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封面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封面

发布时间: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封面

《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6元(2015第1期开始定价6元,2009年第1期至2014年第24期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版)(原校园专供版):从2012年起面向中学生发行,全彩印,独特新颖,挑选同期部分普通版内容,结合青少年关注热点。《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海外版》(读者月刊,将2期合并为一期,定位高端人士)《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读者》原创版(全世爱)注:《读者》(校园专供)(已于2012年改为《读者 校园版》):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6元(2015第1期开始定价6元,2009年第1期至2014年第24期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版)(原校园专供版):从2012年起面向中学生发行,全彩印,独特新颖,挑选同期部分普通版内容,结合青少年关注热点。1993年6月 最后一期《读者文摘》《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海外版)《读者》(半月刊)《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读者》原创版(全世爱)注:《读者》(校园专供)(已于2012年改为《读者 校园版》):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办刊宗旨《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 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最近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 《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 《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 《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1],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 《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 《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 《读者》(海外版) 《读者》(半月刊) 《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 《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 《读者(精华本)》 《读者(合订本)》 《读者丛书》 杂志栏目《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 人物:人物、名人轶事; 社会:杂谈随感、话题;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 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 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 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读者的读点经典杂志怎么样

《读者》这本书是我高中经常看的一本书,高中的时候感觉还好吧,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就比较少去看读者了,可能是读者里面接触的内容和我现在所想要了解的东西不一样吧。

首先读者的价格比较便宜。,《读者》所费才区区4元钱,在江西,这是一碗最普通的汤粉的价格。而4元钱,往往能让我在如厕之时,买菜排队之际,发现一两篇主题不错的文章,这对于我,就已经值回4元钱。况且,这本杂志上的人生小故事,孩子读得懂,老人经常读,总能就此和老人搭上腔。

读书时代会很喜欢这本杂志。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啊。读书时代看了不少。最喜欢看里面的幽默故事了!每次到手总是先看笑话。及出门的时候,经常在候车室看这个打发时间。

于历史,关于哲学,关于情感,甚至关于科技,读者都给予了初高中生遍历这些知识的机会,什么黑格尔尼采曹孟德孔夫子费尔巴哈束星北钱学森顾城赛珍珠,读者都提供了成长期学生与这些人文大咖沟通的窗口,是教科书之外的良好补充。而且相较于教科书而言,这些杂志有更为广阔视野和更为广博的涉猎,即便只是管窥式的概貌,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学养基础。基本上,客观认识这个世界的历史前景美好丑陋光明黑暗。

个人认为是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很大帮助的一本杂志,值得我去支持。

不要相信,要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书也是这样,看你自己吸取什么。

说这话的人我认为在扯淡!

读点经典杂志

我觉得很多杂志都可以看,而且在年轻态媒体领域,国内市场蕴含着很大的潜力。国内的媒体市场并没有成熟的属于年轻人自己的媒体,80后的一代越来越远离电视、杂志、报纸…《YOHO!潮流志》定位于80后的年轻一代,一群有梦想、兴趣广泛、追逐潮流的人,内容包括潮流文化、服饰、美容化妆、运动、数码、影音、动漫、游戏、周边等。

值得一看的是《智族GQ》的三个代表: 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人是最强大的生产力。GQ的人物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强劲、最具影响力和上升性的人群! 代表先进文化 新的文化思潮和重点,定位流行文化。 开放、蓬勃、新锐、和谐的思想意识。 奢华、经典、男性、力量的精神气质! 代表中国新富阶层的生活理想 丰富的国际消费资讯和国内消费潮流!

我觉得《风度men's uno》杂志以与众不同,引领潮流的时尚品位,独树一帜的风格,缔造出新一代男性时尚时装杂志的蓝本。 还有已经拥有了具有全面发展、身心和谐、有足够的能力和品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尚先生》,视野开阔,对国际流行文化和趋势极度敏感,而且还比较的积极向上。

空中英语教室的初级版<大家说英语(光盘)>因为你是高中生 我建议你看看中级版<空中英语教室(光盘)>(我现在正在看)这两本杂志都很好,里面有对生词的讲解,句式的使用方法等等,都讲得很详细(只能在邮局订阅)<疯狂英语(口语版)>在普通的书店或报刊都有这本杂志的生词不多但是很注重培养你的语感对英语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用都有帮助<疯狂英语(TEENS)>就是中学版,里面会有中学课本中的句型,是很好的巩固和复习的杂志,生词量也不算太多(最好要有光盘或磁带的)<ENGLISH SQUARE 英语广场(美文阅读?)>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是这也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不过生词有点多,如果看不懂可以对照译文看.以上的杂志都是我很喜欢的也是超经典的我超喜欢英语和你的年龄也差不多,希望这些杂志你可以喜欢.

读者杂志封面

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6元(2015第1期开始定价6元,2009年第1期至2014年第24期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版)(原校园专供版):从2012年起面向中学生发行,全彩印,独特新颖,挑选同期部分普通版内容,结合青少年关注热点。《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海外版》(读者月刊,将2期合并为一期,定位高端人士)《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读者》原创版(全世爱)注:《读者》(校园专供)(已于2012年改为《读者 校园版》):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用蜜蜂来比喻文摘性的《读者》刊物。蜜蜂这一小昆虫,除了生理特征外还引伸出它的一种精神。 蜜蜂采花酿蜜,引来百花盛开,给人们提供物质食粮。 《读者》摘集文艺精品,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它给人们提供的是精神食粮。“小蜜蜂”本是《读者》杂志的徽标,因《读者》是文摘期刊,用蜜蜂寓意“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蜜蜂辛勤劳作,采花酿蜜,为人类提供物质食粮,同时传授花粉,引来万物春华秋实。用“小蜜蜂”自然而又含蓄地表达了《读者》杂志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传播知识。 -------------------------《读者》标志是一只绿蜜蜂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胡亚权承认,一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 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消息发布后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 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玫瑰,是情爱的象征。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杂志设计成一幅太极图,寓意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编辑部感到了一种深情的压力。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怜。此时,高海军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任伟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的初选。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选。胡亚权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但胡的提议并没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搁浅",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业层面进行征集。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这一次缩小到了专家层面,任伟代表杂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兰州时研讨时的看法一致。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陈汉民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采蜜。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与世界妇女大会、'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有影响的专家。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胡亚权与任伟的意见倾向于小蜜蜂,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张力,它的象征意味事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这只"小蜜蜂"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 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AS"与汉语拼音"DUZHE",及赵朴初书写的书法"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这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商标注册与保护。这个小蜜蜂商标他们当时付出的稿酬是三万元,现在这个形象的价值是多少

《读者》像小蜜蜂那样采集了很多知识。

读者杂志特别定制封面

用蜜蜂来比喻文摘性的《读者》刊物。蜜蜂这一小昆虫,除了生理特征外还引伸出它的一种精神。 蜜蜂采花酿蜜,引来百花盛开,给人们提供物质食粮。 《读者》摘集文艺精品,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它给人们提供的是精神食粮。“小蜜蜂”本是《读者》杂志的徽标,因《读者》是文摘期刊,用蜜蜂寓意“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蜜蜂辛勤劳作,采花酿蜜,为人类提供物质食粮,同时传授花粉,引来万物春华秋实。用“小蜜蜂”自然而又含蓄地表达了《读者》杂志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传播知识。 -------------------------《读者》标志是一只绿蜜蜂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胡亚权承认,一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 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消息发布后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 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玫瑰,是情爱的象征。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杂志设计成一幅太极图,寓意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编辑部感到了一种深情的压力。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怜。此时,高海军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任伟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的初选。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选。胡亚权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但胡的提议并没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搁浅",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业层面进行征集。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这一次缩小到了专家层面,任伟代表杂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兰州时研讨时的看法一致。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陈汉民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采蜜。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与世界妇女大会、'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有影响的专家。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胡亚权与任伟的意见倾向于小蜜蜂,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张力,它的象征意味事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这只"小蜜蜂"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 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AS"与汉语拼音"DUZHE",及赵朴初书写的书法"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这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商标注册与保护。这个小蜜蜂商标他们当时付出的稿酬是三万元,现在这个形象的价值是多少

《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6元(2015第1期开始定价6元,2009年第1期至2014年第24期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版)(原校园专供版):从2012年起面向中学生发行,全彩印,独特新颖,挑选同期部分普通版内容,结合青少年关注热点。1993年6月 最后一期《读者文摘》《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海外版)《读者》(半月刊)《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读者》原创版(全世爱)注:《读者》(校园专供)(已于2012年改为《读者 校园版》):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 索引序列
  •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封面
  • 读者的读点经典杂志怎么样
  • 读点经典杂志
  • 读者杂志封面
  • 读者杂志特别定制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