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这个大学的学报包括2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普通期刊。

这个不是的。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这个大学的学报包括2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普通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简称西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40余人,聘请7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国国内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西华大学

华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1190CN: 42-1178/N邮发代号:38-3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主要发表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经过近50年的发展壮大,在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方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发行到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几百所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科技情报机构建立了联系,二、三次文献影响面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据我国科技期刊权威评价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0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报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全国综合类学术期刊中排列前10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中名列前茅。《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1997年起被列为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1999年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重点创建期刊,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专家评审中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教育部发文等同于科技进步奖),进入中国高校学报50强行列。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湖北省优秀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重点刊出粒子物理、磷化学、病毒微生物学等科研成果,获国家和部级多项奖励,还有多项成果获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成果奖,此外,还出版了有影响的专辑,如“纪念李琮池先生诞生90周年学术论文集”、“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理科基地教学实验成果和优秀毕业论文集”等,为学校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有专职编辑5人,都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年轻编辑都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是一支专业基础好,编辑业务精,及事业心强的编辑队伍。我们的办刊理念是:选择、创造、开放、服务。

不怎么好投,华中自然科学版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的自然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大学学报。现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挺好的高校。如果有志于此 当然得努力啦,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努力才有回报。无论什么专业,也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业精于勤荒于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好投吗?不好投的,要求很高。该学报自然科学版必须带省级以上课题,还要签好几张承诺书才能投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就是普通期刊了。不是中文核心。理工科学校的社科版一般都不是中文核心。

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列表(2013-2014),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介绍,学校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20个科研机构,30个学科实验室(中心);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1个国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亚洲区域协调实验室,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社科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铀矿冶生物技术实验室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溶浸采矿实验室 亚洲区域协调实验室:氡实验室 国家级检测中心:南华大学工程技术检测中心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脉硬化学实验室、氡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物蛋白质组学、肿瘤细胞与分子病理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铀矿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核能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产学研基地、生产运作与管理、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介绍,衡阳市人民政府与南华大学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耒阳市、湘衡盐矿、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耒阳火电厂等企业签订了8个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合同。学校研制开发了“瑞尔康环保防氡乳胶漆”产品,“钢水液面控制仪”替代了法国同类产品。 学校具有军工科研生产资质,截止2011年6月,学校承担“973”项目、“863”项目、国防军工重大项目及国家、省部级和地方政府其他纵向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横向课题30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42届比利时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2项,国际博览会金奖2项,获国内博览会金奖2项、银奖1项,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奖2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奖134项,卫生部、湖南省科技进步奖50余项。 ●学术期刊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等学术期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为CSCD源刊,于2008年进入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校是中国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际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分会主任委员单位。●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12月学校官网介绍,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30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期刊2500余种,是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单位。

南华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设有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在59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依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23个,直属型附属医院4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5个。设有本科专业7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种,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学生5081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21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836人,国际学生246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8516人。校本部现有教职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1419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2947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398人,副高职称人员1233人;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4个;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等220余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29个,综合性实习基地345个。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拥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联合获批国家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和血管植入物工程实验室,获批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与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社科研究基地和产学研基地7个。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近1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图书馆纸质藏书272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数字资源356TB,其中电子图书。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59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3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省部级领导、行业领军人物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即夯实人才队伍之基,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这一新思路引领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一、南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南华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华大学简介 南华大学 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现有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依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18个,直属型附属医院6所(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南华医院、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和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5个。设有本科专业6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学生6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国际学生56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近2万人。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1771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2960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943人,副高职称人员1258人;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4个;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等260余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29个,综合性实习基地425个。 学校拥有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筑环境气载污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30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科研基地16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3个;拥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在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建立4大创新研究院(上虞高等研究院、诸暨创新研究院、东莞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长沙创新研究院);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近1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 图书馆纸质藏书2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数字资源352TB,其中电子图书。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南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华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学校首次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并列内地高校第65名,名列省属高校第二;位列《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第77位、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度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上,学校以内地高校并列第69位,名列省属高校第二。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近25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校友。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即夯实人才队伍之基,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这一新思路引领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 索引序列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 华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