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活动指: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幼儿园主题月活动策划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幼儿园主题月活动方案范文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按照“全员参与、以园为本、师生共读、亲子同阅”的思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目标,以“尽享读书之乐,书香伴我行”为主题,在校园内扎实开展教师、幼儿、家长读书月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好书陶冶教师高尚情操,伴随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高家长素质水平。为使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特制定此活动方案。二、活动主题:共赏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三、活动对象:全园教职工、幼儿、家长。四、活动时间:20xx年12月五、活动组织: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杨景田副组长:荆桂叶成员:吉娅红 孟昭燕 张海鸥 陈丽霞 张忠卫六、活动措施:1.领导高度重视。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园各方力量全部参与,尽量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所创新。同时制定《读书月倡议书》、《读书月致家长的一封信》。2.营造校园读书活动氛围。在校园悬挂张贴读书月宣传标语,如 “读书,为人生奠基”、“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读书让我们更充实”等。充分营造全园读书氛围。3.幼儿园图书室全力配合开展读书月活动,增加和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和次数,方便幼儿到图书室阅览图书。4.幼儿园列出读书书目,引导教师、幼儿、家长做到精读一本好书。5.借助学校的网站,鼓励教师积极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活动信息的发布工作。七、活动步骤(一)活动启动1.成立幼儿园读书月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活动方案,明确具体任务。2.举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宣读《读书月倡议书》。3.发放幼儿、教师、家长阅读书目。4.分发《读书月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积极参与共读活动。(二)活动实施1.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推荐或自选一些书目,通过自读或师生共读及亲子阅读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阅读。2.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等活动。3.开展“我是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班级在读书月活动中富有创意,形成班级特色,可以通过故事会、古诗文诵读等活动展示读书成果,特别是有课题的班级可以考虑与绘本阅读展示相结合。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长读书心得、幼儿口述日记、口述故事等作品展,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并把班级中2-3名家长作品、幼儿作品上报,参加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幼儿园将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进行奖励。5.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让教师可以在山东学前教育网幼儿园论坛里及博客将自己的读书随想或读书心情与大家共享。每人提供一篇读书随笔,优秀作品参加幼儿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选出2-3名教师优秀作品在元旦表彰大会上展示。(三)要求1.读书心得、读书随笔必须是原创,以教育、家庭教育专著、经典文学作品为主。2.题材不限。3.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4.文字简练优美,真情实感。幼儿园读书月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当今社会是学习型,信息型的社会,人们需要终身学习,大量接触信息,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都依于一种基本的能力,阅读能力!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为了培养幼儿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环境氛围。幼儿园将10月定为幼儿园读书月。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让书籍为幼儿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二、活动主题:书香浸润童年,阅读点亮人生三、活动口号: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四、活动时间:20xx年10——12月3个月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六、活动准备1、确定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从幼儿园图书室领取,每月班级内图书数量是班级人数的2倍2、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家庭建立“家庭书架”3、建立借书制度(班级和家长):班级动幼儿园图书室借阅;家长可以按照借书程序,每周从幼儿园借书回家和幼儿共同阅读(建立借阅登记簿)。七、活动内容及安排:(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下旬程序:1、制订“好书润心灵”读书活动方案。3、各年级初步确定领取书目。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1)创设“书香浸润童年——分享阅读”专栏。(2)利用班级博客宣传读书活动内容(3)召开家长会,宣读读书月活动方案以及 “亲子阅读倡议书”, 向家长推荐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让全体师生、家长关注并能参与活动。(二)实施操作阶段:10——12月1、开展“好书分享”活动。(1)丰富班级图书,发动家长,鼓励孩子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2)引导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交流。每周1次,每次5名幼儿(3)同年龄段各班开展“图书漂流”的活动,扩大阅读面——每班的书籍每个月与其它班级交换1次。2、班级统一阅读时间:(1)自由阅读:每天固定10—20分钟的幼儿阅读时间。(2)经典小故事:教师每天午睡前十分钟给小朋友讲一个经典小故事——值班教师。3、各班级在走廊墙壁创设“分享阅读”专栏(家园联系板):指导家长阅读的文章、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展示“好书分享”“亲子阅读”的照片、读书趣事、推荐书目等4、开展“图书借阅日”活动。在周五下午,幼儿可以从班级图书中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借阅两天,周一归还。这样,在周末家长就可以陪宝宝进行亲子阅读。5、亲子阅读:鼓励家长每晚陪孩子阅读半小时,每周陪孩子进一次图书馆。6、“故事妈妈进课堂”:班级每周请一名妈妈进课堂给全班小朋友讲故事。程序:(1)周一故事妈妈报名,并申报要分享的故事。(2)安排时间,故事妈妈逐一进课堂分享自己带来的故事(留下照片)。(3)每周1次,每次1——2名故事妈妈。9、成立“书香小屋”博客专栏(安康博客)。家长利用班级网页,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以及亲子阅读经验分享等。(三)总结评比阶段:12月下旬1、进行“读书明星”的评选。图书明星评选条件:(1)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深厚的阅读兴趣,能在班级阅读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能独立阅读十本以上的书籍。2、“书香家庭”评选活动(1)家庭成员爱书藏书,订阅报刊杂志,建立“家庭藏书屋”和“家庭书架”。(2)父母有固定时间与幼儿一起亲子阅读。(3)家庭成员读有所获,能在班级空间里发表有关分享阅读的文章。(4)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热心为幼儿园的各项发展出谋划策。3、读书活动展示、总结。结合庆“元旦活动”一起展示读书活动成果,内容包括班级故事表演、书香家庭阅读展示等等。并对“读书明星”“书香家庭”进行颁奖。幼儿园主题月活动方案范文二一:幼儿园安全月一、指导思想以镇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集中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内容新颖、富有实效的活动,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校园氛围,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镇教体办活动方案为依据,结合我园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二、活动时间和主题活动时间:2015年6月1日-6月30日活动主题: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三、活动阶段1、宣传发动阶段(6月4日-6月10日)园长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关于活动月的要求和内容,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部署活动的开展,动员全体人员积极投身到本次活动当中。2、执行阶段(6月10日-6月20日) 各班要按照相关要求指导师生认真开展以下活动:(1)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2)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开展一次防汛疏散演练。(3)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结合上季度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对学校的校舍、设施、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对学校内部进行严格、细致的安全大检查,督促整改各类不安全隐患,坚决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毒等恶性事故的发生。(4)开展一次全员岗位安全培训活动。结合各自实际,通过自学或集体学习的形式,对本单位的教职工开展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基本常识和一岗双责要求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并将培训情况纳入个人考核。(5)组织一次防汛、防溺水、防雷击、防食物中毒专题教育。 组织一次防人身侵害的自我保护的教育。4、阶段(6月20日-6月30日) 各班要认真经验,坚持贴近实际,按照活动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在形式和内容上突出特色,增强活动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安全月"活动取得实效。幼儿园主题月活动方案范文三幼儿园宣传月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组织宣传培训,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让科学育儿知识真正深入幼儿园,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深入
一、活动主题: 讲红色故事 争做"闪闪红星" 二、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英雄的故事,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传承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争做"闪闪红星"。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活动时间: 2021年 4月1日-4 月 30日 四、参与对象: 幼儿、教师、家长 五、活动内容 1.红色书画展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一本红色故事书、绘本或者图画。幼儿园将收集的作品和图书进行统一展览。 2.生在红旗下,长在蓝天里,红色精神代代传——听家长讲那过去的故事 每周升旗仪式请家长"讲那过去的故事",将优秀红色故事传承下来,讲给孩子们听。 3.教师讲红色故事。 教师通过《我是解放军》、《草原英雄小姐妹》、《鸡毛信》、《二小放牛郎》、《雷锋叔叔的故事》等感人的红色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爱国主义情感在孩子幼小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4.故事大王:"庆建党百年 讲红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请幼儿身穿民族服装讲经典红色故事,可使用道具或视频辅助,也可进行表演,时间不超过 3分钟,幼儿园将为推选出的"故事大王"颁发奖状。 5.讲红色故事 争做"闪闪红星" 各年龄班制定争当"闪闪红星"的评价标准,引导幼儿通过自评,继承优秀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将活动延伸至幼儿的家庭、社会活动中。刊发红星简报,公布评选出的"闪闪红星",以照片、文字记录这些"小红星"们的"事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希望能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文化别样"红"。 建党百年常出现的词语——红船精神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 深秋的南湖,微风习习、清波荡漾。一艘长约16米、宽3米的画舫静静地停在岸边。 一、小学生红色主题征文800字左右(四篇) 二、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征文怎么写(三篇) 三、2021年建党100周年红色经典主题诗歌有哪些 四、2021年党员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五、2021年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手抄报图片素材 六、红色旅游城市主题宣传口号 七、红色的火炬在延续主题班会 八、红色的火炬在延续革命传统教育教案主题班会 九、国庆红色主题手抄报边框内容花边图案 十、穿着红色衣服的圣诞老人黑板报主题内容版面设计图大全 世上恐怕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够像它一样享有如此尊誉。这艘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的红船,旺季时每天会有近两万人来此感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情境,如今已先后迎来了3000多万人次参观。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7月30日,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事发之后,代表们主张把会址移到杭州西湖,但由于西湖游人多、易暴露,且从上海到杭州费时也多,未被采纳。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去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在南湖租游船开会。因上海去嘉兴通火车,当天可来回;在南湖开会,既安全又方便,此建议得到代表们一致赞同。于是决定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就在这艘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低沉却铿锵有力。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名字也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这条船见证了党的诞生,因而也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船之名红,不在其色而在其意,红船由此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重要象征。 ;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名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出生在和平年代,弘扬民族精神,已然不需要我们如革命先烈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革命先烈的种.种精神,我们不能忘怀。我校将分五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二、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勇于受挫,敢于担当”的精神。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宣传工作 1、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2、校园广播台播放红色歌曲。 3、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收集红色文化故事,红色名言。 4、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 5、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向学生普及红色文化知识。 (二)中期学习活动 1、组织各年级进行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 2、各班开展班会主题活动,开展与红色教育相关的活动。 3、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红色电影,阅读一本革命历史刊物,写观后感。 4、红色教育知识竞赛。 5、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写活动心得体会。评选优秀观后感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讲话全校师生学习。 6、组织学生义务劳动,参与爱心帮助等活动,写活动感受。 7、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橱窗展示评比。 (三)后期总结活动 1、活动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工作。 2、学生的书面心得体会。 四、活动措施 1、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领会“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逐步推向高潮,深入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级要挖掘资源、创新形式。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自身实际,在继承中创新,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活动中班主任要策划好、组织好、协调好,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4、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在各次活动中,各班级要及时收集开展活动的信息和相应资料,做好重点突出、内容详尽的报道和宣传。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2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与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教育”为我校6月份的创建特色。“红色教育”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活动: 一、红色教育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通过“走进红色历史”报告会、“塑红色课堂”观摩、“游红色旧地”、“读红色经典”等培训活动,在教师中营造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气,培育教师忠诚奉献、勤劳吃苦、团结友善、光明磊落的精神,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精神,让教师志存高远,神采奕奕,敢与强的比、敢跟高的攀,既能教书,更会育人。让教师充分利用校本和社会区域资源,深挖学科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红色精神”通过课堂,逐渐进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之中。 二、校园环境熏陶 针对确立的红色教育主题,我们将重新设计校园文化,将校园里、走廊中、教室内全部以红色人物的事迹介绍、革命故事为主题,做全面的展示,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 三、系列活动感染 1、听革命故事。每学期,学校都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 2、看红色影片。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 3、唱红色歌曲。学校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 4、读红色书籍。学校为学生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从而刚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祭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陈店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 6、网上祭英烈。通过网上祭英烈教育,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做,感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7、编红色教材。为使红色教育制度化,有成效,学校将组织人员编写以红色教育为题材的校本课程。 以上7方面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力争通过团队活动中引导、学科课堂中渗透、常规管理中深化、课程学习中强化、日常生活中内化、校园文化中熏陶等途径来完成。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3 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发工作热情,--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参观安顺王若飞故居的红色教育基地活动。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进一步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配合相关党建精神;争取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对红色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工作热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资源需要 大巴车一辆,由办公室负责联系。 三、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党员干部。 四、活动负责部门 --学校党建办。 五、活动地点 --红色教育基地。 六、活动时间 --年--月--日 七、活动开展 (一)准备 1、向教育局、学校主管部门领导提出申请。 一、幼儿园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二、学校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范文(四篇) 三、基础党员红色主题活动观后感范文(三篇) 四、幼儿园红色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五、2021年党员踏春清明追寻红色印记活动心得体会 六、2021年党员教师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七、2021年党员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八、公司组织重走长征路感受红色经典活动感悟 九、2021年最新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十、2021年迎七一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2、准备--个人简介、--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料,路线选择,午餐地点选择。 3、准备好相关经费。 (二)活动内容 “看”、“学”、“感”: “看”就是参观--革命教育基地,通过亲身经历,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观念。 “学”就是学习红色文化,学习历史。通过学习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从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如何将红色教育融入幼儿园:
一、红色文化与五大领域课程融合
幼儿园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红色文化和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并渗透到五大领域课程教学中。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小班、中班、大班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幼儿教师以讲故事和玩游戏等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如设定角色,让幼儿分别扮演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里的角色,带领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
二、开展红色教育户外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可将户外区域明确规划出不同的功能,设置不同的户外游戏内容,设置多种障碍,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运粮、过桥、炸碉堡、爬山洞、过雪山、抢阵地等重重难关,深刻感受和领悟胜利的来之不易。
三、组织幼儿观看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
幼儿教师可组织幼儿观看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幼儿在红色影片的熏陶中不断充实自我,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幼儿的思维方式并不成熟,有时观看完一个红色影片后会有感触,但随着时间流逝,感触会逐渐降低。
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经常组织幼儿观看、讨论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以促进幼儿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
四、开展亲子活动
幼儿园可开展亲子活动,例如,红色电影的拍摄。幼儿教师给幼儿和家长分配好角色,选好场地,准备好服装道具等进行红色电影拍摄,还原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场景,让幼儿更懂得感恩。
五、开设红色文化书籍阅读会
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每周可加入红色文化阅读会环节,引导幼儿阅读一些趣味性强、容易理解的红色文化故事。
六、开展红色文化方面的文艺表演
在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方面的文艺表演,唱红歌、表演舞蹈情景剧等。例如,情景剧表演:幼儿教师对幼儿分组、分配角色,进行红色情景剧表演,还原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场景,让幼儿对红色文化的感触更深。
七、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认知特点,幼儿教师可结合传统节日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节日专题性教育,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红色文化。
八、用本土文化去熏陶幼儿
阿坝州汶川县有许多革命遗迹:汶川红军桥、汶川博物馆、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等,幼儿园要深度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用本地的红色文化来熏陶幼儿,不管是给幼儿讲述红色文化故事或是带领幼儿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等。
要让红色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6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的机会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幼儿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使幼儿的生活更加自然。如:户外大型积木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极高,因为这类游戏活动可使幼儿自由地操作,无拘无束地参与,更能启发他们的幻想力,搭建各种大型建筑,锻炼身体又有成就感。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攀爬架、平衡桥,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三、要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自由游戏活动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