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hav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s the 21st century, we must mak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prevent damage to human again. Be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of mankind, so that the Earth's biological, endangered plants facing extinction. A tree,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homes. Yes, this is tru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Greentree said it, he can enjoy, he can....... Therefore, we must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t us change the survival of the planet even better! 我们要保护环境作为21世纪的人,我们就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让人类再次破坏。因为人类的破坏,使地球的生物、植物面临濒危灭绝。一棵绿树,建立生态家园。对,事实如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说绿树吧,他可以乘凉,也可以遮风挡雨.......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自然环境,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的更加好!
就是稍微有点长了: Protect EnvironmentMany people are active in fighting against unfair treatment to colored people, women , animals and so on. Right now I am talking about fighting for respect to our the environment doesn’t have a mouth to deprecate what humans have done to her, she retaliates through action. In the early years the Chinese cut down large quantities of trees, at the source of the yellow river, which le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big forests and terrible floods. As a result,the Huangtu plateau which was once covered with grass and forests was turned into barrens that supported fewer plants. Another example was in several developed countries. Because many chemical factories discharged poisonous gas without filtering it, cities were covered with so much poisonous gas that people were killed by the air they breathed in. What horrible scene! 字串5What we are suffering is only a small part of what the nature once suffered. If we don’t take action to show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we will have to face an increasingly awful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n which we are relying. First governments should forbid destroying vegetation, rivers and lakes, oceans, as and the atmosphere as well. Second voices should be made to announce the public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ird enterprises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the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work out solutions for the by changing the way we treat the environment can we get along well with it. Only by saving the environment can we save ourselves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uditing health impacts with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of major projects作 者:Patrick J. Harris;Elizabeth Harris;Susan Thompson;Ben Harris-Roxas;Lynn Kemp期 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年,卷(期):2009, 29(5) 关键词:health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ajor projects正文语种:e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Audit in Large-Scal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Case of the Qieghai-Tibet Railway作 者:Guizhen He;Lei Zhang;Yonglong Lu期 刊: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44(3) 关键词: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 project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gram Environmental audi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Qinghai-Tibet Railway正文语种:eng Link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green procur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lessons from the City Tunnel Project in Malmo, Sweden作 者:Annika Varnas;Charlotta Faith-Ell;Berit Balfors期 刊: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 年,卷(期):2009, 27(1) 关键词: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Green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industry正文语种:e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visualiz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formation作 者:Angelika Cserny;Zsofia Kovacs;Endre Domokos期 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9, 16(1) 关键词:Data visualis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Surface water正文语种:eng The screening and scop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 the Netherlands作 者:Joris Koomneef;Andre Faaij;Wim Turkenburg期 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ment Review 年,卷(期):2008, 28(6) 关键词: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spatial policy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gulation implementation正文语种:eng 还有很多,要是上面都不好,你再HI我哈~记得给分噢。
Westlaw(法律全文数据库) 是法律出版集团Thomson Legal and Regulator’s于1975年开发的,为国际法律专业人员提供的互联网的搜索工具。Westlaw International其丰富的资源来自法律、法规、税务和会计信息出版商。可以通过Westlaw International迅速地存取案例、法令法规、表格、条约、商业资料和更多的资源。通过布尔逻辑搜索引擎,可以检索数百万的法律文档。
Kluwer Law Online Journals是世界三大信息出版集团之一的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旗下的Kluwer Law International出版社的旗舰产品,该数据库包含23种全文法律学术期刊(Journals)的全文信息,其中包含数十万篇期刊全文,涉及商法、经济法、欧共体法、国际(贸易)法、竞争法(反垄断法)、交通运输法、环境法、税法、商业仲裁等各个领域。
HeinOnline法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美国著名的以法律为核心,涉及政治、国际关系、外交等领域的全文数据库。现有近1700种法学期刊,675卷国际法领域权威巨著,100000多个案例,1400多部精品法学学术专著。美国所有法学院均已订购。该数据库是法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必备资料库。
文献党下载器()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整合,覆盖全部学科,包括众多法律文献数据库资源。
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林红梅.“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河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92-93.
[2]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5(4):6-12.
[3]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卢风,肖葳.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6.
[6]林红梅.试论拯救环境危机的'多维视角[J].行政与法,2007(1):97-9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1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19.
[9]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5.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究:
我市生态禀赋优越,当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一方面筑牢沿黄控导工程连接线、黄河大堤、幸福渠及幸福路“三条防线”,大力实施黄河河道与滩区综合修复提升治理工程,实现黄河岁岁安澜,并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域内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公园,打造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以达到确保黄河安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共赢目标。
二要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示范城市。深入践行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系统谋划,强化生态保护,聚焦大气、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精准防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统筹推进造林绿化、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全域提升,美化城市环境,将新乡建设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之城。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绿色发展,通过构建高端平台,引进尖端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加强清洁绿色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推进静脉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新乡建设为国内重要的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三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渐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同时结合我市各地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无污染、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的特色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等,持续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村人民群众收入,让村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要做精、振兴文旅产业,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有机发展。依托我市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牧野文化、比干文化、书院文化、宰相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我市当地的共工、姜尚、毛遂、张苍、邵雍、孙奇逢等历史名人资源以及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裴春亮等先进群体资源,构建新乡文化体系,并将其融入黄河故道、湿地以及南太行山水风光等自然生态资源之中,讲好新乡大地上的“黄河故事”“太行故事”,进行综合深度系统开发,树立我市文旅、生态品牌,培育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以下所有文献,中国知网都能查到。[1]董利民,李璇.洱海水污染动态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02:384-388.[2]房春娟,陈晓燕.淡水污染的微生物治理[j].湖南农机,2011,11:245+247.[3]张志锋,王燕,韩庚辰.中国近海海水主要参数基线值及其污染状况探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2,02:211-215.[4]魏正明.水危机——寻找解决淡水污染的方案[j].上海环境科学,2003,01:5.[5]迟凤玲.浅淡水污染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5:14-16.[6]尚立照.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01:3-5.[7]杨贵本杨丽丽.我国淡水污染问题必须加大力度解决[n].延安日报,2007-03-12002.[8]刘洪波.不同水域淡水蚌类中元素积累和分布的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9]项继权.湖泊治理:从“工程治污”到“综合治理”——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3,02:81-89.[10]陈登勤,方宗熙.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研究[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1,02:80-85.[11]高圣龙,柯明德.mobilemarinegis于海上污染监控之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2004:11.[12]高乐华.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13]张德君.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对土壤生态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uditing health impacts with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of major projects作 者:Patrick J. Harris;Elizabeth Harris;Susan Thompson;Ben Harris-Roxas;Lynn Kemp期 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年,卷(期):2009, 29(5) 关键词:health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ajor projects正文语种:e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Audit in Large-Scale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Case of the Qieghai-Tibet Railway作 者:Guizhen He;Lei Zhang;Yonglong Lu期 刊: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 44(3) 关键词: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 project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gram Environmental audi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Qinghai-Tibet Railway正文语种:eng Link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green procur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lessons from the City Tunnel Project in Malmo, Sweden作 者:Annika Varnas;Charlotta Faith-Ell;Berit Balfors期 刊: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 年,卷(期):2009, 27(1) 关键词: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Green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industry正文语种:e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visualiz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formation作 者:Angelika Cserny;Zsofia Kovacs;Endre Domokos期 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9, 16(1) 关键词:Data visualis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Surface water正文语种:eng The screening and scop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 the Netherlands作 者:Joris Koomneef;Andre Faaij;Wim Turkenburg期 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ment Review 年,卷(期):2008, 28(6) 关键词: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spatial policy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gulation implementation正文语种:eng 还有很多,要是上面都不好,你再HI我哈~记得给分噢。
英文环境污染论文参考文献有:1、中国环境保护网英文版的建设.安彤,20012001年全国环境信息与应用交流大会。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权斌,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3、三北防护林一词的英文表达.朱教君.闫巧玲.宋立宁.周华,20082008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学术讨论会。
环境会计的创立与研究的实证分析环境会计体现了当前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即不单纯以GDP来衡量社会发展绩效,而是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福利也应得到改善和提高。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指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相关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对环境资源的耗费提供有效的补偿[1]。环境会计和研究是随着全球环境自然资源问题日益恶化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而兴起的。笔者将回顾新兴的环境会计研究现状,指出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一、环境会计产生的历史背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可以算作是国际范围内对环境问题反思的正式开始,此后环境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又称“布伦特兰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在报告的第二章“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起首就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战略的根本变革。到1992年6月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地球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以及《森林问题原则声明》三个框架文件在会上得到一致通过。《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政策,迎接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可以说,1992年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标志全球环境运动时代的到来。而环境运动的高涨则使环境会计作为一个学科分支应运而生。二、环境会计建立的标志任何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都会经历其萌芽、建立、发展和稳定这一系列过程。作为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目前坏境会计处于创始阶段,但其萌芽阶段可以说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1971年比蒙斯()在《会计学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上发表的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及1973年马林()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开创环境会计研究的先河[3]。然而,环境会计学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他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一书中,提出应当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4]。可以说这种税是首次提出的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创立总是有一定的标志的。考虑到环境会计的特点,其创立既要有代表性的理论突破,又应有实务应用方面的进展,而且环境会计应是贯通宏观与微观两个领域的。它的创立应在这两方面或至少其中一方面有所突破。笔者通过对最近10余年环境会计及相关学科的文献检索及文献分析,提出环境会计作为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其标志在以下3个方面:编著的Environmental Accounting于1996年出版。这部著作的内容是环境核算和计量[5]。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用能值(emergy)作为衡量环境资源价值的标准,并对各种环境资源的计量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由于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研究和实施坏境会计最大的难点,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非市场价值的环境资源计量和核算问题,但这涉及到复杂的理论、模型和核算。而则以专著形式首次系统地对此作了探讨,尽管其理论性强,没有论及微观会计实务问题,但具有超前性,毕竟是首部环境核算方面的里程碑式著作,可以作为环境会计建立的一个标志。2.环境会计的第一份国际指南正式发布。1998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计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6]。可以说,是环境会计在微观层次上的一个重要进展,使企业处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会计问题有了基本的指引。故笔者把它作为环境会计创立的一个标志。3.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SEEA)的提出及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93SNA)的颁布。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于1992年提出[7],它代表了目前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一体化方面的最高水平。而1993年颁布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增加了环境核算的附属框架—即该书的第21章:附属分析和附属账户,这样,’93SNA就形成了一个“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账户+卫星(附属)账户”的格局[8]。这是目前环境核算宏观领域的最大进展,其提出的一整套概念和方法将推动微观领域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实施。可以说,SEEA和’93SNA建立了环境会计的初步理论体系,是环境会计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三、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环境会计研究包含了相关的学科内容,其中关系特别密切的是宏观社会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经济学以及作为理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笔者仅就环境会计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中国期刊网, 以“环境会计”为关键词搜索,从1994年起截至2004年4月8日,共检出论文492篇,涉及刊物134种。文章探讨的内容包括多方面,其中,环境会计的内涵、实施意义等一般性论述文章307篇;国外环境会计介绍42篇;环境会计计量23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19篇;环境管理33篇;环境审计31篇;其他37篇。利用Elsevler SDOS英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同样以environmental accounting(环境会计)为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出符合条件论文679篇,涉及刊物95种,包括会计类刊物《国际会计学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I of Accounting),《会计、组织与社会》(Accounting,Organization and Society),《会计学与公共政策杂志》(JournaI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国际会计、审计与税务杂志》(JournaI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and Taxation),《管理会计研究》(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英国会计评论》(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等;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经济方面的刊物如:《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环境影响评价述评》(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等等。论文研究探讨的内容则非常广泛,且论文一般较长,对研究的主体一般都有深刻和透彻的论述。比较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外环境会计研究既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实务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环境会计计量和核算、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福利的衡量、公司环境绩效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研究、资源产品价值量化的理论和方法、环境会计报告等;而国内大多数环境会计论文主要集中于论证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极少案例研究,处于跟踪国外研究的阶段。国外环境会计研究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多为实证分析研究;而国内环境会计研究普遍为规范性研究。目前环境会计方面的热点研究领域,如非市场价值的生态环境计量,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宏观社会会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其主要研究者或作者集中于环境生态学工作者、环境经济学者、政策制订者。这一方面,表明了环境会计作为一个学科还不成熟,其研究还未广泛地向会计实务界扩展。另一方面,则对传统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经济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也印证了前面作者关于环境会计处于创始阶段的判断。四、环境会计热点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建立坏境会计有效反馈的环境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着保证作用。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将为环境会计的实施提供条件。成熟的理论研究将会降低环境会计的实施成本。根据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及我国的特点,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环境会计的研究热点:1.微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微观会计体系中包括对环境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会计程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进行得很少,但它却是关系到环境会计能否在微观主体中实现的核心问题,因此,它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2.环境资源现状和动态的环境会计规范体系研究。环境会计规范是关系到环境会计实施的制度性保证。包括了法律规范体系,准则规范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三个方面。3.特定资源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研究。环境成本内在化是环境会计的根本特征,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消除外部不经济性,资源的耗费得到有效的补偿,可持续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但环境成本内在化涉及到整个国家众多资源产品及服务价格体系的改变,关系到诸多行业及干家万户,如水资源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将使价格体系发生重大的变动。目前不少地区已适度上调水价把超定额用水的部分环境成本纳入水价中。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上升,故对民生的冲击并不太大。但总的来说,环境成本内在化应稳妥地进行,宜选择一些资源产品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再推广,这就需要研究先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今后仍将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4.各国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会计核算和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要求等方面的比较、公司环境报告(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做法,对于我国研究和实施环境会计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故这方面的研究亦将成为一个热点。[参考文献][1] 何少娟.宋献中.环境会计核算及相关问题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5):84-87.[2]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王之佳.柯全良译.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3] 朱彤.略论绿色会计[J].会计之友.1997,(4):6-7[4] 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5] ODUM Accounting-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6] 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记述[J].会计研究.1998,(5):1-8.[7] 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In: Handbook of National Accounting, Interim Version(Draft).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1992.[8] 联合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参考文献是英语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欢迎阅读。I.文内引用(一)直接引用1.引用中的省略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2.大段落引用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Elkind (1978) states: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二)间接引用1.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议…。2. 单一作者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3.两个作者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例如:(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4.三至五个作者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例如: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时省略年份).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5.六个作者及以上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例如: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6.团体作者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7.没有作者的文献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报告……。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论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9.多篇文献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决定。)例如: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1]程发良,孙成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曲向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周敬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蒋展鹏,杨宏伟.环境工程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徐新华,吴忠标,陈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有关环境污染的参考文献有以下八个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4、程发良,孙成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曲向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周敬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7、蒋展鹏,杨宏伟.环境工程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徐新华,吴忠标,陈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各市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根据省教科所《关于举办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号)文件要求,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地理教学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一等奖 16篇,二等奖 36篇,三等奖71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论文作者。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发打印:吴儒敏 校对:吴儒敏 共印30份附件:安徽省第五届中学地理优秀教学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篇 目 单 位 作者《浅谈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东《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钱宏瑾《铜陵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铜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铜陵市第一中学 杨国兵《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安庆市教研室 何陆祎《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阜阳市教研室 陈鹏飞《地方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吴岱峰《透过一次地理评优课谈新课程课堂教学》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荣《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颖上县教研室 何长剑《关于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校本化的几点探讨》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林章和《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淮南市第三中学 朱元坤《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合肥工业大学附中 洪成旗《浅谈新课程下我对地理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黄山市枧忠中学 汪德利《探索课程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贵池二中杨淑萍《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学 苗红青《地理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怀远一中 孙尚楼《谈地理教学中学上情商的培养》 六安皋城中学 余 蕊二等奖《梳理经历 整合资源 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周跃红《谈新课标下的“太阳高度”教学设计》 阜阳市第三中学 马 静《巧用身体语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合肥市第五中学 沈龙海《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贯彻》 亳州第一中学彭长玉《新课堂教学下教学策略的初探》 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周慧本《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地理课堂教学》 淮南实验中学廖惠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亳州第五中学 王玉龙《地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 中《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 固镇一中李方平《构建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如何调动学困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长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学习》 郎溪中学 胡燕平《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一些误区》 来安中学 董桂山刘 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培养策略》 和县二中 夏立军《高考地理复习的“虚”与“实”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黄永红《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微》 歙县中学钟彩琴《浅谈“问题研究”的作用与教学》 五河一中 刘继英《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地理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枞阳县浮山中学陈相林《如何从地理图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黄山市黄山区一中崔仲文《加强地理基本概念教学的探讨》 亳州市谯城区大寺完全中学 汪明洁《浅谈Google Earth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滁州市实验中学 曹 明《“任务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验》阜阳第十中学 马兴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 安徽省石台中学 姚 萍《新课标下浅谈地理与各学科的经纬结网》 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江美丽《“读图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宿州市埇桥区梅庵中学刘玉才《多元智能评价与地理教学》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程 刚《农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六安市双河中学 刘全稳《新课程地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落实》 铜陵市第九中学钱义国《以烈山区为例谈农村高中地理活动课的开展》 淮北七中 吴才华《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 安徽广德中学 江春芳《选修7课标、教材研读及开课条件分析》 铜陵市第五中学 陈俊群《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设的一些设想》 宿松县程集中学 石雅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镇中学蔡金燕《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敢问”与“会问”》 芜湖县第一中学 王邦忠《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宿州市第八中学张建国《浅谈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淮北市西园中学荣海侠三等奖《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初探》 来安中学 卢玉斌《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偏离现象 》 阜阳第三中学 吴 强《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开放性特点》 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明《浅谈地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蚌埠包集中学赵东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创新学习》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章 波《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陈 丽《关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阜阳一中 巫祖安《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策略的构建》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卢大亮《地理教学中的误区及思考》 宿州埇桥区汴河办事处北十里中学 武 波《新课标下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青阳县木镇中学 方 静《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 黄山市屯溪一中 潘胜庭《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远程资源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歙县新安学凌文英《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祁门一中胡义松《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歙县中学吕文英《地理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歙县二中汪明锋《如何看待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作用》 凤台一中李 全《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 淮南望锋岗中学廖和喜《兴趣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淮南一中朱庆龙《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淮南市第五中学孙 峰《合适参照物选择与“地球运动”教学难点的突破》 亳州三中 刘永志《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辛县第一中学谢 尧《高一地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涡阳三中 王 娟《谈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淮北市西园中学孙 凯《充分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 五河县安淮中学聂 鑫《中学地理教学的美育的层次》 蚌埠十二中马 燕《立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蚌埠第一中学李云静《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学王海燕《新理念下培养地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铜陵市第十三中学戈广兵《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体会》 铜陵县第二中学程纳新《在新课程目标下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铜陵市第十六中学孙大信《高中地理个性化教学初探》 铜陵县第二中学程胜来《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太湖县徐桥高中 李永清《将实验教学引进地理课堂》 宿松县程集中学周文招《生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安庆三中张 军《档案袋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安徽省太湖中学黄郑尧《如何开展问题研究和活动》 桐城中学段焕荣《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桐城市天城中学汪 宏《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季风勇《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滁州市滁州中学 孙 成《作图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全椒中学 李 君《新课程实施的理解与体会——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滁州市第五中学 六振梅《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肥东县梁园中学 周义兵《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 舒城县南港中学 沈龙明《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探讨》 芜湖市第二十六中 吴安宁《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探讨》 五河二中刘丛兰《在地理社会实践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怀远县龙亢中学 朱 英《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芜湖市二十七中学俞 敏《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 芜湖八中邱玉启《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裘伟东《如何选编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学刘运良《中学生地理课堂兴趣培养》 六安市三十铺中学 李显静《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之我见》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张 蕙《为地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动初探》 马鞍山市星光学校 古 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 萧县中学常书云《让新课改沐浴和谐之风》 灵璧县师范学校苏 洪《光照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安徽省砀山中学陈国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浅议》 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中心校李永春《关注学生发展优化地理教学》 安徽省青阳中学张 俊《谈地理新教材“活动”的使用》 石台县崇实中学汪利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贵池区杏花村中学程丽萍《浅谈探究学习在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学校 李 涛《借杜朗口“春风”促地理课鲜活》 阜阳四中 徐玉玲《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 颖上县第四中学 田华利《巧妙点拨开启自主学习之门》 界首一中 王 键《评价共同体在学生地理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李 涛《构建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初中廖必根《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宁国市梅林初中 朱铁军《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六安市徐集中学 张碧松《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提高能力应对高考》 东至二中侯 俊《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界首市田营镇中心学校 闫 斌《“问题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宁国市胡乐初级中学 张 文自己百度吧~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1]程发良,孙成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曲向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周敬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蒋展鹏,杨宏伟.环境工程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徐新华,吴忠标,陈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以下所有文献,中国知网都能查到。[1]董利民,李璇.洱海水污染动态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02:384-388.[2]房春娟,陈晓燕.淡水污染的微生物治理[j].湖南农机,2011,11:245+247.[3]张志锋,王燕,韩庚辰.中国近海海水主要参数基线值及其污染状况探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2,02:211-215.[4]魏正明.水危机——寻找解决淡水污染的方案[j].上海环境科学,2003,01:5.[5]迟凤玲.浅淡水污染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5:14-16.[6]尚立照.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01:3-5.[7]杨贵本杨丽丽.我国淡水污染问题必须加大力度解决[n].延安日报,2007-03-12002.[8]刘洪波.不同水域淡水蚌类中元素积累和分布的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9]项继权.湖泊治理:从“工程治污”到“综合治理”——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3,02:81-89.[10]陈登勤,方宗熙.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研究[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1,02:80-85.[11]高圣龙,柯明德.mobilemarinegis于海上污染监控之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2004:11.[12]高乐华.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13]张德君.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对土壤生态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