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访谈法不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定量研究中也常常用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访谈法;心理学研究;计算机访谈;行为访谈
论文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的范式出发,论述了访谈法并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它既可用于定性研究,也可以用于定量研究。然后,论述了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的范式。定量研究一般指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则是采用书面的、言语的和观察的方式,取得有关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对这些资料作定性的分析。[1]定量研究收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结构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档案和纪实文献分析法、视听材料分析法等。由于如上区分,人们往往认为定量的方法不能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的方法不能用于定量研究。实际上,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可优势互补。定量研究的优势正是定性研究的不足,定性研究的长处却是定量研究的短处。[2]就方法而言,定量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量研究。
访谈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访谈法不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定量研究中也常常用到。本文就访谈法(定性与定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一、访谈法及其特点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3]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到被访者对某一事件、对象的主观感受、态度、情感等,从而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访谈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互动性。访谈法即访谈者与被访者就某个问题进行“交谈”。在这个的过程中,“交谈”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双方的言行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访谈要在一个和谐的访谈氛围中进行,如果访谈的氛围比较紧张,则访谈的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访谈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些访谈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访谈法中的“交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聊。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应作为访谈的主导者,以一般的“家常性”问题入手,适时切入主题,以此来收集研究资料。用访谈法收集的资料较为全面,除了言语信息外,还能收集到行为方面的信息,如眼神、手势、坐姿,等等。
二、访谈法的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主要论述按照访谈中结构的严谨性标准划分的种类:有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对以上三者的区分可通过确定访谈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被访者回答方式的特点来进行。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有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无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无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无结构的,或者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半结构访谈。
有结构访谈是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设计好的问题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有结构访谈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有利于统计分析,但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的互动少,访谈者与被访者在在访谈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都不够。无结构访谈是根据一定的访谈目的,访谈双方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无结构访谈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不利于统计分析,但有利于访谈双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对访谈者的要求也较高,访谈者必须具有很强的访谈能力和技巧。半结构访谈则介于这两种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之间,要么是访谈问题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而回答方式没有统一规定,要么是回答的方式有统一的要求而访谈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访谈法的这些类型,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第一、不同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访谈方式。上述有结构访谈和无结构访谈就可以分别用于定量和定性研究中。有结构访谈的结果数据易于统计分析,适合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心理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心理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4]无结构访谈的结构信息不易数量化,重在描述当时当地的情境,因此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定性分析。第二、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几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各种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如在访谈的开始和结尾使用无结构访谈,在中间部分运用有结构访谈。第二种方法用得较多,原因有二: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二是一次访谈中无结构访谈给被访者以轻松的感觉,所以,以无结构访谈开始能让被访者轻松进入有结构的访谈。
三、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前已述及,访谈法可以用于定量研究,也可以用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中主要使用有结构访谈,定性研究中主要使用无结构访谈。随着心理研究的发展,通过访谈法获得的信息都有被数量化的趋势。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本文主要从问卷和实验两种方法进行论述。之一是:为问卷的编制收集信息。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在问卷编制之前,要对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找到要测量的关键点,然后才形成问卷编制的双向细目表。这样依据双向细目表编制出来的问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质量也高。之二是:为实验研究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信息。实验研究都有自己的研究假设或某一理论的推论,这一假设或推论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访谈后归纳出来的。另外,访谈法还能为既有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一定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实验研究。
第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依据。访谈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用得比较多,常用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咨询与治疗。本文主要介绍 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一是计算机访谈。计算机访谈就是通过来访者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然后做出心理诊断的过程,其实现方式是通过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和指导语而自动进行。计算机提出一个问题让来访者回答,然后计算机根据来访者回答的答案决定接下来该提的问题。计算机访谈的优点是高效、灵活和可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允许大量的主题、甚至比人工访谈问的问题还要灵活。对于敏感性的问题如自杀、性方面的问题,运用计算机访谈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也就是说,人们更愿意通过计算机访谈说出自己的敏感性问题。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对弱智儿童和成人的运用有限;二是精神病人中大范围寻找问题和症状也不足够灵活;三是对言语的处理必须是有结构的,对没有结构的信息处理存在困难。
二是行为访谈。行为访谈是一种临床访谈,它强调收集信息以制定行为矫正的计划。这要求客观的描述被访者的问题行为、之前的条件和强化的结果。[5]然后通过分析其经历来理解行为,包括社会学习历史与当前的环境以及行为的结果。最后制定出行为矫正的计划,用来将个体的不适宜的行为改变成更加适宜的行为。
总之,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并且通过访谈法收集的数据,大多可以进行数量化,从而便于统计分析。
参考 文献:
[1]崔丽霞,郑日昌.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报,2001,33(6).
[2]秦金亮,郭秀艳.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势[J].心理 科学,2003,26(1).
[3]董奇.心理与 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戴斌荣.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 发展趋势[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25(1).
[5]Lewis testing and ed,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
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广播和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网路的强烈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
摘 要 本文将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分为五个大的方向进行研究:编辑模糊处理方法、组织指导技巧、民间DV的派车和处理技巧、后期指挥技巧和舆论节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这五个大方向,可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相关技巧,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以最好的编辑手段制作出最高水准的精品节目,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17-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将所接收的资讯进行筛选、加工、重组和再次传播,属于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能够充分发挥判断价值的能力和创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工作能够统领电视新闻,成为其主力军。而作为新闻编辑,要充分学习政治知识、研究思想内涵、落实实事求是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条件,筛选出优秀稿件进而将其汇编成册,由此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活动中的编辑工作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入手,分析相关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影象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路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路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路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讯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 *** 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释出的新闻讯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讯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路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2]徐尚青.传播科技变化与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的应变——以地方教学型高校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孙宜君,刘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1.
《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面临着传统电视媒介的更新换代,广播电视整体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根据当前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其教学,使教学更加适应变化了的广播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改革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定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型别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路、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定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巨集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巖.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克.论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与解决方案[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杨丽.“岗位导向,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应用――以鸡西大学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有关推荐:
(一)科研项目(1)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万元);(2)主持200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地理标志申报使用中的法律问题》(1万元);(3)主持2007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市民间组织》(万元);(4)主持2011年中国法学会项目:《跨界含水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自选项目);(5)主持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研究》(1万元)(6)主持2004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制法律问题研究——兼及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的执行机制》(1万元);(7)参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项任务项目《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所涉重点问题识别和研究》(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林灿铃教授)(编号:RCIEL-KT0010)(12万美元)。(二).科研成果 1).《国际法学》2008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编写第一章(部分)、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万字);2).《国际法》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八章、第十五章(万字)。 1).论国际宪政主义与国际法之宪法化2012年5月即出(年会前)《中国国际法年刊2012》(新入CSSCI)。2).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2012年5月即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3).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2012年6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国际宪政思潮演进及国际法宪法化趋势2011年1月《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CSSCI)5).国际法院对安理会的司法审查权刍议——以国际组织宪政为视角》2011年3月《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拓展版)6).试析吉布提诉法国“刑事事项互助的若干问题案”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法年刊(2009)7).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之法律救济分析2011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8).领事通知问题论要2009年11月《法科科学》2009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性质演进及进路选择2010年7月《现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10).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2009年2月《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CSSCI)11).《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解释与适用2009年12月《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CSSCI)12).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2010年7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CSSCI)(注:本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报刊篇目辑览”栏目收录。13).论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201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期(CSSCI)14).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2009年10月《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注:本文被《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该书于2012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5).国际法院“关于或起诉或引渡的义务问题案”及其意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CSSCI)16.试析反腐败国际引渡机制2009年11月《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北大核心)17.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及其完善探讨2008年1月《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北大核心)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2009年6月《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出版)2009年第1期 Rights absorbed in Qusai-public Goods2008年1月China Stdandardization2008年第1期20.有关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问题2010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1.试析联合国理事会与涉朝人权问题2010年8月《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22.传染病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及其演进2010年3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ISSCI拓展版)23.建立和完善中国腐败财产没收制度2010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4.从美俄卫星相撞透析空间碎片的国际法规制2009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年第5期25.《蒙特勒文件》对私营军事安保服务公司的规制评析2009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6.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2009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27.私营军事公司及其国际法规制问题初探2009年7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雇佣兵、私营军事公司与非洲2009年8月《理论观察》2009年第4期29.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看空间技术与国际减灾合作2009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注:该文被《中国空间法年刊》2008年卷收录)30.黎巴嫩特别法庭初探2008年11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1.冲突与限制——论普遍管辖与豁免2008年8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2.法学教学团队建设之路径分析2010年6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33.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法科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2月《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卷34.西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以法社会学为视角2007年11月《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35.论国际法之“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2007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6.国际技术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律经济分析2007年6月《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3期(CSSCI)37.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2007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38.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价值多元化2007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2007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1期40.准公共产品中纳入私权——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6年12月《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41.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2007年4月《政法论丛》2007年2期42.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2006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43.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之“跨国立法”2006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44.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法社会学的视角200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论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2006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46.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2007年7月《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47.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2005年2月《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48.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004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9.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2002年8月《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50.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2002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51.加入WTO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投资研究2001年6月《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52.加强我国汽车工业对外投资的研究1998年8月《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4期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决策心理学解读——以前景理论为研究进路青海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 心证如何形成——以问题解决心理学为研究进路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 论我国社区矫正程序之构建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年第10期 民刑交叉案件中管辖权异议制度探析政治与法律 2010年06期 律师拒证权的法经济学分析——以证据资源的稀缺性为视角湘潭大学学报 2010年03期 “陪而不审”现象的系统论解读东疆学刊 2010年03期 我国民刑交叉案件司法调处模式的选择与重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 论侦查不作为的构成与防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9年02期 论诉讼上自认的性质求索 2007年09期 司法的“官僚化”与“后官僚化”——现代化语境下的刑事审判权管理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05期 刑事程序民主论社会科学战线 2007年03期 古弹劾式刑事诉讼模式下的权力配置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 刑事诉讼权力(利)配置的原则求索 2006年05期 论刑事诉讼权力配置的均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04期 刑事诉讼分权制衡机制之价值论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4期 反腐败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政法论坛 2005年02期 论诚信机制在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法学家 2005年02期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写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年01期 论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以公诉案件为视野的分析法学家 2003年03期 试论诉讼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年02期 诉讼观念的变迁与当代司法改革法学评论 2002年01期 略论数据电文的证明力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1期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理论问题研究河北法学 2001年01期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辨析——兼与李莉同志商榷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05期 废除法院取证制度与完善当事人举证责任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0年04期 诉讼文化的现代变迁与我国民事审判制度变革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01期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成本论当代法学 1999年01期 美国陪审制度的两次重大变迁及成因探析法律适用 1998年12期
摘 要: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最著名的代表作,被称为是“美国戏剧的良心”。本文从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以及舞台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这部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和悲剧特点,对剧中的现实主义元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经典戏剧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和强烈震撼。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现实主义;表现;元素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1949年在美国纽约首演之后,就产生了轰动性的效应,受到了美国以及世界戏剧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这部被称为是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的现代戏剧,不仅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悲剧的特色,还带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色。主人公威利・罗曼坚信资本主义发家致富的梦想,却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这种强烈的悲剧性,让我们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重新观察和审视了美国社会,似乎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从梦想的坚守到利欲熏心、直到最后梦想破灭的过程。
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除了有比较完整的结构、情节、心理描写的主线,以及梦幻的意识流表现手法的运用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中有很多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作品从人物塑造、语言和舞台设计上都融入了许多现实元素,给观众一种真实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真实的美国人,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而那些梦幻的心理表现,反而衬托出了这部悲剧的现实幻灭感,使得现实主义元素更加突显出来,给人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
一、人物塑造上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元素
主人公威利这个形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感,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美国推销员,从事着现实而普通的工作。他没有传统西方悲剧中主人公的高尚和高大,也没有机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因为他本身的地位就不高,他更不会有那些英雄人物和伟人的远大理想和情怀,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赚到些钱,并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另眼相看,也希望自己的两个二子能够得到殷实、富裕的生活。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人物,让这部西方式的悲剧与观众以及每一个社会的普通成员无限地接近,也让观众们能够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现实感,并对威利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感同身受。作者赋予主人公人物的这些现实主义元素,正是这部作品能够以小见大,并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戏剧的开头,威利提着沉重的箱子走上舞台,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工作者的疲惫。生活的重负、经济的压力,是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主题,人人都在为金钱而努力和奔波,只有聚集了财富,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威利正是在这样的负担和压力之下,一步步走向了梦想的破碎和绝望的边缘。而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个这样的威利,他们在挣扎着、幻想着,也许正在努力,也许正在压力中面临崩溃。
二、人物的语言表现上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
《推销员之死》这部戏剧没有太复杂和曲折的情节,情节的展开主要是以威利的语言和一系列的动作来展现的。威利的语言简单、朴实,是一个普通小人物最为普通的生活独白和写照,“别担心,我回来了”,这样一个平凡人物的开场,既熟悉又带着一丝生活的磨砺和辛酸,“我累得要死,我干不了了,琳达,我干不下去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疲惫已经把威利的“美国梦”摧残得伤痕累累了,而这样朴实的语言却恰恰充满了张力,也充分展现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力量。
体现威利美国梦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希望受到他人的喜爱和认可。威利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大家喜欢你,你就不会倒霉。”这是他的人生信条,简单、现实而质朴,他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威利甚至还会把自己的一切不顺利和厄运都归结到这一点上,那就是自己的坏运气和挫折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让别人喜欢自己。这种对人际关系的过分依赖,也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利益和人缘无疑是一个商人重要的砝码,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经济关系的制约下,人际关系的一种无奈。
三、在舞台设计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元素与意识流表现手法的融合
纯现实主义的舞台设计手法,当然不能完全展现出这部现代西方戏剧的特色,因此,作者巧妙地将意识流和表现主义的现代艺术手法运用到了舞台设计中,运用“闪回”的方式向我们真实再现了威利的往事与过去,并让观众一起与威利在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幻想中穿梭和转换,给观众带来一种超越舞台本身的立体体验,同时,也更加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弥补了舞台表现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不足。这样一种表现方式,不但没有削弱这部戏剧的现实感,反而更加突出了其现实主义特色,也使主题更为深刻。
总之,在超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等理念充斥着当代戏剧界的时候,《推销员之死》却运用了超强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给我展现了一个既平凡又深刻的社会主题。现实主义强烈的震撼效果,给我们带来了不寻常的心灵体验,也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任生名著.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 朱狄著.当代西方美学[M]. 人民出版社, 1984
[3] 朱新福. 现实、幻想、回忆――谈《推销员之死》的表现手法[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
[4] 江永霞. 现实的梦境――《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感悟[J]. 巢湖学院学报. 2004(02)
[5] 史立英,张润. 折射美国社会文化的多棱镜――《推销员之死》[J]. 邢台学院学报. 2006(04)
[1] 杨海波.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 [2] 楚欣. 读李白[J]. 炎黄纵横, 2008,(01) . [3] 张成,陈谦. 探析诗人李白文化性格的心理意义[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4] 徐而缓. 李白的足迹——穿越一千三百年的回望[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01) . [5] 钟菱. 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9) . [6] 常彦. 李白山水诗的意境阐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7] 康怀远. 李白豪放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8] 赵平略. 永远的梦——李白的理想[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9] 杨朝红. 与尔同销万古愁——谈李白的生命意识[J]. 山花, 2009,(02) . [10] 潘殊闲.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 张寅虎. TP21《李白诗选》[J]. 上海集邮, 2002,(12) [2] 郭妍琳. 李白诗名大拼盘[J]. 小学生创新作文, 2004,(09) [3] 沈敬之. 李白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04) [4] 郭金培. 唐诗导读——《夜宿山寺》[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5,(10) [5] 张弘. 《赫索格》与浪漫主义传统[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6] 卢燕平. 略论李白诗以意驱象的特点及其文化心理成因[J]. 天府新论, 1988,(05) [7] 吕相康. 漫话李白诗中的“月”[J]. 中学语文, 1991,(02) [8] 宋燕. 李白“诗乡”品“酒香”[J]. 魅力中国, 2009,(18) [9] 李正坤. 用浪漫主义的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07) [10] 陈钧. 李白与苏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02)
本视频由 查重降重中心 原创分享
毕业答辩一般都是会通过的,毕业论文和答辩不难,老师也不会太为难你,因为学校要保证学校的毕业率,除非真的很差,才会让推迟毕业。
高校一般都有专门查毕业论文的机器,如果大片雷同或许就不过关了
2022年9月30日。根据2022年盐城师范学院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9月30日下午,我院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2021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会在教学主楼1313会议室举行,答辩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苏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 要:老年人是我国城市体育锻炼的“主力军”,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沙和杭州等16个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内在规律,正确预测21世纪初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城市老年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促进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城市;老年;体育健身;现状;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康社会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体育是其重要标志之一。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并强调“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老年人一直是我国城市体育锻炼的“主力军”,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一些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老龄人口(65岁以上)已占10%以上。老年人对健康有怀旧感,对长寿有紧迫感。老年人闲暇时间多,格外关注自身体质的保养,并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和疾病状况,适当地选择参加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以改善生理生化功能,调节情绪愉悦身心。老年人在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平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充满信心地迎接“人生第二个春天”。 因此,对老年人体育健身、健康长寿等一系列的问题予以充分注意和关怀,正确预见和引导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广泛地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使老年体育成为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的动力,给广大老年人再创人生第二个春天,实现“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安度晚年”的目标,为“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再做贡献。1 研究方法与结果 对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广州、长沙、济南、杭州、福州、成都、昆明、西安、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16个城市,近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现场观察访问。并随机抽样,对其中的1551名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他们平均(68.43±5.97)岁,男831人平均(68.92±6.05)岁,女720人平均(67.85±5.83)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年限平均(8.16±7.64)年,年体育锻陈时间人均达300小时以上。并对所有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制成表1和表2。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内在规律,正确预测21世纪初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城市老年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促进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注:综合选择包括第一、二、三……选择。2 分析与讨论2.1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突破5000万大关,各级各类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近3万个 目前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1768万占3968万城市老年人口的44.55%。预计到2020年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将突破5000万大关,约占全国1.15亿城市老年人口的45.00%。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机构日趋健全,根据本项目抽样调查表明,目前全国有3740个社区(街道)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占城市社区(街道)的68%。各级各类的体育组织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施展的条件,但目前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的数量和提供的活动条件与实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预计到2020年全国所有城市的85%以上的社区(街道)建立各级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近3万个,并在中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协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统一的组织网络。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城市老年体协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并以社区为自然单位设立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开展体育咨询和保健服务,吸引和组织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以适应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2.2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锻炼内容广泛适应身心健康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可归为10大类100多项,其中参加太极类、保健类、气功类、跑步类的老年人即有1200多万,舞蹈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水冰类及其他健身娱乐活动也深受欢迎。人均活动有3项之多,年均体育锻炼时间已达300小时。许多老人对体育的爱好从青少年起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中坚持体育锻炼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就有27.08%,有77.47%的老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进入老年期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衰退变化的程度和速度不一样,加之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的疾病(北京地区的调查表明74%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64.45%的老人是为强健体魄,27.86%的老人是为祛病体疗。7.69%的老人是为了交朋友或消磨时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28.26%的老人是在患有不同疾病发作后才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中。预计到2020年以“动”为主的太极拳、剑和保健医疗操,以“静”为主的修性养身气功,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构成。2.3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趋向大型化、娱乐化和合理化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一般春秋两季参加锻炼的人数较多,内容也较丰富多彩。锻炼的内容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例如华北地区较为盛行的是保健类和气功类,仅北京市参加“回春医疗保健操”的老年人就达10万之多;东北地区则热衷于“扭秧歌”和“老年迪斯科”等舞蹈类锻炼,仅哈尔滨市就有老年舞蹈类辅导站150多个,参加人数达5万之多;华南地区的城市老人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健身活动;华东地区的城市老人偏爱古老传统的太极拳类的健身活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老人群体中盛行富于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锻炼形式趋向集体大型化(自发组织百十人或上千人同场共练),锻炼内容趋向多元组合的娱乐化(身体练习和心理调节,乡土体育和现代体育,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等渗透融合为一体的娱乐性的身心活动),锻炼格局趋向合理的科学的生物节律化(晨练或傍晚为主的定时定点定项定量的社区体育活动)。建议:创编和推广动作舒展、节奏轻盈和幅度柔和的、既能活动筋骨脉络,又能调节情感、抚慰心理、怡情有趣的体育保健活动,以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有利于老年人身心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2.4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理能力将明显下降,而两周患病率(被调查老人在调查当天的前两周内患有各种病伤情况统计)却高于总人口患病率,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90年代初调查表明,我国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城市为18.7%,农村为11.4%。因病卧床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大,约在3%~5%。老年人年平均医疗费用约为425元。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既可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又能大幅度地降低医疗费用。长沙市的老年体协等曾组织100名老年疾病患者系统参加两年的体育健身活动,他们的医疗费用由体育健身活动前的月平均1364元下降到332元,下降幅度为75.6%。同时方兴未艾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日益增多,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出现了老年带家庭,家庭促社会的体育热,加速了我国体育社会化的进程,特别是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树立了榜样。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健身活动倍受世界各国老年人的欢迎,如太极拳、保健养身气功等,提高了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国际体坛的声誉。预计到2020年蓬勃发展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强健老年人的自身体魄,又能促进青年一代自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有利于国人体育锻炼能力的养成,又能强化全社会一、二、三级卫生保健的效果。既能弘扬民族传统的健身体育,又能提高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国际体坛上的地位。2.5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事业将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多年来,我国重视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宏观控制和调节,创编了数十套适合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锻炼的保健操和医疗操。如:“太极拳剑系列”、“导引养生功”、“练功十八法”、“回春医疗保健操”、“配乐五禽戏”和“木兰健身系列”等,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近来年,中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己进入国际交往阶段,与世界老年长跑协会建立了联系,部分城市老年长跑队、门球队分赴美国、日本、英国等进行访问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水平,增强了国际城市间老年体育联系,促进了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事业的规模和运动水平,将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建议:有关部门应即着手研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以及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健身活动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具体事宜,以适应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全面走向世界的需要。2.6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和科研趋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老年的闲暇生活比较单调,这是老年人社会供养不足的一种表现。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为了丰富老年人闲暇生活,改善老年人的社会供养起了重要作用。但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并且有第三产业的性质,而目前我国从事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专业的人员很少,各地各级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借助于各单位的老年办或工会组织,难以适应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国内外有关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研究还处在自发阶段,尚未形成队伍和体系。建议: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和科研的专业人才,以促进21世纪初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和科研水平提高,以求得最佳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是老年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既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治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又能开拓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消费市场,节省医疗费用,提高老年人供养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3 结论与建议 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帮助老年人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多种形式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既能帮助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到充分消除,又能指导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增进社会交往。我国已建立了上万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活动中心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设施,来满足亿万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娱乐方面的需求,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仍处在初级阶段,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要。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对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予以充分注意和关怀,正确预见21世纪初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具体措施,这样有助于老年人体魄强健,延缓衰老,延长工作年限和延年益寿,充分发挥他们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教育后代、建设四化中的作用;并使他们从习惯了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逐步过渡到丰富多彩的离退休生活,更好地渡过幸福的晚年。
这个你应该去问你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在这里谁能回答你哦。
盐城工学院招生办电话:。
联系部门:盐城工学院招生与就业创业指导处。
联系地址: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编:224051。
邮箱:。
盐城工学院设有18个二级学院,7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000多人、研究生700多人。
学校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自科版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 盐城工学院——联系我们
截至2014年2月,学校建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沿海池塘养殖生态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海涂生态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滩涂底栖生物重点实验室),建有“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江苏省产品快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纺织机械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环保装备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汽车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3个校级科技服务平台。其中,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是江苏首家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也是盐城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术刊物《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科版)》主要刊载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术论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2010年,《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在2009年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比和2010年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特色栏目评比活动中,“盐海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 馆藏资源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96年,由原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和盐城职业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设有迎宾大道校区(北校区)图书馆和希望大道校区(南校区)图书馆。据2014年学校图书馆官网介绍,馆舍总面积达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图书馆工作人员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16人,馆藏印刷型文献160万多册。目前使用的各类数据库近30个。
江苏有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院校招收函授本科的考研人员。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建有建军东路和希望大道两个校区。
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7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000多人、研究生735人。
学校占地面积2282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藏书189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自科版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科研平台:
建有8个校级研究院和7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级智库和2个市级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以上内容参考:盐城工学院官网——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