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人民网热评文章

人民网热评文章

发布时间:

人民网热评文章

2022年夏天,雪糕刺客这个词突然就火了起来,雪糕刺客泛指那些看上去比较普通,但实际上价格昂贵的雪糕,但是由于顾客不好意思将其放回,只能默默买单。但是在雪糕刺客中,现在最为红火的刺客就是钟薛高莫属。小编认为钟薛高的事件之后是有内情的。而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十分的简单,有一些人在烤雪糕晒雪糕甚至加热雪糕的情况下,钟薛高都高温不化,也引发了大量的注意,无论是哪一个话题都是榜上有名。然而在钟薛高崛起之前,中国的雪糕市场大部分是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市场被跨国品牌所占领。钟薛糕打着国牌的名声来制作雪糕,证明了中高端市场的存在以及各种可能性,甚至将产业链都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钟薛高引发争议背后确实另有内情。第1个就是因为在疫情的情况下,很多人的生意或者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面对十几块钱的雪糕,很多人也是直呼吃不起。那么钟薛糕这个时候要被曝出,怎么晒都晒不化,也确实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表面上是对钟薛糕质量的担心,实际上则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当然这种行为中都带有一种非理性的现象。第2个则是因为偶然中的必然性,钟薛糕作为一款雪糕,虽然它自身解释,用这种方式去判断雪糕的品质是并不合理的,但是观众们并不买单。钟薛糕作为中高端雪糕的代表者,当社会情绪都十分激烈,钟薛糕成为众矢之的也是毫无质疑的。钟薛糕的负责人还表示这次热搜明显是由水军买热搜,它对于自家雪糕品牌和品质还是十分的具有信心的,认为自家雪糕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钟薛糕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原料用料精良,而在于它的价格过于昂贵,在所有人的消费认知中,雪糕并非是高档消费品。人民网也尖锐的指出了这一点,并且认为在整个社会行业中优胜劣汰是常有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调整自身才能让品牌走得更远。

人民网批《亲爱的小孩》贩卖焦虑,我认同此观点。

喜爱连续剧的小伙伴们知道,近日,根据电影《左右》改编,胡坤执导,秦昊、任素汐等领衔主演的家庭生活剧《亲爱的小孩》,已经在央视和爱奇艺热播。

《亲爱的小孩》主要讲述了小夫妻肖路与方一诺结婚多年,喜迎贵子。在孩子出生那天,肖路意外缺席。随着孩子的出生,毫无准备的这对儿新爸妈,开始身份转换后的实际挑战。随之小夫妻的双方父母介入,随之而来产生的家庭矛盾接踵而至,后来,这对小夫妻关系也遇到了生活的暗礁与拐点。我觉得,电视剧中的方一诺是极具真实感的角色,表演比较自然,剧情也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亲爱的小孩》自从开播以来,便引起了网友朋友们的热评。我一直在追这部电视剧,看得非常过瘾。不仅我喜欢这部剧,身边的小伙伴们也非常喜欢,而且贴近生活的剧情,还引发了媒体关于女性孕产期焦虑等问题的热议,也有媒体质疑这部剧是在“贩卖焦虑”。

4月11日,人民网的“人民艺起评”栏目发表文章称,“尽管生活中因为年代和观念导致的这类‘婆媳’问题确实存在,但如果把各种诸如此类的极端问题堆砌式叠加呈现,不仅会招致观众反感,还有可能产生极大的社会焦虑感,甚至造成年轻人恐婚、恐育情绪,加剧家庭矛盾的激化。”

我觉得,《亲爱的小孩》这部剧拍摄及表演得非常好,对我们小伙伴的代入感也很强。比如在这部剧中,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各种问题、矛盾,如婆婆嫌弃儿媳浪费钱找月嫂,琢磨不如把钱给自己,而老人也用很多不合理的方法照顾孩子等剧情,都是我们小伙伴们生活中的现实表现,毕竟两代人生活观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方法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但凡事皆有度,如果在剧中过份展示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焦虑,势必会冲淡生活中幸福的一面,这也是我对该剧中存在贩卖焦虑的不认同之处。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现实的婚姻、家庭生活中,有焦虑、恐惧,更有快乐、和谐。我认为,家庭剧不仅向观众展示剧情,还应通过剧情,向观众传播家庭、婚姻生活幸福、和睦的一面,而不能一味展示焦虑、恐惧婚姻生活,进而“贩卖焦虑”。如果将各种极端问题叠加,有可能会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小伙伴们对婚姻生活的不自信与不担当。

都说文体不分家,可前段时间,文艺界和 体育 圈却来了一场的“冯巩之争”,高潮迭起,看点十足。

乍一看,还以为是冯巩老师出了什么事;仔细一瞧,才知道是小品演员巩汉林和国足队员冯潇霆的论战。

起因并不复杂,是巩汉林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直言中国男足队员拿着天价年薪,却踢不好球,简直给中国人丢脸。

紧接着,前国脚冯潇霆在3月11日的微博中,说:“退役了,让给巩汉林。”

此话一出,文体两界顿时开撕。

先是巩汉林侧面回应,自导自演了个小短剧,表示:我不懂球,但我会看比分;

随后,冯潇霆正面出击,发表深夜小作文,洋洋洒洒2000字浓缩成一句话:大家别骂了,国足不需要键盘侠。

很显然,冯潇霆的“肺腑之言”,网友们并不买账,仍力挺巩汉林。

就连冯巩本人,也主动卷入这场争论,拿男足队员“吃海参”一事调侃;

还有天津快板一天到晚在各大平台刷屏,声援巩汉林。

不少吃瓜群众说:完犊子了,玩腿的惹到玩嘴的了。

眼看文艺圈略胜一筹,中超球员杨程振臂一呼,大喊一句:“别说我们了,巩汉林也没让小品冲出亚洲!”

如此“高见”,直击大伙的天灵盖,连央媒都看不下去了。

人民网热评发表文章: 中国男足,戒掉玻璃心,看清前方路。

之后,这场风波渐渐平息,双方偃旗息鼓。

等回过神儿来,网友才发觉本次事件的“男一号”巩汉林,已离开春晚舞台十几年。

在此之前,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品“太后大酒楼”里的黑心小老板。

如今,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却也纳闷: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好的人生,从逼自己开始

其实,“冯巩之争”并非巩汉林本年度的第一个热搜。

3月7日,他呼吁公务员考试考硬笔书法,就引发过全网热议。

他说:“你是个国家公务人员,连中国字都写不好,你不称职。”

这个提议,得到不少人支持,但也有人说:巩老师,你也太较真了吧。

一直以来,作为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给我们的印象多半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个内敛沉着,极度认真的人。

这一点,在青年时期的巩汉林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957年,巩汉林出生在沈阳市的一户曲艺世家,父母是河南梆子专业演员。

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就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巩汉林为了演好一段相声,几天几夜没合眼。

他蹲在收音机前寸步不离,一旦相声节目开播,他就一边听一边记,再用晚上的时间把台词背过。

他的认真,让他在各类表演中脱颖而出,渐渐敲开了曲艺界的大门。

可令人猝不及防的是,1976年国家“上山下乡”的政策传来,一下子调转了巩汉林生活的航向。

他响应号召,插队农村,每天吃糠咽菜,还要干很多农活。

当时,不少同龄人吃不了这个苦,偷偷跑回家。

但巩汉林却逼自己去适应,少言寡语的他干得比谁都多。

一年后,国家恢复高考,巩汉林才在母亲的鼓励下,提前半个月回家备考。

仅半个月的时间里,巩汉林埋头苦学,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终于考进了辽宁师范大学。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问及此事,巩汉林笑着说:

“我是这种人,凡事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极致。”

若想出人头地,你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去熬别人熬不过的夜。

有句话说的好: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有钱有势的人,不是功名显赫的人,而是狠心逼自己的人。”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逼我们前行,催我们奋进。

唯独我们自己,才是可以成全我们的人。

无需取悦他人,用心做好自己

回顾巩汉林的作品,他很少挑大梁,大多数情况,都是衬托他人的绿叶。

当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辽宁曲艺团,学习相声。

直到31岁时,巩汉林才被唐杰忠引荐到北京发展。

凭借出色的创造才华,他从相声转行到小品,并在1990年,迎来了春晚首秀。

紧接着第二年,他再次与蔡明搭档,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陌生人》。

按理说,有了这两次露脸,也该小有名气了。

但事实上,直到3年后,巩汉林才真正被观众看见。

这年,他和赵丽蓉老师的《如此包装》一夜走红,荣获当年小品类节目一等奖。

之后,他们组成黄金搭档,上演了《母亲的心》《老将出马》等一系列作品。

而把这对组合推向顶峰的,是1996年春晚上的《打工奇遇》。

小品里,巩汉林饰演精明又滑稽的饭店经理,赵丽蓉是来应聘服务员的老太太。

巩汉林用一副小人面孔,衬托出赵丽蓉正直又可爱的形象。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实际上就是二锅头兑白开水;群英荟萃,八十一盘一点都不贵,它为什么这么脆,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小品里这段洗脑神曲,至今仍风行于网络。

然而, 2000年赵丽蓉老师去世后,巩汉林却少有好作品,一度沉寂了下去。

不少人质疑他,说:巩汉林能力一般,没人提携,根本火不了。

巩汉林则回应:“表演要讲究,不能将就,没有好剧本,我宁愿不上春晚,艺人要学会自我封杀。”

渐渐地,巩汉林把工作重心偏移到舞台之外,把心思放在做好一名政协委员上。

其实,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才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与其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如走出自己的节奏,过好自己的日子。

正如周国平所言:

“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就是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真正的成功,是经营好家庭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

金钱、地位、名利,终究是身外之物,一家人齐齐整整,才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就像巩汉林,虽然事业上不温不火,但却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

他与妻子金珠,是圈子内的“模范夫妻”,二人相知相爱的故事,堪称一段佳话。

他们同是沈阳曲艺团的演员,性格上一个沉着内敛,一个热情活泼,看上去天差地别,却相伴走了40多年。

当时在曲艺团,金珠一下子就看上了巩汉林,因为别人都在打打闹闹,只有巩汉林躲在角落里看书。

于是,金珠主动出击,把巩汉林追到了手。

1983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

那时,他们工资都不高,每个月也不过几十块钱,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但巩汉林脑子活,动手能力强,他自己装修房子,翻新二手家具,愣是整出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小窝。

见金珠不舍得花钱,巩汉林就学起了裁缝,一针一线为妻子做了不少漂亮衣服。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但巩汉林却一点没变,仍全心全意守着这个家。

他不善言辞,但对家人从不吝啬赞美,时常夸妻子漂亮,夸儿子聪明。

有时候,金珠忙着工作,他就把整理家务,照顾孩子的活,全揽在自己身上。

走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儿子已成家立业,他和妻子享受着安静的晚年。

巩汉林虽是公众人物,但他的生活,却处处透露着平凡。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事业的成功才是成功,但有个好家庭,与爱人携手一生,不也是成功吗?

大作家歌德就曾感叹:

“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家人和睦,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家庭幸福,是一个人最高级的炫富。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巩汉林的知名度,随着传统小品的没落,像潮水一样退去。

若不是这场“冯巩之争”,我们或许很难再将目光,聚焦到这位65岁的老艺人身上。

巩汉林根本不需要造热点搏眼球,那他究竟为什么要去捅这个“马蜂窝”呢?

其实,他并非有意针对“男足”。

举反例的时候,提起了“男足”,却不想引发了如此一场纷争。

纷争终会平息,无论是谁,都将回归生活的正轨。

生活中,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成长、守住自我、顾全家人。

外界的喧嚣,永远不会止息,但内心的安稳与富足,却足以与之对抗。

与朋友们共勉。

利用了国人长期以来喜欢买奢侈品的心理特点,故意把价格定高。这两年又开始打起了爱国主义旗帜。网络助推了一些产品的营销。反正我是不会买这么贵的

人民日报网评文章

第五版,评论版。根据人民日报官网查询,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主要在第五版,评论版。重要的评论员文章会在头版,各个版面也都有评论文章。

人民日报评薇娅偷逃税被罚,在文章中人民日报明确表示“法律亮剑既不会薇,也不哑”。针对这件事情它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用犀利的语言客观的评价了这一次威亚偷逃税的事情,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强烈呼吁直播带货主播要学会知法,懂法,守法。

要知道,流量面前,法律不会打折;法律面前,流量不能放纵。“头部主播”要带头知法、懂法、尊法、守法,法律亮剑既不会“微”也不会“哑”!

1、首先在百度里搜索人民日报,如下图所示;

2、找到人民日报官方网站打开,如下图所示;

3、在人民日报官方网站里找到观点的图标,如下图所示;

4、点击观点图标以后进去找到评论员,如下图所示;

5、点击评论员进去以后即可看到所有相关文章。

人民时评文章

每天读人民时评能够提高讲话水平。学会看报纸,特别是看人民时评,可以学会说话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讲话水平。人民时评的文章内容充满思想,文字结构非常严谨,可以从中学习思辩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讲话习惯,从而提高讲话水平。

在人民时评文章中找不到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段落结构、关键词等方面来思考,首先根据文章标题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可以通过文章各段落结构来判断文章论点,每一段大体来叙述一个思想;最后,可以通过文章中相关的关键词,来了解文章的论点。

主要看民生、文化、社会、政治、基层治理等等与申论主体相关的文章。跟着主要学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表达这三个方面,因为申论评分的要点就是观点、结构、语言等,座椅要从这些得分点入手去积累。人民日报时评:打开app首页,左上角“人民日报”图标,直接点击就可以了,前几页都是要闻板块,往下面翻,一般里面的第五版里面就是人民时评文章,就只看这个模块就行了。

“话题奥运”呈现多元中国对于中国,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伦敦,北京,8小时时差,跨越洲海的距离。然而,地球日益平坦,一切都如在场,时间、空间,都压不住奥运会在中国舆论场入水时掀起的波澜。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从雅典、北京到伦敦,面对刘翔的荣耀、落寞与悲怆,如何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找到平衡?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引来拷问,规则与原则之间的罅隙如何填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对冲?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打量世界。陈一冰“以金牌的动作获得银牌”,叶诗文夺冠引来外媒“兴奋剂选择性猜想”,从民族情感、爱国情绪到“受害者心态”,如何认识中国军团崛起中会遭遇的阻碍与焦虑?种种讨论背后是思考。规则、利益、道德,竞技体育不过是以极端的视角,再现了这些政治生活、社会矛盾中的关键词。崛起与遏制、融合与排斥、双输与共赢,奥运赛场也不过是用软性的方式,重启了这些贸易争端、国际关系中的潜台词。对于中国,这些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不过,无论抱持哪种观点、争论如何激烈,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本身就意味深长。观念的日渐多元、思维的日渐活跃、舆论的日渐丰富,让奥运会成为四年一点的时间坐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前行。信息的充分披露、逻辑的差异进路、思考的不同侧面,让奥运话题有极大开放性,在深化思考中促成观念启蒙。有人从精神角度辨析,有人从规则角度考察,有人从利益角度阐释。全面的探讨,加深了对于规则、对于体育、对于公平的理解,无异“让人们参与了一堂复杂的伦理课”,让人以更广视野、更多角度认识问题。在屡屡为极端情绪所裹挟、为站队问题而纠结的中国社会,这或许能涵养出最需要的开放心态。我们不能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观点一致。不过,正因多元,更需在讨论中确定基础、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多元中形成主流。可以争议运动员培养机制,但个人的努力却值得赞美;可以质疑规则的漏洞,但公平竞争、更快更强的底线理应坚守。说到底,观念的交锋,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舌尖上的奥运”,触动的不仅是感官,更是全球化时代体育的“乡愁”。或许,试图“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也会因为在中国引发的种种讨论,激励我们这个奋进的东方国度,在现代化道路中持续生长。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不仅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近日,河南省审计厅对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同时还有4390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一面是无房可居的低收入者,一面是大量空置的廉租房;一面是符合条件的人住不进去,一面是不该享受廉租房的人享受了待遇……近年来,河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大量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是为中低收入者量身打造的安居工程。去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今年不低于7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一共要开工3600万套。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老百姓翘首以盼的今天,为什么保障房屡屡出现大量空置、分配不公等问题?保障房之所以出现空置,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与需求“不对接”。地段离市中心太远、生活通勤不便、租金定价不合理……这些先天不足,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无奈放弃。而审核不严格、信息公开不够,给保障房的分配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让违规享受保障房的事件屡禁不止。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保障房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在任务重、时间短、资金紧、经验不足的压力下,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进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忽视了前期对住房情况的摸底、项目规划和后期的分配、管理。这些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我们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模像样的住房普查;没有编制并公布住房建设规划;绝大多数地方对本地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并不清楚,制定保障房建设目标和政策还在“拍脑袋”;多数地方花重金建设的保障房信息系统还只停留在“电子登记表”的初级阶段;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迟迟无法联网,已实现联网的城市上传的信息仍然不足;保障房建设搞了多年,但住房保障法却至今没有问世……对保障房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破解之法。比如陕西对全省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进行了普查,重庆对公租房保障对象不设收入和户籍门槛,厦门出台了保障房地方法规严惩取保障房者……这些成功做法都值得尽快总结与推广。当然,住房体系改革更需抓紧推进,通过制度保障来预防问题。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保障房的覆盖面将达到20%以上。我们希望,相关的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新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分享保障房的阳光,让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谁来保护农村的“碧水蓝天”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我们的健康福祉将成为空谈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指出,虽然我国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平稳,但农村环境却令人揪心。这不啻是一个提醒:当全社会的“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浓、一个就可以在全国引发一场“城市环境风暴”时,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变得越来越脆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污染重灾区。农村环境何以失守?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多停留在示范阶段,难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居民一样,广大农村群众也有权利获得质优的环境公共产品。这是保障数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从更大的视野看,农村环境并不只是农民的环境权益问题。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而各级政府承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也难免沦为一句空谈。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趋势,固然要加大投入、加大查处力度,搞好末端治理;更要关口前移,防止城市“人人喊打”的重污染工业潜入广袤农村。只有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提速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农村的“青山绿水”,也才可能有全国的“天天天蓝”。

人民论坛网发评论文章

直接进入论坛,选择好自己文章的所属类型,按照发文的规则填写......发表上传就可以了!大部分论坛马上直接就可以发表了,有些论坛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核之后才能发表!

就算投了你觉得有用吗

你好,人民论坛上多数就我们身边发生热点事情的议论,各种各样的题材都有,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笔都比较政治性,公文式。个人觉得里面的文章写得还蛮不错。如果你想发表,首先文笔要挺好,其次是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政治舆论价值,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具有反动性质。上面有个会员登陆,可以先注册会员,你写的东西会经过审核,审核通过后应该就可以出来了。

只要写得够好,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岗敬业,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采够好,还怕不给你发表吗

人民日报网评员文章专版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主要在第五版,评论版。重要的评论员文章会在头版,各个版面也都有评论文章。

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都在第一版出现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时评、人民论坛、视点新闻这些版块,并不是每期都有哦,评论员文章主要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热点、重点问题。

  • 索引序列
  • 人民网热评文章
  • 人民日报网评文章
  • 人民时评文章
  • 人民论坛网发评论文章
  • 人民日报网评员文章专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