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植物病理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植物病理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植物病理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首先公务员(农业相关专业),植物检疫局,科研所(不过一般要求博士,硕士很受气),其次,飞机场的检疫人员(工资高,又轻松),海关人员(不用说,你懂的,肥差),最后,一些国家的事业单位,比如说种子中心啊,农产品技术中心啊,蔬菜检疫站啊。。。等等! 老大,我才是植保专业的!

还不错 可以去亚热带植物所,农业研究所,生物研究所,水生所,以及生态、生物等企业工作多为植物病理研究分析、技术服务,植物保护等待遇啊 3500-5500不等

专业术语我可能翻译得不太好,仅供参考!中文摘要核盘菌引起的作物菌核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病害。本论文以分离自陕西省核盘菌SX466菌株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发现相比于正常菌株Ep-1PNA367,菌株SX466在PDA及胡萝卜培养基上不能产生菌核,生长速度减弱(??cm),致病力衰退,是一株具有典型弱毒现象(hypovirulence)的弱毒菌株。通提取弱毒菌株SX466的dsRNA及电泳分析,表明该菌株中含有??条dsRNA片段,弱毒现象可能与dsRNA存在具有相关性。本论文的完成为研究核盘菌的致病机理及真菌中dsRNA介导的弱毒特性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及基础。关键字:核盘菌;弱毒菌株;生物学特性;dsRNAAbstract:Sclerotiorum disease, which is a type of crop desease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istribute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SX466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solated from Shan xi province as researching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it is observed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 of SX466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isolate Ep-1PNA367, isolate SX466 does not produce sclerotium on PDA and carrot nutrient medium, its growth rate(??cm) is reduced and vieulence degenerated, which makes isolate SX466 a hypovirulent strain with a typical phenomenon of hypovirulence. Via dsRNA extration of isolate SX466 and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it is indicated that ?? dsRNA fragments is contained in this isolate and hypovirulence may ha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xistence of dsRNA. Valuable researching material and basis are provided for the research of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s well as the dsRNA-mediated hypovirulence in fungus by the completion of this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lent str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sRNA

本人正好植病即将毕业,目前在一个研究所实习!说实话,植病属于服务类,感觉在实际操作中还不能发挥所学知识,像各位所说,可以去科研单位,行政单位或国家公务员,比如海关之类,那可是要下功夫的,现在是逢进必考,所以你要复习事业单位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尽量把六级过了,党入了,不然后面很吃亏!一般招聘公告写明“植物病理”基本上是农业厅,农科院植保所,地方农业局,检疫方面(属国家公务员),人数基本上1人,所以得好好应考才是硬道理!在你还没有跨入植病之前,尽量先看看育种方面,育种虽然说很累,但是待遇相当不错!咱已经是植病方面的人了,所以就干一行爱一行了!不是每一行都待遇差,关键在个人的奋斗情况,360行,行行出状元嘛!以上个人见解!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论文

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学科主要是由植物病虫害专业发展而来的。学位制度恢复前一些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学科已包含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三个专业。l983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这三个专业分属于农学一级学科内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农药及农用化学制剂三个二级学科。昆虫学科还同时并存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内。l990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昆虫学科被合并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内的一个二级学科,而农药学科和植物病理学科仍作为农学一级学科内的两个二级学科。根据“科学、规范和拓宽,,的原则以及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在农业上的重要性,1997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将植物保护学科列为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中含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从而形成了以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和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完整知识体系. 现代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总趋势是朝着微观、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同时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并将并将微观资料进行宏观分析和处理,不断发展病虫治理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宏观方面,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监控决策体系;在微观方面,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对病虫灾变机理进行分析,并为决策提供依据。21世纪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必将为建立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植物保护技术握供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效调控,提高农作物生物灾害控制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内容。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当前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学科中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以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基因表达三个环节为主的理论体系。而农药学二级学科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传统化工产品为基础,在新产品研制和农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对有害生物治理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植物保护学科将以崭新的面貌迈向2l世纪,并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对农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成灾机理、预测预警的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害生物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重视现代高新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以满足农作物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对基础研究的要求。同时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我国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做出新的贡献。001植物病理学 一、学科概况 植物病理学科是植物保护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主要研究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原与寄生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尽管有关植物病害的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植物病理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是l9世纪中叶后,在确立了植物病害是由原微生物引起后才诞生的。l50多年来,由于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更新以及相关学科交叉渗透,植物病理学不断发展,目前己从传统的植物病理学发展到现代植物病理学,先后产生了植物病原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以及病害防治学等分支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植物病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些学科包括: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作栽栽培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农药学、农业气象学、高等数学等,植物病理学在借鉴上述学科的研究原理、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 二、培养内容 1�博士学位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坚实宽广的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人的专业知识,熟悉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和历史,全面掌握现代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能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和掌喔寄主檀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组织承担和宪成重大科研项目;能胜任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取得创造性的戚果. 2�硕士学位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技能,了解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病因、症状识别、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及病害控制策略和措施;能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的仪器没备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从事本学科教学,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取得有一定创造性的成绩。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真菌学及植物真菌病害,植物病原细菌学及细菌病害,植物病毒学及病毒病害,植物病原线虫学及线虫病害,生态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害流行学,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生理学,杀菌剂毒理与应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抗、感病原理与植物免疫学,植物检疫学,抗病育种与植物病害综合治理。 2�课程设置 博士学位 由导师指定有关专著和文献自学,并写出有关课程论文或综述. 硕士学位 真菌学,植物病原学(包括真菌生物学、植物病原细菌学、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线虫学,按研究方向选一门),植物病理学(包括生理植物病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流行学、生态植物病理学、植物分子病毒学、植物免疫学,按研究方向选一门),遗传学或生物化学(包括微生物遗传学、作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高级生物化学及研究技术、分子生物学及研究投术等,按研究方向选一门),高级植物病理学(或植物病理学研究新进展)。 真茵学主要讲授真菌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植物病原学主要讲授病原物的形态和结构、分类和鉴定、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植物病理学主要从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讲授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理以及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和机理;遗传学或生物化学主要讲授与植物病理学有关的现代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高级植物病理学为专题报告,主要介绍当前国际上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此外,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还应学习以深化研究方向知识深度、拓展知识面、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的相关课程。 四、主要相关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遗传育种,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0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一、 学科概况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是植物保护学科内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控制理论和技术,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农业害虫研究和防治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促进了本学科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在微观上,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探讨农业害虫的致害机理、灾变规律和植物的抗虫机制;在宏观上,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的监控体系。农业害虫及其它有害动物的种类多、分布广,而害虫、植物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又极其复杂,因此本学科除了以昆虫学的一些学科如昆虫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毒理学等作为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农业气象学、高等数学、市场营销学等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识别、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害虫预测预报的理沦和技术以及有效的控制技术和措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的仪器设备,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具有较好的读、听、说、写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农业行攻部门的技术管理工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硕士学位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国内外研究动态;掌握主要农作物害虫的发展规律和有效的控制技术和措施;能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取得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成绩。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昆虫生理学及生物化学,昆虫生态学,昆虫(螨)分类学,昆虫病理学和生物防治,昆虫行为及化学生态学,昆虫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昆虫药理学,城市与储藏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农业昆虫(蛹)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作物抗虫性原理及应用,植物检疫。 2、课程设置 博士学位 在导师指导下,指定有关专著和文献资料,并写出有关课程论文或综述。 硕士学位 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昆虫分类学,遗传学或生物化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新进展 昆虫生态学主要讲授群体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昆虫生理学主要讲授昆虫的生理功能、机制及生理化实验技术;昆虫分类学主要讲授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重要目及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以及工具书、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应用;遗传学或生物化学(包括动物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高级生物化学及研究技术、分子生物学及研究技术等,按研究方向任选一门)主要讲授现代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新进展为专题报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此外,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还应学习以深化研究方向知识深度、拓展知识面、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相关课程。 四、主要相关学科 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003 农药学(注:可授予农学、理学学位) 一、学科概况 农药学是植物保护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创制和应用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等理论与技术。农药学为农药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的基础,在新产品的创制和农药的使用技术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农药学的研究正朝着控制有害生物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药己成为农业生产和环境工程的重要生产资科,在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药学与许多相邻学科关系密切,需要其它学科如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子生、作物栽培学、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市场营销学以及仪器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本学科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宽广的与本学科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方向以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掌握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新品种研制、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农药使用技术,农药残留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监测和治理技术;掌握两种外语,其中一门具有较好的读、听、说、写的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人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组织承担和完戚有重大意义的科研项目;能胜任本学科教学、科研和学术管理工作;完成博士论文,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硕士学位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比较扎实的农药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熟悉农药的作用机理,良药化学合成和新产品研制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农药残留测定和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运用电子汁算机及有关先进仪器设备;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农药学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完成硕士学位论丈,取得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成绩。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农药合成与分析,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农药药理学,农药加工与使用技术;生物农药与仿生农药。 2、课程设置 博士学位 可在导师指导下,指定有关专著和文献资料,并写出有关课程论文或综述。 硕士学位 农药学、波谱学(包括色谱学和光谱学)、农药药理学等。 农药学主要讲授农药的基础知识、农药合成、农药加工剂型和应用技术;色谱学讲授气相色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和操作技能;光谱学主要讲授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谐等四大光谱的原理,识谱用谱技术和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技术;农药药理学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农药的作用机制、抗药性原理以及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方式。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还应学习以深化研究方向知识深度、拓展知识面、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的相关课程。 四、主要相关学科 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工,生态学,农业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植物病理在生产中作用是, 植物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使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坏甚至死亡的现象。

来个简单的,除了基础学科之外主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植物病理。昆虫害虫学,农药学或者植物药剂学。也就是说,危害的植物的是病,与虫,防治的药。现在有了新的学科策略出现,考虑到病害三角。等等。

专业术语我可能翻译得不太好,仅供参考!中文摘要核盘菌引起的作物菌核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病害。本论文以分离自陕西省核盘菌SX466菌株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发现相比于正常菌株Ep-1PNA367,菌株SX466在PDA及胡萝卜培养基上不能产生菌核,生长速度减弱(??cm),致病力衰退,是一株具有典型弱毒现象(hypovirulence)的弱毒菌株。通提取弱毒菌株SX466的dsRNA及电泳分析,表明该菌株中含有??条dsRNA片段,弱毒现象可能与dsRNA存在具有相关性。本论文的完成为研究核盘菌的致病机理及真菌中dsRNA介导的弱毒特性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及基础。关键字:核盘菌;弱毒菌株;生物学特性;dsRNAAbstract:Sclerotiorum disease, which is a type of crop desease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istribute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SX466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solated from Shan xi province as researching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it is observed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 of SX466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isolate Ep-1PNA367, isolate SX466 does not produce sclerotium on PDA and carrot nutrient medium, its growth rate(??cm) is reduced and vieulence degenerated, which makes isolate SX466 a hypovirulent strain with a typical phenomenon of hypovirulence. Via dsRNA extration of isolate SX466 and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it is indicated that ?? dsRNA fragments is contained in this isolate and hypovirulence may ha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xistence of dsRNA. Valuable researching material and basis are provided for the research of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s well as the dsRNA-mediated hypovirulence in fungus by the completion of this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lent str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sRNA

植物病理论文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题目:

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姓名: xx 学号: xxxx

年级: xxx 专业: 植物保护

指导教师:姓名 xxx 职称 教授

学科 植物病理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

20XX年x月x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菌寄生(Mycoparasitism)是发生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一种寄生方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生物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利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作为研究的模式系统来揭示生物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李多川(Li,1996)先生发现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菌寄生关系以来,我们实验室试图通过研究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来建立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模式系统,从而揭示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串珠镰刀菌的一种重寄生真菌,该菌是一种接触性活体重寄生菌,离体试验发现其分生孢子只有在串珠镰刀菌细胞壁提取物刺激下才能萌发。这说明两者之间的重寄生关系是建立在二者识别与互作的分子机制上的(Li,2004)。在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几丁质酶、蛋白酶等细胞壁裂解酶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蛋白酶在木霉属菌寄生真菌中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证明,而纤细齿梗孢的蛋白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克隆纤细齿梗孢蛋白酶编码基因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重寄生真菌和寄主识别和互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李多川教授分离得到的一种活体营养接触型菌寄生真菌[1~3],其寄主包括Fusarium moniliformeAlternaria alternata等。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努力以其为基础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渐渐认识到真菌细胞壁蛋白在细胞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壁蛋白研究已经成为生物间相互识别机制研究的热点。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实验室成功分离纯化了纤细齿梗孢的寄主之一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上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凝集素,并初步证明其在和孢子吸附过程中起到识别因子的作用[4]。近年来,菌寄生真菌细胞壁裂解蛋白酶在菌寄生过程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克隆和表达菌寄生真菌的蛋白酶编码基因变得很有意义。本研究试图以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tenellum)作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其蛋白酶基因。根据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然后采用RT-PCR和RACE是一个较为快速、简单和高效的方法。本实验根据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及RACE-PCR的方法,克隆了蛋白酶的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为后续试验打下了基础。

由于Olpitrichum tenellum在离开寄主的人工培养基中很难生长,纯化其蛋白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得到蛋白,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而搞清楚其在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DNA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构建遗传工程菌株,人们可以较容易地使各种各样的天然酶的基因在微生物系统中高效表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天然酶源的依赖。

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有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两大类。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了解最深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表达系统。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培养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在基因表达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具[5]。

Pichia pastoris基因表达系统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基本成为较完善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具有易于高密度发酵,表达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整合,能使产物有效分泌并适当糖基化,培养方便经济等特点。利用强效可调控启动子AOX1,已高效表达了HBsAg、TNF、EGF、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工程抗体等多种外源基因[6],证实该系统是高效、实用、简便,能提高表达量并保持产物生物学活性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系统在生物工程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更多外源基因在该系统的高效表达,提供更为广泛的基因工程产品[7]。

我们已经分离到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本研究中将该基因的去掉信号肽序列的正确阅读框融合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分别转化 BL21及Pichia pastoris GSxx5,以期在这些菌株中有效表达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从而为以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1 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37~65.

2 21.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5:345~347.

3 .李多川,沈崇尧.1997.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西北农业学报,6:94~98.

4 张成省,李多川,孔凡玉.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5(2):141~147.

5 .xx.何诚,朱运松.1998.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8:7~xx.

6 彭毅,杨希才,康良仪.2000.影响甲醇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生物技术通报,4:33~36.

7 韩雪清,刘湘涛,尹双.200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微生物学杂志,3:35~40.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1、研究内容:

本课题选择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做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研究的目标:

克隆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3、研究方法:

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接种到LB培养基上,培养14个小时后,收集菌丝,然后采用总Trizol法提取RNA。再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到大量的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并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别设计兼并引物。再通过RT-PCR、3’-RACE、5’-RACE获得全长cDNA、DNA克隆,并将其连接到载体上,然后采用电击法将将重组质粒转入到全长cDNA、DNA克隆中,通过透析纯化蛋白酶,最后研究其特性。

四、研究进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 。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

五、技术路线:

收集菌丝

总RNA提取

同源序列 设计引物

特性研究

RT-PCR、

3’-RACE、5’-RACE

纯化表达产物

全长cDNA、DNA克隆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完成实验的1%。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完成实验的50%。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完成实验的95%。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完成100%。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六、专业意见

专业主任签字:

20xx 年 月 日

七、学院意见

学院(章): 负责人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摘要:

针对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对策:优化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实验模块,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植物保护论文

目前,国内外很多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均开设了昆虫研究法和植病研究法课程。为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浙江农林大学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将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合并成一门植物保护研究法课程。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是植物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培养植物保护研究常规操作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和论文撰写的能力。笔者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内容,并总结了改革成效。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在2个小时的实验过程中就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依葫芦画瓢,实验完成后,又按照统一的模式填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无需独立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创新能力了。因此,很难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师和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就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立即显现。学生缺乏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缺乏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有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这3门课的实验合在一起上,并没有把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昆虫实验时,指导教师一般是教授昆虫学科的教师;而在进行植病实验时,则由讲授植病学科的教师指导。这样的实验模式难以使植物病虫害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不利于掌握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实验考核不科学以往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只是把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口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内容及方法)原文不动地抄一遍,实验结果更是千篇一律,这样实验就变成了预演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思考,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背离了实验课教学的初衷。同时,还会导致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差异微乎其微,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教学改革内容

重视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实验教辅人员提前准备,导致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个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从而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做到计划周密、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实施实验计划。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一日_发现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定要严厉批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其重新做实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不能有半l从虚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该项口分别以某种农作物病虫害为主轴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执行各项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负责答疑和提供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分组、调查、取样、鉴定、查阅资料、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不仅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将整个实验课程设置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实验:分别以某个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贯穿整个课程。将口前昆虫研究法的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人工饲养技术、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昆虫生理生化研究方法、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方法5个实验和植病研究法的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植物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植物病原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和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5个实验合并成1个综合性大实验,将植物病虫害研究以故事的形式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田间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整个实验就是以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发生为时间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现象。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验课成绩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完成好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为了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实验成绩除实验报告和考勤成绩外,应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记录规范性量化纳入成绩考核。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对那些既有独立操作能力,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适当给予创新学分。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是否打扫卫生、是否清洗实验器材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加分。

3.改革成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完成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3门实验课程,体现了实验课程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这3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切身体会到所学专业的意义。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和整体化特点,同时涉及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药研究法等相关学科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病虫害的认知及其防治等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咨询专业教师、综合分析之后,拟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3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因此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操作技术、实践应用和协调能力都需要提升。所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完善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4.结语

植物保护研究法在植物保护专业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Chinese periodicals on Plant pathology

刘宗善

中国出版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50年代先后创办了《植物病理学译报》、《植物病理学报》和《植病知识》等,至60年代还出版有《植物病理学文摘》等二次性文献期刊。其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植物病理学报》是被誉为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下面对以交流传播植物病理知识为主,并曾在一定时期连续出版的期刊分别予以介绍。

《昆虫与植病》(1933~1937年)

1933年创刊,浙江省昆虫局编辑出版。中国著名昆虫学家张巨伯创办,并担任主编。内容包括植物病理学在内的研究论文、综合报道、病虫防治情报、通讯和书刊介绍等。后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于1937年发行至4卷6期后被迫停刊。

《植物病理学译报》(1954~1958年)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刊载世界各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中译稿件的专业期刊。初为半年刊,后改为季刊。其编辑委员会由戴芳澜(主任)、裘维蕃(副主任)等10人组成,聘朱凤美、邓叔群、俞大绂三人为顾问。出版至第5卷,1958年停刊。

《植物病理学报》

1955年创刊,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见《植物病理学报》)。

《植病知识》(1957~1966年)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编辑出版的中级专业期刊,1957年在北京创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开始为季刊,1959年改为月刊。编辑委员会由王焕如等18人组成,陆师义任主编。1966年出至第4卷后停刊。

《植物病理学文摘》(1960~1987年)

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二次文献期刊,1960年创刊。开始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研究室共同编辑,为双月刊。创刊初期以中译国外有关文摘为主,后逐渐增加国内作者的文摘与题录的比重。自1962年第5期起纳入中国国外科技文献编译委员会的文摘系统,刊名改为《农业文摘》第4分册(《植物病理学》),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出版。自1966年第9期后中断出刊,直至1974年恢复《植物病理学文摘》原名出刊(季刊,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编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出版)。1979年起改为双月刊,直至1987年出至第21卷(总共140期)停刊。

此外,在有关学科的专业性期刊中植物病理学方面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篇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1962年成立后,先后创办了《植物保护学报》(1962年创刊,季刊)和《植物保护》(中级专业性刊物,1963年创刊,双月刊)。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全国植保总站等事业单位和有关学会先后创办了《植物检疫》(1979年初创时为内部交流刊物,1994年开始公开发行)和《病虫测报》(1980年初创时为内部参考资料,1990年开始公开发行,1993年改名为《植保技术与推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学会以及地方有关事业单位大多也编辑出版了一些包括植物病理学内容在内的专业性刊物。浙江省昆虫与植病学会于1983年沿用30年代时浙江昆虫局编辑出版的《昆虫与植病》为刊名出版专业性期刊。台湾省的植物保护学会自1959年起出版了《植物保护学会会刊》(季刊)。

专业术语我可能翻译得不太好,仅供参考!中文摘要核盘菌引起的作物菌核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病害。本论文以分离自陕西省核盘菌SX466菌株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发现相比于正常菌株Ep-1PNA367,菌株SX466在PDA及胡萝卜培养基上不能产生菌核,生长速度减弱(??cm),致病力衰退,是一株具有典型弱毒现象(hypovirulence)的弱毒菌株。通提取弱毒菌株SX466的dsRNA及电泳分析,表明该菌株中含有??条dsRNA片段,弱毒现象可能与dsRNA存在具有相关性。本论文的完成为研究核盘菌的致病机理及真菌中dsRNA介导的弱毒特性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及基础。关键字:核盘菌;弱毒菌株;生物学特性;dsRNAAbstract:Sclerotiorum disease, which is a type of crop desease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istribute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SX466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solated from Shan xi province as researching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it is observed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 of SX466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isolate Ep-1PNA367, isolate SX466 does not produce sclerotium on PDA and carrot nutrient medium, its growth rate(??cm) is reduced and vieulence degenerated, which makes isolate SX466 a hypovirulent strain with a typical phenomenon of hypovirulence. Via dsRNA extration of isolate SX466 and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it is indicated that ?? dsRNA fragments is contained in this isolate and hypovirulence may ha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xistence of dsRNA. Valuable researching material and basis are provided for the research of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s well as the dsRNA-mediated hypovirulence in fungus by the completion of this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lent str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sRNA

植物病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湖北民族大学专升本园艺专业介绍已经公布,从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学制及就业方向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详情如下:湖北民族大学专升本园艺专业介绍点击查看:湖北统招专升本视频课程点击查看:湖北统招专升本题库试题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全国广大农村、特别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技术人才,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园艺产品贮藏加工、观赏园艺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企业从事园艺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园艺植物栽培学各论(果蔬花)、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设施园艺学、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等。主要实践性环节:测量学实习,植物学实习、土壤学肥料学实习,园艺植物栽培学综合实习,园艺植物育种学实习,园艺植物病理学实习,园艺植物昆虫学实习,园艺产品加工工艺、贮藏运销学综合实习,园艺专业生产实习,园艺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暑期社会实践。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学、生理生化、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验优化设计与统计、测量学、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园艺植物栽培学各论(果蔬花)、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设施园艺学、园艺产品加工工艺学、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实验。学制:四年科类:理科授予学位:毕业时若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即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湖北民族大学专升本专业介绍:园艺专业已经公布,更多湖北专升本资讯,请关注湖北专升本栏目页面。相关阅读:湖北民族大学专升本专业介绍汇总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 园艺专业需要学的课程有哪些 基础科: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遗传学、土壤学、昆虫学 专业科: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病理学、专业外语等, 园艺和绘画没有太大的关联,园林设计时用的多些,植物学用点,简单,其他基本不用。 我是园艺专业毕业的。 二 园艺专业要学什么 植物学、来植物生理学、源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遗传学、土壤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病理学、昆虫学、专业外语等,园艺和绘画没有太大的关联,学园艺没有问题的。 三 园艺专业考研都考那些科目数学 园艺专业考研考试科目初试为国家统考科目:英语、政治、园林设计、专业课一和园林综合理论专业课二;复试各校不尽相同,需要查询考试学校招生简章具体规定。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2018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5园林综合理论 ④802园林设计 (3)园艺专业的专业课扩展阅读: 园艺专业主干课程: 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 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商品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等。 园艺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园艺场(园)的规划设计、园艺作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技能。 4、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园艺专业 四 园艺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期。 果树栽培是园艺学专业的专业课,也适用于果树栽培技术的学习者。它以北方果树栽培为主要内容,适当介绍柑橘等南方果树。要求掌握这些果树的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等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苹果、梨、葡萄、桃、樱桃、杏、枣、板栗、核桃、猕猴桃、草莓、柑橘、枇杷和野生果树等的生产概况、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育苗建园特点、整形修剪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及部分果树的山地栽培和旱作技术等。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期。 花卉栽培可分为生产栽培、观赏栽培和标本栽培等,本课程以生产栽培为主线进行介绍。因为花卉的生产栽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课程内容按照露地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岩生花卉、水生花卉)、温室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亚灌木花卉、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蕨类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盆景艺术及干花制作。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期。 蔬菜栽培是一门综述蔬菜生产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导将要从事园艺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和了解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课程突出栽培知识和技术,按照蔬菜的分类介绍生物学特性、类型和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果蔬、花卉等园产品的储藏原理;果蔬、花卉的采收、分级、包装和运输;主要鲜储技术;果蔬加工基础知识;速冻保藏;果蔬的糖制及罐藏技术;蔬菜腌渍泡制技术;果蔬汁加工技术;果蔬、花卉干制技术;插花技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花卉采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鲜储技术及方法,并介绍园产品加工处理方法,以合理利用原料,获得优质园产品,达到高效、高产、低耗的目的。 五 园艺专业有哪些课程 园艺学主干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版、应用概率统计权、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商品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专业前景 本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蔬菜的育种、栽培、生理等理论与技术的学科。由于园艺产业和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更具有劳动、技术以及资金密集的特点,无论是从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园艺产业都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专业特色 解决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园艺新品种选育及产品优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强化园艺产业的旅游观光和生态功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六 园艺学哪些课程 必修课程 植物学 农科基础化学 土壤肥料学 遗传育种学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农村经济与管理 现代园艺设施 园艺学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选修课程 果树栽培 花卉栽培 蔬菜栽培 园产品采后处理 森林培育学 园林规划设计概论 详细情况 //ke./view/146208 七 园艺专业开设哪些课程 培养来内容 专业核心能力自: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生产及开发推广。 主要课程 · 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传统道德。 ·植物与植物生理、数学、化学、英语、植物生产环境、花卉学、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学、园林测量、田间统计、组织培养、园林树木、园艺产品营销、园林企业管理、植物造景、设施园艺、选修课。 · 艺术观摩、摄影、书法、文学、经济法概论、各国园林观摩。 专业特色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 职业方向 就业面向:园艺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部门。 八 园艺专业要开哪些科目 主干学科:园艺学 主干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商品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植物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4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形态解剖部分:植物的细胞、组织,植物种子、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花、果、实。植物的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等。被子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分科特征。植物生态:生态条件、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后续课程:植物病虫害防治学、遗传育种学等。 农科化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与农科各专业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化学概述;酸碱反应与酸碱滴定法;沉淀反应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分光光度法;pH电位测定法;农业生产中重要离子的定性分析;有机化学绪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形象;烃的重要反应;卤代烃、醇、酚、醚的重要反应;醛、酮的重要反应;羧酸与胺的反应;糖与氨基酸及与农医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功能。 本课程后续课程:土壤肥料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和遗传育种学。 土壤肥料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7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和肥料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的固相物质,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及其调节,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的形成、分布和几类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物的氮素营养和氯肥合理施用,作物的磷营养和磷肥的有效施用,作物的钾营养与钾肥的合理施用,作物的钙镁疏营养和石灰石膏的施用,微量元素及徽肥施用技术,复合肥料的生产施用,有机肥料,配方施肥技术等。 先修课程:农科基础化学。 遗传育种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育种目标制定、实现育种目标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内外育种成就与发展,并具有推广、繁育良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篇介绍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三大规律、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基因突变、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群体遗传等。下篇介绍育种学内容,包括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资源、植物的繁殖方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品种审定和推广、计算机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 先修课程:农科基础化学、植物学。 虫害防治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各种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植物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农药及其使用三部分组成。病害防治部分包括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害的病原物,病原物致病机制及其变异,植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非传染病,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虫害防治部分包括昆虫概述、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的形态及生理、昆虫分类、昆虫与环境、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农药及其使用部分包括农药的分类、剂型、影响药效的因素,杀虫剂的分类、杀虫原理、主要杀虫剂介绍,杀菌剂的涵意及杀菌原理、使用方法、主要杀菌剂介绍。 先修课程:植物学、农科基础化学。 农村经济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流通与市场,财务与分配、农村经济效益及农村现代化等。 园艺设施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2学时,开设一学期。 我国农业将向设施农业方向发展,而设施的应用首先是在园艺作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艺设施场地的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环节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地域能源的利用。 本课程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生产上应用的设施类型、设施规划、设施内小气候(光、温等)调控、新型采光保温材料、设施内的各种装置(CO2施肥装置、小型耕作、嫁接、节水灌溉等机具)、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设计与施工等内容。 园艺学概论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可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可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要求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生长发育与环境、园艺植物的繁殖、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九 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园艺学 主干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商品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4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形态解剖部分:植物的细胞、组织,植物种子、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花、果、实。植物的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等。被子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分科特征。植物生态:生态条件、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后续课程:植物病虫害防治学、遗传育种学等。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与农科各专业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化学概述;酸碱反应与酸碱滴定法;沉淀反应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分光光度法;pH电位测定法;农业生产中重要离子的定性分析;有机化学绪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形象;烃的重要反应;卤代烃、醇、酚、醚的重要反应;醛、酮的重要反应;羧酸与胺的反应;糖与氨基酸及与农医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功能。 本课程后续课程:土壤肥料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和遗传育种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7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和肥料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的固相物质,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及其调节,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的形成、分布和几类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物的氮素营养和氯肥合理施用,作物的磷营养和磷肥的有效施用,作物的钾营养与钾肥的合理施用,作物的钙镁疏营养和石灰石膏的施用,微量元素及徽肥施用技术,复合肥料的生产施用,有机肥料,配方施肥技术等。 先修课程:农科基础化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育种目标制定、实现育种目标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内外育种成就与发展,并具有推广、繁育良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篇介绍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三大规律、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基因突变、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群体遗传等。下篇介绍育种学内容,包括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资源、植物的繁殖方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品种审定和推广、计算机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 先修课程:农科基础化学、植物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各种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植物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农药及其使用三部分组成。病害防治部分包括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害的病原物,病原物致病机制及其变异,植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非传染病,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虫害防治部分包括昆虫概述、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的形态及生理、昆虫分类、昆虫与环境、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农药及其使用部分包括农药的分类、剂型、影响药效的因素,杀虫剂的分类、杀虫原理、主要杀虫剂介绍,杀菌剂的涵意及杀菌原理、使用方法、主要杀菌剂介绍。 先修课程:植物学、农科基础化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流通与市场,财务与分配、农村经济效益及农村现代化等。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2学时,开设一学期。 我国农业将向设施农业方向发展,而设施的应用首先是在园艺作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艺设施场地的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环节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地域能源的利用。 本课程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生产上应用的设施类型、设施规划、设施内小气候(光、温等)调控、新型采光保温材料、设施内的各种装置(CO2施肥装置、小型耕作、嫁接、节水灌溉等机具)、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设计与施工等内容。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可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可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要求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生长发育与环境、园艺植物的繁殖、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90103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 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在农业、林业、园艺、园林、环保、商贸、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行业从事 有害生物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植物保护学科领域的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植物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及安 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主要农作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鉴定的基本训练,掌 握主要作物病虫害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诊断、鉴定、监测和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好的外语交流 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科技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业信息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通识性知识 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研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农业、林业、园艺、园林、环保、商贸、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作物有害生物的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的理论前沿、新技术应用前景、 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核心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植物病原物主要属的鉴别、分离与培养,主要作物病害诊断、测报与防治,农 业昆虫重要目及科的鉴别,常见害虫识别、测报与防治,农药常用剂型加工及性状测定,农药生物 活性检定及药害鉴别,农药分析与毒性测定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农业微生物学》、《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气象学》、《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农药残留分析》、《果蔬保鲜贮运技术》、《农药毒理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植物医学、农药与农产品安全。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农林类企业:植物保护、病虫防治、灾害预测、果蔬保鲜、农药生产; 检验类事业单位:农产品安全与检验、农药残留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植物保护领域技术与管理部门。能够从事植物保护、农产品安全与检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与检验、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工作。就业于各级农业、林业部门;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海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农药生产企业;各级基层农场、林场、森林公园等。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植物保护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为“三农”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分别安排学生到农药生产、营销、农作物生产等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工资待遇较高,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植保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高达97%以上。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计划,全面构建新型植保体系。主要有考研和就业两个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农技推广站、海关及农药、食品加工企业等,每年有65%左右的同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同学的初次就业率也高达90%以上,最终就业率均为100%。

植物病害研究型论文范文

自己参考这些!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有些人误将真菌当作细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过系统生物学教育者。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怎样写科学小论文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一)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二)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三)科学考察小论文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四)科学说明小论文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一)取材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二)分析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科学小论文范文鱼会说话吗?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1、棉花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现状及未来2、玉米种质资源对六种重要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3、繁殖群体量及隔离对蚕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4、基于地高辛标记对小麦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和验证5、小麦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6、76份特用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7、冀鲁豫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8、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9、不同温度条件下高粱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10、云南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1、肉质色不同萝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12、河北省冬小麦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指标分析13、不同生态区罂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14、基于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发掘抗玉米丝黑穗病主效QTL15、盐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ThGPX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3、实施路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实现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习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知识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弗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以上是我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索引序列
  • 植物病理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论文
  • 植物病理论文
  • 植物病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 植物病害研究型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