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泥石流研究论文

泥石流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泥石流研究论文

F 陈洪凯,唐红梅,鲜学福,张玉萍.泥石流冲击脉动荷载概率分布特征.振动与冲击.2009年第12期【EI收录】F CHEN Hongkai, TANG Hongmei. Method to calculate fatigue fracture life of control fissure in perilous rock.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5): 643-649 /SCI169HD EI080311036650F CHEN Hongkai,TANG Hongmei,YE Siqiao. Research on damage model of control fissure in perilous rock.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7): 967-974 / SCI067FV EI063810123282F CHEN Hongkai,TANG Hongmei,CHEN Yeying. Research on method to calculate velocities of solid phase and liquid phase in debris flow.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3):399-408/ SCI027GV EI06239925302F Chen Hongkai, et al. Research on abrasion of debris flow to high-speed drainage structur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11):1257-1264 / SCI876NG EI05058821728F Chen Hongkai et al,Research on equivalent processes of rock mass parameters with anchor pil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8):965-971 / SCI485JV EI02056843868F Chen Hongkai et al. Global composite element iteration for analysis of seepage free surfac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10 )/ EI00045122273F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王林峰.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力学学报.2009,26(2):278-282F 陈洪凯,唐红梅,鲜学福.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08,45(3):18-22F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危岩稳定性断裂力学计算方法.重庆大学学报. 2009,32(4): 434-437 / EI20092812177648F 陈洪凯,唐红梅,鲜学福,王全才.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灾害研究与治理.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2):126-132F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基于断裂力学的危岩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金属矿山.2009,总393期(3):10-13F 陈洪凯,唐红梅,鲜学福.缓倾角层状岩体边坡链式演化规律.兰州大学学报.2009,45(1): 20-25F 陈洪凯,易丽云,鲜学福,唐红梅.酸-应力耦合作用下抗滑桩性能试验.重庆大学学报. 2009,32(1):61-66 /EI20092312116655F 陈洪凯,张祎.考虑渗透力作用的危岩主控结构面断裂力学求解.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30(5):77-80 /EI 20085011775752F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王全才,张玉萍.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模型试验.湖南大学学报.2008,35(11):130-134 /EI20091812064456F 陈洪凯,杜榕桓,唐红梅,王全才.泥石流龙头压胀机理探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27(5): 790-793F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封全宏.三峡库区危岩群发性机理与防治.重庆大学学报.2008,31(10):1178-1184F 陈洪凯,唐红梅.危岩主控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方法.工程地质学报.2008,16(1):37-41F 陈洪凯,唐红梅,叶四桥.中国公路泥石流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8,19(1):1-5F 陈洪凯.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地貌学解译.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27(1):91-95F 陈洪凯,舒小红.泥石流固相在浆体中沉降规律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4):99 -103 / EI073910835440F 155.陈洪凯,李明.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研究及防治理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 213-217F 陈洪凯,胡明,唐红梅.危岩锚固机理的断裂力学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 28(5):101-105 / EI070110349792F 陈洪凯,唐红梅.泥石流两相冲击力及冲击时间计算方法.中国公路学报.2006,19(3): 19-23 / EI06249939075F 陈洪凯,唐红梅.拉剪型危岩发育过程的模型试验.重庆大学学报. 2006,29(6):115-119F 陈洪凯,唐红梅,王蓉,等.危岩锚固计算方法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8):1121-1327 / EI05229136772F CHEN Hongkai, et al. Research and control of giant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rk: Science / BBQ32F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等.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26(3): 383-388 / EI2005088854299F 陈洪凯,唐红梅.速流结构防治泥石流的理论及应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1):11-16F 陈洪凯,唐红梅,王蓉.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4):614-619 /EI04238201724F 陈洪凯等.散体滑坡室内启动模型试验.山地学报.2002,20(1)F 陈洪凯,等.墙后路基填土分层碾压打桩侧向压实技术.中国公路学报.2000,13(2) / EI00095315421F 陈洪凯,等.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渗透张量.山地学报. 2000,18(1)F 陈洪凯,朱可善.施工期岩体等效渗透张量求解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2) / EI99104839726F 陈洪凯.塑性泥石流的沉积学特征初探.沉积学报.1993,11(4)F 陈洪凯,李吉均.白龙江流域的古喀斯特地貌及形成时代探讨.科学通报.1992,37(15)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 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 物质的特殊洪流 (高浓度的液相、 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 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 发 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 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 蚀、搬运能力 等自然属性,其是 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 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 施进 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 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 泛和严重, 对人类生产生活场 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 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 我 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 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 析山区城镇泥石 流灾害及其成 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 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 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 洪水将含有 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 释后形成的洪流, 由悬浮着粗大 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 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 件 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 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 性降低,饱含水分 的固体堆积物 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 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 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 状况地区的自然 灾害,是山区沟 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 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 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 多伴随山区洪水 而发生。 它与一 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 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 其 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 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 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 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 为:沟谷型、坡 面型;(3)按物质 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 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 量为~)、稀性(容量为 ~)、过渡性(容量为 ~);(5) 按规模大小分 为: 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 <10万m3)、 中型(10万~50万 m3)、 大型(50万~100万m3)、 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 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 力作用下沿较陡 坡度的沟道或斜 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 夹带的大量泥沙、 石块等具有强 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 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 毁灭性的破坏。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百度文库客户端 免财富值下载文档1/3(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 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 施,如楼房、工 厂、桥梁、供水 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 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 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 从 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 全。 如甘肃舟曲 2010-08-07暴发 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 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 屋 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 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 (2)由于泥 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 树干等杂物, 其会使桥涵堵塞导 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 溢等引 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 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 民,造成重 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 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 发泥 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 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 10人失踪。 (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 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 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 形成堰 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 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 流,会 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 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 道路及农田等。(4)由 于泥石流中 有固体物质, 当泥石流中的固体 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 成漫 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 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 冲出的大量泥沙使 堆积扇不断扩 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 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 岸 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 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 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 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 内有大量水的来 源和有一定坡度 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 基本条件, 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 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 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 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 势能条件,并可 为其提供充足的 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 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 表 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 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 失,开山采矿、采 石弃渣、老泥 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 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 源。 (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 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 突然溃决等,致使 沟床、沟侧的 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 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 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 别是随着山区经 济与建设的蓬勃 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 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 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 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 洼处、沟道边、 沟道内等泥石流 严重危险区, 或是把房屋建在泥 石流通道。 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 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 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 流发生时,给城 镇居民造成了重 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 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 类在泥石流沟下 游与泥石流争地 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 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 毁林开荒、 开山采石、 随意排放 采矿弃土和弃渣、 陡坡开荒种 地、 大量砍伐森林、2/3开山修路、 过度放牧以及不 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 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 原有结 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 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 强,加剧了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 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 至直 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 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 不善和人们 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 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导致人 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 了泥 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 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 的破坏巨大,且 威胁着城镇居民 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 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 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 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 能对泥石流的防 灾工程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 自己整理去吧!嘻嘻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小河;还有广袤的树林。村民们守望相助,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由于人们乱砍乱伐,没过多少年,这里的空气变浑浊了;小河被污染了;那广袤的树林不见了…… 没有了大树抵挡风沙和雨水的冲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很快就被淹没了…… 同学们,这可不是童话。我们地球上的陆地,很快也要遭受这样的厄运,想想,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怖的事情啊! 近年由于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南。北两极的冰川快速融化,威胁到企鹅生存环境,加速了海平面的上涨。也许大家不知道,在“世界的尽头”,有一个被海水团团包围着的热带岛屿—基里巴斯。有许多既窄又长的珊瑚环礁岛组成,最窄的路段只有几米宽,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7摄氏度,有绿宝石般的平静海水,金黄色的柔软沙滩和沿岸茂密的棕榈树林。是个远离现代文明的美丽小岛!也许过不了多久,世界尽头基里巴斯就会走到它自己的尽头——在地图上永远消失,只会留下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可能在几十年以后,整个地球将被海水吞没,人类将不复存在…… 环保小论文—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科学家研制出许多保护环境的办法。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音乐发电器等等。那么,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来爱护我们的环境,减少噪音;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东营市胜利河口第3小学五年级:张昊天

国外研究泥石流的论文

生于忧患这是孟子说的,原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我只取一句“生于忧患”。面对舟曲的泥石流,逝者已矣,难道,生者没有一丝感悟吗?生于忧患,这是亚圣千年留下的忠告!1958年“大跃进”时期,舟曲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舟曲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9。1%,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迫使农民通过开垦坡地增加土地面积而获得利益,近40年间,全县总播种面积从10。63万亩增加到了21。53万亩。”。树乃根本啊,把根本断了,怎能安生啊。是谁断根本的,是人吧!况且加上内因: 舟曲地质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由此可知舟曲也是地质扳快的交界地带,也是很不稳定的,有扳快移动时的挤压,形成褶皱的内力影响,同时由于干旱,多风沙的风化现象,一定会导致岩体破碎,从而结构疏松。这是形成泥石流的的内因,同时加上连续40分钟的强降雨的外力条件,泥石流的发生是在所难免啊!我记得,雨果曾经说: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就是这样的,大自然的确孕育了我们,但,不要对她汲取过多,否则她就是冷酷的屠夫!然而,要求生,自然免不了要与自然相斗。与自然相斗才合乎自然!人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和羽毛之暖,怎么体现人是万物之灵、天之骄子呢?于是,自然赋予人以知性、认知能力。人依靠它,进行发明创造,进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最终成了万物的“霸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才是合乎自然的!但是,一些诸如“毁林炼铁”、“填湖造田”这样的“壮举”,的的确确是人类干的,如果比较关注一下自然的情况,是不是舟曲的这场灾难就可以避免?因为谁都不想看到“死亡”这两个字眼,太沉重了!所以, 生于忧患!是现在我们在亡羊补牢时要做的了。因为大自然已被我们不同程度的破坏,面对灾难,我们说是天灾,但人类的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我们不单为了时下的生活而忧患,还要为人类的未来而忧患!舟曲是自然对人类敲的另一记警钟:生于忧患

我就是学泥石流的

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调查评价科技研究

(1)降雨诱发型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近30年来,降雨型滑坡研究是滑坡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其核心是通过研究降雨与滑坡的各种关系,预测可能的滑坡状态。据初步统计,全球至少有23个国家的学者对降雨型滑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香港和内地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较多。1984年后,中国香港政府加大了对降雨型滑坡的研究力度。除每年进行降雨滑坡的调查外,特别加强从更深层次上研究滑坡与降雨的关系,降雨滑坡分布发育规律,降雨入渗的水文地质模型,以及应用概率统计和其他数学方法建立更精确的滑坡—降雨关系。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研究者一致认为香港火成岩风化层的非饱和土和残积土特有的性质控制着浅层降雨型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的本质在于雨水入渗斜坡后破坏了斜坡的应力平衡。因而,从理论上解释雨水入渗后斜坡应力的变化过程,以及雨水在斜坡中的渗透特性和渗透过程,是降雨型滑坡成因机理研究的关键。

(2)岩溶塌陷发育机理和判据研究

日本学者Nogushi(1970)、苏联学者Xоменко(1986)、美国学者Ralphj Hodek(1984)和Thom-as (1995)、俄罗斯学者Anikeev(1999)等,先后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或数值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非黏性土潜蚀塌陷的过程。国外一些学者还尝试采用岩土工程离心机进行塌陷试验,如:Borms和Bennermark(1967),Marir(1984),Bertin(1978),Howell和Jenkins(1984),Sterling和Ronayne(1984),Craig(1990),Abdulla和Goodings(1996),运用离心机模拟塌陷破坏机理和导致塌陷的临界组合条件,重点研究了上覆在洞穴上方的弱固结砂层的塌陷破坏与洞穴开口大小、洞穴自身强度、弱固结砂层强度和厚度、上覆砂层的厚度,以及地表荷载的关系。

美国、意大利、英国开展的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工作中,包含了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

(3)区域滑坡和泥石流调查与危险性评价

早期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主要依据野外调查与航空相片解译情况,由专家进行地质灾害敏感性判断和评价,故称之为专家评价法(Aleotti和Chowdhury,1999)。该方法评价结果精度取决于野外调查的详细程度和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评价中运用的隐含规则使结果分析与更新困难,而且不同调查者与专家得出的结果无法进行比较。

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地区圣马提俄郡的滑坡敏感性图为代表,利用多参数图的加权(或不加权)叠加得到区域滑坡灾害预测图的方法得到大力推广。该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使用隐含规则的问题;缺点是权重的确定仍保持主观性,模型的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

20世纪80年代,受统计回归分析和判别分析在石油运移与矿床预测中应用的启发,Carrara(1983)将多元统计分析预测方法引用到区域滑坡空间预测中,并使该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如Haruyama和Kawakami(1984)利用数学统计理论对日本活火山地区降雨引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度评价。Baeza和Corominas(1996)利用统计判别分析模型进行了浅层滑坡敏感性评估,其斜坡破坏的正确预测率达到,说明了统计预测的适用性。Carrara,Cardinali和Guzzetti等(1991)将统计模型与GIS结合,应用于意大利中部某小型汇水盆地的滑坡危险性评估,结果证明统计分析与GIS的综合使用是一种快速、可行、费用低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与制图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以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为主要特点,具有属性数据库与图形库动态连接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与定量化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方法的结合也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的新领域。

Mario Mejia-Navarro和Ellen (1994)在哥伦比亚的麦德林(Medellin)地区分析滑坡、泥石流等斜坡不稳定性引起的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和土地及生命易损性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两者合成产生了风险评价分区图。Anbalagan和Bhawani Singh(1996)在Anbalagan(1992)关于山区滑坡灾害评估和区划制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评价制图的新方法——风险评价矩阵(RAM)。

Aleollt(2000)采用GIS技术对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前缘的皮埃德蒙特(Piedmont)地区的滑坡、洪水、雪崩、山谷口堆积等灾害的危险性及综合风险进行了区划性制图研究。Michael-Leiba等(2000)在澳大利亚的一项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的斜坡地质灾害研究中,把斜坡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风险评价作为一体,以GIS软件为技术平台,分别采用平面和三维评价系统,对凯恩斯(Cairns)地区进行了斜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区划研究。Ragozin(2000)从理论上研究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提出了考虑危险性评估目标有效期限在内的单个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标,并用其主要控制因素的概率乘积表示;对于区域性滑坡灾害评估,用给定地区的面积、滑坡发生面积、滑坡数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定量模型。

监测预报技术方法研究

(1)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的临界降雨量与气象预警研究

在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研究方面,各国学者用来确定降雨诱发滑坡临界值的方法很多,其不同点在于考虑的因素不同。Glade(1997)建立了确定诱发滑坡的降雨临界值的三个模型,并在新西兰的惠灵顿地区进行了验证。三个模型要求的基本数据为:日降雨量、滑坡发生日期和土体潜在日蒸发量(通过Thornthwaite method方法计算得到)。模型建立的前提是:①假设最大日降雨量的地区,蒸发量最小;②滑坡由最大降雨量诱发。这三个模型基本概括了当前确定诱发滑坡的降雨临界值的方法。

在对美国旧金山湾地区1986年2月12~21日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预警工作中,首先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分析确定,通过当地电台、电视台以及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特别预报方式来进行预警。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是2月14日的6个小时灾害危险期,另一次是17~19日之间的60小时的灾害危险期。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地形条件的变化,这两次预报主要是针对整个旧金山海湾地区,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滑坡灾害地点。根据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调查,10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点有目击者能提供精确的时间,其中有8处滑坡泥石流所发生的时间与预警的时间段一致。

据研究,旧金山湾地区的6小时降雨量达到4英时(即)时,就可能引发大面积泥石流。为了监测降雨期间地下水位的变化,他们还设置了若干个孔隙水压力计以观测斜坡中地下水位变化。旧金山海湾地区实时区域滑坡预警系统包括降雨与滑坡发生的经验和分析关系式,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国家气象服务中心降雨预报以及滑坡易发区略图。

1984年开始,香港地区采用雷达图像解译小范围地质构造,用于确定滑坡发生的潜在区域。进而建立了用于滑坡灾害的降雨量监测网络,其中自动雨量计1999年由48个扩展为86个。将雨量资料定时传给管理部门。如预测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75mm或60分钟内市区内雨量超过70mm,即认为达到滑坡预报阈值,即由政府发出通报。香港平均每年约发出三次山洪滑坡暴发警报。

(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对于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在美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单体滑坡已经达到真正实时监测的阶段。监测内容包括地面位移、地裂缝、地下位移、地下水位(水压力)和水温、地声等。监测技术采用常规监测、自动观测、GPS和卫星通信等相结合(图,)。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于降雨监测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图 使用太阳能无线遥控系统(左图)和变形计(右图)

图 瑞士南部Canton Ticino地区的滑坡实时监测(据)

(3)地面沉降监测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地下水水位往往与基岩标、分层标布设在同一孔内同时进行自动化监测(图)。一是可以判明是否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所致,即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二是可以与监测到的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动态的耦合分析,得出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与地面沉降量的相关关系;再通过水流模型可对地面沉降进行预报预测。同时,作为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数据,能够直接成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可靠依据。

图 分层标自动监测系统及原理示意图(据Amelung等,1999)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GPS测量已经取代了区域性的地面标高的水准测量。1986年在该区建了38个GPS监测站,1989年后达到了68个。采用严格的测量程序,其大地高程的精度可达到毫米级。我国上海经过近两年应用Ashtech Z12双频GPS信号接收机测定大地高程,于1999年也取得了大地高程精度达3mm的好成果。其优点是对于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大范围监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美国地调局资料,美国用于探测地面沉降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还处于开发和试验之中(图)。Gabriel等率先于1989年发表了《测绘大区微小高程变化:雷达干扰测量法》的文章。1993年,Massonet等利用雷达干扰测量法测绘了着陆器地震的地面形变场区。Van der Kooij等用太空飞船干涉卫星孔径雷达资料调查研究了荷兰格洛宁根(Groningen)天然气开采区的地面沉降问题。Marco等利用美国实验研究学会干涉卫星孔径雷达资料对美国贝尔瑞吉(Belridge)油田1992~1996年的地面沉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于这种探测技术的使用,地面沉降测量的精度已达毫米级,其探测结果能很好地处理成平面二维沉降等值线图。而且该方法可以省去常规水准标石测量的许多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因此,不能低估这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前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在我国进行试验。

(4)岩溶塌陷监测技术研究

美国学者Benson(1987)提出利用地质雷达进行监测预报的方法,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Wilmington)西南部的一条军用铁路进行了试验,监测周期为半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广西桂林柘木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岩溶塌陷灾害监测站,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岩溶塌陷预测预报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获得的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谷地

(5)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处理与发布系统研究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监测的信息化工作。例如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和韩国等建立了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做到实时预警。针对单种地质灾害开展监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多,多灾种的集成系统尚不多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研究

(1)地质灾害防治理论

重视基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如日本针对温泉地区的滑坡特点,研究采用排气工程和地下水截水工程进行滑坡综合防护;法国针对降雨诱发的粘土滑坡采用虹吸排水技术;美国和日本在研究植被覆盖好的地区发生的浅层滑坡,开展采用调整植物类型的生物措施研究等。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中,普遍采用生物防护系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日本在滑坡治理中,抗滑桩和建筑地基结合,实现防治工程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国外对于复杂支挡结构设计技术、地下水排水技术设计,基于环境和景观设计的技术规程和实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比较配套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和产业化软件。如:美国开发了三维连续体的快速拉格朗日分析软件——FLAC3D,三维模拟离散元程序——3DEC;加拿大开发的地质工程问题和地质环境模拟分析的软件包——GEO-SLOPE Office(GEO-SLOPE Office for Windows),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形成了模块化的设计软件和方法。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

在治理技术上,广泛应用土工织物、预应力复杂支挡结构、地下水排水技术。尤其以美国、西欧、日本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大,成就显著。如日本地附山滑坡治理工程,耗资达150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可算得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博物馆。

国外对崩塌和滑坡灾害治理的常见技术工程包括:①冲刷防护工程:防冲坝、沉积坝、护岸、防波坝、丁坝;②减重和反压工程;③地面排水工程:地面排水沟、防渗工程;④地下排水工程:地下排水沟、泄水洞、水平钻孔、集水井和虹吸排水工程;⑤地下截水工程:隔渗芯墙截水,灌浆截水,化学固化法截水;⑥支挡工程:挡土墙、格栅墙、抗滑桩、岩石锚杆;⑦排气工程:用于治理温泉地区的滑坡;⑧生物护坡技术和轻型网状防护系统结合用于崩塌和小型滑坡灾害的治理。

由于水是形成滑坡的重要诱发因素,地面排水工程和地下排水工程总是被首先考虑的治理技术,也是在大型滑坡防治中首选采用的治理技术。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在滑坡治理中广泛应用地下排水工程技术,采用水平钻孔排水和排水井、排水隧洞联合排水技术治理滑坡。法国采用虹吸排水技术治理100多处降雨诱发的粘土滑坡。它是一个密封的聚氯乙烯管系统。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自流排水,降低滑坡的地下水位。

在支挡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研究应用大截面抗滑桩、锚索抗滑桩、锚索、小型钢架桩加锚索、微型桩群等多种支挡结构,并在锚索防腐技术、通用的计算方法、设计软件和技术标准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减重和反压工程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英国Huchinson提出的“中性线”方法为减重和反压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践中,在崩塌和小型滑坡灾害治理中应用轻型网状防护系统与生物护坡系统的配合技术,使防治工程进一步向轻型化和美观化方向发展。如SNS柔性支护系统和生物护坡系统,在欧洲许多国家应用比较普遍。

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未来总体发展趋势是:重视地质灾害早期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领域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能力,建立3S(即: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发展和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动态实时监测网站和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和共享通道,提高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技术的支撑能力。

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直是国际地质灾害研究的难点,而降雨型滑坡研究是滑坡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重点是研究诱发泥石流、浅层滑坡的临界降雨量随区域和气候变化而变化,揭示降雨与滑坡的各种关系,预测可能的滑坡状态。

应用GIS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的区域特征分析和灾情空间制图正成为热点。通过计算机高技术手段(GIS,GPS,RS等)将灾情分析与危险性评价、风险性预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时预警决策体系将成为灾害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各种监测技术方面,发达国家在加强各类地质灾害实时监测台站建设的同时,均十分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高科技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各种更为先进的遥感探测系统的应用逐步深入,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都将GPS、干涉雷达遥感在滑坡、地面沉降等动态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方面具有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防治理论上:重视基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注重防治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结合;形成模块化的设计软件和方法,研究开发新的治理技术方法。

在灾害信息处理方面:各种高速的数值预报已逐步实现;高速、智能化、综合化的通信网络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海量数据操作技术的发展,又使灾害通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开发处理融为一体,形成了综合的灾害信息网络系统,使各种分散的灾害信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人工智能、多媒体和三维模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灾害信息产品的应用和再加工。

你是理工大的学生吧?我是你们的形势与政策老师,要自己做题,自己找答案,不要抄袭,自己整理得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感悟。

关于泥石流小论文范文

你是理工大的学生吧?我是你们的形势与政策老师,要自己做题,自己找答案,不要抄袭,自己整理得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感悟。

生于忧患这是孟子说的,原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我只取一句“生于忧患”。面对舟曲的泥石流,逝者已矣,难道,生者没有一丝感悟吗?生于忧患,这是亚圣千年留下的忠告!1958年“大跃进”时期,舟曲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舟曲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9。1%,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迫使农民通过开垦坡地增加土地面积而获得利益,近40年间,全县总播种面积从10。63万亩增加到了21。53万亩。”。树乃根本啊,把根本断了,怎能安生啊。是谁断根本的,是人吧!况且加上内因: 舟曲地质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由此可知舟曲也是地质扳快的交界地带,也是很不稳定的,有扳快移动时的挤压,形成褶皱的内力影响,同时由于干旱,多风沙的风化现象,一定会导致岩体破碎,从而结构疏松。这是形成泥石流的的内因,同时加上连续40分钟的强降雨的外力条件,泥石流的发生是在所难免啊!我记得,雨果曾经说: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就是这样的,大自然的确孕育了我们,但,不要对她汲取过多,否则她就是冷酷的屠夫!然而,要求生,自然免不了要与自然相斗。与自然相斗才合乎自然!人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和羽毛之暖,怎么体现人是万物之灵、天之骄子呢?于是,自然赋予人以知性、认知能力。人依靠它,进行发明创造,进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最终成了万物的“霸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才是合乎自然的!但是,一些诸如“毁林炼铁”、“填湖造田”这样的“壮举”,的的确确是人类干的,如果比较关注一下自然的情况,是不是舟曲的这场灾难就可以避免?因为谁都不想看到“死亡”这两个字眼,太沉重了!所以, 生于忧患!是现在我们在亡羊补牢时要做的了。因为大自然已被我们不同程度的破坏,面对灾难,我们说是天灾,但人类的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我们不单为了时下的生活而忧患,还要为人类的未来而忧患!舟曲是自然对人类敲的另一记警钟:生于忧患

我就是学泥石流的

提供资料以供参考!!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高浓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等自然属性,其是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进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场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稀性(容量为~)、过渡性(容量为~);(5)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10万m3)、中型(10万~50万m3)、大型(50万~100万m3)、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力作用下沿较陡坡度的沟道或斜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施,如楼房、工厂、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从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甘肃舟曲2010-08-07暴发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屋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2)由于泥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树干等杂物,其会使桥涵堵塞导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溢等引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民,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发泥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10人失踪。(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形成堰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流,会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道路及农田等。(4)由于泥石流中有固体物质,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沙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基本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势能条件,并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表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老泥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突然溃决等,致使沟床、沟侧的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山区经济与建设的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洼处、沟道边、沟道内等泥石流严重危险区,或是把房屋建在泥石流通道。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流发生时,给城镇居民造成了重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类在泥石流沟下游与泥石流争地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毁林开荒、开山采石、随意排放采矿弃土和弃渣、陡坡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森林、开山修路、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原有结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强,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至直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人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的破坏巨大,且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能对泥石流的防灾工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泥石流三千字论文格式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小河;还有广袤的树林。村民们守望相助,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由于人们乱砍乱伐,没过多少年,这里的空气变浑浊了;小河被污染了;那广袤的树林不见了…… 没有了大树抵挡风沙和雨水的冲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很快就被淹没了…… 同学们,这可不是童话。我们地球上的陆地,很快也要遭受这样的厄运,想想,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怖的事情啊! 近年由于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南。北两极的冰川快速融化,威胁到企鹅生存环境,加速了海平面的上涨。也许大家不知道,在“世界的尽头”,有一个被海水团团包围着的热带岛屿—基里巴斯。有许多既窄又长的珊瑚环礁岛组成,最窄的路段只有几米宽,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7摄氏度,有绿宝石般的平静海水,金黄色的柔软沙滩和沿岸茂密的棕榈树林。是个远离现代文明的美丽小岛!也许过不了多久,世界尽头基里巴斯就会走到它自己的尽头——在地图上永远消失,只会留下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可能在几十年以后,整个地球将被海水吞没,人类将不复存在…… 环保小论文—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科学家研制出许多保护环境的办法。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音乐发电器等等。那么,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来爱护我们的环境,减少噪音;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东营市胜利河口第3小学五年级:张昊天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 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 物质的特殊洪流 (高浓度的液相、 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 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 发 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 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 蚀、搬运能力 等自然属性,其是 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 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 施进 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 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 泛和严重, 对人类生产生活场 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 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 我 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 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 析山区城镇泥石 流灾害及其成 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 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 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 洪水将含有 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 释后形成的洪流, 由悬浮着粗大 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 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 件 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 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 性降低,饱含水分 的固体堆积物 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 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 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 状况地区的自然 灾害,是山区沟 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 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 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 多伴随山区洪水 而发生。 它与一 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 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 其 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 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 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 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 为:沟谷型、坡 面型;(3)按物质 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 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 量为~)、稀性(容量为 ~)、过渡性(容量为 ~);(5) 按规模大小分 为: 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 <10万m3)、 中型(10万~50万 m3)、 大型(50万~100万m3)、 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 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 力作用下沿较陡 坡度的沟道或斜 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 夹带的大量泥沙、 石块等具有强 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 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 毁灭性的破坏。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百度文库客户端 免财富值下载文档1/3(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 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 施,如楼房、工 厂、桥梁、供水 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 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 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 从 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 全。 如甘肃舟曲 2010-08-07暴发 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 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 屋 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 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 (2)由于泥 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 树干等杂物, 其会使桥涵堵塞导 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 溢等引 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 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 民,造成重 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 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 发泥 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 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 10人失踪。 (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 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 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 形成堰 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 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 流,会 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 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 道路及农田等。(4)由 于泥石流中 有固体物质, 当泥石流中的固体 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 成漫 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 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 冲出的大量泥沙使 堆积扇不断扩 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 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 岸 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 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 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 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 内有大量水的来 源和有一定坡度 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 基本条件, 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 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 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 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 势能条件,并可 为其提供充足的 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 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 表 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 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 失,开山采矿、采 石弃渣、老泥 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 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 源。 (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 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 突然溃决等,致使 沟床、沟侧的 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 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 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 别是随着山区经 济与建设的蓬勃 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 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 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 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 洼处、沟道边、 沟道内等泥石流 严重危险区, 或是把房屋建在泥 石流通道。 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 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 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 流发生时,给城 镇居民造成了重 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 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 类在泥石流沟下 游与泥石流争地 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 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 毁林开荒、 开山采石、 随意排放 采矿弃土和弃渣、 陡坡开荒种 地、 大量砍伐森林、2/3开山修路、 过度放牧以及不 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 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 原有结 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 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 强,加剧了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 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 至直 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 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 不善和人们 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 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导致人 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 了泥 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 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 的破坏巨大,且 威胁着城镇居民 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 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 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 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 能对泥石流的防 灾工程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 自己整理去吧!嘻嘻

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舟曲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此外,当地地少人多,生计所迫,开荒种地、伐木为田的行为时常发生,森林面积萎缩,失去植被的保护,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白龙江沿线都是高山峻岭,资源丰富,也成为不少人的发家之所。据舟曲网友介绍,白龙河沿岸山上常年有上几千台机器都在挖,山料、玉石都是宝贝,好料一年挖不到几块,看不过眼的连俄料和青海料都不如,山都被挖得一塌糊涂。此外,在山上挖玉石也要冒一定风险,上去几乎是一个月不用洗澡,只喝雪水,吃点饼干、牛肉什么的。生活艰苦的,还很容易摔死。四川九寨沟,与甘肃舟曲县仅一山之隔。九寨沟的山清水秀,让很多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然而就在直线距离约60公里外的甘肃舟曲,却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山不见翠绿,水不显清澈。记者从九寨沟寻车前往舟曲,尽管价格开的不低,但很多司机还是不愿意跑。问其原因,几乎众口一辞地答说“泥石流”。从九寨前往舟曲必须绕行300多公里的山路,这一路不少地方都是泥石流频发地段,非常危险,记者沿途就看到不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留下的痕迹,有些路段还因此必须绕行。甘南地区,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气候宜人,生态优美素来让甘南人备感自豪。然而泥石流过后的舟曲县,却让记者怎么也无法将其场景与“陇上江南”联系起来,满目疮痍的城区,伤痕累累的山体,就连当地居民也直言“惨不忍睹”。近些年来,甘南地区已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不少盘山公路也因此改道或加固。每当雨季来临,很多司机都不愿意再跑那条饶不完弯的山路。舟曲县也可谓是多灾多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处在地震带尾巴上的舟曲县就是重灾区之一。不少舟曲的居民都说,这场历史罕见的泥石流,跟地震多少也有些关系。舟曲的资源优势,以水力和矿产为主。如何开发这两项资源,又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素来都有不少争议。从舟曲县城穿流而过的白龙江,近年来兴建了不少水电项目,而这也被认为与此次泥石流灾害有着一定的联系。舟曲出产的木材材质十分优良,是甘肃省天然用材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泥石流是否与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有关,也让外界充满疑问。而分布在山间的各种金、铁、煤矿,除了给舟曲带来经济效益,也难免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惨痛的教训已经有了,究竟孰轻孰重,今后又何去何从,应当到认真考虑的时候了。今天的结果不是每个人愿意看到的,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沉痛打击.忘各位兄弟姐妹节哀.不为指责,但要我们警诫

关于滑坡及泥石流毕业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 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 物质的特殊洪流 (高浓度的液相、 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 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 发 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 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 蚀、搬运能力 等自然属性,其是 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 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 施进 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 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 泛和严重, 对人类生产生活场 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 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 我 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 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 析山区城镇泥石 流灾害及其成 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 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 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 洪水将含有 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 释后形成的洪流, 由悬浮着粗大 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 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 件 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 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 性降低,饱含水分 的固体堆积物 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 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 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 状况地区的自然 灾害,是山区沟 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 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 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 多伴随山区洪水 而发生。 它与一 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 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 其 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 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 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 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 为:沟谷型、坡 面型;(3)按物质 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 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 量为~)、稀性(容量为 ~)、过渡性(容量为 ~);(5) 按规模大小分 为: 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 <10万m3)、 中型(10万~50万 m3)、 大型(50万~100万m3)、 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 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 力作用下沿较陡 坡度的沟道或斜 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 夹带的大量泥沙、 石块等具有强 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 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 毁灭性的破坏。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百度文库客户端 免财富值下载文档1/3(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 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 施,如楼房、工 厂、桥梁、供水 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 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 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 从 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 全。 如甘肃舟曲 2010-08-07暴发 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 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 屋 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 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 (2)由于泥 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 树干等杂物, 其会使桥涵堵塞导 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 溢等引 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 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 民,造成重 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 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 发泥 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 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 10人失踪。 (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 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 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 形成堰 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 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 流,会 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 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 道路及农田等。(4)由 于泥石流中 有固体物质, 当泥石流中的固体 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 成漫 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 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 冲出的大量泥沙使 堆积扇不断扩 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 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 岸 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 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 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 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 内有大量水的来 源和有一定坡度 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 基本条件, 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 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 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 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 势能条件,并可 为其提供充足的 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 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 表 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 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 失,开山采矿、采 石弃渣、老泥 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 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 源。 (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 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 突然溃决等,致使 沟床、沟侧的 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 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 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 别是随着山区经 济与建设的蓬勃 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 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 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 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 洼处、沟道边、 沟道内等泥石流 严重危险区, 或是把房屋建在泥 石流通道。 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 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 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 流发生时,给城 镇居民造成了重 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 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 类在泥石流沟下 游与泥石流争地 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 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 毁林开荒、 开山采石、 随意排放 采矿弃土和弃渣、 陡坡开荒种 地、 大量砍伐森林、2/3开山修路、 过度放牧以及不 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 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 原有结 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 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 强,加剧了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 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 至直 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 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 不善和人们 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 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导致人 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 了泥 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 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 的破坏巨大,且 威胁着城镇居民 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 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 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 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 能对泥石流的防 灾工程有一定的 启示作用。 自己整理去吧!嘻嘻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电子计算机是当今世界得通信工具起着重要得作用!

  • 索引序列
  • 泥石流研究论文
  • 国外研究泥石流的论文
  • 关于泥石流小论文范文
  • 泥石流三千字论文格式
  • 关于滑坡及泥石流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