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得说就是:美国人贷款买房子,买了房子之后发现房价比实际得价钱要高出很多,然后就非常得生气,接着就不还银行得钱,这叫次贷危机。这就是产生金融危机得原因了,害处可多着呢,你也应该看了很多新闻,很多企业倒闭了,物价跌了,很多人失业了,工作难找了等等一系列得害处。再举一例:(某次知道问题上的回答)比如,你只有100块钱,你把这100块借给甲同学,利息是8%,没有要他抵押品(所以利率高),你觉得有风险,想转嫁风险,另外想让手里多点儿钱花。于是,你就向乙同学发行100元的债券,给他5%的利息,你给他的抵押就是那前一笔甲同学的100元贷款。意思就是说,要是你还不上这100元债券的债,至少甲同学还那100元贷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帮你还乙同学这笔债的。似乎乙同学是有保障的。而你呢,手上又有了100元,你又可以往外贷款了。每一个回合你赚3%的利息差,你贷了再借,借了再贷,做几个回合,你就赚了若干个3%。那么,同学,你就是一个狡诈的银行家了!你借给甲的贷款就是“次贷”,你发行给乙同学的就是“次贷衍生债”。危机就是这么积累起来了。到某一天,甲同学告诉你:我买的东西不但没赚到钱,还跌了很多价,卖不出去了,还不上贷款了,就算割肉卖了,也不够还你的!你傻眼了,乙同学也跟着傻眼了。像这样三种人多了,全世界都闹危机了!
金融危机起因可以有很多 比如泡沫经济破裂 外汇市场冲击 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 金融机构大量不良债权引发金融机构破产等等造成的根据货币理论来说 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是因为该国家出现宏观经济问题造成的例如:日本的金融危机1.分业经营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日本的金融业具有分业经营的特点,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初期,分业经营确实为国家的重点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当时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那时最主要的经济背景是战后资金的严重短缺,而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金融业的资金供应已经非常充足甚至可以说是过剩了,再实行分业经营,必然使金融机构利用分业优势形成行业卡特尔, 垄断本行业的资金供应,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也导致了"寻租"行为的泛滥.2.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使泡沫经济产生.战后,日本为了减轻企业成本,刺激经济发展, 长时期内实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确实这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日本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的七十年代, 仍旧采取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就必然使大量的资金拥入风险大但利润率高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银行业对此乐此不彼,资产急剧膨胀, 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形成了巨大的泡沫.90年2月,当人们对保持低利率的信心丧失后,泡沫也就破裂了.股价、房地产价格暴跌, 给持股的银行及对房地产贷款的银行留下了巨额的不良债权,使金融机构严重亏损和自有资产严重不足,破产也就不可避免了.3.金融机构透明度不高使日本的金融机构不适应国际化的要求.95年,日本大和银行因长期非法交易美国国债,导致11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 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 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 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 导致了国际金融社会对日本金融业失去了信心, 竞相对日本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费,增大了经营成本,再加上国内大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愈发严格, 导致了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纷纷从欧美金融市场撤回.4.扩大内需不力促进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亚洲国家对日本的商品需求下降,使日本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困境.同时, 日本由于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纷纷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使日本的出口重头项目电子产品、 汽车等在海外市场受到其他国家本国产品的冲击,出口量也有所下降.在出口不力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从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来看,由于97年4月日本政府将消费税从3%提高到5%,个人消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随后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山一证券的破产又给消费者造成心理上的打击, 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又使消费者对前景的预期下降,消费需求也就无法提高了.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下降, 公司利润也减少,而公司利润的减少又恶化了破产和失业,引起了消费需求的又一轮下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欲望也降低,并且银行由于受巨额不良债权的困扰,对企业投资的热情也下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同步下降使扩大内需仅仅成为金融当局的一个愿望.5.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不强使其对金融危机有错误的对策.<<日本银行法>>规定, 日本银行的使命是必须专为完成国家的目的而行动,为完成日本银行的目的,主管大臣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日本银行发布必要的业务命令.49年修改银行法时,又加入了"政策委员会"一条,政策委员会由日本银行总裁以及国会同意、内阁任命的4个"任命委员"和2名" 政府代表委员"共7人组成,其中政府代表委员没有表决权.从表面上看,四位任命委员对国会负责 ,好象政策委员会具有独立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日本银行总裁在委员会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想法也就代表了政策委员会的金融政策,而总裁的任免权还是由内阁单独掌握的, 从而央行的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了.由于央行不具有独立性,在制定金融政策时, 往往不能从纯经济的角度考虑,而是要从对选举的影响这个角度考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1987至1989年,当时政府从短期的视野出发,一味追求刺激经济,缩小经常项目顺差, 防止日元升值等物价以外的政策目标,放任货币的过量供给,导致了1988--1993年的资产膨胀、资产贬值和经济的严重衰退.二.政治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更迭是十分频繁的,无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各个政党为了自身党派及小集团的利益,置国家经济于不顾,极力反对其他党派的经济政策,推销自己的经济政策,使日本的金融改革计划屡屡搁浅, 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策也是各执一词.党派斗争的结果是政府倒台屡见不鲜,不仅金融危机是政府盲目刺激经济的结果, 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也有党派斗争所引起的处理不及时、对策有失误的原因.三.经济方面的原因进入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再依靠原有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已不能取得原来的高额利润了. 而日本又由于经济的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必然会选择利润率更高的场所.当时日本未能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向高精尖技术的方向发展, 也就未能给这部分资金提供充分发挥利用的场所, 于是这部分资金在政府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大量拥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90年,泡沫破裂了,大批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形成了这次金融危机.另外, 近年来日元一直走势疲软一方面有日美存在较大利率差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日本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必然结果.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参看
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是金融学的一个很具有争议的问题,从总体上说,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没一个确切的答案~~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而这理论,延伸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更丰富的金融危机形态的出现,导致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有所缺失。下面,先给你介绍一下金融危机的一些概念,然后再就美国这次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原因,做一些分析。金融危机的定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又可以分为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以及泡沫型危机。总体来看,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倾向于超前消费,(即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快乐)所以,在美国,借贷是非常普遍寻常的事,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人们之所以愿意借贷用于买房,是人们认为房产的价格会不断地上涨,那样,即使他们到期时不能还款,也可以将房子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他人,从中也能牟取利益,所以,从大概十年前起,美国的房市日益繁荣,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房价开始不断上涨,一切似乎都按着预定的轨道发展。由于借贷的利润极高,所以,商业银行以及贷款公司等,都以较为优惠的条件吸引贷款者借贷(甚至是那些无力还款者),从中牟取暴利。既然借贷利润高,它也得冒很大的风险,如果借贷出的资金无法收回,那损失将异常的惨重。所以,这些银行和贷款公司就将这些贷款所承担的风险大部分转移给了美国的投资银行(如美林,摩根,莱曼兄弟,花旗等),这些投资银行认为有利可图,便将这些贷款通过各种复杂的形式打包成债券,这些债券称为金融衍生品,它具有高杠杆作用,即能够把风险放大和缩小数倍甚至是数十倍,投行把这些金融衍生品向外出售。但是,此时风险还是很大,于是这些投资银行又找来了保险公司(如AIG)来为这些债券承保。这些保险公司也不是帮忙白干的,他们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巨额利润,才决定参与其中。这样,投资银行就把风险转嫁到金融界的各领域,真正达到了风险共担。要知道,房价高到一定份上,大大超出了它所应有的价值,此时,贷款者便会产生房价暴跌的预期,恐慌情绪不断加重,他们纷纷出售自己的房子,由此,市场上卖多买少,自然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房价不断下跌,致使那些贷款买房者无力还清借款,而且还要承担房价下跌所带来的损失。贷款无法偿还,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和贷款公司就产生直接的损失,又由于他们把风险转嫁给了更多的金融机构,从而是风险蔓延至整个金融领域。欧洲国家也直接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开始陷入低迷,世界许多国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道。在美国遭受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后,把美国和欧洲作为自己重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恶劣的。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急剧下降,中国的出口也大幅萎缩,进出口增速十余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据统计,在中国GDP的贡献率中,出口占了60%的比重。可以说中国还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对外的依赖程度仍很大,内需不足,所以危机波及中国,是必然的结果。围绕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美国金融危机由次级贷款问题引起,那么,“次贷危机”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经济学家胡祖六认为,房价泡沫导致美国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工具只是使得危机扩散、传播速度加快而已,它本身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郭田勇也认为,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是由于房地产业迫不得已地充当了美国经济在21世纪以后的一个增长点。由于房地产经济杠杆的作用,加上监管部门奉行不干预的政策,结果导致系统风险加大,最终酿成金融危机。与此相反,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由金融系统导致的。仲大军认为,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贪欲以及监管者的疏忽所酿成,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强制使然,美国是一个金融国家,担负着全球市场体系金融中枢的功能,金融体系越是向未来掘进及延伸,其面临的风险越是增加。银河证券金融衍生品部总经理丁圣元“认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来源于交易环节中的风险控制漏洞,JP.摩根、高盛公司、美林公司的风险控制做得都很好,但是他们只考虑到自己的这个环节。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再健全,不能延伸到其他企业去,这就使得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体就倒塌了。正因为风险控制责任不在企业,许小年从监管者找原因,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失控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难道金融企业本身没有问题吗?常清教授”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腐败造成的,自华尔街投资银行变成上市公司以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可能替中小股东着想,为自己牟利贪婪且没有底线,这就造成了金融腐败。吴晓灵从企业金融创新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不是金融创新,而是金融创新偏离了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信贷过度介入会导致泡沫的形成,而现在正是泡沫幻灭破裂的过程。祈斌认为,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既有金融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有3个原因会导致美国金融危机:一是美国投资银行金融模式的改变。近十几年来,随着大竞争的压力,美国投资银行纷纷实行大幅度的投资,投资银行逐渐从原来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转变成高风险的基金,偏离了传统的业务和经验,进而变成市场上的对冲基金。二是美国金融市场过度自由的监管和发展模式中显现的弊病。三是美国信用体系失灵和过于廉价的信用带来的严重问题。一些学者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角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由于美国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追究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长期超前消费的经济模式造成的。宋鸿兵也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过度消费和中国生产过剩危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王静认为,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它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丁大卫从综合角度分析危机的原因,认为由于金融本身是系统和全维的,所以美国金融危机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几乎全面崩盘,因此,导致此次危机的原因不仅是系统的,而且是全维的,绝不是单一的。它包括经济原因、金融生态体系、系统原因、金融体系、金融资产定价、专业水平、金融监管、金融知识等方面。吴敬琏认为,美国金融海啸的性质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发生危机的原因有3个:一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金融体系成为一个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二是美国经济体系出现问题和内伤,核心问题是过低的储蓄率。三是美国货币当局在长时间内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经济发展,支持了虚假的繁荣。波士顿阿凯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王宏欣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既有经济周期的问题,也有华尔街金融模式的问题。他认为,美国4家最大的投资银行一周内消失,主要由以下3个原因所致:一是利益冲突。许多投资银行既为客户提供服务,也把自有资金进行自营。“为了自身利益,它们会牺牲客户利益。”结果,金融市场产生许多泡沫和虚假利益。二是金融杠杆膨胀。投资银行吸引优秀人才,实行金融创新,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用短期贷款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经济状况好时风平浪静,一旦经济发生变化,负面效益就会出现。三是华尔街的“贪婪是好的”文化。华尔街人认为,赚钱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谁赚钱多,谁在华尔街受到尊重。因为贪婪,他们拼命追求高额利润,甚至贷款投资,最终导致美国信用破产。还有一些学者持其他观点。王自力认为,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信用创造制造出了超出自身支付能力的需求,或者说消费未来。这一切得以维持的本质,是以强权和武力为基础,小部分人对绝大多数人的财富和资源进行侵占,这种国际社会机制存在的基础是信用和实力。但是,这两样东西都是动态的,有时甚至极为脆弱。实力是信用的基础,信用是实力实现的工具,随着实力的变化,信用度也在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还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学家赵晓认为,美国金融危机背后可能是美国文化的危机,“美国花费40年时间教会他们的清教徒考虑负债销售,说明今天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跟过去已经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不负责任的消费。但美国自己的储蓄率太低,完全靠美元霸权维持运转”。格林斯潘则认为,计算机技术未能提供足够的数据是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企业所作出的商业决定,是基于数学家和金融专家的洞察力,并且得到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但是因为风险管理系统里输入的数据都是近20年的,而这20年是一个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体验的疯狂年代,低估金融风险不可避免。通过以上分析,认为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技术、金融、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那么究竟核心问题在哪一方面呢?这次金融危机与以往不同,现代美国的经济条件和背景等与以往相比都有差异,金融在现代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40%的份额,实际上金融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核心并占据主导地位。首先,美国金融业的衰退会直接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其次,由于金融的特殊角色,金融衰退会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美国金融业的壮大,扩大了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金融的放大器作用,使得美国经济更快地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一旦金融业衰退,美国经济也受到影响。金融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而信用又是基于人的信心的,而信心的易变性使得信用的基础不牢,因而金融业的发展也不会稳定。可以这样说,美国现代金融的发展使得美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系统阶段,任何微小的震动都有可能使整个系统出现剧烈变化。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持续上涨的房价突然转向,导致投资者信心的变化,从而直接使得金融资产价值的持续下降,引起金融危机。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相比,此次危机的影响更深,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业介入房地产的深度比金融业介入互联网的深度更深。归根结底,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金融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下没有建立起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防火墙所致。责任在于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风险的控制和监督没有适应现代经济和金融变化的需要,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控制和监管模式上,金融企业对自身发展的控制显得比较薄弱,也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疯狂的席卷之下,国际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暴跌,失业率剧增。 2005、2006年,人民币升值,同时原材料上涨,信贷缩水,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等,有上万家企业都被撤资,造成许多企业亏本经营,外贸订单大量减少,最后破产倒闭。这样的例子目前已经数不胜数!下面着重分析2009年的可能外贸状况。 目前,各国政府围绕金融危机采取的联合行动还没有明显的效果,金融危机引起实体经济衰退的强度还难以预测。但是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外贸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但也存在一定的变数,有困难,也有机遇。 1、影响明年外贸的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的可能。 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2)、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初级产品价格近期有一定回落,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3)、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尽管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2、影响明年外贸的变数 虽然明年外贸形势比较严峻,但是应该看到,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较好,我国国内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我国外贸也没有出现大的滑坡。明年外贸的走势如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市场需求。 国际市场需求是影响出口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各国经济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消费,或者不敢消费,使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近60%,明年,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新兴市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也在增加,这将直接影响明年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并决定明年出口的整体形势。 (2)、政策延续。 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家多次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到今年下半年调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表明我国政府已经逐步意识到出口到了困难的时期。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的举措除出口退税外,还包括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以及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等。明年,国家能否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继续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将对企业信心和外贸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3)、企业信心。 企业信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金融危机面前,悲观的企业会认为是末日,会关闭企业或者让企业破产;乐观的企业会认为是市场重新洗牌、站上制高点的难得机会,会采取一切措施度过难关。目前,我国国内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新兴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也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坏。作为出口企业,一味看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是缺乏依据的。现在是需要树立信心的时候,企业要通过出口转内销、降低运营成本、开拓新兴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困难局面,打赢这场攻坚战。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新自由主义不仅仅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也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工具。新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它不是万能的。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一些学者称之为“完全不干预主义”,因其在里根时代勃兴,因此又称其为“里根主义”。而“金融大鳄”索罗斯把这种相信市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理念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索罗斯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的危机)是我所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一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新自由主义的模式,突出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这个体系也形成了极大影响。包括会计制度、市场评级体系、风险控制程序,乃至金融政策,甚至市场适用的语言、计价货币等,统统采用的是美国规则,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成了美国金融体系。很显然,这不符合平等、公平、协商的国际原则,无视各国发展阶段、管理水平、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调整要想取得成果,就必然要触动这一思想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金融风暴,必然会产生比以往更强烈的冲击。 一、这个全球性的影响来自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直到目前,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领头羊”一出问题,必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全球金融市场迅速陷于极度恐慌之中。 二、金融全球化让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由于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金融开放之中,大笔“热钱”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占据着最为有利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一些金融机构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出售给了很多国家。正因为如此,发源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发达金融体系的金融风暴,才会造成史无前例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动荡的加剧,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动性短缺、股市大跌、汇率震荡、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 金融风暴首先重创了美国的银行体系,粉碎了这个“世界最完备体系”的神话。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美国有大量的州立银行与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在过去几年内投资了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以及其他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后,它们出现了大面积的资产减记与亏损。这些中小银行抵御危机的能力很差,也很难得到美国政府的救助,因此在未来破产倒闭的概率很高。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银行业受殃及最深,因为欧洲银行过分依赖于短期借贷市场,而不是通常的客户储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很难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撤离,一些自身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正面临严峻考验。 最令人担忧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由于自身股价下跌,美国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而由于能够提供的抵押品价值下跌,美国企业能够获得的银行信贷数量也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在2009年陷入衰退几乎已成定局。欧元区经济、日本经济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09年的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 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经济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大规模救市措施,也会使本来就有巨大财政赤字的美国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现大肆发行债券、印发钞票,势必会导致美元信用下跌,并推高全球通胀率。 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是对世界各国经济治理能力的考验,是对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诚意与决心的考验。目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这场危机的走势,关注着全球各国的应对举措及其所产生的效应。
2008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以上是重庆市副市长写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写就行
金融危机 的影响议论文作文写作:2008年爆发了世界性的 金融危机 。这阵金融风暴来自于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自从这个很抽象的名词在报纸、新闻中出现后,周围的人们的嘴边也常挂着这个词。新闻里甚至报道了许多饭馆因为 金融危机 的原因,把菜价调得很低。本来对金融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我也有点为这次影响力巨大的“金融危机”好奇。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究竟是一个力量多么强大的事件,让全世界都对它采取措施呢?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1.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2.疑问 1.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节俭,营业场所也开始降价呢? 2.有什么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未破产企业的生产力?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 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众所周知,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裁员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高薪以及无法比拟的行业优越感,在中国,从业中的部分金融精英们正在选择抽身,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因为其他工作显得更加有利可图。这让我们思考历经千辛万苦进入金融行业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相反,一些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些不那么高贵的工作却在金融风暴中因为受到的影响较少而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金融、工商等领域的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抛开名校的毕业生不说,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热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危机出现时,在学校中躲几年往往是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危机也并不是意味着只是一味的带来麻烦,从大方面说,危机中的西方经济体制已经显示出了其缺陷的一面,反衬出的也许是我们面前的一种机遇,未来终究是要发展的,就像危机也总是暂时的,现在出现的危机,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给那些对一心向着热门专业的头脑发热的同学泼了盆让他们清醒的冷水,更重要的是,危机让我们提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好准备,从这些方面说,危机亦是一种机遇。而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的人。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中的找工作之旅将更艰辛,但危机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去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我国已达万亿的出口市场立刻受到严重影响,预期增速同比将下降12%个百分点以上。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在近期将出台涉及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十大产业的的振兴规划。我认为,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自我国80年代末以来撤消了冶金部、机械部等政府产业部门之后,第一次把产业发展规划重新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这将对我国这十大产业的发展前景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回避的是,从已经出台的振兴规划草案来看,还有两处硬伤:一是十大产业规划中的“轻工产业”,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按照“一轻”、“二轻”的行政式行业划分来规划产业振兴政策,显然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中,快速消费品的生产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业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和市场规律,那么为什么要沿用计划体制下的“轻工”分类来做新时期的产业规划呢?二是产业“振兴规划”中“振兴”两字太土太旧,不能反映新时期、现阶段的产业规划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取向。日本在四十年前、美国在二十年前都曾提出过相当系统、有效的产业振兴计划和相关法律。我国的产业振兴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那么近日再提产业“振兴”,与以往有何不同?标题中关键词的简单重复,显然意味着规划者还没能真正掌握今日规划与往日规划的不同之要诣。我认为,今日产业规划,必须用“产业主导权”来统领。我国企业的产业主导权孱弱,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企业刚刚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只能进行“三来一补”等最初级的加工贸易,当时还没有产业主导权的概念,或者说还无暇顾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渐升级,从以打火机、纺织品为主向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为主过渡。在这个阶段,我国企业开始“亲身”感受到全球产业主导权的重要性——不论是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国际分工的低层次,还是企业平均利润的越来越低,都可以归结为“产业主导权”的缺失。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被限制于低利润的市场或渠道;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没有获得金融支持和资本运作的机会;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外技术标准,购买国外企业的专利……虽然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但却未能相应的高利润,一旦外部需求萎缩,最先遭殃的就是我国的企业。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巨大冲击,再一次证明了产业主导权的缺失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软肋。长城所长期关注着产业主导权问题。我认为,产业主导权包括市场主导权、资本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这三方面内容。其中市场主导权包括工业产品的价格主导权与消费品的品牌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包括货币主导权、资本运作的主导权;技术主导权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转移、技术联盟等方面的内容。而技术主导权又决定着市场主导权、资本主导权的获取,它是产业主导权核心内容。我认为,这次推出的产业规划应把核心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建立在“获取中国企业的全球产业主导权”上来。以全球产业主导权争夺为核心,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指引:首先,这次产业振兴的方向是什么。在这十大产业的当前基础上,简单的扩大市场需求,是不可能达到“振兴”的目的的。只有转变当前的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走领导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振兴十大产业。其次,产业振兴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将扩大内需、缓解就业率不断下滑为目的,那只能起到短期效应,也无法从长期上促进这十大产业的振兴。在振兴方向上,我们应该遵循温总理与2008年12月27日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提出的“三结合”,并作为制定振兴规划的指引,也就是“克服眼前的困难同保持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科技与经济结合起来”。再次,出产业振兴的主体应该是谁。十大产业中,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国有大型企业相当集中的领域。产业振兴规划不应演变为扶持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政策。在规划中,应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提高其产业比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去国际市场上竞争,争夺产业主导权。最后,产业振兴的关键措施是什么。如果仅仅将已经讲了多年的“加强技术改造”、“加强研发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拿出来再讲一遍,恐怕对产业的振兴和企业的操作不会有何实质性的促进。振兴规划公布前,应投入精力研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企业争夺全球产业主导权创造良好的氛围。具体的来讲,振兴规划必须着眼于发展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从技术主导权入手,推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可以操作的企业间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联盟,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主导权获取。同时,要通过四维价值链分析,研究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在不同产业领域推出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在国际商品价格、品牌建设等领域保护和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从而争夺国际市场主导权。第三,要继续稳定人民币的币值,不能因短时间的出口受阻就压低人民币汇率,要从货币主导权的高度稳定人民币的远期预期,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迅速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建立企业的资本主导权。当然,并购的前提应该是对并购对象的详细调研和成本、价值分析。
请加分谢谢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摘 要】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有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大学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至少必须从大学生主观因素和政府层面两个方面来解决。【关键词】金融危机 影响 就业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大学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1.在金融危机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因素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难,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2)学校因素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此项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求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有关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等很多问题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3)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据中国教育在线网上调查,大学生中有对白己的兴趣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不十分清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不十分清楚。了解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儿乎没有人能完全做到客观和准确,但这是大学毕业生走向职业生活必须做的工作。同时,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也很模糊和不确定。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大学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2.要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必须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解决。1 )大学生主观层面(1) 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利与弊。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期间必然需要大批量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去参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更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其次,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各类学校都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扩招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此外,户籍的淡化、求职资格(2年)的保留,等等,国家有关政策正向着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倾斜;同时"双选会"的此起彼落,常设就业市场的先后开业,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的纷纷建立,以及用人单位频繁地走进大学校门招聘求贤,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2)大学生要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 “汤包店”;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其次,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开始到后面10年如何发展,都要有一个计划。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不宜过于短暂,也不宜太长。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合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感兴趣的方向,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多些顺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如实地转移到对就业前途的考虑并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就是压力释放或压力转移。(3)期望值要适度。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有了立身之地,再寻求发展。(4)不要奢谈专业对口。香港早在10年前就注重通才教育,以便在职业生涯中灵活地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的划分出现了新的标准: 博士生为专业性人才,硕士生为应用性人才,本科生为通用性人才。中国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的过程中,也进行着类似观念的转变,并且通才教育在我国高校的逐步实施,使专业对口的奢谈趋于淡化。因此,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但是你的素养和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本科生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硕士生,也应该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不要死抱着专业不放。(5)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乐观地看待求职失败,也许对人生也是一笔财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2)政府层面政府在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功能(1)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日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很多,但由于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就业市场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主管部门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存在局限性和缺陷,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特殊的人才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自理环境,今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思路应该是:要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并保证市场体系协调、有序运转。(2)优化技术手段,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加强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服务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就业信息网络。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提高更加便捷的通道。就业信息地区化。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计划招聘人数和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有关部门今后应开设更多的专业性市场,加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要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渠道的建设,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中,各类企业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因而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职业身份、不分工资分配形式,实行统一的制度,以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企业自主权,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参考文献:1、吴远,施春华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周德明等主编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3、贾利军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 20074、杨小琼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 广西大学硕士生论文 20075、黄振宇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试》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实施出口导向战略 共四页,可选择性挑选)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势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点,最近国际经济评论界已有共识。以至一向以鼓吹经济自由主义著称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萨缪尔森最近也对西方领导人发出严肃警告: ”这场经济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中前所未有的,它使重要政治领导人及其经济学家们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几乎已经不知所措。正如所有严重的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后果一样,这场经济动荡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社会性政治性后果。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已不再是少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孤立的问题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的经济都在放慢增长速度或陷入衰退。这些地区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一半。除非它们的经济衰退被制止,否则崩溃局面将自行蔓延。“ 一位德国银行家最近也指出:”如果美国倒了,欧洲也会跟着倒下去。现在的情况与20年代末在美国和世界发生的情况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有一个共同点是:股市在有时出现引人注目的技术性反弹后又一再下跌。一个不同点是:这一次,金融货币投机到了极没有节制的地步。“(《参考资料》9月16日) 更深刻地观察,我们可以认为这次危机乃是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将引起全球经济政治的深刻结构改组和政治变动,将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最终倾覆。 四 如果以10~30年发展趋势的观点作中程展望,我认为未来世界极可能陷入多区域的战乱局面。从苏联崩溃到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面一度成为美国一极主导的局面,并没有实现”多极化“。但是,这种一极化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够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资本力量来支撑。美国虽然是最强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帝国,目前却也没有这种力量。因此这种一极化的局面,是支撑不久的,必将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国、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利益自行其是的无极化的动荡纷乱世局。 这种前景,在不远的时期即将出现。 1.东亚以日本为中心的日元区; 2.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马克区; 3.美元将不再居于世界货币地位,仅作为区域性货币从而形成美元区。宫泽说,这将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变局。 六 但是,这种局面的发生,将意味着,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即不再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和储备工具。对美国自身来说,这将意味着其巨大的外部债务和国际收支逆差,不再能以美元作为结算手段而支付。 如果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看,美国作为巨大国际债务国,在国际金融中实际早已处于存在最大坏帐、呆帐(末清偿债务)的不良金融国家的地位,是国际中一个最大泡沫经济的寄生体。 一旦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也就是美国不再作为掌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银行国家,其表面庞大而骨子里虚弱的金融地位即将现形。这一前景对是美国是一个恶梦。实际上,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全球所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从打海湾战争到以”对冲基金“为金融突击力量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为了阻止这种天下三分的局面发生。在实施这种战略时,美国一直在有效地利用两种国际金融工具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这两种金融工具就是: (1)表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的庞大跨国金融游资 (2)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这两种金融工具的背后决策者,是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国会。而其所运用的意识形态工具就是弗里德曼、萨缪尔森——萨克森主张放任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化,不受任何政府力量控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 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众所周知,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裁员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高薪以及无法比拟的行业优越感,在中国,从业中的部分金融精英们正在选择抽身,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因为其他工作显得更加有利可图。这让我们思考历经千辛万苦进入金融行业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相反,一些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一些不那么高贵的工作却在金融风暴中因为受到的影响较少而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金融、工商等领域的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抛开名校的毕业生不说,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热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危机出现时,在学校中躲几年往往是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危机也并不是意味着只是一味的带来麻烦,从大方面说,危机中的西方经济体制已经显示出了其缺陷的一面,反衬出的也许是我们面前的一种机遇,未来终究是要发展的,就像危机也总是暂时的,现在出现的危机,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给那些对一心向着热门专业的头脑发热的同学泼了盆让他们清醒的冷水,更重要的是,危机让我们提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好准备,从这些方面说,危机亦是一种机遇。而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的人。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中的找工作之旅将更艰辛,但危机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去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您好, 中学生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去看看郎咸平教授的演讲吧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这地方说不定帮得了你我也正好在找这方面的资料 一起研究研究
给你现成的资料终归有限,你可以去查看各方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分析,集百家之长就是你的,另外,你还可以形成独立见解,这就是素质。
审视金融危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 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让·梯若尔著)和《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巴瑞·易臣格瑞著)对于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 面对过去十年间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宏观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学家都在思考以下这些问题:金融危机是不是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化所带来的令人不快而又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世界各国应当演进到一个共同治理的模式,其中的解决方案是经常性的非危机事件,还是一个地方自治债券模式,其中很少发生不履约事件?一个较好的秩序(即国外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在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发生之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谨慎地监督金融中介)能否防止这些危机的发生?是否应当对短期资本流施加暂时的或永久的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如何与汇率体制的选择相适应?这些危机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处置?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是否应当改革,应当怎样改革?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在《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试图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有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分析一直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而梯若尔试图在这本书中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又译公司财务)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 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