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可大了。
首先,需要定论文题目,一般这个是老师会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最后是你有涉及的科目并且有实践过的,这样的数据和真实性更丰富,而且写起来会有更多素材,并且答辩的时候更有把握。
第二,需要按导师给予指导的格式来写,一般都需要有目录,绪论,中英文翻译,然后正文,正文还需要有各个小标题
第三:要有参考文献
第四:感谢。
大概格式就这样,一般导师都会提前半年通知,然后就各自选题,收集资料,并且要注意不能过多抄袭。
工科的一般就是做实验分析数据,或者建模,做仿真
这里给出的例子仅供参考。现如今随着经济形式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出现了厌学的势头。对于这样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大层面。第一层,多指普通的厌倦心理。在互联网全媒体的冲击下,人的思维也跟着变得浮躁起来。所以原本那些慢节奏的知识在一部分人看来变得更加枯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么自然而然就可能萌生厌学的心理。另一层面,有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所想要学到的知识与学校传授给他们的有较大的差距。这一类群体主要出现在大学生的身上。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步增强,这一部分人认识到大学并不能给他们想要的知识,因而开始厌倦学校的学习课程。对于这一个层面的原因,与目前经济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失范有着诸多联系。大学的所谓素质教育某种程度上还是和以前一层不变的标准化教育,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鼓励,从而挫伤了这一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觉得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找一些自己比较拿手的话题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将自己的一些所见所感写出来。
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不会学习”易产生厌学情绪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劲头差。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非常任性,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不正确,以为只是给家长学习,承受能力差,如果没有考好就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不去努力,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学生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往往是喜欢哪个老师就爱听哪科,不喜欢的老师的科目就不学,这样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懒惰、怕苦怕累”成了他们的通病,总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效率低。也有的学生往往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的结果就是学习时间并不少,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致使成绩不好,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3、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得累。好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轻松取得非常好的成绩,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表现为学习特别吃力,相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也差不多,但就是成绩上不去,便害怕学习,以至于得过且过,因而厌学。 (二)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父母的不善于管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希望子成龙、女成凤,在家里逼迫子女学习,在子女学习遇到困难时,不懂得如何去疏导,唯分数论。在这样的高压下,学生心理负担重,学习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的不管教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过分地宠爱子女,对子女的学习等情况不闻不问,甚至默许其放弃学习,由此滋长了他们的懒惰性,最终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班级中某女生,性格内向温顺,自尊心很强,好面子。该生智商很高,成绩一直很好。但她因与一外校男生交往密切,注意力分散,上课不专心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我们与家长通报此事后,对此家长,不闻不问。该生情绪消极,成绩一路下滑,因而厌学。 建议: 学生厌学,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因此,我们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教师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不要过多施加压力,不要使孩子自尊心受伤害,多培养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厌学变成好学。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办学,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够了吧`?
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是父母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尺,也是家长用来比较谁的孩子更的依据。可是有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很差、学习困难,努力学习,成绩提升的很慢。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小脑发展迟缓: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学习困难是由于小脑发展迟缓造成的,小脑功能若无法有效发挥,将导致各类的学习困难。因为每一个人的小脑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学习困难的症状也不会完全相似,症状也常常相互重叠。二、脑伤和遗传因素:儿童由于某种病伤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家里有学习技能障碍的亲属都有可能引起学习困难的症状。》》学习困难会遗传吗?三、心理因素: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意志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水平低。四、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幼年时未得到良好教养、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学习困难。五、营养与代谢: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与营养代谢相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可影响智力发育。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儿童,而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结合孩子的情况,问问专家孩子是不是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的危害】一、原发病的影响目前在门诊部还是会遇到不少因为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上引起的学习困难,这些孩子早期常常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为主要症状,家长容易忽视,等出现和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异常,如面部表情怪异、好动不停、脾气冲动、发出怪声等症状,才去医院查看。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代杰主任指出,学习困难称为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包括特殊阅读迟滞、拼写困难和数学困难,建议家长应及早带学习困难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治疗。》》学习成绩成绩差就是学习困难吗?二、危害孩子自信心学习困难症患儿因为特定学习技能缺乏,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开始厌学、逃学。三、影响正常社交另外,有些孩子由于特定技能缺乏,难免遭到同学、老师的嘲笑及歧视。尤其是患有发音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正常社交的自信,与同伴疏远、变得孤僻,不合群。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你好,我觉得还是自己写论文比较好,因为这个东西真的要自己写,因为被发现还是后果很严重的。
研究生从学历上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满大街是本科水的厉害,研究生好一些,能上岸就说明你是有能力的
做好自己的事对照与老师要求的差距两耳不闻窗外事,首先读好手上书
查重率高,没有灵感,选题比较困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必须要很好的掌握。
论文的文献综述是对所写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一个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写论文综述要查阅相关文献,对课题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好,再对其进行梳理,从国内到国外,由远及近对相关理论成果进行叙述,条理要清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能照抄,要不查重是通不过的。
综述论文基本结构如下:
1、论文的名称
论文名称要能很好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能表达论文的主题,但是同时需要注意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否则不容易深入写作。
2、作者的署名和单位
署名和单位这部分内容要求要真实,不能用化名,不能虚假。
3、摘要
作为文章的内容提要,要对论文有高度的概括性,摘要的书写要简明扼要,涵盖写作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四个方面。在摘要这部分内容中不需要大家列图表,不需要引文,也不需要缩略语,一般独立成章,在200-300字即可。
4、正文
正文分为前言、中心部分、小结部分以及参考文献部分。前言要求简单明了,点明主题就可以;中心部分要求严肃引用别人资料,将肯定意见写在前面,否定意见写在后面,不能片面的只写自己的观点;小结部分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简要总结;参考文献部分要求10-20篇左右。
5、关键词
关键词要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一篇论文可以有3-5个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可以从正文、摘要以及文章的小标题里边选出,注意关键词写原形词,用规范语言,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书写或者用分号隔开都行,最后一个关键词末尾不用加标点符号。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
1、大量阅读文献
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如果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就会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劳动,或者脑洞开的太大,论文可行性不高。
2、综合分析
综述不能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写文献综述可以采用“填充法”,简而言之就是画导图、列框架、不断细化内容。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如果想要写好一篇文献综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接下来,我将从写文献综述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小技巧两方面进行讲述。
第一,写文献综述的步骤。开始写文献综述,一定要知晓写文献综述的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开创写文献综述的良好开端。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选题,只有确定明确的选题才能找准写文献综述的方向。第二步是查找资料,根据选题,在权威学术平台搜索相关领域的高质量文章。第三步分析现状,这一部分是难度比较大的部分,根据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概括出各个部分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对比,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所以,这部分的能力需要多积累经验、多多撰写,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献综述。第四步分析对比,根据该选题你的研究现状,阐述你所认为的将来发展的方向与前景,在这一部分也可以概括出当前研究现状的优点与缺点,分析总结,如何改正缺点。
第二,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和小技巧。在找选题时,需要把握选题的方向,不可切入点过大,防止泛泛其谈,亦不可切入点过小;在查找资料时,可通过高级搜索,更方便查找相关学术论文。在分析现状时,建议不要盲目下手,而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个人建议(50-100篇左右),这样肚子里才有货,才能更好地下笔;在第四部分分析对比时,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宏观卓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
总之,写文献综述需要不断的磨练,写出来的才能更有价值。
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是父母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尺,也是家长用来比较谁的孩子更的依据。可是有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很差、学习困难,努力学习,成绩提升的很慢。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小脑发展迟缓: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学习困难是由于小脑发展迟缓造成的,小脑功能若无法有效发挥,将导致各类的学习困难。因为每一个人的小脑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学习困难的症状也不会完全相似,症状也常常相互重叠。二、脑伤和遗传因素:儿童由于某种病伤而造成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家里有学习技能障碍的亲属都有可能引起学习困难的症状。》》学习困难会遗传吗?三、心理因素: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差,情绪易波动,意志障碍,认知障碍,自我意识水平低。四、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幼年时未得到良好教养、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学习困难。五、营养与代谢:研究证实,儿童学习困难与营养代谢相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可影响智力发育。有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儿童,而铁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结合孩子的情况,问问专家孩子是不是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的危害】一、原发病的影响目前在门诊部还是会遇到不少因为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上引起的学习困难,这些孩子早期常常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为主要症状,家长容易忽视,等出现和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异常,如面部表情怪异、好动不停、脾气冲动、发出怪声等症状,才去医院查看。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代杰主任指出,学习困难称为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包括特殊阅读迟滞、拼写困难和数学困难,建议家长应及早带学习困难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治疗。》》学习成绩成绩差就是学习困难吗?二、危害孩子自信心学习困难症患儿因为特定学习技能缺乏,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开始厌学、逃学。三、影响正常社交另外,有些孩子由于特定技能缺乏,难免遭到同学、老师的嘲笑及歧视。尤其是患有发音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嘲笑,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正常社交的自信,与同伴疏远、变得孤僻,不合群。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一、现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据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随意散漫型: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总得让我回家吧。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2、过分依赖型: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3、应景应试型: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4、无所畏惧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诸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意识专注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诸如先玩耍后做作业,躺在床上看书,不认真书写,文具书本信手乱丢等都是坏的学习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也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则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获得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再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之后,历代学者都曾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问题。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阅读,而且还要坚持摘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严格格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认真书写”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不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胡写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给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五)整体培养,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六)消除恶习,破旧立新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预习课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为课堂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可用“△”号标上,有疑问的地方可选用“﹋﹋”画上,在旁边打上“?”号,以便在上课时能侧重学习。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要书写的作业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就拿我班的学生来讲,每次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此情况,我认为布置预习作业时最好能有一些书写形式。如在语文方面布置预习新课的作业,可以拟定几个预习要求,让小学生根据这几个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加以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角的、听角的、触角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后达到自主阅读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自然发展过程。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助于人的成长。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应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带来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带来信息。在学校,班主任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阅读的天堂。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角;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呢?多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一个人搞不明白的,就建立互助小组,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也许从学生万变的思维中,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惊喜。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语: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厌学成因分析论文
1概念界定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从而感到厌恶、反感甚至痛苦的心理现象。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对所接受知识的排斥,由此引起的学习行为上的懒惰表现[3]。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4]。
2成因阐析
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的文化,是君主专制与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文化产物。农耕为主,以农业为生存根基,浓厚的重农思想下,国民性主要表现为保守与排外、勤俭与忍耐、无知与自傲、偏好稳定与安逸;以伦理佐政治,以人治国,君主专制与宗教制度高度结合的体制下,民族性格主要表现为中庸忍让、内敛、不张扬、好静不好动,薄肢体而重精神。中国古代体育形式大多不倡竞争,注重修身养性,形成了自娱性强的体育文化形态且影响至今,同时,一种对于体育活动价值的漠视态度也相伴而生。传统文化心态反映在体育上,就是追求娱乐,不求胜负;注重养生,不去冒险。
社会现状
民族性格映射到具体操作层面,表现为“重德轻体、重文轻武”。“重德轻体、重文轻武”是中国历史上突出的社会观念,这一观念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有意强化,已成为人们行为与价值取向的依据和准则[5]。“重德轻体”重视勤礼废力,通过穷理主敬读书反省提升内心修养,“重文轻武”导致人们在思想上形成对体育的轻视与排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在生产力发展上的作用愈来愈大,半自动及智能化机器的大量使用,物质生产极大富裕,众多消闲娱乐手段,运动不足成为人类通病。体育是谋生有余的产物,对照体育各领域,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和职团体育是社会机制首先关注且持续扶助的公益文化事业,是整个社会在维持温饱的同时尚有余力去发展的领域。二者都是社会余暇的产物,而社区体育则是人们将自己从繁重的生存劳作中解放出来有个人余暇时的产物。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关注扶助、余暇解放受时空所限,自古至今,体育运动始终无法得到广泛支持与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体育产业是发展现代体育文化的基础,当前社会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贫瘠带来体育精神上的荒芜,体育行为上的盲目、缺失。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双重作用,非行政助力,“余暇化”的体育易“边缘化”,并不像在西方那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教学困局
当前,中职教育在观念、模式、内容、编制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教教学理论是专业教学理论而非学科教学理论已是共识。受学科本位影响,现有的中职课程教学仍显孤立分散,滞后的专业教学标准未能及时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教材体系,造成“重技能轻身体、重技术轻基础”一边倒现象突出,未能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间取得平衡。具体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尽管国家在所制定的《纲要》或《课程标准》中对如何给新的课程定性,包括对课程和任务描述,都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涵,但由于未对接专业对新课程的教育模式认真研究,使得新课程有名无实,尤其在具体操作层面,学生生源基础相差悬殊,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因繁就简,无法摆脱原体育课教学的基本框架。
主客矛盾
比照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与主体,不难发现:生理上,中职学生身体心态还处在发展与完善的阶段,身体发展有着一定的不平衡性与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协调能力呈暂时性下降的特点,存在动作迟缓的现象等等[6]。心理上,中职学生在这一阶段呈不稳定特点,在意志力上表现为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课堂上则表现为有较差的疲劳耐受力[7]。受社会就业等观念影响,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与就业无关,导致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较低。反观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与客体,容易得出:受传统体育术科教学方法影响,体育教师不自觉套用科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严格,教师讲解多而学生练习少,要求动作准确性,忽略学生活动这一大块内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一些技术动作的原理根本不能接受[8]。但如认知性知识的学悟进阶一样,操作性知识的学练也要进化,粗框泛化到精细分化再到熟练自动化,正是这一过程的精要概述,不强调技术的规范完整并不等于弱化技术传习,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应守住此要义。
3模式建构
指导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相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而言,从中职2000年版《大纲》、2009年版《纲要》名称的.更迭不难发现,教育部门已意识到《大纲》在中职当前具体课程的操作实施中,统的过死,刚性规定较多,忽视学生主体等弊端,在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暂用《纲要》过渡,最终走向以专业设置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标准。
课程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就是要选择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使其在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都为满足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提供最大化的教育帮助。一般,指其作为中职基础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作用;特殊,指其为专业学习和技能养成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发展诉求,促进可持续学习。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按综合模式开发。课程设置上,不过于强调学科本身的固有体系与逻辑顺序,转学科类课程为“体验健康的身体活动与精神”的体验类课程,转“为科学服务”为“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类课程;课程设计上,围绕岗位专业能力需求,提炼该课程在培育发展该岗位专业能力上独有的内容、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上,不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与完整性,针对不同专业未来职业对学生体育素养的特殊诉求,结合学生自身体验到的生活经验,把健康教育的某些内容具体体现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之中;课程实施上,在改造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与步骤,忠实适应并创新,使“课程实施”向民主、开放的方向发展;课程评价上,将定量化知识技能评价与定性化显性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9]。按照中职专业目录[10]划分,结合学生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的特点及职业对体能的特殊需求,依据各专业岗位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坐、站、走、跑、跳、攀、爬等)、操作动作(速度、精度、幅度、结构等)、操作活动的性质(静力性、动力性)等方面[11],重点选择能提高职业体能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已是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主流趋向。以各专业操作活动性质为标准,将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医药卫生、休闲保健等专业归于静态固资类专业;将旅游服务、学前教育、文化艺术(表演类)、农林牧渔、资源环境、能源化工、水木水利、加工制造、轻纺食品、交通运输等专业归于流动变姿类专业。静态固资类专业的岗位工作多属静力性运动,对肢体力量耐力要求较高,长时伏案或站立较易引发慢性骨骼肌肉劳损;流动变姿类专业的岗位工作多属动力性运动,对速度耐力、绝对力量要求较高,劳动强度大,肢体局部易肌肉僵化。对静态固资类专业学生,强化颈、肩、腰、腹的相对力量和静力性耐力、协调灵敏性;对流动变姿类专业,则着重强化其上下肢绝对力量和综合体能。具体操作实施上,体育教师应以现有《纲要》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核心体能需求,在必选基础模块部分筛选项目内容并区分各专业考核标准,将选项拓展模块A中针对学生兴趣特长和身体状况所开设的内容,主动导向拓展模块B中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内容上。以期实现健身娱乐、养生保健向生涯发展的转变。
教学目前中职体育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按固定的课表、人数和大致相仿的年龄层次进行课堂教学。这是为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过程,在硬件设施欠缺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这种力求统一同步的教学组织形式,极大束缚了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具有的动态教育特征,应根据活动类课程的基本特征和适用标准、不同教学内容与阶段的适用范围,选择有利于加强师生合作,学生间多向交流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方法。将“分科选项制”与“集中分散制”这两种突出动态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既考虑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与体力存在差异的基本特征,又结合了职业生涯发展对体育素养的特殊需求。以专业部各年级为单位,根据不同岗位职业特点对体育素养的诉求,在选择适于发展该岗位特殊体能素质的项目的基础上,层级递进,展开年级选项集中教学与分散练习便是对以上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而针对选项集中教学与分散练习逐级进阶的动态性特征,在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教材内容的不同,对于高技能组合性项目的教学,宜在“提示型同步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向“合作型同步学习”教学模式转化,即转“讲解——示范——练习”为“探讨——讲评——提高”;对于集中配合、同伴间协作或对抗性项目的教学,宜采用“合作型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即“合理分组——小组活动——评价(比赛)”;对于游戏娱乐性项目的教学,宜采用“陶冶型分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情感体验”[12]。当然,模式只是手段,为实现目标,以上根据项目特征分类的教学模式,在具体使用中,可相互借鉴综合使用。以发展思维能力的“直观感知”教学法(演示观摩)、“语言表达”教学法(讲授谈话讨论),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际训练”教学法(练习实习)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转换,对重“教法”轻“学法”的转变,以提高学生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法被提出并广泛使用。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把方法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那么为实现课程目标为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决定方法个性特征的基础。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做精讲多练、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灌输、多合作少命令、多探索少填鸭式的处理。
评价基于中职教育与普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的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也循普教做法,只注重生物效应而忽视其他,以评促教,使得教育导向有失偏颇。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除应定量评价考核《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水平,以及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况外,对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及提高职业素养的进行考核,应更多采取定性和发展性评价,着重考量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能否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前提,不片面追求课堂形式规范化,重视教学实施和创新的有效性;《纲要》中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在考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标准》中的评价指标只涉及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却未列一般健康状况的指标,应教会学生对与职业病相关的各项健康指标简单的检查与评价;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除应有学校、教师、学生外,更应加入职业岗位、行业单位的评价。
4结语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厌学”成因是多重的,既往研究多从客观学生差异、场地设施单一、主观教改滞后、学科本位第一等方面着手,较少探究厌学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及教学观念等原因,本文尝试从上述三方入手,深入揭示中职生厌学体育本质,从矛盾主体出发,归纳总结出以专业特征、岗位需求为基点的中职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模式的主体构架。为更好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融入专业教学要素和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形成,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玲.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5(7).
[4]崔永华.厌学[EB/OL]..
[5]杨正云.对重文轻武社会观念的讨论——从体育视角出发[J].肇庆学院学报,2008,29(2):76~78.
[6]韩金磊,康冬宁.浅谈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8~80.
[7]施惠娟.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6):44~45.
[8]陈风明.浅析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厌学现象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2):14~15.
[9][12]郑厚成.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Z].
[11]郑晓钟.中职体育教学不同专业因需施教的探索[J].体育教学,2014(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