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幼师生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策略论文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独特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技能〖资料来源:研究生论文网,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咨询,期刊发表 〗专业技能是幼儿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概括起来主要有语言、艺术和教学三大类。学生要想习得这三大类技能,学校必须通过课程,日常管理.教育活动等培养对策来实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化也在悄然进行中。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习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有其专业特殊性且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对策是每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以深入研究。1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阐释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另外,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即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因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的特殊性而要求具备的特有的从教能力。这里强调: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它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显著的不同,幼儿教师既要有教师的一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其它教师无需具备而其必备的特殊技能。例如,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技能、儿歌弹唱与鉴赏能力、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等等。2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内容1996年6月1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蕴含着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主要从三方面来指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语言、艺术、幼儿教学等方面的特殊技能。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化也在悄然进行中。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习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有其专业特殊性且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对策是每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以深入研究。
幼师心得 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现在在进行二期课改,这对我们新教师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不仅要对一期课改有一定的了解,还要赶上二期课改的步伐,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对此,我有一点小小的感受。其实在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可能性最大的。人们都说幼儿教师是多才多艺的,确实艺术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他对右脑功能地提升与开发,使人创造的思路与灵气。所以幼儿教师在师范中接受的艺术教育、艺术熏陶对实际工作有着解冻思维僵化、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灵感的作用。而且幼儿园是离高考指挥棒最远的地方,这就不会产生应试教学。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又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使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季节、主题、幼儿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我认为,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要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创设民主氛围,让教师敢于创新。创设民主氛围是指创设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运用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一个平等、尊重、友好、与积极的心境状态,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驰骋的心理空间。这时他们的思想是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会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因此教师容易产生特别流畅的独特的思维,容易产生灵感。创造'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氛;创造,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呼吸"。让园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这样教师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受到感染后容易对创造性的教育产生兴趣,处处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要组织安排,让教师善于创新。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所以创新要求组织指定的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给教师留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教师的每个工作安排的非常紧凑,那么就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探索,创新的构想也无条件产生。要认可每一位教师的才能并充分挖掘潜在才能,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和效益,使她们自身价值得到较好实现,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注重学习让教师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能力。即不断获取百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学能力以及不断吸收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教育中积极运用的能力。这是因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知识是否渊博,另一方面因为现实中幼儿园教师多数是中师毕业,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一状况与当代幼儿园因信息渠道增多而智力发展加快,知识面增宽的现状形成突出矛盾。因此园长要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为教师创设学习的条件。如;开设讲座、专家指导、看书活动、学历进修、教学练兵、外出学习观摩等等。幼儿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其他科学一样日新月异,幼儿园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事实创新教学,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最后,要科学合理的评价,让教师乐于创新。激发教师创造的情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造力是人皆有之,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知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于个人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其创造开发的早迟水平的高低则有所差异。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不轻视教师的点滴创造。要运用形式多样的的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创造意志。还要经常向教师提出中等程度的成就目标,经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作详细具体而及时的反馈,不断加以鼓励、强化、纠偏,形成对工作稳定的热情,从而激励教师的创造意志。要引导教师自我欣赏、自我激励,增强创造的动力。因为自我欣赏、自我激励是创造动力的源泉,也是情感智商的主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创造是艰难的,创造也是快乐的,创造更是无止境的。培养一支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时代的需要,是教改的需要。只有领导不断更新管理经验,才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我想: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2、教师要成为幼儿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我又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这激起了孩子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兴趣。 3、教师应成为合作者。我觉得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应该善于把自我完善和集体和谐统一起来。在这个集体中,到处有你可学习和帮助的人,应树立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相互学习和合作是为了共同提高。我能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学习和培训,要求教师关注课改信息,教育杂志上的、网络里的,把平时有关看到的、想到的、读到的等等文章,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在读书笔记中进行摘记和撰写体会,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积累,更是个人素养的一种提高。二期课改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大家都是一个共同体,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程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能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幼师成长蜕变论文
幼师成长蜕变论文,兴趣成为人们认识一些事物或爱好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的动力。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幼师是我们幼儿的知识传播者,幼师在学习幼教结束都有一个结束学习的论文,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幼师成长蜕变论文
一、要认清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是爱心工程。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幼儿教师,更要具有童心,只有拥有童心,才能与幼儿心灵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欢天喜地地生活,无忧无虑地成长。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对幼儿的教养,保育时刻都需要智慧。教育教学智慧就在于能够洞察幼儿的心灵,捕捉孩子们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加以调控,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就是幼儿教师智慧的表现。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这门学问很深,需要我们长期磨合,终生探讨。
二、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敬业爱岗
教师首先要成为大写的人,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必须不断提升、净化人格。要坚持修身养性,要修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幼儿教师的人生应该是道德化的,不断在道德化的人生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由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三、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四、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教师的担子是沉重的,教师注定一辈子要做平凡事,要年复一年地与平凡牵手相依。要时刻与幼儿打交道。让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满意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正是不容易,才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荣誉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幼儿爱动,喜欢歌舞。教师要充满激情、精力充沛、爱憎分明,要在朴素中多一份恬静与轻松,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一份幽默与灵动。让课堂吸住孩子,呼唤着童心,让课堂成为营造幸福的地方。教师激情满注、精神抖擞,容易进入角色,有力地感染着孩子,会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师生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活力,师生在欢悦中享受成功,分享幸福。幼儿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坚强的毅力,要坚信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宽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时时存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观念不断更新,教法不断改进,不断注入新的信息、新的观点,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创新的氛围,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幼儿教师要勤练内功吗,加紧充电,以克服“本领慌”。通过学习、进修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不断提高吹、拉、弹、唱、画、跳技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永远保持业务、学术的高势能。课改的浪潮风起云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耕耘在幼儿教育战线上的同道同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真的坚守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师成长蜕变论文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在专业训练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新《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如何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按教师的学历、年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实践经验,分层提出培训目标。2.开展专业理论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阅读理论书籍等,掌握理论知识,吸收新鲜知识信息,不断实践检验、研究发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3.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通过印发相关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新课改的理论学习中来。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新课改,从理论上深入掌握新课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教学水平。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观摩名师教学实录,并展开充分的交流。
二、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充实自己
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精湛的技能技巧、优良的师风等。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读书活动、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三、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园内公开课评比、游戏设计、区域角环境创设、月主题活动创设等,提高全园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听评课,活动反思等锻炼了教师技能.每学期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班级管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四、加强督导检查,促进规范发展
1.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狠抓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教育目标,分解到学期、月、周教育计划及一日活动设计之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在突出养成教育、生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现五大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结合节日和季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适合幼儿能力发展的区域游戏。2.深入班级听课,检查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期末,要求教师上交教育笔记、教学效果分析小结及各类总结,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把平时的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五、组织赛课活动,为教师提供平台
赛课活动不仅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能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幼儿园内部的活力,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赛课活动,引领教师聚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实践“帮助幼儿自己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环节与教学行为,形成高效的师幼互动。每名教师将在设计、执教、观摩、研讨的比赛过程中,学习反思,获得专业提升,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长。
六、开展园本教研,加强教师交流
1.理论实践相结合。幼儿园组织教师扎实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和大家交流探讨等学习方式,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学习和总结能力。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和创新。开展全园教师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通过设计活动、集体说课、教师听课后再进行评课和活动反思,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说课能力,在课程教育研究方面也有进步。学期末通过教学效果检查、探讨和反思使教师树立师幼共同成长的观念。
七、开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自我调整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具体反应,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做准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教师在课上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认真记录下各种教学信息,课后开展教学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让教师在反思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真正将幼儿纳入教师的教学之中,这样更加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使幼儿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八、开展“传、帮、带”,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幼儿园开展“传、帮、带”活动,通过以老教师优良传统传承,同事间互帮互学,以强带弱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岗位职责、基本的常规和班级管理等,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新上岗教师实施跟踪听课,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使之尽快站稳讲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方法 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论文篇1 《浅论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原则;专业成长内容;专业成长问题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水平都取决于幼儿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评价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没有将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更多地以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评价为主,教师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评价的内容标准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如何改变以往教师处于被动评价、评价为选拔和管理服务、评价脱离教师的 教育 实践等问题,让教师通过评价更快乐地工作、在自信中成长、在最佳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原则 在调查、个案追踪等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助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出发点是要了解并满足教师的评价与成长需求,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需求给予教师不同的指导。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专业自主性。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都有着同样的积极成长需求,其中,52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28的教师想成为管理型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给予不同发展层次及不同成长追求的教师以同样的成长动力。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科学评价的方式达到理念上的认识,然后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理念和实践行为统一的过程。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教育的理念在观念中非常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出错,也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无法超越这个差距,那么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教育能力之间总是有一段成长距离,通过评价会发现一些问题,会明确成长的方向。通过学习与实践解决教育理念或实践中的问题,获得专业上的真正发展。 3.助力性原则 助力性原则是指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给予教师以成长动力,不论是成绩还是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能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成长帮助的。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仅仅凭借教师自身内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师成长调查中,个人努力的因素在专业成长中仅占19%,园长的支持(占34%)、教研氛围(占26%)、专家指导(占18%)等在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因素。作为指导者,应十分强调教师成长与评价过程中助力性原则的体现,坚持正面积极的引导性评价,通过访谈、问题研讨、帮助性 反思 等方式引导教师发现并解决理念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激励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职业感觉。对于新任教师及教育教学技能还不成熟的教师更需要注意助力性原则的运用。 4.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幼儿教师评价与成长过程中要杜绝各种虚假成分和行为,问题的呈现及伴随解决问题的成长提升过程都应该是真实有效的。从发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给予教师能力可及的成长高度及方式方法。在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中经常会出现主观论断式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权威式”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经常会导致被评价的教师更加困惑、不知所措。在教师的个案跟踪指导与访谈中,我们发现:如果一种评价不能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发,或者不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那么评价的效果是消极的。 5.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是指要充分研究和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幼儿教师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教师成长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因此,在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教师成长的规律,充分重视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树立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急于求成,克服主观倾向的评价,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内容 1.幼儿教师的 基本素养 与评价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专业精神。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是教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对 儿童 和教育工作的热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自我发展要求等,它是幼儿教师全面素质养成的根本保证,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身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保障。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应主要包括一般的 文化 科学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大类。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基础的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则指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心理学知识等。 能力素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养护能力、观察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教育能力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支撑和渗透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教师要胜任工作、承担好教师角色,特别要强调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师需要的培训项目凋查中,由于幼儿教育全领域教育的特点,55%的教师选择了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并远远高于单纯的知识或者某种技能的培训。由此可见,综合性素养的提高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出特点。 2.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素养与评价 在成长阶段调查中,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成长高原期及专业发展的停滞状态(见表1)。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障碍,并帮助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真实地跨越这些障碍,获得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在遵循教师成长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在评价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方向决定了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就会出现思想的混乱和实践过程的盲目。经常可见的是在教研活动或教师的教育笔记中无问题的发现与呈现,更没有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虽然教研活动搞了很多,教育笔记也写了很多,但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不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2.以教师自评为主,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但是,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践中,更多的是重视园长或专家的评议,很少有教师自己的声音,这种以他评为主的方式对于培养教师形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是极其不利的。由原来以他人评价为主到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促进评价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使被评价者更容易接受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致产生与评价者的对立情绪。 3.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 幼儿教师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并采取现场评议、案例纪实评价、教育 经验 评价等多种方法,将日常教育评价与学期的教师成果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全面性与经常性。 4.注重全面评价和分层次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树立以评价促成长的观念,从教育信念、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明确教师的成长阶段,了解教师的发展潜能,确立教师的发展方向,给予教师成长以适宜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2 《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用性》 目前,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能积极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很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玩教具,将玩教具融入具有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幼儿在玩教具中能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教学课堂的氛围更加有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每个幼儿能够有效的利用玩教具培养创新能力[1]。 一、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玩教具教学中,通常会使用在实践中常用的实物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方式新颖,且教学成本低,能够自行创作玩教具,使生活中的废物得到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幼儿的 兴趣 爱好 提供人性化的设计,使幼儿能够做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数学课中,很多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幼儿学习各种数字,进行教学活动。但幼儿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概念,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幼儿不愿意主动学习。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台阶,让学生进行爬台阶活动,使学生学习5以内的数字。在每个台阶分别贴上1、2、3、4、5的数字,每一个幼儿爬上高一层的台阶就意味着完成了对这一数字的学习任务,谁爬的最高,就说明谁对这几个数字学习的最快,同时,爬的最高的学生也获胜,给予一定的奖励[2]。在幼儿教学中使用玩教具的 教学方法 ,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加深了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幼儿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玩教具可以使幼儿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塑造良好的品质。因为幼儿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也同样对新鲜教学任务存在着好奇感。采用多媒体教学,迎合了幼儿对动画和卡通的喜爱,能够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深入的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爱我的家》这篇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家长将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传递过来,在课堂上教师将每张照片进行整合后制作成PPT,并配上特有的音乐。每位幼儿在欣赏完PPT后,都发表各自的感受,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温馨,爸爸妈妈是我最爱的人。”还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快乐,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一定不让他们伤心”等。每位幼儿发表完各自的感言后,画面都非常感人,增进了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文《我爱我的家》的内容和含义[3]。 通过多媒体的玩教具教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敢说、敢笑、发自内心的想说,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将玩教具融入其中 玩教具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些教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教学课堂的正常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很多幼儿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这就要求采用玩教具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0个数字,先教幼儿读数字,然后给每个幼儿分发相同的橡皮泥,让幼儿捏出自己能够读出的数字,每个幼儿会根据个人对数字的理解捏出。有的幼儿在捏的过程中会问教师:“老师,我认识10,10就是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我捏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是不是就可以了呀。”其他的幼儿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对各种数字的理解和认识,并询问教师自己捏的是否正确,教师会指导幼儿捏出相应的数字,使每位幼儿尽快学习这些数字[4]。通过玩教具,使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课堂中,课堂不仅富有创意,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对幼儿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易的玩教具,能够发出不一样的音符,增强幼儿对音符和旋律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例如:在学习不同的音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玻璃水杯或啤酒瓶,将瓶内装不同量的水,形成不同的音律,让每个学生用铅笔轻敲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使每个幼儿都能感知到不同的音律所带来的感受[5]。在教幼儿学习《一分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钱币,并进行课堂现场情境表演,让幼儿扮演捡钱的小朋友,老师扮演警察,让幼儿在捡钱交给教师的过程中,了解到歌曲中的含义。幼儿在交钱时会说:“警察叔叔,我刚在马路边捡到了1分钱,我把他交给你。”教师会点头回应道:“小朋友真不错,你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最后两人互说再见,完成表演。 通过对幼儿实施玩教具教学,使学生从中学习了音乐知识,陶冶了情操,不仅学会了 唱歌 ,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对幼儿使用有效的玩教具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玩乐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幼儿在玩的同时,可以利用玩教具,提高创造力和 想象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3 《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幼儿,让幼儿慢慢对生命产生一定的认知,懂得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珍贵。换言之,就是要求幼儿教师从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授课,感化幼儿心灵,让幼儿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懂得生命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珍惜和爱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既要尊重幼儿的生命权和发展权,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关注每位幼儿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一、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社会发展的快慢与是否重视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想不断发展和壮大一个国家,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幼儿的生命教育是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理念的,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开展生命教育对幼儿自身发展也很重要,幼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都是空白、单纯的,什么都不懂,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是必须且必要的,所以学前教育应运而生。 二、我国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 1.一味追求成绩 家长总是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所以总会过分追求孩子的学前教育,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当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家长就把孩子送去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家长也要求教师提前给孩子传授一些小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给幼儿过多地增加学习负担,从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久而久之,幼儿的生命教育就被教师忽略,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幼儿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传统授课方式传授的课本知识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记忆不深,甚至有的幼儿开始厌恶学习,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幼儿被动接受的,并不是他们喜欢的。 三、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 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珍爱生命。因此,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智、德、体、美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同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家长的要求,过分地给幼儿传授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前教育的根本。 2.改变教育方式 幼儿不喜欢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身边的事物,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运用愉快、轻松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去看看大自然、看看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样,不仅顺利开展了幼儿生命教育,让幼儿们慢慢地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命,还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生命之美,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 2.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自我评价 3.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评语 4. 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5. 家长对幼师的评语
好论文的标准就是能够有一片特别明显的中心思想,并且你的论文都是为了自己的这个中心思想去论证,去描述这样的论文才是一部好的论文。
好论文的标题一定要特别的简单清晰,而且开篇的提要,要把文章介绍的,很规整,并且全文都是逻辑自然。
好多论文一定要条理清晰,思路特别明确,并且里面关于一些专业性的东西,要,阐述的很清楚,可以让大部分的人都读懂。
每个人对论文的评价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学校评判一篇论文是否是一篇好论文的标准也不一样,那要怎样的论文才算得上是一篇好论文呢?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1,什么样的论文才是属于好的论文呢? 对于好论文的评判,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论文的查重率 一篇论文它的查重率是需要很低的,要是一篇论文的查重正好过合格线,那这样的论文也只能算是合格的论文,并没有达到一个好的论文标准,毕竟查重率越低才可以证明自己引用别人的内容越少。 怎样的论文才算得上是一篇好论文呢? (2)论文的内容 论文的内容也需要丰满,虽说不一定要用比较华丽的辞句去修饰,但内容不能让人觉得像是在看口水话,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所以论文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的论文同样也是不属于好论文。 (3)查重之后不需要修改的 查重之后不需要再修改的论文,这样的论文说明是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而且一次性通过查重的论文是具有参加优秀论文评选资格的。 以上就是怎样的论文才算得上是一篇好论文的评判标准了,但是以上的三个要求都要在一篇论文里表现出来哦,不然称不上是一篇好的论文。要想让自己的论文成为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在写论文的时候就要尽力满足以上几个要求才可以。要想了解更多的论文查重知识,也可以多关注PaperGood的查重知识哦。
创新是一个复杂、牵涉组织方方面面的活动。它需要一整套相互呼应的实践 方法 和流程来架构、设计和激励。那么,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1:领军人物 创新想要成功,它涉及到很多因素,首先就是人才,通过许多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像田中更一、王选等这样领军型的科学家的作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创新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说人才是第一要素,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2:创新团队 创新他需要把多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去实现某一个目标去解决某一个问题,它需要团队作业,也就是将一个团队的知识背景合成在一起,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攻关,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以领军人才为中心形成一个紧密合作型的公关团队,进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才能取得创新成功。所以团队非常重要。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3:知识储备 除了领军人物、创新团队,想要取得创新成功还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需要知识储备这个条件,我们应该有很庞大的科技文献的 收藏 机构,不仅是单纯的搜寻,还要把这些东西用很简短的语言把它提炼出来,让各个企业参考利用,更方便科研人员的利用。所以没有一定的知识平台,想要完成创新也是很难的。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4:工业技术 因为如果我们很多工业基础技术跟不上来,我们要的一般原器件没有,它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 渠道 往往还不畅看,就是说一个买不来,第二个就是买得来它很折腾人,如果我们国内能够生产的话,显然我们的创新就要容易得多,所以提升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整个一个国际的工业技术基础非常重要。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5:创新体制 创新需要一个好的保护体制,有了这样的专利保护,那么我们才能使创新取得成功,创新能够获益,就是那个制度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在制度设计中间需要考虑很多原因,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专利法恐怕还是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6: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设备也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感慨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个好的科学仪器设备,一般来讲解决重大发现,解决一些创新,想要有大的突破,有大的创新,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7:创新 文化 第一,崇尚创新的文化。文化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对于创新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二,追求卓越。所以一个创新的文化,一个追求卓越的文化的形成非常的重要,还有宽容失败。第三,团结协作。团结协作的这种文化氛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更容易取得成功。 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8:人才培养 一个创新想要获得成功的话,我们的着力点有很多,但是在所有的这一切中间,最关键的还是人,还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所以创新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给于他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在实践中成长,让他在实践中冒出来,通过实践去选拔人才,通过实践去发现人才,通过实践去培养人才。 看了“影响创新成功的因素”的人还看过: 1. 论述创新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 论述创新成功的因素 3. 因创新而成功的例子 4. 成功源于创新议论文 5. 创新与成功议论文
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多种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可归纳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大类。 (一) 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是主体内部产生的、与自我意识密切关联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能力、价值取向等,它们往往是左右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1、 个性 性格、气质是个性当中的稳定因素,性格如何、气质怎样,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和助手创立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学说,他认为每个职业的人都可以按下列六种个性进行描述:1现实型:这种人手巧、有劳动兴趣,喜欢花时间干一些机械的事情。他们喜欢并且善于完成更具体的任务。一般搞农业和机械业的人这种特征较为显著。2调研型:此种人以科学家为代表,具有爱思考和精确性的特点;对于抽象事物能耐心处理,但不喜欢社交和领导活动。3艺术型:以艺术家和音乐家为代表,具有创造、不顺从和表现自我的特征;通常不喜欢例行的工作和重复的任务。4社会型:以教师和辅导员为代表,喜欢人际倾向的活动,通常以服务为主,外向,并喜欢了解人;但是不大喜欢严禁的组织和机械操作。5企业型:以销售者和管理者为代表,喜欢以社交能力来操纵人们,以达到经济的收获。6常规型:以会议和薄记业者为代表,喜欢从事资料型工作,不喜欢含糊不清的活动。以内向型大学生为例,他们一般不会选择需要较多自我表现、自我强调的职业,如推销员、演说员、律师、记者这类职业。即使选择了这类职业,也会感到极不适应,由此造成的障碍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成功,而图书管理、理论研究、微机操作等职业对它们有较强的吸引力,因为这类职业较少与人交往,需要高度的细心和耐心,需要在安静和孤独中完成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的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0%。另据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尽。大学生之所以在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或者拥有专业优势而无工作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兴趣问题。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力形成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在不自觉中会推动他们排除种种困难。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但一旦确定,就会为职业选择提供有向驱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 2、能力 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常与知识相提并论,任何一种职业的完成都需要能力和知识的参与和配合。能力属于动态系统,知识属于经验系统,掌握知识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知识的掌握又要求相应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能够跨入大学校门,这一事实已证明他们具备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也具有了特殊能力,即在专门活动中要求的能力,如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等。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他们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照系和定位器。在专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了参考作用,写作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新闻、文学专业,而语言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英语、教育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不善驾驭文字的大学生是不会首先考虑文职工作的,而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并获得实际成绩的大学生很可能在所学专业上继续深造,以求获得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 以自身能力强弱作为职业选择考虑因素,是当今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尽管他们会出现能力的错误估计,但进行选择时仍是把能力作为一个方面来权衡的。低能力大学生有意识地选择高能力型职业或高能力大学生有意识地俯就低能力型职业,都是现实存在的。这两种选择或是造成了职业不适应感,或是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除非选择者有充分自信或职业具有足够诱惑力,大学生还是应当尽量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职业群中寻找合适方位,这样职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强。 3、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意识系统的核心部分,而且在根本上制约着主体因素的其他方方面面。它是隐藏极深的稳定因素,不易被观察和感觉到,但这丝毫不妨碍价值取向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本原因素。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类事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出比较明确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便成为了价值取向。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定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体到职业认识领域,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类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便成为价值取向中与职业最密切的部分。一个大学生可以为了维持生计而工作,为了避免生活空虚而工作,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在大学生看来,一种工作可能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直接作用于职业定向与选择。 排除现实职业,仅仅考察职业追求,这种追求无不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或者说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一类职业必然体现为一定的价值,必然为一定的价值所支撑。从价值角度而言,如果职业现象底下的价值支撑荡然无存,那么这类职业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与其说大学生追求物质实惠型的职业,不如说这是对现实生存的关注、对经济利益的渴望,而这也恰恰成为大学生对工人、农民等低收入职业群产生强烈排斥态度的价值取向原因。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对精神实现型职业有强烈向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存和物质实现采取漠视甚至否定态度,只是因为他们价值取向结构中精神需求和精神实现超过了物质需求和物质实现,仅仅在于价值观结构中的精神性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以上是从大学生主体这一角度谈到了价值取向对职业定向与选择的影响。其实,大学的价值取向、职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家长的价值取向都参与了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构建过程,只不过它们都已融入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系统,成为了其价值观系统的一部分。 (二) 客体因素 客体因素是指职业选择中环境因素的总和,也包括职业本身因素。如果说主体因素起着基础性作用,那么客体因素则发挥了制约和平衡的牵制作用。 1、社会评价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却不是生活在真实状态。职业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职业评价心理中,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职业分工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类的强调,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职业的社会评价受到社会心理的强有力制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传统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代社会,职业的社会评价往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保守色彩。这一点越是在不发达地区,便越是明显。个体工商户虽腰缠万贯,但其社会评价一直不高,这一现象与古代流行的轻商观念有密切联系,而恰恰是轻商意识成为大学生进入个体者行列的主要心理障碍。 职业的社会评价又是一动态发展过程。上一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公众对农民职业表现出极大兴趣,六十年代社会兴趣转移到工人身上,七十年代以军人为职业向往,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行政干部、金融职员成为热门职业,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育,下海成为许多人义无反顾的职业目标。某种职业被青睐,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演变,正是各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决定的。 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领域,成为不自觉地考虑因素,尤其是他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大学生的社会评价内容也会发生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的调整都会改变其原有的内容,以至重新排列、组合理想职业的序列。不过,不管怎样变迁,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问题仅在于影响的大小。 2、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发展中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这是一个好事,又不仅是一个好事,这中间存在着极大的转换性和可能性。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职业必须具有物质激励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否则将无法获得选择者的青睐。说它不仅是一个好事,是因为金钱意识如果一味膨胀,必然损害许多职业的本色,职业将不再是"职业",而蜕化成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有人曾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金钱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此言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倘若及之于全体(包括大学生)则不免过激。但是,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从历史上来看,以上现象是对传统职业选择意识的强烈反弹。计划经济下的职业选择坚决排斥经济因素的介入,不同职业的经济收入几乎是同一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由国家统一规定,各种职业的收入差异相当小,小到在职业选择中完全不被考虑的程度。随着经济结构的改革,经济收入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开始迅速扩大,以至扩大到某些职业收入让人无法接受、引起社会不满的程度,加上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引起了社会心理的失衡,愈演愈烈的金钱上帝角色正是这种失衡心态所导演的一幕幕活剧。 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尚未迈入职业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经济因素不可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只能在其能力范围内追求经济收入,获得经济收入。但是,如果大学生付出的劳动不能以合理的经济报酬加以实现,那么这就会促使其重新选择职业,并且将经济利益放到其考虑因素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学生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不是精神至上的怪物,经济杠杆在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家庭 家庭在人生大事上会留下深刻痕迹,其中,大学生职业选择就融合了家长意志。职业选择的前奏是专业选择,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专业选择并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命令,父母影响更多地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逐渐融入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对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生活有着强烈感受,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和谆谆教诲中,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就会拒绝选择父母从事的职业。艺术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长期的家庭成员接触中,很可能继承父母的职业价值观,从而走上了父母的职业道路。但是,当子女与家长在职业目标上发生冲突,或者子女极力摆脱家长的意志的时候,两者的矛盾就会产生。父母们有一个天然的倾向,即把对子女的爱同对子女的控制乃至干涉简单地等同起来,父母对子女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这样做"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措施,"为了你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表达,通过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父母控制子女就会获得合法形式和情感支持。 大学毕业后,大学生又面临着具体职业的选择。这时家庭作用又会凸现出来。不过,此时它的影响力已远不如昔,因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已较为丰富,职业意识也更加明晰,心理正在日渐成熟,相应地对家庭的心理依赖也就大为减弱。但是,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职业选择发挥的影响不会根本上丧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父母意志的作用又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大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某种职业,有些大学生则被引入了父母正在从事或者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在后者的情况下,子女大学生是被看作父母希望的延伸,或者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这种职业选择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这也在无形中隐藏了一种危险,即如果职业实践不如人意,那么子女很可能会将这种结果归咎于父母,让父母来承担职业实践不理想的责任。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乃至干扰,但是大学生经过多年学习,必须从第一个职业选择开始。经过现实职业尝试后,他们发现了适合自己特征以及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业,或坚持首选职业,或做出职业修正,直至寻找到合适职业。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完全现实化,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职业现实与职业理想才能获得平衡
浅谈影响网络招聘成功的因素与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应用,网络招聘以其范围广、成本低、时效性强等独特优势正在逐步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形式。但是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正日益影响着招聘成功率。本文对影响网络招聘成功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来提升企业网络招聘的成功率。
关键词:网络招聘 问题 成功率 策略
一、引言
所谓网络招聘,指的是企业人事部门通过对网络技术手段(企业网站或者第三方招聘网站等)的运用来完成招聘的过程,也被称为电子招聘。企业通过网络招聘,能够极大缩短招聘时间、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求职者。然而,网络招聘作为我国的新兴事物,它的运作过程还不成熟,并且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招聘成功率,成为促进网络招聘发展的关键。
二、影响网络招聘成功的因素分析
1.网络招聘信息的真实度有待提升。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同时就会出现因信息泛滥而导致真实度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网络招聘本身作为一种虚拟招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特点趁机发布虚假信息。第二,在网络招聘的初级阶段,由于未要求“实名制”,网络招聘的审核机制和惩罚机制并不完善,招聘者故意隐瞒一些信息或者故意填写错误信息、夸大工资报酬等现象比比皆是。第三,有的用人单位为了提升企业知名度,在并不需要招聘的情况下长期发布招聘信息,或者为了夸大企业规模,在只需要招聘一人的情况下,发布大量招聘的信息。
2.甄选人才困难重重。由于网络招聘的`便利性特点,越来也多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在使用其进行招聘或者求职。因此,招聘网站的信息复杂繁芜,加之招聘网站的搜索引擎效率低下,筛选功能不够,导致招聘者虽然能够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但是很多简历并不是招聘者所需要的,而有的招聘者所需要的简历则有可能被遗漏。因此,招聘方需要后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动筛选。久而久之,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都会对该招聘网站失去信任,从而影响整个网络招聘行业的成功率。
3.网络招聘缺少双向互动交流。通过对目前的网络招聘网站进行调查发现,国内多数网站只是作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相互交换信息而存在的,用人单位在利用网络招聘对目标简历进行筛选之后,对求职者进行电话邀约面试。这其实只是双方信息的相互交换,二者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这就容易使求职者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更甚者都无法确定自己的简历是否能够被招聘者注意。对于求职者来说,在发出简历之后就面临着不知时间的等待,有时要等长达一个月之久,甚至一直得不到回复,比传统招聘的效率更低,容易错失招聘机会。因此,该问题应该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
4.招聘团队人员不专业。招聘团队人员的专业程度与招聘的成功率息息相关。有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对本企业的文化认知不清晰,对于招聘岗位了解不深入,无法正确回答求职者的问题;有的招聘人员态度恶劣,面对问题较多的求职者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甚至是拒绝回答部分问题;有的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不正规,不能对求职者的实力做出正确判断,而是凭感觉对求职者打分,使得企业招聘的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三、对于网络招聘成功的建议
1.确保网络招聘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网络招聘信息是求职者对企业进行初步认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求职者由于招聘信息不完善而产生的疑虑,提升求职者对该企业的良好印象。因此,用人单位应尽量保障招聘信息的真实全面性。
2.提升招聘效率。网络招聘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能够节省时间,如果求职者在投出简历后长时间未收到企业回复,很有可能转向其他企业求职,不仅会使用人单位错过合适的人才,也会使求职者对该企业留下办事效率低的印象。因此,用人单位在收到求职者的简历后要尽快处理,给求职者一个确切答复。高效率的网络招聘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办事效率,为企业节约人力与资金,还能使求职者对本企业产生良好印象,增加网络招聘的成功率。
3.在招聘网站中增加互动环节。在招聘网站中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如果可以产生简单的互动交流,用人单位便会在初步的筛选中排除很多不必要的求职者,使招聘单位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提高后续招聘工作的成功率。
4.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
四、总结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只有不断克服网络招聘中的重重困难,改进自身不足之处,才能够提升网络招聘的成功率,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斌,纪汉霖,刘东波等.我国网络招聘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策略[J].商业研究,2012(9):43-49
[2]于东阳.如何有效实施网络招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42-46
[3]熊军.网络招聘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153-155
幼儿教师师德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师德教育更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如何抓好师德建设工作是每所学校致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更好地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更是每个一线教师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幼儿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师;师德;教育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幼教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师的自身要求都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幼儿教师不仅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还要不断更新理念、增强能力且具有高度责任感。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幼儿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幼儿教师航母的幼儿专科学校,必须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和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而师德教育更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如何抓好师德建设工作是每所学校致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如何更好地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师德教育, 更是每个一线教师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 多年的历史、政治教学实践,让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体会。
一、师德教育目标要与时俱进
师德建设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除了要让教职工知道师德总要求外,还要注意分阶段分步骤强化具体要求。因此,要抓好师德建设工作还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足够的耐心,要善于根据不同时期,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制订不同的师德工作目标、任务。而作为一线教师,更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师德工作目标。
二、结合教学实践,把师德建设内容具体化
师德建设的核心就是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虽然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对各行业职业道德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如何在工作中体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执行制度的问题、同事之间的团结协助问题、工作态度与责任心问题、勤俭办园问题等。因此,我们必须把师德建设内容具体化。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师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
三、教育学生对我国幼儿教师师德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近年来,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广大幼儿、家长、老师们的信赖与尊重。但是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对目前在我国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学习意识、法制观念淡漠,有的一味崇尚师道尊严,强调遵守纪律和集体统一,缺失人文性。二是有的教师缺乏爱心,敬业育人意识淡薄。个别教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工作敷衍了事。挖苦、训斥孩子,体罚孩子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三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表率作用欠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育学生对这一现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该正确看待,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四、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人,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所谓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人,就是指我们要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待人,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坚决杜绝“带有色眼镜看人”、“从门缝里看人”等错误的待人观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受人尊敬、获得友谊和被人关怀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产生积极、愉快、欢乐的情绪,反之,人们就会产生消极、不愉快的情绪。而我们师德建设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有感情的小知识分子,在进行师德教育时要讲究尊重、信任、关心,用正确的眼光看人,这样才可以增进情感上的沟通,从“动之以情”入手,运用“晓之以理”的方法,可赢得“导之以行”的效果。相反,如果采取冷漠相待、训斥甚至讽刺挖苦的错误态度,即使道理讲得再对,其结果往往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抵触“顶牛”,工作难以奏效。我们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更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孩子。不然,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们的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热爱幼儿、关心幼儿呢?
五、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我们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我们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决不能做“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否则,道理讲得再透,学生可能也只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事实证明,师德建设成效如何,我们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良好的师德风尚带动学生,引领师德水平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品质培养,都应该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她是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坚实基础的摇篮。所有这些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有着完整人格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
结束语
总之,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工作状况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以最大的努力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2.让师德可做。
师德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提出:“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容易。”据此,我们要求教师把知道的事、明白的事、简单的事做好。在我们看来,师德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行为和事件。如,关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通过一次次的消防和防暴演习,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职责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同时通过业务学习、书面考试、实践考核,教师牢记了自己的职责,形成了自觉反应,从而将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3.让师德可学。
我们努力让教师感受到,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师德榜样。我们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我园每学期都表彰师德标兵,经常举行“我身边的师德模范”演讲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向他人学习的活动。我们还经常引导教职员工在同事身上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然后归类分析这些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安排不同的专场学习活动。如:我园有一位老教师照顾孩子午睡的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哪些孩子容易出汗,睡觉前要脱几件衣服;哪些孩子容易着凉,要将其被角掖实;哪些孩子喜欢蹬被子,要帮助其盖严被子等,心里都清清楚楚,所以她班里的孩子出勤率高,家长满意度极高。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观摩那位老师是如何在孩子午睡时进行生活护理的,并请她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在我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师德标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和被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4.让师德可评
。师德不是只在评选先进和申报职称时才进行评价的。我们注重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人人掌握标准、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事事可评价、时时可评价。幼儿园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不仅本岗位的教师清楚,其他教师也都很清楚。每个人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我们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巡视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情况,然后和教职员工一起评价;我们每学期都通过询问幼儿、家长问卷、电话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主动请幼儿、家长、教师代表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多方参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我们力求让执行者和检查者清楚每项工作的规范,努力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如:为照顾好食物过敏幼儿,我们要求厨房工作人员、本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医生、总值班人员等都熟悉这些幼儿,不仅要记住名字,还要记住是哪一个班级的幼儿,他们分别对那一种食物过敏。园里通过面查和书面检查了解此项工作的到位情况;同时,通过记录和问卷、询问等方式了解是否完全满足了每一个食物过敏孩子的个别化需要,并将此结果告知家长,让家长也成为师德的评价者。
二、让师德“生根”
师德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教职员工的“知其然”,还要努力让教职员工“知其所以然”。我们很重视师德学习的累积效应,既注重借鉴各国的师德规范,也注重学习历史上的师德典范,更注重学习当代的先进模范人物,并强调达到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纵横、远近、他人和自己等多个角度帮助教职员工理解和认同师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通过全方位学习,教职员工有关师德建设的视野、心态和参与的主动性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教师从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师德规范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使师德规范的执行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自主选择。
1.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强调教师是一个公民,是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公民责任”教育之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是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然后在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对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公民的角度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理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际利害关系的基本的社会规范,理解法律是依赖公共权力的强制保证,而道德则是自觉行为。
2.聆听专家讲座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
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模范人物来园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及模范人物零距离互动,让教师感受和领悟师德榜样的精神,从而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各个行业的模范人物一定是本行业中的道德楷模。我们不但邀请幼儿园特级教师,还邀请中学、小学特级教师及其他行业的劳模和著名的科学家来园讲座,我们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央视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专题节目,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遇到困难和坎坷时的表现,怎么处理集体和个人、事业和家庭、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等。这些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新鲜的、生动的、可学习的师德建设经验,教师感受到模范人物是可信、可敬的,从而产生向模范人物学习的动机和信心。
3.研读有关师德建设的名著。
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每个暑假读一本名家著作,每个寒假读一篇教育名家的文章,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我们组织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所有名家都认为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同时认识到人类社会在充分肯定教师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建设师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也深化了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
三、让师德“枝繁叶茂”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强调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基本追求,让教师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使师德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鼓励教师在自主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实现自身精神人格的提升。
1.关照教师的体验。
我园的每一项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教师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之上。比如:带操服装的规范--不穿裙装、短衣和低腰裤等,就是教师在观摩带操活动后形成的。教师们发现,如果带操时教师穿裙装、短衣、低腰裤等是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的,于是他们一致认为,在幼儿园园纪园规中要增加带操服装的规范要求。
2.关照教师的困惑。
我们的共识是,规范不是用来“整”教师的,而是用来提升工作质量的。所以,每当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困惑,如,与幼儿家长、同事或相关人员发生矛盾时,我们不是去指责,而是与教师共同面对,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进的方法。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教师的困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于是,我们与教师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做好家长工作的细则,逐一规范教师如何家访、如何与家长交流等日常家园共育工作,这对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3.关照教师的自尊。
教师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需要,管理者要注意保护和不断激发这种动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照教师的自尊。比如:每学期作家长问卷调查,目的不是要给教师的工作分出高下,而是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反思和调整工作。因此,我们采取让教师自己阅读家长问卷,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对于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我们也是与教师单独交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这样既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又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并激发出教师不断向上的积极性。
4.关照不同层次教师的要求。
我们注重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需求,体现出师德规范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对新教师强调规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约束作用,对中年教师强调示范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指导作用,对老教师强调榜样性--让师德规范发挥激励作用。
在师德建设中注重将师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管理及教师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注重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强调在实践中将师德规范转化为师德行为。我们不断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式的、持续性的、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境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