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参考
1、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以XXX公司为例
2、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
3、中西方环境会计问题研究的比较、透视与展望
4、央企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5、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及研究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探讨
8、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9、“零余额”管理模式下供电企业资金监控体系建设
10、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1、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12、加强交通项目会计控制优化基建财务管理模式
1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优化军工企业融资思考
1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6、加速财务管理国际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17、从“供给端”分析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以XXX为例
18、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19、我国能源资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评估
20、低碳经济背景下碳会计发展分析
21、中国制造2025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与启示
22、财会规范化管理途径探析
23、收入确认之税会差异分析
24、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
25、从财务工作的见微知着做财务管理
26、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27、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
28、论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29、加强公立医院现金收支管理
30、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
31、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研讨
32、外币业务的建造合同会计核算办法研究
33、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
34、对俄贸易背景下会计类应用人才需求问题的探讨
35、结合教学法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36、Z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37、会计信息在债券定价中的作用研究
38、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核算--基于我国碳市场现状的分析
39、CFO绩效评价体系重构:基于战略视角
40、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制度设计与内容
41、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变迁管理
42、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XXX为例
4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
44、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研究
45、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风险及国际化路径选择
46、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47、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
48、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49、资产减值披露与信息不对称关系的研究
50、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动因分析--以XXX为例
51、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企业价值创造
52、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53、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5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5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6、某新华书店县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于XXX改革背景
57、安顺煤矿煤炭销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58、 论企业破产清算会计
59、采用权益法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探讨
60、上汽集团:新业态需要新型的财务管控体系
61、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
6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
6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探究
64、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建议--以Z校为例
65、高校的经营性资产管理研究
66、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
67、论如何加强食堂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
68、关于会计专业创建校内财务公司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69、“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教学法研究--谈农村财会人员成人教育培训模式
70、优化整合政府投资审计资源的思考
71、 农村财务中会计电算化应用
72、切实做好财务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3、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74、 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分析
75、销售方式再造的税收筹划--XXX公司的合理避税实践
76、供应链管理情境下跨组织管理会计研究
77、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78、基于国家治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79、我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探索
80、绿大地欺诈上市成功的原因分析
81、完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
82、社会融资结构深化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以XXX为例
83、“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84、山西会计师事务所现状分析
85、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86、论如何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
87、如何完善粮食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88、IOSCO力挺会计所透明度报告
89、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0、浅析会计要素与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
91、探讨铁路财务管理实施难点及应对措施
92、“营改增”政策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的应对研究
93、探讨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与有效措施
94、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
95、“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
96、基于价值链的石油钻井企业成本控制模式
97、对海外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探讨
9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支付的实践探索
99、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
100、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会计学论文题目:税务会计方向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会计学论文题目:会计电算化方向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5、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6、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7、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8、ERP与会计电算化
9、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10、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11、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13、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6、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7、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8、对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方法的思考
19、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应注意的内容
20、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21、会计电算化引起的企业损失及对策
22、会计电算化替换手工账及试运行浅析
23、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25、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26、会计电算化使用方法和技巧
27、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2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9、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
会计学论文题目:财务管理方向
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3、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4、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5、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6、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7、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10、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2、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13、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14、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15、关于××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6、浅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1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
18、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浅谈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方法
20、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21、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2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与控制
24、浅淡村级财务管理
25、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2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27、债务重组的利弊分析
28、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3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浅议
3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例证分析
32、企业财务目标取向分析
34、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35、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6、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学论文题目: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 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论财政同级审计
16、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8、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9、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0、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1、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3、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5、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6、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27、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28、 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拓展阅读】
快速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方法
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一般包含几个二级标题:分别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
一听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一部分基本都是空话套话,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然选了这个选题,这些内容闭着眼都能写出来,建议先做到脑中有个初步思路即可,不用着急写,建议放在论文的最后时间来写。
(我不建议论文按照章节顺序来写,比如绪论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后的位置。)
2、第二章:理论基础(或叫文献综述)
这部分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论文与写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当于盖楼的地基。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部分正因为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文献,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写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最后降重即可。严格意义上说,必须是先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往下一步进行的。
这里插一句引用文献,关于引用格式可以参考每个学校的引文标注规范。可以边写边标注,也可以写完再统一标注,我是后者。
3、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
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写作的核心!请注意我说的是写作的核心,并非答辩和整个论文的核心(整个论文的核心一般是第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对于写论文来说,这两个章节是我建议必须最先完成的。因为学科不同,这两个章节的差异较大,但是总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论文(社会学类)举例吧。
我的第三章内容是实证分析,包含的二级标题是:访谈调研、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简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论述你提出了怎样的研究假设。也是你整篇文论的核心观点。
4、第四章:论证过程。
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这个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并非写作时间,而是研究的时间),因为会有计算或者研究的过程。(而且如果做出来验证结果有问题,还得反复重新做)
5、第五章:研究结论。
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用类的学科。因为他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设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
请记住:在论文写作时,第五章研究结论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现种种错误,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写的顺利进行。因此再次强调: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写作的重难点。
6、第六章就更为简单了:研究不足与展望。
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无关紧要,因为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能找出一万个缺陷,所以最后自我批评的时候挑几个不那么原则性的问题说一说,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这里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文献都是怎样自我批评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
讲到这里,每一个章节的大体内容已经了解了。下面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是我认为开始写论文前比较重要的一步:写作顺序和时间分配的“骚操作”。
[论文关键词]
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业内高度重视。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成为当前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
一、引言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印、押、证”做不到三分管,保管联行印章、密押人员临时离柜不上锁,换岗不详细交接等。二是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票据不折角验印,日常核算中漏盖、错盖印章的现象较多。三是操作规程不规范。一些领导和会计经办人员不熟悉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对一些业务只凭老印象办理。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凭证、账号、户名、金额随意改动,印鉴缺损,银行印章不齐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漏盖骑缝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业务专用章等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存在乱用会计科目现象,利息计算不准确,多收、少收、漏收利息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银行内部凭证,不按规定用途和程序审查批准。
会计风险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
(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
(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六、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政治合格,业务熟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照顾全局,当好参谋。面向基层,热情服务。”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论文摘要] 银行在这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内部、外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会计核算错误、会计信息提供失真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各类失误,从而引起银行的资本、资产和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将是当今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其他经营风险的关键任务。
一、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要通过会计运作来实现,银行会计是银行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有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还肩负着银行的业务发展、资金结算作、市场预测和银行管理等重大的责任,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通过防范银行会计风险,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银行业务良性循环;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二、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连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
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由于人为失误或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提供不准确或虚假信息的风险,其破坏性很大。例如银行会计日程工作中环节众多,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客户票据填写不规范、键盘输入错误、错发、误发、漏发、延时发送等);在结算过程中,随着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存在着、伪造票据等的现象,造成诸多风险的出现;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利的新政策、新规定,乱调乱用会计科目,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在实处。一些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就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从而对内控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例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此外,一些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岗位配置和分工的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多项职能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集于一身,风险因素增加。
(三)监督风险
一方面是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提示银行会计风险。
三、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一方面,一些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租赁员工,不能谙熟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银行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他们不愿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政策、法规和制度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造成了财务差错和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其他人员素质偏低。在网银、信用卡、代理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各类理财零售产品不断翻新的今天,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临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能规范操作,给后来的会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设计缺陷
我国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管理者仍有“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衔接差,并且执行缺乏严肃性。其次,银行没有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处罚避重就轻,警戒功能威力大减,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另外,我国银行还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这种监管很难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往往通过弱化会计核算、监督功来解决受到利润考核、支付保证等种种压力,再加上存在普遍的“本地化”的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现象,使各种违规行占据了有利条件而弱化了会计职能。第三,银行对于一些应该由会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或是在事后进行审批,检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检查工作的不细致,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银行业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策”的管理方式。多数银行数据采取层层汇总上报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会计工作被人为地切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基层往往会为了业绩指标而弱化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人员又会跟基层利益挂钩,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会计职能。现今社会中,银行的领导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注重远远要少于对经营绩效的重视。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金融品种及推广人员,薪金制度的设计重在市场人员的激励,会计人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技术含量不相称,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多银行会计人员仅将自己定位一个账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还有一些银行迫于人手紧缺,柜员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柜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埋下隐患。
四、构筑坚实的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要真正降低银行科技风险,必须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提高各层面、各部门认识,把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当成银行大事来抓。
(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减少差错率,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例如,为了改善现有手工登记簿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重复记载等问题,可以推行登记簿数据电子化来减少工作时间、实现所有记录痕迹化,能够杜绝登记不及时、篡改数据、在整改登记簿过程中出现的错记现象。在整套记账过程中,还可以找出业务分析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识别风险。此外,还可以在各银行大堂投放安装有填单系统的自助填单台,客户在系统上自主操作,点击需办理的业务类型,按系统程序填入客户信息,或由系统直接感应客户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提高整个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增加学习培训。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制度法规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新准则、新法规。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业务背景知识,还要加强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尽量降低会计风险。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银行的一员,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做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操作,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还是要精通业务,所以银行要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会计执行力度
第一,银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来办理会计业务,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严格审核,增强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为确保各项会计核算的账账、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全部相符,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设置监督的重点,防范会计风险。第二,在人员配置上,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重视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变会计内部控制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其次,改革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
第三,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会计岗位体系,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内控有力。
第四,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本行业的行规和制度,量化银行会计人员的操作守则,保证他们的工作规范运行,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其不法行为,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手续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
参考文献:
[1]李颖.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3).
[2]周超.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3]王继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2(4).
[4]姜海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经营者管理.2011(2).
[5]赵跃.中小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1(10).
[6]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济视角.2010(10).
[7]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1(8).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与问题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会计作为银行工作的根基,就对整个银行危机的预防来说,预防会计危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会计危机的预防是自控的关键所在,伴随目前治理措施的持续革新,会计自控的手段层出不穷,怎样融合银行业工作特色与实践情况,择取恰当的自控手段,从而完成预期治理标准,已变成目前所有银行危机预防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人员约束力不够,银行具有潜在威胁性。如个别会计人员泄露银行信息与外勾结从而引发经济事件发生。会计职位应出现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状态。经济组织在会计计算层面的差错,企业规定、工作步骤缺乏严谨性,规章不完全,会计职位互相监管体系不完善。银行内部真正精通会计业务,而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致使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
(2)会计资料流失,计算不正确或是编造假数据。在实际里,部分银行为保护自我的利润,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会计资料时出现随意编造的情况,从而使会计部门给出的数据缺少准确性和充足性,实账虚表、费用调改等现象,遮掩信用贷款资本的实质与危机,错误的评价了银行最近的运营情况导致掩盖了潜在危机。会计资料展现了整个银行的日常工作,倘若会计核算形式不合适、核算步骤不严格、核算要求不高,那么容易导致经济隐患和经济危机产生。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
(3)责任的缺失,会计监管力度下降。会计监管作为会计的首要性能之一。然而眼下经济会计监管力度低下,会计监管行为得不到有效实施,关键因素为受运营观点约束。就仅需金额多少、不需金额来源、过度装修高层工作房间与消费提高等不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规章的运作行为,会计单位通常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如果公司采用不合理的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违法贷款、账外出资、创建小金库、滥用权力、兑换银行单据等违反规章的状况。缺少对会计惩罚体系的完善,导致违法运作的情形逐渐增多,提高了运营危机的出现。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集体结构不完善
忽略危机预防与自身治理,单纯地为达到要求而进行工作。追求业务完成率。选择效率而没有注重质量。许多案件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人员队长不规范,导致对账工作只求完成形式。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步骤不严谨,部分会计职工素质低下。爱岗敬业意识不强,错做行为不规范。形成一顶地风险隐患。另外一点是缺乏互相权衡约束,部分关键的责任与职位缺少明确的区分,职位混乱或身兼多职的行为普遍存在,部分分银行组织的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对首要掌托者与管理高层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经常有“高层不可控”的情形产生,让自控体系没法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产生潜在危机。
(二)教育水平落后职工素质较低
最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银行在迅速占领经济领域, 进行向外迅速扩展的战略方针, 然而缺少熟悉银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部分没有实行过训练的职工,就企业制度与工作流程无法正确把握,缺少预防危机的认知与本领,从而让会计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无法满足对会计职位的合理约束。缺乏相关的约束与制衡。甚至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勾结贪污违规等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以上都会导致案件的发生和产生隐患。
三、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一)增强团队创建提高会计水准
增强对会计团队的创建,提高会计职工教育水准。在思考与行为方面加强自身控制体系,预防会计风险。首先需主动在职工团队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与高效文明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增强职工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其次需经过生动形象、各种形式的进行职位训练与业绩评比等活动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
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同时加强其实行力度。自控体系创建作为根源性任务,对会计自控体系的完善与预防经济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创建职位责任制度,按照各个职位的实践情形,准确找到职位责任,对职位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让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预防日常工作里的潜在危机。
(三)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
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深入加强对危机的有效预防。数据表明,正确的会计监管就合理合法运营、预防会计危机拥有深远影响。经过监管督察,能够提高会计治理水准与预防危机本领。应该重视全方面、各层次,渐渐系统化、平常化。就首要会计职位例如自身账单核算记录、费用支出管理、关键证明与产品的保存等职工其监管力度应该更严格,增强对重要会计职位危机的预防。此外,需把督察与修改、训练、惩罚等行为相结合,对其采用有目的性举措,加强监管实质与功能,促进企业法制体系创建与遵守规章制度环境的产生,最后实现预防经济危机的目标,完成银行持续发展的宗旨。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议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贯彻会计核算原则, 灵活运用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切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本核算原则。在根据各种业务的回单或者单据,会计人员应准确仔细的填写凭证。操作规范,认真务实。以便后续为做帐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登记总账要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我们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的规范性。而且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帐表与帐外也要相对应,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合约业务和银行产生的收入或者承诺等这一类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把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为最低。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而导致企业会计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化、扩大化。企业会计风险不仅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分析,有效防范企业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风险即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的损失的风险。当前,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企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会计风险便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行中的基础地位非常突出,企业会计运行的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如果企业会计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会计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研究,有效防范与化解企业会计风险,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作用,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本文首先对我国企业会计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一、企业会计风险分析(一)会计制度风险。目前我国企业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是导致企业会计风险的重要制度因素。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大开了方便之门;另外,由于基层企业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二)会计监督风险。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结算、报表等工作上,会计人员主要注重于帐务处理,对会计核算资料缺乏分析,忽视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为资金运转状况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与企业的经营要求相去甚远,导致会计的分析、监督与控制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往往导致风险的产生。忽视会计监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全,对会计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会计部门成了企业领导的出纳。二是企业内部会计、供应、销售等各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由于处于同等的职能部门位置,所以互相制约,特别是会计监督实际上落不到实处。三是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实际上还做不到以会计管理为中心,成本会计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会计工作很被动。(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当前,我国不少企业信息披露不全面,例如在资金使用、资金拆放、资产经营上,大多数企业的会计资料仍然没有真实反映这类资产的风险情况〔会计科目没有对这类资产进行任何形式的风险分类〕;又如近年来,在我国企业代理业务、支付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企业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信息披露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普遍不理想,不少国有企业还停留在表外附注反映的阶段,透明度差、风险性强、信息失真严重,借款不能真实反映借款资产状况。目前企业借款帐仍是按照以期限为主要划分标准分类法进行科目设置,难以反映借款使用质量、风险的真实状况,为某些企业采取借款乱占用、乱拆放、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给借款风险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同时,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过分注重对外的、宏观的会计信息,而对内向型的、微观的会计信息分析、反映不足;注重静态的、过去的信息,而忽略了动态联系的、尤其是预测性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相关性不强、利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的需要。(四)会计核算不规范,差错率较高,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责和基本的工作任务,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是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作用,搞好会计监督、分析、检查的基础。为此,组织会计核算,就必须以国家的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为依据。当前,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或缺乏核算意识,对产、供、销三个环节缺乏整体控制。企业生产必然要采购原材料,生产出产品就要出售,至于原材料的价格、销售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效益或增加收益,会计部门则无法控制,而是只付款、汇款、结算。有些会计人员甚至重复付款,或不按先收款后发货的规定操作业务。有的企业领导,有时为了“人情”等,对毫无信誉或已经失去信誉的客户大量发货,造成货款大量拖欠。有的购进不合格的原材料,造成无效劳动,形成了材料和成本风险。(五)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还将导致新的风险。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企业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另一方面,随着衍生经济工具业务、多元化投资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的业务部门自行处理,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再者,现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人员与会计业务人员权责不明晰、交易授权密码管理过度依赖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权限过大导致内控乏力等一系列新的风险课题,使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全新的、严峻的考验。二、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改变分散的、孤立的、静态的风险防范方式,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整体的、关联的、动态的风险防范系统,才能提高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控制和减少风险损失的发生。(一)改进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总厂(公司)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所谓大集中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是指总厂(公司)实行由总厂(公司)、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厂(公司)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制核算。这种体制下总厂(公司)制定考核指标等是直接面向基层分厂(公司)的,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等都是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得以在保证基层分厂(公司)增收节支、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企业服务效率。另外,各企业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分厂(公司)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分厂(公司)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企业会计风险。(二)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按照企业业务运作方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利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机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要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企业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企业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将内部控制建设与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形成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而相应能动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关键环节。(三)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构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紧密配合贯穿于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会计监督程序。因此,企业应不断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结合会计部分案件、事故等案例分析,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会计前台及会计后台处理的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实时监控;改变传统的单一检查模式,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风险部位的检查监督。(四)加强企业会计内外部会计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首先,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企业风险防范。主要是在现有的企业报表组成上补充现金流量表,以弥补目前报表难以反映相关信息的不足,使企业报表能够向使用者提供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企业在实行权责发生制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所造成的收人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这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充分揭示及相关的责任制度。第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企业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事项均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状况,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的担保物、抵押物的现状,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第二,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项逐项落实相关责任人,要求其对这些项目的充分揭示负责,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来保证有关信息得到充分揭示。这些是有效防范各级企业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第三,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资金往来款项及衍生经济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与会计风险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到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加强会计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也是关键。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我们要结合我国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进行职业道德宣传,使每个会计人员都有明确的职业行为规范,明确过失和舞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的自律性;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具有会计、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经营管理、计算机及外语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保证,以降低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六)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是指通过在风险识别、大体辨别出可能出现何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以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把损失控制到最低。对会计风险的存在,做到正确及时地作出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对策,这是规避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企业会计风险进行预警,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会计风险,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风险,而是要对会计风险作出事先识别与判定,努力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把会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防范;控制世界银行官员对亚洲部分银行的调查报告表明: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责任一半在于会计。各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与舞弊行为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因此,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已经成为审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人手,谈谈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工作中存在错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而造成损失的概率。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误拒风险是指将正确或无重大错误的被审事项指为错误而形成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这类风险很少发生,在实务中一般不予考虑。误受风险是指将有重大错误的事项指为正确而形成的风险。相对于误拒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特别注重对误受风险的控制。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它是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l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解和探究审计风险的成因。有利于更好的从源头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形成。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浅析审计风险的原因与防范方法 审计风险;独立性;沟通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永恒的主题。它既是审计机构信誉和质量的保证,也关系到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审计。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应对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方法有所了解并尽可能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一、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1.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工作权威性。2O世纪8O 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但其行政性太强,企业内部人员一方面要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性”与行政待遇的“内靠性”,使审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和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2.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导致不确定经济业务的产生,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业务量随之增加。 审计风险浅析 它贯穿于活动的所有环节,即只要有审计活I决策探索2007.4.下动的地方。就一定有审计风险与之相伴。由于环境或业务的复杂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透彻、不全面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过高而仓促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所有这一切都会形成审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1.审计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目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从理论上讲,抽样风险所选取的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总体的性质。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主观原因,造成样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尚不能确定。尤其是当前我们大多是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经验和知识不足,抽样误差很大,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检查不全面、审计意见和结论不准,出现了错误判断为正确或将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形成存伪风险或弃真风险。2.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但是,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者审计处理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当,或者应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审计机关直接实施了处理处罚,都会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3.审计证据取舍风险。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举足轻重,审计结论需要审计证据来证实。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统一标准,往往靠审计人员来主观判断,从而产生了主观的偏差。
在审计风险和预防措施,编写大纲一,产品简介审计质量是审计,审计的生命线,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加剧,审计责任更大,难度较高的审计,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那么,如何避免审计风险已成为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因此,我们应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理论(一)审计风险的概念(二)审计风险导致 1,审计活动,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2,复杂对象的审计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实施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带来 4,审计人员能力 5,审计方法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三)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3,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4,以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5,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事前评估,控制和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系三,结论审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无一例外,受到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活动。审计风险是正确认识职业本身的发展,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审计的期望,核数师的责任和风险的持续改善是也不断增长,专业将是更关心如何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降低审计成本,高品质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和损失。因此,核数师必须打破传统审计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思想上,深刻理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的审计业务,并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并最终起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 这是我自己的纸,你看你需要他们。哦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内部人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何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 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实施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难度加大。再者,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审计工作面临失误与差错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千扰。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合法权益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处在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之下,我国法律法规制定的时滞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合理性和缺乏操作性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企业审计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被审计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日趋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一个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经营,可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其经营业务也千差万别,再加上企业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比原来更加复杂,使得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再不多的扩大,不仅包括对财务上的审计也包括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等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上的检查发表正确全面的审计意见难度比较大,因此,增加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主观方面因素 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 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审计手段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一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意志来维护企业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这自然违反了审计原则,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技术从过去人工审查发展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应技术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审计最佳效果,因此,审计局限性与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轻视审计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型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对审计的作用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把审计当作是一种核实财务数据的程序,未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的甚至对此加以回避,致使审计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地位,很大程度降低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与审汁的“独立性、权威性”相匹配,而且容易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及客观因素,为了将企业审计风险有效降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能够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股份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按股份公司设置的特点,应赋予内部审计“董事会之下,所有部门之上”的地位。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独立,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 2.2 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和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审计法律是执行审计工作行为的准绳,在审计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审计法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另外,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也要不断予以规范,特别是在会计法律中确认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应考虑重点集中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减少审计工作中违法乱纪行为的数量,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制定违反审计会计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审计会计法律法规作用的关键。审计法制的健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较难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公司的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且层次不高,再加上在企业养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首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 其三,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减少审计风险。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作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审计学论文题目(一)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3.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4. 审计质量控制 5. 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6.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8. 论审计风险防范 9. 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0. 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2. 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3.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4. 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5. 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6. 试论审计抽样 17.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8.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9.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0. 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1. 电算化系统审计 22. 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3. 计算机审计与舞弊 24. 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25. 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审计学论文题目(二)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审计学论文题目(三)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4. 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研究 5.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数据的提取和转换问题研究-基于XX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6.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7.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 8. 试论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9. 民间审计风险及防范 10.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的探讨 11.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探析) 12. 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15. 探索ERP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 16.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实务 17. 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8.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9.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20.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21. 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22. 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1. 内部审计毕业论文题目 2. 会计审计论文题目 3. 会计与审计论文题目 4. 关于会计论文题目 5. 关于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6. 财务论文题目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这样吧,我给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1.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 2.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3.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4.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 5.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计算机控制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7.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 8.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 9.基于XBRL的持续性审计研究 10.信息环境下数据式审计的应用研究 11.高校新校区建设投资效益审计研究 12.审计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关系研究 13.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1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 15.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16.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17.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创新研究 18.基于风险防范的政府债务审计实施思路 19.协调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 20.促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对策研究 2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与管理的思考 22.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23.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24.论政府采购绩效审计 25.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 26.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研究 27.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 28.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我国独立审计市场机制的现状及其改善 30.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审计论文选题方向哪个好写,回答如下:
一、审计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1.审计风险角度
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控制、及其防范、模型、研究、评估、管理、防范等。
2.审计失败角度
资本市场、注册会计师、失败案例分析、失败案例研究、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审计质量角度
研究现状、注册会计师、盈余管理、制度、控制、影响因素、研究、控制研究、评价、管理等审计论文,审计学硕士论文。
二、审计论文选题哪个好写
论文选题必须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所以,在拟定好论文选题之前,选择一个写作角度,要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才会让你的选题好写起来。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去做自己论文选题的研究方向。
三、审计论文选题参考案例
论文选题举例:审计质量方向
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 何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年 96
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问题探析 季杨青 江西财经大学 2021年 25
3 、共享审计师选择及其对审计质量影响研究 辛飞 黑龙江大学 2021年 12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风险管控分析论文
【摘要】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此时企业也积极践行现代化进程,在此过程中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被给予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面对的挑战也是极为严峻的,具体可以表现为小型的运营体制给财务核算业务工作带来阻碍。因此规避核算风险,是优化企业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风险管理;分析;建议;会计审计论文发表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毅.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汪海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论文关键词]
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业内高度重视。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成为当前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
一、引言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印、押、证”做不到三分管,保管联行印章、密押人员临时离柜不上锁,换岗不详细交接等。二是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票据不折角验印,日常核算中漏盖、错盖印章的现象较多。三是操作规程不规范。一些领导和会计经办人员不熟悉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对一些业务只凭老印象办理。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凭证、账号、户名、金额随意改动,印鉴缺损,银行印章不齐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漏盖骑缝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业务专用章等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存在乱用会计科目现象,利息计算不准确,多收、少收、漏收利息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银行内部凭证,不按规定用途和程序审查批准。
会计风险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
(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
(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六、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政治合格,业务熟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照顾全局,当好参谋。面向基层,热情服务。”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论文摘要] 银行在这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内部、外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会计核算错误、会计信息提供失真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各类失误,从而引起银行的资本、资产和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将是当今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其他经营风险的关键任务。
一、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要通过会计运作来实现,银行会计是银行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有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还肩负着银行的业务发展、资金结算作、市场预测和银行管理等重大的责任,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通过防范银行会计风险,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银行业务良性循环;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二、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连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
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由于人为失误或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提供不准确或虚假信息的风险,其破坏性很大。例如银行会计日程工作中环节众多,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客户票据填写不规范、键盘输入错误、错发、误发、漏发、延时发送等);在结算过程中,随着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存在着、伪造票据等的现象,造成诸多风险的出现;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利的新政策、新规定,乱调乱用会计科目,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在实处。一些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就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从而对内控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例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此外,一些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岗位配置和分工的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多项职能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集于一身,风险因素增加。
(三)监督风险
一方面是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提示银行会计风险。
三、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一方面,一些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租赁员工,不能谙熟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银行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他们不愿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政策、法规和制度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造成了财务差错和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其他人员素质偏低。在网银、信用卡、代理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各类理财零售产品不断翻新的今天,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临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能规范操作,给后来的会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设计缺陷
我国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管理者仍有“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衔接差,并且执行缺乏严肃性。其次,银行没有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处罚避重就轻,警戒功能威力大减,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另外,我国银行还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这种监管很难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往往通过弱化会计核算、监督功来解决受到利润考核、支付保证等种种压力,再加上存在普遍的“本地化”的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现象,使各种违规行占据了有利条件而弱化了会计职能。第三,银行对于一些应该由会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或是在事后进行审批,检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检查工作的不细致,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银行业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策”的管理方式。多数银行数据采取层层汇总上报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会计工作被人为地切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基层往往会为了业绩指标而弱化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人员又会跟基层利益挂钩,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会计职能。现今社会中,银行的领导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注重远远要少于对经营绩效的重视。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金融品种及推广人员,薪金制度的设计重在市场人员的激励,会计人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技术含量不相称,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多银行会计人员仅将自己定位一个账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还有一些银行迫于人手紧缺,柜员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柜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埋下隐患。
四、构筑坚实的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要真正降低银行科技风险,必须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提高各层面、各部门认识,把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当成银行大事来抓。
(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减少差错率,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例如,为了改善现有手工登记簿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重复记载等问题,可以推行登记簿数据电子化来减少工作时间、实现所有记录痕迹化,能够杜绝登记不及时、篡改数据、在整改登记簿过程中出现的错记现象。在整套记账过程中,还可以找出业务分析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识别风险。此外,还可以在各银行大堂投放安装有填单系统的自助填单台,客户在系统上自主操作,点击需办理的业务类型,按系统程序填入客户信息,或由系统直接感应客户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提高整个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增加学习培训。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制度法规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新准则、新法规。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业务背景知识,还要加强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尽量降低会计风险。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银行的一员,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做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操作,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还是要精通业务,所以银行要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会计执行力度
第一,银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来办理会计业务,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严格审核,增强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为确保各项会计核算的账账、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全部相符,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设置监督的重点,防范会计风险。第二,在人员配置上,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重视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变会计内部控制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其次,改革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
第三,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会计岗位体系,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内控有力。
第四,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本行业的行规和制度,量化银行会计人员的操作守则,保证他们的工作规范运行,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其不法行为,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手续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
参考文献:
[1]李颖.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3).
[2]周超.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3]王继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2(4).
[4]姜海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经营者管理.2011(2).
[5]赵跃.中小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1(10).
[6]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济视角.2010(10).
[7]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1(8).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与问题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会计作为银行工作的根基,就对整个银行危机的预防来说,预防会计危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会计危机的预防是自控的关键所在,伴随目前治理措施的持续革新,会计自控的手段层出不穷,怎样融合银行业工作特色与实践情况,择取恰当的自控手段,从而完成预期治理标准,已变成目前所有银行危机预防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人员约束力不够,银行具有潜在威胁性。如个别会计人员泄露银行信息与外勾结从而引发经济事件发生。会计职位应出现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状态。经济组织在会计计算层面的差错,企业规定、工作步骤缺乏严谨性,规章不完全,会计职位互相监管体系不完善。银行内部真正精通会计业务,而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致使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
(2)会计资料流失,计算不正确或是编造假数据。在实际里,部分银行为保护自我的利润,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会计资料时出现随意编造的情况,从而使会计部门给出的数据缺少准确性和充足性,实账虚表、费用调改等现象,遮掩信用贷款资本的实质与危机,错误的评价了银行最近的运营情况导致掩盖了潜在危机。会计资料展现了整个银行的日常工作,倘若会计核算形式不合适、核算步骤不严格、核算要求不高,那么容易导致经济隐患和经济危机产生。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
(3)责任的缺失,会计监管力度下降。会计监管作为会计的首要性能之一。然而眼下经济会计监管力度低下,会计监管行为得不到有效实施,关键因素为受运营观点约束。就仅需金额多少、不需金额来源、过度装修高层工作房间与消费提高等不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规章的运作行为,会计单位通常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如果公司采用不合理的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违法贷款、账外出资、创建小金库、滥用权力、兑换银行单据等违反规章的状况。缺少对会计惩罚体系的完善,导致违法运作的情形逐渐增多,提高了运营危机的出现。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集体结构不完善
忽略危机预防与自身治理,单纯地为达到要求而进行工作。追求业务完成率。选择效率而没有注重质量。许多案件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人员队长不规范,导致对账工作只求完成形式。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步骤不严谨,部分会计职工素质低下。爱岗敬业意识不强,错做行为不规范。形成一顶地风险隐患。另外一点是缺乏互相权衡约束,部分关键的责任与职位缺少明确的区分,职位混乱或身兼多职的行为普遍存在,部分分银行组织的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对首要掌托者与管理高层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经常有“高层不可控”的情形产生,让自控体系没法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产生潜在危机。
(二)教育水平落后职工素质较低
最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银行在迅速占领经济领域, 进行向外迅速扩展的战略方针, 然而缺少熟悉银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部分没有实行过训练的职工,就企业制度与工作流程无法正确把握,缺少预防危机的认知与本领,从而让会计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无法满足对会计职位的合理约束。缺乏相关的约束与制衡。甚至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勾结贪污违规等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以上都会导致案件的发生和产生隐患。
三、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一)增强团队创建提高会计水准
增强对会计团队的创建,提高会计职工教育水准。在思考与行为方面加强自身控制体系,预防会计风险。首先需主动在职工团队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与高效文明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增强职工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其次需经过生动形象、各种形式的进行职位训练与业绩评比等活动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
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同时加强其实行力度。自控体系创建作为根源性任务,对会计自控体系的完善与预防经济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创建职位责任制度,按照各个职位的实践情形,准确找到职位责任,对职位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让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预防日常工作里的潜在危机。
(三)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
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深入加强对危机的有效预防。数据表明,正确的会计监管就合理合法运营、预防会计危机拥有深远影响。经过监管督察,能够提高会计治理水准与预防危机本领。应该重视全方面、各层次,渐渐系统化、平常化。就首要会计职位例如自身账单核算记录、费用支出管理、关键证明与产品的保存等职工其监管力度应该更严格,增强对重要会计职位危机的预防。此外,需把督察与修改、训练、惩罚等行为相结合,对其采用有目的性举措,加强监管实质与功能,促进企业法制体系创建与遵守规章制度环境的产生,最后实现预防经济危机的目标,完成银行持续发展的宗旨。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议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贯彻会计核算原则, 灵活运用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切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本核算原则。在根据各种业务的回单或者单据,会计人员应准确仔细的填写凭证。操作规范,认真务实。以便后续为做帐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登记总账要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我们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的规范性。而且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帐表与帐外也要相对应,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合约业务和银行产生的收入或者承诺等这一类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把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为最低。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风险。它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财务风险管理也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问题。文章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例,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
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04).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1).
[3]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而导致企业会计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化、扩大化。企业会计风险不仅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分析,有效防范企业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风险即会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的损失的风险。当前,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企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会计风险便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行中的基础地位非常突出,企业会计运行的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如果企业会计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会计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的研究,有效防范与化解企业会计风险,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准确、完整、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作用,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本文首先对我国企业会计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一、企业会计风险分析(一)会计制度风险。目前我国企业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是导致企业会计风险的重要制度因素。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大开了方便之门;另外,由于基层企业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二)会计监督风险。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结算、报表等工作上,会计人员主要注重于帐务处理,对会计核算资料缺乏分析,忽视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为资金运转状况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与企业的经营要求相去甚远,导致会计的分析、监督与控制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往往导致风险的产生。忽视会计监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全,对会计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会计部门成了企业领导的出纳。二是企业内部会计、供应、销售等各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由于处于同等的职能部门位置,所以互相制约,特别是会计监督实际上落不到实处。三是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实际上还做不到以会计管理为中心,成本会计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会计工作很被动。(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当前,我国不少企业信息披露不全面,例如在资金使用、资金拆放、资产经营上,大多数企业的会计资料仍然没有真实反映这类资产的风险情况〔会计科目没有对这类资产进行任何形式的风险分类〕;又如近年来,在我国企业代理业务、支付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各企业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信息披露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普遍不理想,不少国有企业还停留在表外附注反映的阶段,透明度差、风险性强、信息失真严重,借款不能真实反映借款资产状况。目前企业借款帐仍是按照以期限为主要划分标准分类法进行科目设置,难以反映借款使用质量、风险的真实状况,为某些企业采取借款乱占用、乱拆放、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给借款风险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同时,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过分注重对外的、宏观的会计信息,而对内向型的、微观的会计信息分析、反映不足;注重静态的、过去的信息,而忽略了动态联系的、尤其是预测性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相关性不强、利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的需要。(四)会计核算不规范,差错率较高,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责和基本的工作任务,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是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作用,搞好会计监督、分析、检查的基础。为此,组织会计核算,就必须以国家的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为依据。当前,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或缺乏核算意识,对产、供、销三个环节缺乏整体控制。企业生产必然要采购原材料,生产出产品就要出售,至于原材料的价格、销售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效益或增加收益,会计部门则无法控制,而是只付款、汇款、结算。有些会计人员甚至重复付款,或不按先收款后发货的规定操作业务。有的企业领导,有时为了“人情”等,对毫无信誉或已经失去信誉的客户大量发货,造成货款大量拖欠。有的购进不合格的原材料,造成无效劳动,形成了材料和成本风险。(五)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还将导致新的风险。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企业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另一方面,随着衍生经济工具业务、多元化投资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的业务部门自行处理,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再者,现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人员与会计业务人员权责不明晰、交易授权密码管理过度依赖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权限过大导致内控乏力等一系列新的风险课题,使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全新的、严峻的考验。二、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改变分散的、孤立的、静态的风险防范方式,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整体的、关联的、动态的风险防范系统,才能提高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控制和减少风险损失的发生。(一)改进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总厂(公司)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所谓大集中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是指总厂(公司)实行由总厂(公司)、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厂(公司)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制核算。这种体制下总厂(公司)制定考核指标等是直接面向基层分厂(公司)的,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等都是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得以在保证基层分厂(公司)增收节支、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企业服务效率。另外,各企业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分厂(公司)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分厂(公司)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企业会计风险。(二)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按照企业业务运作方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利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机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要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企业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企业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将内部控制建设与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形成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而相应能动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关键环节。(三)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构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紧密配合贯穿于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会计监督程序。因此,企业应不断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结合会计部分案件、事故等案例分析,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会计前台及会计后台处理的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实时监控;改变传统的单一检查模式,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风险部位的检查监督。(四)加强企业会计内外部会计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首先,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企业风险防范。主要是在现有的企业报表组成上补充现金流量表,以弥补目前报表难以反映相关信息的不足,使企业报表能够向使用者提供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企业在实行权责发生制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所造成的收人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这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充分揭示及相关的责任制度。第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企业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事项均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状况,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的担保物、抵押物的现状,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第二,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项逐项落实相关责任人,要求其对这些项目的充分揭示负责,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来保证有关信息得到充分揭示。这些是有效防范各级企业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第三,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资金往来款项及衍生经济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与会计风险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到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加强会计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也是关键。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我们要结合我国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进行职业道德宣传,使每个会计人员都有明确的职业行为规范,明确过失和舞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的自律性;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具有会计、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经营管理、计算机及外语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保证,以降低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六)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是指通过在风险识别、大体辨别出可能出现何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以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把损失控制到最低。对会计风险的存在,做到正确及时地作出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对策,这是规避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企业会计风险进行预警,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会计风险,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风险,而是要对会计风险作出事先识别与判定,努力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把会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论文关键词]
银行会计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业内高度重视。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成为当前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
一、引言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印、押、证”做不到三分管,保管联行印章、密押人员临时离柜不上锁,换岗不详细交接等。二是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票据不折角验印,日常核算中漏盖、错盖印章的现象较多。三是操作规程不规范。一些领导和会计经办人员不熟悉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对一些业务只凭老印象办理。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凭证、账号、户名、金额随意改动,印鉴缺损,银行印章不齐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漏盖骑缝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业务专用章等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存在乱用会计科目现象,利息计算不准确,多收、少收、漏收利息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银行内部凭证,不按规定用途和程序审查批准。
会计风险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
(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
(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
(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六、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政治合格,业务熟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照顾全局,当好参谋。面向基层,热情服务。”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1,(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 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9]林健珍,浅谈商业银行风险之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6)
[论文摘要] 银行在这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会计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
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内部、外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会计核算错误、会计信息提供失真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各类失误,从而引起银行的资本、资产和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会计风险,将是当今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其他经营风险的关键任务。
一、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要通过会计运作来实现,银行会计是银行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不仅有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还肩负着银行的业务发展、资金结算作、市场预测和银行管理等重大的责任,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视。通过防范银行会计风险,还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银行业务良性循环;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二、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连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
银行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由于人为失误或出于某种利益的追求而引起的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提供不准确或虚假信息的风险,其破坏性很大。例如银行会计日程工作中环节众多,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客户票据填写不规范、键盘输入错误、错发、误发、漏发、延时发送等);在结算过程中,随着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变化,存在着、伪造票据等的现象,造成诸多风险的出现;还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消极抵抗对自己不利的新政策、新规定,乱调乱用会计科目,增加会计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在实处。一些银行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就是稽核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从而对内控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例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规定、自行处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此外,一些银行对会计人员的岗位配置和分工的安排不当带来的风险,多项职能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集于一身,风险因素增加。
(三)监督风险
一方面是银行会计人员没有能尽到监督的责任,监督工作没有能及时到位,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违规执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提示银行会计风险。
三、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一方面,一些银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的租赁员工,不能谙熟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而银行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他们不愿接受新知识,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政策、法规和制度学习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造成了财务差错和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其他人员素质偏低。在网银、信用卡、代理业务、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各类理财零售产品不断翻新的今天,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临柜人员对相关业务不能规范操作,给后来的会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设计缺陷
我国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管理者仍有“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衔接差,并且执行缺乏严肃性。其次,银行没有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处罚避重就轻,警戒功能威力大减,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另外,我国银行还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现阶段往往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这种监管很难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往往通过弱化会计核算、监督功来解决受到利润考核、支付保证等种种压力,再加上存在普遍的“本地化”的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现象,使各种违规行占据了有利条件而弱化了会计职能。第三,银行对于一些应该由会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或是在事后进行审批,检查的方法过于简单,检查工作的不细致,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
目前银行业采取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策”的管理方式。多数银行数据采取层层汇总上报的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是会计工作被人为地切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基层往往会为了业绩指标而弱化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人员又会跟基层利益挂钩,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会计职能。现今社会中,银行的领导对银行会计风险的注重远远要少于对经营绩效的重视。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金融品种及推广人员,薪金制度的设计重在市场人员的激励,会计人员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和技术含量不相称,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多银行会计人员仅将自己定位一个账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还有一些银行迫于人手紧缺,柜员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柜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埋下隐患。
四、构筑坚实的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要真正降低银行科技风险,必须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提高各层面、各部门认识,把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当成银行大事来抓。
(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减少差错率,为数据分析提供可靠基础。例如,为了改善现有手工登记簿登记种类繁杂、工作量大、重复记载等问题,可以推行登记簿数据电子化来减少工作时间、实现所有记录痕迹化,能够杜绝登记不及时、篡改数据、在整改登记簿过程中出现的错记现象。在整套记账过程中,还可以找出业务分析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识别风险。此外,还可以在各银行大堂投放安装有填单系统的自助填单台,客户在系统上自主操作,点击需办理的业务类型,按系统程序填入客户信息,或由系统直接感应客户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提高整个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增加学习培训。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制度法规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新准则、新法规。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业务背景知识,还要加强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尽量降低会计风险。其次,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银行的一员,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做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操作,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现象;会计人员,最主要的还是要精通业务,所以银行要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会计执行力度
第一,银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来办理会计业务,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严格审核,增强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为确保各项会计核算的账账、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全部相符,应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设置监督的重点,防范会计风险。第二,在人员配置上,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重视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会计内部控制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变会计内部控制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其次,改革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
第三,健全合理高效运转的会计岗位体系,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人员、设施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内控有力。
第四,银行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本行业的行规和制度,量化银行会计人员的操作守则,保证他们的工作规范运行,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其不法行为,严格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手续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
参考文献:
[1]李颖.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营管理者.2012(3).
[2]周超.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技术开发.2010(15).
[3]王继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强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2(4).
[4]姜海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点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经营者管理.2011(2).
[5]赵跃.中小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1(10).
[6]张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探讨.经济视角.2010(10).
[7]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1(8).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与问题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会计作为银行工作的根基,就对整个银行危机的预防来说,预防会计危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会计危机的预防是自控的关键所在,伴随目前治理措施的持续革新,会计自控的手段层出不穷,怎样融合银行业工作特色与实践情况,择取恰当的自控手段,从而完成预期治理标准,已变成目前所有银行危机预防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
(1)会计人员约束力不够,银行具有潜在威胁性。如个别会计人员泄露银行信息与外勾结从而引发经济事件发生。会计职位应出现相互监管相互制约的状态。经济组织在会计计算层面的差错,企业规定、工作步骤缺乏严谨性,规章不完全,会计职位互相监管体系不完善。银行内部真正精通会计业务,而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致使会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
(2)会计资料流失,计算不正确或是编造假数据。在实际里,部分银行为保护自我的利润,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会计资料时出现随意编造的情况,从而使会计部门给出的数据缺少准确性和充足性,实账虚表、费用调改等现象,遮掩信用贷款资本的实质与危机,错误的评价了银行最近的运营情况导致掩盖了潜在危机。会计资料展现了整个银行的日常工作,倘若会计核算形式不合适、核算步骤不严格、核算要求不高,那么容易导致经济隐患和经济危机产生。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
(3)责任的缺失,会计监管力度下降。会计监管作为会计的首要性能之一。然而眼下经济会计监管力度低下,会计监管行为得不到有效实施,关键因素为受运营观点约束。就仅需金额多少、不需金额来源、过度装修高层工作房间与消费提高等不遵守法律规定和企业规章的运作行为,会计单位通常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监管,如果公司采用不合理的运作模式,从而使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违法贷款、账外出资、创建小金库、滥用权力、兑换银行单据等违反规章的状况。缺少对会计惩罚体系的完善,导致违法运作的情形逐渐增多,提高了运营危机的出现。
二、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集体结构不完善
忽略危机预防与自身治理,单纯地为达到要求而进行工作。追求业务完成率。选择效率而没有注重质量。许多案件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会计人员队长不规范,导致对账工作只求完成形式。缺乏责任意识。工作步骤不严谨,部分会计职工素质低下。爱岗敬业意识不强,错做行为不规范。形成一顶地风险隐患。另外一点是缺乏互相权衡约束,部分关键的责任与职位缺少明确的区分,职位混乱或身兼多职的行为普遍存在,部分分银行组织的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对首要掌托者与管理高层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经常有“高层不可控”的情形产生,让自控体系没法得到有效实施,从而产生潜在危机。
(二)教育水平落后职工素质较低
最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银行在迅速占领经济领域, 进行向外迅速扩展的战略方针, 然而缺少熟悉银行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部分没有实行过训练的职工,就企业制度与工作流程无法正确把握,缺少预防危机的认知与本领,从而让会计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无法满足对会计职位的合理约束。缺乏相关的约束与制衡。甚至造成一些会计人员勾结贪污违规等等一系列违规违法案件发生。以上都会导致案件的发生和产生隐患。
三、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一)增强团队创建提高会计水准
增强对会计团队的创建,提高会计职工教育水准。在思考与行为方面加强自身控制体系,预防会计风险。首先需主动在职工团队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与高效文明工作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增强职工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其次需经过生动形象、各种形式的进行职位训练与业绩评比等活动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
制定完整的企业自控体系,同时加强其实行力度。自控体系创建作为根源性任务,对会计自控体系的完善与预防经济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创建职位责任制度,按照各个职位的实践情形,准确找到职位责任,对职位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让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预防日常工作里的潜在危机。
(三)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
创建完整的监管制度,深入加强对危机的有效预防。数据表明,正确的会计监管就合理合法运营、预防会计危机拥有深远影响。经过监管督察,能够提高会计治理水准与预防危机本领。应该重视全方面、各层次,渐渐系统化、平常化。就首要会计职位例如自身账单核算记录、费用支出管理、关键证明与产品的保存等职工其监管力度应该更严格,增强对重要会计职位危机的预防。此外,需把督察与修改、训练、惩罚等行为相结合,对其采用有目的性举措,加强监管实质与功能,促进企业法制体系创建与遵守规章制度环境的产生,最后实现预防经济危机的目标,完成银行持续发展的宗旨。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议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贯彻会计核算原则, 灵活运用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确切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基本核算原则。在根据各种业务的回单或者单据,会计人员应准确仔细的填写凭证。操作规范,认真务实。以便后续为做帐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登记总账要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我们要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的规范性。而且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帐表与帐外也要相对应,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合约业务和银行产生的收入或者承诺等这一类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把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为最低。