丝一毫想品尝一口的劲显露出来,于是,我走向前去问老师:“老师,你们也吃一点吧。”可她们的回答却是:“你们吃吧!你们吃够了我们再吃也不迟。”此时,我想起了一句话:老师就像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次活动,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既是艰苦的,又是快乐的。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10
五月,一年中最灿烂的季节。鲜花如锦,绿草如茵,到处是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湛蓝的天空,悠悠升起一朵洁白素雅的云,云俯瞰着大地,青山绿水笑开颜。各种树木在阳光下显得神清气爽,漫山遍野的花竞相努放,催出五月的热情。
山坡上的梨花坠着头向五月微笑,无垠的麦地,催出热烈的诗情,迸发激情的五月。春雨,丝丝密密斜织着,一丝一缕击敲着心坎,打湿了沉寂的思绪,心湖中荡起层层涟漪,激情的五月,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五月,漫步在落英缤纷的田野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豁然开朗。农民们喜气洋洋的忙着春耕春种,他们微曲的腰像拉满的弓,双手扶犁,躬身前行,双腿因负重而不能直立行走,但他们每一步迈的却很踏实,步伐矫健。在他们的身后,一垅一垅的梯田在不断加宽,孕育着播种的希望。这如诗般健美的劳动场面,瞬间定格在我的脑海,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
农民,他们有着可贵的精神,他们那双粗糙且布满茧花的双手,写满了对生活的挚爱;沧桑的脸颊,暗示着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守候着期盼,收获着劳动的喜悦;憔悴的面容刻画出他们涟漪的泪行,伴随着每个凄风苦雨的日子,正如他们倔强的性格,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永不悔改。
农民,他们在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动,却任劳任怨;他们早出晚归,忙的疲惫不堪,但也不亦乐乎,痛并快乐着;他们整日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却也时常灿烂的微笑着,笑对生活。
五月都市的街道,响起了清洁工哗哗扫地的声音,迎面吹来一股凉爽的风,这风,催来城市的文明之花,催长着清洁工的劳动成果。尽收满眼的美景,在随风飘飞的音符下,大街小巷传来了收垃圾车播放的曲子。
行人的目光停留在清洁工清扫街道的背影,大家不再为清洁工的地位卑微而看不起他们;行人的眼睛开始注意洁净的路面,看着清洁工把城市打扮得亮丽多彩,心里很是舒坦,不由地向他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这个充满真情的五月里,让我们为劳动者写下闪光的字眼“劳动最光荣”,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劳动者致敬,并送上我们最真诚的祝愿;让我们高歌一曲劳动赞歌,唱出我们浪漫的`情怀,唱出劳动者的心声,唱响五月的热情。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素材范文(通用10篇)相关 文章 :
★ 以劳动为话题优秀作文800字5篇
★ 以劳动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10篇
★ 关于劳动的作文题目
★ 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左右
★ 弘扬劳动精神征文
★ 以劳动为话题满分作文5篇
★ 2020关于以劳动为话题作文精选【5篇】
★ 2020以劳动为话题的600字作文范文5篇
★ 2020以劳动为话题作文初中
★ 以劳动为话题满分作文5篇
有则消息说:英国一女子中了4000万英镑,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巨大馅饼,一下不知道该干嘛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从此大吃大喝,不再工作,过着奢靡的生活,没过几年,“馅饼”吃完了,一无所有,人也颓废了,成了邻居们的笑柄。可见,轻松得来的财富由于没有付出自己的汗水,并非真正的财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称得上是真正的富翁。他白手起家,创业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创业失败后,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总结失败教训,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由小做大,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物,他才是通过努力成为真正富有的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说的是:人要勤奋努力,若不积极探索研究,哪里会有收获呢?比尔·盖茨是经过不断地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打出了一片天地,发明了微软;鲁滨孙独自一人来到荒岛,他靠辛勤的劳动成为了小岛霸主;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以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要买什么东西,都是找爸妈要钱,对钱毫无感觉。暑假,我利用闲余时间冒着酷暑出去摆摊卖东西,嘴巴都喊干了,收入却很可怜,我这才知道钱来之不易,这比我平时找父母要的要珍贵许多,也更加有意义,我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收入。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生命中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想不劳动就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才将伴你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爱劳动,真正富有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